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赵惠文王十六年,[1]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2]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蔺相如者,赵人也,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3]赵惠文王时,得楚和氏璧。[4]秦昭王闻之,[5]使人遗赵王书,愿以十五城请易璧。[6]赵王与大将军廉颇诸大臣谋: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7]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8]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9]未得。宦者令缪贤曰:“臣舍人蔺相如可使。”王问“何以知之?”对曰:“臣尝有罪,窃计欲亡走燕。[10]臣舍人相如止臣曰:[11]‘君何以知燕王?’臣语曰:‘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燕王私握臣手曰:“愿结友。”[12]以此知之,故欲往。’相如谓臣曰:‘夫赵彊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13]故燕王欲结于君。今君乃亡赵走燕,[14]燕畏赵,其势必不敢留君,而束君归赵矣。[15]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16]则幸得脱矣。’[17]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臣窃以为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18]于是王召见,问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19]相如曰:“秦彊而赵弱,不可不许。”王曰:“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赵不许,曲在赵。[20]赵予璧而秦不予赵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21]王曰:“谁可使者?”相如曰:“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22]城入赵而璧留秦,城不入,臣请完璧归赵。”[23]赵王于是遂遣相如奉璧西入秦。
秦王坐章台见相如,[24]相如奉璧奏秦王。[25]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26]左右皆呼万岁。[27]相如视秦王无意偿赵城,[28]乃前曰:[29]“璧有瑕,请指示王!”[30]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31]怒发上冲冠,[32]谓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发书至赵王,赵王悉召群臣议,皆曰:‘秦贪,负其彊以空言求璧,[33]偿城恐不可得。’议不欲予秦璧。臣以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况大国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彊秦之,[34]不可。于是赵王乃斋戒五日,[35]使臣奉璧,拜送书于庭。[36]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37]今臣至,大王见臣列观,[38]礼节甚倨;[39]得璧传之美人,以戏弄臣,臣观大王无意偿赵王城邑,故臣复取璧。大王必欲急臣,[40]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41]欲以击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42]召有司案图,[43]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44]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45]实不可得,乃谓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46]赵王恐,不敢不献。[47]赵王送璧时,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48]臣乃敢上璧。”[49]秦王度之,终不可彊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50]相如度秦王虽斋,決负约不偿城,[51]乃使其从者衣褐怀其璧,从径道亡,[52]归璧于赵。[53]
秦王斋五日后,乃设九宾礼于庭,引赵使者蔺相如。[54]相如至,谓秦王曰:“秦自缪公以来二十馀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55]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56]故令人持璧归,间至赵矣。[57]且秦彊而赵弱,大王遣一介之使至赵,[58]赵立奉璧来;今以秦之彊而先割十五都予赵,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臣知欺大王之罪当诛,臣请就汤镬,[59]惟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60]秦王与群臣相视而嘻。[61]左右或欲引相如去。[62]秦王因曰:“今杀相如,终不能得璧也,而绝秦、赵之,不如因而厚遇之,[63]使归赵,赵王岂以一璧之故欺秦邪!”卒廷见相如,[64]毕礼而归之。[65]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66]拜相如为上大夫。[67]秦亦不以城予赵,赵亦终不予秦璧。
