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佛法金汤下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四明鸿苞居士屠隆着

问。悉逹太子。四门游观。见生老病死。因而出家。雪山苦行六年。成道度世。为实为权。愿闻其说。荅。悉逹干过去世。已悟无常。证位菩萨岂待四门偶见始悟诸苦。道品久证岂待雪山苦行然後成功。皆是开权起教。为世人榜样也。盖乘愿力而来。普度群生者欤。

问。佛法戒于贡高我慢。乃启口容声。自称天上天下。惟吾独尊。自称如来。自称十号。何以故。答。如来之法。或以表德。或以扬教。表德应须谦冲。扬教不妨直任。且戒于贡高我慢者。学人之事。非如来之事也。学人有憍慢之根。故当禁戒。如来断增上之念。直道宣扬。地位辽绝也。

问。蠢动含灵。皆有佛性。轮廻流转中。人为旁生。旁生为人。旁生既是人流转云何旁生无知。神识与人逈别。答。神识昏迷。总缘业障凡夫比得道人。则凡夫业重故昏旁生比人。则旁生业更重故更昏。及至解脱。与人一般。

问。十二因缘。荅。无明等展转感果。分为三世因果。无明与行二者。是过去之因识与名色六入触受五者。是现在胎中五阴身果。爱取有三者。是现在之因。生老死。是未来之果。由过去世无明与行为因感现在世识乃至受五者为果。由现在果。起爱取有三者。为现在之因。感未来世生老死三者之果展转感果为因互相。由藉为缘。三世循环相续无间断也。无明者。谓过去世烦恼之惑覆盖本性。无所明了。缘此无明。造作身口一切善恶行业。是名为行。由过去惑业相牵。致令阿赖耶识投入母胎。与父母神气和合为胎藏种子。是名识。由此神识作种。於是有心。未成形质。但有心之名目。是为名。由此渐成色身。诸根未具。具凝滑肉团是为色由此名色。六根渐具则能入诸尘。是为六入。由六根成就。十月满足身根出胎。虽未能便了知一切苦乐。六根渐渐与六尘感触。是名为触。由六尘触对六根。便能领纳前境好恶等事。是名为受由颂受以後。便于种种胜妙声色[婬-壬+(工/山)]慾等境。生起贪爱是名为爱。由此贪爱慾心转盛於五尘境。奔走驰求。是名为取。由此求取尘境。起善恶业。积集牵引生三有生死。是名为有。由现世善恶有。业感後世还。于六道四生中受生。是名为生。由此受生。即有变坏。是名为。老死。三世因缘。流转如此。今禀佛教。以观智照之。一灭俱灭。顿出三界生死。

问。何谓二空。[前-刖+合]。一人空。凡夫妄计五蕴是我。强立主宰。引生烦恼。造种种业。佛为破此计故说五蕴无我二乘悟之入无我理。是名人空。二法空。二乘但悟人空。未达法空。犹执五蕴之法实有。佛为破此执故。说般若深慧。彻见五蕴自性皆空菩萨悟之。入法空理。是名法空。问。何谓法性法相。[前-刖+合]。龙树菩萨作大庄严大智度等论。明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等。皆当作佛。是为法性宗。无着天亲菩萨。夜昇覩史天宫。於慈氏菩萨所。受瑜伽师地等论。专弘八识一切法相。是为法相宗。问。何谓见惑思惑尘沙惑无明惑。[前-刖+合]。分别曰见。谓意根对法尘非理分别起诸邪见。计断计常。乃至有无诸见。共有八十八使。一身见。二边见。三见取。四戒取。五邪见。此五者名为利使。六贪。七瞋。八痴。九慢。十疑。此五者名为钝使。此十使历三界四谛下增减不同成八十八。总名见惑。贪爱曰思。谓五根对五尘贪爱染着。迷而不觉。贪瞋痴慢等。略约三界有八十一品。於诸境现在则恋。过去则思。名为思惑。惑暗之境。如尘若沙。不胜烦细。名尘沙惑。无明惑者。谓於一切法。无所明了。谓之无明。见思尘沙。二乘人与大乘菩萨同断无明则惟菩萨能断。二乘尚不闻无明名字。况复伏断。故永嘉大师云。同除四住。此处为齐。若伏无明。三藏则劣。三藏即二乘人。四住即见思惑四住者欲爱住地。色爱住地。无色爱住地。见一切处住地。言此惑住地而不去也。问。何谓现量比量。[前-刖+合]。量者量度之义。现者显现之义。谓如五根之识。对显现五尘之境。量度其法。不相差谬是名现量。比者比类之义。谓借物比类而知。如远见烟。知彼有火。比弩知弓。比獐知鹿之类。是名比量。

问。晦翁云。心要思量分别此是心之本事。一切事理。必须思量分别然後得当。子乃诃之。何故。答。如来徵阿难心目所在。阿难答以目在外而心在内。及如来徵其心不在内。又计之在外。如是展转穷逐徵诘。至于无所着处。使其妄心。无所依止。盖由阿难不知妙净明心。徧一切处。无在无不在。而妄认尘缘分别影事。以为心相。如来欲破其妄想缘心。显其妙净明体故七处徵之。令其情竭意穷。真心自现。今晦翁所云。正是尘缘分别妄心。万刦生死根本。殊不知以妄心思量分别。祗益迷倒。悟得玅明真心。则不思量而思量。不分别。而分别。一真寂照。万法洞然。宋儒所认。多是三生石上精魂。可惜也。

问。何谓九识。答。一眼识。眼根属见能见者是眼识。二耳识。耳根属听能听者是耳识。三鼻识。鼻根属嗅。能嗅者是鼻识。四舌识。舌根属尝味。能尝者是舌识。五身识。身根属触。能觉触者是身识。六意识。意根属分别。能分别者是意识。七末那识。梵语末那。华言意。此识本无定体。即第八识之染分。能以六根之尘。送入内意。又名传送识。八阿赖耶识。梵语阿赖耶。华言藏识。此识能含藏染净二种法。若明镜能含一切好丑像。若藏染分。大地火坑。若藏净分。莲台华藏。九庵摩罗识。梵语庵摩罗华言白净。即如来清净本然。玅明心识也。

