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释氏六帖

释氏六帖卷第二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齐州开元寺讲俱舍论赐紫明教大师义楚集

师子兽类部第五十(兽有四千五百种)

○师子(一)(麟附之)

其相可观。

智论云:生於深谷,方额大骨,身肉肥满,眼长眉高,牙齿銛利,口鼻略方,舌赤耳高,修脊细腰,腹下不现,长尾利爪,足行安步大力,食不过时,哮吼一声,水陆潜隐,一切无畏,坐必高胜,身毛金色,众兽中王。

受胎亦异

观佛三昧经云:有师子王,名曰毗摩罗,牝师子受胎,四十年一会,跳踉鸣吼,婉转自扑,身亦无损等。

忍死奉法。

报恩经云:有坚誓师子,依辟支佛,常乐闻法,身毛金色。有猎师见而图之,披坏色衣,藏弓毒箭,欲取皮上王。师子见,披袈裟不避,中箭忍死,得皮上王。王知,责猎师起塔。

负恩失目

璎珞经云:有师子饥而食,象被骨在喉,求一木雀出骨。师子张口,木雀入口,为出其骨,师子得安。後食其肉,不与木雀,曰:在我口中,有不杀之恩,都不知也。木雀怒,伺师子睡,啄其两目。

师子噬鹿

谏王经曰:譬如一鹿被师子啧,所欲随意;如人入无常口,无有异也。

师子之会

花首经云:此一会大众,如师子会,无怖无畏,发菩提心,一受不退,如师子胎,一受不去,尽诸有结等。

虫不能食

花面经云:师子王若死,一切兽不敢食其肉,候师子身中生虫,自食。佛法亦尔,自弟子坏,非余力。

用大威力。

童子问:经云:师子欲杀大象,用大威力;欲杀野干亦然,性不欺事也。

嚬哮大吼。

童子问经云:师子童女坐师子床,师子嚬呻哮吼。师子子三岁,即能百兽皆伏。

师子被惑

本事论云:有雌师子,得牸牛食之,犊随後来。师子曰:此似我子,我等乳养,无异与子。犊长成,母病将死,戒曰:汝之兄弟,勿取他言。互相爱惜。时野干随之,常得余食。一日少阙,野干心怒:我当食此二肉。谓牛曰:师子欲食,汝知之。谓师子曰:牛欲觝汝,为食不平。两各有心,念母之言,乃相诰问曰:得自野干。师子怒而食之。

师子哮吼

杂阿含云:阿育王子坏寺取名,用留遐代。坏一大塔,有石师子哮吼,人皆怖倒矣。

强不弃弱

十诵律云:有一师子,常在山林,与一野干为友。师子年老目暗,堕枯井中。野干为窦穴通河,注水满中,遂浮出,曰:不可弃弱也。

班足兽母

贤愚经云:昔有一王,入山游猎,独入林中,见一雌师子,索与王合。王恐相害,俛仰而进。师子寻悦,便即有身。後生一儿,班足,为王在位矣。

如师子儿。

本起经云:佛初生时,阿私陀仙人见雪山中师子生儿,才堕地,行七步,大吼,众兽皆伏。佛生亦然,行七步。

师子信义

异相云:师子与猴作亲友,猴寄二子他行求食,师子偶睡,被鹫取二猴儿上树欲食,师子方始睡觉,谓鹫曰:猴寄二子勿食,我以身肉代之,恐我亏信也。

卧法亦异

中阿含云:师子夜卧时,右胁在地,累足尾後,至明见身不正,惭而不喜,见正即喜,出穴嚬呻,哮吼求食等。

师子寄儿

异相四十七云:有师子生二儿,寄在道人处。他适求食,被猎者诈来礼觐,盗取师子,二儿杀之,皆生长者家作子。道人观见,慰宽师子母。道人後化二子,俱令入道,得果证也。

化五师子

报恩经云:天受说阿闍世王以醉象杀佛,佛舒五指化五师子,象伏地也。

师子咒力

一字王真言云:以曲蟺泥作一师子,牛黄泥之,安在坛上,诵咒加持自动,乃至乘骑等。

执师子国

西域云:因师子夺取王女生子,故立其国。又云:狻猊,音义云:即师子也。周穆王传曰:行五百里。

师子逐人

大般若云:有掷块於犬,犬逐块也,块终不止;掷於师子逐人,其块自止。愚智别。

师子意大

异相云:师子不为小重,其高上,其意大;悲不为小虫吼,吼即为大者也。

麟为仁兽

经音义云:鹿身牛尾,一角,头有肉,不履生虫,不折生草,音中锺吕,行中规矩,不入陷网,天章彬彬,亦灵兽也,明时即现瑞也。

如麟一角。

俱舍云:以此圣人出无佛世,自悟独知,如麟一角,部行即多部傥而出也。又鲁有获麟乡。

○象(二)

象具福德。

迦叶佛时,有二比丘,俗亲兄弟。兄能持戒习定,弟好檀施,不护细行。至释迦佛时,弟为王象,兄作比丘象。福僧施贫,戒别也。出般若论。

众盲摸象

处胎经云:昔有一王,名曰大智,专行十善,以法治化。後知众念不同,令臣召众盲五百,令取大象来为。众盲曰:其象如何?众共摸之,各言其异,与镜面王同缘也。

象惊龟死

六度云:象息树下,有一小虫飞入象耳,象王惊呼,羣象悉至,下有祥龟,悉被踏杀。

观佛三昧

经云:有优婆塞见佛如黑象,曾前世邪受法故,谛观异故。

象有十头

大方等陀罗尼云:有象十头四足,极恶,食噉众生,甚可怖畏也。

象大神通。

法炬经云:天帝有象,具大神通,现身如须弥山,能坏修罗军众。

象有多种

集一切福德经云:凡象青黑二牙,有罗象、迦尼象、香象、毗驼象。有四色象,青黄赤白。有赤莲花象、无鬬象、仞沙头象、安禅象、沙摩象,皆梵语。红莲象、香象、大香象、花明、大明、光明,皆为象名也。如此方马有多名。

其相多种。

十二门论云:双牙垂耳,鼻头三隆,耳如箕,脊如弯弓,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足麤圆。

忍死护戒

六度经云:有象王与五百象而为眷属。有二雌象王,得一花极妙,与大妻小者,恚而致死。於王家生作一女,端正多能,王纳为妃。以宿冤故,令人作沙门形,取象牙。象王见披沙门衣,忍死不报也。

施牙与之。

般若论云:白象菩萨在山领众,有猎者取牙射之。羣象欲踏猎师,象王乃惜如其子,问曰:何谓?曰:我欲牙。象王就石穴拔牙,与之送出。

象子如儿

生经云:时有雌象,产子未久便死。仙人见子收养,起卧同处,饮食相随,看之如子。天帝见而化之,化象子,令死悲不止也。却活仙喜悲止。

象王善住。

楼炭经云:有善住象王,与八万象入池游翫,喜嬉变现,作众伎乐,或取藕花等。此是天帝所乘象王也。

驰走不止

五分律云:有象遇大风,楼柱折,惊走至林间,折树又走天,说偈云:风遍天地,何处避之?自不求止,何是安时?

