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姿容第九
【题解】
姿容,指姿态、仪容。本篇顺接上篇《释形体》,解释了人的肢体动作相关词语的来由。其解释的顺序,是先释表示全体的词如姿、容等,次释表示面部的词如妍、蚩等,再释表示腿脚动作的词如行、步、趋、走、奔等,续释表示身体中部动作的词如担、负、坐等,然后释表示耳目动作的词如视、听、观、望等,再释表示手臂动作的词如攀、掣、牵、引等,后来又释表示脚部动作的词如践、履、蹈等,续释表示睡卧类动作的词如卧、寐、寝、寤等,最后又释表示口鼻面部动作的词如欠、嚏、笑等。这些词语的排列,虽然不像上篇《释形体》那样自上而下,次序严谨,但相对来说还是有一些“以类相从”的迹象。
9.1 姿1,资也2。资,取也,形貌之禀3,取为资本也4。
【注释】
1姿:容貌,姿态。
2资:取用,求取,利用。
3形貌:外形,容貌。禀:禀赋,谓人所禀受的体性资质。
4资本:凭借的条件。
【译文】
姿,得名于“资”。资,就是“取”,外形容貌的禀赋,可以取用为凭借的条件。
9.2 容1,用也,合事宜之用也2。
【注释】
1容:仪容,相貌。
2合:符合,适合。事宜:事情的道理。
【译文】
容,得名于“用”,具有符合事情道理的功用。
9.3 妍1,研也2,研精于事宜3,则无蚩缪也4。
【注释】
1妍:美丽,美好。引申指巧慧,聪慧。
2研:穷究,精研。
3研精:犹“精研”。精心研习。
4蚩缪(chi miù):痴愚错谬。缪,错误,乖误。
【译文】
妍,来源于“研”,精心研习事情的道理,就没有呆傻谬误了。
9.4 蚩1,痴也2。
【注释】
1蚩:通“媸(chi)”。丑陋,丑恶。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卢文弨校、疏证本、吴志忠本分开另立为条。疏证本曰:“今本皆连上。案:‘蚩’与‘妍’对,当别为一条。”
2痴:不聪慧,愚笨。
【译文】
蚩,来源于“痴”。
9.5 两脚进曰“行”1。行,抗也2,抗足而前也3。
【注释】
1进:前进,行进。行:行走。
2抗:举。
3抗足:投足,举足。
【译文】
两只脚向前进叫作“行”。行,来源于“抗”,抬脚向前走。
9.6 徐行曰“步”1。步,捕也2,如有所伺捕3,务安详也4。
【注释】
1徐行:缓慢前行。步:步行,行走。
2捕:捉拿。
3伺(sì)捕:暗中侦察并抓捕。伺,窥伺,窥探。暗中观察或监视。
4务:必须,一定。安详:稳重,从容。
【译文】
慢走叫作“步”。步,就是“捕”,好像暗中窥探抓捕一个人,一定要稳重从容。
9.7 疾行曰“趋”1。趋,赴也2,赴所至也3。
【注释】
1疾行:快步行走。趋:快步走,奔跑。
2赴:急速,前往。也指急速前往。
3至:去。
【译文】
快走叫作“趋”。趋,就是“赴”,奔赴要去的地方。
9.8 疾趋曰“走”1。走,奏也2,促有所奏至也3。
【注释】
1疾趋:急速奔跑。走:疾行,奔跑。
2奏:通“走”。趋向。
3促:速,赶快。
【译文】
急速奔跑叫作“走”。走,就是“奏”,快速地赶赴要去的地方。
9.9 奔1,变也2,有急变3,奔赴之也4。
【注释】
1奔:急走,跑。又指赶赴、赴投。
2变: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3急:要紧,迫切。
4奔赴:驱奔,急急忙忙奔向目的地。
【译文】
奔,来源于“变”,有了要紧的事变,急急忙忙地奔赴要去的地方。
9.10 仆1,踣也2,顿踣而前也3。
【注释】
1仆(pu):向前跌倒。
2踣(bó):向前仆倒。
3顿踣:跌倒。顿,顿仆,跌倒。
【译文】
仆,来源于“踣”,跌跌撞撞地向前行进。
9.11 超1,卓也2,举脚有所卓越也3。
【注释】
1超:跃登,跳跃。
2卓:高超,超绝。
3举脚:抬腿。脚,腿。卓越:跳越,超越。
【译文】
超,来源于“卓”,抬腿跨越障碍。
9.12 跳,条也1,如草木枝条2,务上行也3。
【注释】
1条:植物的细长枝条。
2草木:指草本植物和木本植物。
3务:致力。上行:上升。指向上生长。
【译文】
跳,来源于“条”,就像草木的枝条,致力于向上生长。
9.13 立,林也,如林木森然1,各驻其所也2。
【注释】
1林木:林中树木。森然:繁密直立的样子。
2驻:停留。
【译文】
立,来源于“林”,就像林中的树木耸立的样子,停留在各自的位置上。
9.14 骑1,支也2,两脚枝别也3。
【注释】
1骑:跨坐,乘坐。
2支:分支,旁出。也指枝条,此义后作“枝”。
3枝别:像树枝一样分开。别,分开,分支。“枝”或读qí,通“歧”。分歧,旁出。这种解释也通。
【译文】
骑,来源于“支”。两条腿像树枝一样叉开。
9.15 乘1,升也2,登亦如之也3。
【注释】
1乘(chéng):登,升。
2升:上升,登上。
3登:升,上。如之:如此,像这样。
【译文】
乘,来源于“升”,登也像这样的。
9.16 载1,载也2,在其上也。
【注释】
1载(zài):乘坐。
2载(dài):同“戴”。把东西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
【译文】
载,来源于“载”,加在它的上面。
9.17 担1,任也2,任力所胜也3。
【注释】
1担(dān):原作“檐”,据许克勤、张步瀛、周祖谟校改。许克勤曰:“《通鉴》释文十七引作‘檐’,从‘木’,下同。今本盖‘担’之误。”周祖谟校笺:“‘檐’字误,《妙法莲华经释文》引作‘担’,是也。”卢文弨、段玉裁、疏证本等校作“儋”,为“担(擔)”的古字。担,肩挑。
2任(rèn):担当,胜任。
3任力:运用劳力,依凭力量。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译文】
担,来源于“任”,依靠力量能够承受。
9.18 负1,背也2,置项背也3。
【注释】
1负:用背部载物。
2背(bèi):脊背。
3项背:脖子后部和背脊。项,脖子的后部。
【译文】
负,来源于“背”,把东西放置在脖子后部和脊背上。
9.19 驻1,株也2,如株木不动也3。
【注释】
1驻:停留。
2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根、树干或树桩。
3株木:木株,树桩。
【译文】
驻,来源于“株”,像树桩那样伫立不动。
9.20 坐1,挫也2,骨节挫屈也3。
【注释】
1坐:古人铺席于地,两膝着席,臀部压在脚后跟上。
2挫:屈折,弯曲。
3骨节:骨头,骨头的关节。挫屈:屈折。
【译文】
坐,来源于“挫”,坐的时候关节屈折。
9.21 伏1,覆也2。
【注释】
1伏:面向下、背朝上俯卧着。
2覆:翻倒,反转。
【译文】
伏,来源于“覆”。
9.22 偃1,安也2。
【注释】
1偃(yǎn):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卢文弨校、疏证本等分开另立为条。偃,仰卧,安卧。
2安:安居,安定,安适。
【译文】
偃,来源于“安”。
9.23 僵1,正直畺然也2。
【注释】
1僵:倒下。
2正直:直挺挺,不弯曲。畺(jiāng)然:挺直貌。畺,通“僵”。僵硬,不活动。
【译文】
僵,从头到脚直挺挺的僵硬的样子。
9.24 侧1,逼也2。
【注释】
1侧:藏伏。
2逼:迫近,狭窄。
【译文】
侧,来源于“逼”。
9.25 据1,居也2。
【注释】
1据:跨,跨坐。
2居:踞坐(坐时两脚底和臀部着地,两膝上耸),坐。
【译文】
据,来源于“居”。
9.26 企1,启开也2,自延竦之时3,诸机枢皆开张也4。
【注释】
1企:踮起脚。
2启开:打开。又指分开。
3自:原作“目”,据疏证本、吴志忠本校改。胡楚生说:“慧琳《音义》卷五十九引此条……‘目’作‘言自’。”延竦(song):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竦,原作“踈(疏)”,据疏证本、吴志忠本、巾箱本校改。延,伸长。竦,企立,踮脚站立。
