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孔文卿

〔南吕〕一枝花

禄山谋反

苍烟拥剑门,老树屯云栈。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1]。近帝都景物凋残,伤感起人愁叹。只合在边塞间,则见那白茫茫莎草连天,甚的是娇滴滴莺花过眼。

〔梁州〕不幸遣东归蓟北,更胜如西出阳关。看几时捱彻[2]相思限?怕的是孤灯荧暗,残月弓弯,戍楼人静,梅帐更阑。思量玉砌雕阑[3],消磨尽绿鬓朱颜[4]。再几时、染浓香翡翠衾温,迷醉魂芙蓉帐暖,解余酲[5]荔枝浆[6]寒。这近间,敢病番,旧时的衣褃频频攒[7]。瘦证候何经惯?那的是从来最稀罕,单出落着废寝忘餐。

〔三煞〕动无喘息行无汗,坐也昏沉睡不安。两行泪道渍成斑。每日家做伴的胡友胡儿,胡舞胡歌,胡吹胡弹。知他是甚风范?偏恁一曲霓裳宠玉环,羯鼓[8]声干。

〔二煞〕拚了教匆匆行色催征雁,止不过拍拍离愁满战鞍。驱兵早晚到骊山。若夺了娘娘,教唐天子登时两分散,休想再能够看一看。四件事[9]分明紧调犯,势到也怎摭拦?

〔尾〕把六宫心事分明的慢,将半纸音书党闭的悭,教千里途程阻隔的难。我因此上一点春心酝酿的反。

【注释】

[1]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作者将唐代吕岩《促拍满路花》诗句之义做了改动,吕岩写的是秋天之景与情,而曲词中安禄山面对的是冬日之景与情。

[2]捱彻:受够了。

[3]玉砌雕阑:指代皇宫内苑。

[4]绿鬓朱颜:乌黑的头发,红润的脸庞,表示青春的活力。

[5]酲:过度的酒醉而至生病。解余酲,消除隔夜的酒醉。

[6]荔枝浆:杨贵妃喜欢吃荔枝,唐明皇曾动用驿马运送新鲜荔枝,杜牧《过华清宫》诗有“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之句,此处暗切此典故。

[7]衣褃频频攒:衣褃,衣服腋下的缝。攒,聚拢,即把衣缝收小,使衣服改瘦。

[8]羯鼓:两面都能打的鼓。

[9]四件事:即良辰、美景、赏心、乐事。

【鉴赏】这套元曲以“一点春心酝酿的反”作为主题,用安禄山口吻借历史题材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异族入侵的嘲讽。

〔一枝花〕首曲从安禄山造反、兵逼长安之时写起。从“苍烟”至“西风”以下一路写来,寥寥数句就描绘出长安一带荒凉破败的景象,再现了安史之乱给昔日繁华的京城带来的巨大的灾难。“西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两句,化用贾岛《忆江上吴处士》的诗句,点明安禄山谋反的时节。

〔梁州〕一曲采用层层铺排的手法,表现了安禄山对杨贵妃深切的思念情。

〔三煞〕继续描写安禄山得相思病的症状。而在相思病的折磨下,安禄山竟对自己民族的朋友和艺术都产生了厌倦心理,表现了他对杨贵妃的痴迷程度。

〔二煞〕一曲写安禄山起兵造反,着重展现了他欲夺杨贵妃的内心打算,刻画出一幅不可一世、踌躇满志的骄傲神态。

〔尾〕主要剖析安禄山造反的主导思想,也就是安禄山无法将思念杨贵妃的心理传递过去,思念之情在胸中越积越浓,揭示了“冲冠一怒为红颜”式的战争根源。

这套元曲,多用通俗之语为安禄山开脱立言,塑造了一个缠绵多情又蛮横霸道的形象。作者构思新颖,采用了虚构的手法,将战争的根源归结为胡儿对汉女的思念与追索,委婉曲折地表达了对异族统治的不满。

郑光祖

〔正宫〕塞鸿秋

门前五柳[1]侵江路,庄儿紧靠着白渡[2]。除[3]彭泽县令[4]无心做,渊明老子达时务。频将浊酒沽,识破兴亡数[5]。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6]。

【注释】

[1]五柳:喻隐逸之士的住所。

[2]渡:渡头,渡口。

[3]除:任命。

[4]彭泽县令:指陶渊明。

[5]识破兴亡数:看透了兴亡的命数。数,命运,内在规律。

[6]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表现陶渊明嗜酒,又爱菊。黄花,菊花。

【鉴赏】这首曲子作者根据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对社会的认识,极力塑造了一个自己心目中的陶渊明,表达了对陶渊明清高旷达的品格的赞美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开头两句“门前五柳侵江路,庄儿紧靠着白渡”,描述陶渊明隐居环境的清幽宁静,表现其一种恬淡闲适,与世无争的心态,同时也奠定了全曲舒适旷达的基调。“渊明老子达时务,识破兴亡数”,这两句写陶渊明辞官归隐,是适时所为。接下来写陶渊明识时务的具体内容:“除彭泽县令无心做,频将浊酒沽。醉时节笑捻着黄花去。”在作者眼中,陶渊明饮酒赏菊是一种遁世逃避现实的做法,这不是真实的陶渊明。其实陶渊明辞官是因为对现实社会的不满,归隐也是出于“性本爱丘山”。作者这样安排,曲折地反映了元代社会的黑暗,反映了知识分子地位的卑贱和处境的艰难。若要改变这种处境,即使整日劳苦奔波,曲意奉承,尔虞我诈,也有可能万劫不复,更何况作者“为人方直”,所以,要解脱现实社会给予的痛苦,只有逃避现实、隐居田园这一条路,作者借陶渊明的典故抒发了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表达了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与控诉。

〔双调〕蟾宫曲

梦中作

半窗幽梦微茫。歌罢钱塘[1],赋罢高唐[2]。风入罗帏,爽入疏棂[3],月照纱窗。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唤起思量,待[4]不思量,怎不思量。

【注释】

[1]钱塘:指南齐钱塘名妓苏小小。世人以“钱塘”或“苏小”代妓女。

[2]高唐:因宋玉《高唐赋》以“阳台”为男女欢会之处,世人以“高唐”或“阳台”喻男女欢会之事,并且多指与妓女欢会。作者用“高唐”这一典故,又含有自比宋玉的才貌双全之意。

[3]疏棂:疏朗的窗格。

[4]待:打算、准备。

【鉴赏】这首曲子描写作者在梦中与所爱之人欢会,醒来后难以忘怀的心情。“半窗幽梦微茫”,开篇切题,点明是在做梦。“幽梦”、“微茫”,渲染了朦胧悱恻的氛围。正所谓“日有所思,夜有所梦”,这一句勾起了读者的好奇与兴趣。作者紧接着描述:“歌罢钱塘,赋罢高唐”,仿佛是苏小小在向情郎献歌,又仿佛巫山神女迎接襄王。两个“罢”字,表明梦影残存,中间包含着无限的怅惘之情。前面三句都是表现了似梦非梦,半醒不醒,接下来“风入罗帏,爽入疏棂,月照纱窗”三句,则开始过渡到觉醒,迎接作者的是一片现实世界的凄清。微风潜入,吹动着罗帏,窗棂中透进了深夜的阵阵清凉,皓月当空,银色的月光洒向了纱窗,暗含了作者独处、独眠的孤独与寂寞。“缥缈见梨花淡妆,依稀闻兰麝余香”,缥缈的梦境中出现了作者所爱之人的幻象:有着梨花般素净的淡雅仪容,散发着兰香麝香般的缕缕芬芳。“梨花淡妆”、“兰麝余香”,竭力形容梦中所会的女人之美,补充了“半窗幽梦”的内容,表现了作者对幽梦的眷恋。“缥缈”、“依稀”表现了作者醒后的追忆与对梦境的感受存在着偏差,现实是极其凄凉的,表达了作者无限的怅惘。最后“唤起思量”不言而喻,“待不思量”是因为思量太重太苦,作者故作强硬,“怎不思量”言这份爱恋的深重。这三处“思量”,经历了一个“有—无—有”的曲折过程,把作者的矛盾感情刻画得淋漓尽致,表现了作者的一往情深。

由于一往情深,相思过度,留梦心切,眼前出现了幻影,所谓“直道相思了无益”,作者把这种幻觉归之于梦。全曲清新婉丽,借幽梦写相思,真挚感人。

李直夫

《虎头牌[1]》第三折

〔搅筝笆〕咱须是关亲意,也索[2]要顾兵机。官里着你户列簪缨,着你门排画戟,可怎生不交战,不迎敌,吃的个醉如泥。情知你便是快行兵的姜太公、齐管仲、越范蠡、汉张良,可也管着些甚的[3]。枉了你哭哭啼啼。

