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释名译注

释名卷第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没有了](快捷键→)

释疾病第二十六

【题解】

疾病,泛指病。《周礼·天官·疾医》:“掌养万民之疾病。”贾公彦疏:“疾病两言之者,疾轻病重。”生老病死是人生必经的过程,本篇记录了疹、疚、痛、痒等疾病名称及其症状表现,解释各种类型的疾病名称的得名之由,字里行间蕴含着传统的中医思想,侧面展现了古人的医学智慧。

26.1 疾病者,客气中人急疾也1;病,并也2,并与正气在肤体中也3。

【注释】

1客气:中医指侵害人体的邪气。中(zhòng)人:伤害人。急疾:快速,急切。

2并:一起,一同。

3正气:中医指人体内的元气,即人体的防御、抵抗和再生的功能,与“邪气”对言。肤体:犹“体肤”。身体和皮肤,也指躯体。

【译文】

疾病,是邪气伤人急切所致;病,得名于“并”,体内的元气与外来的邪气一并存在于身体里。

26.2 疹1,诊也2,有结气可得诊见也3。

【注释】

1疹(zhěn):皮肤上起的红色疙瘩,也指痘疮。

2诊:候脉察病,诊断。

3结气:犹“气结”。中医谓气留滞不行。诊见:察知,看见。

【译文】

疹,得名于“诊”,有留滞郁结的气血在诊断时能够看出来。

26.3 疚1,久也2,在体中也3。

【注释】

1疚(jiù):宿疾,久病。患重病多年而久治不愈。

2久:滞留,久留。

3体中:身体内。

【译文】

疚,得名于“久”,在身体里面。

26.4 痛1,通也2,通在肤脉中也3。

【注释】

1痛:疼痛。疾病、创伤等引起的难受的感觉。

2通:通行,流通。

3肤脉(mài):皮肤至血脉。

【译文】

痛,得名于“通”,病痛通行于皮肤和血脉里。

26.5 痒1,扬也2,其气在皮中欲得发扬3,使人搔发之而扬出也4。

【注释】

1痒:皮肤或黏膜需要搔擦的感觉。

2扬:掀播,簸散。

3气:指脉气(运行于经脉中之精气)和营卫(血气)方面的病象。得:能够。发扬:散发,播扬。

4搔:以指甲或他物轻刮。发:开启,打开。

【译文】

痒,得名于“扬”,病气在皮肤里想要能够散发簸扬,使得人们挠破皮肤而散扬出去。

26.6 眩1,悬也2,目视动乱3,如悬物遥遥然不定也4。

【注释】

1眩:即眩疾,头晕目眩的病。

2悬:吊挂,系挂。

3目视:眼见,目睹。动乱:晃动昏乱。

4遥遥:同“摇摇”。摇摆不定的样子。

【译文】

眩,得名于“悬”,眼睛所看到的事物晃动昏乱,就像悬挂的物体摇摇晃晃地不稳定。

26.7 历匘1,匘从耳鼻中出2,历历然也3。

【注释】

1历:即鼻渊,俗称“脑漏”。鼻孔中常流黄色腥臭浊涕,久则鼻塞不通,嗅觉减退,甚至头目眩晕。,原作“”,据卢文弨、疏证本校改作“”。,同“脑”。下同。

2耳鼻:耳朵和鼻子。此偏指鼻。疏证本、吴志忠本删去“耳”字。疏证本曰:“‘耳’疑衍,脑止从鼻中出,与耳无涉。”

3历历:犹“沥沥”。液体不断滴落貌。

【译文】

历匘,脑汁从鼻子里流出来,漓漓拉拉不断滴落的样子。

26.8 秃1,无发沐秃也2。

【注释】

1秃:头无发。

2沐秃:头秃无发貌。

【译文】

秃,头上没有头发光秃秃的样子。

26.9 毼1,头生创白瘕2,毼亦然也。

【注释】

1毼:通“鬝(qiān)”。鬓秃,斑秃。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创:通“疮(chuāng)”。皮肤或黏膜上的溃烂处。白瘕(jiǎ):斑秃,局部头发脱落。白,原作“曰”,据吴志忠本校改。

