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六章  愿望品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五一 大具戒王本生因缘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放弃努力的比丘说的。佛问那比丘.『比丘啊.听说你放弃努力了.真的吗。』那比丘回答道.『真的。』佛道.『比丘啊.你为何在解脱道上.忽然停止努力呢。古时有一贤人.虽失了王国也不放弃努力.因此终於把已失的名声恢复过来了。』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从王妃的胎里出生。命名那一天.取名为具戒太子。後来父王去世.继承王位.号称大具戒王.乃是一位虔诚公正的国王。王设立大施舍场.在波罗奈城四门各设一所.中心区一所.宫门一所.共计六所.舍施财物给贫苦的行人。自己又能守戒律.举行说戒的仪式.具备忍辱、慈悲、爱愍之德.爱一切有生之辈.如怀中赤子.以正法治理国政。

当时有一个大臣.在宫中发动阴谋.终於败露。别的大臣向王告发。国王亲自查究.知道果是事实.便叫那大臣来.说道.『愚人.你作了恶事.不能让你再留在国中。你携带自己的财产.率领妻子.到别国去吧。』将他驱逐出国去了。

那大臣逃出迦尸国.到拘萨罗国.向该国国王投诚.後来逐渐在那宫中得到信任。一日.他对拘萨罗王道.『波罗奈国犹如一座尚未被蝇蚋侵过的蜂房.那国王又极懦弱。只要发动少许兵力.立刻可并吞波罗奈国。』拘萨罗王听了他的话.心里想道.『波罗奈是一个大国.而此人却说只消少许兵力.即可并吞.他一定是受他们雇用的间谍。』便对他道.『你定是得了他们的金钱.受他们雇用的。』他道.『不.王啊.我绝不是受雇的。我所说的话没有虚假.假使不相信的话.你可试派一些人马到他们边界村中杀掠一下.当那些人被俘到波罗奈国王面前的时候.定会送他们财物.放他们回来的。』

拘萨罗国王想.『此人说得好大胆.姑且试试.』便派几个臣下.命他们去杀掠边界的村民。波罗奈人捉住这班强盗.解到国王面前。国王见了他们问道.『你们为何杀掠村民。』他们答道.『王啊.我们因为无法生活。』国王道.『既然如此.为何不早到我处来.以後不准作这种事。』便给他们财物.放了他们。他们回来将此事告知拘萨罗王。王以为仅仅由此一点.还不能贸然出兵.又派遣臣下到波罗奈腹地去施行杀掠。他们被捕时.又与上次一般.从国王处得了财物回来。但拘萨罗王仍不想即出兵.又派遣臣下.这回叫他们到波罗奈街市去打劫。那时候.波罗奈国王仍将财物送给这些强盗.把他们释放回来。於是拘萨罗王知道『波罗奈国王是个良善的君主.』便决心『并吞波罗奈国.』带领军队与象等出征了。

是时波罗奈国王有千名光景的大勇士.一个个都是常胜超羣之辈.具有非常气概.即使狂象怒奔冲来.也能毫无畏怖地加以抵抗.即使帝释天的雷电落到头上.也丝毫不会摇动.只须大具戒王一声令下.便整个阎浮洲也可以征服。他们听到『拘萨罗王入寇.』便谒见国王奏道.『王啊.听说拘萨罗王想来「侵占波罗奈国哩。」我们立刻出阵.在拘萨罗王还未踏入我王国一步之前.就战败了他.将他俘虏来吧。』国王斥道.『你们不可因我去难为他人.有人要夺取我的王国.就让他取去吧.你们不准出动。』拘萨罗王越过边疆.进兵深入腹地。羣臣又谒见国王.作同样请求.但国王仍与以前一般.不肯许诺。拘萨罗王驻军波罗奈城下.遗使到大具戒王处提出战书.说『让与王国.否则开战。』大王派使者去答复道.『我不愿战争.将王国取去吧。』於是羣臣又进谒波罗奈国王奏道.『王啊.我们不让拘萨罗王进城.即在城下将他击溃.把他俘虏起来吧。』但国王始终如一.拒绝奏请.命人大开京城四门.自己坐在大大的王座中.率领着一千个大臣。

拘萨罗王率领大军.涌进波罗奈城。他在路中没有遇见一个敌人.由许多大臣簇拥着.走到宫城门口。只见城门大开.那清净无垢的大具戒王.坐在庄严大宝座上。拘萨罗王立即下令.逮捕大具戒王与其一千名臣子.说道.『将这国王与大臣反缚起来.送往寒林屍场.掘下深及颈项的土坑.用泥土紧紧埋住.不许使有一人的手足得以活动.让夜间狼来.将他们适当处置吧。』臣子们一听这寇王的命令.便将国王与羣臣紧紧反缚了带走。此时大具戒王仍不对寇王起任何愤怒之心.而羣臣平日深受薰陶.故虽被紧缚押走.仍无一人违反国王之命的。

