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密宗道次第论卷第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克主大师着

法尊法师译

(丁三)修所诠义(分四)。(戊初)能成熟之灌顶续。(戊二)成熟不退护三昧耶及律仪续。(戊三)正修自体起满续。(戊四)近因行续(第四略而未述)。(今初)

能成熟灌顶之道者。谓金刚乘不共道前。定须灌顶。故是道之初首。其中分三。

(己初)於何灌顶曼陀罗之相。(己二)由谁灌顶金刚阿闍黎之相。(己三)师於曼陀罗如何为弟子灌顶之法。(今初)

先令弟子入曼陀罗後方灌顶。所入曼陀罗者。如金刚铃论师云。「灌顶坛为先」等。其曼陀罗决定为四。谓彩土。布绘。静虑。身曼陀罗。其静虑曼陀罗。非唯就阿闍黎或弟子随一即可。其阿闍黎须极坚固竗三摩地。及其弟子须最利根。胜解坚固等。是为具此殊胜德相者说。若於身曼陀罗灌顶。须先於无上彩土。或布绘曼陀罗。已得圆满德相之灌顶。其次乃於身坛灌顶。若未先得外坛灌顶。不可直於身坛灌顶。

最初相续未熟。能熟之方便。随於彩土。或布绘坛。获得圆满德相之灌顶。皆得真灌顶。然有多门能令弟子积集资粮净治罪障。成就最胜咒道法器。有大义利。故续及成就者定量之论。多赞彩土曼陀罗。最为第一。

(己二)由谁灌顶金刚阿闍黎之相

如事师五十颂云。「坚固。调。具慧」等。谓达内外十种真实。善巧显密诸经论等。特如颂云。「善摧根本罪。」谓从最初未犯根本罪。或设曾犯。然由自入曼陀罗等还得威仪。以为弟子灌顶之时。须具密咒律仪为他灌顶。不尔灌顶。弟子不能获得灌顶。则彼身中无能发生咒道之基。故俱欺自他。又如云。「未清净承事。入曼陀罗业。」何为曼陀罗业。及承事之量。

答。其曼陀罗业。谓自入坛受戒。及为他灌顶。开光。护摩等。若行彼等事业。须先承事所依本尊瑜伽。及补缺数。不尔则如略集心要「说为自破。自坏。自己损害。承事之量。」如二会云。「坛主诵落义坛众各诵万。」无上曼陀罗中虽亦多说主尊落义。余尊一万。然胜乐中。广则如前。另立中略。时轮中说。主尊落义。承事余尊。意曼陀罗诸天。亦可各诵一万。然贤徧摄论。与曼陀罗法金刚鬘论。说投华本尊须诵落叉。然於此中非许定尔。咒次第云。(宗喀巴大师之广论)「於降智咒承事一万。须其十分而为护摩。」是依时轮说。於余未说决定须尔。说不须烧。补缺护摩。集密曼陀罗仪轨(宗喀巴大师造)中。说降智咒诵十万遍。摧碍大咒诵一万遍。俱未说须不须烧。承事。补缺护摩。红黑二阎曼德迦曼陀罗仪轨。(宗喀巴大师造)则说决定须烧承事。补缺护摩。故总合前後而应了智。又承事之咒。非定须诵根本大咒。故说於心咒修承事者。亦可作自入曼陀罗等事业。

有说。诵主尊十万遍。诵眷属一万遍。是为总规。现在浊世。律仪生论说应诵四倍。

破。此不应理。律仪生论所说者。是说修诸羯摩成就法时之承事。於自入曼陀罗事业前之承事。律仪生论。未说须如是修。余堪为定量者亦未说故。

有说。如欢喜金刚等若修一曼陀罗中主伴诸尊之承事。不须别修。余曼陀罗之承事。即可作彼。灌顶等曼陀罗事业。以一切诸尊。同一体故。

破。随儞依自性清净。说同一体故。或依是一相续乐空。说是一体故皆同。如得事续。胜敌论师所传无量寿佛九尊之灌顶。亦应即得无上续等一切曼陀罗之灌顶。以一切诸尊同一体故。

