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大方广佛华严经疏论纂要卷第七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五台山清凉国师澄观疏钞 太原方山长者李通玄论 闽鼓山私淑比丘道霈纂要

十地品第二十六(之十四)

○第十法云地。初明大意。

【疏】所以来者。瑜伽意云。虽於一切品类宣说法中得大自在。而未能得圆满法身。现前证受。今精勤修习.已得圆满。故有此来。论云。於九地中已作净佛国土。及化众生。第十地中。修行令智觉满。此是胜故。以八九二地同无功用。故对之显胜。有此地来。又一乘中.最居极故。

○次释名。下自有释名分。今且略解。云者是喻。略有三义。一含水义。二覆空义。三霔雨义。约法就喻。则有多义。云有四义。一喻智慧。二喻法身。三喻应身。四喻多闻熏因。空亦四义。一喻真如。二喻粗重。三喻法身。四喻梨耶。摄大乘论云。由得总缘一切法智。含藏一切陀罗尼门。三摩地门。此喻含水义。又云。譬如大云。能覆如空广大障故。此喻覆空义。即以前智。能覆惑智二障。又云。又於法身能圆满故。此有二义。一喻霔雨义。即上之智。出生功德。充满所依法身故。二喻徧满。即前之智。自满法身耳。故金光明云。法身如虚空。智慧如大云。瑜伽云。粗重之身.广如虚空。法身圆满。譬如大云。皆能徧覆。此同摄论第二义。而无性释以智覆空。此以法身者。智满则法身圆满。起信论云。显现法身。智纯净故。本分云。得大法身。具足自在。亦以法身喻云。庄严论第十三云。於第十地中。由三昧门.及陀罗尼门.摄一切闻熏习因。徧满阿黎耶识中。譬如浮云徧满虚空能以此闻熏习云。於一一刹那。於一一相。於一一好。於一一毛孔。雨无量无边法雨。充足一切所化众生。由能如云。雨法雨故。故名法云。此从法身。未及佛故。立赖耶名。然诸释虽众。不出三义。谓以智慧含德。徧断诸障。徧证法身故。

○所覆粗重。即所离障。谓於诸法中。未得自在障。此障十地大法智云。及所含藏所起事业故。斯即二愚。障所起业.名大神通愚。障大智云。即悟入微细秘密愚

○断此障故。便能证得业自在等所依真如。谓神通作业。总持定门。皆自在故。便成受位等行。具智波罗蜜。得化身三昧等果.即是云雨。究竟成佛法身。及所证如。皆亦所徧虚空。其旨一耳。

【论】此地何故名为法云地。明此菩萨登法王之位。智满行周。以大慈悲云。於诸生死海。普降法雨。灌一切众生心田。令一切众生长菩提之芽。无有休息。以此名为法云地。明此地从初发心。入此智地而生佛家。升进修行。至此地。大悲愿力。功终行满。故常雨法故。

○次正释文。文中三分。先赞请。

净居天众那由他 闻此地中诸胜行 空中踊跃心欢喜 悉共虔诚供养佛

不可思议菩萨众 亦在空中大欢喜 俱然最上悦意香 普熏众会令清净

自在天王与天众 无量亿数在虚空 普散天衣供养佛 百千万种缤纷下

【疏】赞请中。有十六偈。前十三赞。後三偈请。前中亦二。前三偈但申供养。有三类。可知。

天诸采女无有量 靡不欢欣供养佛 各奏种种妙乐音 悉以此言而赞叹

【疏】後十偈天女供赞。於中亦二。初一总标供赞。

佛身安坐一国土 一切世界悉现身 身相端严无量亿 法界广大悉充满

於一毛孔放光明 普灭世间烦恼暗 国土微尘可知数 此光明数不可测

【疏】余九正显赞辞。於中亦二。前八赞佛德能。後一劝修利益。前中亦二。前五赞大用自在。後显自在所由前中亦二。前二用益普周。

或见如来具众相 转於无上正法轮 或见游行诸佛刹 或见寂然安不动

【疏】後三随见不等。於中亦二。初一总明。

或现住於兜率宫 或现下生入母胎 或示住胎或出胎 悉令无量国中见

或现出家修世道 或现道场成正觉 或现说法或涅盘 普使十方无不覩

【疏】後二八相显。(【校】上疏云显自在所由。案显字应属次科。纂要及续藏金陵本误移於八相之下。)