象不能产

根本律一十九云:王有母象,子不能产。有医象师曰:此须无犯。第二男女,女人手触即产。有牧牛女承王命,以手触咒象,象产,尾犹不出。曰:此小过,亦不免也。我昔曾抱他小儿尿,下入我身以乐之,过也方生。

象奔损王。

贤愚经云:佛因中为大光明王求道,有隣国君得象送王,王令调之。既熟,愿王乘之。王乘象,因欲心发,走入深林,王把树枝方免。王欲杀调象师,师曰:不能调他婬心也。令吞铁丸,热者可调也。

象出金粪

贤愚经云:有一长者生儿,有金象随生与儿俱长,其象大小便皆是黄金。问佛,佛言:曾塑画菩萨降生白象也。

象马听法

佛地论云:波斯匿王领兵众收央掘魔罗路,次初至只园,闻鉢囊比丘诵经,梵音清妙,象马不前。王曰:此音畜类尚慕,我何去哉?因是止。

象解二怨

杂宝藏经云:有大白象在山事盲父母,被王得之,不食水草。王问其故,曰:我有盲父母。王曰:我欲赖卿破怨国。象曰:战者胜即长怨,负即长忧,不争者止,乃得安乐。王乃息战,放象等。

象知其相,

譬喻经云:二人在山,同师学业,业就而归,路见象迹。一人曰:雌象有娠,上有女人乘之,女人亦有娠,俱是雌也。如言不虚,患左目何知?曰:见小便处右迹深,见左边草在地狼藉。一如其言,智也。

三藏得象

慈恩传云:奘三藏戒日,王与十八国王相送,下泪执别,与大象,一日食草四十围,饼食三斛,高丈三,长二丈,上容八人,并诸什物经像等,犹似空行,虽走如飞,瓶水不侧。

象将僧去

西域记云:有僧在山,被野象将去,至谷中,见一象师,脚为竹刺所伤,伸足示僧,僧知为取竹刺,象乃与舍利,僧得起塔供养等。

有沙弥寺。

西域记云:一僧山中见象,取水洒地,除其草木,供养佛塔。僧曰:我人不能如此。遂舍戒修崇,立寺安众,供养其塔,因名沙弥寺等。

施象与怨

须大拏太子性爱布施,将父名象施与敌国,怨王父,贬出往檀特山,乃至妻子儿女尽施,佛因中也。

闻法生善

金藏经云:昔花氏国王有一大象,能破怨敌,凡有罪人,尽令踏杀。因火移廐近寺,象闻僧诵偈为善生天,为恶入渊,象遂不肯杀人,何况人也?王令移近屠肆,依旧习相近。

象有七支。

萨遮经云:七支具足者,四足、尾、阴、鼻也。俱舍云:蔼罗伐拏,水中龙象也,天帝乘者也。

食噉如象。

西域三云:有罗汉身大食多,人不相重。临欲入灭,告众人曰:吾曾为象,负其经像。今得为人,已成道果。宿习尚在,食常三分得一。人皆惊叹。言讫,入灭化火。

象相可知。

杂事一云:猛光王乘象大吼,相者曰:此象欲走入海,却来可逾百驿。果然走也。又猛光王善能调象,因婬女被嗢逝尼捉去,令女隔帏学调象法,後因智药取王,兼得女走归国也。

○虎(三)(熊附之)

虎逐樵人

庄严论云:有念求度愿出家者,见舍利弗观之,八万劫来,曾无善念,舍而不度。其人遍求诸圣,皆不旨度。泣而告佛,佛度出家。此人无量劫前,曾入山采樵,为虎所逐,念佛求救。有此善根,令熟可度也。

虎欲食子

十住断经云:有虎饥,欲食其子。佛与慈氏因地,二人俱见佛舍身饲虎,感香乳生虎子,皆免食。

观身如鹿

般若论云:比丘作无常观,如虎逐鹿,虽遇好水草,无敢食也。

施身饲虎

处胎经云:佛因与弥勒、文殊共见饿虎,曰:谁可舍身与食?皆不能。佛因中遂自舍身,先成佛也。

虎自求匹

本行经云:昔雪山中有一牸虎,毛色可喜,牛王象马皆欲求匹,唯师子得也。即佛与耶殊因地也。

鸯掘鬬虎

央掘经云:央掘纵意,肆行凶恶,犹如虓音哮虎,索鬬难当也。

通虎生子

大集经云:有雌虎与仙人通,生十二子,各立其名。七岁,父母俱亡。求其梵天,天现身,教其相法,符天历等。

报其善恶。

高僧传:栖霞寺智聪与虎渡江至寺安禅,凡有事,虎来先报。初,虎饥,聪令食身,虎曰:何有此理。

振锡解虎

高僧稠禅师居王屋山,见其两虎鬬,稠振其锡,两虎遂解。

熊救樵人

智论云:有山中采樵,迷失道路。有熊当作人言,谓曰:勿怖。时当大雪七日,熊乃取樵人温暖,及与其肉食。天晴路通,乃送出令归。熊谓曰:如逢猎人,勿言我处。樵人谢恩下山。至家,人问:山中大雪,何逃免?樵人曰:遇一熊救我。诸人曰:可相引猎否?曰:然。与人却入山见熊,猎人射杀,分肉与樵人,才取两臂自落。即佛与天受因,地

○鹿(四)

赴死守信

鹿母经云:时有羣鹿,被王所逼,逃入山林。有一雌鹿,二子新产,因求水草,误入园中,乃作人言,乞暇子相别。悲鸣声切,二子俱来。猎者见有期信,兼子幼小,俱放。

施鹿之林

六度论云:昔菩萨与天受,因中俱为鹿王,领诸羣鹿。遇王游猎,俱被网罗围遮。鹿王乃作人言,白大王曰:我等被围,无以免死,日纳一鹿。王有割鲜之膳,我等延朝夕之命。王许之。乃至天受羣内一雌鹿,当次告王:我腹中子未?次天受曰:谁当代汝?不从,告菩萨鹿王,王为代之。时国王知曰:此鹿身人也,我人身鹿也。於是总放,因名施鹿林鹿苑转法轮处。

鹿负溺人

阿含经云:有九色之鹿,居恒水边,见一人被溺,入中负出。後王夫人梦此鹿,王召人取之与赏。时溺人视王所止鹿处,其人寻获其鹿。王知,遂舍鹿不杀,以有人恩也。

鹿母夫人

报恩经云:有二仙人居山修道,时一仙人就水浣衣,寻有雌鹿饮浣衣水,便有孕。後产一女,在浣衣处,鹿悲鸣,仙人见之,将归收养。後养大,以行有莲花,乃至求火,步步有花。王因游猎入山,见花得女,纳为夫人。以女因中骂母如鹿,又供养辟支佛等。