【译文】

毼,头上生疮鬓发脱落,斑秃也是这样。

26.10 盲1,茫也2,茫茫无所见也3。

【注释】

1盲:目失明。

2茫:迷蒙,模糊不清。

3茫茫:渺茫,模糊不清。

【译文】

盲,得名于“茫”,模模糊糊的看不到什么。

26.11 瞽1,鼓也2,瞑瞑然3,目平合如鼓皮也4。

【注释】

1瞽(gu):目失明。特指无目之盲,即眼睑平合如鼓皮之盲者。

2鼓:圆桶形或扁圆形的打击乐器。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

3瞑瞑:昏暗的样子。

4鼓皮:蒙鼓的皮革。

【译文】

瞽,得名于“鼓”,昏暗不明的样子,眼皮平坦地闭合着就像鼓上蒙的皮革。

26.12 矇1,有眸子而失明2,蒙蒙无所别也3。

【注释】

1矇(méng):盲,目失明。特指眼珠外观无异常而目盲。

2眸子:瞳仁。亦泛指眼睛。失明:丧失视力。

3蒙蒙:模糊不清貌。别:明辨,区分。

【译文】

蒙,有眼睛却丧失了视力,朦朦胧胧的辨别不出什么形象。

26.13 瞍1,缩坏也2。

【注释】

1瞍(sou):目失明。指有目无珠。

2缩坏:萎缩坏死。

【译文】

瞍,眼球萎缩坏死。

26.14 瞎1,迄也2,肤幕迄迫也3。

【注释】

1瞎:本指一目失明,后来也指双目失明。

2迄:通“汔(qì)”。接近,至。

3肤幕:皮膜。此指眼睑。幕,通“膜”。迫:闭,笼罩。

【译文】

瞎,得名于“迄”,眼皮挨挤蒙闭。

26.15 眸子明而不正曰“通视”1,言通达目匡一方也2。又谓之“丽视”3。丽4,离也,言一目视天5,一目视地,目明分离6,所视不同也。

【注释】

1通视:眼睛斜视。

2通达:通行,旁达。匡:同“眶”。眼眶。一方:一边。

3丽视:斜视。一种眼病。当一只眼睛直视目标时,另一只眼便斜向一侧。多由眼球位置不正,或眼肌平衡失调所致。

4丽(lí):通“离”。

5一目:一只眼睛。

6明:眼睛,视力。分离:分开。

【译文】

瞳人明亮却不端正叫作“通视”,说的是通向眼眶的一边。又叫作“丽视”。丽,得名于“离”,说的是一只眼望天,一只眼看地,两只眼睛的视线分离,看到的也就不一致。

26.16 目匡陷急曰“眇”1。眇,小也。

【注释】

1陷急:凹陷狭窄。急,狭窄,狭隘。眇(miǎo):眼睛小。

【译文】

眼眶凹陷狭窄叫作“眇”。眇,是“小”的意思。

26.17 目眦伤赤曰“”1。,末也,创在目两末也2。

【注释】

1目眦(zì):眼眶。(miè):目红肿不明。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创(chuāng):创伤。