寇王的臣下们就将大具戒王与其大臣带到寒林.掘好深及颈项的土坑.将大具戒王位在中央.羣臣分列两边.一一直埋入坑.盖上泥土.牢牢筑实.然後回去。大具戒王对寇王仍无愤怒之心.训诫大臣道.『你们不可忘却慈悲之心啊。』

夜半.狼羣跑来.满心想『享受人肉之宴。』国王与羣臣见狼羣近来.一齐大声叫嚷.狼羣受惊逃去.再回头一看.见无人追逐.便又重新回来。国王与羣臣又照样大叫.狼又逃走。如此逃了三次之後.再向四周望望.发觉此羣人中.无一人前来追逐.便想.『这些人大概是死刑囚徒.』胆子壮了.又跑回来。现在不管人们如何叫嚷.再也不逃了。

於是狼的首领走向国王旁边.别的狼走向其他诸人。善作方便的国王.见狼过来.便故意伸起脖子.让狼来咬。狼正要咬国王时.国王突然张口.如铁钳似地用齿紧紧将狼咬住不放。狼被国王大力咬住.咽喉受扼.无法脱身.畏怖死亡.大声悲号。他狼闻此悲声.以为『一定是我们首领被人捉住了.』不但不敢走近羣臣.反而没命地逃得一只也不剩。

狼的首领因被国王用牙齿紧咬不放.痛苦不堪.身子前後挣扎.泥土自然松了起来。加之狼畏死恐惧.以四足搔扒掩在国王身上的泥土。国王知泥土已松.便将狼放走.使出大象般的伟力.摆动身体.渐渐脱出两手。於是攀住坑沿.如风吹轻云一般.纵身一跃.跳出土坑.便到地上。然後鼓励羣臣.挖去泥土.将各人从坑里搀扶出来。如是.国王与诸大臣重得自由.离去寒林了。

正当此时.有一死屍被弃置在寒林.死屍横躺着的地方.恰是两个夜叉所管领的区域。夜叉无法分割这具屍体.互相商议道.『我们不能分割。大具戒王是正直的明君.定能给我们分割.我们去找他吧。』便拖起屍体的腿.找到国王请求着说道.『王啊.请你将这具屍体割开分给我们两人吧。』国王道.『可以.我割开来分给你们吧.但我身体龌龊.先须洗一次浴。』

两夜叉便运用魔力.把那供寇王用的有香气的水摄来.供国王洗浴。国王洗完浴时.他们又把那为寇王摺叠着的衣服.摄来献给国王。国王穿好衣服时.又把那装有四种香料的香匣.摄来献给国王。国王涂好香料时.又把那装在黄金小盒中、安放在嵌宝扇子上的各种鲜花.摄来献给国王。国王将鲜花在身上佩好时.他们又问国王.『还需要别的东西吗。』那时国王告诉他们肚子饥饿.夜叉立刻便去把那原为寇王烹调好的许多香味佳美的食物.摄来献给国王。

如是.国王洗完浴.涂上香料.打扮好身子.享用了许多香味佳美的食物。两夜叉又摄得那为寇王所设的芳香饮料.装在黄金器皿中.另附黄金的杯子。国王喝了这饮料.漱了口.洗了手。那时夜叉又摄得寇王所用的涂有五种贵重香料的担步罗叶.献给国王。国王嚼毕此叶後.他们又问.『还需要甚麽东西吗.』国王命令道.『你们将寇王枕上那把宝剑取来。』夜叉马上摄来了.国王举起剑来.竖起屍体.从顶心向下直劈为二.不偏不倚.分做两爿.乃将两爿屍体.公平分给两个夜叉。然後.将剑拭净.纳入鞘中.佩挂腰间。

两夜叉吃了人肉.十分高兴.问国王道.『大王啊.还有甚麽差使吗。』国王命令道.『你们运用魔力.领我往寇王卧室.再带这班臣子.各回自己家中去。』夜叉应道.『是.大王.』就一一遵命而行。