以身为桥

智论云:佛因中为大鹿王,居一林下。时有野火,三面俱来,一面是河。鹿王自於河上作桥,令诸鹿过,乃至五百鹿过,皮骨皆损矣。

天有宝鹿

正法念经云:三十三天上有宝鹿,众宝为身,庄严林池等。

鹿身金色。

律云:有金色鹿,飞空往来,有猎者见,设计取之,或披袈裟等。王子有智,涂蜜在草得之。

僧崖青鹿

续高僧传云:僧崖舍身後,弟与诸人入山,崖骑一青鹿,与从众乘云而去,进之不及矣。

坏目之缘

金藏经云:拘罗太子因中得鹿五百,不欲并杀,悉挑其目,次第杀之。後五百生中,常被坏目。又曾为长者修佛塔来,又感今身为王子也。

鹿舐人手

续高僧道生,隋帝送舍利楚州,感一野鹿,常来至其塔所,驯遶不惊。与受三归,舐人手等,葬毕而去之。

鹿有再力

般若论云:缘觉乘喻鹿,跳涧如阔,於空中踊身,再能出力。如缘觉断惑,出无佛世,自能悟道。又云:鹿车。又古今云:鹿有角而不能触,麞有牙而不能噬。又青州谓鹿为麕。又老子乘白鹿,真原桧有鹿迹矣。

○驼(五)

铭驼施佛

贤愚经云:波罗奈国有王,名梵摩达,凶暴无慈。夜梦一狩,身毛金色,乃召猎师,须得此兽。如不获者,眷属尽杀。猎师受命入山,寻觅不得。时遇天热,悲号欲死。有铭驼兽,行菩萨行,见而愍之,负至清池,兼与果实。猎师苏已,见兽金色,正是所求,又受其恩,如何可杀?乃自悲泣。兽作人言,乃慰问之,具述上事。兽乃施皮与之,身肉施诸禽虫之类,王得皮为卧褥也。兽即佛,王即天,受诸食血肉者,即八万诸天,闻法皆是。

乘白馲驼。

续高僧云:高齐文宣王在晋阳,使人骑白馲驼於寺取经,使请其处作寺。随驼而行,见一山,遇神僧圣寺,圣僧与经而还。广传中明也。

驼死留皮

百喻云:有客驼死,剥皮留惜,与物同载,令子看守,勿令损皮。後因大雨,子用白[叠*毛]覆皮,鈎价悬远。如不持戒,修布施也。

将驼就石

百喻云:一人为王使役有恩,与一死驼剥之,刀钝欲磨,在楼上倦於往来,频将驼上楼就石。如人破戒,修福生天,用力悬思。

驼瓮俱失

百喻云:有人瓮中盛谷,驼头入瓮食,谷尽瓮空,即乃索头,举瓮在空。人曰:此不能出者,宜斩驼头。喻为利极少,破大戒也。

○马(六)

罚之令磨。

庄严论云:昔有国王,多养好马。後与隣国战,败。王曰:比养战,既败何用?遂将拽磨。後更战,马旋转不前,如人在五趣,往来熟也。

宝马无价

法炬经云:如是良马,騣尾皆赤,或如石黛,如轮王宝马,举策一驰,便度大海。如是等马,悉施之求佛。

能救商人。

异相云:有五百商人入海,漂在罗刹鬼国。其鬼化为女人,端正,来惑商人,皆受快乐,将欲被食。菩萨愍之,化为马王,渡诸商人。

马性极恶。

生经云:昔有长者,牝马极恶,长者打之,不与水草。马曰:我自不顺过也,改恶性善。後生其子,依善性恶,长者打之,令改恶,母即教之。故经云:象马不调,加杖捶打,乃至彻骨调伏。

马有八态

杂阿含云:马有八态:一、咬人,二、下道覆车,三、仰头,四、却行,五、横走,六、双立,七、不动,八、伏地。善态翻上可知,如人不受谏,违犯八戒。

马头大士

陀罗尼集云:观音菩萨,亦呼马头大士,有多印咒,不可具述。灵异其像,四面黄赤,广如经也。有马头罗刹也。

调马三种

杂阿含云:有王白佛:几法可能调马?佛言:三法:我调比丘,慈悲戒律,不调者殡。王曰:调我马,柔软刚强,不调者杀。如佛之法也。

马有三相

阿含经云:善有三相,可以供马於王:一、善自能行,二、有力,三、好毛彩。如人入道,亦有三相:勤、信、戒等。

一万善马

本行经云:时转轮王有一万善马,皆绀青色,头黑如乌,騣尾皆赤,乘之水陆空中,皆能行走,被以金鞍等。

马王乾。陟

本行经云:乾陟马王,与佛同日生。佛逾城时,负佛而出,视生善念。与车匿归国,被妃呵责,不食而死,生天。佛成道後,作天人,下於佛法会前,闻法悟道,成无学果也。

马死知诈

百喻云:有人乘黑马入阵,怖故,在死人中藏,马被夺去,将白马尾出,人皆笑也,如出家人口谈俗典。

二、马令辩

根本杂事二十八云:外国将两匹子母雌马,令辩大药,曰:毛硬者母,毛软者子也。

马有八千

十诵律云:海州有山,名明月山,上有马王,与八千马为眷属。有轮王出时,最下一马,为王马宝矣。

马食金盘

杂事律二十三云:猛光王重色,私往德叉城去。增养大臣被众人责,令觅於王。牛护太子令苏和康麦金盘盛之,至马廐诸马前咒之,行千里者食之。有老马瘦弱常不来,录而食焉。增养现勇猛相,物不能欺,马变如罗刹等,乘而取得王归矣。

野人怒马

刘子云:孔子马侵野人苗,野人怒,止马,令子贡说之。怒甚,乃遣圃者辞焉。野人悦,与马。夫子曰:性相近也。

马作人言

冥报记云:唐居士李信,并州文水人,住太平里,身为隆政府卫士。至显庆年冬,随例往朔州番替,乘赤马一匹,草驹。一时寒苦,鞭马,马作人言云:是汝母为盗米一石与女,女今即为草驹是。信垂泣,自负鞍出,马遂归。弟兄皆泣,别为廐枥养饲。有同事母命僧营斋,工部侍郎温无隐、岐州司法张金,就信家看马来也。

马有七名

古今注云:始皇有七马:一追风,二飞兔,三蹑影,四追电,五逸翮,六铜雀,七晨凫。又郑玄云:六畜者,马、牛、羊、犬、豕、雉。又驴配马生骡,马配驴生惊。又支遁高僧,有人遗鹤与马,乃放鹤畜马。马隣千里之骏,鹤冲天之物,非耳目之翫乎?又洞冥有步影马,东方朔造吉云之地,得马一匹,高九尺。帝曰:是何兽也?昔西王母乘灵光辇适东王公,此马游芝田,王公弃马青田津,臣因骑马返,遶日三匝,入汉关未掩,臣於马上睡,不觉至,臣乘如驽骞驴。又大圣从人乞马免贼等。

○驴(七)(骡附之)

驴马钝利

智论云:良马见鞭影而行,钝驴得痛方走,调法应耳。

驼驴之报

法华经二云:或生驴中,身常负重,加诸杖棰,但念水草,余无所知。又驼驴猪狗,是其行处。

驴随胜负

生经云:长者养驴与马共处,後行走似马与驴,似驴学近,好恶胜负同。

何异驴鸣。

本行经云:成就三法:一、无敬无崇,无惭无愧,忘念懈怠。有此三法,若称比丘,何异驴鸣无沙门性?