其后秦伐赵,[68]拔石城。[69]明年,复攻赵,杀二万人。秦王使使者告赵王,欲与王为好会于西河外渑池。[70]赵王畏秦,欲毋行。[71]廉颇、蔺相如计曰:[72]“王不行,示赵弱且怯也。”赵王遂行,相如从。廉颇送至境,与王诀曰:[73]“王行,度道里会遇之礼毕,[74]还,[75]不过三十日。三十日不还,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76]王许之,遂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77]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78]请奏瑟!”[79]赵王鼓瑟。[80]秦御史前书曰:[81]“某年月日,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蔺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82]请奏盆缻秦王,[83]以相娱乐!”[84]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85]左右欲刃相如,[86]相如张目叱之,[87]左右皆靡。[88]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89]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年月日,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90]蔺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91]秦王竟酒,[92]终不能加胜于赵。[93]赵亦盛设兵以待秦,[94]秦不敢动。
既罢归国,[95]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96]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97]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98]吾羞,不忍为之下。”[99]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100]已而相如出,[101]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102]于是舍人相与谏曰:[103]“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104]徒慕君之高义也。[105]今君与廉颇同列,[106]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107]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108]臣等不肖,[109]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110]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111]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112]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113]顾吾念之,[114]彊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115]吾所以为此者,[116]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117]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118]曰:“鄙贱之人,[119]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120]卒相与,[121]为刎颈之交。[122]
是岁,廉颇东攻齐,破其一军。居二年,[123]廉颇复伐齐几,[124]拔之。后三年,廉颇攻魏之防陵、安阳,[125]拔之。后四年,蔺相如将而攻齐,[126]至平邑而罢。[127]其明年,赵奢破秦军阏与下。[128]
赵奢者,赵之田部吏也。[129]收租税而平原君家不肯出租。[130]奢以法治之,[131]杀平原君用事者九人。[132]平原君怒,将杀奢。奢因说曰:[133]“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134]法削则国弱,国弱则诸侯加兵。[135]诸侯加兵,是无赵也,君安得有此富乎!以君之贵,奉公如法则上下平,[136]上下平则国彊。国彊则赵固,而君为贵戚,岂轻于天下邪!”[137]平原君以为贤,言之于王。[138]王用之治国赋,[139]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140]
秦伐韩,军于阏与。王召廉颇而问曰:“可救不?”对曰:“道远险狭,难救。”[141]又召乐乘而问焉,[142]乐乘对如廉颇言。又召问赵奢,奢对曰:“其道远险狭,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143]王乃令赵奢将,救之。兵去邯郸三十里,[144]而令军中曰:[145]“有以军事谏者死!”[146]秦军军武安西,[147]秦军鼓勒兵,武安屋瓦尽振。[148]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149]赵奢立斩之。坚壁,[150]留二十八日不行,复益增垒。[151]秦间来入,[152]赵奢善食而遣之。[153]间以报秦将,秦将大喜,曰:“夫去国三十里而军不行,乃增垒,阏与非赵地也。”[154]赵奢既已遣秦间,乃卷甲而趋之,[155]二日一夜至,[156]令善射者去阏与五十里而军。[157]军垒成,秦人闻之,悉甲而至。[158]军士许历请以军事谏。[159]赵奢曰:“内之!”[160]许历曰:“秦人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161]将军必厚集其阵以待之。[162]不然,必败。”赵奢曰:“请受令!”[163]许历曰:“请受质之诛!”[164]赵奢曰:“胥后令!”[165]邯郸许历复请谏曰:[166]“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167]赵奢许诺,即发万人趋之。[168]秦兵后至,争山不得上,赵奢纵兵击之,大破秦军。秦军解而走,[169]遂解阏与之围而归。赵惠文王赐奢号为马服君,[170]以许历为国尉。[171]赵奢于是与廉颇、蔺相如同位。[172]