譬如幻师知幻术 在於大众多所作 如来智慧亦复然 於世间中普现身

佛住甚深真法性 寂灭无相同虚空 而於第一实义中 示现种种所行事

所作利益众生事 皆依法性而得有 相与无相无差别 入於究竟皆无相

若有欲得如来智 应离一切妄分别 有无通达皆平等 疾作人天大导师

【疏】所由中亦二。初一智了世幻故。文有喻合。後二证穷性相故。於中半偈证体。半偈起用。半偈用不离体。半偈体用泯绝。後偈诫劝。

无量无边天女众 种种言音称赞已 身心寂静共安乐 瞻仰如来默然住

即时菩萨解脱月 知诸众会咸寂静 向金刚藏而请言 大无畏者真佛子

从第九地入十地 所有功德诸行相 及以神通变化事 愿聪慧者为宣说

【疏】後三请中。初一结默念请。後二上首言请。

○第二正说。论分八分。一方便作满足地分。摄前九地所修。总为方便。满此地故。二得三昧分。初住地行.行德无量。偏举受职之所依故。三得受位分。正住地行。依前定力。摄佛智故。四入大尽分。是地满行。望前诸地。行已穷尽。今复地满。尽之极故。五释名分。此地学穷。辨德显称故。六神通力有上无上分。地满足已。妙用自在。形前无上。形佛劣故。七地影像分。以喻显法。如因影像。知形质故。八地显益分。彰说殊胜。劝修趣入故。後之二分。通该十地。将前摄後.云此地有八。若依前长科。後二分通。则此地分二。先明地行。後彰位果。地行之中。方有六分。如上所列。六中初一是入心。余是住心。出心即调柔果。已如前说。今初。

尔时金刚藏菩萨摩诃萨。告解脱月菩萨言。佛子。菩萨摩诃萨。从初地乃至第九地。以如是无量智慧观察觉了已。善思惟修习。

善满足白法。集无边助道法。增长大福德智慧。广行大悲。知世界差别。入众生界稠林。入如来所行处。随顺如来寂灭行。常观察如来力无所畏不共佛法。名为得一切种一切智智受职位。

【疏】初分二。先总明。後善满下。别显。今初无量智者。阿含广故。观察觉了者。证智深故。宝性论中地上菩萨起二修行。一约根本智。名如实修。即此证智。二约後得智。名徧修行。即此广智。诸地具起上二种行。今於上二。决择思修。别中十句.摄为七相。初三七八二处合故。七中一善修行故。即是同相。谓初三句明证助不住。诸地同修故。初句证道。无漏白法故。何以得证。由次句助道。何因成助。由後句不住道。增福德故.不住无为。增智慧故.不住有为。後六别相。谓二广行大悲。即普徧随顺自利利他相。此总前七地。合为一相。以七地差别之相。八地之初已辨。故此总举。普徧释广。随顺释行。大悲利他而成自业。故云自利。三一句。令佛土净。即八地相。下三相即九地。以亲证此。故多举之。谓四一句。教化众生相。即九地自分行。入十一稠林故。五有二句善解相。谓解达真如。是佛所行处故。善顺如来。能证寂灭行故。(【钞】真如是佛行处者。今此九地。入向十地。何名入如来所行。答。十地同佛境相应故。)六无厌足相。常观察力等。欲趣入故。上句解。此句行。并九地胜进。故前地云。昼夜专勤。更无余念。唯入佛境界故。七地尽至入相。谓十地证穷故。同前诸地。结行入位。已属第十。故云名为得受职位。(七地尽者。即经名为得下经文。十地学穷。名为地尽。依行得证。说为至入。)