钝驴陈豆

律云:有似钝驴,卖之不售。有货陈豆,二相回换,俱喜得驴者,曰:当以针折足行耳。驴念曰:折仞齿、腰、脚等。主曰:与汝好妇。驴喜行也。

驴破瓦器

百喻云:有须瓦器,召人令弟子入市命瓦。师见为驴破器,买之。师曰:愚也,成难破易,何用买哉?

驴日行百

异相三十七云:昔有人养一驴,日行百余里,或挽车等。弟忽乘之,兄曰:勿与余驴相近。弟曰:物类相得,得伴何违?与余驴相近,後不能行,为嬾钝者教之。

为之立庙。

续高僧传云:安公乘赤驴,从上明东林寺往襄州檀溪寺一千返,覆检两寺,并四层塔三所,人今重之。驴死,为立庙也。

驴堕胎死

异相云:天帝福尽,下生为驴。既知命已,乃至告佛受三归,转轻其业,生陶师家驴胎中。母浪踏破坏器,被打损胎,却生天上。

驴求好乳

百喻云:有愚者不识乳,欲求其乳,有人与骏驴捉而求乳,为智者笑之,如邪道求佛果也。

慧观。驴异

续高僧慧宽,曾乘好驴至舅家。舅以驴好,欲杀宽取之。有神人止舅也。

朗公白驴

续高僧传:法安入太白山,见朗公乘白驴往来也。

非驴所堪。

净名云:譬如龙象蹴踏。

驴如师子

十轮经云:驴被师子皮,众以为师子及鸣吼也,非如破戒众假名大乘。

驴自负食

西域记云:乌长国西南有檀特山,有寺,大有僧众,日日有驴运食,无控御者,自来留食还去,莫知所在。

驴皮相诉

法苑云:唐京兆殷安仁,家富,事慈门寺僧。以义宁元年,有客盗他驴,杀以与殷安仁。後至贞观三年,安仁被诉来追,与驴阴司证对,遂走入寺,为作善,乃免也。又有人持宝致异国,彼多妖术,被媚去。後欲归彼,以法化之为驴,同侣求人解法,方免。

驴斆牛死

增一二十云:有驴见牛肥满,问曰:何故?曰:触诸善者,我独食水草也。驴乃斅之,被羣牛共觝而死,如人斅恶等。

骡受胎死

鼻奈耶云:天受为利养。佛曰:如骡受胎,因之致死。

子胜於父

杂事律云:重兴王令满财收养一骡,不得系缚。大药令人执足骑之,走却其骡。满财忙怖子,大药曰:勿怖,以驴还王。令父乘驴来至王所,曰:我胜乘马。王曰:何以辱父?曰:臣自胜父。王曰:子因父生养,父胜於子。大臣皆言,大药曰:骡已走矣,驴是骡,父胜可留之,愿王勿责。王大赏叹,纳以为臣。又洞冥云:元封四年,修弥国贡駮骡,高一丈,毛色赤班,背有日月之像。帝以玉为璅,绊刍以饲之也。

○牛(八)

牧十一法

般若论云:有牧牛人,见佛作礼而问:知牛法否?曰:知。有十一事:色相刮刷,覆疮作烟,好道所宜,好度安隐,留乳养牛主。

犊子施乳

犊子经云:佛时患风,须得牛乳,令阿难诣婆罗门家乞。婆罗门言:汝当自取。时牛性恶,帝释下为取乳。子母闻佛,悉施其乳。婆罗门见,因发信心等。

大牛之车

法华经云:有大白牛,肥壮多力,行步平正,其疾如风。

为拔其刺。

报恩经云:利师跋王有牧牛羣五百,中有王牛,以足遮护太子,舌舐两目,为太子拔其竹刺。

牛绕精舍

造像经云:憍梵波提曾为牛,因寻水草至佛精舍,见其佛像,欢喜围绕,因是善根,乃至为人出家得道。

牛因鬬死

智论云:如一国王,见二特牛,因淫故鬬,乃至於死。王曰:我亦因此财色,征伐他国,与此何异?即时和好,以罢征伐也。

羞死生天。

出曜经云:有罗汉弟,常行贪惜,兄乃教化,不从其言。後死为牛,与人挽车,兄见说偈,牛羞,落涧而死。

牛石小戏

百喻云:如人磨大石为小戏牛,用功甚多,为德甚小。如人学法,不为出利之行,却求名利。

牛变不男

杂宝藏经一云:迦胒色迦王别母弟,因监国事,私自去势,以自明白。後王还国,果被人谮。王知无势事为虚,出入内宫,故无疑滞。後因见人驱五百羣牛,欲去其势。王弟曰:我今形亏,宿应因此。乃以金赎羣牛。後感男根却生,具丈夫相,不入宫禁。王怪而问之,乃具述其事。

失一杀余

百喻经云:有人牧牛二百五十,被虎杀。一人曰:少一不足,余何藉哉?一齐总杀,如比丘犯一戒破,余戒不惜。

牛有百头

育王经云:昔佛见人养百头牛,日杀其一,卖肉为活。而有五十牛,在栏中觝触相戏。佛言:如人百年及半,不知日减,犹放逸矣。

牛食人稻

乾陀王经云:有牛食人稻,被打伤角。牛来见王,王会牛言,令杀打者。牛曰:杀亦不止我痛,愿王诫之。王曰:然。见佛,佛曰:牛与王过去曾为兄弟受戒,弟夜食,故为牛。

牛王被辱

生经云:昔有牛王,领诸羣牛,被一猕猴见而生嫉,掷石骂辱。牛王辱已,自忍不听而过。後有梵志,过亦如前。梵志怒,令人捉之,杖打至死。佛曰:恶必受报不遥矣。

牛触三死

法句经云:有牸牛觝杀一人,牛主打之。觝杀牛,主儿怒,杀牛卖之。有一人买牛头,去树上悬之,绳断,下触人死。问佛,佛曰:此三人为客老母店内私去,不还母宿钱。母逐索之,又杀老母。宿怨不解,三人死矣。