后四年,赵惠文王卒,子孝成王立。[173]七年,[174]秦与赵兵相距长平。[175]时赵奢已死,而蔺相如病笃。[176]赵使廉颇将攻秦,秦数败赵军,赵军固壁不战。[177]秦数挑战,廉颇不肯。[178]赵王信秦之间,[179]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180]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181]若胶柱而鼓瑟耳。[182]括徒能读其父书传,[183]不知合变也。”[184]赵王不听,遂将之。[185]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186]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187]然不谓善。[188]括母问奢其故,[189]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190]使赵不将括即已,[191]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及括将行,[192]其母上书言于王曰:“括不可使将。”王曰:“何以?”对曰:“始妾事其父,[193]时为将,[194]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195]所友者以百数,[196]大王及宗室所赏赐者尽以予军吏士大夫,[197]受命之日,不问家事。[198]今括一旦为将,[199]东向而朝,[200]军吏无敢仰视之者,[201]王所赐金帛,归藏于家,而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202]王以为何如其父?[203]父子异心,愿王勿遣!”[204]王曰:“母置之,吾已决矣!”[205]括母因曰:“王终遣之,[206]即有如不称,[207]妾得无随坐乎!”[208]王许诺。[209]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210]易置军吏。[211]秦将白起闻之,[212]纵奇兵,[213]详败走,[214]而绝其糧道,[215]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216]四十馀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217]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218]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219]明年,秦兵遂围邯郸岁馀,几不得脱。[220]赖楚、魏诸侯来救,廼得解邯郸之围。[221]赵王亦以括母先言,竟不诛也。[222]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223]曰“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224]举兵击赵。赵使廉颇将,击,大破燕军于鄗,[225]杀栗腹,遂围燕,燕割五城请和,乃听之。赵以尉文封廉颇为信平君,[226]为假相国。[227]
廉颇之免长平归也,失势之时,[228]故客尽去。[229]及复用为将,客又复至。廉颇曰:“客退矣!”[230]客曰:“吁!君何见之晚也![231]夫天下以市道交,[232]君有势,我则从君;[233]君无势,则去。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234]居六年,赵使廉颇伐魏之繁阳,[235]拔之。
赵孝成王卒,子悼襄王立,[236]使乐乘代廉颇。廉颇怒,攻乐乘,乐乘走。廉颇遂奔魏之大梁。[237]其明年,赵乃以李牧为将而攻燕,拔武遂、方城。[238]廉颇居梁久之,魏不能信用。赵以数困于秦兵,赵王思复得廉颇,廉颇亦思复用于赵。赵王使使者视廉颇尚可用否。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239]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240]被甲上马,[241]以示尚可用。赵使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242]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243]赵王以为老,遂不召。楚闻廉颇在魏,阴使人迎之。[244]廉颇一为楚将,无功,曰:“我思用赵人。”[245]廉颇卒死于寿春。[246]
李牧者,赵之北边良将也。[247]常居代雁门,备匈奴。[248]以便宜置吏,[249]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250]日击数牛飨士,[251]习射骑,[252]谨烽火,[253]多间谍,[254]厚遇战士。[255]为约曰:[256]“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257]匈奴每人,烽火谨,辄入收保,不敢战。如是数岁,亦不亡失。[258]然匈奴以李牧为怯,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259]赵王让李牧,李牧如故。[260]赵王怒,召之,使他人代将。
岁馀,匈奴每来,出战。[261]出战,数不利,失亡多,边不得田畜。[262]复请李牧。牧杜门不出,固称疾。[263]赵王乃复彊起使将兵。[264]牧曰:“王必用臣,臣如前,乃敢奉令。”[265]王许之,李牧至,如故约。匈奴数岁无所得,终以为怯。边士日得赏赐而不用,皆愿一战。于是乃具选车得千三百乘,[266]选骑得万三千匹,[267]百金之士五万人,[268]彀者十万人,[269]悉勒习战。[270]大纵畜牧,人民满野。[271]匈奴小入,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272]单于闻之,[273]大率众来入,[274]李牧多为奇陈,[275]张左右翼击之,[276]大破杀匈奴十馀万骑。灭襜褴,[277]破东胡,[278]降林胡,[279]单于奔走。[280]其后十馀岁,匈奴不敢近赵边城。
赵悼襄王元年,[281]廉颇既亡入魏,赵使李牧攻燕,拔武遂、方城。居二年,庞煖破燕军,[282]杀剧辛。[283]后七年,秦破赵,杀将扈辄于武遂,[284]斩首十万,赵乃以李牧为大将军,击秦军于宜安,[285]大破秦军,走秦将桓,[286]封李牧为武安君。[287]居三年,秦攻番吾,[288]李牧击破秦军,南距韩、魏。[289]
赵王迁七年,[290]秦使王翦攻赵,[291]赵使李牧、司马尚御之。[292]秦多与赵王宠臣郭开金,为反间,言李牧、司马尚欲反,赵王乃使赵蔥及齐将颜聚代李牧。[293]李牧不受命,[294]赵使人微捕得李牧,[295]斩之。废司马尚。[296]后三月,王翦因急击赵,大破杀赵蔥,虏赵王迁及其将颜聚,遂灭赵。