4机枢:比喻事物的关键部分,枢纽。机,门限。枢,户枢。开张:张开,舒展。
【译文】
企,就是启开,从伸长脖子、提起脚跟站着的时候开始,身体的各个关键枢纽部位就都舒展了。
9.27 竦1,从也2,体皮皆从引也3。
【注释】
1竦(song):企立。伸长头颈,踮起脚跟。
2从(zòng):同“纵”。竖,直。
3体皮:肢体及皮肤。引:牵引,拉。
【译文】
竦,来源于“从”,身体及皮肤都纵向牵拉。
9.28 视1,是也2,察是非也3。
【注释】
1视:看。
2是:正确,对的。
3察:仔细察看。是非:对的和错的,正确与错误。
【译文】
视,来源于“是”,看是对还是错。
9.29 听,静也1,静然后所闻审也2。
【注释】
1静:默不作声。
2所闻:听到的话或声音。审:明白,清楚。
【译文】
听,来源于“静”,安静下来以后就听得清楚了。
9.30 观1,翰也2,望之延颈翰翰也3。
【注释】
1观:观看,观览。
2翰:长。
3延颈:伸长头颈。翰翰:头伸颈延张望貌。
【译文】
观,来源于“翰”,观望的时候伸长头颈眼巴巴的样子。
9.31 望1,茫也2,远视茫茫也3。
【注释】
1望:远视,遥望。
2茫:广阔无边的样子。
3远视:远看。茫茫:广大而辽阔貌。
【译文】
望,来源于“茫”,远远看去茫茫无际的样子。
9.32 跪1,危也2,两膝隐地3,体危倪也4。
【注释】
1跪:屈膝着地,臀部抬起。
2危:高,高耸。
3隐(yìn):依据,凭依。
4危倪(nì):犹“阢(wù)倪”,又作“阢陧(niè)”。倾危不安,动摇不稳。
【译文】
跪,来源于“危”,两个膝盖靠着地,身体好像摇摇晃晃不稳定的样子。
9.33 跽1,忌也2,见所敬忌3,不敢自安也4。
【注释】
1跽(jì):跪而挺直上身。
2忌:顾忌,忌惮。
3敬忌:谨慎而有所畏惧。
4不敢:谓没胆量,没勇气。自安:自安其心,自以为安定。
【译文】
跽,来源于“忌”,见到令人谨慎而又畏惧的人,自己心里就不踏实了。
9.34 拜1,于丈夫为“跋”2,跋然屈折3,下就地也4;于妇人为“扶”5,自抽扶而上下也6。
【注释】
1拜:行礼时下跪,低头与腰平,两手至地。
2丈夫:男子,指成年男子。跋(bá):原作“跌”,据徐复校改,下同。徐复《〈释名〉补疏》:“沈曾植《海日楼札丛》卷一:‘扶’‘拜’声谐,而‘跌’‘拜’不谐。且‘跌然’形容曲折,辞亦未当,尝以为疑。久而悟得‘跌’乃‘跋’字误耳。‘跋’‘拜’声谐。《说文》‘跋’训‘蹎’。《诗·狼跋》疏:‘跋与疌皆颠倒之类。’蹎跋、颠倒,与屈折下就地形容较切。”曲折,《海日楼札丛》实作“屈折”;“疌”字误,《海日楼札丛》作“疐”。《诗经·豳风·狼跋》:“狼跋其胡,载疐其尾。”跋,跌倒,仆倒。此指跪拜。
3屈折:屈身。
4就:就近,凑近。
5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扶:肃拜。
6抽:引,拉。上下:升降。
【译文】
拜,对于成年男子来说叫作“跋”,像跌倒一样屈身下拜,膝盖向下着地;对于成年女子来说叫作“扶”,自己抽引双手互扶同时屈身后再抬起。
9.35 攀1,翻也2,连翻上及之言也3。
【注释】
1攀:抓住东西向上爬,攀登。
2翻:翻过,越过。
3及:到,到达。之: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等补出。疏证本曰:“今本脱‘之’字,据《一切经音义》引增。”
【译文】
攀,来源于“翻”,说的是连续翻越到达上方。
9.36 掣1,制也2,制顿之3,使顺己也4。
【注释】
1掣(chè):牵曳,牵引。引申为牵制,控制。
2制:牵制,控制。
3制顿:犹“掣顿”。硬拉,强夺。
4顺:依顺,降服。
【译文】
掣,来源于“制”,强拉硬打,使之顺服自己。
9.37 牵1,弦也2,使弦急也3。
【注释】
1牵:拉,挽。
2弦:弓两端之间的绳状物。比喻急促。
3急:紧,缩紧。
【译文】
牵,来源于“弦”,使弓弦急促拉紧。
9.38 引1,演也2,徙演广也3。
【注释】
1引:牵引,拉。
2演:推广,传布,延及。
3徙(xi)演:原作“徒演”,据施惟诚刻本校改。徙演,迁移,传播。徙,迁移。演,推广,传布。
【译文】
引,来源于“演”,迁移传布得广远。
9.39 掬1,局也2,使相局近也3。
【注释】
1掬(ju):两手相合捧物。
2局:逼迫。
3局近:逼迫靠近。
【译文】
掬,来源于“局”,使物体相互逼迫靠近。
9.40 撮1,捽也2,暂捽取之也3。
【注释】
1撮(cuo):抓取。
2捽(zuó):抓,揪。
3暂:猝然,突然。捽取:抓取。
【译文】
撮,来源于“捽”,突然间抓取东西。
9.41 揸1,叉也2,五指俱往叉取也3。
【注释】
1揸(zhā):原作“樝(楂)”,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揸,把手指伸张开,抓取。
2叉:头部有分杈用来刺物、取物的器具。在此指手指像叉那样扎取,刺取。
3叉取: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胡楚生《释名考》:“慧琳《音义》凡四引此条,卷二所引,‘往’下有‘叉取’二字。卷二十七所引,‘往’下有‘叉取’二字,句末无‘也’字。卷四十八、卷七十所引,‘往’下并有‘叉取’二字。”周祖谟校笺:“案《法华经玄赞》卷九引‘五’上并有‘谓’字,作:‘揸,叉也,谓五指俱往叉取。’当据校。”
【译文】
揸,来源于“叉”,五个手指一起前去叉取东西。
9.42 捉,促也1,使相促及也2。
【注释】
1促:原作“捉”,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周祖谟校笺:“案《韵补·屋韵》引作‘捉,促也’,当据正。”促,靠近,迫近。
2促及:靠近,接近。
【译文】
捉,来源于“促”,使手与物体相接近。
9.43 执1,摄也2,使畏摄己也3。
【注释】
1执:拿,持。
2摄:执持,握持。
3畏摄:畏惧。摄,通“慑”。畏惧。
【译文】
执,来源于“摄”,使别人畏惧自己。
9.44 拈1,黏也2,两指翕之3,黏著不放也4。
【注释】
1拈(niān):用两三个手指头夹、捏取物。
2黏(nián):胶附,黏合。
3翕(xi):聚合。
4黏著(zhuó):粘连在一起。
【译文】
拈,来源于“黏”,两个手指合拢,粘连在一起不放松。
9.45 抶1,铁也2,其处皮黧黑3,色如铁也。
【注释】
1抶(chì):笞(chi)击,鞭打。
2铁:像铁一样的颜色。
3黧(lí)黑:原作“薰黑”,疏证本作“熏黑”,据孙诒让校改。孙诒让《札迻》:“‘熏黑’无义,‘熏’当为‘黧’。《墨子·兼爱中篇》云:‘朝有黧黑之色。’‘黧’字亦见《玉篇》。后《释长幼》云:‘八十曰耋。耋,铁也,皮肤变黑,色如铁也。’”黧黑,色黑而黄。
【译文】
抶,来源于“铁”,那一处皮肤黑里带黄,颜色像铁。
9.46 搨1,蹋也2,蹋著地也3。
【注释】
1搨(dá):打。
2蹋(tā):落下,又指下垂貌。
3著(zhuó)地:落地。本条原作“蹋,蹋也,榻著地也”,王国珍《〈释名〉语源疏证》校作:“蹋,搨也,搨著地也”,说:“第一个‘搨’,吕本作‘蹋’,《疏证补》改作‘榻’。第二个‘搨’,吕本、《疏证补》均作‘榻’。本书‘木’旁字常与‘扌’旁用混。疑‘榻’是‘搨’字。……搨著,贴近、靠近。”依上下各条俱与手有关之例,此受其启发而改。
【译文】
搨,来源于“蹋”,下落着地。
9.47 批1,裨也,两相裨助,共击之也。
【注释】
1批:用手击打。
【译文】
批,来源于“裨”,两只手互相帮助,共同拍打。
9.48 搏1,博也2,四指广博3,亦似击之也4。
【注释】
1搏:拍,击。
2博:大,广大,宽广。
3广博:宽广博大。
4似:通“以”。用,使。击:打,敲打。
【译文】
搏,来源于“博”,四个手指因并拢而宽大,也能用来拍打。
9.49 挟1,夹也2,夹在旁也3。
【注释】
1挟(xié):夹持,夹在腋下。
2夹(jiā):从左右相持或相对。
3夹:原书无,据吴志忠本补出。