问。梵天修梵行。梵行者。净行也。此行与如来白净行业同。何故只得生天。答。为不得般若智。薰观。止修净行。止得生天。

居士见一比丘乞食贫家。旁有大富室。居士曰。师何不乞富室而乞贫家。答曰。贫道不知其贫家。居士曰。此是无记性。比丘曰。贫道记得不择贫富。其心平等。故非无记性。

问。阿难被摩登伽女。摄入[婬-壬+(工/山)]室[婬-壬+(工/山)]躬拊摩。将毁戒体。如何。答。是摩登[婬-壬+(工/山)]心炽盛。将欲毁阿难戒体。非阿难将自毁其戒体。阿难纵未彻悟。业已是初果人。亲事如来。戒德坚固。何容易便毁。止是摩登心将欲如此耳。阿难被摄後。种种迷情。未必都是实境。总来世尊要说出一部楞严。作人天耳目。借阿难权说。後学便认阿难是恁地不济人。近痴人前。不可说梦即如调逹谤佛。入阿鼻地狱。未必调逹实。是阐提。地狱寔是苦报。总来权设。安知调逹不是大菩萨化身。要显如来不免有谤。谤佛不免地狱也。问。何以知之。[前-刖+合]。观人问调逹地狱中苦否。对云。三禅天乐不过如此若真受极苦报。世间那有此硬牙根人。要知佛之心境。大都不可思议。

问。一二十年。深山习静。如何心地尚不得静。答。静中境像。须从动处试得过才是。猫狗坐卧篱落下。何等安静掉下一片骨头。即时忙乱。从一切美境历过。方表不贪。从一切恶境历过。方表不瞋。於一切不贪不瞋处。不生留碍。方表不痴。未了实相。习静深山。无有是处。问。古德云若人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如何解。答。经云。应观法界性。一切惟心造。假如虚空是人心悔昧所成。大地是人心执情所结。一人悟得真心。则虚空尽皆消陨无复顽虚。大地悉化真如。岂有寸土。

问。一人发真归元十方虚空。尽皆消陨自有佛法以来。岂无有一人发真归元者。虚空宛然不见消陨。何也。答。一人发真归元。虚空自应消陨。千万人尚在迷昧。虚空得不宛然。今夫水一也。天见是瑠璃。饿鬼见是脓血虚空一也。悟人自是消陨。迷人自是虚空。问。何以明其然。答。今夫虚空。空也。至人蹈之而升。凡夫虚空。彼不虚空也。石壁至坚也。至人穿之而过。凡夫大地。彼不大地也。

问。中国使者至西域。西域国王问中国土风。使者盛言中国山川风俗。衣冠文物之美。西域国王曰。愿我命终徃生中国。西方之人。既愿徃生中国。中国之人。乃又愿徃生西方。何也。答。此全不知西方之说也。西方净土。乃弥陀极乐之国。胜妙庄严。西域印度乃南赡部洲之西。未免垢秽西域愿生中国。乃从凡而慕凡。世人愿生净土乃从凡而慕圣。不同如此。东方距西域。不过八万四千。东方距净土十万亿远。六祖亦云八万四千则亦误以西方净土为西域矣。六祖云东方人造罪。愿徃西方。西方人造罪更将何徃。亦是指西域人。言耳。若莲华九品之方。弥陀说法之国岂复造罪。何待他徃当知六祖此言。是戒世人勿轻造罪。非扫西方公据也。

问。如来正定。故能生慧。狐狸邪定。亦能通神。何也。[前-刖+合]。此见心灵玅故。如来之定以正故能生慧狐狸之邪。以定故亦能通神。所谓制之一处无事不辨。正定生慧慧以见性而超。邪定通神。神以济恶而堕。

问。菩萨布施。舍头目脑髓。舍讫终以无恙。故可布施。今人若舍。必致伤生。此等大布施。惟菩萨可行。今人难学。答。今人所以不能学者以恋此形骸故。若能决定舍此形骸便可作是布施。即决舍形骸一念。便是菩萨之心。合菩萨之心。便是坏而不坏。若以不坏心舍施。便非菩萨。若真亡身为法。坏亦何妨。

居士娑罗园东偏。一至戚寓居焉。夏月居士日手一编。乘凉风梧树下。寓居老媪。日怒骂家人时哭时詈昼夜不绝。花开草荣。风生。月上与此媪了不相关。居士以园为清都。此媪以园为火宅因悟同一娑婆世界也心秽即是秽邦。心净即是净土。

问。此媪哭詈。居士闻否。答曰。闻。问。厌恶否。荅曰。不厌恶。问。既闻矣。云何得不厌恶。答。闻者吾性不离境故。不厌恶者亦吾性。不随境故。闻而厌恶。即非道人。如其不闻。乃同木石。

一搢绅笑居士。长亝曰。子聪明人。作餬涂事。居士笑曰。予事事餬涂。只长亝一事聪明。君以我聪明事为餬涂。则将以我餬涂事为聪明耶。搢绅曰。举世肉食子独长亝。宁是举世皆餬涂。子独聪明乎。居士曰。不狂人以狂人为狂。狂人亦以不狂人为狂。仰世界人以覆世界人为倒。覆世界人亦以仰世界人为倒。夫见亦何常之有。