【论】第一段七行经。明从初地至第九地。以分分白净法。修助道行。观察众法。修习福德智慧。广行大悲。并为成就此十地根本智悲之地。至此地满故。明元将一切诸佛智悲之地.以作五位修行。从初发心住已。至此诸佛智地故。从初发心.有五种发心。不离一念。五种初发心者。一十住初发心。二十行初发心。三十回向初发心。四十地初发心。五十一地初发心。如是五位初发心.皆不异如来根本智而起初发心故。为智体无始终。此五种初发心皆无始终。为非情识能所见故。非时日岁月所摄故。如是五位.皆一时发故。一如十住初发心。即以其止心不乱。开发如来根本智慧。即以妙峯山德云比丘得忆念诸佛智慧光明门。山者。止也。即初从凡夫地。止心不乱。即佛智慧。现入如来智慧地。名初发心住。二如十行初发心。即明於诸佛智慧中。行行无染。即以三眼国善见比丘林中经行。比丘表行无染。林中经行.表行无住。三眼.表佛眼法眼智眼。此眼自得如来智慧三眼。复利一切众生。即行无所着故。三十回向初发心。即以鬻香长者青莲华。即明和合诸香。卖鬻香而居。即明以十回向门.起无限大愿门.和融悲智法身。使令均平等进故。青莲华者。明於诸妙色香无染也。四十地初发心。修长养大慈大悲增胜。即以夜神婆珊婆演底。此云春生主当神。以表大悲主当众生.发生菩提芽故。五第十一地。以无作任运大悲初发心。即以摩耶夫人生诸佛为首。即明从悲生智.教化众生故。如上初发心.有此五种逆顺不同。总在初心之中.一时具足.无前後际。皆以法界大智为体故。不可说前後古今之解。此一段七行经。明成无前後古今之大智大悲法界众生界佛行满故。至大法王职处。(第一满足地分竟。)

○第二明三昧分。

佛子。菩萨摩诃萨以如是智慧入受职地已。即得菩萨离垢三昧。入法界差别三昧。庄严道场三昧。一切种华光三昧。海藏三昧。海印三昧。虚空界广大三昧。观一切法自性三昧。知一切众生心行三昧。一切佛皆现前三昧。如是等百万阿僧只三昧皆现在前。菩萨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亦善了知一切三昧所作差别。其最後三昧.名受一切智胜职位。

【疏】於中二。初牒前起後。後即得下正显。於中四。初举十名。二如是等下。结所得数。三菩萨於此下。彰入满足。四其最後下。显最後名。今初十中。初总余别。总云离垢者。离烦恼垢故。是障尽地。偏受此名。别中九定。离八种垢。一入密无垢。谓解入事事法界深密之处。不与惑俱故。(【钞】不与惑俱者。释无垢义。就总开别。皆带无垢。无垢即不与惑俱。故初句示其带总。云不与惑俱。)二近无垢。万行已圆。道场斯近故。如净名说。上来初一解。次一行。下三成德。三放光无垢。谓光开心华。令其见实。亦能坐种种大宝莲华。光无不照故。四陀罗尼无垢。如海包藏。五起通无垢。则无心顿现。上五皆起法身之定也。六有二定清净佛土无垢。上句无量。则尽法界之疆域。下句正观。穷国土之体性。上六自利。(上句无量者。即经虚空界广大三昧。此同自受用刹。下句穷国土之体性。即法性土。此能穷究。)七化生无垢。上之二利.皆自分行。八正觉无垢。谓胜进上觉。将成菩提时。一切诸佛迭共现前而证知故。如下受职处说。以本觉将现前故。二结数者。亦是眷属。皆现前者。久修成就。不加功力。自然现故。三彰入满足中。能入者。通方便定体。入起相即。隐显无方。故云善巧。善了所作。即知业用。四彰最後名者。将说受位分故。一切智者。佛无分别智也。论经重言智者。兼後得智。二智平等。名受位也。