水牛觝佛

百缘经云:佛与大众路遇牛羣,牧牛人曰:有恶牛觝佛。佛化师子,牛即伏地。以前生曾作论师,有口业过,为牛恨佛,犹欲觝触佛也。

牛负千钱

异相云:有人求债,至长者前,见一牛,戒求债者:我欠一千,三过为牛。

牛死现相

弘明云:齐国有一豪家,时手杀牛肉,食不美。後欲死,见羣牛觝触,身如刀割而死。又有人捕鱼,见鱼食身而死。

求救不愍。

弘明云:梁时有县令,值刘敬躬乱,入寺安下,欲杀。一牛向堦跪,笑而杀之。食肉後,身痒成疮,十年而死。人部典守麦得贼,截手而生一子,无手也。

欠麫为牛

异相云:妹从兄贷面不还,後为牛,有人来赁,牛告而止也。

猫牛爱尾

萨遮尼乾子经云:如猫牛者,为护一尾故,在树傍守,死不惜命。如是护戒人,谨慎如猫牛。

牛变之灾

金藏云:离越罗汉在山修行,有失牛人寻踪至山,离越煎染次,化衣为牛皮,鉢为牛头,染汁为血。主执之送狱,十二年与地狱吏饲马。後因业满,弟子观见现通,方免矣。

共杀之报

金藏经云:波斯匿王有妹,生三十二子,勇健多力。因伤辅相子被禁,密设计作三十七宝鞭,中安利刃,王悉杀之。以因中三十二人共杀一牛母,是主人得肉欢喜,今感此苦。

牛马改恶

续高僧传云:清河张弘畅家,牛马性恶弊,卖无买者。高僧法顺,至化而善。

牛为之吼。

续高僧英禅师迁化,牛吼七日,不食水草,流泪,以至物类如此也。

问牛之报

杂宝藏经云:有婆罗门入天祠中求神,愿为祠主。神曰:问庙前牛。牛曰:我昔曾作祠主,枉用他物,今报如此苦。婆罗门求心乃息,知因果矣。

大牛生天

生经四云:有远方士,将一大牛,肥盛力大,卖与舍卫城人,欲杀之。在城门中,见佛绝鏁,直趣佛求救。佛与金,如牛赎之。以佛前生中为王,牛欠他债,佛是保人,不还为牛。今遇佛救,後得生天。

水牛忍死

生经云:有水牛王领众而过,有猕猴见而嫉之,扬尘詈辱,牛王不报。树神曰:何以不报?牛王曰:报之在後。如是过三牛羣,猴皆如是。後见一梵志过,亦毁如前,被梵志令人捉来,以杖打死。恶有报

食舌现报

婆娑一百四云:有人驱牛羣,路次食尽,以盐涂牛口舌出,以刀截之充食。食讫,以物刮舌,舌根已烂,一时俱落也。

大秦花蹄

洞冥云:元封三年,大秦国贡花蹄牛,其尾色駮,高六尺,毛环绕其身,角端有肉,蹄如莲花,善走多力。使辇载铜石,起望仙宫,迹在石上,皆如花形。又牛、犎牛、犂竹牛等。

○羊(九)

羊皮施僧

智论云:亿耳因中,以羊皮施僧裹足,或踏感足下生毛,长二寸,金色,右旋放光,乃至遇佛成道也。

羊喻持戒。

百论云:如觝羊相触,将前而更却;汝等欲持戒,其事亦如是。

羊肥无脂。

般若论云:王令有无脂肥羊者进,无者当罪之。大臣有智,饲羊谷豆而视之,狼羊怖肥无脂也。

羊杀自死

般若论云:一、初果人生在屠羊家,年渐长大,父教杀业,以一刀一羊闭在空房,如不杀者,终不得出圣见,业即自杀身,以护戒故。

羊杀无知

正法念经云:如屠人杀羊,置之栏,一一求杀,余者不知。人百年被无常鬼日日渐杀,人自不知,如羊也。

羝羊鬬退

律云:有二道人,路逢二羊鬬。一人言:进见我,应开。一曰:避之。羊鬬之,不开。不信,须往,果被所损矣。

羊牧繁多。

百喻云:有人牧羊,生至千百,不肯破除。有人诳言:有女端正,与汝为妻。前人欢喜,广与其羊。又云:汝妇有子亦喜。又云:已死亦悲。如人会法,不解至死,被无常诳。

羊杀祭树

杂宝藏云:有老翁大有田宅,牛羊思其肉食,乃诳儿曰:杀一羊以祭树神,我富当因此。儿遂杀羊祭之。父後死,生在羊中,次当祭树神,有罗汉观见,愍而示之,子遂不杀。

不杀取乳

续高僧传云:戒日,王一国羊皆不杀,赎来施僧,以取乳酪。合死之人,亦令流配。

羊跪求救。

弘明集云:王克为永嘉郡,有父饷羊,集宾客欲宴,羊绳断,来投一客,两跪而入衣下,客无救言,又食其炙,客乃唱痛,羊鸣而死也。

业道究竟

俱舍云:如屠羊人,执刀杖揣触羊身,酬价捉取,乃至羊命未终,总名杀生;加行命终,根本後起,剥截治洗,名後起业。

羊被截足

金藏经云:迦留陀夷被长者妇令贼杀之,妇与贼通,恐告其夫,畏事漏泄,佛知谓因熟也。尊者曾庙主,有人以一羊截足以祭庙,留之而去,庙主杀他,今酬此报也。

羊犬皆大。

慈恩传云:雪岭之下,羊犬大如驴,出山驼等。

岐多亡羊。

列子说符篇云:杨朱夫子隣人亡一羊,率其党又请夫子。竖童追之,曰:亡一羊,何追之者众?曰:岐多。回曰:获羊乎?曰:亡矣。曰:奚亡之?曰:岐路之中,复有岐焉,不知所以返。夫子愤然变容,不言移时,不笑竟日,曰:失道非一也。

治有大小

列子云:治天下如指掌。梁王曰:先生一妻、一园、一仆不能治,何治天下乎?曰:如一羊,尧牵舜随而不能治;若百千童子,荷棰策驱而治理。治大不治小也。

土缶。井羊。

法苑云:季桓子穿井,获土缶,其中有羊。问孔子,曰:木石之怪曰坟羊。夏鼎志曰:[罩-卓+亡]象如三岁儿,赤目,黑色,大耳,长臂,赤爪,索缚则可食。王子曰:本精为游光,金精为清明。又刻木作羊前周葛由,蜀羌人。周武王时,刻木作羊卖之。一旦,乘木羊入蜀,王侯贵人追之,上绥山,在峨眉西南,极高,不复还。正理论曰:得绥山一桃,虽不仙,法成亦豪也。山下立祠。辰羊不饮家语云:夫子不为司寇,市卖羊者早辰饮之,图大诈也。夫子为司寇,人不敢饮也。又古今云:羊名美,县主簿矣。

○猪(十)

猪鬬猛兽

中阿含云:有猪王领众,遇师子王当路而来。猪欲走退,羞见徒众,乃谓师子王曰:欲鬬便鬬,不鬬下路。师子曰:汝上祖已来,我皆食却,何敢索鬬?曰:鬬。猪曰:候我着甲,乃入粪聚,遍涂其身,臭不可近。师子见而避路,恐污自毛彩,曰:汝臭胜我,我不鬬避也。

人猪恶欲

杂阿含云:有行欲猪贪粪,猪粪中眠立自乐,为余不知。人亦如是,自行恶欲,为余不知。

因聪免杀

续高僧传云:法聪禅师见屠人驱猪过,聪曰:解脱首楞严。猪因绳断散走。屠人怒,欲加恶於聪,手足仡然不动。归依求哀,乃止也。

猪揩金山

智论云:猪楷、金山、转益山、妙忍亦如是。

猪诞龙豚

智论曰:文殊生时,猪诞龙豚。

割肉为赎

续高僧法安,见人欲杀一猪,割自肉换也。

杜愿生猪

法苑云:杜愿,字永平,晋时人,家巨富。有一男名天保,愿爱念,年十岁,泰元三年,暴病而死。终数月,家养五猪子,一子最肥,欲上长官,有一比丘忽至,乃谓愿曰:是卿子。语毕上天,香气充布,愿感免也。