问。旁生有前世六亲。当来诸佛果如是言。则旁生断不可杀食矣。然何以。明其然。答。善哉问也。人生以百年为率。一世百年。则有一世六亲。十世千年则有十世六亲百世万年则有百世六亲。种种六亲。皆不能无业。堕在旁生。因缘会遇杀而食之。彼此昏迷不能相照。岂不哀哉。昔戒闍黎见人骑一驴。戏谓之曰。儿骑阿爷。骑驴者怒驴忽作人言骂其子而求度戒公戒公度之。立生忉利。又有一人。痛鞭其马。马忽作人言我是汝母何苦鞭我。呜呼。凡夫骑父。不知是父。鞭母不知是母。杀食众生。安知无六亲在。佛弟子问释迦。世尊。徃昔曾堕三涂否。世尊曰。吾未成佛以前。地狱不知几无论。论为饿鬼。饿鬼不知几无论。论为畜生。杂色畜生不可筭数。论为狗。杂色狗不可筭数。论为白色狗。所积之骨。高等须弥矣。由此言之。世尊当在旁生时杀而食之者。又何可筭数。皆杀食当来佛子也。此就其特甚二事论耳。不必六亲。不必诸佛。但与我为一体同类。相贼相戕。永断慈悲。永沉苦报。能无凛凛也。

问。先世帝王。始为庖宰渔猎者。首倡杀生肉食之事。罪业如何。答。此须观其意根。众生多劫以来杀业深重。冤对酬偿。必不可免。若菩萨应权本无利食众生之心。直为众生了酬偿之债始为此法。何罪之有。若以利食众生血肉故。而立法。则众生纵然应杀杀生之罪难逃。

问。佛法视众生。悉如一子。自不食其肉。作如是想已。然而见肉还复垂涎。视美人悉如死尸。自不贪其色。作如是想已。然而见色还复爱着何也。荅。食众生肉。多生以来。如是食根熟故。今生作一子想此想未熟故。贪美人色。多生以来。如是贪根熟故。今生作死尸想。此想未熟故。生者令[孰/火]熟者渐生是故持戒当坚。戒坚想熟。

问。世人亦有生而不食肉不贪色者何故。荅。此从多生或熏想或持戒来。宿根既熟。夫岂偶然。

问。世人亦有彼好甚淡。此嗜独深者。淡者省力深者难除。何故。答。淡者由多生曾熏想持戒得力故。湥者由多生不熏想持戒。或熏戒而不得力故。如来谓之习气。习淡者如[瓜-、][孰/火]而蔕自落。习深者。如藕断而丝犹牵。瓜熟蒂落如四门生老病死。释迦一见而了悟是也。藕断丝牵。如听乐闻筝。阿难迦叶。悟後。而犹爱是也。

问。如来万劫不坏。三界独尊。含灵蠢动谁不依归。凡圣贤愚。谁不信奉。惟阐提大恶。敢於谤毁。宋儒皆贤人君子也。何故谤佛。荅。彼局於教而限於识也。夷齐贤矣。不取汤武晏婴智。矣不知仲尼。以仲尼而賛老子犹龙。仲尼不局於教矣。以太公而知夷齐义士。太公不限於识矣。

问。人心一耳。何故分为九识。荅。心一而已。随染净二缘故分为九。九识分别。摠属一心。譬之海分支流只是一海。木分众干。只是一木。问。智者智慧。识者识神。智是如来觉性。识是凡夫迷情。智是涅盘妙心。识是生死根本。八种识皆识也。第九庵摩罗是白净识。白净应云智。何故亦云识。答。白净是智。以其从染分过来故亦云识。

问。忍辱仙人被歌利王割裂身体何。故得不痛苦。荅。一从空观成。一从忍力就。空观成。则四大等於枯柴。忍力就。则心王坚於金銕。枯柴一任焚烧金铁何妨砍割。

问。同一旁生也。有死生朝暮。有寿命千龄。有沉滞污泥。有飞腾霄汉。有酷嗜臭秽。有寻逐馨香。有偏食荤腥。有单需刍草。种种不同。何以故尔。答。众生果报。各随业因。如影附。形如芽发种。死生朝莫。杀业重故。寿命千龄。造业而独不杀或别作。长寿因故。沉滞污泥。性昬沉故。飞腾霄汉。性飘扬而造业故。酷嗜臭秽作秽业故。寻逐馨香。性好香而造业故。偏食荤腥。宿耽肉食故。单需刍艹。宿戒荤腥而多作他业故。又或宿世肉食过多罚令草食故。是故主宰因果者不漏不错。亦是众生业报自然无烦主者。尚有多种。不能悉述。

问。五戒十善。方得人道故。应全享乐趣。何多众苦。娑婆世界。谓之五浊恶世。既称浊恶。故应全受苦报。何复多众乐。[前-刖+合]。生人道中者。为善恶均作。故苦乐均受。生天道者。纯善无恶故。纯乐无苦。生三途者。纯恶无善故。纯苦无乐。善恶苦乐均等。惟人道为然。

问。诸天诸仙至乐趣。三途至苦趣。俱不能修行成佛。能修行成佛者。惟人道耳。此何以故。荅。天仙方耽乐趣。无假成佛。三途方受苦报。不许修行。成佛机缘。正在人道虽有业在。不障熏修。然亦有不可执一论者。感生天仙。宿带佛根者虽在乐趣而正念宛然不忘修佛感生三途曾作佛事。而以造罪。受报者正受罪报。而佛种发现。立可脱离。是故韦将军虽生天中。不受五慾。累世以童真。而作佛事。昭明太子。妄分经典。堕在泥犁。後卒以信心而感莲华。

问。西方净土有男无女无罪业。故不退转。梵天亦有男无女无罪业。何故不免堕落。荅。净土人。入佛知见悟明玅心。梵天人。不闻般若单修净行。妙心本自无生。所以不退净行还同有漏。报尽应来。虽然如来说天人不能成佛。为是禁戒人。务求作佛。勿希生天耳。天人之中。岂无宿有佛根。具佛知见者。彼凭净业了悟非难。即如十地中菩萨。来权天主。皆已入佛乘人也。无泥佛语轻视天人。以取罪戾。问。仙人性命双修。形神俱玅。长生不死。与天无极。云何不及佛氏。答。性命双修。多双修二字。形神俱妙。多俱玅二字。长生不死。多长生二字。般若智中。都无此住着。所以超然出三界独尊。历万刦不坏。