【论】离垢三昧者。云正定也。明此地悉离染净涅盘悲智功用不均平垢。故名离垢三昧。不同三乘。离生死.取涅盘。及净土垢故。亦不同下地菩萨调治智悲生死涅盘万行未自在垢故。此地菩萨离如是垢。故名为离垢三昧。明以法界无作智印。印诸境界。无非智境。更无能所生死涅盘染净等障。故名离垢三昧。又三之言正。正者。明一止即是正字故。明此地菩萨。以一大普光明智。性自无依曰止。恒以此智常照诸境。名之曰正。昧之云定。定者。以智利生。不迷诸见。名之为定。明从初地修诸方便助菩提分。至此地。所作功行无功。习气亦无。故名离垢三昧。乃至菩萨於此一切三昧。若入若起。皆得善巧者。明一身入。多身起。多身入。一身起。又起中入。入中起。又於一三昧中。分别多众生心行所行。多三昧境界。教多众生而不失时。最後三昧名受一切胜职位者。此是十地智满行周.平等无作大悲.任运处世利众生定。如是众多三昧。皆从体性无作法身法界普光明智寂用无碍三昧起故。如是三昧。非是三乘修寂静者。求出三界者。乐生净土者之境界。是达一切无明.便成大智。是便以一切众生身土微尘.总含佛国者之境界。此寂用无依大智三昧。是一切诸佛根本智体用无尽藏王。能随一切众生无限情意。化不失时。无作者故。(第二三昧分竟。)

○第三明受位分。於中有四。一法。二喻。三合。四结。(【钞】第三受位分。自有十相者。文中法。喻。合。结。)今初有六。一座。二身。三眷属。四相。五出处。六得位。六中前五自分德备。後一上摄佛果。前中初三位体。次一位相。後一位用。前三即依正眷属。今初。随何等座。谓大宝华王座故。

此三昧现在前时。有大宝莲华。忽然出生。其华广大。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以众妙宝间错庄严。超过一切世间境界。出世善根之所生起。知诸法如幻性众行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非诸天处之所能有。毗瑠璃摩尼宝为茎。栴檀王为台。码碯为须。阎浮檀金为叶。其华常有无量光明。众宝为藏。宝网弥覆。

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为眷属。

【疏】於中二。先明主华。自有十相。一主相。即宝莲华。二其华下。量相。三以众妙下。胜相。具德故。(【钞】事则众宝间错故胜。法则众德为严。亦如上说。有同时具足相应。广狭自在.一多相容等德故。)四超过下。地相。生处故。(法界智地为生处故。)五出世下。因相。六知诸下。成相。七恒放下。第一义相。正观普照法界现事故。如世莲华。开敷菡蓞为第一故。(然华有三时之异。一华而未敷。二处中盛时。三雕而将落。今非初後。正处中盛时。正观普照。等彼流光。法界现事。如开菡萏。披敷见莲。华实双美。事理昭着。权实开荣。)八非诸天下。功德相。菩萨德招故。九毗瑠璃下。体相。(瑠璃为净。栴檀为乐。玛瑙为我。檀金为常。四德为体。)十其华下。庄严相。(智光圆照。照如来藏。教网遐张。为庄严也。)二十三千下。明眷属华。