【译文】
挟,来源于“夹”,夹在一旁。
9.50 捧,逢也1,两手相逢以执之也2。
【注释】
1逢:遇到,碰上。
2相逢:彼此遇见,遭遇。
【译文】
捧,来源于“逢”,两只手碰到一块儿托起东西。
9.51 怀1,回也2,本有去意3,回来就己也。亦言归也4,来归己也。
【注释】
1怀:怀藏,抱在胸前。也指留恋,爱惜。
2回:回转,收回。
3去:抛弃,舍弃。意:意志,想法。
4归:回归。
【译文】
怀,来源于“回”,原本有丢弃的想法,又收回靠近自己。也说的是“归”,使它回归自己。
9.52 抱,保也1,相亲保也2。
【注释】
1保:养育,抚养。
2相:表示一方对另一方有所施为。亲保:亲近,保养。
【译文】
抱,来源于“保”,抱的人对被抱的人亲近保养。
9.53 戴,载也1,载之于头也。
【注释】
1载(zài):放置,担负。
【译文】
戴,来源于“载”,加载在头上。
9.54 提,地也,臂垂所持近地也。
【译文】
提,来源于“地”,手臂下垂提的东西接近地面。
9.55 挈1,结也2。结,束也,束持之也。
【注释】
1挈(qiè):提起,悬持。
2结:系,扎缚。
【译文】
挈,来源于“结”。结,是“束”的意思,把东西捆扎起来提着。
9.56 持1,跱也2,跱之于手中也。
【注释】
1持:拿着,握住。
2跱(zhì):止。
【译文】
持,来源于“跱”,停滞在人手里。
9.57 操1,抄也2,手出其下之言也。
【注释】
1操:执持,拿着。
2抄:叉取,刺取。
【译文】
操,来源于“抄”,说的是手从物体下边经过。
9.58 揽1,敛也2,敛置手中也3。
【注释】
1揽:执持,拉住。
2敛:聚集。
3敛置:聚敛放置。
【译文】
揽,来源于“敛”,收拢放置在手里。
9.59 拥1,翁也2,翁抚之也3。
【注释】
1拥:抱。
2翁:父亲。也用为对年长者的敬称。
3抚:抚摩。
【译文】
拥,来源于“翁”,长辈拥抱抚摩着小孩。
9.60 抚1,敷也2,敷手以拍之也3。
【注释】
1抚:拍,轻击。
2敷:铺开,扩展。
3敷手:舒展五指,伸开手掌。
【译文】
抚,来源于“敷”,伸开手指轻轻拍抚。
9.61 拍,搏也1,手搏其上也。
【注释】
1搏:拍,击。
【译文】
拍,来源于“搏”,手在上面轻拍。
9.62 摩娑犹末杀也1,手上下之言也2。
【注释】
1摩娑(suo):亦作“摩莎(suo)”“摩挲(suo)”。抚摸,用手轻按着上下移动。末杀:用手摩弄。
2上下:升降。
【译文】
摩娑犹如说“末杀”,说的是用手轻按着上下移动。
9.63 蹙1,遒也2,遒迫之也3。
【注释】
1蹙(cù):通“蹴”。踢,踏。
2遒(qiú):原作“遵”,据卢文弨、段玉裁等校改,下同。苏舆曰:“《说文》:‘逎,迫也。’或作‘遒’。《楚辞·招魂》:‘遒相迫些。’本书《释天》:‘秋,緧也,緧迫万物。’‘緧’‘遒’并通。《广雅》:‘蹙、逎、迫,急也。’又云:‘蹙、遒,迫也。’与此义同。”按,“万物”应是“品物”,见1.20条。“蹙、逎、迫,急也”应是“迫、逎、蹙,急也”。遒,迫近。
3遒迫:逼迫,迫逐。
【译文】
蹙,来源于“遒”,逼迫的意思。
9.64 践1,残也2,使残坏也3。
【注释】
1践:踩,踩踏。
2残:毁坏,破坏。
3残坏:破败,毁坏。
【译文】
践,来源于“残”,使物体残破毁坏。
9.65 踖1,藉也2,以足藉之也3。
【注释】
1踖(jí):践踏,跨越。
2藉(jí):践踏。
3之:原书无,据吴志忠本补出。吴翊寅校议:“吴本作‘以足藉之也’。案:‘履’言‘以足履之’,‘蹈’言‘以足践之’,则此亦当有‘之’。”
【译文】
踖,来源于“藉”,用脚践踏它。
9.66 履1,以足履之,因以名之也2。
【注释】
1履:踩踏。又可指鞋。
2因:因此。以:用。
【译文】
履,用脚踩着履,因此用“履”来称说踩踏。
9.67 蹈1,道也,以足践之,如道路也2。
【注释】
1蹈:踩,践踏。
2道(dǎo):疏通,先导。
【译文】
蹈,来源于“道”,用脚踩踏,像开通道路一样。
9.68 1,弭也2,足践之,使弭服也3。
【注释】
1:原作“跐”,据蔡天祜刊本、毕效钦刻《五雅》本等校改。,同“(bì)”。踢,蹴。
2弭(mi):顺服,顺从。
3弭服:顺服,服从。
【译文】
,来源于“弭”,用脚踩踏,使之屈服。
9.69 蹑1,慑也2,登其上,使慑服也3。
【注释】
1蹑(niè):踩,踏。又指攀登,登上。
2慑(shè):恐惧。又指威慑,使屈服。
3慑服:因畏惧而屈服。
【译文】
蹑,来源于“慑”,登到它的上面,使之屈服。
9.70 匍匐1,小儿时也2。匍犹捕也3,藉索可执取之言也4;匐5,伏也,伏地行也。人虽长大,及其求事6,尽力之勤,犹亦称之。《诗》曰“凡民有丧,匍匐救之”是也7。
【注释】
1匍匐(pú fú):爬行。
2小儿:小孩子。
3捕:捉拿。
4藉(jí)索:系缚绳索。藉,用绳缚。索,粗绳。泛指绳索。执取:捉取,拿取。疏证本曰:“小儿初学步时,恐其蹎跋,必以带围绕其胸腋而结于背后,乃曳之以行,故曰‘藉索可执取’。”
5匐:原作“匍”,据《古今逸史》本、疏证本等校改。
6求事:追求事业。
7凡民有丧,匍匐救之:语见《诗经·邶风·谷风》。只要老百姓有了不幸的事,就连滚带爬地去救治。
【译文】
匍匐,是小孩子时候的动作。匍犹如“捕”,说的是拴上绳子就能拉住他;匐,说的是“伏”,在地面上爬行。人即使长大了,等到他追求事业的时候,竭尽全力的勤奋劲儿,也叫作“匍匐”。《诗经》上说的“只要老百姓有了不幸的事,就连滚带爬地去救治”正是这种情况。
9.71 偃蹇也1,偃息而卧2,不执事也3;蹇4,跛蹇也5,病不能作事6。今托病似此7,而不宜执事役也8。
【注释】
1偃蹇(yǎn jiǎn):犹“安卧”,安逸地躺着。
2偃息:睡卧休息。
3执事:从事工作,主管其事。
4蹇(jiǎn):瘸腿,跛脚。按,“蹇”条原与“偃”条分开,据段玉裁、疏证本、吴志忠本合并。周祖谟校笺:“此条玄应书卷三、卷九两引,皆与上条相连。‘蹇,跛蹇也’即释‘偃蹇’之‘蹇’。毕本已改正。”
5跛(bo)蹇:瘸腿,跛行。
6作事:任职,工作。
7托病:借口生病。托,假托,推托。
8不宜:不适宜,不适合。执:操持,从事。事役:劳役。
【译文】
偃蹇,睡卧休息,不再工作了;蹇,腿一瘸一拐地走路,生病不能干事儿。现在假托生病就像这样,不适宜从事劳役了。
9.72 望佯1,佯,阳也2,言阳气在上3,举头高4,似若望之然也。
【注释】
1望佯(yáng):同“望羊”“望洋”“望阳”。仰视貌,远视貌。
2阳:阳气,亢阳之气。
3阳气:暖气,生长之气。
4举头:抬头。
【译文】
望佯,佯,来源于“阳”,说的是亢阳之气在天上,人们高高抬头,好像仰望它的样子。
9.73 沐秃也1,沐者发下垂2,秃者无发3,皆无上貌之称也。
【注释】
1沐秃:头秃无发貌。
2沐:洗头发。
3秃:头无发。
【译文】
沐秃,洗头的人头发下垂,秃子没有头发,都是上面光溜溜没有东西的样子。
9.74 卦卖1,卦2,挂也,自挂于市而自卖之3,自可无惭色4,言此似之也。
【注释】
1卦卖:对自己所出售的东西一边卖一边夸赞。谓自我吹嘘。
2卦:通“挂”。
3之:原作“边”,段玉裁于旁加一“┐”号,卢文弨校:“段疑是‘之’。”此据以改之。
4自可:自许,自夸。惭色:羞愧的脸色。
【译文】
卦卖,卦,来源于“挂”,自己把要卖的东西挂在市场上自个儿卖它,自吹自擂面无愧色,说的就是这个样子。
9.75 倚簁1:倚2,伎也3;簁4,作清簁也5,言人多技巧,尚轻细如簁也6。
【注释】
1倚簁(shāi):精细。
2倚:和着乐声(歌唱)。亦指以乐器伴奏,或按照乐曲写作歌词。
3伎(jì):通“技”。才智,技艺。
4簁:筛子。
5清:虑去酒糟的甜酒。
6轻细:细微,细小。
【译文】
倚簁:倚,来源于“伎”;簁,制作清酒要过筛,说的是人们有很多精巧的技能,崇尚轻微细小就像筛子一样。
9.76 窭数犹局缩1,皆小意也2。
【注释】
1窭(jù)数:又作“寠数”。戴在头上供顶物用的草垫圈。比喻贫贱、卑微。局缩:狭小。
2小意:小的意思。
【译文】
窭数等于说“局缩”,都是“小”的意思。