那时寇王正住在华丽的卧室内.熟睡在国王的寝牀上。国王用剑鞘在他肚上打了一下。寇王惊醒过来.在灯光中认得是大具戒王.忙从牀上跳下.鼓勇站立起来.向国王问道.『大王啊.在如此深夜.宫城又警卫森严.门户紧闭.任何人都不能擅入.你居然腰佩利剑.身御华服.走近我的牀边来.这究竟是甚麽道理呢。』国王便将自己到此的经过情形.一五一十讲给他听。寇王听了大为感动道.『大王啊.我虽生而为人.却不知道大王的德行。那吃人肉、吸人血的残暴夜叉.倒深知道你的品德。从今以後.对你这样戒德具足的人.决不敢再生阴谋了。』於是对剑设誓.乞求国王原恕。请国王睡在大牀上.自己则睡在一张小的牀上。

如是等到天明、太阳出来的时候.寇王擂鼓集合全军与众大臣、婆罗门、户主。等他们齐集了.寇王便如於天空中托出满月一般.对众人盛称大具戒王一切德行.再当众人之面.乞国王宽恕.并将王国交还。说道.『从今以後.贵国如发生寇患.一切由我负责.请你好好治理自己的王国.把警卫之责交给我吧。』寇王又将进谗者判处死刑.然後率领自己的军队与象.回拘萨罗国去。

当时.大具戒王全身华服.在纯白色王伞之下.坐在四脚成鹿爪形的黄金宝座上.观察自己之光荣。心里想道.『假如我不能忍耐努力.即不会有如此的光荣.一千名臣子的生命也不能救出吧。今以耐心努力之功.恢复已经丧失的名誉。使一千名臣子.得到生命的赏赐。故凡人不可丧失希望.常须努力。因努力的果报.是如是光荣。』他如是想时.满心感激.唱出下面的偈语。

人须常生於希望.  贤者不可屈其心。

我过去所愿望者.  今乃亲见其实现。

菩萨〔大具戒王〕既唱了这感激的偈语.复道.『你们看啊.在戒行具足的人.努力的果报.必定是光荣的。』大具戒王於一生行善之後.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放弃努力的比丘.遂得阿罗汉果。佛乃把本生的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处心不正的大臣是提婆达多.千名臣子是佛的僧团.大具戒王则就是我。』

五二 小伽那迦王本生因缘 (〔菩萨=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放弃努力的比丘说的。此处所述全部故事.将重见於大伽那迦王本生因缘〔第五三九〕中。

主分

却说.王坐在白伞之下唱下面的偈语。

人应努力奋发.  贤者不疲不倦。

我亲见渡〔生死之〕海.  到达彼岸。

结分

此时那放弃努力的比丘.遂得阿罗汉位。这小伽那迦王就是等正觉者。

五三 满瓶本生因缘 (〔菩萨=财务官〕)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毒酒而说的。某时.舍卫城有一羣无赖聚会商议.『我们没有酒钱了.到何处去想法呢。』其中一人说道.『不必担心.有一个方法在此。』大家问道.『有何方法。』那人道.『那给孤独长者.手戴印戒.身穿华美的外褂.常到宫城去办公。我们可设一酒肆.在勺上暗放麻药.大家坐守在那里.见给孤独走过.便请他进来道.「财务官大人.请进来坐坐啊.」请他喝酒.等他受了麻醉.便把他的戒指与外褂抢来充当酒钱。』大家都赞成.说『好啊.』便照他的话去布置。

等到那大财务官走过门前.他们迎上去邀请道.『大人.请里面坐坐.我们有上好的酒.请喝点儿再走吧。』长者心里想道.『我乃得了预流果的佛门弟子.如何可以喝酒。我本不想喝.但不妨戳穿这班无赖汉的诡计.』主意既定.便步入他们的酒肆。留心探察他们的行动.知道『他们用如此这般方法放上毒药.』心想.『我当场赶散他们吧。』便諕吓着说道.『你们这班黑心的家伙.酒壶里放了毒药满想叫别人喝了酒麻倒.好偷盗人家的东西。故意开设酒肆大家坐在一处.只是称赞酒好。你们之中.怕没有谁能够喝这酒的。假如这酒里没有放药.你们就自己喝给我看看。』他们受了諕吓.便都逃散了。财务官也就回去.想『将恶人此种诡计.禀告如来。』便到祇园精舍告诉佛。佛道.『家长啊.那些恶徒.今世想谋害你.前生也曾想欺骗过贤人.』接着应了财务官的请求.讲出过去的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是波罗奈的财务官。那些无赖当时也同现在一般.商议之後.在酒中放上毒药.等波罗奈财务官走来时.迎接上去.用与现在一般的话对他说。财务官不想喝酒.但心想揭破他们的诡计.便走进酒肆中去。留心他们的行动.知道『他们果然想如此这般.』打算『将他们赶散。』便对他们说道.『诸位.喝酒之後.上宫城服务.不大方便。让我先去朝见王上.回来再喝.请你们坐在这里等我吧。』说着就往宫城服务去了。