有说。每日四座善修生起次第。虽已满足承事之量。若有弟子请传灌顶。阿闍黎允诺时。应当依瓶更修承事。总通一切曼陀罗。特於黑色胜乐。须如是行。

破。此不应理。纯属藏人[乳-孚+月]造。定量教典皆未说故。

故或每日四座善修生起次第。如法满足承事之量。或依善修生起次第。已生自心清净之相。或传灌顶已得本尊未遮之相。是传灌顶等作入曼陀罗业。最下须具之事。若得本尊开许。虽未满足承事数量。亦可传灌顶等作入曼陀罗业。即彼便代承事之量。且是最第一故。

(己三)师於曼陀罗。如何为弟子灌顶之法(分三)。(庚初)於彩土坛。(庚二)於布绘坛。(庚三)於身曼陀罗灌顶之法。(初又分三)。(辛初)绘曼陀罗法。(辛二)修曼陀罗法。(辛三)修已灌顶之法。(初又分三)。(壬初)择地仪轨。(壬二)预备仪轨。(壬三)正明绘曼陀罗仪轨。(初又分五)。(癸初)观地。(癸二)乞地。(癸三)净地。(癸四)摄地。(癸五)守护加持地。(今初)

先观彼处。具不具足可绘坛之相。(观法如广论明)

(癸二)乞地分二。(子初)从现主乞。(子二)从不现主乞。(今初)

如是观已。若知具足可绘之相。应於异生可共现见彼地之主。王及官等。请许。於彼处绘曼陀罗。

(子二)从不现主乞。

应於异生不可共见。不现之地主护处神。请其听许。胜解其听许等。一切曼陀罗仪轨皆须如是无有差别。又胜乐及时轮等。说更应请地神听许。胜乐又说乞善逝乞地。谓从出世圣者。请白听许。时轮所说与彼相顺。然是彼诸仪轨持法。集密等中虽未宣说。亦无仪轨缺少之过。各法别故。

(癸三)净地(分二)。(子初)掘净法。(子二)不掘净法。(今初)

若先修建曼陀罗室。於彼绘坛。及於王宫之外。村邑之外平原等处。绘曼陀罗。定须掘地。净去石、刺、及瓦砾等地之毒箭。(石等假名为地之毒箭)未如是净不可绘坛。为观先从何处掘地定腹行神之腋处故。应弹观察腹行神之线。定腹行神腋处已。先从彼处掘二三铲。次任掘何处。皆无触犯地神之事。

(子二)不掘净法

若在佛寺。天祠。宅舍等绘。不须掘地净。可以物、咒、三摩地净。物谓水、灰、芥子等。咒谓嗡补[口*康]等。三摩地谓修空性净。虽掘地净亦须此三。(如咒道次第广论。及各种大仪轨说)

(癸四)摄地

如是已净之地。随曼陀罗东门所向。(将建之坛也)自亦向彼。坐地中心。具足修行一座修法。次心立誓摄地云。如於此地所修。即当绘如此之坛也。

(癸五)守护加持地

次由四方四阿闍黎。从四门外。以献坛为先而奉供养。请绘坛场。自修之曼陀罗不应收摄。以擎举印咒。举於虚空。次自从正尊分出。如一灯而燃两烛。变成当时之明王。其所变明王。如胜乐及欢喜时。为胜三界。如时轮时为金刚力。如集密时瞋恚金刚。如是摄持彼明王慢。阿闍黎住自在方(即东北方)勅遣魔碍。次一切师弟俱至四面。作结合步法等。广略随宜。钉诸余魔修防护轮防诸障碍。次以印咒加持曼陀罗地基。为金刚性。此地轨次第。是无上续多曼陀罗所用通规。如时轮中略有不同。

(壬二)预备仪轨(分四)。(癸初)地神预备。(癸二)曼陀罗诸尊预备。(癸三)瓶预备。(癸四)弟子预备

预备。与增上住。义同。若非灌顶。余修供法。及自入坛等时。不须弟子预备。

(癸初)地神预备

於将绘坛地基中心。设地神堆。於彼先修三昧耶尊。次入智尊奉供养已。请其听许绘曼陀罗。并请作证。此时供不供食有二派说。(广如咒次广论等)

(癸二)诸尊预备

为何义故。云何而修。其所为者。正为加持将绘彩土坛之地故。请白诸尊预为奉闻也。预备之法。谓於当绘之地。涂一香点。上堆花聚。即涂香点等处。为令彩绘诸尊相无错乱故。须先弹线。未弹綫前。而修预备(指诸尊预备)法者。未见完善。弹线之中有羯摩线与智线之二。须先弹羯魔线。次弹智线。有先弹智线次弹羯摩线者。不应道理。所弹智线。应非为加持羯魔线。修诸尊时。亦应先修智尊。次入三昧耶尊等。违难无量故。故虽诸先觉不修一切业尊。然在自宗。应将羯魔线。修为彼曼陀罗之一切业尊。正如持已。而弹诸线。如於何瓶修生一切业尊。即名业瓶。(羯摩瓶)须如是修者。是不空金刚论师等多智之所说。