9.77 啮掣1:掣,卷掣也2;啮,噬啮也3。语说卷掣4,与人相持如噬啮也5。
【注释】
1啮掣(niè chè):互相争吵,言语互相攻击。
2卷掣:开合。《释名·释衣服》“掣,开也。”
3噬(shì)啮:咬。
4语说:谈论义理。
5持:对立,对抗。啮:咬,啃。在此比喻言语攻击。
【译文】
啮掣:掣,开合的意思;啮,咬啮的意思。谈论义理时口齿开合,与别人言语对抗互攻。
9.78 脉摘1,犹谲摘也2,如医别人脉3,知疾之意4,见事者之称也5。
【注释】
1脉摘:非议,欺骗。
2谲(jué)摘:欺谩,指责。谲,诡诈,欺诳。摘,指摘,责备。
3别:区分,辨别。脉:脉搏,脉息。
4疾:病,病痛。
5见事:识别事势。
【译文】
脉摘,犹如“谲摘”,好像医生分辨人的脉息,得知疾病的迹象,是对识别事势的人的叫法。
9.79 贷者1,“贷”言以物贷予2,“”者言必弃之不复得也3,不相量事者之称也4。此皆见于形貌者也5。
【注释】
1贷(ái):呆傻。
2贷予:施与,给予,借给。
3不复:不再。
4量(liáng)事:商量事情。量,商酌。
5形貌:外形、容貌。
【译文】
贷,“贷”说的是把东西借给别人,“”说的是一定抛弃不能再次得到了,是对不能与人商量事情的人的叫法。这些都是表现在外形容貌上的情况。
9.80 卧1,化也2,精气变化3,不与觉时同也4。
【注释】
1卧:趴在几上或躺在床上睡眠。
2化:变化,改变。
3精气:人的精神元气。变化:改变化生,在形态上或本质上产生新的状况。
4觉(jiào):睡醒,清醒。
【译文】
卧,来源于“化”,人的精神元气改变化生,与睡醒时的情况不一样。
9.81 寐1,谧也2,静谧无声也3。
【注释】
1寐:睡,入睡。
2谧(mì):寂静。
3静谧:安宁平静。
【译文】
寐,来源于“谧”,静谧安宁没有声音。
9.82 寝1,权假卧之名也2。寝,侵也3,侵损事功也4。
【注释】
1寝:睡,卧。
2权假:暂且,权宜。权,权宜,姑且。假,暂且,权宜。
3侵:侵犯。
4侵损:侵犯损害。事功:功绩,功业,功劳。
【译文】
寝,暂且卧息的称谓。寝,来源于“侵”,逐渐侵犯损害工作业绩。
9.83 眠1,泯也2,无知泯泯也3。
【注释】
1眠:睡觉。
2泯(min):不明的样子。
3泯泯:静默,无声无息貌。
【译文】
眠,来源于“泯”,没有知觉静默无声的样子。
9.84 觉1,告也2。
【注释】
1觉(jiào):睡醒,清醒。
2告:告谕,晓示。
【译文】
觉,来源于“告”。
9.85 寤1,忤也2,能与物相接忤也。
【注释】
1寤(wù):睡醒。
2忤(wu):触遇,接触。
【译文】
寤,来源于“忤”,能够与外物接触。
9.86 欠1,嵚也2,开张其口作声3,唇嵚嵚然也4。
【注释】
1欠:倦时张口呵气,打呵欠。
2嵚(qin):高而险峻。
3口作:口,原作“曰”,“作”字原本无,据吴志忠本校改。吴翊寅校议:“吴本作‘开张其口作声’。案:毕云今本‘口’下衍‘声’字,吴云各本‘声’上脱‘作’字,‘欠’亦微有声也,当从吴本。”
4嵚嵚:高深貌。然: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补。疏证本曰:“今本……‘钦钦’下无‘然’字,据《太平御览》引增。”
【译文】
欠,来源于“嵚”,人在打哈欠时张开他的嘴巴并发出声音,嘴唇张得高高的。
9.87 嚏1,疐也2,声乍疐而出也3。
【注释】
1嚏(tì):打喷嚏。
2疐(zhì):原作“踕”,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下同。疏证本曰:“今本‘疐’皆作‘踕’,俗讹字也。《毛诗·终风》云:‘愿言则疐。’陆氏释文乃云:‘疌,本又作啑,本又作疐。’据此,则知‘疐’一误而为‘疌’,再误而为‘嚏’。今本作‘踕’者,又因‘嚏’而讹也。《说文》‘嚏’从口疐声,郑君笺《诗》云:‘疐’读为‘不敢嚏咳’之‘嚏’,然则此当云‘嚏,疐也’。”疐,发怒的样子。
3乍疐:原作“作踕”,“乍”据顾广圻、楼黎默、丁山校改。顾广圻曰:“《御览·三百八十七》引云:‘嚏,声乍嚏而出也。’”乍,突然,忽然。
【译文】
嚏,来源于“疐”,喷嚏声突然愤怒似的发出。
9.88 笑,钞也1,颊皮上钞者也2。
【注释】
1钞:敛撮,收拢。
2颊皮:脸颊的皮肤。上钞:向上敛撮。
【译文】
笑,来源于“钞”,是脸颊上的皮肤向上收缩的动作。
释长幼第十
【题解】
长幼,指老年人和年轻人,年长者与年少者。本篇解释人在不同年龄阶段名称的得名之由,从婴儿到少年,再到壮年,再到老年,直至去世乃至成仙,构成了人的整个生命的完整链条。
10.1 人始生曰“婴儿”1,胸前曰“婴”2,抱之婴前,乳养之也3。或曰“嫛婗”4:嫛,是也5,言是人也;婗,其啼声也6,故因以名之也7。
【注释】
1始生:初生。婴儿:初生幼儿。
2婴:通“膺”。胸。
3乳养:哺育。
4嫛婗(yi ní):婴儿,幼年时期。
5是:此,这。
6啼声:幼儿的哭声。
7因:依照,根据。以:用。
【译文】
人刚出生叫作“婴儿”,胸前叫作“婴”,把他抱在胸前,哺育他。有的地方叫作“嫛婗”:嫛,就是“是”,说的是“这个人”;婗,是他的啼哭声,所以据此用“嫛婗”来为这个人命名。
10.2 男,任也1,典任事也2。
【注释】
1任(rèn):担荷,负载。
2典任:负责,主持。典,掌管,主持,任职。事:官职,也指责任、事情。
【译文】
男,得名于“任”,是负责干事儿的。
10.3 女,如也1,妇人外成如人也2。故“三从”之义3: 少如父教4,嫁如夫命5,老如子言6。青徐州曰“娪”7。娪,忤也8,始生时人意不喜9,忤忤然也10。
【注释】
1如:随顺,依从。
2妇人:成年女子。多指已婚者。外成:女子出嫁。
3三从:旧礼教中妇女应遵守的未嫁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三个规范。从,听从,顺从。义:道德规范。
4父教:父亲对子女的教育。
5夫命:丈夫的命令。
6子言:儿子的话。
7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娪(wù):女子。
8忤(wu):违逆,触犯。
9人意:人的意愿、情绪。
10忤忤:不喜欢、不高兴的样子。
【译文】
女,得名于“如”,女子出嫁要顺从夫家。所以“三从”的规范是:年少时听从父辈的教导,出嫁后遵循丈夫的命令,年老时听从儿辈的建言。青州、徐州那里称为“娪”。娪,得名于“忤”,刚出生时大人们不喜欢,不高兴的样子。
10.4 儿始能行曰“孺”1。孺,濡也2,言濡弱也。
【注释】
1孺:幼儿。
2濡(ruǎn):柔软,柔弱。
【译文】
小孩刚会行走叫作“孺”。孺,得名于“濡”,说的是他很柔弱。
10.5 七年曰“悼”1。悼,逃也2,知有廉耻3,隐逃其情也4。亦言是时而死5,可伤悼也6。
【注释】
1悼(dào):指年幼的人。又指夭亡。
2逃:藏,隐匿。
3廉耻:廉洁知耻。
4隐逃:隐匿,隐藏。情:本性,天性。
5是时:此时,这时。
6伤悼:忧伤,哀伤。
【译文】
小孩七岁叫作“悼”。悼,得名于“逃”,他懂得了什么是廉洁和羞耻,隐匿他的天性。也说的是他在这个年龄却死掉了,令人忧伤哀悼。
10.6 毁齿曰“龀”1。龀,洗也2,毁洗故齿3,更生新也4。
【注释】
1毁齿:小孩乳齿掉落而更生新齿。因指小孩六七岁更换乳齿的年纪。龀(chèn):原作“齓”,据卢文弨、黄丕烈校改,下同。龀,儿童换齿,即脱去乳齿,长出恒齿。
2洗:通“洒(sǎ)”。散落。
3毁洗:毁坏掉落。故:旧的。
4更(gēng)生:新生,再生。
【译文】
小孩乳牙毁掉叫作“龀”。龀,得名于“洗”,毁坏掉落旧的牙齿,会再生新的。
10.7 长丁丈反1,苌也2,言体苌也。
【注释】
1长(zhǎng):相比之下年纪大,年长。
2苌:通“长(cháng)”。高。
【译文】
长,得名于“苌”,说的是身体高大。
10.8 幼1,少也2,言生日少也3。
【注释】
1幼:年纪小,未长成的。
2少(shǎo):数量小,少量,不多。
3生日:有生之日,生活的时间。