【注释】

[1]虎头牌:皇帝赐给近臣、文武官员行使最高权力的虎头金牌.这里作剧名。

[2]索:须。

[3]“情知”两句:即使你便是善用兵的谋臣良将,却也毫无用处。情知,明知。姜太公、管仲、范蠡、张宦,都是历史上著名的谋臣。

【鉴赏】《虎头牌》全名《便宜行事虎头牌》,描写女真族边将山寿马掌有虎符金牌,坚持军法,责罚贪酒失地的亲叔父的故事,颂扬了山寿马执法如山,公而忘私的优良品德。

第三折写银住马贪酒失地,山寿马拒绝了婶母、妻子和众官员的求情,责打违犯军纪的叔父。主要表现和颂扬了女真族兵马大元帅山寿马执法严明、不以私枉公的优良品德。作者把山寿马置于职责与亲情的矛盾冲突之中,表现他作为元帅对待下属和作为侄儿对待叔父的不同态度。他既以国家利益为重,但又不废亲情,具有中华民族传统的正直、深情的性格,是—个内心世界十分丰富的文学形象。

《虎头牌》情节生动,戏剧性很强,人物个性鲜明,语言幽默风趣,完整细腻,富有生活气息。剧中还描写了一些女真族的风俗习惯,采用了不少女真乐曲,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

尚仲贤

《柳毅传书》第三折

〔商调·集贤宾〕则俺那寄书来的秀才错立了身,怎能勾平步上青云。则为他长安市不登虎榜[1],救的我泾河岸脱离羊群。他本望至公楼独占鳌头,今日向洞庭湖跳过了龙门。则我这重叠叠的眷姻,可也堪自哂[2],若不成就燕尔新婚,我则待收拾些珍宝物,报答您大恩人。

【注释】

[1]虎榜:龙虎榜的简称,即进士榜。

[2]自哂:自嘲。哂,嘲笑。

【鉴赏】尚仲贤的《柳毅传书》和李好古的《张生煮海》,是元杂剧中两部充满奇异瑰丽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爱情剧,在元代杂剧艺苑里宛如并蒂莲花,被誉为元代神话戏中的“双璧”。这两出戏写的都是龙女与书生的爱情,表现对爱情幸福的追求和对封建压迫的反抗,具有进步思想意义和积极浪漫主义的创作特色,相比之下,《柳毅传书》的思想和艺术成就似乎更高一些。《柳毅传书》,全名《洞庭湖柳毅传书》,是根据唐代李朝威的传奇小说《柳毅传》改编而成的。写洞庭龙王之女三娘,嫁与泾河小龙为妻之后饱受虐待,被罚至泾河岸上牧羊,形容憔悴,衣衫褴褛,十分凄凉。龙女修书一封,希望有人替她捎回洞庭求救。恰遇落第书生柳毅路经此地,对龙女的遭遇深表同情,替她将书信及时送往洞庭,她的叔叔钱塘火龙闻讯大怒,率领水卒,打败了泾河小龙,龙女因而得救。为答谢柳毅传书之恩,洞庭龙王欲将三娘许配柳毅为妻,却遭柳毅婉言谢绝。几经波折,最后终于结为夫妻。剧中人物不多,但性格,形象都还鲜明。柳毅的富于正义感和乐于助人,见义勇为,以及细微的心理活动,变化等都描绘得细腻、真实,龙女三娘的善良多情,钱塘火龙的粗鲁暴躁、疾恶如仇,泾河小龙的蛮横骄纵、暴躁无理等,虽着墨不多,但都各自鲜明、突出。

这里选取的第三折写的是龙王父女答谢柳毅传书之恩的一场戏。它围绕龙女三娘和柳毅的爱情纠葛展开了戏剧冲突,引人入胜。作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了剧中人物,尤其是女主角龙女的情态和心理活动,楚楚动人。她所唱的八段曲词,语言本色生动,十分口语化和个性化,委婉含蓄、有清丽典雅之美,颇具风韵。曲词活灵活现地再现了龙宫的环境气氛和神话人物的形象特征,充满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虽然此剧被蒙上了一层浓厚的神话色彩,但折射出的仍然是现实人间社会图景。在封建社会,夫权是捆缚妇女的一条粗大的绳索,造成了无数妇女的悲惨命运。这一剧本反映的就是这一现实问题。全剧通过龙女坎坷的生活经历,展示出丰富的生活画面,戏剧情节曲折动人,场面瑰丽奇幻,人物形象和内心世界的刻画鲜明细致,富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曾 瑞

〔南吕〕四块玉

闺情(三首)

髻乱窝,钗横堕,膳减愁添怎存活?抽签摆卦为工课。花貌衰,鬼病[1]磨,何日可?

孤雁悲,寒蛩[2]泣,恰待团圆梦惊回。凄凉物感愁心碎。翠黛颦[3],珠泪滴,衫袖湿。

簪玉折,菱花缺,旧恨新愁乱山叠[4]。思君凝望临台榭。鱼雁[5]无,音信绝,何处也?

【注释】

[1]鬼病:即相思病。

[2]蛩:即蟋蟀。

[3]翠黛:即眉毛。颦:皱眉。

[4]乱山叠:形容眉毛皱起来像乱山一样。

[5]鱼雁:代指书信。

【鉴赏】这三首曲主题大致相同,都是抒发女主人公的离愁别恨。第一首描写女主人公相思成疾。作者首先着笔于女主人公的头部:发髻蓬松,金钗快要掉下来,是因为心爱的人儿不在身边,无心去梳妆打扮;食欲日减是由于愁情日增,无处排遣;花容衰老是因为遭受病魔的折磨。作者由表及里,一一描述女主人公的日常生活,展现了女子痛苦的内心世界。“抽签摆卦为工课”一句,写她整天地抽签、摆卦,以占卜爱人的归期,并把这种事作为一种功课,表现了她对心上人的担心与惦念,这也是她茶饭不思、坐立不安的根本原因。“膳减愁添怎存活”与“何日可”两句,一前一后,相互呼应,渲染出了空闺生活的无趣。第二首描写女主人公团圆梦惊醒后凄凉痛楚的心情。“孤雁悲,寒蛩泣”两句,采用移情于景的手法,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凉的深秋图景,“孤雁”的意象含有强烈的寓意,暗示了闺中人的孤独。接下来“恰待团圆梦惊回”一句转向写人,是说女主人公正在做好梦,梦中快要和心上人团圆之时,却被雁、蛩之声惊醒了,好梦成空,巨大的遗憾溢于言表。“凄凉物感愁心碎”以下四句直接抒写女主人公梦醒后的悲凉。“翠黛颦,珠泪滴,衫袖湿”三句,具体描绘了“愁”的意境。听着孤雁的悲鸣、蟋蟀的哀泣,女主人公感物伤怀,不禁肝肠寸断,泪水浸湿了衣衫。这首曲子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感染力强。

第三首表达的内容和使用的手法与第一首大致相似。“簪玉折,菱花缺”,描写女子无心梳妆。其中“菱花镜缺”以圆镜的不完整暗喻夫妻的离散,以物寄情,表达了女子的相思之苦。第三句“旧恨新愁乱山叠”,形象地表现了女主人公内心深处连绵不断的愁与恨。第四句“思君凝望临台榭”,刻画出一个倚楼远眺的思妇形象,揭示了女子恨与愁的原因。最后三句“鱼雁无,音信绝,何处也”,写思妇的心理活动,书信没有,口信也断绝,思妇的心飞向了远方游子之处。“何处也”三个字,表现了女子既担心又不安的焦虑心境。曲子从思妇内心的痛苦着笔,以对游子的牵挂结束,中间贯穿着真挚而又强烈的爱。

这三首曲子用语典丽,语句工整。

〔南吕〕四块玉

警世

狗探汤[1],鱼着网,急走沿身痛着伤。柳腰花貌斜魔旺,柳弄娇,花艳妆,君莫赏[2]。

【注释】

[1]汤:开水,沸水。

[2]赏:这里指上当受骗。

【鉴赏】这首曲子的主题是劝诫世人不要贪恋女色,这女色又非一般的女色,而是花枝招展的风尘女子,所以作者想要表达的是嫖妓的危害,向世间那些爱嫖妓的人敲响了警钟。开头两句“狗探汤,鱼着网”,运用比喻的手法,阐明嫖客与妓院之间的关系。作者把嫖客比作狗和鱼,妓院比作沸水和渔网,嫖客去妓院,就像狗爪伸进开水里试探,鱼儿闯进了渔网里。狗儿探开水,即使不死也会烫掉一身毛;鱼儿进网,有去无回,除非鱼死网破。小说中常有“惶惶若丧家之犬,急急若漏网之鱼”,这两则比喻运用了人们熟知的视觉印象,将嫖客的情态淋漓尽致地展现在读者面前。“急走沿身痛着伤”,既显示了所遭遇的危险以及可怕的后果,又是沉痛的教训和警告,作者警告那些爱嫖妓的人们,如果执迷不悟,等待着你的不仅是小小的痛苦,更是巨大的不幸,引出下文。第四句“柳腰花貌斜魔旺”,具体点明了“探汤”和“着网”的所指,原来指的是花街柳巷嫖妓寻乐的危险之事。那些拥有花容月貌的妓女,都是表面好看的不正经的害人妖魔。因为寻花问柳而大吃苦头固然是咎由自取,然而妓女设圈套、行“斜魔”的手段也绝非一般!一个“旺”字,说明了前面“急”、“痛”的缘起。“柳弄娇,花艳妆”,描述妓女们卖弄着风骚,打扮得妖娆,表明这些都是表面的假象,呼应了前文的“斜魔”。最后一句“君莫赏”再次发出严重警告告诫世人千万别受引诱上当。