太史公曰:[297]知死必勇,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298]方蔺相如引璧睨柱,及叱秦王左右,势不过诛,[299]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300]相如一奋其气,威信敌国,[301]退而让颇,名重太山,[302]其处智勇,可谓兼之矣![303]
* * *
[1] 赵惠文王已详《平原君虞卿列传》校释〔4〕。其十六年戊寅岁,当齐襄王元年,公元前二八三年。
[2] 阳晋,卫邑,后属齐,故城在今山东省菏泽县西北四十七里。蜀本、百衲宋本、黄善夫本、汲古阁本都作“晋阳”,非。按晋阳在山西省,本晋地,虽亦赵邑,但不是从齐国攻取得来的。
[3] 蔺相如的蔺音吝,与马蔺草的“蔺”音练者不同。宦者令,宫中太监的首领。舍人,派有职事的门客,参看《平原君虞卿列传》校释〔16〕。
[4] 楚和氏得玉璞(美玉包孕在石中叫璞)于山中,献之厉王。王使玉人(琢玉的匠工)相之,曰,石也。王以为诳,刖和氏之左足。武王立,又献之,玉人又曰,石也,乃更刖其右足。文王立,和氏抱其璞哭于山中。王使玉人理璞,果得宝玉,因命曰和氏之璧。见《韩非子·和氏篇》。但和氏璧既为楚宝,何以得入赵,未详。
[5] 秦昭王即昭襄王,已详《平原君虞卿列传》校释〔112〕。
[6] 愿以十五城请易璧,情愿把十五座城池给赵国,请换取这和璧。
[7] 徒见欺,白白地受骗。上面“欲予秦”的予和下面许多予都作给与解。
[8] 即患秦兵之来,恐怕秦兵马上会来。
[9] 求人可使报秦者,要想挑选一个能够派到秦国去回答换取和璧那件事的人。
[10] 窃计欲亡走燕,私下打算要逃到燕国去。
[11] 止臣,劝我不要去。
[12] 愿结友,情愿结为朋友。据王念孙说,“友”应作“交”。
[13] 君幸于赵王,你正得宠于赵王。幸,宠幸。
[14] 今君乃亡赵走燕,现在你是失宠于赵而逃奔燕国。正与“幸于赵王”打一对照。
[15] 束君归赵,把你拘起来送还赵国。束,捆缚。归,引渡。
[16] 肉袒,解衣露膊。伏斧质请罪,表示服罪请求就刑。斧质就是斧钺和碪质,参看《范蔡列传》校释〔75〕。
[17] 则幸得脱矣,这样就能侥幸得到赦免了。则就是即,古多通用。
[18] 宜可使,应该可以当这差使。宜,适当;应该。
[19] 不,否定副词,当可否的否字用。
[20] 曲在赵,理曲在赵的方面。曲是直的反面。
[21] 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等是两条路,宁可答应了秦的请求而让它负理曲的责任。均是相等。
[22] 奉璧往使,捧护此璧,出使到秦国去。
[23] 完璧归赵,把和氏璧丝毫无缺地归还赵国。完是完整,有原封不动的意义。
[24] 章台,秦离宫(犹别墅)中台观之一,故址在今陕西省长安县故城西南隅。坐章台见相如,高坐在离宫的台观之上接见相如。这就明示不在正朝延见,有蔑视来使的意思。
[25] 奏,呈献。
[26] 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以次传递给姬妾和左右的近侍,使她(他)们都得观赏此璧。
[27] 左右皆呼万岁,看到和璧的都为秦王的得意而欢呼称贺。呼万岁,参看《项纪》校释〔493〕。
[28] 视秦王无意偿赵城,看秦王的神情没有把十五城偿还给赵国的意思。
[29] 乃前,于是走上前去。
[30] 璧有瑕,请指示王,璧上还有点毛病,请让我指给大王看。瑕音遐,玉上的小赤点。玉以纯白无疵为贵,有小赤点便是毛病。
[31] 卻立倚柱,退立几步,把身子靠在庭柱上。卻,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讹作“却”。
[32] 怒发上冲冠,夸张之辞,要强调相如的愤怒,便说他的头发因愤怒而竖起,竟把戴在头上的帽子也冲开了去。
[33] 负其彊以空言求璧,依恃他的国力强大而用空话来索取和璧。
[34] 逆彊秦之,触伤彊秦的感情。逆,拂逆,有拗折触伤的意义。同欢。
[35] 斋戒犹言“致敬”。古人于祭祀之先,必斋戒,沐浴更衣,不饮酒,不茹荤,以为这样可以壹其心志,接通鬼神。此云斋戒,就是肃然致敬的意思。斋本作齐(编者按:“斋”,繁体作“齋”,“齐”,繁体作“齊”),就是湛然纯一的意思;戒,警惕。
[36] 拜送书于庭,亲送国书于朝会之所。庭,正式听政的朝堂。
[37] 何者,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为什么要这样做呢,为的尊重大国的威望,所以这样必恭必敬啊。严,庄敬;尊重。修有加意小心的意义,蜀本、百衲本都作“脩”。
[38] 见臣列观,与上面“坐章台见相如”相应,言接见我在一般的园囿台观之间。列观即一般的台观亭榭。
[39] 秦王不在朝堂正式延见相如,显与赵王的“拜送书于庭”敬慢悬殊,故云礼节甚倨。倨是傲慢轻忽。
[40] 急臣,逼迫我。
[41] 睨柱,斜看着庭柱。睨,不正视,参看《魏公子列传》校释〔36〕。
[42] 辞谢固请,陈谢自己的不是,坚请他不要这样做。
[43] 召有司案图,召唤该管版图(国家的疆域图和户籍)的官吏来查看图册。有司,官吏的通称。因官吏各有职守,故云有司。
[44] 指从此以往十五都予赵,在图册上指出从这儿到那儿的十五座城划给赵国。
[45] 特以诈详为予赵城,故意装作要把这几座城偿给赵国。予赵城,就是以城予赵。详,蜀本、百衲本、黄本、汲古本都径作“佯”。
[46] 天下所共传宝,大家公认的宝贝。
[47] 赵王既得和璧,当然宝爱,但怕秦王的强暴,不得不放手,故云赵王恐,不敢不献。
[48] 九宾即九仪,是《周礼》大行人所掌的朝聘之礼,实为当时外交上最隆重的仪节。设九宾于廷,就是备大礼相迎。宾指摈(亦作傧)相。九宾,由摈者(招待员)九人以次传呼接引上殿。
[49] 上璧,献上此璧。
[50] 舍相如广成传,款留相如住在广成宾馆中。舍,止宿。传,传舍,即宾馆。广成盖邑里名。“传”下蜀本、百衲本、黄本、汲古本都有“舍”字。单索隐本无,故张文虎以为衍文。
[51] 決负约,必然背约。決,百衲本讹作“决”。
[52] 从者,相如带去的随员。衣褐,变服改装。怀其璧,把和璧藏在怀中。从径道亡,经由小路里逃走。
[53] 归璧于赵,护送和璧还赵国。
[54] 引,招接;延请。
[55] 坚明约束,牢固确切的信用。束,汲古本讹作“朿”。
[56] 见欺于王而负赵,被大王所欺而对不起赵国。
[57] 间至赵矣,现已送回赵国去了。间,顷间。
[58] 遣一介之使,派一个使臣。介通个,单独之义。
[59] 请就汤镬,意即受烹。
[60] 孰同熟。蜀本、百衲本、黄本都径作“熟”。
[61] 嘻音希,恨怒之声。相视而嘻,互相对看而发出惊怪的声息。
[62] 引相如去,拉相如去就烹。
[63] 不如因而厚遇之,倒不如趁此机会款待他。
[64] 卒廷见相如,终于设九宾,以大礼延见相如。
[65] 毕礼而归之,完成大礼之后遣送相如归赵国。毕,完成。百衲本作“异”。异礼,特殊的典礼,亦可通。