【译文】
幼,得名于“少”,说的是有生之日很少。
10.9 十五曰“童”1,故《礼》有“阳童”2。牛羊之无角者曰“童”3,山无草木曰“童”4,言未巾冠似之也5,女子之未笄者亦称之也6。
【注释】
1童:未成年。亦泛指幼小。
2礼:指《礼记》。《礼记·杂记上》:“有父母之丧……称‘阳童某甫’,不名,神也。”阳童:没有成年而死的庶子。庶子即嫡子以外的众子,妾所生之子。
3童:指牛羊等未生角或无角。
4童:指山岭、土地无草木。
5巾冠(guàn):此处作动词用。指戴上头巾和帽子。巾和冠(guān),古代成人所服。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长大成人。
6女子:泛指女性。特指处女。未笄(ji):旧指女子未成年。笄,发簪,古时用以贯发或固定弁、冕,也指女子十五岁成年,亦特指成年之礼。
【译文】
十五岁叫作“童”,所以《礼记》记载有“阳童”。牛羊没有长出角叫作“童”,山上没有长出草木叫“童”,说的是儿童没有戴上头巾和冠帽很像它们,少女没有用簪子固定头发的也这样称呼。
10.10 二十曰“弱”1,言柔弱也2。
【注释】
1弱:特指二十岁。
2柔弱:软弱,不刚强。
【译文】
二十岁叫作“弱”,说的是这个年龄的人还很柔弱。
10.11 三十曰“壮”1,言丁壮也2。
【注释】
1壮:壮年。后泛指成年。
2丁壮:强壮,健壮。
【译文】
三十岁叫作“壮”,说的是这个年龄的人很强壮。
10.12 四十曰“强”1,言坚强也2。
【注释】
1强:特指四十岁。
2坚强:健壮强劲。
【译文】
四十岁叫作“强”,说的是这个年龄的人很强劲。
10.13 五十曰“艾”1。艾,刈也2,治事能断割芟刈3,无所疑也。
【注释】
1艾(ài):年长,老,也指年老的人。又音yì。通“乂(yì)”。治,治理。
2刈(yì):原作“治”,据吴志忠本校改。吴翊寅校议:“吴本‘治’作‘刈’。案:下云‘割断芟刈’,是作‘治’者误也。‘艾’‘刈’亦双声字。”刈,割取。
3治事:处理事务。断割:砍截切割,引申为裁决。芟(shān)刈:割,引申为杀戮。
【译文】
五十岁叫作“艾”。艾,得名于“刈”,这个年龄的人处理起事务来能果断裁决,没有什么迟疑。
10.14 六十曰“耆”1。耆,指也2,不从力役3,指事使人也4。
【注释】
1耆(qí):古称六十岁。
2指:用手指指着,对着。引申为指示,指点。
3从:从事,参与。力役:劳役。
4指事:手指以示人做某事。使人:支使人做事,使唤人。
【译文】
六十岁叫作“耆”。耆,得名于“指”,这个年龄的人不直接从事劳役,只是指点别人去做。
10.15 七十曰“耄”1,头发白,耄耄然也2。
【注释】
1耄(mào):年老,高龄。古称七十岁的年纪。
2耄耄:头发白的样子。
【译文】
七十岁叫作“耄”,头发白色,飘飘的样子。
10.16 八十曰“耋”1。耋,铁也2,皮肤变黑,色如铁也。
【注释】
1耋(dié):泛指老年。
2铁:像铁一样的颜色。
【译文】
八十岁叫作“耋”。耋,得名于“铁”,皮肤变黑了,颜色像铁似的。
10.17 九十曰“鲐背”1,背有鲐文也2。或曰“黄耇”3,鬓发变黄也4;耇5,垢也6,皮色骊悴7,恒如有垢者也8。或曰“胡耇”9,咽皮如鸡胡也10。或曰“冻梨”⑪,皮有斑点⑫,如冻梨色也。或曰“齯齿”⑬,大齿落尽⑭,更生细者⑮,如小儿齿也。
【注释】
1鲐(tái)背:旧谓老人背上生斑如鲐鱼之纹,为高寿之征,因而代称老人。鲐,鱼名。也称鲭、油筒鱼、青花鱼。身体纺锤形,头顶浅黑色,背部青蓝色,腹部淡黄色,两侧上部有深蓝色波状条纹。生活在海中,黄海、渤海盛产。
2鲐文:鲐鱼样的斑纹。
3黄耇(gou):年老的人。
4鬓发:鬓角的头发。
5耇:年老,高寿。
6垢:污秽、肮脏的东西。
7皮色:肤色,面色。骊悴(lí cuì):黢(qu)黑,憔悴。骊,深黑色。悴,枯萎,憔悴。
8恒:经常,常常。
9胡耇:年老的人。
10咽(yān):指颈项。胡:鸟兽颔下的垂肉或皮囊。
⑪冻梨:形容老人面色如冻梨,此指老人。
⑫斑点:斑,原作“班”,蔡天祜刊本、吴志忠本、巾箱本作“斑”,据改。点,原作“黑”,据疏证本、黄丕烈校改。疏证本曰:“点,今本讹作‘黑’,据《太平御览》引改。”斑点,散布的杂色点子。
⑬齯齿:齿,原作“齯”,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今本‘齿’亦误作‘齯’,据《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引改。”齯齿,老人齿落后复生之细齿。借指老人。
⑭大齿:大牙,臼齿。
⑮更生:新生,再生。
【译文】
九十岁叫作“鲐背”,因为他背上有鲐鱼背那样的斑纹。有的叫“黄耇”,是因为耳鬓的头发变黄了;耇,得名于“垢”,脸上的皮色黢黑枯悴,总是像有灰垢似的。也有的叫“胡耇”,因为脖子的皮肤就像鸡颈脖下的皮囊。还有的叫“冻梨”,因为皮肤上有黑斑,就像冻坏了的梨子。更有的叫“齯齿”,因为大牙掉光了,又长出了新的,像小孩子的牙。
10.18 百年曰“期颐”1。颐2,养也3,老昏不复知服味善恶4,孝子期于尽养道而已也5。
【注释】
1期颐(yí):一百岁。
2颐:保养。
3养:奉养,事奉。
4老昏:亦作“老惛”。犹“老糊涂”。不复:不再。服味:衣服、食味。善恶:好坏。
5期:希望,企求。尽:全部使出。努力完成。养道:赡养之道。
【译文】
一百岁叫作“期颐”。颐,得名于“养”,老糊涂得不再辨别衣服和食物滋味的好坏,孝顺的儿女只是希望努力完成赡养之道罢了。
10.19 老,朽也1。
【注释】
1朽:衰老,衰落。
【译文】
老,来源于“朽”。
10.20 老而不死曰“仙”1。仙,迁也,迁入山也2,故其制字3,“人”旁作“山”也4。
【注释】
1仙:神仙。古代宗教和神话传说中超脱尘世而长生不死者。按,据疏证本及黄丕烈、吴志忠校,将本条与上条分开,另立一条。
2迁入:搬迁进入。
3制字:造字。
4作:书写。
【译文】
年老却不死去叫作“仙”。仙,得名于“迁”,迁到山里去住了。所以造字的时候,在“人”字旁边写个“山”字。
释亲属第十一
【题解】
亲属,指因血统、婚姻或收养而互相有关系的人,如血亲、姻亲、配偶均属之。《礼记·大传》:“六世亲属竭矣。”本篇解释亲属名称的得名之由,既有统称如亲、属,次及父、母,接着逐级上溯各级先祖的祖、曾祖、高祖,然后是平辈的兄、弟,再后是晚辈的子、孙、曾孙……亲疏尊卑,井然有序,直至鳏、寡、孤、独这一类无依无靠的人,使人感叹亲人的重要。
11.1 亲1,衬也2,言相隐衬也3。
【注释】
1亲:亲人,亲戚。泛称和自己有血缘或因婚姻而建立亲戚关系的人。
2衬:贴近,凭借。
3隐衬:犹“隐亲”。亲近,慰爱。
【译文】
亲,得名于“衬”,说的是互相亲近帮衬。
11.2 属1,续也,恩相连续也2。
【注释】
1属(shu):亲属。又音zhu。继续,连接。
2恩:情爱,宠爱。连续:接连,延续。
【译文】
属,得名于“续”,恩情互相接连延续。
11.3 父,甫也1,始生己也2。
【注释】
1甫:男子美称。又指开始。
2始:初,最初。
【译文】
父,得名于“甫”,父亲最初滋生了自己。
11.4 母,冒也1,含生己也2。
【注释】
1冒:包覆,笼罩。
2含:包含,容纳。此指孕育。
【译文】
母,得名于“冒”,母亲怀孕生下了自己。
11.5 祖,祚也1,祚物先也2。又谓之“王父”3,王,暀也4,家中所归暀也5。王母亦如之6。
【注释】
1祚:通“胙(zuò)”。祭祀用的酒肉。在此指用酒肉祭祀。下同。
2物先:人之祖先。物,人。先,先世,祖先。
3王父:祖父。
4暀(wǎng):往,去。
5归暀:同“归往”。归附,向往。
6王母:祖母。
【译文】
祖,得名于“祚”,祭祀人的祖先。又叫作“王父”,王,得名于“暀”,是全家人归附向往的地方。“王母”也像这样。
11.6 曾祖1,从下推上2,祖位转增益也3。
【注释】
1曾祖:祖父的父亲。
2推:推断,推论。
3祖位:祖先的排位,祖先排列的位置。转:渐渐,更加。增益:增加,增添。
【译文】
曾祖,从下往上推论,祖先的排位逐渐增加。