这首曲子篇幅短小精悍,朗朗上口,刻画形象生动逼真,令人印象深刻。

〔中吕〕喜春来

阅世

佳章软语[1]醒时和,白雪阳春[2]醉后歌,簪花[3]饮酒且婆娑[4]。开闷锁[5],闲看恶风波。

【注释】

[1]佳章软语:指吟诗唱和。

[2]白雪、阳春:古时楚地名曲,这里泛指讴歌。

[3]簪花:古代佳节、宴会上男女的通习。

[4]婆娑:指舞蹈。

[5]闷锁:这里以锁来比喻愁闷。

【鉴赏】开头两句“佳章软语醒时和,白雪阳春醉后歌”,以对仗的形式肯定了醒时吟诗、醉后唱和的生活,豪放自得的心情溢于言表。放浪歌酒,是古时文人学士对抗现实的一种特殊方式。元代前期,政治上的强压统治与军事上的强盛令人瞠目结舌,汉族知识分子与其他老百姓一样备受歧视与残害。所以作者以这种方式作消极抵抗,表达心中的不满。曲子接下来“簪花饮酒且婆娑。开闷锁”,具体描写诗酒生活的闲散狂放,突出了纵情诗酒可以解闷。最后一句“闲看恶风波”切题,以警策之语,说明以诗酒自娱的目的在于避开尘世的险恶。作者的愤慨、哀叹与无可奈何喷薄而出,意犹未尽。

纪君祥

《赵氏孤儿》第三折

〔得胜令〕打的我无缝可能逃,有口屈成招。莫不是那孤儿他知道,故意的把咱家指定了?我委实的难熬,尚兀自强着牙根儿闹;暗地里偷瞧,只见他早唬的腿脡儿[1]摇。

〔水仙子〕俺二人商议要救这小儿曹。哎!一句话来到我舌尖上却咽了。我怎生把你程婴道,似这般有上梢无下梢[2]。只被你打的来不知一个颠倒。遮莫[3]便打的我皮都绽,肉尽销,休想我有半字儿攀着。

【注释】

[1]腿脡儿:腿肚子。

[2]有上梢无下梢:比喻做事有始无终。

[3]遮莫:即使,无论。

【鉴赏】第三折是全剧的高潮,剧本围绕着搜孤与救孤,展开了一场场富有戏剧性的冲突,描绘了一个个惊心动魄的场面。整折戏矛盾尖锐,情节紧张,气氛悲壮,处处激动人心。

这一折开头,屠岸贾叫嚷道:若三天之内搜不到赵氏孤儿,就把全晋国的婴儿都杀死!这一开头就营造的紧张气氛,推动了戏剧的新动势。在搜孤与救孤的整个冲突过程中,屠岸贾施出了种种毒计,程婴闯过了道道险关。程婴首先根据他同公孙杵臼商定的计划,向屠岸贾告发公孙老人隐藏赵氏孤儿。奸诈的屠贼开始时认为程婴与公孙杵臼“往日无仇,近日无冤”,故不以相信,并且威胁程婴:“说的是,万事全休,说的不是,令人,磨的剑快,先杀了这个匹夫者。”屠岸贾意外的盘查恫吓,使戏剧之弦陡然一紧,形成本折的第一回冲突。然而程婴在凶恶的敌人面前,沉着应对,镇定地说明了告发的原因,说得合情合理,屠贼从他的话中找不出破绽,只好相信了,但还是有些不放心。

屠岸贾抓来公孙杵臼,在拷打之中,又生出诡计,突然命程婴对公孙施刑,程婴不忍下手,以“草泽医生,撮药尚然腕弱”为理由推辞之。屠贼即指责他是怕受“指攀”而不敢打公孙。程婴无奈,只得顺从,起初,他怕打痛老人,只拣用细的棍子行刑,屠贼仍说他用细棍子打,是怕打痛了公孙杵臼,“指攀”到自己。程婴只好忍心拿起粗棍子,不料屠贼又说他用粗棍子打,是想三两下把公孙杵臼打死,死无对证。捉弄得程婴“两下做人难也”,“只拿着那中等棍子打”。这一幕别出心裁、啼笑皆非的闹剧形成了第二回冲突,既隐现出屠岸贾怪诞、诡谲的心性,又深化了程婴淳朴敦厚而又机警灵活的品貌,缓冲了前后的紧张气氛,调节了全剧的悲概情调。

在程婴被迫打公孙老人的时候,狡猾的屠贼不仅细心啼察,想从中找出破绽,而且反复对杵臼一再嚷道:“是程婴打你来!”企图挑拨他供出程婴来。果然公孙老人在昏迷之中,发觉打他的竟是自己的合作者程婴,于是十分气愤,一时露出了“俺二人商议要救这小儿曹”的话来,这便引起屠贼的火急穷追:“你说二人,一个是你了,那一个是谁?”这时程婴以为他们的计划要落空了,心里非常紧张,“唬的腿艇儿摇”。幸亏公孙老人一下子又醒悟过来,立刻把已经到“舌尖上”的话咽了回去。这剧情横生波澜,急转直下,激起戏剧的新波澜、新悬念,形成第三回冲突。

就在这情况异常紧张的时候,卫兵抱来了从公孙老人的地洞里搜到的、由程婴的儿子假充的“赵氏孤儿”,刚才还满脸杀气、几近疯狂的屠贼,马上咧嘴“笑”了。屠岸贾以为搜出的婴孩真的是赵氏孤儿,立即恢复他“恼”、“怒”、“咆哮”的“狰狞貌”, “一剑、两剑、三剑”,把无辜的婴儿剁死,这就形成了惊心动魄的第四回冲突。程婴就这样目睹自己亲生的儿子在屠刀下悲惨地丧生。此时,他“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虽然悲痛不已,但终于经受住这场考验,闯过了最后一关,保全了赵氏孤儿。全剧由嘱孤、托孤、搜孤、藏孤和殉孤,剧情步步深化,矛盾阵阵加剧,终于发展到这里的杀孤,形成全剧高潮。

杵臼在痛斥屠贼杀婴、高唱绝命之词以后,撞阶而死,以身殉孤,结束了第五回冲突。本来剧已至此,替死、存孤的总体矛盾得到完美解决,然而作者又奇思突起,开创了一派曲水横流的新天地。屠贼认为程婴的告发,使自己解除了心头之患,于是视程婴为心腹,欣喜之下,心血来潮,竟要留程婴做门客,并收养程的假儿为“义子”。迫使程婴在这个本就狐疑诡谲而又心狠手辣的屠岸贾面前,不得不暂且顺水行舟。这就使戏剧矛盾在无风起浪中又推向了新的高潮,这个未脱襁褓的赵氏孤儿,未出虎口又陷狼窝,落于随时暴露、随时被杀的险境。这第六回冲突,又给人们带来了无限惊讶、无穷忧虑的悬念。

整出戏,随着剧情的发展,矛盾越来越尖锐,斗争愈来愈剧烈,人物的性格也越来越鲜明突出。

康进之

《李逵负荆》第一折

〔混江龙〕可正是清明时候,却言风雨替花愁。和风渐起,暮雨初收,俺则见杨柳半藏沽酒市,桃花深映钓鱼舟。更和这碧粼粼春水波纹绉,有往来社燕[1],远近沙鸥。

〔醉中天〕俺这里雾锁着青山秀,烟罩定绿杨州。(云)那桃树上一个黄莺儿,将那桃花瓣儿啗阿啗阿,啗的下来,落在水中,是好看也。我曾听的谁说来,我试想咱:“哦!想起来了也,俺学究哥哥道来”。(唱)他道是“轻薄桃花逐水流”[2]。(云)俺绰起这桃花瓣儿来,我试看咱,好红红的桃花瓣儿。(做笑科,云)你看我:好黑指头也!(唱)恰便是粉衬的这胭脂透。(云)可惜了你这瓣儿,俺放你趁那一般的瓣儿去。我与你赶,与你赶,贪赶桃花瓣儿。(唱)早来到这草桥店垂杨的渡口。(云)不中,则怕误了俺哥哥的将令,我索回去也。

待不吃呵,又被这酒旗儿将我来相迤逗[3]。他他他,舞东风在曲律竿头。

【注释】

[1]社燕:社,指社日。是古代祭土神的日子,每年两次,在春季举行的叫春社,在秋季举行的叫秋社。社燕,因燕子在舂社时飞来,秋社时飞去,故称社燕。

[2]轻薄桃花逐水流:是杜甫《漫兴》中的诗句,这里是借用。

[3]迤逗:勾引、诱惑的意思。

【鉴赏】《李逵负荆》全名《梁山泊李逵负荆》,是一部歌颂梁山农民起义英雄的著名喜剧。主要剧情是写歹徒宋刚、鲁智恩冒充梁山英雄宋江和鲁智深,抢走小酒店主人王林的女儿满堂娇。适逢李逵下山踏青到王家酒店喝酒,听了王林诉说此事,以为是真的宋江和鲁智深干的坏事,一时怒火中烧,立刻赶回山寨,大闹聚义厅,痛骂宋江和鲁智深,并且要砍倒“杏黄旗”。为了弄清事实、教育李逵,宋江同李逵赌下头颅,一起下山对质。真相大白之后,李逵勇敢地承认了错误,负荆向宋江请罪。宋江让李逵下山捉拿两个歹徒,立功赎罪。最后戏剧在一片欢乐和团结的气氛中结束。作者成功地塑造了一个热爱百姓、忠于梁山聚义事业、疾恶如仇、襟怀坦荡的农民起义英雄李逵的典型性格,既写出了李逵性格的主导方面,又从多个侧面,表现出了李逵性格的鲜明性和丰富性。