【译文】

眼眶受伤红肿叫作“”。,得名于“末”,创伤在两眼的末梢。

26.18 目生肤入眸子曰“浸”1。浸,侵也2,言侵明也,亦言浸淫转大也3。

【注释】

1肤:斑,膜。浸(qin):同“侵”。触犯,侵占,又指逐渐。此指一种眼病。

2侵:侵袭,谓一物进入他物中或他物上。又指侵蚀,逐渐地损坏。

3浸(qin)淫:逐渐蔓延、扩展。

【译文】

眼里长了斑并进入瞳人叫作“浸”。浸,得名于“侵”,说的是损害视力,也说的是逐渐蔓延变大。

26.19 聋1,笼也2,如在蒙笼之内3,听不察也4。

【注释】

1聋:听觉失灵或闭塞。

2笼:笼罩,遮掩。

3蒙笼:蒙盖的笼子。或指草木茂盛之处。字或作“朦胧”。朦胧,形容模糊貌。

4不察:不清楚。

【译文】

聋,得名于“笼”,就像人在蒙盖着的笼子里面,听得模糊不清。

26.20 鼻塞曰“鼽”1。鼽,久也2,涕久不通3,遂至窒塞也4。

【注释】

1鼻塞:鼻腔由于黏膜肿胀或鼻中隔弯曲等而堵塞。鼽(qiú):鼻塞不通。

2久:稽留,滞留。

3涕:鼻涕。

4窒塞:闭塞,堵住。

【译文】

鼻子堵塞叫作“鼽”。鼽,得名于“久”,鼻涕长久不通流,终于到了闭塞的程度。

26.21 龋1,朽也2,虫啮之齿缺朽也3。

【注释】

1龋(qu):蛀牙。

2朽:腐烂,腐朽。

3啮(niè):咬,啃。

【译文】

龋,得名于“朽”,虫子咬啮的牙齿腐朽残缺。

26.22 瘖1,唵然无声也2。

【注释】

1瘖(yin):嗓子哑,不能出声,失音。

2唵:同“喑(yin)”。哑,无声。

【译文】

瘖,喑哑无声。

26.23 瘿1,婴也2,在颈婴喉也。

【注释】

1瘿(ying):囊状瘤。多生于颈部,包括甲状腺肿大等。

2婴:绕,围绕。

【译文】

瘿,得名于“婴”,囊肿在脖子上包围着喉咙。

26.24 痈喉1,气著喉中不通2,蓄成痈也3。

【注释】

1痈(yong)喉:同“喉痈”。发生于咽喉部位的痈疮。相当于西医的扁桃体周围脓肿。喉痈起病急,发展迅速,常导致咽喉肿塞,吞咽、呼吸受影响。痈,肿。

2气:呼吸的气息。著:通“伫”。滞留。

3痈:肿疡。一种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的炎症,多发于颈、背,常伴有寒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译文】

痈喉,气息滞留在喉咙里不能流通,积蓄成为痈肿。

26.25 消1,,渴也,肾气不周于胸胃中浸润消渴2,故欲得水也。

【注释】

1消(kě):即“消渴”。口渴,善饥,尿多,消瘦。包括糖尿病、尿崩症等。,同“渴”。

2肾气:肾精化生之气,表现为肾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生殖以及气化等功能活动。不周:不至,不到。浸润:沾濡,滋润。消渴:消除干渴。

【译文】

消,,得名于“渴”,肾精化生之气达不到胸腹胃里沾濡滋润以消除干渴,所以想要得到水分。

26.26 呕1,伛也2,将有所吐,脊曲伛也3。

【注释】

1呕(ou):吐。

2伛(yu):曲背,弯腰。

3曲伛:弯曲。

【译文】

呕,得名于“伛”,将要有呕吐的东西时,脊背便会弯曲起来。

26.27 咳(欬)1,刻也2,气奔至,出入不平调3,若刻物也。

【注释】

1咳(欬):咳嗽。

2刻:雕镂,用刀子挖。

3出入:出外与入内。平调(tiáo):平静,调和。

【译文】

咳(欬),得名于“刻”,气息奔涌而来,进出不均匀,就像雕刻物件那样。

26.28 喘1,湍也2。湍,疾也3,气出入湍疾也4。

【注释】

1喘:指气喘,也称哮喘。由于支气管发生痉挛性收缩而引起的阵发性呼吸困难、哮鸣、咳嗽的反复发作。

2湍(tuān):水势急速而回旋。

3疾:急剧而猛烈。

4湍疾:湍急。

【译文】

喘,得名于“湍”。湍,就是“疾”的意思,气息进出湍急。

26.29 吐1,泻也2,故扬、豫以东谓泻为吐也3。

【注释】

1吐(tù):不自主地从嘴里涌出,呕吐。

2泻:排泄。

3扬:即扬州。古九州之一。辖今之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诸省。豫:豫州。约当今淮河以北、伏牛山以东河南东部、安徽北部地区。