11.7 高祖1,高,皋也2,最在上,皋韬诸下也3。
【注释】
1高祖:曾祖的父亲。
2皋:通“櫜(gāo)”。本指收藏弓矢、盔甲的袋子。引申为收藏。
3皋韬(tāo):犹“櫜韬”。覆冒包裹,笼罩。引申为荫蔽。
【译文】
高祖,高,得名于“皋”,排位在最上边,荫蔽各位后代子孙。
11.8 兄,荒也1。荒,大也,故青徐人谓兄为“荒”也2。
【注释】
1荒:大。
2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
【译文】
兄,得名于“荒”。荒,就是大,所以青州、徐州的人把兄长叫作“荒”。
11.9 弟,第也1,相次第而生也2。
【注释】
1第:原作“弟”,据毕效钦刻《五雅》本、范惟一玉雪堂刻本等改。
2次第:次序,顺序。生:原作“上”,据黄丕烈、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生,今本讹作‘上’,据《太平御览》引改。”
【译文】
弟,得名于“第”,按照顺序依次出生。
11.10 子1,孳也2,相生蕃孳也3。
【注释】
1子:古代兼指儿女。
2孳:生育,滋生。
3相生:犹“生生”。孳生不绝,繁衍不已。蕃孳:亦作“蕃滋”。繁殖。
【译文】
子,得名于“孳”,代代孳生繁衍不绝。
11.11 孙,逊也1,逊遁在后生也2。
【注释】
1逊:辞让,退让。
2逊遁:退避。
【译文】
孙,得名于“逊”,退避逊让因而在后面出生。
11.12 曾孙1,义如曾祖也2。
【注释】
1曾孙:孙子的儿子。
2义:意义,道理。
【译文】
曾孙,得名的道理如同曾祖。
11.13 玄孙1,玄,悬也2,上悬于高祖3,最在下也。
【注释】
1玄孙:曾孙的儿子。从自身算起的第五代孙。
2悬:指相距遥远。
3高祖:曾祖的父亲。
【译文】
玄孙,玄,得名于“悬”,上面距离高祖很远,从高祖算起在最下边。
11.14 玄孙之子曰“来孙”1,此在无服之外2,其意疏远3,呼之乃来也4。
【注释】
1来孙:从自身算起的第六代孙。
2无服:古丧制指五服之外无服丧关系。五服,古代以亲疏为差等的五种丧服,也指高祖父、曾祖父、祖父、父亲、自身五代。
3意:情意,感情。
4乃:才。
【译文】
玄孙的孩子叫作“来孙”,他们在五服之外没有服丧关系,感情疏远,只有呼叫他们才来。
11.15 来孙之子曰“昆孙”1。昆,贯也2,恩情转远3,以礼贯连之耳4。
【注释】
1昆孙:从自身算起的第七代孙。
2贯:连接,连续。
3恩情:恩爱之情。骨肉亲情。转远:渐远,更远。
4以:拿,用。礼:人类的行为规范。贯连:连接,接连。
【译文】
来孙的孩子叫作“昆孙”。昆,得名于“贯”,骨肉亲情渐远,只靠礼义来连接而已。
11.16 昆孙之子曰“仍孙”1,以礼仍有之耳2,恩意实远也。
【注释】
1仍孙:从自身算起的第八代孙。
2以:以……论。
【译文】
昆孙的孩子叫作“仍孙”,按礼义来说仍有亲属关系,但亲情实际很远。
11.17 仍孙之子曰“云孙”1,言去己远2,如浮云也。皆为早娶晚死寿考者言也3。
【注释】
1云孙:从自身算起的第九代孙。亦泛指远孙。
2去:距离。
3早娶:过早地娶妻,早婚。寿考:年高,长寿。
【译文】
仍孙的孩子叫作“云孙”,说的是离自己很远,就像漂浮的云彩那样。以上这些都是对早婚而又长寿的人来说的。
11.18 父之兄曰“世父”1,言为嫡统继世也2。又曰“伯父”3。伯,把也4,把持家政也5。
【注释】
1世父:大伯父。后用为伯父的通称。
2嫡统:正妻所生,正统。继世:继承先世。
3伯父:父亲的哥哥。
4把:掌管,控制。
5把持:专揽,控制。家政:家庭事务的管理工作。
【译文】
父亲的哥哥叫作“世父”,说的是正妻所生能继承先世。又叫作“伯父”。伯,得名于“把”,是把持家政的人。
11.19 父之弟曰“仲父”1。仲2,中也,位在中也。
【注释】
1仲父:父亲的大弟。
2仲:次,第二。指兄弟或姐妹中排行第二者。古时兄弟姐妹排行常以伯(孟)、仲、叔、季为序。
【译文】
父亲的弟弟叫作“仲父”。仲,得名于“中”,排行在中间。
11.20 仲父之弟曰“叔父”1。叔,少也2。
【注释】
1叔父:父亲的第二个弟弟。
2少(shào):年轻,年少。
【译文】
仲父的弟弟叫作“叔父”。叔,得名于“少”。
11.21 叔父之弟曰“季父”1。季2,癸也3,甲乙之次4,癸最在下,季亦然也。
【注释】
1叔父之弟曰“季父”:“叔父”之“父”,原书无,据疏证本、黄丕烈等校补。疏证本曰:“今本脱此‘父’字,据《太平御览》引增。”季父,最小的叔父。
2季:兄弟姊妹排行最小的。
3癸:十天干的第十位。
4甲乙:十天干的第一位、第二位,代指天干。次:顺序,次序。
【译文】
叔父的弟弟叫作“季父”。季,得名于“癸”,天干的顺序,癸在最下,季也是这样。
11.22 父之世叔父母曰“从祖祖父母”1,言从己亲祖别而下也2。亦言随从己祖以为名也3。
【注释】
1世叔父母:世父(伯父)、世母和叔父、叔母的合称。从祖祖父母:原书少一“祖”字,据疏证本增补。疏证本曰:“旧脱一‘祖’字。若‘从祖父母’,则父之从父昆弟与其妻于己为父母行也。《尔雅》曰:‘父之世父、叔父为从祖祖父,父之世母、叔母为从祖祖母。’今依此补之。”从祖祖父母,从祖祖父、从祖祖母的合称。从祖祖父即祖父的兄弟,伯祖父或叔祖父;从祖祖母即祖父兄弟的妻子,伯祖母或叔祖母。
2亲祖:祖父母。别:分支。
3随从:跟随,跟从。为名:命名,取名,用作名。
【译文】
父亲的世父、世母和叔父、叔母叫作“从祖祖父母”,说的是从自己的祖父母分支而往下。也说的是跟随自己的祖父母而用作名称。
11.23 父之姊妹曰“姑”1。姑,故也2,言于己为久故之人也3。
【注释】
1姊(zi)妹:姐姐和妹妹。
2故:旧的,原有的。
3久故:犹“故旧”。
【译文】
父亲的姐妹叫作“姑”。姑,得名于“故”,对于自己来说已经是故旧之人了。
11.24 姊1,积也2,犹日始出,积时多而明也3。
【注释】
1姊:姐姐。称比自己先出生的同胞女子。
2积:累积。又指长久。
3积时:犹“历时”。积累的时间。明:明亮。引申也有“明智”的意思。作者用太阳的明亮比喻姐姐的聪慧明理。与下条“妹”相对而同理。
【译文】
姊,得名于“积”,好像太阳开始出现,积累的时间越多就越明亮。
11.25 妹,昧也1,犹日始出2,历时少3,尚昧也4。
【注释】
1昧(mèi):暗,昏暗。
2出:原作“入”,据吴志忠本校改。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吴校‘始入’作‘始出’,详语义,作‘出’是。”
3历时:经过的时间。
4尚:犹,仍然。
【译文】
妹,得名于“昧”,好像太阳开始出现,经过的时间太少,还有些昏暗。
11.26 姑谓兄弟之女为“侄(姪)”1。侄(姪),迭也2,共行事夫3,更迭进御也4。
【注释】
1兄弟:哥哥和弟弟。侄(姪):晋以前女子称兄弟的子女。
2迭(dié):更迭,轮流。
3行:出嫁。事:侍奉。
4更迭:交替,更易。进御:指御幸,交合。
【译文】
姑姑把哥哥和弟弟的女儿叫作“侄(姪)”。侄(姪),得名于“迭”,姑姑和侄女一起出嫁同事一夫,轮流行房。
11.27 夫之父曰“舅”1。舅,久也2。久,老称也。
【注释】
1舅:夫之父。
2久:老。
【译文】
丈夫的父亲叫作“舅”。舅,得名于“久”。久,是对老的称呼。
11.28 夫之母曰“姑”1,亦言“故”也。
【注释】
1姑:丈夫的母亲。婆婆。
【译文】
丈夫的母亲叫作“姑”,也说的是“故”的意思。
11.29 母之兄弟曰“舅”1,亦如之也。
【注释】
1舅:舅父。即母之兄或弟。
【译文】
母亲的哥哥和弟弟叫作“舅”,也说的是“旧”的意思。
11.30 妻之父曰“外舅”1,母曰“外姑”2,言妻从外来,谓至己家为“归”3,故反以此义称之,夫妻匹敌之义也4。
【注释】
1外舅:岳父。
2外姑:岳母。
3己家:自家。归:原作“妇”,据段玉裁、疏证本校改。归,女子出嫁。也有“返回”的意思。《周易·渐》:“女归,吉。”孔颖达疏:“归,嫁也,女人生有外成之义,以夫为家,故谓嫁曰‘归’也。”