[66] 赵王以为贤大夫使不辱于诸侯,应一贯地读,意即赵王以为相如是个称职的大夫,出使于外国,能够不玷辱他所奉的使命。盖相如奉命使秦,应该已经取得大夫的身份(当时奉使出国的外交官例须大夫为之,决不能仍看做缪贤的舍人),故下接云“拜相如为上大夫”,分明有超拜(拔升)的意义。
[67] 拜是授官。上大夫,大夫位列中的最高一级,仅次于卿。
[68] 其后秦伐赵,指赵惠文王十八年(秦昭襄王二十六年,公元前二八一年)秦兵来伐事。
[69] 拔,攻取。石城故城在今河南省林县西南八十五里。
[70] 好会,友好的会见。渑(音泯)池亦作黾池,本战国韩邑,后属秦。汉置渑池县,沿至于今。故城与渑池水源南北相对,在今河南省渑池县西十三里。渑池地当西河(已见《孙子吴起列传》校释〔120〕)之南,自赵言之,故云西河外。按秦拔石城在赵惠文王十八年,渑池之会在二十年,那么“秦王使使者……”之上宜更有“明年”二字,才合于事实。
[71] 欲毋行,想要不去。
[72] 计,商议。
[73] 与王诀,与王分别时有所期约。
[74] 度道里会遇之礼毕,预计前往的路程直到会谈完毕的时间。度读入声,揣想;估计。
[75] 还,应读断,并计会毕回到赵国的时间。
[76] 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言预拟立太子为王,正所以断绝秦国万一拘留赵王来要挟索诈的希望。
[77] 酣,畅适。
[78] 好音,喜欢音乐。
[79] 奏瑟,弹瑟。奏是弹奏。瑟是与琴并称的乐器,身较琴长大,通常配用二十五弦。
[80] 鼓瑟亦即弹瑟。鼓是弹动。上面“请奏瑟”,尚未实施;此云鼓瑟,则实际弹起来了。
[81] 秦御史前书曰,秦国的御史走向前来写道。御史在战国时为专掌图籍,记载国家大事的史官。前面“召有司案图”的有司也就是御史。
[82] 秦声,表现秦地特殊风格的歌唱,犹楚歌、吴讴之类。
[83] 请奏盆缻秦王,愿献盆缻给秦王,请你击缻以为歌时的节拍。奏,进献。百衲本、汲古本、会注本都作“奉”,亦通。缻即缶,盛酒浆的瓦器。
[84] 以相娱乐,用来彼此酬答,互相取乐。
[85] 五步之内,言其近。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请让我把颈血洒污你大王了罢!溅音赞,染污。血溅大王,明明说要杀秦王了。
[86] 欲刃相如,要把刀剑来刺相如。刃是刀锋,此处用作动词。
[87] 张目叱之,睁大了眼睛呵喝他们。
[88] 靡,吓倒。
[89] 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秦王心里虽不高兴,却为了相如的胁持,勉强在盆缻上打了一下。
[90] 请以十五城为秦王寿,请赵国把十五座城送给秦王,作为献礼。
[91] 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请秦国把国都送给赵王作献礼。
[92] 竟酒,终席。竟,完毕。
[93] 加胜于赵,盖过赵国。
[94] 盛设兵以待秦,严整兵卫,防备秦国的动静。
[95] 既罢归国,渑池之会既经结束,蔺相如奉赵王回到赵国。
[96] 秦、汉以前以右为尊,在廉颇之右就是在廉颇之上。那时廉颇先已拜上卿,蔺相如渑池会后始以功大拜上卿,朝会时的位次乃排在廉颇之右,故引起廉颇的不平。
[97] 徒以口舌为劳,仅能依靠口舌为功。
[98] 相如出身于宦者令之门,故云素贱人。素贱,一向是低微的。
[99] 吾羞,不忍为之下,吾感到羞辱,受不了做他的下手。
[100] 争列,争位次的先后。
[101] 已而,时间副词,犹言“后来”。用与“旋”、“嗣”同。
[102] 引车避匿,拉转车子回避他。
[103] 舍人相与谏,相如的门下舍人大家都表示抗议。谏是劝阻,此有抗议的意义。
[104]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犹言吾离开了亲属而投托到你的门下来自有道理的。所以就是有所以,含有“自有道理”或“自有缘故”之意。
[105] 徒慕君之高义也,单单为了仰慕你的崇高的义气啊。慕,羡慕;景仰。高义,崇高的正义感,此有勇敢不屈之意。
[106] 同列,同位。廉、蔺同为上卿,阶位相同,故称同列。
[107] 恐惧殊甚,犹言胆怯过度。殊,特殊。甚,过当。殊甚就是持别过度。
[108] 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一般人尚且以过度胆怯为羞耻,何况身为将相的人呢。之字指“恐惧殊甚”。
[109] 不肖,谦辞,犹称鄙陋或不贤。但此处却带有兀傲自尊的意味。
[110] 固止之,坚留他们。
[111]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你们看廉将军比秦王谁强?
[112] 廷叱之,在秦廷之上当众呵斥他。
[113] 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我虽愚劣,岂是怕廉将军的么!驽,愚笨;拙劣。独,反诘副词,与“宁”、“岂”相当。
[114] 顾吾念之,但吾考虑了那件事。顾作但解。之指忍辱退让那件事。
[115] 不俱生,不都能活命。
[116] 吾所以为此者,句法与前〔104〕所说的相同。为此,作此忍辱退让的举动。
[117] 肉袒负荆,解衣露膊,背着荆杖,表示服罪领责之意。荆是荆棘的枝条,可以为鞭。
[118] 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了宾客的关系到相如门上去请罪。因,依靠。此有绍介义。为了不好意思直接登门,所以才这样做。
[119] 鄙贱之人,自谦之辞,这里却表示了愧悔的意思。从前以为“相如素贱人”,现在觉得自己有点惭愧了。
[120] 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不料你宽容我到这样的地步啊!当时的上卿职兼将相,故相如亦得有将军之称。
[121] 卒相与,终于彼此交欢。同欢。
[122] 为刎颈之交,竟成了誓同生死的至交。刎音吻,参看《项纪》校释〔598〕。刎颈之交,言要齐生死(要约同生同死),虽刎颈也没有悔恨的。
[123] 居二年,隔了二年,是赵惠文王二十三年,当齐襄王八年,公元前二七六年。
[124] 几音祈,邑名,在今河北省大名县东南。按《赵世家》,惠文王二十三年,廉颇将,攻魏之几邑,取之。但《齐世家》及《年表》都不载此事。疑几邑介齐、魏之间,时或属齐,时或属魏的。
[125] 防陵在今河南省安阳市南二十里,因防水为名。安阳故城在今安阳市东南四十三里。二邑相近,故并拔之。按赵拔魏防陵、安阳在惠文王二十四年,此处云后三年,梁玉绳以为当作“后一年”,该是对的。
[126] 后四年,赵惠文王二十八年,当齐襄王十三年,公元前二七一年。蔺相如将而攻齐,相如为将,向齐进攻。
[127] 平邑,赵地,即今河南省南乐县东北七里的平邑村。至平邑而罢,兵到平邑便停止了(还没有出境)。