綘山神猪

历城县图经云:宋有丹阳人秦隆,於历下经过,见一野猪被虎所伤,隆意愍之,伤处汤洗药覆。夜梦一人,皂衣相谢曰:吾是绦山神,昨日为方君所害,蒙慈愍济药,为君岷山取得江水,置君卧处。刺史丹阳王肃至州,令取水,对面叹曰:水尚有期,况於人乎?遂令管泉之县,每日上水一斛,以供厨食,异呼参军。

○狗(十一)(狼附之)

鸟龙,黄耳,夜鹊,韩卢,皆犬名也。四尺曰獒。又猃狁,长啄犬也。

狗来请僧

杂宝藏云:有一居士,日请僧斋养,一白狗同往。一日,居士忽忘狗,往僧中吠而请之。後生为人,感好声巨富。

犬见井影

忧陀王偈云:犬见井底影,怒目竖尾。为欲与己鬬也。乃堕井而死,有我也。

狗未曾饱。

付法传云:达摩多罗尊者为众然火,曰:我观生死,恨身首不堪。我曾五百生为狗,二度得饱:一遇醉人吐,二盗他糜。寻又被杀也。

狗着大枷。

本行经云:太子曰:着欲乐於女人,如狗着大枷也。

狗在水死

异相五十云:有狗在寺中养,其寺隔河。如其两寺一时打钟,狗来往求食,拟东恐西,食好。如是渡水往来,由心不定,乃至水中致死。如人修行,疑心不定。

狗不破法

十诵律云:跋难陀入他家,与女人同处坐,俗士讥嫌。佛知,制戒不许。佛言:曾有狗入他家乞食,尾犹在其门外。主人见打狗,见官狗,欲治,曰:何以杖打?狗曰:入我家求食也。狗曰:然。求食不违狗法,尾在门外,令人知也,何以打我?王治打人。佛意说此为比丘与女人同处坐,不如狗法制戒也。

犬以恶声

律云:犬以恶声惊主昼寝,主曰:速逐之,有二善者留之。即六羣比丘因中也。今犹恶声谤人,习气在也。

犬毒被害

出曜云:有梵志被犬所害,怒犬缚之,杖打伤足出粪,曰:争小致大,以用害身。

狗为王女

异相云:昔安息王女,前生为狗,因见沙门乞食,得食欢喜,故感生为王女。後至夫家造寺,供养沙门,以至身上衣裳,用扫其地,信重如此。

食以金盘。

阿含经云:鹦鹉摩纳家有白犬,食以金盘,卧以大床,见佛乃吠。佛言:那提!其犬大嗔不吠,下床不食。摩纳问佛,佛言:犬是汝父,若不信者,请自问之。若是我父,即却上床,示我伏藏。犬即依言上床,兼示金银藏等。

狗宜与食

异相四十七云:有狗极恶,沙门乞食不觉,入长者家留食。狗自念:与我。沙门不与,犬怒,死入地狱。佛言:须与犬食。止生恶念。

狗不得免。

诘阿难经云:时世大饥,有人将犬欲杀,见沙门求之不与,杀之充食,狗因得生长者家。七岁出家受化,以临终见僧,生善念也。

捉狗两足

法华经云:捉狗两足,扑令失声,以脚加颈,怖狗自乐也。

商人白狗

报恩经云:有商人五百,将一白犬在路煮肉,犬盗食之。人饥无食,怒而截足,致坑而去。目连观见根熟,化之至坑,为受三归。後为人,至七岁出家,即狗提沙弥也。

身所经历

处胎云:计我所经历,记一不记余,纯作白狗形,积骨倍须弥山,饮母乳如四大海水。

佛施狗饭

智论云:舍利弗施佛饭一鉢,佛施与狗。佛问:谁福多也?曰:佛也。以心不同,境界胜故也。

狗如贪爱

广百论云:如狗贪齩骨,虽杖逼之,犹故不舍;愚人亦尔耳,圣言呵责,亦不厌离,爱着故也。

闻经不食

生经云:有狗在诵经比丘牀下,贪法不食,至死为人出家解法也。

狗可贱之

法华经云:若狗野干,其形须瘦,黧黮疥癞,人所触娆。

狗□□摩

般若论云:地狱狗,铁口猛毅,破人筋骨,力逾虎豹,猛如师子。又俱舍云:有鸟駮狗,摣掣食。

长千由旬。

正法念经云:夜摩天有狗,光明曜日,众色能覩,长千由旬,以为庄严也。

羣狗鬬诤

法华经云:由是羣狗竞来搏撮,饥羸慞惶,处处求食,鬬诤摣掣,嘊喍嗥吠等。

犬自衔土

续高僧传云:珍禅师造土窟之寺,感一白犬自来衔土。隋文帝知,日赐米三升,窟就而死,遂勑赐因圣寺也。

地中出犬

法苑云:晋元康中,吴郡娄县怀瑶家,忽闻地中犬声。掘之,得犬子二,雌雄未开目。养之,有云犀犬,得之者家昌也。又名地狼,吴郡府中掘得。

灵隐大犬

续高僧传云:古山灵隐寺前,犬大如牛,五六卧之。又法苑云:汉时太山黄原,平旦开门,忽见一青犬。後因出猎,被犬引原入一仙洞,见仙女如天台刘晨。阮肇因犬所遇,後失之。

会师见验

法苑云:唐京兆西京北店有王会师,其母亡,已至显庆二年。家生一雌犬,妻为犬盗食,打之。犬作人言云:是其母为严酷。家人遂得此报,言说而出。子三五度,刚邀方住。子为犬别造小舍,只饲来往人,亦与食。事喧京邑,此盖近尔。

狗粪在塔

婆沙一百四云:有佛塔中,狗粪污之。时一女人,见而惭愧,乃手除之,以香涂餝,便现感身常旃檀香。

五狗入舍

大佛名经云:一、悭不能舍於诸有;二、贪着所欲不厌;三、痴妄生顽念;四、恶惠不识实性,诤论邪胜;五、催促未得无生,妄生三涂。此五狗入家,若能驱之,善芽增长也。

齩胫不杀

开元录云:支谦,字恭明,大月氏国人。祖父法度,以汉灵帝世,率国人数百归化,拜率善中郎将。谦年七岁,骑竹马而戏,隣犬齩胫伤骨,隣人欲杀犬取肝敷疮,谦曰:天生此物,与人守吠,我若不往君舍,终不见齩,此则失在於我,不关於犬。若杀之得瘥,尚不可为,况於我无益,而空招大罪。且畜生无知,岂可理责。隣人感其言,不杀。谦十岁学汉书,十三学五天书,精通六国语等。

狼禅学斋

四分律云:有狼遇雨,七日绝食。行历七村,求食不得。自思曰:我何薄佑?遂在窟中,闭目守心,禅息斋之。天帝八日下界巡行,检作善者,见狼习禅,遂化为羊。试之,果然来逐,天帝却化为犬。返逐,狼却入窟。心悔,寻却坐禅,天帝又化为羔子。狼又逐,天帝又化为犬,狼却入穴。曰:这迥便是肉团,我守心亦不出悟矣。