4夫妻:丈夫和妻子。匹敌:相比,相当,对等。
【译文】
妻子的父亲叫作“外舅”,母亲叫作“外姑”,说的是妻子是从家外来,她称嫁到自己(丈夫自称)家里是“归”,所以丈夫反过来根据这个道理来称呼她的父母,这是丈夫和妻子对等的意思。
11.31 妻之昆弟曰“外甥”1,其姊妹女也2,来归己,内为妻3,故其男为外姓之甥4。甥者5,生也,他姓子6,本生于外,不得如其女来在己内也7。
【注释】
1昆弟:兄弟。外甥:妻之兄弟。
2姊妹:姐姐和妹妹。女:女性,女人。
3内(nà):同“纳”。迎娶。
4姓:原作“甥”,据篆字疏证本、邵晋涵校改。篆字疏证本曰:“外姓,今本讹作‘外甥’,据《礼记》正义引改。”
5甥:古代对姑之子、舅之子、妻之兄弟、姊妹之夫的通称。
6他姓:别姓,异姓。
7不得:不能,不可。内(nèi):室,内室。
【译文】
妻子的兄弟叫作“外甥”,他们的姐姐和妹妹是女性,来嫁给自己,接纳为妻子,所以这个男子就成为外姓的甥。甥,得名于“生”,是别的姓氏的儿子,本来出生在外人家,不能像女儿那样来到自己家里。
11.32 姊妹之子曰“出”1,出嫁于异姓而生之也2。
【注释】
1子:儿子。出:姐妹出嫁所生,指外甥。
2异姓:不同姓,也指不同姓的人。
【译文】
姐姐和妹妹的儿子叫作“出”,是因为出嫁到外姓而生的。
11.33 出之子曰“离孙”1,言远离己也2。
【注释】
1出:此指外甥。离孙:外甥的儿子。
2远离:远远地离开。
【译文】
外甥的孩子叫作“离孙”,是说他们是远离自己的。
11.34 侄(姪)之子曰“归孙”1,妇人谓嫁曰“归”2,侄(姪),子列3,故其所生为孙也。
【注释】
1归孙:女子称侄子的儿子。
2妇人:成年女子的通称,多指已婚者。
3列:属类,位列。这里指辈份。
【译文】
侄子的儿子叫作“归孙”,成年女子把出嫁说成“归”,侄(姪),是子辈,所以她所生的是孙辈。
11.35 妻之姊妹曰“娣”1。娣,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2。
【注释】
1姊妹:这里偏指妹妹。娣(dì):古代姐妹共嫁一夫,长为姒,幼为娣。
2长(zhǎng)弟:犹“长幼”。年长和年幼。弟,幼小。
【译文】
妻子的妹妹叫作“娣”。娣,得名于“弟”,是说她与自己的妻子一个年长一个年幼。
11.36 母之姊妹曰“姨”1,亦如之2。《礼》谓之“从母”3,为娣而来,则从母列也4。故虽不来,犹以此名之也。
【注释】
1姨:母亲的姐妹。
2亦如之:在此指如上条“妻之姊妹曰娣。娣,弟也,言与己妻相长弟也”所说。
3《礼》:指《仪礼》。《仪礼·丧服》:“从母,丈夫妇人,报。”郑玄注:“从母,母之姊妹。”从母:母亲的姐妹。即姨母。
4从:归属,从属。
【译文】
母亲的姐姐和妹妹叫作“姨”,也是像娣那样。《仪礼》称她为“从母”,作为母亲之娣一同嫁来,就从属于母辈行列。所以即便不嫁过来,也还是用这个词称呼她。
11.37 姊妹互相谓夫曰“私”1,言于其夫兄弟之中,此人与己姊妹有恩私也2。
【注释】
1互相:表示彼此对待的关系。私:偏爱,宠爱。古时称姊妹之夫。
2恩私:恩爱。
【译文】
姐姐和妹妹之间互相称对方的丈夫为“私”,是说她丈夫的兄弟里边,这个人与自己的姐姐或妹妹有恩爱之情。
11.38 舅谓姊妹之子曰“甥”1。甥亦生也,出配他男而生2,故其制字3,“男”旁作“生”也。
【注释】
1舅:舅父。即母之兄或弟。甥:姊妹之子。
2出配:出嫁,婚配。他:别的,另外的。
3制字:造字。
【译文】
舅舅把自己姐姐和妹妹的孩子叫作“甥”。甥也就是“生”,是婚配到别的男子那里生出的,所以造字的时候,在“男”字的旁边写个“生”字。
11.39 妾谓夫之嫡妻曰“女君”1,夫为男君2,故名其妻曰“女君”也3。
【注释】
1妾:旧时男子在妻以外所娶的女子。夫:原作“夫人”,据范惟一玉雪堂刻本、疏证本等校删去“人”字。嫡妻:正妻。女君:姬妾称正妻。
2君:妾对丈夫的尊称。
3名:指称,称名。
【译文】
妾把丈夫的正妻叫作“女君”,丈夫是男君,所以把他的妻子称呼为“女君”。
11.40 嫂,叟也1。叟,老者称也2。叟,缩也,人及物老,皆缩小于旧也3。
【注释】
1嫂:哥哥的妻子。叟(sou):老人。
2老者:老年人。
3缩小:由大变小。旧:往昔,从前。
【译文】
嫂,得名于“叟”。叟,是对老年人的称呼。叟,得名于“缩”,人和万物老了,都比从前缩小了。
11.41 叔1,少也,幼者称也。叔亦俶也2,见嫂俶然却退也3。
【注释】
1叔:称丈夫的弟弟。此条与上条相对,弟弟称哥哥的妻子为“嫂”,嫂称丈夫的弟弟为“叔”。
2俶:同“倜(tì)”。惊惧不安貌。
3俶然:犹“倜然”。远离貌。却退:后退,退却。
【译文】
叔,得名于“少”,是对年轻人的称呼。叔也就是“俶”,见到嫂子远远地后退。
11.42 夫之兄曰“兄公”1。公2,君也3;君,尊称也4。俗间曰“兄章”5。章,灼也6,章灼敬奉之也7。又曰“兄伀”8,言是己所敬9,见之怔忡10,自肃齐也⑪。俗或谓舅曰“章”⑫,又曰“伀”,亦如之也。
【注释】
1兄公:原作“公”,据吴志忠本、佚名校补。吴翊寅校议:“吴本作‘曰兄公’。案:依《尔雅》当有‘兄’字,各本误脱。”《尔雅·释亲》:“夫之兄为兄公。”兄公,丈夫之兄。
2公:对平辈的敬称。
3君:对对方的尊称,犹言“您”。亦用在人姓名后表示尊敬。
4尊称:尊贵的称谓或称号,敬称。按,原书将以下分开另立为一条,此据段玉裁、疏证本等合并。
5俗间:世间。兄章:即兄公。丈夫之兄。
6灼(zhuó):惊恐,惶恐。
7章灼:惊惧。敬奉:恭敬地侍奉。
8伀(zhong):原作“忪”,据疏证本、巾箱本校改,下同。疏证本曰:“今本‘伀’作‘忪’,据《一切经音义》引改正。《尔雅》曰:‘夫之兄为兄公。’郭注云:‘今俗呼兄钟,语之转。’‘伀’与‘钟’同音。又:‘伀’本一作‘妐’,下同。”兄伀,即兄公。丈夫之兄。
9言:原书无,据卢文弨、疏证本、黄丕烈校补。篆字疏证本曰:“今本脱‘言’字,据《一切经音义》引增。”
10怔忡(zhēng chong):同“怔忪”。惊恐不安貌。
⑪肃齐:庄重严肃,整治使有条理。
⑫舅:称夫之父。章:同“嫜(zhāng)”。丈夫的父亲。
【译文】
丈夫的哥哥叫作“兄公”。公,就是“君”;君,是尊贵的称呼。民间叫作“兄章”。章,得名于“灼”,惊恐而恭敬地侍奉。又叫作“兄伀”,是说哥哥是自己尊敬的人,一见到他就惊慌,自然就庄重严肃了。民间有的把舅舅叫作“章”,又叫作“伀”,也是像这种情况。
11.43 少妇谓长妇曰“姒”1,言其先来,己所当法似也2。
【注释】
1少(shào)妇:年轻的已婚女子。此处专指妯娌间年轻的一方。长(zhǎng)妇:年长的已婚女子。此处专指妯娌间年长的一方。姒(sì):古代妯娌(zhóu li)间,以兄妻为姒。妯娌,兄、弟之妻的合称。
2法似:仿效,类似。
【译文】
年轻的已婚女子把年长的已婚女子叫作“姒”,说她是先来的,自己应当跟她类似。
11.44 长妇谓少妇曰“娣”1。娣,弟也,己后来也。或曰“先后”2,以来先后言之也3。
【注释】
1娣(dì):古代妯娌间,以兄妻为姒,弟妻为娣。
2先后:妯娌。
3先后:前后。先后次序。
【译文】
年长的已婚女子把年轻的已婚女子叫作“娣”。娣,得名于“弟”,在自己之后嫁来。有的叫作“先后”,是根据嫁来的先后次序来说的。
11.45 青徐人谓长妇曰“稙长”1,禾苗先生者曰“稙”2,取名于此也。荆豫人谓长妇曰“孰”3。孰,祝也4。祝,始也。
【注释】
1长妇:专指上文说的娰。稙长(zhi zhǎng):指姒,妯娌间的兄妻。一说“长”字衍。王先谦《释名疏证补》曰:“吴校‘稙’下无‘长’字,是。此衍。”
2稙:先种的谷物。
3荆:即荆州。豫:即豫州。孰:原作“熟”,据卢文弨、疏证本、巾箱本校改,下同。孰,指姒。
4祝:开始。
【译文】
青州和徐州的人把姒叫作“稙长”,庄稼先长出苗的叫“稙”,“稙长”就取名于这个。荆州和豫州的人把年长的已婚女子叫作“孰”。孰,得名于“祝”。祝,就是开始。
11.46 两婿相谓曰“亚”1,言一人取姊2,一人取妹,相亚次也3。又并来至女氏门4,姊夫在前5,妹夫在后,亦相亚而相倚6,共成其礼也7。又曰“友婿”8,言相亲友也9。