第一折写歹徒冒充宋江和鲁智深抢走了王林的女儿,因而造成李逵对宋江的误会,引起他们的一场冲突,主要表现了李逵的鲁莽。在误会发生之前,作者首先通过宋江的定场诗;“杏黄旗上七个字,替天行道救生民”,明确地指出梁山农民武装的行动纲领,正面点明剧本的主题。这两句诗为全剧定下了基调,后面的情节都是围绕这一主题展开的。作者塑造李逵,首先把他的出场安排在了一个美好的时刻,并且用大量笔墨描写他观赏风景的情致,使这个人物更显得亲切可爱。踏青赏玩的李逵,一路上沉醉在周围的秀丽景色之中,童心勃发,追逐着那随波漂流的花瓣儿来到了王林的酒店,这一大段生动地刻画了李逵无忧无虑的心情和天真烂漫的性格,同下折李逵大闹聚义厅,大骂“梁山泊有天无日”的粗暴举动,形成鲜明的对照,表现出了李逵疾恶如仇的刚烈性格。后来王林在李逵的追问下道出,抢走他女儿的正是宋江和鲁智深,并且说出了事情的详细经过,还拿出了红绢褡膊作为“见证”。这下子,李逵气愤极了。这位关心百姓,疾恶如仇的梁山英雄,首先毅然地答应王林:“只等三日之后,我轻轻地把着手儿,送将你那满堂娇孩儿来家。”当王林对李逵要搭救满堂娇的义举感恩戴德的时候,李逵却气愤至极,原来的游兴、酒兴抛得无影无踪,立意马上回梁山见宋江。李逵在前后感情的变化中,鲜明地表现出了其性格的主导方面。

《李逵负荆》成功地塑造的黑旋风李逵这个艺术典型,具有很高的美学意义。

周文质

〔正宫〕叨叨令

自叹(二首)

筑墙的曾入高宗梦,钓鱼的也应飞熊梦[1]。受贫的是个凄凉梦,做官的是个荣华梦。笑煞人也末哥,笑煞人也末哥[2],梦中又说人间梦。

去年今日题诗处,佳人才子相逢处。世间多少伤心处,人面[3]不知归何处。望不见也末哥,望不见也末哥,绿窗空对花深处。

【注释】

[1]筑墙的曾入高宗梦,钓鱼的也应飞熊梦:此两句为傅说和吕简的典故。傅说为殷高宗时人,后高宗梦见圣人名说,访求得之,举以为相,使国家大治。吕简晚年曾垂钓于渭水之滨,周文王出猎遇之。

[2]也末哥:也作“也么哥”语尾助词,没有实际意义。

[3]人面:多用来形容女性,在此意指佳人。

【鉴赏】这两首曲子,皆名《自叹》,但“叹”的内容并不相同。前者着眼于广阔的社会现实,揭露了现实的黑暗;后者则着眼于自己的感情生活,表现了作者的心理活动。第一首开头两句巧妙地运用了傅说和吕尚因梦得福的典故,说明他们的得志都是因为有贤君的赏识和提拔。三、四两句从历史回到现实,“受贫的是个凄凉梦”,首先说明贫士一生凄凉的事实。贫士之所以凄凉,不是因为缺乏治国之才,而是因为没遇到像殷高宗、周文王那样求贤若渴的圣明君主。元代不仅有种族贵贱之别,而且有职业尊卑之分。作为汉人,本来就低人一等,而作为汉人中的知识分子,就更是被歧视了。所以汉族的知识分子要想凭文章进入仕途,困难很大。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回想历史上的明君贤相,作者心中的不平油然而生。“做官的是个荣华梦”,为什么作者要把为官也看作梦呢?那是因为他们没有像傅说和吕尚那样的才能,自然不必说取得像他们那样的丰功伟绩,也就只是为官一场,享受一阵富贵荣华罢了。然而官场随时起波澜,这个“荣华梦”能维持多久,也难以保证。表现了作者内心深处对社会的失望。第二首开头“去年……逢处”两句,从回忆写起,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去年今日”,显示出作者的念念不忘,同时表现出这一回忆令人伤情的悲剧意味。三、四两句“世间……何处”,将作者从回忆拉回现实,在感情上更进一步。“伤心”,印证了上面隐而未露的悲伤情感;“多少伤心处”,表明令人伤心的地方不止一处两处。“佳人才子”的分离,已经令人伤心了,何况恰恰是在去年的“今日”!倘若知道对方的音讯,心中还能稍作安慰,然而现实却是“人面不知归何处”,这就又添了一层悲凉。五、六两句“望不见也末哥”的重复,表现了作者一往情深和愁肠百结的心境。最后一句“绿窗空对花深处”是“望”的目标,明丽的景致更增添了作者的忧愁,令人惆怅不已。

〔正宫〕叨叨令

悲秋

叮叮当当铁马[1]儿乞留玎琅[2]闹,啾啾唧唧促织[3]儿依柔依然[4]叫,滴滴点点细雨儿淅零淅留哨[5],潇潇洒洒[6]梧叶儿失流疏刺[7]落。睡不着也末哥,睡不着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颩模登[8]靠。

【注释】

[1]铁马:屋檐下挂的风铃。

[2]乞留玎琅:叮当作响。

[3]促织:蟋蟀。

[4]依柔依然:蟋蟀婉弱尖细的叫声。

[5]淅零淅留哨:淅零淅留,淅淅沥沥的样子。哨,斜飘。

[6]潇潇洒洒:冷冷清清的状态。

[7]失流疏刺:沙沙作响。

[8]迷颩模登:颩,昏昏沉沉,困倦的样子。

【鉴赏】这首元曲写的是在漫漫秋夜中作者辗转反侧无法入睡的愁苦之情,这一情感主要通过渲染秋天大自然的一系列声响来表现。开头两句先写“铁马”和“促织”的声音,每一句中都有一组拟声词,第一句的“叮叮当当”,是“铁马”在一般情形下发出的声响,是自然的声音,而“乞留玎琅”是“铁马”在响动频繁时的声音,而且有零乱、无休止的意味,包含着作者的感受。与此相同,“啾啾唧唧”为蟋蟀鸣叫的声音,“依柔依然”却有着婉转倾诉的感情色彩,本曲通过单纯拟声词与兼意拟声词的运用,加强了人对声音的理解和情感感悟。三、四两句写细雨与落叶的声响,与前两句略有不同。这两句中的“哨”、“落”没有直接写具体声音,仅是通过动态的描写,需要通过人的感觉来理解声音的特点。

铁马声、促织声、细雨声、落叶声,很容易引发人的伤感情绪,同时出现,就更令人无法排解了,于是自然地形成了“睡不着”的结果。作者利用前四句形象细腻地描摹声音,目的就是与伤感的情绪一致。声情密切相关,情景交融。最后一句妙语点睛,“睡不着也末哥,睡不着也末哥,孤孤另另单枕上迷模登靠”,透过两个“睡不着”的迭用,将作者愁苦郁闷的内心情感凸显出来。然后,“睡不着”还“迷颩模登”地向“单枕”上靠,将作者想忘却悲秋,却又迷茫无助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的眼前。

本曲在形式上运用叠词组成的四字词组和口语的拟声词来写声状物,使文字有了生动的形象,将抽象的听觉感受变得灵动贴切,使人读起来朗朗上口,余味悠长。

〔越调〕小桃红(二首)

当时罗帕写宫商[1],曾寄风流况。今日樽前且休唱,断人肠。有花有酒应难忘,香消夜凉,月明枕上,不信不思量。

彩笺[2]滴满泪珠儿,心坎如刀刺。明月清风两独自,暗嗟咨[3]。愁怀写出龙蛇字[4],吴姬[5]见时,知咱心事,不信不相思。

【注释】

[1]宫商:这里指代曲词。

[2]彩笺:彩色的信笺。

[3]嗟咨:表示感叹。

[4]龙蛇字:形容草书蜿蜒曲折之笔势,这里比喻“愁怀”。

[5]吴姬:指心爱的人,当是吴地女子。

【鉴赏】这两首元曲描写的是男子的相思之情。第一首从对往事的回忆着手:“当时罗帕写宫商,曾寄风流况。”当初将心事写在罗帕之上还是相恋时,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切都改变了。如今已是物是人非,独留下主人公独自感怀凄凉!作者面对此情此景,无奈至极只能发出“且休唱,断人肠”的沉重慨叹。“有花有酒应难忘”,一个“应”字,将视角转变为设想对方的心境,愁闷的心情与往日的风流快活形成强烈的对比,突出了对当时两情欢悦的难忘。结尾“不信不思量”五个字,用双重否定,加强了语气,表现了主人公相思的记忆犹新。