问。仙与佛。毕竟何处不同。答。僊炼精化炁炼气化神。炼神还虚。虽说还虚。到底犹有形神在。佛单了一性便自超然。问。仙人成佛。不如入道。然否。答。是不必然。世人秽浊净行难成。仙道清虚佛智易朗。仙人廻心大觉如菜作虀。谓仙人不得作佛。闍黎骂羽士之言也。不闻。洞賔顿舍金円。紫阳化收舍利乎。

问。中印度烈士行法持一夕不语。梦人责以不语遂为所杀。托生南印度大婆罗门家。追惟禁戒。终以嘿然。忽生一子。其妻曰汝今不语。即杀此儿举刀向之因急止之不觉语发甚矣爱河之难断也。然子被杀而不言残忍太甚。道人何必忍心。然後证道。答。世间法1锺情子死不[(厂@((既-旡)-日+口))*页]。乃名残忍。出世间法?情。子死不[(厂@((既-旡)-日+口))*页]。乃断爱河。美恶诸境。行法感现。固是虚缘。非关实境。学道之人。自应照破。寂定得力所以贵照。梦不能持。持之未坚。亦照未彻。

问。王敏仲亡世不杀。又好放生。至敏仲有邪见师教之曰。不杀不放。付之无心。为玅。不必着相放生。敏仲生疑。以问法华禅师。师厉击叱曰。公大错岂可落空见耶。面前木头皆是无心。着几个木头。能救得世间一个苦众生。汝急忏悔邪见之罪。师所诃空见如此。至菩萨所证。有人法二空。庞居士云。但愿空诸所有。亦是空见。得无邪乎。[前-刖+合]。邪师所谓空。乃无记性。豁逹空。菩萨居士所云空。乃空妄心。不空真理。

居士与无用禅师谭禅禅师印可。居士曰。能说不能行。总是虚见。禅师曰。行得到先须见得到见而不行。是为有目无足。见乃虚见。行而不见。是为有足无目行路恐着行。解相应。入道如箭。

问。世间净秽。是心是境。答。境无净秽。净秽惟心。唐僧元晓。夜宿塜闲。渴甚引手掬於坐旁得水甘凉。明日见之髑髅也。欲呕。夫髑髅一耳。心作甘凉想。则甘凉。心作髑髅想则欲呕。故云心净则土净。心秽则土秽。

问。世尊说法四十九年。阿难承事日久。当世尊住世。阿难乃不得悟。世尊灭度之後。迦叶摈之。乃始证道。何也。[前-刖+合]。木匠能与人[矢*见]矩。不能与人巧。然灯佛之於释迦。但授记成佛而已。实无有法可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所谓信根成[孰/火]当自开悟。故曰。若要佛度我除非我度我。

问。如来之身。丈六犹云劣应。大至遍满沙界是事难信。[前-刖+合]。佛身即法性也。法性无边。自应佛身无量。修罗立於海中深不没膝。罪人在于地狱。充满铁围。彼业报之身如此。福报之身可知。

或谓居士。曰。吾顷夜哭亡者。方哭而忽生怖心。几至狂惑何也。答。此死人哭死人。鬼畏鬼也。人有旦哭他人。晚为人哭。晚在人世。旦入鬼录。是我自哭我。我自畏我。诚知其然。下手速修。问。速修便可免死乎。答。如来不免灭度。何为免死。死免三途。??柄在我。问。修行便得免三途乎。答。真心力修。无有不免。求决定免者。当求生净土。

问。今人谁不知必死。无一得免者。乃徃徃在晷刻之中。作千年之调。何也。答。此由多生流转以来。结习根深。情缘染重。是故贵于时时提醒。念念增明。修行人所以作白骨观。此观一[孰/火]。贪生恶死念头自轻。

问。求生净土。有何妙法。答。都无妙法。只在心专。问。心专如何便得徃生。答。古人十年拜河。河神出现。十年拜枯树。枯树生花。皆成仙道。专心求佛。净土岂有不生。问。如何心便得专。答。如人入牢狱者。无一念一[刻-人+ㄑ]不思出狱。坠深井者。无一念一[刻-人+ㄑ]。而?出井。求生净土。心得如此两种人。何患不徃。问。彼坐牢狱坠深井者。求出之心。自然专切。世间萧散之人。安得作如是想。答。呜呼。三界皆牢狱。五浊尽阬堑。步步近死。何异法塲。深深堕落。何异眢井。一细思之。安得不速求脱离。

问。孔孟师世淑人。正其衣冠。端其轨范。乃足为师表菩萨应化。徃徃邋遢佯狂。仪轨安在。儒佛邪正。应以此分。答。儒世间法。自宜端轨。佛出世间法。不妨佯狂。儒者之极。大而化之之谓圣。佛氏之极。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佛之佯狂。为瞒肉眼。和光混迹。密度有缘。若使人人知为圣人。则刹那住世不得。寒拾一▆丰千饶舌。立隐石壁逝矣。

问。觉长老因偶动念史浩富贵。数十年蒲团工夫。一旦尽癈堕落为浩子弥远一念小差耳。而富贵权谋。遂至极炽何也。答。一线之泉。能成巨浸。一星之火。能烧高山。数十年蒲团。如弓弩之持满误而一发遂不可当也。问。弥远堕落三途必矣数十年蒲团工夫尚在否。答。三途苦报受尽。善根尚在。有时会发当其发时。必有明师?济。所以说。破戒之僧。犹胜外道。