其弹羯摩线之线。谓一色白线。涂以石粉浆等。而弹湿线。乃至未弹智线以前。须於彼处涂香点等。而修三昧耶预备诸尊。次召入智尊时。即将前择地仪轨时。举於虚空之曼陀罗。降下召入。更不须余召入智尊之法也。既召入已。应修供养。赞颂。尝甘露等。而作预白。次弹智线。能弹之线。谓五色线。修为五部自性。一一线中。各须同色五线。共彼五五二十五线合[糸*念]一处。而为[火*乾]线。(弹二线之仪式等如广论等说)

(癸三)瓶预备

此有先举预备之曼陀罗於虚空。在未弹智线之前修者。与先修瓶预备法。次举预备之曼陀罗而弹智线之两式。各如自坛时所说而为。次当善了。各各之修法安布诸瓶。广者。瓶与尊数相等。若未能办。应设五瓶。正尊父母设一瓶。四方诸尊设四瓶。此亦应知。如何安布四方法。及於瓶内修诸尊之法也。若彼亦未办。应依二瓶。一作尊胜瓶。一作羯摩瓶。修诸瓶之所为者。谓尊胜瓶。为於灌顶及自入坛等时。作水灌顶用。羯摩瓶者。为洒坛场。供物。自身。处所。弟子等用。修瓶之法。有一派。谓於尊胜瓶中。修一切诸尊。次於瓶上所置之螺盃。或顶骨等中。亦完修诸尊。有一派。谓不於螺盃。实修诸尊。唯将瓶内所修诸尊影现螺内。如镜中现影。又一派。谓於尊胜瓶修法同。於螺杯内唯修正尊父母。如是三派皆不应理。堪为量者皆未说故。其错误之事缘。因海生论师云。「鋄字所生瓶。安置宝瓶上。於彼修诸尊」「於彼」二字。未知为尊胜瓶。执为螺杯而成错误。又时轮中说胜。尊胜大尊胜三瓶。以胜与尊胜。为所说十瓶之上下二瓶。以大尊胜为螺杯。虽说於彼修一切尊。然於尊胜等瓶。则说仅修一尊。故不可为证。

自宗者。谓尊胜瓶。须修彼曼陀罗之一切诸尊。此无差别。然修不修宫殿。则有二派。尊胜瓶上所置螺杯等。满注香水者。先诵「鄥达迦」及「三密字。」修成金刚甘露水。是为供尊胜瓶内诸尊。为阏伽故。毳衣大师。及佛顶曼陀罗仪轨等。堪为定量者。多作如是说。次以螺水供为阏伽。再献华食。供养赞颂之後。在瑜伽续以下。虽无融化诸尊之轨。然无上续。则诸尊与水。融为一体。此是思惟。本尊父母。入等至爱火。化身与瓶水无别。若谓眷属无父母者应如何化。曼陀罗中一切主伴同属一体。即由主尊父母融化之力。化诸眷属故无过失。在自宗中。器相诸尊亦化为水。有见说名「金刚甘露水」者。便以水注金刚杵顶。此诚知者可笑之处。

(癸四)弟子预备

何为而作弟子预备。谓为令成密咒法器先净相续。在预备时。师长先为传内灌顶。於金刚乘定其种姓。次方灌顶。若未如是则不可灌顶。譬如生为轮王种族之太子。方可於彼王位灌顶。首陀等族不可於彼王位灌顶。

(壬二)正明绘曼陀罗仪轨

弹智线後。应绘彩曼陀罗。如是绘已。其能依之曼陀罗。(即坛内诸尊之名)应设三印随一。言三印者。谓意三昧耶印。为表彼故。於各尊住处。应设各尊幖帜。或语法印。为表彼故。於各尊住处。应设各尊之种子。或身大印。为表彼故。於各尊住处。应圆满绘各尊之形像。或於彼处安布彼铸尊像亦可,如是善绘所依(宫殿等)能依(诸尊)曼陀罗已。应以幢伞及诸供具庄严曼陀罗。(绘法详式如广论等说)