财务官从宫城回来。那些人道.『好.请进来吧.』将他邀进去了。他走进酒肆.见了放有麻药的酒瓶.便对他们说道.『诸位.你们这种行为.实难叫人佩服。这酒瓶与刚才一般.并未减少一滴。你们口头称道此酒.自己却一点不喝.既然如此好酒.你们就该喝点.一定此酒中放有毒药。』便粉碎了他们的希望.唱出下面的偈语。

酒瓶依然满着.  〔自己不喝〕却声声劝人。

由此我知道.  这定非好酒。

後来.他一生积聚布施等善行.依照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佛作此法话後.又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恶人即现在的恶人.当时的财务官则就是我。』

五四 果子本生因缘 (〔菩萨=队商主人〕)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位精通果木的优婆塞说的。当时.舍卫城有一大地主.招待佛所率领之僧团。他设席在自己庭园里.请佛师徒吃白米粥与其他点心。後来主人命令园丁.『带领诸位高徒到园中四处走走.送一点庵罗果与别的果子给他们。』园丁回声『是。』带领僧团往园中游玩去了。那园丁每见一株树木.立刻就能分辨『这果子还没有熟.这个快要熟了.这个已经熟透了.』他说得句句都对。弟子们跑来告知如来道.『如来啊.那位园丁对果木真精通极了.站在地上.只消略略擡头向树上一望.立刻知道「这果子还没有熟.这个快要熟了.这个已经熟透了.」而且说得一点不错。』於是佛道.『精通果木的不单是这位园丁.古时贤人也深通果木呢.』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出生於一豪商的家中。待他年纪逐渐长大时.赶了五百辆车子.出外经商。有一次.走到了一座大路边的森林.便停歇在林子入口.召集全队商人.对他们说道.『此林中有毒树.你们遇见向未吃过的果子.不论一叶、一花、一果.没有问过我.千万不可上嘴。』他们答应道『是。』便走进林中去了。走进林中不远.见有一个村庄.村庄入口.有一株不知名的果树。此树枝干花叶与所结的果子.完全与庵罗果一般无二。而且不但外表.连香味、生熟的区别.也完全与庵罗果一般。但若吃了此果.那人就会如中了诃罗诃罗毒一样.立地丧生。

先到那里的人之中.有几个嘴馋的.以为『这是庵罗果树.』便将果子摘来吃了。另有几个.想『问了队主再吃.』拿了果子站在那里。队主来了。他们问道.『队主啊.我们可以吃此庵罗果否。』菩萨知『此非庵罗果树.』阻止着道.『此庵罗果树是一种不知名的毒树.万不可吃他的果子。』便叫已吃的人呕吐出来.再给他们吞四甜剂.使他们复原。

原来.过路的队商.一向惯在这树下休息.他们都以为这是庵罗果树.吃了毒果.便都死亡。到了第二日.村人走出来见商人们都已死了.便提了死人的脚.把屍体拉到隐秘处所弃掉.然後将他们的车子与货物全部掠去。

那日天明时候.村人们也就嘴里嚷着『牛是我的.车是我的.』急忙跑到树下来。见众队商在树下平安无恙.便问道.『你们如何知道这并非庵罗果树。』众队商道.『我们本来不知.是我们队主认出的。』村众便问菩萨.『贤人啊.你如何认得此非庵罗果树。』菩萨说道.『我因两个原因知道的.』便说出下面的偈语来。

此树不难攀登.  离村亦不远。

〔树上有佳果.  圆熟累累无人摘。〕

由此我知道.  这定非好果树。

他又对众人说法.然後平安地完成了行旅。

结分

佛道.『比丘们啊.昔时贤人也是如此精通果木的.』说毕此法话.便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众队商是佛弟子.队商主人则就是我。』

五五 五武器太子本生因缘 (〔菩萨=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放弃努力的比丘说的。佛问那比丘.『比丘啊.听说你放弃努力了.真的吗。』那比丘回答道.『世尊啊.真的。』佛道.『比丘啊.古时贤人在应努力的时候努力.终於获得王位.』於是便讲出过去的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从王妃的胎里出生。在命名的那一日.父母招待八百婆罗门.将他们喜爱之物.逐一赠送他们之後.便问这位太子的相好。善於观占相好的众婆罗门.见太子相好圆满.便预言道.『大王啊.太子有善相好.他将在大王百年之後.继承王位.善於使用五种武器.因此得名.成为此阎浮提〔全世界〕第一人。』父母因了婆罗门的话.便给太子命名为五武器太子。