问。外道问世尊。不问有言。不问无言。世尊嘿然良久。外道赞叹曰。世尊大慈大悲。开我迷云。令我得入。乃作礼而去。阿难白佛。外道得何道理称赞而去。世尊曰。如世良马见鞭影而行。世尊当时并不曾开口。外道从何得甚道理。答。故知授受有不在言语者。当春光初到。梅英已绽。柳条忽青。谁有语言。报知梅柳。问。达磨西来不立文字。教外别传却与释迦作。经阿难结集。大相矛盾。能无得罪迦老。答。并不得罪。世尊临入涅盘。文殊大士请佛再转法轮世尊咄曰。文殊。吾四十九年住世。未曾说一字。世尊当时已有此公案。是故当知初祖是迦老遣来底。问。何故佛祖既立文字。又要扫他居士张目。不答。其人点头去。

问。迦文雪山六年。芦芽穿膝备历苦行。乃至成佛。婆修盘头。一食不卧。偏修梵行。闍夜多尊者乃诃之曰。此人与道远矣。设苦行历于尘刦皆虚妄之本也。由闍夜之言然则迦老非耶。答。道在见性。性地若明。则苦行皆成道之助。设执苦行以求道则历刦为虚妄之本。问。马祖坐禅。与逹磨面壁▆耳。南岳何故呵祖云。若执坐相。非逹其理。答。逹磨面壁体寂而智圆。马祖初时坐禅沉空。而执相所以不同。

问。初祖云外息诸缘。内心无喘。心如墙壁可以入道。心要灵通乃成种智。若如墙壁。一物不通尽成阻碍。何以入道。答。古德谈道。有自玲珑能通万法者言。有自坚定不入一尘者言。玲珑能通万法。则云心如瑠璃。坚定不入一尘。则云心如墙壁。

问。六祖闻金刚经一句云。无所住而生其心。便豁然大悟。此一句如何。答。此真空妙有法性。初祖之於慧可。心方纷动。常恐未息诸缘。才息诸缘便惧又成断灭。息诸缘。是无所住。不断灭。是生其心。无住是真空。生心是玅有。六祖悟此更复何事。

问。有僧问马祖为甚麽说即心即佛。祖曰。为止小儿啼。曰啼止时如何。曰非心非佛。即心即佛。乃是至言妙理。如何作黄叶。权止儿啼实义安在。答。祖师为恐人心外求佛。又恐人将心佛分作二样。故云。即心即佛。又恐人执着心佛二相故又云非心非佛。若说到一相不住。则即心即佛。心佛二字。亦是权说。故般若如大火聚。一物都住不得。

问。学道得神通。是得道之验岂可挥斥。答。学道而得神通。是得道之验。慕神通而学道。是着魔之因。神僧蹑波自渡若履平地。黄檗不能反欲斫僧胫。骂他自了汉。其僧叹曰。真大乘法器我所不及故知学道不在神通。仰山云此是圣末边事。如今且要识心达本。但得其本。不愁其末。

问。人间四百年。天宫为一昼夜其义何如。答。此各随福业。以分修短。蜉蝣虫朝生暮死。世人之一昼夜。是此虫之百年。

一道人山中坐得神通。知未来事。向云栖和尚印证被云栖扫却。问。莫是此老自没神通。故扫道人遮护己短。答。从神通不如他也定胜他。昔有梵僧。从空而至来叅仰山山曰。近离甚处。曰。西天。山曰。几时离彼。曰。今早。山曰何太迟。曰。游山玩水。曰。神通游戏。则不无闍黎。佛法须还老僧始得。梵僧曰。特来东土礼文殊。却遇小释迦。遂出梵书贝多叶。与山作礼乘空而去。一日又有僧来作礼。师不[(厂@((既-旡)-日+口))*页]。其僧乃问。师识字否。山曰。随分。僧乃右旋一匝。曰。是甚麽字。师于地上画十字酬之。僧又左旋一匝曰。是甚麽字。师改十字作卍字。僧画此○相。以两手拓。如修罗掌日月势曰是甚麽字。师乃画此[○@卍]相对之。僧乃作娄至德势。师曰。如是如是。此是诸佛之所护念。汝亦如是。吾亦如是。善自护持其僧礼谢腾空而去。时有一道者问之。师曰。此是西天罗汉。故来探吾道。西天神僧。两度来作礼仰山。故知云栖定非凡情所测。

问。文殊菩萨谓文喜和尚曰。汝若无执心。何用受戒。学人固不必受戒耶。答。学人受戒者须遣执心。执心若未忘。必须受戒。受戒为学人设。大圆悟人。何戒何不戒。未圆悟而輙云不受戒。是未卯而求时夜也。

问。从古禅宗人。或一棒。或一喝。或掌面。或蹈胸。或拖在地。或扼在水。或说一句没巴鼻底话。或单竪一拂。伸一指便豁然大悟。此领何意得何传。答。此由学人机[孰/火]缘到。一点即化所以领会。正不在此等作势伎俩。此两人别有机关密入处。旁人怎叅得透哑谜是他自猜不必强作理会。理会得越有理越老越近越远。假如韶国师历叅五十四位善知识皆法缘未契。最後至临川。谒法眼清凉师。一见深器之。一日法眼上堂。僧问。如何是曹溪一滴水。眼曰。是曹溪一滴水。僧惘然而退。国师於坐侧。豁然开悟。平生疑滞。涣若氷释。法眼曰。汝向後当为国王所师。致祖道光大。吾不如也。国师遍参五十四善知识不悟。至法眼一见豁然。此曹谿一滴水语。不过述问僧前句。有何大发明。且此一句。五十四师。岂独少此。良以国师参访既多。心珠应朗机缘时节。适在清凉耳。正不在此一句也。如一棒一喝而悟者。亦何尝假此一句。问。韶国师遍叅历访。机缘到时。故应得悟。六祖樵夫。何曾叅访。一闻而悟。何也。答。此良由宿生根[孰/火]也。何处有天生弥勒。自然释迦。