(辛二)修曼陀罗法(分三)。(壬初)修彩土曼陀罗法

如是彩绘庄严曼陀罗已。应须修习。此有自起与前起。异不异之两种修法。达日迦巴论师。於胜乐法。作自起与前起异法。时轮法中亦有异者。天竺余师所许多为不异之法也。依异而修者。先圆满自起法。次修前起时。不须观想。自往前起之曼陀罗中。亦不持前起正尊之慢。仅修前起而已。依不异修者。谓藏地诸先觉轨与天竺诸大论师有二说。藏地先觉。有谓先修自起。召入智尊。供养。称赞。尝甘露以上。圆满修已。不改坛场。而修前起。自起不持。前起正尊之慢。待修前起完毕。次自起之宫殿。与前起之宫殿合。自起之正尊等一切诸尊。与前起之一切尊合。其名曰「自前相合。」次从本性净处。奉请智尊。抛金刚杵。诵根本咒。驱逐随来魔碍。观想分开护轮。迎进智尊。既迎入已。诵喏吽等咒。以金刚缚印。结合护轮。次连修七日供养法。每日从举於虚空预备之曼陀罗。犹如一灯燃二烛之相。降一曼陀罗。融入彩绘之曼陀罗。至奉送之夕。预备之曼陀罗。不置虚空。一并融入。名为「七合曼陀罗。」谓前择地法时。有三昧耶尊与智尊之二合。彼二与预备之曼陀罗合。则成三合。次自起之三昧耶尊与智尊为二。与前起二尊相合为四。其上再合前三。故成七合。以此法为师长教授。故许为甚深也。

天竺许自起前起异者有二说。初者。谓不须先别修自起。观想自往所修前起彩绘或布绘坛中。即於彼上修「法生」(密法专名词)及四大次第。从种子起幖帜。再生成尊。依三起法。同时而起。次加持身语意。召入智尊。以部主印定。次如一灯燃二。自从本尊分出。至东门前。奉献供养。而自入曼陀罗等。後从师长与本尊无别前。受灌顶等。如此修法。诸大成就者。虽多未说。而诸智者则多受许。如红黑阎曼德迦法可如是修。若集密等。如是修者。则无随顺所治生死中有之修法。故不应尔。当如宗喀巴大师。依龙智菩萨等仪轨所造曼陀罗仪轨。及明炬论注所说而修。彼是先具足修最胜曼陀罗以前之自起。供养称赞尝甘露等完讫。收摄自起。自独住正尊相。观想往彩绘或布绘曼陀罗之中心。次以羯魔瓶水洒净。莫损坛场。(水不宜多洒也)次令曼陀罗入光明定。仅收曼陀罗等戏论相。非令断无。当辨其差别。次修法生及四大。次修宫殿。宫殿起已。修共不共诸座。上修种子。由此而成幖帜。由幖帜而成全身。自以正尊修法而起。由住其慢。加持身语意而修三重萨埵次召入智尊。部主印定讫。如一灯分二。自从本尊分出。至曼陀罗东门。而奉供养受灌顶等。如同前说。

入智尊法。先入从本性净土奉迎智尊。其後俱降。先举虚空之预备曼陀罗。唯初夜入。其後诸夜无可降者。此曰「五合之名。」天竺论师之论中。未见宣说。咒次第云。「从一至六。」较彼更为「多合」之名。天竺诸师无一说者。然有四合三合之名。其五合者。谓地法时三昧耶尊与智尊为二。彼二合预备曼陀罗为三合。彼与此处前起之三昧耶尊及智尊二相合。故成五合。自起已收无可合者。天竺虽亦有「自前不异」之名。然无「自前相合」之名。「自前不异」之义谓前起彩绘之曼陀罗为实宫殿。自往其中。住正尊之慢也。

又修曼陀罗法中。有诸先觉。连日修供养法时。初日所修曼陀罗。已入有智尊。次日修时。於真空等咒修净之前。先将彩绘或布绘曼陀罗之智尊。举於虚空而後修净。修後之後。仍降智尊。

破。此极非善。是多防难之处故。谓若是布绘者。退失开光坚住。即於彩绘中。前彩绘土。所修五部自体。入有智尊。亦应举之。所弹智线亦修为五部自体入有智尊。弹於羯摩线上而加持羯摩线。观想智尊入羯摩线。彼亦应举之。又水灌顶时。先令弟子修为不动佛入有智尊。次於宝冠灌顶之前。须洒净弟子。其先之不动。亦须擎举等。过难无边也。然如是修之因缘。是於净空之义。执为断无之所致。其净空之法。是於真实义光明中。收其身相等也。