[128] 阏与音饫预,战国韩邑,后属赵,地在今山西省和顺县西北。
[129] 赵奢者,蜀本、百衲本、黄本都提行书。汲古本空一格,不提行。此本与会注本都连书不提行。田部吏,征收田租的官吏。
[130] 平原君家不肯出租,蜀本、百衲本、汲古本出下都无“租”字。
[131] “奢”上蜀本有“赵”字。以法治之,用当时的法律处理平原君家不肯出租之罪。
[132] 用事者,当权管事的人。
[133] 因说,趁辩诉的当儿向平原君陈说。说音税。
[134] 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放任你家而不尊重公家,那么国家法律的效力就削减了。
[135] 诸侯加兵,别国就要用兵力来逼胁。
[136] 上下平,公家私家都得到公平合理的处置。
[137] 岂轻于天下邪,难道就会被天下人轻视么!与上“诸侯加兵”对照。
[138] 言之于王,举荐给赵王。
[139] 用之治国赋,用赵奢来管理国家的赋税。
[140] 民富而府库实,民间富足而国库充实。就是所谓“上下平”。
[141] 道远险狭,难救,言离邯郸路远而其地又夹在山险的狭道中,实在不容易施救的。
[142] 又召乐乘而问焉,问廉颇后再召乐乘来问他阏与到底可不可以得救。乐乘,燕将乐毅的族人,时去燕留赵,后来赵封他为武襄君。
[143] 譬之犹两鼠斗于穴中,将勇者胜,好比两只耗子在洞穴中打架,哪个狠些,哪个就赢。譬之犹就是譬如。
[144] 兵去邯郸三十里,领兵离开国都邯郸仅三十里,便停扎下来。
[145] 令军中,下一道严令于军营中。
[146] 有以军事谏者死,敢有为着军事而前来进言的处死刑。
[147] 秦军军武安西,那时秦军扎在武安城之西。下军字是动词。武安,赵邑,即今河北省武安县,地在邯郸之西。
[148] 鼓勒兵,武安屋瓦尽振,极意形容秦军声势的盛大,言他们鼓勒兵(击鼓操练)的时候,连武安城内所有房屋上面盖着的瓦片尽都振动的。
[149] 军中候有一人言急救武安,军中有一军候(司侦探敌情的人)请急救武安。
[150] 坚壁,坚守营盘。
[151] 复益增垒,加筑营墙。
[152] 秦间来人,秦国派一间谍混进营来。
[153] 赵奢明知间谍故意纵令还报,所以善食而遣之(好好地以饮食待他,然后遣送他出去)。
[154] 去国三十里,即指去邯郸三十里。古时以都城所在称国门,去国就是离开都门。阏与非赵地也,言这样胆怯不进,阏与地方必然不是赵国所有的了。
[155] 卷甲而趋之,束甲轻装,迅速地趋向敌人。参看《平原君虞卿列传》校释〔102〕。
[156] 二日一夜至,疾趋二日一夜赶到阏与的近旁。
[157] 去阏与五十里而军,离阏与五十里扎营。
[158] 悉甲而至,全军赶来。
[159] 请以军事谏,犯令求请陈说军情。
[160] 内之,放他进来。内同纳。
[161] 不意赵师至此,其来气盛,二句有省文,意为原先不料赵师能至此,现闻赵师已至,激怒而来对敌,气势必然旺盛。
[162] 必厚集其阵以待之,必须要把队伍集中起来等待他们。厚集有重点集中的意义。
[163] 请受令,接受他的说法。《通鉴》引此,改令作“教”,该是对的。若作请照前令解,则上面的“内之”和下面的“胥后令”都呼应不起来了。
[164] 请受质之诛,请照前令的军法处斩。
[165] 胥后令,且待后命。胥与须通用,就是等待。等待后命,明明宽恕他,不用前令了。
[166] 邯郸二字,据《索隐》说,当为“欲战”(即临战或将战)。言临战时许历重复请谏。《通鉴》将此二字属上读,就是把“胥后令邯郸”联为一句。梁玉绳引钱大昕说,也认此五字当为一句。邯郸为赵都,胥后令邯郸,是说须待赵王来发落,也可通。
[167] 先据北山上者胜,后至者败,言先能据守阏与北面的山头的可以获胜,后来的便失却险隘而必致失败了。
[168] 即发万人趋之,马上发兵万人赶上去,占领阏与的北山。
[169] 解而走,被打散而败走。
[170] 马服君,以马服山为封号。马服山在邯郸西北,当时盖有国家镇山之意。
[171] 国尉,仅次于将军的军官,相当于后来的都尉。
[172] 同位,就是同列,参看前〔106〕。
[173] 赵奢破秦军于阏与下在惠文王二十九年辛卯岁(公元前二七○年),三十三年,惠文王死,孝成王立,故云后四年。孝成王已详《平原君虞卿列传》校释〔4〕。
[174] 七年,当为六年之讹。因长平之败在辛丑岁,正当孝成王六年。
[175] 相距长平,参看《平原君虞卿列传》校释〔22〕、〔174〕、〔175〕。
[176] 病笃,病已严重。笃,重也。
[177] 固壁就是坚壁,参看上〔150〕。
[178] 不肯,不理秦国的挑战。
[179] 信秦之间,听信秦国间谍所放的谣言。
[180] 秦之所恶,秦国所忌的人物。恶音污,憎厌;畏忌。
[181] 以名使括,但取赵括的声名来任用他。
[182] 胶柱鼓瑟,喻但守死法,不能活用。鼓瑟成调,全在弦的绶急适宜;弦的缓急,全在柱的运转。倘把柱胶住不动,那么弦就不能调缓急,只有死板的声音,没有丝毫活法了。柱就是瑟上卷弦的轸子。
[183] 徒能读其父书传,只会得读他父亲遗留给他的书本。书传就是留传的书本。言赵括只能读死书。
[184] 不知合变,不懂得活用应变。
[185] 遂将之,遂以赵括为将。
[186] 以天下莫能当,以为天下没有人能够抵得过他的。
[187] 不能难,驳不倒他。难,驳难。
[188] 不谓善,不以为然。
[189] 问奢其故,等于问奢以其故,就是把既不能驳倒他又不以为然的缘故问赵奢。
[190] 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用兵本来是极其危险的场合,而赵括却轻忽地看待它。易,轻忽。
[191] 不将括即已,不以赵括为将则罢了。即通则,参看前〔17〕。
[192] 及括将行,等到赵括领兵将要出发的时候。
[193] 始妾事其父,当初我嫁给他父亲的时候。
[194] 时为将,那时他父亲正奉命为将。
[195] 身所奉饭饮而进食者以十数,亲自捧着饮食的东西而进献给那些被供养的有几十个。身是亲身。以十数,数以十计。此指军中被尊礼的人,视同师。
[196] 所友者以百数,当朋友看待的有几百个。此指军中被优遇的人,仅次于师。
[197] 尽以予军吏士大夫,悉数分送给僚属和那些被尊礼、优遇的人们。军吏指帐下的僚属。士大夫指那些以十数、以百数的被优待的人物。
[198] 受命之日,不问家事,接受将兵出征的那日起,便不问家里的私事。
[199] 一旦为将,犹言一朝做了大将。一旦有忽然之义,参看《商君列传》校释〔206〕。
[200] 东向而朝,自己坐在高位上接受僚属的朝见。古以东向为尊,参看《陈丞相世家》校释〔153〕。
[201] 军吏无敢仰视之者,所属的军吏没有敢抬头直看赵括的。
[202] 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买之,每天打听哪里有便宜合适的田地房屋,可以买的就买下来。
[203] 王以为何如其父,大王以为他哪一项像他的父亲?以上括母把赵奢和赵括的作风列举给赵王听了,所以有此反诘的话。
[204] 勿遣,不要派他担此重任!