第二首开门见山,直抒胸臆,继续写难忘的相思。开始就烘托出凄凉的气氛,作者流着泪写信,信纸上沾满了泪水。三、四两句“明月清风两独自,暗嗟咨”,点明时间已经进入深夜,同时暗喻着人物内心情感的深化。愁绪的慢慢堆积,使主人公不禁暗自哀叹。这两句寄情于景,情景交融。“愁怀写出龙蛇字”,由于心中愁苦深重,字体零乱潦草,而字体的杂乱又反映了作者繁杂的思绪和痛苦的情感。作者借助想象,既写出了自己的孤单寂寞,也设想对方的孤独悲哀,展现了双方彼此思念的内心世界,生动刻画了男女双方的相思之情,承上启下,转换巧妙。最后“不信不相思”五个字,又一次运用双重否定,用强烈的语气肯定了自己一片真情的力量,同时对方也必然动情。

两支曲开门见山,直抒胸臆,委婉却饱含深情,借助想象,虚实结合,使相思的主题巧妙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充满艺术性。

〔越调〕寨儿令(十首选一)

挑短檠[1],倚云屏[2],伤心伴人清瘦影。薄酒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闷恹恹[3]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西风穿户冷,檐马[4]隔帘鸣。叮,疑是珮环[5]声。

【注释】

[1]短檠:檠:灯柄,代指灯。

[2]云屏:绘有云朵图案的屏风。

[3]恹恹:精神萎靡的样子。

[4]檐马:檐下悬挂的风铃。

[5]珮环:身上佩带的玉环等饰物,走路时碰击出声。

【鉴赏】这首元曲描写一个女子被相思困扰不能入睡的情景,表现了女子浓浓的深情和独自一人的孤寂。

开头三句直接写女主人公在等待心上人,却久不见人影的情景。“挑短檠,倚云屏,伤心伴人清瘦影”,灯光渐渐昏暗,女子又把灯重新挑亮,然后又倚在屏风上。陪伴她的只有灯火中映出的清瘦的身影,屋中一切凄凉萧瑟,让她伤心。灯暗了又亮,尽管倚屏久盼,人十分困乏了,腰腿也已经有些麻木,但她仍抱着一丝希望不肯睡去,一如既往地等下去。足见今夜她等待了很久,也许也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这三句可以看作全曲的第一层,短短三句一个满心痴情、深深眷恋女子跃然纸上。

接下来“薄酒初醒,好梦难成,斜月为谁明”,是全曲的第二层,描写女子相思成苦,难以排遣。百转愁肠、女子想借酒消愁,然而酒入愁肠愁更愁。无计可施之时,女子觉得入睡或许能与情人在梦中相见。无奈心中满是浓浓相思,辗转反侧,无法入梦,女子抬头仰望窗外的月光,对月发问:你究竟为谁家而明?女子心中强烈的失望让人不禁内心微微一颤,感同身受。

“闷恹恹听彻残更,意迟迟盼杀多情”两句,为第三层,继续描写女子的愁苦。意兴阑珊,睡眼蒙眬,女子仍在等待期盼着,耳中听到的,只有远处的报更声,一声声,一遍遍,为清冷寂静的夜晚增添一点声响,然而却声声都敲在女子孤寂落寞的心上,有着无法言说的伤心。

最后“西风穿户冷,檐马隔帘鸣。叮,疑是珮环声”为全曲的第四层。女子误把窗外的风铃在风中叮当作响的声音当作是心上人佩带的玉环声,以为心上人回来了。这一细节的刻画,将女子的痴情推向了高潮,揭示了女子对心上人的期盼已经到了如痴如醉、无法自拔的程度。

本曲以简练、细腻的笔触塑造了一位痴情女子的形象,细节刻画极其鲜明生动,渲染了环境氛围,给人一种凄清的感觉,衬托人物孤寂冷清的心境。再加上细腻入微的心理描写,充分利用视觉和听觉感受,使本曲拥有了非常好的艺术效果。

〔双调〕折桂令

过多景楼[1]

滔滔春水东流,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山远横眉[2],波平消雪[3],月缺沉钩[4]。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5]江头。何处离愁?人别层楼,我宿孤舟。

【注释】

[1]多景楼:在江苏镇江北固山的甘露寺内。

[2]横眉:比喻远山的形状。

[3]消雪:比喻水波的平静、澄明。

[4]钩:形容月缺时形状。

[5]梨花白点:代指一种疏落有致,淡雅清新的神秘境界。

【鉴赏】这首元曲是一支离别之作。开篇以八句的篇幅,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地描写了登多景楼时所见的景物。首句“滔滔春水东流”,点明时令。多景楼靠长江,春时江水自然是视野中主要的画面。江水滔滔东流,“滔滔”二字,写出了江水奔流的气势,为浩瀚明丽的江水平添了几分灵动。

长江奔流,作者举目远眺,“天阔云闲,树渺禽幽”,天空广阔无边,白云自在悠闲,树影婆娑,鸟儿难觅无踪,“阔”、“闲”、“渺”、“幽”四个字,刻画传神生动,写出了举目远眺的感受。这三句从近到远,从大到小,层次分明。

下面三句“山远横眉,波平消雪,月缺沉钩”,依次描写远山、平波、新月。而且三个倒装句,使“远”、“平”、“缺”这三个形容词带有了动态的韵味。这三句的描写细腻,而且构思奇巧,以“横眉”比喻远山的形状,以“消雪”比喻水波的平静、澄明,以“沉钩”形容月缺时的形状,刻画形象生动。视野由远及近,由山至水,由平波到新月,也显示了时间的流转。“桃蕊红妆渡口,梨花白点江头”,“渡口”近而“江头”远,“桃蕊”之红,“梨花”之白,表现了色彩的映衬之美。这些景致,暗合了“多景楼”之名。

最后三句作者陡转笔锋,点明了全曲的主旨。“何处离愁”故作一问,引出了后面的原因:“人别层楼,我宿孤舟。”原来“多景楼”是作者与友人分别之处,此处一别,作者将登上孤舟,趁夜出航。离别已是凄凉不已,加上这众多情景的烘托,岂不更让人“黯然销魂”!

〔双调〕折桂令

咏蟠梅[1]

梨云[2]旋绕东风,谁屈冰梢[3],怪压苍松。绿萼含香,枯根层结,春信[4]重封。清味远嫌蝶妒蜂[5],老枝寒舞凤蟠龙[6]。夜月朦胧,疏蕊纵横,瘦影交加,碎玉玲珑。

【注释】

[1]蟠梅:梅树的一种。

[2]梨云:白似梨花的云。

[3]冰梢:冰棱。

[4]春信:春天的信号。

[5]嫌蝶妒蜂:突出蟠梅甘于寂寞、清高孤傲的品格。

[6]舞凤蟠龙:比喻老树枯枝那纵横交错、曲折的形状。

【鉴赏】这首元曲通过表现蟠梅耐寒的个性,赞扬了它孤傲清雅的品格。

开头刻画蟠梅生长的恶劣险峻的环境:白似梨花的云在强力东风的吹拂下在空中飞舞盘旋,各种形状的冰凌,沉重地压在苍松之上。“东风”一词揭示了前三句所描绘的是初春时节大雪之后的凄清寒冷的样子,一个“谁”字,明知故问,意为强调;而一个“怪”字,表现出苍松所遭受的沉重压力,为下文正面描写蟠梅埋下了伏笔。

接下来,“绿萼含香,枯根层结,春信重封”三句,描绘了在盘结的根干上所生长的绿色的花萼上含香绽放的梅花。花朵绽放在冰雪封锁之后春意盎然的大地上,传神形象地表现了蟠梅不惧严寒、独占鳌头的个性。巧妙营造了“一枝透露春消息”的意境。“清味远嫌蝶妒蜂,老枝寒舞凤蟠龙”两句,“舞凤蟠龙”描绘其形态,比喻老树枯枝那纵横交错的形状,使无限蓬勃的生机跃然纸上。蟠梅的神态描绘极其传神,“嫌蝶妒蜂”,突出蟠梅甘于寂寞,进一步展现蟠梅的高雅品格。

最后四句写月夜蟠梅的清雅姿态。“夜月朦胧”,明月斜挂在夜晚凄清的空中,朵朵淡雅的花在树上开放,与地上映着瘦削的树影相叠加,将作者引入奇妙的内心世界,唤起了“碎玉玲珑”的意象。“碎玉”点明本曲赞的是白梅,再次体现出蟠梅的特质,使蟠梅的形象增添了几分高雅的意境。

这首元曲以冰雪冰封的大地为背景,用苍松作衬,刻画中饱含对蟠梅强烈的赞美之情,突出了蟠梅顽强不屈、孤傲高洁的品格,这里蟠梅的特性也可以认为是作者理想人格的投影。

乔 吉

〔南吕〕玉交枝

溪山一派,接松径寒云绿苔。萧萧五柳疏篱寨,撒金钱菊正开。先生拂袖归去来,将军[1]战马今何在?急跳出风波大海[2],作个烟霞逸客。翠竹斋,薜荔阶,强似五侯[3]宅。这一条青穗绦,傲杀你黄金带。再不著父母忧,再不还儿孙债。险也啊拜将台[4]!