(壬二)修布绘曼陀罗法

彩土与布绘仪轨有何差别。

答。此略有三。一地法差别。二预备差别。三正行差别。初者。若是先已多次修地法之处虽彩土。布绘。俱不须地法而无差别。然布绘之地法。任於何修。皆不须掘地净唯以物咒三摩地。净之即可。观地乞地。亦所不须也。其摄受。守护加持之仪轨。则彩绘所修相同。以加持地基。防护魔碍之所为於二坛场无差别故。又物咒等净。亦非定须。故能修者。尤为圆满。即不能修。亦无缺断仪轨之过也。第二预备之差别。罗睺罗吉祥知识所造。单依布绘集密之曼陀罗仪轨明显双运论。又语自在称论师常住金刚论师所造单布绘曼陀罗仪轨等中。虽於布绘俱未宣说须不须预备法。然在自宗。须如咒次第显示预备差别云「瓶预备法。若是弟子灌顶则弟子预法。於布绘坛二俱须修。」未说地神预法与诸尊预备法。实不须修。地神预备。是为於彼处请其听许绘曼陀罗。若不绘曼陀罗。彼则无须故。天预备时安设香点及花聚者。是为绘时诸尊不乱预备之修行。供养。请白者。是为预白。明日绘坛请加持义。若不绘坛。则不须如是修故。若修诸尊预备。则於布绘曼陀罗上。应须具弹智线与羯摩线故。正行仪轨与彩土无别。

(壬三)修身曼陀罗法

藏师有谓如修静虑曼陀罗。应将所修事。於前虚空修曼陀罗。观想彼中正尊与自师长无。异於彼身中安布诸尊而修。

破。此不应理如是但是修静虑曼陀罗法。全无修身曼陀罗义。身曼陀罗所依事须无新造。彼则全未以真实身分。作所修事。纯属分别假立为所修事故。由彼为弟子灌顶。亦不成身曼陀罗灌顶。全无系属。以未在所修曼陀罗中灌顶。而於师长未修之身中。令弟子受灌顶故。若即於所修曼陀罗中灌顶者。亦非身曼陀罗灌顶。而成静虑曼陀罗灌顶。如是萨迦诸祖。身曼陀罗须非别修。即以师长自修之内身曼陀罗法。而修身曼陀罗。自宗亦尔。

於身曼陀罗自入坛受灌顶法。谓五相现证菩提中。修「根本嘿噜迦」时。自住其慢。次修四心藏瑜伽母等。六十二尊时。一切皆须住其我慢。特於「根本嘿噜迦」心中。从「春点」修「内嘿噜迦」父母时。尤当起猛利慢。念其即我也。(密法之慢字。是起「我即本尊」之观想。假名曰慢。非烦恼慢也。如念弥陀者观想极乐依正庄严。及放光照我。往生彼土等。皆此类之法。)尔时於「根本嘿噜迦」与「内嘿噜迦」坚固信解其同体异相而修瓶等。次自持正尊慢中如一灯燃二。自从正尊分出住东门外。後观想「内嘿噜迦」与自之根本师长无别。从彼乞受灌顶自入坛等。为弟子灌顶之时。自观想与「根本嘿噜迦」及「内嘿噜迦」相合。更明想诸尊。次令弟子入坛时。亦与入彩绘等坛不同。须令入尊长彼彼身分所修之宫殿。令投花时亦令胜解投入师长心中。「内嘿噜迦」之心间。瓶等灌顶亦令从师长身受。其修曼陀罗与灌顶。莫令无属也。

此於身曼陀罗灌顶法。是依金刚铃师轨。若集密法。虽有身曼陀罗。而无於彼之灌顶也。

(辛三)修已灌顶之法(分二)。(壬初)为成熟相续。给弟子灌顶法。(壬二)为令久住给诸尊灌顶法。(初又分三)。(癸初)入曼陀罗。(癸二)入已灌顶。(今初)

入坛场时。须先受三昧耶与律仪。方可入内。其受五部律仪。先无密咒不共戒。能令新生。坯能还净者。最下须具受金刚阿闍黎以下灌顶。三返受取五部律仪乃能如是。若但於修法。及结缘随许时。亦当三受五部律仪。虽不新生律仪。及律仪还净。然如是受亦有大义。以先有者。能令坚固增长有大利益故。

