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述而不作1,信而好古2,窃3比于我老彭4。”
【注释】
1述而不作:整理、阐述前人的著作而不创新。
2古:指古代文化。
3窃:私下,谦词。
4老彭:殷朝的贤大夫。
【译文】
孔子说:“只传述旧章,不创始制作,相信而喜爱古代文化,我私下里把自己和老彭相比。”
【原文】
子曰:“默而识1之,学而不厌2,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注释】
1识:记住。
2厌:满足。
【译文】
孔子说:“(把所见所闻)默记在心里,勤奋学习而不厌倦,教导别人而不倦怠,这些事对我有什么困难呢?”
【原文】
子曰:“甚1矣吾衰2也!久矣吾不复梦见周公3。”
【注释】
1甚:极、严重。
2衰:衰老。
3周公:西周初年政治家。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周武王之弟。因采邑在周(今陕西岐山北),称为周公。曾助武王灭商。武王死后,成王年幼,由他摄政,巩固了周家天下。相传他制礼作乐,建立典章制度,成了孔子心目中的圣人。
【译文】
孔子说:“我衰老得多么厉害呀!我很长时间没再梦见周公了。”
【原文】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1,舍2之则藏,惟我与尔3有是4夫!”子路曰:“子行5三军6,则谁与7?”子曰:“暴虎冯河8,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9而惧10,好谋而成者⑪也。”
【注释】
1行:行道、行动起来。
2舍:不用的意思。
3尔:指颜渊。
4是:这个。
5行:指挥、统率。
6三军:古代大国有上、中、下三军,这里泛指军队。
7与:共事。用作动词,偕同的意思。
8暴虎冯河:空手与老虎搏斗,赤足趟水过河。
9临事:面对任务。
10惧:此处指谨慎之意。
⑪好谋而成者:即善用计谋而有决断的人。成,决也。
【译文】
孔子对颜渊说:“有用我的,就把我的这些主张实行起来;不用我,我就退隐。只有我和你能这样了。”子路说:“如果您去率军打仗,找谁共事呢?”孔子说:“空手与老虎搏斗、徒步去渡河而死了也不后悔的人,我是不与他共事的。必须是临事能谨慎、善于谋划而能做得定的人我才与他共事!”
【原文】
子在齐1闻《韶》2,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3为乐之至于斯也。”
【注释】
1齐:齐国。
2《韶》:《韶》乐,歌颂舜的乐章。
3不图:想不到。图,图谋。
【译文】
孔子在齐国听到《韶》乐,很长时间尝不出肉味,于是说:“想不到欣赏音乐能达到如此境界。”
【原文】
冉有曰:“夫子为1卫君2乎?”子贡曰:“诺3,吾将问之。”入,曰:“伯夷、叔齐何人也?”曰:“古之贤人也。”曰:“怨4乎?”曰:“求仁而得仁5,又何怨?”出,曰:“夫子不为也。”
【注释】
1为:帮助、赞成、赞许。
2卫君:指卫出公辄,卫灵公之孙,太子蒯聩之子。蒯聩得罪于灵公,出逃晋国。灵公死后,辄立为国君。晋国又把蒯聩送回卫国,与其子争夺君位。蒯辄拒不让位,演成父子争国的局面,同伯夷、叔齐兄弟互相推让的行为恰成对照。时孔子在卫,故冉求有“老师会不会帮助卫君”的疑问。
3诺:答应的声音。
4怨:悔恨。
5求仁而得仁:谓追求仁的理想而得之,虽遭困穷而无悔。
【译文】
冉有说:“先生会帮助卫君吗?”子贡说:“好吧,我去问问他。”进屋后,子贡道:“伯夷、叔齐是怎样的人呢?”孔子说:“古代的贤人啊。”子贡又问:“他们心里有没有怨悔呢?”孔子说:“他们一心求仁德而又得到了仁德,还有什么怨悔呢?”子贡出来后,对冉有说:“先生不会帮助卫君。”
【原文】
子曰:“加1我数年,五十以学《易》2,可以无大过3矣。”
【注释】
1加:此处同“假”,给与。
2《易》:《易经》,我国古代一部用来占筮的书,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相传系周人所作,故也称《周易》。
3大过:大错误。
【译文】
孔子说:“让我多活几年,到五十岁时学习《易经》,就可以没有大错了。”
【原文】
子不语怪1、力2、乱3、神4。
【注释】
1怪:怪异。
2力:暴力。
3乱:叛乱。
4神:神鬼。
【译文】
孔子不谈论怪异、暴力、叛乱和鬼神。
【原文】
子曰:“三人1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注释】
1三人:几个人,“三”并非实指。
【译文】
孔子说:“几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有在某方面可以做我的老师的人。我选择他们的优点去学习,不好的地方便改正。”
【原文】
子曰:“天生德1于予2,桓魋3其如予何?”