【译文】

吐,等于说“泻”,所以扬州、豫州以东的人把“泻”说成“吐”。

26.30 乳痈曰“妬”1。妬,褚也2,气积褚不通3,至肿溃也4。

【注释】

1乳痈:乳疮,奶疮,即急性乳腺炎。妬(dù):乳痈。

2褚(zhu):储藏。

3气:指脉气(运行于经脉中的精气)和营卫(血气)。积褚:聚蓄,聚积。

4至:导致。肿溃:肿起溃烂。

【译文】

乳疮叫作“妬”。妬,得名于“褚”,脉气和血气积聚不通,导致痈肿溃烂。

26.31 心痛曰“疝”1。疝,诜也2,气诜诜然上而痛也3。

【注释】

1心痛:心脏所在部位感觉疼痛。疝(shàn):泛指体腔内容物向外突出的病症。

2诜(shēn):众多貌,紧密貌。

3诜诜:众多貌,紧密貌。

【译文】

心脏部位疼痛叫作“疝”。疝,得名于“诜”,脉气和血气一阵紧似一阵地上冲引起疼痛。

26.32 脴1,否也2,气否结也3。

【注释】

1脴(pi):同“痞”。中医指在腹腔内摸得到的硬块,又指称腹胸间气血阻塞不顺畅的症状。

2否(pi):闭塞,阻隔不通。

3否结:阻滞,郁结。

【译文】

脴,得名于“否”,脉气和血气闭塞郁结。

26.33 小儿气结曰“哺露”1,哺而寒露2,乳食不消3,生此疾也。

【注释】

1小儿:小孩子。气结:中医谓气留滞不行、积结一处。哺露:小儿因胃弱而呕吐的病症。原作“哺,哺,露也”,据吴志忠本校改。

2哺:给幼儿喂食。寒露:裸露受寒。

3乳食:以奶为食物,吃奶。又指奶水。不消:不消化。

【译文】

小孩子胃气留滞积结叫作“哺露”。哺乳时裸露受寒,奶水不消化,就生出这种疾病。

26.34 注病1,一人死、一人复得2,气相灌注也3。

【注释】

1注病:指传染性疾病。

2复:又,更,再。

3气:疾气,疾病之气。灌注:注入,流入。

【译文】

注病,一个人死了、一个人又得了,疾病之气递相灌进流注。

26.35 泄利1,言其出漏泄而利也2。

【注释】

1泄利:亦作“泄痢”。水泻,痢疾。利,通“痢”。

2漏泄:渗漏。利:疾,迅猛。又指排泄,大小便。

【译文】

泄利,说的是粪便排出渗漏而且迅疾。

26.36 下重而赤白曰“”1,言厉而难差也2。

【注释】

1下重:指排便时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赤白:红色与白色。(zhì):亦作“”。赤白痢。中医称“滞下”,指大便中带脓血的痢疾。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厉:指病人。差(chài):原书无,据卢文弨、丁山、胡楚生校补。胡楚生《释名考》说:“慧琳《音义》卷二十五所引,‘难’下有‘差’字。”差,病除。

【译文】

下腹部及肛门有沉重胀坠感且大便红白混杂叫作“”,说的是人患了痢疾而难以痊愈。

26.37 阴肿曰“隤”1,气下隤也2。又曰“疝”3,亦言“诜”也,诜诜引小腹急痛也4。

【注释】

1阴:生殖器。隤(tuí):同“颓”。指疝气,小肠坠入阴囊内引起腹股沟凸起或阴囊肿大。

2隤:坠下。

3疝:指生殖器部位或腹部剧烈疼痛兼有二便不通的病症。

4小腹:指人体脐以下的部位。急痛:剧烈疼痛。

【译文】

生殖器肿胀叫作“隤”,脉气和血气下坠。又叫作“疝”,也得名于“诜”,一阵紧似一阵地引起小肚子剧烈疼痛。

26.38 疼痹1,痹气疼疼然烦也2。

【注释】

1疼痹:原作“疼卑”,据吴志忠本等校改。吴翊寅校议:“‘疼痹’连文,《内经》有‘痛痹’之证是也。《素问·痹论》岐伯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疼痹,指以关节疼痛为主证的痹证,又指痛风。