如是受律之时。诸大论师。有三说不同。一於弟子预备时受。余时不受。一於入坛时受。余时不受。一於二时俱受。此三不异派。任随何行。只若具足诸余支分。皆能生戒无有差别。故於各派令不紊乱。又灌顶及自入坛等之先。由阿闍黎开晓等门。於取舍处。最下须生粗概定解。令发猛利欲受。护心。而正受取。若不尔者。唯坐灌顶之场。难得灌顶也。又受戒时。若与师齐诵。或较师先诵。无着菩萨等皆说不能生戒。故当随师後诵。自入坛时决定须想曼陀罗正尊与本师无异。由师先诵受戒文句。自随後诵。特辨此等极为重要。以是咒道之基础故。

故生密咒律仪。虽定观待灌顶。然非观待具受一切灌顶。如生苾刍戒。虽须观待白四羯摩。然主要律仪完备。三说中之二分圆满时。即生其戒。(如广论及密宗戒释等说。)

(癸二)入已灌顶中。无上续所传灌顶。决定唯四。(子初)瓶。(子二)密。(子三)智慧。(子四)第四灌顶。(子初)瓶灌顶(分四)。(丑初)於何曼陀罗得。(丑二)数有几种。(丑三)何为体性。(丑四)有何作业。(今初)

随於彩绘或布绘坛中。瓶灌顶时。非由所修曼陀罗诸尊亲作执瓶灌顶等事。亦非观想如是。是须观想别请灌顶诸尊中。由佛眼佛母等。执瓶而灌顶。转动瓶者。由阿闍黎自任。正灌顶者。谓灌顶诸尊。然由阿闍黎供养所修曼陀罗诸尊。请其忆念为弟子灌顶。及由观想曼陀罗诸尊。如其所请。施以忆念为弟子灌顶事。故说於彩绘或布绘曼陀罗。得瓶灌顶。

(丑二)数量

余者虽有异说。若依集密派。则瓶灌顶有十一。及上三灌顶。共有十四。如释续金刚鬘经云。「一灌顶一地。」与彼说十四地相顺也。瓶灌顶又分共同金刚弟子灌顶。不共金刚阿闍黎灌顶。其「不动佛水灌顶。宝生佛冠灌顶。弥陀佛金刚灌顶。不空成就佛铃灌顶。毘卢佛名灌顶」之五。又名「明灌顶。」以佛眼等明妃执瓶为灌顶故。又能安立无明对治明了智慧之功能。故作是说。又无畏论师所说「第一华鬘灌顶。」虽未计入十一瓶灌顶。然定所须。以彼灌顶之所为。是阿闍黎将弟子嘱授投华所中之本尊。依此当於彼如来部而证等觉。正为晓示。安立彼之功能故。又由水灌顶。谓彼修道时。而能洗除於部成佛之垢障。由冠灌顶。谓修彼道能立於彼部成佛时三十二相内。无见顶相之功能。及部主印定功能。由金刚灌顶。谓能安立。於彼部成佛时。证无分别智意密之功能。由铃灌顶。谓能安立。於彼部成佛时。成办对所化机。说八万四千法门语密之功能。由名灌顶谓能安立。於彼部成佛时。曰某名如来。德号之功能也。此等是依各别部类。由金刚阿闍黎灌顶者。谓能证得身语意三密金刚不离之金刚持。总不退转无上菩提。尤能不退依止此道证大菩提。(此皆约不犯戒而论)等同位登十地诸大菩萨由佛世尊授三界法王灌顶。而於三界大法王位获得自在。此於为他讲经及灌顶等。一切金刚阿闍黎事业。由皆安立自在之殊胜功能。故曰灌顶。

(丑三)诸瓶灌顶之体性

由水及冠等各各仪轨灌顶之时。若是利根。能实引生安乐。以彼安乐与决断真空正见相合以此空乐智为体。若非利根。当於尔时胜解安乐。忆念正见。由胜解作意。忆合乐空。金刚阿闍黎灌顶体性。以自住金刚持定结合真实或修成之明。所引发之安乐。与忆念真空相合。胜解「引发乐空真智。」为最下者。若未如是。不能立为。得彼等之灌顶也。训释者。由於彼一切。皆有瓶水随行。故名瓶灌顶。