【注释】
1德:品德。
2予:我。
3桓魋:宋国司马向魋,宋恒公后代,故又称桓魋。据《史记·孔子世家》记载,一次,孔子到曹国去,路过宋国,与弟子习礼大树下。桓魋欲杀孔子,拔其树。孔子去。弟子曰:可以速矣。孔子遂说了这句话:上天把德赋予了我,桓魋能把我怎么样?
【译文】
孔子说:“老天在我身上赋予了这些品德,桓魋能把我怎么样呢?”
【原文】
子曰:“二三子1以我为隐2乎?吾无隐乎尔3!吾无行而不与4二三子者,是丘5也。”
【注释】
1二三子:学生们。
2隐:隐瞒。
3尔:你们。
4与:犹示也。朱熹《论语集注》:“诸弟子以夫子之道高深不可几及,故疑其有隐,而不知圣人作、止、语、默无非教也,故夫子以此言晓之。”
5丘:孔子的名字。
【译文】
孔子说:“你们这些学生以为我有什么对你们隐瞒吗?我对你们没什么隐瞒的。
我没有什么不对你们公开的,这就是我孔丘的为人。”
【原文】
子以四教1:文2、行3、忠4、信5。
【注释】
1四教:指四种教育内容。
2文:古代文献。
3行:躬行,引申为社会实践。
4忠:忠诚。
5信:守信,诚实不欺。
【译文】
孔子用四种东西教育学生:典籍文献、道德实践、对别人的忠诚以及信实。
【原文】
子曰:“圣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君子者斯1可矣。”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见之矣,得见有恒者2斯可矣。亡而为有,虚而为盈,约3而为泰4,难乎有恒矣。”
【注释】
1斯:就、那么。
2有恒者:有恒心、有操守的人。
3约:穷困、贫乏。
4泰:富有。
【译文】
孔子说:“圣人我是看不到了,能够看到君子也就可以了。”孔子又说:“善人,我是看不见的了,能看得到有一定操守的人就不错了。没有能装成有,空虚能装成充实,本来穷困也要装成宽裕,这样的人就难以保持一定的操守了。”
【原文】
子曰:“盖有不1知而作之者,我无是也。多闻,择其善者而从之;多见而识2之,知之次3也。”
【注释】
1不:此处指无知却装作有知识。
2识:此处指多见,择善者记于心。
3知之次:指多闻、多见为“学而知之”,次于“生而知之”。
【译文】
孔子说:“大概有不懂装懂的人吧,我没有这等事。多多地听,选择其中好的加以接受;多多地看,然后记在心里,这样的知是仅次于‘生而知之’的。”
【原文】
子曰:“君子坦荡荡1,小人长戚戚2。”
【注释】
1坦荡荡:襟怀坦白的样子。坦,平坦。荡荡,宽广貌。
2长戚戚:经常忧愁不安的样子。戚戚,忧惧貌。
【译文】
孔子说:“君子通常心气坦荡宽广,小人的心气则一般局促忧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