【注释】
1婿:女婿。女儿的丈夫。亚:同“娅(yà)”。姐妹丈夫的互称,俗称“连襟”。
2取:取妻。后多作“娶”。
3亚次:依次排列。
4氏:指家。
5姊夫:姐姐的丈夫。
6相亚:相近似,相当。相倚:相互倚傍。
7共成其礼:这里指共同行礼。成,完成,完备。礼,敬神。谓事神致福。
8友婿:连襟。
9亲友:亲热友爱。
【译文】
两个女婿的互相称谓是“亚”,说的是一个娶姐姐,另一个娶妹妹,依次排列。又一起来到女家的门前,姐姐的丈夫在前,妹妹的丈夫在后,互相类似又相互倚傍,共同敬神行礼。又叫作“友婿”,说的是互相亲密友爱。
11.47 妇之父曰“婚”1,言婿亲迎用昏2,又恒以昏夜成礼也3。
【注释】
1婚:妻子的父亲。
2亲迎:古代婚礼“六礼”之一。夫婿亲至女家迎新娘入室,行交拜合卺(jin)之礼。用:须,需要。昏:天刚黑的时候,傍晚。
3恒:经常,常常。以:在,于。昏夜:黑夜。成礼:完婚。
【译文】
妇人的父亲叫作“婚”,说的是夫婿亲至女家迎娶新娘的时间必须在傍晚,又常在黑夜完成婚礼。
11.48 婿之父曰“姻”1。姻,因也2,女往因媒也3。
【注释】
1姻:结亲的男家,指夫或夫之父。
2因:依托,凭借。
3媒:媒人,说合婚姻的人。
【译文】
夫婿的父亲叫作“姻”。姻,得名于“因”,女方前往夫婿之家是托媒说合的。
11.49 天子之妃曰“后”1。后,后(後)也2,言在后(後),不敢以“副”言也3。
【注释】
1天子:古以君权为天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妃:配偶,妻。
2后(後):后面,在空间、位置上与“前”或“上”相对的方位。
3副:辅助。
【译文】
天子的配偶叫作“后”。后,得名于“后(後)”,是说自己位置靠后,不敢以天子的“辅助”来称说。
11.50 诸侯之妃曰“夫人”1。夫,扶也2,扶助其君也3。
【注释】
1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在其统辖区域内,世代掌握军政大权,但按礼要服从王命,定期向帝王朝贡述职,并有出军赋和服役的义务。夫人:诸侯之妻。汉代亦称列侯之妻。
2扶:扶持,护持。
3扶助:扶持帮助。君:称诸侯。
【译文】
诸侯的配偶叫作“夫人”。夫,得名于“扶”,扶持帮助诸侯。
11.51 卿之妃也1,内子2。子3,女子也,在闺门之内治家也4。
【注释】
1卿:古代高级长官或爵位的称谓。西周、春秋时天子、诸侯所属高级长官称卿。战国时为爵位的称谓,有上卿、亚卿等。秦汉三公以下有九卿。
2内子:古代称卿大夫的嫡妻。
3子:专指女儿。
4闺门:内室的门。借指家庭。治家:持家,管理家事。
【译文】
卿的配偶,即内子。子,指的是女子,在家庭之内管理家务。
11.52 大夫之妃曰“命妇”1。妇,服也2,服家事也3。夫受命于朝4,妻受命于家也。
【注释】
1大(dà)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又为爵位名。命妇:古时受封号的妇人。在宫廷中则妃嫔等称为内命妇,在宫廷外则臣下之母妻称为外命妇。
2服:从事,致力。
3家事:古代指大夫家族内部的事务,后渐渐用以泛指家庭事务。
4受命:泛指接受任务、命令。特指受君主之命。朝:朝廷。君王听政、办事的地方。
【译文】
大夫的配偶叫作“命妇”。妇,得名于“服”,致力于家庭事务,夫君在朝廷接受君主之命,妻子在家庭接受夫君之命。
11.53 士、庶人曰“妻”1。妻,齐也2,夫贱不足以尊称3,故齐等言也4。
【注释】
1士:介于大夫与庶人之间的阶层。亦泛称知识阶层。庶(shù)人:平民百姓。
2齐:平等,等齐。
3贱:地位低下。不足:不值得,不必。
4齐等:平等,同等。
【译文】
低级贵族、平民百姓把配偶叫作“妻”。妻,得名于“齐”,丈夫低贱不值得尊敬的称谓,所以平齐地称呼她。
11.54 天子妾有嫔1。嫔,宾也2,诸妾之中见宾敬也3。
【注释】
1嫔(pín):天子诸侯姬妾。
2宾:尊敬。
3诸:众,各个。见:被,受到。宾敬:恭敬,尊敬。
【译文】
天子的姬妾里有的叫作“嫔”。嫔,得名于“宾”,在众多姬妾里面是受尊敬的。
11.55 妾1,接也2,以贱见接幸也3。
【注释】
1妾:旧时男子在妻以外娶的女子。
2接:接见,接待。
3以:因为,由于。贱:地位低下。接幸:接见宠幸。
【译文】
妾,得名于“接”,由于地位低贱有时受到接见宠幸。
11.56 侄(姪)娣曰“媵”1。媵,承事嫡也2。
【注释】
1侄(姪)娣:古代诸侯贵族之女出嫁,以侄女和妹妹陪嫁为媵妾者。媵(yìng):古诸侯嫁女,以侄娣陪嫁。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蔡天祜刊本、疏证本等分开另起。
2承事:受事,事奉。
【译文】
侄女和妹妹从嫁叫作“媵”。媵,承担侍奉正妻的任务。
11.57 配1,辈也2,一人独处3,一人往辈耦之也4。
【注释】
1配:配偶。
2辈:比并。
3独处:指男女无偶独居。
4辈耦(ou):结对。
【译文】
配,得名于“辈”,一个人独居无偶,另一个人前去与他结成配偶。
11.58 匹1,辟也2,往相辟耦也3。
【注释】
1匹:伴侣,配偶。
2辟(pì):边,侧。
3辟耦:配对。耦,配偶。
【译文】
匹,得名于“辟”,前去互相配对。
11.59 耦1,遇也,二人相对遇也2。
【注释】
1耦:本指二人并肩而耕。引申为配偶。按,本条原与上条不分,据卢文弨、疏证本、吴志忠本分开另起。
2对遇:相遇,遭逢。
【译文】
耦,得名于“遇”,男女两人互相遭遇了。
11.60 嫡1,敌也2,与匹相敌也3。
【注释】
1嫡(dí):正妻。
2敌:对等,相当。
3匹:伴侣,配偶。相敌:相当,相匹。
【译文】
嫡,得名于“敌”,两个人互相匹敌。
11.61 庶1,摭也2,拾摭之也3,谓拾摭微陋待遇之也4。
【注释】
1庶(shù):非正妻生的孩子,宗族的旁支。与“嫡”相对。
2摭(zhí):拾取。
3拾摭:收集,采集。
4微陋:卑微鄙陋。待遇:对待。
【译文】
庶,得名于“摭”,是拾取采集的意思,是说用拾取卑微鄙陋之物的态度来对待非正妻生的孩子。
11.62 无妻曰“鳏”1。鳏,昆也2;昆,明也,愁悒不寐3,目恒鳏鳏然也4,故其字从“鱼”5,鱼目恒不闭者也6。
【注释】
1鳏(guān):成年无妻或丧妻的人。
2昆:通“焜”。明亮的样子。
3愁悒:忧愁抑郁。不寐:睡不着。
4鳏鳏:犹“焜焜”。明艳貌。
5从:归属。后用来指出汉字所构成的成分。
6鱼目:鱼的眼珠子。相传鳏鱼眼睛终夜不闭,旧称无妻曰鳏,故诗文中多以“鱼目”用为无偶独宿或不娶之典。
【译文】
没有妻子的男人叫作“鳏”。鳏,得名于“昆”;昆,是明亮的意思。鳏夫忧愁抑郁睡不着,眼珠子常常亮闪闪的,所以“鳏”字归属于“鱼”旁,因为鱼的眼睛是不会闭上的。
11.63 无夫曰“寡”1。寡,踝也2,踝踝单独之言也3。
【注释】
1无:没有。此指丧失。寡:丈夫已死的妇女。
2踝(huái):小腿和脚底连接处左右两旁凸起的圆骨。其特点是孤立不偶。
3单独:谓孤独无亲属。
【译文】
失去丈夫的女人叫作“寡”。寡,得名于“踝”,踝踝,说的是她孤独无亲。
11.64 无父曰“孤”1。孤,顾也2,顾望无所瞻见也3。
【注释】
1孤: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
2顾:回头看,回视。
3顾望:还(huán)视,巡视。瞻见:看见。
【译文】
失去父亲的孩子叫作“孤”。孤,得名于“顾”,环顾四周看不到父母的身影。
11.65 老而无子曰“独”1。独,只独也2,言无所依也3。
【注释】
1独:老而无子孙者。
2只(zhi)独:单独。只,单,独。
3无所依:没有可以依靠的人。
【译文】
老了却没有孩子叫作“独”。独,是“单独”的意思,是说没有可以依靠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