[205] 母置之,吾已决矣,你且搁下勿谈罢,吾已决定派他去了。母,汲古本讹作“毋”。
[206] 王终遣之,大王一定要派他去。
[207] 即有如不称,犹言“则如有不称”。意即倘有不能称职之处。即则通用,已详前。
[208] 妾得无随坐乎,我能不连坐么!随坐就是连坐。
[209] 王许诺,赵王答应她,赵括即有不称,可以免除连坐她。
[210] 悉更约束,把原来的章程办法尽都改了。
[211] 易置军吏,撤换了许多僚属。
[212] 白起闻之,白起得到了这些情报。
[213] 纵奇兵,调遣军队不作正面的战斗,而作包抄埋伏等行动。
[214] 详败走,佯为败走。详,蜀本、百衲本都径作“佯”。
[215] 绝其糧道,截断赵军输送军粮的道路。糧,蜀本、百衲本都作“粮”。
[216] 赵括初至军,措置失宜,已令群僚不安,今为秦军冲断联络,粮秣不继,士卒当然要离心了。
[217] 出锐卒自搏战,亲身带着精锐的部队向敌搏斗。
[218] 秦悉阬之,秦军尽把赵国的降卒围歼丛埋掉。
[219] 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长平战役的起讫期间,前后损失的兵员共计有四十五万人。与上“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阬之”对看,明明不是四十五万人一次被阬的。
[220] 几不得脱,几乎免不了亡国。几,近也。脱,免也。
[221] 赖楚、魏诸侯来救,言幸亏魏公子无忌的窃符救赵和楚国春申君的将兵声援。廼得解邯郸之围,方能解除国都的被围。廼,古乃字,蜀本、百衲本、汲古本都作“乃”。
[222] 竟不诛,终于履行前诺,不曾连坐。
[223] 自邯郸围解五年,而燕用栗腹之谋,言秦解邯郸之围后五年,燕国听它的国相栗腹的计画来图谋赵国。按邯郸围解在赵孝成王九年甲辰岁(当秦昭襄王五十年,公元前二五七年),栗腹图赵在燕王喜四年庚戌岁(当赵孝成王十五年,公元前二五一年),其间恰为五年。
[224] 赵壮者尽于长平,其孤未壮,即栗腹计谋之言。意谓赵国的丁壮都死于长平之役,他们遗留下来的孤儿还没长成,未能补充兵役的。按《燕召公世家》:“王喜四年,……命相栗腹约欢赵,以五百金为赵王酒。还报燕王曰:‘赵王壮者皆死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召昌国君乐问问之。对曰:‘赵四战之国,其民习兵,不可伐。’王曰:‘吾以五而伐一。’对曰:‘不可。’燕王怒。群臣皆以为可。卒起二军,车二千乘,栗腹将而攻鄗。”
[225] 鄗(音皓),本为晋邑,那时属赵。故城在今河北省柏乡县北。
[226] 信平君,封号。尉文,据徐广说是邑名,但未详何地。
[227] 假相国,暂摄相国。其时蔺相如当已死去,故以廉颇代为相国。
[228] 失势之时,失去势位的当儿,指被赵括接代,在长平交卸归去的事。
[229] 故客尽去,旧时门下的宾客尽都辞廉颇而去。
[230] 客退矣,嫌恶之辞,犹言你们都请回罢!
[231] 吁,君何见之晚也,犹言唉!你的见识何等的落后啊!参看《范蔡列传》校释〔363〕。
[232] 天下以市道交,言当时的交友之道,到处都像市场上的交易,有利则大家奔凑拢去。
[233] 我则从君,我即跟你走。则即通用。下面的“则去”也就是即去。
[234] 此固其理也,有何怨乎,这本是交易之道的常理,又有什么怨恨呢!
[235] 居六年,过了六年,为赵孝成王二十一年丙辰岁(当公元前二四五年)。繁阳故城在今河南省内黄县东北。
[236] 悼襄王名偃,赵国第九君,在位九年(公元前二四四—前二三六)。
[237] 奔魏之大梁,逃奔到魏国的首都。大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
[238] 武遂即今河北省徐水县西的遂城镇。方城故城在今河北省固安县南。
[239] 多与使者金,令毁之,多送贿赂给奉使的人,叫他说廉颇的短处。
[240] 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为了表示健康,一顿饭用斗米十斤肉。为之二字,直贯到下面的“被甲上马”,应一气读。
[241] 被甲上马,披着铠甲,纵身上马。被读如披。
[242] 尚善饭,饭量还好。善饭犹“健饭”。
[243] 顷之,三遗矢矣,使者谤毁廉颇之辞。意谓一会儿拉了三回屎。遗矢就是拉屎。
[244] 阴使人迎之,楚国偷偷地派人到魏国去迎接廉颇。
[245] 我思用赵人,我打算使用赵国人。足见异国之人不听他使用,因而有此慨叹。
[246] 卒死于寿春,终于没有回到祖国,死在楚国的寿春。寿春即今安徽省寿县。那时楚畏秦逼,从郢都迁避到这里来,仍叫它做郢,事实上成了楚国的首都了。汲古本“寿春”作“寿阳”,系误从晋朝的讳改(东晋简文帝的皇后叫郑阿春,为要避这春字的讳,便改寿春为寿阳),这是不对的。
[247] 李牧者,蜀本、百衲本、黄善夫本、汲古本都提行另起。此本与会注本都连书不提行。
[248] 代雁门,代地的雁门郡。战国时,赵就代地所置。地当今山西省西北部宁武以北一带。李牧为赵守北边,常驻在这一带地面,防备匈奴。
[249] 以便宜置吏,因实际需要可以自委属吏。换言之,军中官吏的进退由他全权支配。