【论】经云。此三昧现在前时。有大莲华。忽然出生。此是受职菩萨。悲智行满。等周法界利益众生之报得。是十地之中。最後三昧身也。其华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者。千个百亿四天下为一小千。千个小千为一中千。千个中千为一大千。今云量等百万三千大千世界者。意明无限量之大称。已下庄严.如经自具。经云。出世善根之所生起者。非是超过三界净土菩萨.及二乘变易生死诸善根所能知故。是知诸法如幻性所成。恒放光明.普照法界。此配善根因果如莲华。以毗瑠璃摩尼宝为茎者。毗之云光。以光明瑠璃.表法身智身明净故。其摩尼宝。光净无垢似瑠璃。非瑠璃所成。以摩尼为莲华茎者。以法身智身性无垢之报果。以法身智体。与一切诸行作根本故。今依果报生莲华。还以法身智体。性自清净。以成报故。是故光净摩尼以为其茎。栴檀王为台者。明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五分法身之香善根之所生起。以法身能成戒定慧等五分法身之香。今依果报得。以次相资。玛瑙为须者。是助菩提之分。万行善根之报得。此是赤色宝。表万行显发菩提理智。及庄严五分法身故。互相资发。以次而陈。阎浮檀金为叶者。此金明净柔软。是慈悲善根所生。为慈悲是覆荫义故。其华常有无量光明者。智慧法光利生善根所起。众宝为藏者。都结此地含藏众善所生。宝网弥覆者。善设教网漉诸众生善根所生。十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莲华以为眷属者。是一行徧一切行.一切行徧一行善根所起。是主伴万行自在善根所起。如上之华。是於普光明殿中初说十信。於如来前所现之华。诸眷属众。是如来眉间毫中之众。前是举果劝修。此是行终之果。

○第二随何等身。

尔时菩萨坐此华座。身相大小。正相称可。

【疏】随何等身。殊妙之身.称於座故。

○第三随何眷属。

无量菩萨以为眷属。各坐其余莲华之上。周帀围绕。一一各得百万三昧。向大菩萨一心瞻仰。

【论】所坐华王之上者。是根本智。眷属菩萨坐诸华座者。是差别智。明此位菩萨智悲万行徧周。如文自具。

○第四随何等相。

佛子。此大菩萨。并其眷属坐华座时。所有光明。及以言音。普皆充满十方法界。一切世界咸悉震动。恶趣休息。国土严净。同行菩萨靡不来集。人天音乐同时发声。所有众生悉得安乐。以不思议供养之具.供一切佛。诸佛众会悉皆显现。

【疏】周徧作业为其相故。

○第五随何出处。十处出光。令恶道出离。菩萨增行故。

佛子。此菩萨坐彼大莲华座时。於两足下.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诸大地狱。灭众生苦。於两膝轮.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诸畜生趣。灭众生苦。於脐轮中.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阎罗王界。灭众生苦。从左右脇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人趣。灭众生苦。从两手中.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一切诸天及阿修罗所有宫殿。从两肩上.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一切声闻。从其项背.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辟支佛身。

【疏】文分为四。一舒光作业。二众圣咸知。三下类奔风。四同声相应。今初。十处放光。有三种业。一利益业。二发觉业。三摄伏业。今类例相从。且分为四。一前之七光。但有益业。前五益凡。後二益小。

从其面门.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初始发心。乃至九地诸菩萨身。

【疏】二第八一光。有二业半。一者益九地已还菩萨故。二者发觉令知故。言一半者。但有摄义。摄彼令来故。

从两眉间.放百万阿僧只光明。普照十方受职菩萨。令魔宫殿悉皆不现。

【疏】三第九一光。亦二业半。一益等位菩萨故。下文彼光既令此益。此光必益於彼故。二发觉令知故。言一半者。魔宫不现。是伏业故。

从其顶上.放百万阿僧只三千大千世界微尘数光明。普照十方一切世界诸佛如来道场众会。

右绕十帀.住虚空中。成光明网。名炽然光明。发起种种诸供养事.供养於佛。余诸菩萨.从初发心.乃至九地。所有供养。而比於此。百分不及一。乃至算数譬喻所不能及。其光明网.普於十方一一如来众会之前。雨众妙香。华鬘衣服。幢旛宝盖。诸摩尼等庄严之具。以为供养。皆从出世善根所生。超过一切世间境界。若有众生见知此者。皆於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得不退转。

佛子。此大光明.作於如是供养事毕。复绕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诸佛道场众会。经十帀已。从诸如来足下而入。