【注释】

[1]将军:此处为泛指。

[2]风波大海:借喻官场的争斗、仕途险恶,令人惊心动魄。

[3]五侯:泛称权贵显要之家。

[4]险也啊拜将台:暗用的韩信之典,功高震主,沉溺富贵,落得个悲剧结局。

【鉴赏】这首元曲描写了隐逸生活,表达了作者的人生志向。全曲一共十六句,分为四层。

第一层,开始四句,对隐居环境的明丽秀美进行了描绘,山水环绕,远处苍松高耸入云,近处霜菊缤纷。短短几句描写便描绘出如陶潜居处般的世外桃源,迷人的山清水秀自然风光,令人赏心悦目,身心舒畅,使人心生依恋。

第二层为第五至八句,面对官场的险恶,作者心生感慨,产生急流勇退之意,决计归隐山林。作者由归隐和仕宦联想到拂袖辞官如陶渊明般名垂青史,“拂袖”二字,形象生动地刻画了毅然弃官时的神态,归隐的潇洒飘然。“将军战马今何在”,以反问的句式,道出作者对理想生活的选择,引人深思。“急跳出”写出了急于脱离浮沉与险恶的宦海,而“烟霞”一词,既表现了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向往,又描绘了山林的朦胧之美,同时还与险恶官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九至十二句为第三层,将隐居和仕宦进行对比。作者虽然用笔婉曲,但句意十分明显,点明隐居安做平民远胜过富贵荣华,表达作者恬淡的生活情怀。“强似”、“傲杀”既表现出作者的价值观和人生取向,又表现出作者不攀附权贵的高洁品性。

第四层为第十四至十六句,“再不著父母忧,再不还儿孙债”,一语道破前一层的内涵,两句写出隐居山林的轻松安逸。结尾“险也啊拜将台”,道出归隐的必要和急切,再次强调仕途之险恶。此句不仅感叹仕途险恶,还把矛头直指最高领导者,正所谓“伴君如伴虎”,对那些醉心功名、沉迷仕途的人来说,无疑是当头棒喝,一语惊醒梦中人。

本曲成功地运用了对比的手法,使归隐山林和仕宦官海形成强烈的对比,形成鲜明反差,进而突出主旨,警醒世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中吕〕满庭芳

渔父词(二十首选一)

轻鸥数点,寒蒲猎猎[1],秋水厌厌[2]。五湖[3]烟景由人占,有甚妨嫌[4]。是非海[5]天惊地险。水云乡[6]浪静风恬。村醪酽[7],歌声冉冉,明月在山尖。

【注释】

[1]猎猎:形容寒风刮过的声响。

[2]厌厌:安静的样子。

[3]五湖:指太湖。

[4]有甚妨嫌:甚,一点儿,程度小。妨嫌,阻碍。

[5]是非海:谓充满险恶的宦海。

[6]水云乡:指隐者居处之地。

[7]醪酽:醪,浊酒。酽,指液汁加浓。

【鉴赏】乔吉的《渔父词》有二十首,这首是第十九首,描写的是作者于太洞庭西山垂钓归来时所见的秋夜景色。通过赞扬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表现出作者希望归隐的想法。

曲子开头“轻鸥数点,寒蒲猎猎,秋水厌厌”三句,描绘了一幅太湖秋景图。鸥鸟轻飞,蒲草丛丛,寒风习习,秋水静谧,有声有色,动静相对,字里行间充斥着一种闲适恬静之情。优美的情景又为下句的抒情做了铺垫:“五湖烟景有人占,有甚妨嫌”。本应尽情欣赏、遨游在这无边的太湖之上,作者却发出这样的感慨,反衬出了作者内心的难处。“是非海天惊地险,水云乡浪静风恬”两句,强烈对比,鲜明对照。世事无常,是非难辨,官场险恶,浮沉不定,无法自主,令人感到“天惊地险”,命运难测;而大自然却恬静舒适,轻松自在,令人觉得“浪静风恬”。这两句写出作者对人世和自然两种不同环境的不同感受,其包含的厌恶与赞美,也不需另作说明,充分表达出作者高洁的理想和自傲的心情。

最后三句继续写这种情怀的恬适自然:“村醪酽,歌声冉冉,明月在山尖。”明月悄悄地爬上了山头,渔夫饮着乡村独有的陈年老酒,悠悠地哼起渔家小调。巧妙地将渔夫生活的逍遥自在和自然风光的清丽高雅融合于一体,充分展现了作者的理想生活,同时也将厌世情绪进一步升华。

〔中吕〕山坡羊

寓兴

鹏抟九万[1],腰缠万贯,扬州鹤背骑来惯。事间关[2],景阑珊[3],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白,也是眼;青,也是眼[4]。

【注释】

[1]鹏抟九万:语出《庄子·逍遥游》,旨在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俗物,来得到最大的自由。

[2]间关:世道崎岖。

[3]阑珊:零落的意思。

[4]白,也是眼;青,也是眼:魏晋诗人阮籍两眼正视他所尊敬的人,为“青眼”,两眼斜视、露出眼白看他讨厌的人,则为“白眼”。意思是说或许你受到宠爱,或遭受鄙视。

【鉴赏】这首曲子标题为《寓兴》,但全篇却是作者对世间的嘲讽与感慨。全曲笔调深沉,深刻地揭露了当时世俗的黑暗与险恶。

开头三句“鹏抟九万,腰缠万贯,扬州鹤背骑来惯”,用了两个典故。“鹏抟九万”借用《庄子·逍遥游》中大鹏的形象,作者在这并非是说明人应当抛弃一切俗物,来得到最大的自由,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揭露庄子的“自由”,是脱离了实际,是违反常理的幻想。下面两句是作者利用“商客言志”的故事,用诙谐的语言,对那种争夺名利,还妄想当神仙的贪得无厌的人的险恶内心与丑恶嘴脸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并为后面抒发个人身世做了铺垫。

接下来,作者转换话题,将读者引回到现实。“事间关,景阑珊”两句,寓情于景,直接表达内心想法。作者面对凄零的景象,回想自己的一生,穷困潦倒,饱经风霜困苦,空有大志而一事无成,这种悲苦的心绪与眼前零落的残景使作者大发感叹。紧接着“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笔锋由凄凉转向豪放。肯定了真正的英雄好汉桀骜不屈高贵的品格,是不会为金钱、名利而折腰的。

结尾,作者发出深沉的慨叹:“白,也是眼;青,也是眼”是作者悟出的人生真谛,在混迹江湖饱尝了人间风霜后自己总结出来的。这也代表了当时知识分子的心声:人生,重要的不是白眼或青眼,而是铮铮的铁骨和凌云壮志。

这首元曲用典独树一帜,并取得了完美的艺术效果,耐人寻味,发人深省。

〔越调〕小桃红

效联珠格[1]

落花飞絮隔朱帘,帘静重门掩。掩镜羞看脸儿嬱[2],嬱眉尖,尖尖指屈将归期念。念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恹恹。

【注释】

[1]联珠格:即顶真的艺术手法,就是上句的句末和下句的句首用相同的字。

[2]嬱:形容娇美的容貌。

【鉴赏】乔吉的这首元曲,使用顶真手法来抒发闺中情,利用字的重叠将所要表现的内容层层展开,步步推进,揭露了女主人公相思成疾的痛苦,写出了她内心世界的纷繁复杂,相思的苦涩和爱情的甜蜜相互交织。此曲主要通过描写妇人思夫的心理变化来诠释她思夫之情的真切。

开头“落花飞絮隔朱帘”一句,描绘出暮春时节漫天飞絮的景象,渲染出了伤春的环境气氛。接下来“帘静重门掩”一句,没有正面描写女主人公,却暗含着她的动作。暮春时节,正是感伤的季节,很容易联系到自己的近况。在这花残柳败的季节里,女主人公不忍见这伤春的景致,掩上重重院门,垂下道道朱帘,排除一切触动她心绪的纷扰。然而愈是这样,对丈夫的想念也就愈加严重。

接下来两句转向对女主人公形象的正面刻画。作者细致地刻画了女主人公细微的心理变化,揭示了她痛苦纷乱的内心世界。由于极度思念很久未归的丈夫,想到自己的容貌可能已经变得憔悴了,于是就打开镜子仔细观察。看到自己仍是月貌花容,即便是因相思而憔悴,也别有一番风味。特别是那微蹙的眉角更显得风姿绰约,心中窃喜。然而纵使自己千般娇媚、万般美好,丈夫不在身边,也无人欣赏,于是暗自感伤。

下面一句:“尖尖指屈将归期念”,继续描写思夫妇人的动作来展示其心理变化。她数着手指来算着丈夫的归期。内心由于思念过重,在经历了由高兴到沮丧这种落差很大的心理起伏之后,女子内心的失落和孤独的感觉大大加重了,她心烦意乱,产生了些许疑虑:丈夫会不会将自己抛弃了?想到这,不由得凭空生出一腔怨气来。