法眼问永明禅师曰。律中道隔壁闻钗钏声即名破戒。现覩金银合沓。朱紫骈阗是破戒。不是破戒。永明曰。好个人路不省其意。居士试为解之。答。此是密印。吾为显说隔壁闻钗钏声。心入故破戒。合沓骈阗心不入。则不破戒。

问。宝塔绍岩禅师问大众曰。诸仁者还明心也未莫不是语言谈笑时。凝然杜嘿时。叅寻知识时。道伴商略时。观山玩水时。耳目绝对时。是汝心否。如上所解。尽为魔魅所摄。岂曰明心。更有离身中妄想外别认徧十方世界。含日月包太虚谓是本来真心斯亦外道所计。非明心也。据此师所说何者为心。答。非魔魅所摄。亦不离魔魅所摄。非外道所计亦不离外道所计。

问。瑞鹿遇安禅师。尝阅首楞严经。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师破。句读曰。知见立。知即无明本。知见无。见斯即涅盘。於此有省。有人语师曰。破句了也。师曰。此是我悟处。毕生不易。破句读圣经如何得悟。[前-刖+合]。得鱼忘筌。得兔忘蹄。得佛理忘句读。要知此老悟处。亦不在楞严。问。不在楞严从何得悟。答。多少依句读楞严人不曾得悟。

问。楞严经八还辨见。明还日轮。日还何处居士不。答。旁一人云。何不对日还虚空。居士笑曰。人出烟鎻池塘柳。试一神童。神童无对。旁一人对曰。日烘苑囿桃。居士笑曰。还是无对者乃神童。

问。古德云。但尽凡情别无圣解如何。答。凡情尽时。圣解即露。原来圣解。即是凡情。离波求水。水复安在。东林万庵禅师曰。欲识诸佛心但向众生心。行中识取。欲识常住不凋性。但向万物迁变处会取。

问。逹磨面壁忒煞凄凉。华严道塲。极大富贵。此如何会。答。有则万法俱来。无时一丝不挂。问。那吒太子。析肉还母析骨还父。然後现本身运大神力。为父母说法。骨肉既还父母。用甚麽为身。答。海沤去後。自有全潮。

问。心苦杂乱奈何。答。古德云。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念佛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

问。如何得临终一心不乱。答。古德云古之人。念念在定慧。临终安得散乱。今之人。念念在散乱临终安得定慧。

问。佛法久参不透柰何。答。黄龙禅师。谓泐潭草堂清禅师云。子见猫儿捕鼠乎。目睛不瞬。四足踞地诸根顺向。首尾一直。拟无不中。子诚能如是心无异缘。六根自静。默然而究。万无失一也。草堂于是尽屏闲缘。嵗余。豁然契悟。久叅不透。幸有前人样子可学。

问。将蚯蚓斩断两头俱动。未审佛性在那一头。[前-刖+合]。那一头不是佛性。问。倩女离魂。那一处是真身。答。那一处不是真身。

问。性空妙普庵主曰。六十余年。和光混俗四十二腊。自在逍遥。逢人则喜。见佛。不拜。既见佛。为甚麽不拜。答。云门还要一棒打杀释迦。丹霞还烧木佛。世间自有此一等莾男子。且放他乱做。

姑蘓刘凤着玄览篇。谈天文曰。夫天元气也。浩然而已。无他物焉。释氏所谓三十三天者妄哉。凤称博学其识如此。如凤说。列圣明王制为郊天之礼。皆虚文也。凤敢蔑上帝为无有。又何为而从方士学仙。对余津津谭冲举事也。後又引天有六天。天神之大者曰昊天上帝。其佐曰五帝。又何云无他物焉。凤盖信手抄旧文。都无斟酌者耶。

问。文殊叅维摩如何。答。艺压当行。问永嘉参六祖如何。答。碁逢敌手。

问。如何是明心。答。风折蛟水千片断。气冲鱼钥九关开。问。如何是见性。答。湘潭云尽暮山出。巴蜀雪消春水来。问。缘起时如何。答。纵然一夜风吹去。只在芦花浅水边。

问。古来大英雄。乘时致身。掌握天下。撑拄乾坤。流庆子孙垂芳竹帛。良亦快意。何必琐尾拘剪。作苦行头陀。答。齐桓公生能。九合诸侯死不能照管七尺蜀孔明之智。能笼络群雄。其见不能预卜生死。虫流於户。不胜郎当星陨於营。宁延晷[刻-人+ㄑ]。每想王侯将相。白杨黄土珠襦玉柙。时总一塲扯淡。何如三家村裹黄面道人。预告化期端坐委蜕颜色如生异香满室。

问。解与悟如何分别。答。解从文字闻见中得。悟从性地开朗中生。解自外而入。悟自内而出。解如爝火之光。悟如日月之光。

问。师子尊者。负罽宾之债。悟逹国师。欠晁错之冤。均之定业也。迦诺迦能以功德水洗涤宿冤师子不能以菩提力。自免业报。何也。答。菩萨作用机感不同。有时以因果为戒。则不难出其身。以为受报之榜样。有时以普度为愿。则不难救一人。以起忏罪之因缘。所谓不能消定业。戒人之犯罪也。如诺迦之救悟逹。则定亦不定也。万古忏罪缘起。在此一公案故定业不定权教也。不然。金枪马麦。如来不能自免诺迦安能免悟逹也。

问。佛家有禅宗。有教宗有律宗。如何分别。答。习定久参。豁然了悟法。法皆通。谓之禅宗。制为经律论三藏法师晓畅法门。登坛讲说。令众开解。谓之教宗。设为禁戒仪轨。令学人持守。不敢毁犯。谓之律宗。教是入佛之门户。禅是入佛之阃奥。教是生解。禅是生悟。必先解而後得悟禅不取教。是自杜其入门。教不知禅。终不入其室奥。乃至律者。则慎摄威仪培养定慧。禅与教之所兼资也。自释迦拈花逹磨面壁。以至南岳百丈黄蘖青原云门临济沩仰曹洞。皆禅门人也。自阿难总持。迦叶结集。马鸣龙树无着天亲诸师着论。天台衍教章安结集。法智慈云嗣法。皆教门人也。自如来制为沙弥比丘菩萨诸戒。舍那面授妙海亲闻梵网译于什师受戒遍于义学以至晋之慧远。唐之宣律师。皆律门人也。要之三事。互用兼资原无分别。