这太子知识渐开.到了十六岁的时候.王对太子说.『太子啊.现在你应该修练学艺了。』太子问道.『父王啊.我跟何人去学呢。』王说.『太子啊.健驮罗国得叉尸罗地方.有一位着名的阿闍棃.你跟他去学吧。这是送给老师的束修.』说着便把千金交给太子.打发他动身。

太子到那师父处学习各种学艺。师父教会太子五种武器。太子即携带五种武器.辞别师父.从得叉尸罗城出发.身佩五种武器.回波罗奈来了。中途走到住着黏毛夜叉的森林。有人在森林入口遇见太子.告诉他道.『青年啊.千万不可走进这座森林.林中有一黏毛夜叉.凡是遇见他的人.无不被他杀死的。』太子具有十分自信.以狮子一般不畏一切的气概.走进林中去。到了森林中心.夜叉出现了。他的身子高如多罗树.头大如圆塔楼.碗口大的眼睛.一对芜菁般的牙齿露出在外.嘴好似苍鹰一般。腹有杂色手足作暗褐色。夜叉出现在菩萨面前.说道.『往那里走.站住.你是我的点心了。』菩萨便恫吓他道.『夜叉啊.我有十分自信.才到此处来。你须留意.不得碰我.要不.毒箭贯穿你的胸膛.你将立刻倒毙呢.』说着.扯起弓来.射出那浸过诃罗诃罗毒汁的箭去。但那箭不过黏在夜叉毛上.没有一点效果.他接连一枝枝射了五十枝箭.都黏在夜叉毛上。

夜叉一边将那些箭一一拂落地上.一边向菩萨冲过来。菩萨对他大喝一声.拔出宝剑便击过去.可是三十三把宝剑.又把把黏在夜叉的毛上。於是用枪刺去.枪仍是黏在夜叉的毛上。太子见枪又黏在毛上了.便用棍棒打去.棍棒也黏在毛上了。菩萨见棍棒又黏住了。便施大决心.大声叫道.『夜叉啊.我乃五武器太子.难道你没有听到过我的名字吗。我走进你林中来时.所依赖的并非弓剑之类的武器.乃是我自己.现在让我将你打成粉碎吧.』叫着便举起右手.向夜叉打去。右手又黏在夜叉的毛上了。再用左手打去.左手也黏住了。於是用右腿踢去.右腿也黏住了。再用左腿踢去.左腿也黏住了。後来又用头撞去.想将他『撞个粉碎.』头也在毛上黏住了。

如是.菩萨一身五处落入陷穽.五个部分好像被绳缚住.凭空悬挂了起来.但他依然不慌不忙.毫不示弱。夜叉心里想道『此人真是人中之狮.居然如此了得.绝非普通之人。被我这样夜叉捕住了.还是毫不害怕。自我在这条路上杀人以来.倒还不曾遇见过这样的人.他如何竟不怕死呢。』夜叉不能立刻将菩萨吃掉.便向菩萨问道.『青年啊.你为何不怕死。』菩萨答道.『夜叉啊.我为何要怕你.有生必有死.是一定的。何况我肚子里有金刚利剑.你即使吃了我.也无法把这利剑消化。这利剑定会将你的心肝五脏细细割碎.使你死亡。这样.我们两个结果无非一同死而已.所以我不怕你。』菩萨这话.是指他身中智慧之利剑说的。

夜叉听了菩萨的话.心里想道.『这青年所说的是真理。这人中狮子的肉.即使切成豆粒一般的小块.在我肚子里一定也无法消化.倒不如放了他吧。』夜叉因为畏死.便放了菩萨.告诉他道.『青年啊.你是人中之狮.我不吃你的肉。你现在好比月亮逃出罗睺的口.脱出我的手掌了。快回故乡去安慰你的亲友吧。』菩萨便教训夜叉道.『夜叉啊.现在我走了。你因前生也曾作恶.今世投生为残忍凶恶的夜叉.吃人血肉。如果你今世再继续为恶.你便将从黑暗再走进黑暗.一直迷下去。今天遇我之後.你不可再作恶事。犯杀生罪者.投生地狱、畜生界、饿鬼界或修罗族.即使得投人身.也必短命夭死。』菩萨以如是方法.为夜叉说五恶的恶报.五戒的善果.又以种种方法.警戒夜叉.而为说法。叫夜叉回心转意.克己守分.受持五戒後.便任为森林之神.给以享受供养的权利.热心地教诫一番才离开森林而去。他在森林入口.告诉众人.说夜叉已经改悔.自己则携带五种武器.回到波罗奈城.重见他的父母。後来他继任王位.以正法治理国家.於积聚布施等善行之後.乃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已成等正觉的佛作此说法之後.复唱出下面的偈语。

舍弃爱着心.  能成无爱着者.