结尾三句“念他抛闪,闪咱少欠,欠你病恹恹”,一想到他会抛弃我,就令我控制不住自己,就给你大病一场,气气你。这无疑是女子无可奈何的气话,足见思念到极致的焦躁和恼怒,同时也看出女子用情和思念的深切。

这首元曲语言通俗,音节和谐响亮,极具重叠之美,读起来朗朗上口,自然流畅,雅俗共赏。

〔越调〕小桃红

孙氏壁间画竹

月分云影过邻东[1],半壁秋声动。露粟[2]枝柔怯栖凤。玉玲珑,不堪岁暮关情重。空谷乍寒,美人无梦,翠袖倚西风。

【注释】

[1]月分云影过邻东:月分云,即“云破月来”。影,指竹影。邻东,即“东邻”。

[2]粟:指因寒冷而起的鸡皮疙瘩。

【鉴赏】这首元曲是一首题画之作。题为“画竹”,但全篇却不见“竹”字。

此曲落笔秋声,入手咏物,再加上作者的主观想象,寓情于景,极具特色。作者观察到了“云破月来”的一刹那间竹影入微的变化。“过邻东”三个字,由静及动,用了“东邻”的典故,为下文写“美人”做了铺垫,还迎合了题面“壁”字。“半壁”使用夸张的手法说明画的逼真,交代画之大,竹之多。“秋声动”展现了作者敏锐的感觉和高超的艺术表现力,说出了画中时节,又使用通感将风势为风声,描绘了秋风阵阵、竹涛滚滚的壮观景象。

接下来,“露粟枝柔怯栖凤,玉玲珑,不堪岁暮关情重”三句,作者寄情于景,抒发岁暮的感伤情绪,继续咏竹。“露粟”一句紧承“秋声”。在秋声凄凉的夜晚,栖凤不安于柔枝,分别从侧面和正面写了画中竹之美。凤栖竹枝是作者对画中竹的赞美,与下面的“玉玲珑”三字相呼应,同样为下文写“美人”做了铺垫。

最后三句“空谷乍寒,美人无梦,翠袖倚西风”,时间来到岁末,描写对象变为竹下美人。夜里无梦,美人久立西风中,“无梦”与首句之“月”对照,是因为“不堪岁暮关情重”。全曲结构紧凑,构思布局十分巧妙,字里行间充斥着哀怨、悲切之情。作者用咏画之美人结束全文,道出美人与竹密不可分的联系:竹是人的自然背景,竹的内在品性通过人来展现。美人的高雅不俗与卓尔不群的竹相得益彰,形成了深幽意境,空谷带寒传香,给人留下无限遐想的空间,余韵悠长。

〔越调〕天净沙

即事(四首之四)

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1],事事风风韵韵,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2]。

【注释】

[1]真真:真实存在、千真万确。

[2]停停当当人人:正好、恰好的状态。

【鉴赏】乔吉《即事》四首曲,模仿诗的形式,分别写了春日的离别,别后的相思和再度重逢。本篇为第四首,通过刻画春天的情景,着力表现了作者与女主人公久别重逢时的喜悦。

开头“莺莺燕燕春春,花花柳柳真真”两句,刻画了一幅柳绿花红、莺歌燕舞的春日景象,展现出春日的生机勃勃。第一句的最后两个字点明春天时节,貌似累赘,实则表示强调,内心被喜悦之情填满。而第二句的最后两个字,指出自己与心上人的再遇是千真万确的事实而不是发生在梦境之中,传神地描绘出作者的内心想法。第三句“事事风风韵韵”,既包含了春日动人的景象和别样的风情,又刻画了游春的美女。最后“娇娇嫩嫩,停停当当人人”两句,从心里感觉和视觉两方面集中笔墨着力正面刻画女主人公,写了女主人公行为举止的风范和魅力以及娇柔可爱的外貌神情。最后一句写女主人公的美丽娇媚,一切都那么完美,不需任何修饰,宛如天工造化。

本曲在艺术表现形式上,别出心裁,匠心独运。其中最大的一个特点就是使用叠字,可以说是继李清照的七个叠字之后的又一发展。全曲二十八字,全由叠字组成,一脉相承,一气呵成。乔吉的叠字独树一帜,特色鲜明,不仅音韵和谐,而且通过叠加的名词,使画面增加了一分灵动。一个个鲜活的形象,呼之欲出,构成了一幅动态的阳春景图,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和无限的艺术感染力。

〔越调〕凭阑人

金陵道中

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1]呼愁村数家。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注释】

[1]倦鸟:借指欲归不得的倦客。

【鉴赏】这首曲是作者金陵旅途中有感而作,表达作者羁旅的愁苦和思乡的情思。

第一句“瘦马驮诗天一涯”,暗用唐代诗人李贺骑驴觅诗的典故,勾勒出了作者的形象:一位满学诗书之人奔走各处。内容看似平实,但是作者能结合典故将眼前景物的特点与情感巧妙地融合,使曲中充满无限伤感。第二句“倦鸟呼愁村数家”,情景交融,寓情于景,将第一句的意境进一步升华。一方面,通过鸟倦知返的自然规律,反过来表明自己有家难回的悲哀;另一方面,通过移情于物,发泄自己满腹的愁思。“村数家”揭示了冷落凄凉的旅途,与上两句构成一幅凄清、悲切、充满离愁的画面,为全曲再添几分凄清的色彩。

最后两句“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匠心独具,手法精妙,语言简练,意象丰富。既以柳花扑头之景表明晚春时节,又借柳花之色表现游子的衰老容颜。日复一日的漂泊、年复一年的思乡,白了作者的鬓发,但作者却用强烈的主观情绪同化外物,将责任怪罪在柳花身上,达到了物我合一境界,得到很好的艺术表达效果。

本曲在通俗中透着清新,平淡中有着奇巧,景物看似信手拈来,意味却萦回曲折,渲染出浓厚的羁旅漂泊之情。

〔越调〕凭阑人

春思

淡月梨花曲槛[1]傍,清露苍苔罗[2]袜凉。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

【注释】

[1]槛:栏杆。

[2]罗:一种丝织品。

【鉴赏】这首元曲描写的是一女子思念远方情人,题为《春思》已经表明主题。

开头一句“淡月梨花曲槛傍”,描写春夜淡月照梨花,营造了宁静而清雅的意境。“曲槛傍”指出地点是在曲槛环绕的庭院内,使用了极富启示意义和联想意义的“傍”字。第二句“清露苍苔罗袜凉”,早春时节,清莹的露珠打湿了主人公的罗袜,使她感到阵阵凉意,说明这是一个春寒时节寂寥清冷的夜晚,而这样的环境又与主人公此时此刻凄苦、孤独的寂寞心情形成烘托。那又是为什么主人公在这样凄凉的深夜还要久立于外呢?

曲子的结尾给出了答案。“恨他愁断肠,为他烧夜香”,女子独守空闺,因为游子久久不归而思绪万千,肝肠寸断,相思使她夜不能寐。然而,虽然嘴上说“恨他愁断肠”,但表现在行动上却是另一番模样。因为对游子的思念以及无限牵挂难以排遣,每到夜晚女子都会对月烧香痴痴的为他祈祷祝福。其实,无论是“恨他愁断肠”,还是“为他烧夜香”,都是因为爱的深沉的一种表现。

此曲虽只有短短四句,但却将女子复杂矛盾的内心情感生动传神地刻画了出来,并营造出清幽淡雅的意境。

〔越调〕凭阑人

小姬

手捻红牙[1]花满头,爱唱春词[2]不解愁。一声出画楼,晓莺无奈羞。

【注释】

[1]红牙:伴唱的红牙板,一种乐器。

[2]春词:反映男女之间爱情的情歌。

【鉴赏】这首元曲描写的是一位小歌女天真可爱的形象。

开头“手捻红牙花满头”,揭露了小姬的身份,勾勒出这位小歌女的亮相和装扮作,语言简练,刻画传神。这位小歌女神态楚楚动人,满头都被怒放的鲜花插满,手里捻动的红牙板响声清脆悦耳。“花满头”三个字揭示了小歌女爱美却不知怎样为美、喜欢打扮但又不会打扮的样子,显得俏皮可爱,与小歌女的年龄相符,表现了小歌女的童心和稚趣。

接下来一句“爱唱春词不解愁”,则是对小歌女的性格进行描写。“不解愁”三个字有着丰富内涵,一方面是指怀春的少女心中的躁动不安,进而生出惆怅,可是小歌女的年纪还小,不懂情爱,不解风情,爱唱春词却不明白其中的意思,从而没有悲凉之感。另一方面则指在封建旧社会里,卖唱的生活充满着无奈的辛酸,歌姬属于供人玩乐、被人侮辱的对象,可是这位涉世未深的小歌女,并不真正了解自己生活的处境,还在无忧无虑地唱着春词。