狼知宿命

婆沙云:有狼衔一儿去,女人逐之曰:何以衔他儿去?狼作人言曰:此女人五百生来已害我子,我亦如是。人谓女人曰:当舍冤心。女人惜子,诳自设诈,狼知其心,害子而去。

白狼引道

法苑云:晋王懿,字仲德,守骑将军。世信佛法,与兄母过江,经山履水,感一白狼引路而达。

○猕猴(十二)(猿附之)

猕猴

猿与猴类,青而天生,通膊。猱,亦猴也。玃,居缚反,亦大猨也,五百岁也。狙,七余反,亦猨类也。

舍身为众

六度经云:菩萨为猴王时,遇天旱乏食,领百猕猴入王果园,被园令围闭。猴惧无计,其王投地自缚曰:我为王,不能令众如此。遂见国王,具述其过。王曰:此兽仁慈为众,宁忍杀之?王遂放之,令一国不得捕猴也。

二王复国

六度经云:有王仁慈,被舅夺国,与夫人出逃众山,采果为食。龙因行雨下,见王妃夺之归海。山中有一猴王,亦被舅夺。众二王相见,各述其怀,所恨是同人。王曰:我今助君夺众得之。猴却助王战龙。天帝感义,助王得妃,兼复其国。

人负猴恩

六度云:菩萨曾为猴王,有人落崖数日,不能因出,猴王见而愍之,力负令出,猴因小息,人饥欲杀而食,猴觉而走,方免也。

猕猴云:悞。

优陀延王偈经云:有猕猴羣在山上,下见於云,谓是实地,便投身下堕百丈岩,支节碎坏,如人依邪道也。

猕猴献蜜

中阿含云:佛置鉢在露地,有猕猴取佛鉢,众皆止之。佛曰:勿止。猕猴将鉢上树,取蜜满鉢献佛,佛不受。猴视鉢有虫,取虫重献。佛受之,令普於僧中作蜜浆行之。猕猴欢喜,舞跃而去,後得天福也。

猴不集鼈

生经云:有比丘慕一婬女,又被不集。佛为说往昔因缘,女曾为雌猕猴,比丘曾为鼈,鼈慕於猕猴,不集嫌丑,类似今也。

猕猴致死

根本杂事云:有隐人在果树下坐,被猕猴掷果破额,忍之不报。後有猎者与仙人为友,来在树下,坐掷如前。猎者怒,射之致死。佛与天受。

猕猴赌舞

根本杂事二十八云:大药子与臣游於芳园,因语奇事。有曰:我家有奇石在水,即能浮也。众曰:未有此事。若能浮,各输金钱五百。大药知,教一猕猴,令熟歌舞。後令子与众说之,众亦不信。如能者,输金钱五百,取猕猴能舞,众纳钱也。

猕猴受戒

师子经云:定光佛时,有罗汉在山入定,有猕猴事之,敷坐具,执香炉,绕之而行。罗汉与受五戒,後舍身已,当得人身也。

猕猴共戏

须大拏太子经云:为施名象,被父王贬檀特山中,与妻俱往。兼有儿女幻小,常与猕猴儿子共戏。後被婆罗门乞,曾被师子相恼,儿戏於背上,伤面流血。猴以叶拭土覆,共戏如是。

猕猴失豆

百喻云:有一猕猴,执一把豆,遗一粒在地,放余下取,余被鷄食悉尽,如人为小失大矣。

骂为猕猴

师子月经云:波罗奈、俱腅弥二国间,有多比丘尼破戒为非,有罗汉尼为说佛偈诲之,众尼共骂如老猕猴,罗汉为现神通,众尼忏悔也。

猕猴之戏

师子比丘经云:有一比丘,树下调戏,作猕猴声。时雪山中猕猴集,为说其法,猴悉顶受,众亦呵责,梵志亦嗔等。

猕猴母缘

杂宝藏经云:佛於忉利天为母说法,诸比丘云:佛能为母说。佛言:我过去世为猕猴王,五百猴被猎师张网围之,王乃裂网而出,母堕深坑。时猕猴王与诸猕猴手尾相接,下取其母出坑也。

猕猴见佛

譬喻经云:有比丘树下食,猕猴在傍与食,猕猴给水果,日月如是。一日比丘忘与食,猴怒,比丘取衣上树碎裂,比丘以杖打猴死。诸猕猴舁死者见佛,佛集比丘,令今後一切物命不得杖打,失慈悲性。

猕猴为塔

法句经云:佛在日,令罗汉将发爪山中起塔供养,有五百猕猴戏而学之,作塔皆生天上。

猕猴鬬胜

法句经云:六师外道与佛鬬胜,不如诳众投入海沫。

猴长七尺。

法苑云:蜀中西南高山上有猴,长七尺,能作人言,善行,名曰假国,亦名马化。取行人女子,後生男子,以杨为姓。今蜀中西南多诸杨率子孙。

猕猴井月

僧只律云:佛告诸比丘:过去世时,有城名波罗奈,国名迦尸。於空闲处,有五百猕猴游行,见树下有井,井中见月,共执树枝,手尾相接,入井取月。恐世黑暗,枝折一齐死。

猴与婢戏

要集云:有一猕猴,与婢相戏,王後令别婢持火,猴便迫之,婢以火烧,猴载火而走,烧王草积,宫殿寺宇,皆悉被烧,因猴所致。

猕猴化仙

阿育王经六云:摩偷罗国,佛灭百年,优娄漫陀山,一边有五百缘觉,一边有五百苦行外仙,有五百猕猴。其猴王常以花果供养缘觉,後皆入灭。猴等至其仙所,现佛威仪,独觉行事,敛心静虑等,仙皆学之,成缘觉果。

猴持璎珞

杂事律云:重兴王夫人入园游戏,树挂璎珞,忘之。大药疑猴将去,请夫人依旧入园如前,猕猴亦戴,令宫人齐解致地,猴亦解致地得之。王曰:智。

朝三暮四。

列子云:有狙公爱狙,养之百余,能解公意。公亦得狙意。公约年支,食果不足,恐众不驯,阙难养,谓曰:君等今後果栗,朝三暮四,可乎?狙皆怒。曰:朝四暮三,可乎?狙皆喜。曰:以智笼鄙,皆若此善也。

○兔(十三)

舍身为法

贤愚经慈云人经云:有仙人在仙修道,有獭、猕猴、兔、狐常来听法。时遇大旱,仙欲移居,四兽曰:我等为尝共仙人各为备供。猴得果,獭得鱼,狐得肉,唯兔无所获。而令猴等积薪求火,兔乃舍身入火,仙人不食。天帝愍之,将兔余骨在月宫供养。月有兔,因

兔王为法

白兔经云:有兔母子为法,舍身行慈。时仙人不食戒肉,亦投火死矣。

三兽渡河

智论云:兔、马、象三兽渡河,浅深各异,喻三乘得法,亦有浅深:声闻、缘觉、佛。

女作兔声

隋开皇末年,代州人姓王,为骠骑将军,在蒲州镇守。性好畋猎,所杀无数。有五男,无女。後生一女,端正,後失,在田中作兔声。又兔尾关尻有九孔者。又因明云怀月,有兔不许者,犯世间相违。

○狐(十四)

狐王之战

狐缘求经云:有狐闻仙人说法意解,自欲为王,遂集羣狐,渐至大聚,围迦夷国,欲求王女为妻,皆言送与。有一智臣不肯,自古未闻,请令师子哮吼,象马六畜,先令塞耳。果然狐闻脑裂而死,即天受,因中为狐王。

背直狐死

十诵律云:有比丘背偻,自厌其身,投深坑中,欲取自死。下有狐食人肉,比丘堕上,背寻直,狐即死。

狐随师子

异相云:有一狐依於师子,常得余食,众兽亦避。後因师子阙食,被餐矣。

野狐报恩

杂阿含云:佛经行後,夜分闻野狐鸣。佛告诸比丘:此狐为疥,所以鸣也。有人能与医者,亦能报恩,何况比丘!