为求涅盘而修善法.  终会灭尽一切结。

结分

如是.佛以阿罗汉位为目标.将此法话讲到最後.又解释四谛。释毕四谛.那比丘遂得阿罗汉位。佛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夜叉是指鬘.五武器太子则就是我。』

五六 金块本生因缘 (〔菩萨=农夫〕)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舍卫城时.就一个比丘说的。相传舍卫城有一良家子弟.听了佛的说法.便归依三宝〔佛、法、僧〕之教.出家修行。当时他的阿闍棃或和尚们为他解释戒律道.『法友啊.这个名为一种戒.这个名为二种戒、三种戒、九种戒、十种戒、多种戒。这个名为小戒.这个名为中戒.这个名为大戒.这个名波罗提木叉〔戒本〕的制戒.这个名为根〔五官〕的制戒.这个名为行为的净戒.这个名为常品使用戒。』他想.『戒的数目实在不少.我要受这样多的戒.究竟难能吧。不能完全守戒.出家还有甚麽意义.倒不如将来成一个家长.做些布施等善行.养育妻子的好。』於是他道.『师父啊.我不能守这许多的戒.不能守戒.出家又有何益。我还是还俗过活.将这衣鉢奉还吧。』师父们说.『既然如此.向十力告辞去吧.』便带他上法堂来见佛。

佛见他们.问道.『比丘们啊.你们为何无端将这比丘带来。』他们答道.『世尊啊.这位比丘说「我不能守戒.」交还衣鉢.所以我们将他带来了。』佛道.『比丘们啊.你们何故对这比丘说许多的戒。他只能随力遵守。你们以後不该如此说法。现在将这比丘交给我吧。』便对那比丘道.『比丘啊.你毋须守许多戒.有三种戒.你一定会遵守吧。』比丘道.『世尊啊.三种戒是可以守的。』佛便嘱咐道.『好.以後你只须守身、口、意三门.便是谨防身、口、意的恶业。现在你可以去了。不可还俗.要谨守此三戒。』於是比丘心意满足.说道.『是.世尊啊.我必守此三戒.』便向佛礼拜.随了阿闍棃、和尚等走了。

此比丘守着三戒.心里想道.『诸位师父用各种名目对我说戒.因他们不是佛.所以不能使我领悟。等正觉者真个是佛.真个是无上法王.将那麽名目繁多的戒.归为三门来授给我。佛真是我的拥护者。』从此顿增慧见.过了几日.遂得阿罗汉位。

聚集在法堂的比丘众闻此消息.互相谈论道.『法友啊.佛对那位说「自己不能守多种戒律」准备还俗的比丘.将一切戒律.归为三门授给他.使他得阿罗汉位.佛真了不得啊.』大家正这样团坐着赞叹佛的诸德。这时佛昇登法堂.问道.『比丘们啊.你们会集在一处谈些甚麽。』他们答道.『是如此这般的话。』佛道.『比丘们啊.沈重的包里.分做几个.背起来就轻了.从前有一贤人得到一块大金子.无法提举.把他分为数块.然後运回去.』接着便讲出过去的事来。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是乡村中的一个农夫。有一日.他在田地上耕作。那块田地是村落的遗址.村中有一富翁.去世前曾把一个大金块埋在地下.粗如大腿.长约四肱。那日菩萨在地上耕作.他的锄头忽然触着那金块.掏不下去了。他以为『大概是有树根子吧.』把泥土挖开来看.原来是一个大金块.他悄悄地将泥土依然盖上.这日改在别的地方耕作。

太阳下山时.他将牛轭锄头放过一边.心想.『将金块挖出来吧.』试用手去扳.却一动也不动。便在一旁坐下.心里计算道.『我将一部分支持生计.一部分仍旧埋起来.一部分作资本做买卖.一部分做布施等善行.』即将金块敲成四开。如此分开之後.金块也就轻了。提出来运回家去.作四股放好。後来他做布施等善行.依其业报.投生於应生之处。

结分

已成等正觉者的佛.作此说法後.复唱出下面的偈语。

持豫悦之心.  能成为豫悦者。

为得涅盘而修善法.  终会灭尽一切结。

如是佛以阿罗汉位的顶端为目标.作此法话後.又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得金块的农夫就是我。』