问。夜叉罗刹修罗毒龙之軰。或抗衡天帝四王诸将。不能輙际。或食噉众生。岳渎神灵。不能擒制。遇戒德沙门。则擎拳拱手。何也。答。此见恶趣众生。皆有佛性也。若无佛性。则既抗衡天帝。蔑视神灵而又何有干一孤僧也。

问。纯阳飞剑斩黄龙剑不能入。遂掷剑归依。当时纯阳便有杀黄龙心否。答。不然。纯阳当时不过试黄龙道力何如耳。岂便操此恶念。问。唐时六宫内使吴元卿。御园花发。赏既移时。忽闻空中神语云。此开谢无常之物甚能损人道心。仁者何为好之。元乡遂感悟祝发出家证阿罗汉果。古之比丘。乃有见桃花悟道者。花一耳。或以之损道心。或以之悟道。何也。答。损者损以无常。悟者亦悟其无常。

居士一日览释迦记。喟然发叹。人问。何叹也。答曰。释迦一见生老病死。即舍诸缘而入道。吾见生老病死五十九年。尚有所不能舍。人之智愚贤不肖。相远一至此哉。

问。学道有魔如何。答。邪心动处。即是群魔。汝本自魔。谁能魔汝魔即非魔魔即法界。回头四果。却是摩登。

问。烦恼即菩提。烦恼不断。焉得证菩提。答。断烦恼。得菩提。是二乘人。不断烦恼得菩提是为大乘。断烦恼取菩提。是离波求水。不断烦恼。取菩提。是即波即水。离波安得有水离烦恼安得有菩提。

问。佛法无人我无冤亲。谓之平等。佛以此教人。必能身体力行。有可拈出作榜样否。答。憍陈如世世与世尊为讐。世尊成道首度此人。此是冤亲平等释迦住娑婆世界作本师教主却赞阿弥陀佛劝人徃生净土。文殊为七佛之师。却赞观世音所证闻熏闻修。金刚三昧。耳根圆通[宋-木+取]为第一。此是人我平等。

居士祭黄白仲文云。我若藉兄宠灵得证道果。当首度上海君吕玉绳信不及。笑曰。君此言过矣。居士曰。不过释迦首度憍陈如。

居士家饭熟人至便餐或讶之。居士曰物各有主此细人之言。天生五谷。撞着便飡。何分尔我。人只为太生分别。所以长夜漫漫流浪生死。

问。菩萨度脱众生。徃徃。一言点化。借令我軰将此一言去。点化众生。众生未必度脱。何也。答。言语点化。全伏菩萨道力冥加。此一言出菩萨口。便是醍醐。出凡人口。便是常味。古有竪拂子而悟。吹布毛而醒者。正不在言句也。西天大耳三藏法师。自云得他心通。唐肃宗命忠国师试验。忠问。汝得他心通耶。藏曰。不敢。忠云。汝道老僧心。即今在甚处。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去西川看竞渡船。忠良久再问。汝道老僧即今在甚处。藏曰。和尚是一国之师。何得向天津桥上。看弄猢狲。忠第三问。藏良久。罔知去处。忠叱云这野孤精。他心通在甚麽处。三藏无对。古德又有被土神先报。为鬼神所窥。天人送供。为藏心不密者。何也。答。学道之人。[宋-木+取]怕念起。念头才起。鬼神即知。忠国师两度被王藏觑破者。以念起也。[宋-木+取]後茫然者。以无念也。瞥兴一念则鬼神已报他人。念泯全无则天人莫覔其处。

问。佛家千经万论。诸师语录如麻。毕竟有修行最吃紧可拈出者否。答。圣贤言语。句句慈航岂容分别料拣吾尝取高峰示众一段话。似为学人吃紧曰。寻常教人做工夫。看个万法归一。一归何处公案。看时须是发大疑情。世间一切万法。总归一法。毕竟归在何处。向行住坐卧处。着衣吃饭处。屙屎放尿处抖擞精神。急下手脚。但恁麽疑。毕竟一归何处。决定要讨个分晓。不可扬在无事甲里不可胡思乱想。须要绵绵密密。打成一片直教如大病一般。吃饭不知饭味。吃茶不知茶味。如痴如呆。东西不办。南北不分。工夫做到这里管取心华发明。悟彻本来面目。生死路头。不言可知。世间情念。放教轻微。道念自然浓厚。此等言语。最有??柄。用此工夫。如瓮中捉鳖。万无一失。是此老自家做个底工夫。拈出示人。吾尝与德园居士。叹息高峰中峰死工夫。不曾做得。何由彻悟。谚云欲求生富贵须下死工夫。