[250] 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城市的税收都径送到李牧的帐下,作为养兵的经费。莫通幕,莫府即幕府,本是将帅出征时随地驻屯的大帐。后世便把大将或地方最高长官的公署也叫做幕府了。
[251] 日击数牛飨士,每日宰杀了好几条牛供给军士的食用。击是宰杀。飨是供养。
[252] 习射骑,练习射箭和骑马。
[253] 谨烽火,小心把守着警报台。烽火是古时的警报台,参看《魏公子列传》校释〔15〕。
[254] 多间谍,多派侦察敌情的人员。
[255] 厚遇战士,优待战斗员。
[256] 为约,申明约束,就是发出的号令。
[257] 匈奴即入盗,急入收保,有敢捕虏者斩,即约束的号令,意谓匈奴即使侵入边境来掠夺,我兵应立即把人马物资收拾起来退入堡垒中固守,有人敢于逞勇捉捕敌人的立刻处斩。虏指匈奴,当时称北族为“虏”。
[258] 亦不亡失,也没有什么损失。
[259] 虽赵边兵亦以为吾将怯,即使是赵国自己的守边官兵也以为我们的将帅太胆小了。
[260] 赵王让李牧,赵王责备李牧不出兵应战。李牧如故,李牧还是维持老样子。
[261] 匈奴每来,出战,新将的作风。意谓匈奴每来侵盗,新将必出兵跟它作战。
[262] 出战……边不得田畜,出兵作战,屡次不能胜利,损失多,边境骚扰,不能耕作和放牧。田是耕种,畜是畜牧。
[263] 固称疾,坚决地托言有病。
[264] 乃复,犹一再,承上“复请李牧”言。彊起使将兵,勉强使李牧出来,叫他带兵。彊,蜀本、汲古本都作“强”。
[265] 臣如前,乃敢奉令,如许我仍照从前的办法,方才敢接受你的命令。
[266] 选车,经过挑选合格的兵车。具是齐备,此字作总冒用,直贯到下面“彀者十万人”这一语。
[267] 选骑,经选合格的马匹。
[268] 百金之士谓勇士。裴骃引《管子》:“能破敌擒将者赏百金”,即其证。
[269] 彀者,能张弓引满的人,意即善射之士。
[270] 悉勒习战,把这些人选的人尽都组织起来,训练他们的作战的技能。悉是总括,与前面的“具”字相应,有总结的作用。
[271] 人民满野,畜牧的人在边境的田野里遍满了。
[272] 详北不胜,以数千人委之,假败下来,把数千人丢给匈奴。详,蜀本、百衲本、黄本、汲古本都径作“佯”。北,败走。委,拋弃。
[273] 单于闻之,匈奴的君主知道了赵国边境放牧满野和自己手下又虏获了对方数千人等消息。
[274] 大率众来人,大举带领兵众来侵入赵国的边境。
[275] 多为奇陈即多纵奇兵,参看前亡〔213〕。陈读如阵。
[276] 张左右翼击之,两面包抄,像翅膀那样扑去,痛打单于。
[277] 襜褴(音丹蓝),代北胡国。
[278] 东胡为北族乌丸之祖,别派叫做鲜卑,因在匈奴之东,故名。
[279] 林胡也是北族的别派,地当今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北面。
[280] 奔走,奔逃远去。
[281] 赵悼襄王元年丁巳岁,当公元前二四四年。
[282] 庞煖(音喧),赵将。
[283] 剧辛本赵人,仕燕为将,庞煖素与辛交好,至是,擒而杀之。
[284] 扈辄,赵将,与汉张耳时的扈辄不是一人。蜀本、百衲本、汲古本“破杀赵将”都作“破赵杀将”,武遂下都有“城”字。
[285] 宜安故城在今河北省稾城县西南。
[286] 走秦将桓(音蚁),赶走杀扈辄的敌将。
[287] 武安君封于武安邑,故城在今河北省武安县西。
[288] 番吾在今河北省平山县南。番音盘。
[289] 时韩、魏都已听命于秦,威胁赵国,故李牧破秦军后同时抵御韩、魏。距同拒。
[290] 赵王迁,悼襄王子,即赵国第十君幽缪王,在位八年(公元前二三五—前二二八年),被秦国所虏。其七年壬申岁,当秦王政十八年,公元前二二九年。
[291] 王翦已见《项纪》校释〔5〕。时将兵攻赵,已下井陉(即今河北省井陉县东北井陉山上的井陉关,亦名士门关),赵国的国势岌岌可危了。
[292] 司马尚,赵将,赵王命他与李牧合力抵敌王翦。御是抵敌。之指王翦。
[293] 赵蔥,赵王的族人。蜀本、百衲本都作赵葱。代李牧,接收李牧的兵权,代他为将。
[294] 不受命,不接受交代的命令。
[295] 微捕得李牧,缉拿到李牧。微,缉访。捕得,捉住。
[296] 废司马尚,撤销司马尚的职位。废就是罢斥。
[297] 太史公曰,蜀本连书不提行。
[298] 知死必勇,古之成语,意谓既知到了必死的境地,反而会鼓起勇气来的。非死者难也,处死者难,史公解释这成语的话,意谓不是安心受死的是难事,而是如何处理这一死的却真难呢。
[299] 方,当其时。势不过诛,在势不过被杀罢了。
[300] 然士或怯懦而不敢发,但是一般人往往胆怯而不敢发作的。怯懦,因胆怯而表见懦弱。
[301] 威信敌国,把自己的气概伸张给敌国人看,而且使他畏服。信读如伸。
[302] 名重太山,使自己的名誉重于太山。太山即泰山,当时以为宇内最高最尊的山,与天上的北斗星同等看待。
[303] 可谓兼之矣,可以说是兼全智勇了。就是说他智勇双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