五七 猴王本生因缘 (〔菩萨=猴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竹林精舍时.就徘徊着想杀佛的提婆达多说的。其时佛听到『提婆达多徘徊着想杀佛.』便道.『比丘们啊.提婆达多徘徊附近.企图杀我.不但今日如此.即在前生.他也想杀过我.结果是杀不了我.』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从猴胎里出生。发育完全.成长後大如小马.具有大力.独居河岸。那河中有一座岛.繁生着庵罗果、波罗蜜等种种果树。河岸与岛的中间.水面上露有石礁.菩萨力大如象.从河边跳到礁石上.再从礁石跳到岛上.去饱吃种种果子。待到天色晚了.又用同样方法回来.宿在自己窝里。第二日依然照样出去.照样回来.习以为常。

那时河中住有一对鳄鱼夫妇。雌鳄鱼正在怀孕.看见菩萨时常来去.便想吃菩萨的心脏.对公鳄鱼说道『夫啊.我想吃这猴王的心脏。』公鳄鱼答道.『好.我去取来给你。』又道.『今日傍晚乘猴王从岛上回来.就将他捕来吧。』他便出去.卧在礁石上.仅仅露出着头。菩萨奔跑了一日.天色晚了.站在岛上眺望礁石.心里想道.『今天这礁石为何比平时高了一点。』原来菩萨对於水量与礁石的高度.知道得很正确的。所以他忽然发生一个念头.『今天这河水并未增减一点.为何礁石比平时高了.一定是鳄鱼卧在礁上想捉我了。』於是他想『试探一下子.』站在那里.假装对礁石说话的样子喊道.『喂.礁石啊.』没有回答。他连喊了三次『礁石啊.』礁石仍不回答.猴王又向礁石喊道.『喂.礁石啊.为何今天你不回答我了。』鳄鱼想.『平时礁石一定回答猴王的.』便道.『猴王啊.你有何事。』猴王道.『你是谁。』鳄鱼道.『我是鳄鱼。』猴王道.『你为何卧在这里。』鳄鱼道.『我要你的心脏。』菩萨想道.『我别无归路.现在必须欺骗鳄鱼了。』便向鳄鱼道.『喂.鳄鱼啊.我舍身给你吧。你张开口来.等我过来.你就将我捕去吧。』

原来鳄鱼将口张开时.眼睛就会闭住的。鳄鱼想不到这一点.张开口.眼睛自然地闭住了。如此.鳄鱼张着口.闭着眼.卧着等待。菩萨看好形势.从岛上纵身一跳.跳到鳄鱼的头顶.接着又是一跳.敏捷得像闪电一般.跳到对面的河岸上了。鳄鱼见了这奇异的动作.心想.『这猴王多乖啦.』便道.『唉.猴王啊.在此世间具备四法〔四德〕的.能征服敌者.你似乎已全具四法了.』便唱出下面的偈语。

猴王啊.  正语、明智、刚毅与牺牲.

具足此四法像你样的人.  能征服敌者。

鳄鱼如是称赞菩萨之後.便回自己窝里去了。

结分

佛道.『比丘们呀.提婆达多徘徊附近.企图杀我.并非始於今日.即在前生.亦已如此。』作此法话後.又取了联络.联结本生之今昔道.『当时的鳄鱼是提婆达多.雌鳄鱼是婆罗门女栴闍.猴王则就是我。』

五八 三法本生因缘 (〔菩萨=猴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徘徊着想杀佛的人说的。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提婆达多从猴胎出生.在雪山地方.统治着自己所生的一羣小猴。他担忧这些小猴长大起来.会从他手里夺去猴羣的统治权.便用牙齿将小猴去势。其时菩萨亦投生为一小猴。在他出世以前.母猴自知怀孕的时候.因保护自己的胎儿.逃入山麓的森林中去.待到月分满足.生下了菩萨。这小猴长大起来.到达懂事的年龄.气力很大。

有一日.他问母亲道.『妈啊.我的父亲在何处呢。』母猴道.『儿啊.你的父亲住在某山之麓.治理猴羣。』菩萨道.『妈啊.你带我见父亲去吧。』母猴道.『儿呀.你不能去见父亲.因你的父亲恐他的儿子会夺去他的统治权.他要用牙齿将你去势呢。』母亲虽如此告诉了他.他依然道.『妈啊.你还是带我见他去.一切我自己小心就是了。』母猴便带儿子去见父亲。父亲一见自己的儿子.心里想道.『这孩子长大起来.一定不让我再统治猴羣了.非就结果他不可.』便打算『假装去抱他.将他一把挟死。』便道.『儿啊.这许久你在何处呢。』说着便用力一把将菩萨抱紧。但菩萨力大如象.他也将父亲挟住.几乎将父亲的骨头都挟碎了。

