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一章 导论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导论

第一节

文学史的性质和方法

文学史是社会科学的一部门,是历史科学的一部分。这就是说,它的科学方法的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在进行研究的时候,我们所遵循的应该是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的分析方法,反对的是形而上学的非历史主义的方法。

但是文学史有它特别处理的对象。它所处理的对象是文学发展的状况及其规律性。那么,什么是文学呢?高尔基在《俄国文学史》序言里,首先对文学下了这样的定义:“文学是社会的阶级和集团的意识形态——感情、意见、企图和希望——的形象的表现。” [1] 形象的意识形态,这是区别艺术与哲学、科学的地方。用语言(包 括文字 )来表达这种形象的意识形态,这是区别文学和其他艺术的地方。

自从斯大林的《论马克思主义在语言学中的问题》发表以来,文学之为上层建筑的意义、为基础服务的意义,以及文学虽最后为基础所决定但又与其他上层建筑互相影响,并自身也有其继承关系等,这些问题是更明确了,这对于文学史的工作的开展,是有很大的推进作用的。

文学史和文艺学有所区别,文艺学着重在体系的研究;这和文艺批评也有所区别,文艺批评着重在某一倾向、某一作家或作品,而且多半着重在当代。说它们有所区别,不是说它们没有联系。文艺学的原则是可以应用在文学史上的,文学史也每每充实了这些原则;同样,文学史和文艺批评也有必不可少的互相参证的地方。

文学史就是根据社会科学、历史科学的一般规律,结合文艺学的法则,对文学发展的具体状况及其规律性进行探讨的科学。这就是它的性质。

中国文学史,就是对中国文学发展的具体状况及其规律性进行这样的探讨的科学。这里离不了中国社会发展的知识,离不了一般的文艺学的法则,离不了对于中国文学发展的主要阶段之概括的了解,以及对于重要作家、重要作品的分析、批判等。这就是中国文学史的内容。

第二节

正确对待祖国文学遗产和向祖国文学遗产学习的目的

祖国的文学遗产是丰富而伟大的。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呢?

根据列宁“在每个民族的文化里面都有些哪怕是不发达的,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文化成分,因为每个民族里都有劳动的群众和被剥削的群众,他的生活条件必然会产生着民主的和社会主义的思想体系” [2] 的理论,我们是有充分理由来肯定中国古代文化(包括文学在内 )的优良部分的,同时列宁在这里也业已给我们树立下了取舍的尺度。

关于如何对待中国古代文化,毛主席有非常明确的指导原则,这就是:

对于中国古代文化,同样,既不是一概排斥,也不是盲目搬用,而是批判地接收它,以利于推进中国的新文化。 [3]

中国的长期封建社会中,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化。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但是决不能无批判的兼收并蓄。必须将古代封建统治阶级的一切腐朽的东西和古代优秀的人民文化即多少带有民主性与革命性的东西区别开来。中国现时的新政治新经济是从古代的旧政治旧经济发展而来的,中国现时的新文化也是从古代的旧文化发展而来,因此,我们必须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但是这种尊重,是给历史以一定的科学的地位,是尊重历史的辩证法的发展,而不是颂古非今,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对于人民群众和青年学生,主要地不是要引导他们向后看,而是要引导他们向前看。 [4]

这些原则对于我们学习中国文学史,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史的人是有着深刻意义的。“一概排斥”,那就是民族虚无主义,像过去一些资产阶级学者说我们这也不行,那也不行,甚而连极其伟大的诗人屈原也认为并不存在,这是我们坚决反对的。“盲目搬用”,那就是一般狭隘民族主义者或国粹主义者所采取的保守态度,我们是同样坚决反对的。现在在一部分青年中间对于祖国优秀文学遗产的无知或抹杀的态度,已经产生了有害的结果,这是应该纠正并不容再继续下去的。 [5] 反之,又有一些青年(数量当然比较少 ),旧书是能看下去了,但钻进去,却出不来。这两个极端也就是多少受了民族虚无主义者或狭隘民族主义者的坏影响。

虚无主义之所以产生,其重要原因之一,是某些人由于长期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在精神上一时还不能完全站立起来,又加上受了帝国主义的歪曲宣传影响的结果。保守主义的产生,则大部分原因是由于封建主义的余毒。所以,在正确对待祖国文学遗产问题上也就有继续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内。“批判地接收”,目的是“推进中国的新民主主义的文化”“向前看”而不是“向后看”;“尊重自己的历史,决不能割断历史”“不是颂古非今”,尤其“不是赞扬任何封建的毒素”,——像《武训传》电影的赞扬就含有赞扬封建的毒素。至于吸取的标准,那就是“民主性”和“革命性”的。

但上面列宁关于文化遗产的理论还是一般性的,而毛主席所指示的也还是指关于吸收中国一般的古代文化而言,如果专就文学范围以内说,那就需要在一般的指导原则之外更具体些。

什么是中国文学史的重点呢?大致是:具有社会主义文化成分,亦即具有民主性、革命性的思想,同时是现实主义精神的,在手法上可以丰富多彩,并在运用语言、刻画人物、情节叙述上出色的古典文学作品。这就是我们应该发扬的,而这也就是中国文学史的重点。

这样的做法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是为了获得创造新文艺必不可缺的一部分有益的营养,这也就是为了向前看。如果就一个教育工作者说,还特别为了通过古典文学作品的讲授,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这就是我们的目的。

在资本主义国家,对于处理古典文学遗产已充分表现毫不关怀并毫无能力的今天,社会主义国家恰表现对过去一切人类有价值的文化财富的极大重视。因此,在正确对待祖国文学遗产问题上,是有极大的政治意义的。

* * *

[1] 曹葆华译,高尔基著:《苏联的文学》,73页,生活书店,1949年东北版。

[2] 《关于民族问题的批评意见》,《列宁全集》(中文版),第二十卷,6页。

[3] 《论联合政府》,《毛泽东选集》,第三卷,1107页。

[4] 《新民主主义论》,《毛泽东选集》,第二卷,679页。

[5] 参看《文艺报》1953年第十一号社论:《屈原和我们》。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