居士闻逹观和尚好打人。心颇不以为然。笑谓人曰。他若打我一下我便还他两拳。李居士次公。出其门下亦曾遭此老拳头。我尝笑之。李曰人求他打不得。某又不以为然。一日览高峰语录。师云。某十五岁出家。十六为僧。十八习天台教。三十入净慈寺。立三年死限学禅。遂请益断桥和尚。令叅生从何来。死从何去。於是意分两路。心不归一。又不曾得。断桥和尚说做工夫处分晓。看看担阁一年有余。每日只如个迷路人相似。那时因被。三年限逼。正在烦恼中。忽见台州净兄。说雪巗和尚。常问你做工夫。何不去一转。於是欣然怀香诣北磵塔头请益。方问讯插香。被一顿痛打。即关却门。一路垂路囬至僧堂。次早粥罢。复上叅。始得亲近。即问已前做处。某一一供吐。当下便蒙剿除。日前所积之病。却令看个无字。从头开发做工夫一遍。如暗得灯。如悬得救。自此方解用工[皮-(〡/又)+(王/匆)]。已後做得稍有绪。竟不问做处。一入门。便问阿谁与你拖这死屍来声未绝。便以痛拳打出。每日只恁麽问。恁麽打。此後千辛万苦。经及五年。一日夜卧。正疑此事。忽同宿道[又/又]。推枕子堕地。作声。蓦然打破疑团。如在罗网中。跳出。追忆日前所疑佛祖誵讹公案。古今差别因缘。恰如泗州见大圣远客还故乡。自此安邦定国。天下太平。一念无为。十方坐断。古人苦心苦行。乃得证悟。明师拳棒。不错用浪施。始知次公所云。求打不得。良非虚语。居士不识逹观机关。妄有讥评。作过俨然。今当忏悔。

问。观世音。世音当听。云何曰观。解师谓不以目观之。以观智照之。然否。[前-刖+合]。观智解固是。不曰六根互用乎。圣人玅得互用之理以耳观以目听。良无不可。然亦有不假耳而听不假目而观者。阿那律陀。因被佛呵。七日不睡失去双目。一悟大道。大千世界。如观掌果。亦何待目而观乎。

问。古人入道。以信为入门。经云。信为道源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法。却参取又要疑情。疑则妨信。信则不疑。何也。[前-刖+合]。高峰云。万法归一。一归何[皮-(〡/又)+(王/匆)]。决定便恁麽信去。便恁麽疑去。须知疑以信为体。悟以疑为用。信有十分。疑有十分。疑得十分。悟得十分。譬之水涨船高。泥多佛大。愚谓惟信故疑。疑故所以决其信。不疑则不叅。不叅则不透。撤去尘埃。明镜目朗。拨开云雾。皓月孤悬。疑者所以撤之拨之也。高峰又有[宋-木+取]吃紧语一段。为之拈出曰着实叅禅。决须具足三要。第一要有大信根明知此事。如靠一座须弥山。第二要有大愤志。如遇杀父冤雠。直欲便与一刀两段。第三要有大疑情。如暗地做了一件极事。正在欲露未露之时。十二时中。果能具此三要。管取尅日成功。不怕瓮中走鳖。

问。唐白乐天宋蘓子瞻。賔客声妓。无刻不在耳目。山川风月。无[皮-(〡/又)+(王/匆)]不徧吟篇。丽情绮语。乖冲素之风逸兴狂怀。鲜寂寥之趣。人乃徃徃以禅理归之。何也。答。二公寄迹声妓怡情诗酒。其中自有一段萧洒超脱之致。所以近禅。以寄迹故不妨学佛以欠专一工夫。故不能致精。为高人有余。为菩萨不足。

问。人一生在富贵歌舞懽乐塲中。临了毕竟证道有之乎。答。此须晚年瞥尔回头。一刀两段始得。若终不回头。竟从懽乐塲中证道者。此释迦之所不能也。

人为居士賛西湖之美。居士笑曰。断送多少人破钞。断送多少人损德。断送多少人不成佛。故知沼吴不独西子。安得一范少伯载之而去。

居士与雪浪和尚观梨园。雪浪曰。学佛得如戏塲。了手矣。彼作帝王。知是假帝王。不喜。作乞儿。知是假乞儿。不愁。分别是假悲。相逢是假欢。锦绣在体。不生爱恋。刀锯在首。不作恐怖。一切皆假。一切皆作。应世如此。便是大菩萨手段。

居士观歌舞。人问作障否。答。不作障。檀板一停。舞衣一卸。此景象便去我胸怀。未尝熏入心想。我此胸中。被如来坐定。神头鬼脸。一切入来不得。若入来得。早则远避不看也。故曰闭目不观。便是一重公案。

人问云栖于居士。答。云栖内如瑠璃莹彻。外如美玉无瑕。吾在堂下。不能定其品位。问德园居士。答。学贯天人。照隣殆庶。从古不见有此人。问隐鳞。[前-刖+合]。远有王龙舒。近有[(厂@((既-旡)-日+口))*页]宝幢。问僧孺。[前-刖+合]。总之不凡人。问王性海。[前-刖+合]。是深山苦行头陀。问灯公穷老。答。幽溪如云光。湖南如支遁。又问某公。答。仲尼诃子贡方人。请关吾口。

问。颟顸佛性。儱侗真如。又云。豁逹空。皆禅家所诃乃至道悟禅师则曰。任性逍遥。随缘放旷岂非儱侗豁逹乎。答。所谓儱侗豁逹。是无记而踈狂。所谓放旷逍遥是解悟而自在。毫厘之差。千里之隔。

问。居士作佛法金汤为普度人。居士已自度否。答。未也。问。古德云。未能自度不许度人。净名云。若自有缚。能解他缚。无有是处。答。不自度不许度人。不自解不解人缚。是如来说不闻四弘誓愿。其一云。众生无边誓愿度。法藏比丘。方在因地便发四十八愿度尽众生。一众生度不尽。自不取正觉。大乘普度皆于未能自度之先。发弘誓愿。有此妙因。乃後可望妙果。况末法自度人少。苟有见解。不妨阐明为世人眼目。如涉巨川。苦无桥梁。竹筏承乏。聊以济众。唐圭峰密禅师亦云不知宿生何作熏得此心。自未解脱欲解他缚。古来已有此公据。若泥於未能自度不许度人。则学佛未成之人。皆不许发弘誓愿。而如来又何以呵斥辟支自了汉也。如来之意。谓未能自度。欲求度人。人不信从。度脱者少。教人急先自度然後度人。非谓初学之人。不许发普度弘愿也。

首书金汤卷下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