(丑四)作业

曼陀罗诸尊若广分别。虽无边际。然彼一切或於五部或於身语意三密金刚。或於三密不离一切部主金刚持第六部。罄无不摄。故由瓶灌顶。於修依诸部之生起次第及诸支分。悉得自在。成彼法器。於果位四生之中。安立成办化身之功能也。

(子二)秘密灌顶

得灌顶之曼陀罗。有谓於婆。伽曼陀罗得者。不应道理。於婆伽得。诸具量者皆未曾说。时轮虽说於婆伽曼陀罗灌顶然是彼之别法。彼谓於弟子显示婆伽而灌顶。余者皆无是说。虽诸经论有说依止真实业印灌顶者。是就无上续中。如珍宝之特机。彼须师长依止业印德相完具观想奉请曼陀罗一切诸尊入自身中。由等至力化成世俗菩提心。故名於世俗菩提心曼陀罗。而得灌顶。现在时机。师长当依智印。以观想力。化诸尊为菩提心甘露。置於舌端。若是利根能实引生大乐。若非利根。亦须观想大乐。与空见相合也。其作用者。由尝师长所授之菩提心甘露。至自身脉轮。能加持血脉。及发语之脉息。依彼堪能力故。於修圆满次第之身远离语远离。意远离。世俗幻身。皆得自在。若已成法器。住身扼要而进修。能於因位道时。由息於中脉。入住化故。生四空智。(此皆密法专名。)由彼力故。唯从心息成就幻身。最後果位。能立唯从发语之脉息。成就圆报身之功能也。训释名者。谓由尝秘密而得灌顶。故名秘密灌顶。

(子三)智慧灌顶

现在不宜真实智慧。唯当观想由师长赐以智印。问答如仪。善为晓喻。明了观想作欲天身。入等引地。若是利根能引大乐。若未实生亦当观想引四喜乐。由胜解坚固与正见空性相合。想生乐空。以坚固胜解作意。为下边际。若无此者。不能安立为得智慧灌顶。其作用者。谓能净治。一切境界。现为乐空自性之垢障。安立现起之堪能。成修第四光明次第之法器。安立果位能成俱生法身之功能也。

(子四)语表灌顶

现在不能实生。唯是法器之第四灌顶。谓具传四大灌顶时。即以第三灌顶所生胜解决定为喻。将彼所表诠之双运。开晓弟子。令其解了。即此立为得语表灌顶。其灌顶法。如云「第四亦如是。」谓如第三灌顶时。明了观想。乐空譬喻光明。同时俱转。如是於修道时。身住扼要。精进修习。第四次第之後其身唯从最极微细之心息。成就真实虹体金刚身与现证空性。胜义光明之心。同时俱转。证得如是身心同体之双运者。名「有学双运。」由其如是同类相续之修习果位能得顺彼行相。无学双运。具足七支给合之宝位。故传四灌顶。令植四身种子之灌法与得法。最为重要。

以灌顶义配其所修无上续之道次第。谓生起。圆满二种决定。当先修生起次第。成熟相续。次乃进修圆满次第。若不如是。虽修第二次第。亦不能生。如经所说。故须先修生起次第。为令成就彼法器故。故先须瓶灌顶。若由初次第成熟相续。次当修第二次第。其中先以身远离语远离等引左右诸脉之息。入住化於中脉。次引明长得三。及譬喻光明心远离。彼後乃生唯从心息所成不清净之幻身。此等必依次第而生。为成修彼道法器故後传秘密灌顶。次以持总随怀二种静虑。令彼不清净之幻身。入光明定而清净之。方能生起现证空性胜义光明。为成彼法器故。秘密灌顶後传第三灌顶。从胜义光明逆流起时。身成清净幻身。意为胜义光同体俱转。证得有学双运。由彼相续修习。现证无学双运。七支给合圣位。为成彼法器。故第三後传第四灌顶。

以所得果无更究竟。故第四灌顶上。饬无灌顶。如灌顶之数量次第决定。故修道之数量次第亦如前说而决定。若为他灌顶或自入坛等。皆是为修彼道。故分别了解最为重要。

(论未着壬二为诸尊灌顶一科。其庚二於布绘坛。庚三於身坛灌顶两科。摄於修曼陀罗科中已略说。故未重说。)