於是父亲心里想道.『这孩子大起来会杀我的.现在我用甚麽方法将他杀死呢.』忽然想到『近处有一个湖.湖中住有罗刹〔鬼〕将他送到湖里叫罗刹吃了他吧。』他便对儿子道.『儿啊.我年纪已经老了将这猴羣让给你吧。今日我就叫你为王。在如此这般的地方有一个湖.那里开着两支黄莲华.三支青莲华.五支红莲华.你去将他采来。』儿子道.『是.我去采来.』说着就出去了。他到了湖边.并不急忙下湖.先看看四边的脚迹.却只见下湖的脚迹.没有上来的脚迹。他心里便明白了.『这湖一定是罗刹的住所。父亲自己无力杀我.便叫罗刹吃我.我还是不下湖去.设法把花采取吧。』他走到无水的地方.很快地纵身一跃.采了露出水面的两支花.又跳到对岸。以後又从那边岸上跳回来.用同样方法.把花又采了两支。如此来回采着.在湖的两岸堆了一大堆花.却没有落进罗刹管领区的水里去。

他想.『再多也不好带了.』便拿起采好的花.放在一处束起来。这时候.那罗刹想道.『我在此处居住这许多时候.倒没见过如此聪明惊人的行为。他如心如意采了这许多花.却不跳进我的管领区来.』便将水分成两股.从水中现身到陆上.走到菩萨面前说道.『猴王啊.在此世间.具有三法〔三德〕的人.便能征服敌者.你似乎正具此三德呢。』他这样称赞菩萨.复唱出下面的偈语。

猴王啊.  熟练勇气与智慧.

具足此三德像你样的人.  能征服敌者。

那居住水中的罗刹.这样用偈语称赞菩萨之後.便问.『你采了这花.作何用处。』菩萨道.『父亲叫我继承王位.因此我采了花去。』罗刹道.『如你这种优胜的人.决无亲自拿花之理.我给你送回去吧.』说着便拿起花来.跟在菩萨後面走。其时父亲远远望见.心里想道.『我差他去.是要罗刹将他吃了.现在他反而命罗刹送花回来.一切都完了.』吓得心房碎成七瓣.当场死去。於是羣猴集合.便推菩萨为王。

结分

佛说毕此法话.乃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猴羣之王是提婆达多.猴王之子则就是我。』

五九 打鼓本生因缘 (〔菩萨=鼓手〕)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粗暴的比丘说的。佛问那比丘道.『听说你性情粗暴.真的吗。』他回答道.『真的.世尊。』佛道.『比丘啊.你的粗暴并非始於今日.前生也就如此.』接着便讲过去的事。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出生在鼓手的家里.住在某处村中。他听说波罗奈举行祭礼.打算『到人众聚集处打鼓挣一点钱。』便带了儿子到波罗奈去了。他在那里打鼓.挣得很多的钱.与儿子一同回去。中途走过一座森林.林中素有强盗。当时父亲阻止正在不歇地打鼓的儿子道.『儿啊.别这样不歇地打.须打一会.停一会.像王侯过境时的鼓声一般。』儿子虽受了父亲如此吩咐.一心想用『鼓声吓退强盗.』依然不歇地打。强盗刚听到大鼓声.以为『是王侯的大鼓.』连忙躲避。後来听鼓声接连不断.知道『不是王侯的大鼓.』又回来了。经过仔细探查.知道只有父子二人.便立刻将他们打倒地上.把钱抢去了。菩萨道.『你接连不歇地打鼓.将我们辛苦挣得的钱全部丢失了.』便唱出下面的偈语。

打鼓打鼓莫过度.  打过度了就不好。

打鼓得到了百金.  因打过度又失了。

结分

佛说此法话後.又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儿子是粗暴的比丘.那父亲则就是我。』

六〇 吹螺本生因缘 (〔菩萨=吹螺者之子〕)

序分

此本生因缘.是佛在祇园精舍时.就一个粗暴的比丘说的。

主分

从前.梵与王在波罗奈城治理国家的时候.菩萨生在吹螺者的家里。他在波罗奈举行祭礼的时候.跟父亲到城里去吹螺.挣得许多钱.归途经过有强盗的森林.他阻止不停地吹螺的父亲。父亲想『用螺声吓退强盗.』依旧不停地吹。强盗跟上面故事中所讲一般地跑来.将他们的钱抢走了。菩萨与上述故事一般地.唱出下面的偈语。

吹螺吹螺莫过度.  吹过度了就不好。

吹螺得到了财宝.  因吹过度又失了。

结分

佛说毕此法话.复取了联络.把本生之今昔联结起来道.『当时的父亲是粗暴的比丘.儿子则就是我。』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