【疏】四第十顶光。但有发觉。文分为三。一显照分齐。二右绕下。正显作业。谓兴供成益。益言不退菩提者。论有四义。一於登地。证决定故。二入正定聚故。三定离放逸恶故。四定集善事故。三佛子下。事讫收光。言足下入者。若约教相。顶光入足。显深敬故。若约证实终极之智。从下趣入诸佛境故。故论释後段云。平等摄故。显证佛境。即自证故。(【钞】若约教相者。显有二意。前约教相。人之所贱。莫过於足。人之所贵。莫过於顶。顶光入足。故显敬深。二若约证下。自有二意。文乃有三。一顶光入足。显此菩萨入他佛境。二故论下。引证。三显证佛境。即自证故者。是第二意。入自佛境。因圆趣果故。论言平等摄者。此有二意。一如来下摄。足收其光。菩萨上摄。光入佛境。云平等摄。二入他佛境。即入自境。自他佛境。无二体故。云平等摄。)(舒光作业竟。)

【论】两行半经。明此位菩萨如上所放光明供养及所作事毕。绕十方一切世界一一诸佛道场众会十帀。从诸如来足下而入者。十帀者。明十法圆满故。光入佛足下者。明返果还因故。明从普光明殿中起十信心。如来於两足下轮中放光。成其十信。次十住佛足指端放光。次十行佛足趺上放光。次十回向膝上放光。次十地佛眉间毫中放光。今至此十地道满果终。不异初信之法。时不移。法不异。果不异。是故十地道满之光。还从佛足下而入。明果同因故。不异所信之法故。明如来示果即因。菩萨进修。以因即果。是故此十地之位.返果从因。是故光入诸佛足下也。亦明行满。故入佛足轮。足是行故。

尔时诸佛及诸菩萨。知某世界中。某菩萨摩诃萨。能行如是广大之行。到受职位。

【疏】第二众圣咸知。

佛子。是时十方无量无边。乃至九地诸菩萨众。皆来围绕。

恭敬供养.一心观察。

正观察时。其诸菩萨。即各获得十千三昧。

【疏】第三下位奔风。申敬获益。文并可知。

当尔之时。十方所有受职菩萨。皆於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出大光明。名能坏魔怨。百万阿僧只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现於无量神通变化。作是事已。而来入此菩萨摩诃萨金刚庄严臆德相中。其光入已。令此菩萨所有智慧势力增长。过百千倍。

【疏】第四同声相应。以修平等因行.互相资故。表内吉祥深广之德。严心已圆故。外於此相。放光相益。又上此照彼。放眉间光。表中道已照。今彼照此。乃於胸相者。表心契悬同。德圆魔尽。名坏魔怨。(第五出处竟。)

○第六明随所得位。

尔时十方一切诸佛。从眉间出清净光明。名增益一切智神通。无数光明以为眷属。普照十方一切世界。右绕十帀。示现如来广大自在。开悟无量百千亿那由他诸菩萨众。周徧震动一切佛刹。灭除一切诸恶道苦。隐蔽一切诸魔宫殿。示一切佛得菩提处道场众会庄严威德。如是普照尽虚空徧法界一切世界已。而来至此菩萨会上.周帀右绕。示现种种庄严之事。

现是事已。从大菩萨顶上而入。其眷属光明.亦各入彼诸菩萨顶。当尔之时。此菩萨得先所未得百万三昧。名为已得受职之位。入佛境界。具足十力。堕在佛数。

【疏】於中二。一放光。於中十业。初光名.即益业。益一切智。令成佛故。二眷属光.是因业。三示佛.是敬业。四开悟业。五震动业。六止恶业。七降魔业。八示现业。九卷舒业。十示现种种.即变化业。二现是事已下。入顶成益。入顶者。若约化相。上收於下也。若约实义。照极心源。名为智顶。成果在己。是为光入。(【钞】若约化相者。疏但有二。初身光入菩萨色身之顶。但为化相。即上收下。就实约义中。曲复有二。一约相显实。即诸佛智光。入菩萨心顶。二直就实论。自智已圆。当成之果.显在心源。是故结云。果成在己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