(戊二)守护三昧耶及律仪

建立律仪及三昧耶。最为重要。以得真实後。即须善解。十四根本四罪。八种粗罪等。诸本支罪相。相续依止正念正知。於根本罪舍命防护。设犯支分诸粗罪等。亦须各各依还净法。善为还净。不共经夜。颇有未灌瓶灌顶。即传上灌顶者。不应道理。以未令入坛。未示诸尊。虽灌上顶不能为得灌顶数故。若未如是行。即传秘密灌顶。阿闍黎身中若有密戒。犯根本罪即舍密戒。如是灌顶之阿闍黎。虽修密道获得悉地。经说死後当堕地狱。故於此处极应慎重。

有谓时轮宗中。无七灌顶。但传最胜灌顶。亦可讲授。此如前说犯根本罪如云「诸山。於未成熟人前施秘密。」(诸山是七之代名。谓对未成熟之人。宣说密法。是第七罪。)俱害自他。损害佛法。无过於彼也。故於时轮决定须於彩绘曼陀罗灌顶。故云「立坛而惠施。」释论云「应於彩绘曼陀罗灌顶。非布绘等」如是已得圆满灌顶必须如理守护三昧耶及律仪。若犯粗等小罪。当无间忏悔。若犯根本重罪。当自入坛等。仍令还净。正须全不违犯根本重罪。以较俱犯毘奈耶中四根本罪。犯密咒中根本罪者。异熟重大。若能如是策励全不违犯根本重罪。纵於现法未能修道。缘起法尔。於诸来生。定为善友之所摄受。修习诸道。或经七生。或十六生决定成佛。

(戊三)正修自体生起圆满次第

如是善护三昧耶及律仪之补特伽罗。其所修道生起圆满二种次定。由是因缘。修生起次第及诸支分。即是完备能成熟道。次修圆满次第及诸支分。即是完备能解脱道。於能成熟道。及能解脱道中。摄尽一切大乘有学道故。由须先修生起次第。次乃修习圆满次第。故其次第亦如是决定。未以生起次第成熟相续。则圆满次第不能解脱相续故。有谓生起次第净治生有。圆满次第净治死有。生满二法。净事不同有谓生起次第。能净卵生等四生。故生诸尊法。有四种不同。

破。此等对於修无上道。即身成佛之理。未获正解。故皆不应理也。

自宗。谓生起圆满二法。皆须以生。死。中有。为所净事。而修诸道。故天竺智者论中皆。说「是依瞻部洲人胎生。具六界者。」即以正理亦善成立。生起次第之训释。谓由是分别假设。或以内心假想生起。所修次第。故立彼名。圆满次第者。谓不观待分别假立。直缘自身生时已有脉息空点。为念诸息入住融化於中脉故所修次第。故名圆满次第。又由是修本来性空之空。与扼身要所发乐智。二不分离之次第。故名圆满次第。当知生起次第。如余处说。圆满次第中先说「[口*垔]鋄」之义。总其一切无上续部正所诠说「乐空无别。」即是「[口*垔]鋄」二字所诠表义。故彼二字所诠义中。能设正所诠也。其中分三。一所得果位[口*垔]鋄。二能得道中[口*垔]鋄。能引相状「[口*垔]鋄。」初者「[口*垔]」字三角。诠表三角法生之中。有由佛智所成宫殿及座。「鋄」字所诠。谓金刚持及诸眷属。总之。表诠昔说法时。依正曼陀罗也。二道位「烟鋄」有三。一释乐。二释空。三释乐空不别。初者。谓集密根本续十二品中。毘卢佛说「菩提心颂」为所释事。解释彼者。谓龙猛菩萨所造菩提心释。其中说有「行咒诸大菩萨。当由修习胜义菩提心而发其心。」是以正理。破除唯识宗所许。能取所取二空真实以下之空。如中观论等决择一切诸法。皆实性空。咒中空见亦唯如是。咒中亦无超彼之正见。故无以补特伽罗实体空之空性。与大乐结合之说。寂静论师说与唯识见结合。跋嚩跋陀罗。与畏论师等。说与自续派见结合。然无上续正所化机。必较显教大乘利根之机。其根尤利。定是可说应成派见之法器故。若就正所化机。则不说自续派以下正见之建立也。故圆满次第之建立。当知广如余处。即於上说。若欲了知。其理证之决断。於咒道次第广论应当了知。

如是广说续部总建立竟。

密宗道次第论卷第五终

民国二十四年七月一日译在世界佛学苑汉藏教理院双柏精舍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