狐为子雄

慈恩传曰:戒日王征共御驼国,行次鸟茶国,诸僧皆小乘学,为王曰:那烂陀寺造偷石像,何不制何於外道塔等,王曰:此言何也,曰:此寺大乘师,皆似空花外道,王曰:狐行鼷鼠自为雄,遇师子,及其见也,即魂散魄亡。

狐狼野豻

法华经云:咀嚼践踏等。

○野豻(十五)

野豻狐异

法华经疏云:野豻,或云夜豻,形小尾大,能上树,疑枯树不登。狐即形大,疑冰不渡上树。又经音义云:悉加罗,色青黄如狗,羣行夜鸣,声如狼,亦名射豻,音夜。

树落野豻

百喻经云:有野豻在枯树下,树枝折落野豻背上,怒树不欲见而走。至日晚饥,在路边见风摇树头,是相招却来,如痴弟子舍师而走,遇苦还来也。

野豻之因

未曾有经云:有野豻被师子逐入井,作是念:我今此身不能济彼,师子饥渴,污人井水,虚受其死。天帝闻之善念,乃为出之,请说其报。野豻曰:说法师当须高座。天帝乃脱诸天人衣,垒以成座。野豻曰:我昔因中曾为外道弟子,名阿逸多,学业已成,欲自卖身,报师恩德。师曰:卖身不如施法。後国王崩,无嗣,乃召异学聪明有智,立之为王,阿逸多遂得为王。後有二小国相吞并,一小王私将宝物美女上王,王借兵灭他小国,遂感此身,然知宿命智也。

野豻俱失。

根本杂事二十九云:有野豻近河而行,得一段肉。又见鱼跃出岸,放肉取鱼,鱼却入河,肉被鸟衔去,二俱失。

或作野豻。

法华经云:有作野豻来入聚落,身体疥癞,又无一目,为诸童子之打掷,或时至死。又童子问经云:野豻部主眷属无量,卫护行人。

野豻忍苦

般若论云:有一野豻求食,误入聚落,失明,乃於一墙边诈死。有人见之,取尾或牙爪,云:命在可忍,一期无常,如何不走?

○猫(十六)

谤福圣猫

根本云:顶结王杀父,父是罗汉,得二逆罪。二佞臣惑曰:王於圣母所为,言非父;於二圣人塔边作穴,内养二猫,言圣人作猫也。与肉食之,呼其名圣,何猫报也?

猫欲妻鷄

生经云:有野鷄在树上坐,一野猫产子已饥,谓鷄曰:我欲君为夫,慕君之颜色。鷄曰:禽兽异,君欲食我,不可。

猫儿教食

庄严论云:猫长成,儿谓母曰:我当何食?母曰:汝但至人家食,自知也。猫儿至人家作声,主人曰:大小家人,盖酥乳、鱼肉、鷄雏,收瓶盆,盖饼食等。猫儿曰:此是我食也,即人自教。

金猫钱精

要集云:恶生王昇殿,见金猫,令逐之,见入地,掘之得金盆,盖金瓮满中,金钱傍可五里,以前生曾为卖薪人施佛三钱,念念喜五里所感。

猫吞鼠死

异相云:有猫伺鼠,鼠小,得以活吞,被鼠咬肠死矣。

飞猫狸报

异相云:郁头蓝子因触退定後,重习之,水陆空中禽声杂喧乱,遂发恶愿,作飞狸身,皆食也。

猫儿罗刹女

孔雀王经云:七十二大罗刹女中也。

○鼠(十七)

鼠神有异

西域记云:瞿但国有鼠王,金色。匈奴欲来索战,王求之,夜被鼠王咬断匈奴诸军衣甲带,战败也。王为鼠立金鼠庙也。

鼠子之能

只域记云:域医多嗔王以醍醐药,王怒鼠子敢以此药欺人,捉杀走矣。

死鼠获富

阿含云:有贫人得一死鼠持行,有长者见一愚人曰:有能将此死鼠,可成大富。贫人问之,将去,货得一钱,买浆迎取薪者。众喜,税薪一茎与之,货得十钱,渐次转多,乃成大富。又法苑云:有金刚鼠囓廕矣。

天帝为鼠。

般若论云:战遮女人以木盂覆腹诣佛,天帝化鼠身为咬断绳,落下木盂,天人大笑。

鼠贪酥死

甘露道经云:有长者安酥瓶在楼,一鼠贪酥,入瓶而食,酥尽身大,出瓶不得。长者取酥,谓是凝结,以火烧瓶,鼠死,因为食。

迦兰陀鼠

异相云:有王出猎,树下息眠,出酒肉。有毒蛇闻香,欲前螫王。一鼠树上大叫,王觉,见虵杀之,免死。因鼠,乃以一村税给鼠充食,人不许捕,名村为迦兰陀,即鼠。

盗米割腹

法苑云:晋赵侯少好诸术,姿形顇陋,以盆盛水咒之,鱼龙立现。有白米为鼠所盗,乃自披头把刀,画地作狱,羣鼠俱集,咒之曰:非噉米者过十余,不过割腹见米。有笑侯容丑者,酒盃向口不落,谢过乃止。水康山上有石人骑石马,侯结印指之,头落山前。

鼠施无畏

忧婆塞戒经云:若田仓中多有鼠雀者,或犯暴谷米,恒生怜愍:此因我得活,欢喜之心,生福无量。不许故杀,犯有罪。

鼠应惊槛

四分律云:比丘患於房中有鼠,佛令击物,不去,即作木槛送在外,勿杀。又云:有寺去村不远,有鼠搬他胡桃在寺成聚,白佛:许取否?佛曰:盗物罪同。鼷鼠经音义云:小鼠也,有毒,亦名甘口鼠也。又蚤鼠。豹音义云:豹文鼠矣。

○杂类(十八)

飞骸兽

洞冥云:翕韩国进飞骸兽,状如鹿,青色,以绳系之。及兽死,帝惜之不瘗,挂於树上苑门,皮毛皆烂朽,唯骨色犹在。时人咸知其神异,更以绳系其足。挂尔後,唯见其绳所系处,而头尾及背皆飞去矣。

猩猩能言

音义云:形如豕,项似黄鷄,出郊叫,声如小儿啼。

猩猩好净

正理云:猩猩好净,不处圂厕。鹤飞则高,不乐丘塚矣。

释氏六帖卷二十四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