结尾两句“一声出画楼,晓莺无奈羞”,集中对小歌女的歌声进行描写,反衬出小歌女歌声的婉转与洪亮,补充上文的“爱唱”,进一步突出小歌女可爱的特点。

这首元曲在艺术上的一个显著特色就是藏而不露,言此意彼。紧扣小歌女的身份和性格进行刻画,感染力强,引人联想。

〔双调〕沉醉东风

泛湖写景

干办[1]出苍松翠竹,界画[2]成宝殿珠楼。明玉船,描金柳。碧玲珑凤凰山[3]后。一片晴云雪色秋,白罗衬丹青扇头。

【注释】

[1]干办:精确地办到。办,办到。

[2]界画:画家作画时用界尺作直线。

[3]凤凰山:在杭州东南,北近西湖,南接钱塘江,形如飞凤。

【鉴赏】这首元曲是作者泛舟时所作,以西湖周围景色入画。作者在此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在曲文中艺术地再现画中之景,将诗情画意巧妙融为一体。

全曲一共七句,前六句写景。开头两句“干办出苍松翠竹,界画成宝殿珠楼”,在船上描绘出远处西湖的山色楼台。“明玉船,描金柳”,描写秋天泛舟湖心的近景,进一步写出秋景。“碧玲珑凤凰山后。一片晴云雪色秋,白罗衬丹青扇头”三句,抒发了他笑傲江湖的胸襟。作者写景的视角,由近及远,将画中的松、竹、殿、楼、船、柳、山、云多种景物条理清晰地展现了出来,一个“后”字,使整个画面的立体感增强。色彩的协调,景致的搭配都自然和谐。松竹的苍翠与楼殿的富丽相对,对仗工整,一个清新淡雅,一个艳丽明快,形成强烈的对比;“明玉船”与“描金柳”,以黄白相对,金玉二色交相辉映,相映成趣;整个画面的色彩十分协调自然,晴空的澄明、秋云的洁白如雪,所有景致都以其特有的清丽衬托出画面的唯美。

这首曲子言辞精雕细琢,语言的典雅清丽,声韵和谐,而且音节铿锵有力,为本曲增添了语言美和音乐美。表现了作者闲适寻乐的思想和笑傲江湖的胸襟。

〔双调〕折桂令

荆溪即事

问荆溪溪上[1]人家:为甚人家,不种梅花?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寺无僧狐狸样瓦[2],官无事乌鼠当衙[3]。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

【注释】

[1]荆溪溪上:荆溪,一条小河,在今江苏省。溪上,地名,在今宜兴。

[2]寺无僧狐狸样瓦:这里的寺庙没有和尚了,荒凉得只有狐狸在房顶戏弄。

[3]官无事乌鼠当衙:农民流亡了,官府清闲无事,衙门也是门可罗雀,乌鼠当道。

【鉴赏】这首元曲描绘了荆溪一带穷困潦倒的乡村景象,是作者来到荆溪时有感而发之作。

开头,作者提出了一个问题:为什么荆溪一带的农民不种梅花?接下来,作者用乡村中随处可见的贫穷衰败景象回答了这个问题:“老树支门,荒蒲绕岸,苦竹圈笆。”这里的农民穷得根本连门都没有,只有一棵老树在支撑着。荆溪沿岸更是一片荒凉之景,农民只能用矮小的苦竹当做围墙。“寺无僧狐狸样瓦,官无事乌鼠当衙”两句,描绘出农民流亡了,官府清闲无事,衙门也是门可罗雀、乌鼠当道的景象,进一步揭露了现实,官不理政、吏横行霸道是造成乡村衰败现象的根本原因,表达了辛辣的嘲讽,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抒发了作者对现实的不满的愤懑情绪。最后三句“白水黄沙,倚遍阑干,数尽啼鸦”,景色荒凉得只能细数凄凉的鸦鸣,由此来抒发自己内心的愁苦。

本曲将写景与议论巧妙地融为一体,写景为议论做了准备,议论使景物的描写得到了升华,二者和谐共存,相得益彰。此曲风格纯朴清丽,可以雅俗共赏。

〔双调〕折桂令

风雨登虎丘[1]

半天风雨如秋,怪石于菟[2]。老树钩娄[3]。苔绣禅阶[4],尘粘诗壁,云湿经楼。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5],山锁吴愁[6]。

【注释】

[1]虎丘:山名,在今江苏省苏州市西北。

[2]于菟:读如“乌徒”,老虎。

[3]老树钩娄:形容古树的树干弯曲得像驼背的老人。钩娄,弯曲。

[4]苔绣禅阶:指虎丘山寺中的台阶,长满了青苔。

[5]千古恩仇,浪卷胥魂:胥,伍子胥。相传春秋时伍子胥为吴王夫差所杀,精魂不散,成了涛神。

[6]山锁吴愁:是指吴国灭亡的历史悲剧。

【鉴赏】这首元曲抒发登临虎丘时的感慨。开头一句“半天风雨如秋”,点明中心,点明秋天登临虎丘,当时风雨交加。“怪石于菟,老树钩娄”,描画山中怪石嶙峋,状如猛虎,古树苍劲,枝虬弯曲的自然景观,简单八个字就点明了虎丘山景崎幽的特点。“苔绣禅阶。尘粘诗壁,云湿经楼”三句,视角由对自然景观的关注转为对人文景观的关注。“苔绣禅阶”,说的是因为游人稀少虎丘山寺中的台阶上布满青苔;“尘粘诗壁,云湿经楼”,对虎丘山寺的外貌进行了描写。作者由远及近,渲染了山中古寺的破败荒凉之景。

接下来,“琴调冷声闲虎丘,剑光寒影动龙湫”,引起了作者对往事的追忆。这两句工整对仗,写出伫立在幽静的虎丘,耳边偶尔能听到远处的琴声,更加觉得音调的清冷;又写出了看着脚下的池水,不由得联想到这里曾是一片刀光剑影。作者思绪沟通古今,承载历史的厚重,拓展了作品的发展空间。

最后“醉眼悠悠,千古恩仇,浪卷胥魂,山锁吴愁”,紧承上文联想,笔锋转向千年的反思,抒发登临虎丘的慨叹。纵观历史,随着时间的推移,所有人和事都被卷入历史的洪流之中。曲子字里行间都充满了作者深深的感伤和无处安放的惆怅。

这首曲子条理清晰,结构紧凑,语言考究,对仗工整,风格淡雅清丽,有很好的艺术效果,意境幽深。

〔双调〕折桂令

毗陵[1]晚眺

江南倦客登临[2]。多少豪雄,几许[3]消沉。今日何堪[4],买田阳羡[5],挂剑长林[6]。霞缕烂谁家昼锦[7]?月钩横故国[8]丹心。窗影灯深,磷火青青[9],山鬼喑喑[10]。

【注释】

[1]毗陵:县名,即今江苏武进。

[2]江南倦客登临:江南倦客,是作者的自称。登临,即登山临水,游览名胜,这儿特指到了毗陵。

[3]几许:在此有“无多时”的意思。

[4]何堪:实指不能忍受。

[5]买田阳羡:即归田隐居之意。阳羡,旧县名,在今江苏宜兴县南。

[6]挂剑长林:延陵季子曾佩带宝剑拜访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十分喜爱这把宝剑,季子虽心知肚明,却因故不能赠送。后来,季子想把宝剑赠给徐国国君,徐国国君却已离开人世。于是,季子就把宝剑挂在了他坟墓边的树上。比喻心许亡友、生死不变的意思。

[7]霞缕烂谁家昼锦:霞缕,谓霞丝云片。烂,鲜明。昼锦,衣锦还乡。

[8]故国:故乡。

[9]磷火青青:磷火,俗谓鬼火。青青,青色,言其盛。

[10]喑喑:不成话语的发音。

【鉴赏】这首曲为乔吉在毗陵游览时所写,抒发自己感怀古今、壮志难酬的感慨。

开篇一句,作者以“江南倦客”自称,说明自己一生漂泊,引出自己来游毗陵,语气中流露出一种悲凉的情调。紧接着“多少豪雄,几许消沉”两句,用悠长的历史揭示了历代文人的心路历程。作者在此看上去像是为那些不得志的杰出人物打抱不平,在总结封建时代的历史教训,其实作者只是在抒发自己的慨叹,在宏阔的历史长河中,作者壮志难酬所以一生穷困。

接下来“今日何堪,买田阳羡,挂剑长林”三句,思路由对历史的角度转向对现实的选择。他羡慕归隐田园的苏东坡,效仿挂剑长林的徐君,巧妙地应答了首句“倦客”的提问。古代英杰的遭遇已令人扼腕,多少英雄豪杰都是在有所成就之后无奈选择归隐田园的,自己却是在一生贫困、一事无成的情况下归隐阳羡,想到自己与古人相比又望尘莫及,情绪不能自已。

从结构上看,曲子前半部分写的是登临毗陵,抒发人生的悲凉感慨,下半部分写的是毗陵远眺的情景,转向对历史和人生的思考。“霞缕烂谁家昼锦?月钩横故国丹心”两句,揭示了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日月更替、世事沧桑的客观规律。这两句借景抒情,吐露了人生走向悲剧归宿的必然结果。最后三句“窗影灯深,磷火青青,山鬼喑喑”,笔触严峻,生命的灯火转瞬即化为坟间的磷火、地府的游魂。作者所描绘的景色,渲染出一种凄清阴森的意味。至此,前文“倦客”的感慨已不拘泥于自己的患得患失,而隐含着对生命的终极体验。

本曲笔调低沉,感情颓丧,而语言考究,意境幽深。其中最大的艺术特色表现为时空交错、情景交融、虚实结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