2痹气:原作“气”,据吴志忠本校补。痹气,痹湿之气,指气血痹阻而致的一类疾病。疼疼:疼痛貌。烦:频繁搅动,烦扰。

【译文】

疼痹,痹湿之气一阵疼似一阵地频繁搅动。

26.39 痔1,食也,虫食之也。

【注释】

1痔:痔疮。

【译文】

痔,得名于“食”,虫子在啃蚀它。

26.40 酸1,逊也2,逊遁在后也3。言脚疼力少,行遁在后4,以逊遁者也5。

【注释】

1酸:人身肌肉过度疲劳或因病引起的酸痛无力的感觉。

2逊:逃遁,逃避。

3逊遁:退避,退隐。

4遁:隐匿。

5以:通“似”。

【译文】

酸,得名于“逊”,退避在后面。说的是腿脚疼痛力气小,行走时隐匿在后面,像是逃避的人。

26.41 消1,弱也2,如见割削3,筋力弱也4。

【注释】

1消:减耗,消瘦。

2弱:衰弱,瘦弱。

3割削:切割。

4筋力:筋力,体力。

【译文】

消,是衰弱的意思,好像被切削,体力变弱了。

26.42 懈1,解也,骨节解缓也2。

【注释】

1懈:疲困,松散。

2骨节:骨头,关节。解缓:解散弛缓。

【译文】

懈,得名于“解”,骨头关节解散弛缓了。

26.43 厥1,逆气从下厥起2,上行入心胁也3。

【注释】

1厥:病名。指突然昏倒、手足逆冷等症。

2逆气:中医指五脏六腑之气逆行不顺的病症,如气喘、呕吐、打嗝等。厥起:犹“蹶(jué)起”。突然升起。蹶,急遽,突然。

3上行:上升。心胁:心脏与肋骨之间,胸部。

【译文】

厥,逆行不顺之气从下面突然升起,上冲进入心胸部位。

26.44 疟1,酷虐也2。凡疾,或寒或热耳3,而此疾先寒后热,两疾似酷虐者也。

【注释】

1疟(nüè):疟疾。疟原虫以疟蚊为媒介引起的周期性发作的急性传染病。

2酷虐:残酷暴虐。

3或:有的。

【译文】

疟,因“酷虐”而得名。凡是疾病,有的发冷有的发热罢了,但是这种疾病先冷后热,冷热两种疾病好像过于残酷暴虐了。

26.45 疥1,也2,痒搔之,齿也3。

【注释】

1疥(jiè):疥疮。

2(xiè):牙齿相摩切。

3(jìn):闭口切齿。此指咬牙切齿的样子。

【译文】

疥,得名于“”,发痒了挠搔它,牙齿紧咬着。

26.46 癣1,徙也2,浸淫移徙处日广也3,故青徐谓癣为“徙”也4。

【注释】

1癣(xuǎn):皮肤感染霉菌的病。

2徙(xi):迁移,移转。

3浸(qin)淫:逐渐蔓延、扩展。移徙:迁移。日:每天,一天一天地。

4青徐:青州和徐州的并称。

【译文】

癣,得名于“徙”,逐渐蔓延迁徙的地方一天天地扩展,所以青州和徐州一带的人把癣说成“徙”。

26.47 胗1,展也2,痒搔之,捷展起也3。

【注释】

1胗(zhěn):同“疹”。皮肤上生的红色斑点。一说指嘴唇上凸起的小疱。

2展:展开,舒张。

3捷:迅速,敏疾。

【译文】

胗,得名于“展”,发痒了一挠搔它,就迅速地舒展开来。

26.48 肿1,钟也2,寒热气所钟聚也3。

【注释】

1肿:肌肉浮胀。又指胀痛,痈。

2钟:汇聚,集中。

3寒热:冷和热。钟聚:汇集,聚集。

【译文】

肿,得名于“钟”,是冷热的脉气和血气汇聚的地方。

26.49 痈1,壅也2,气壅否结裹而溃也3。

【注释】

1痈(yong):肿疡。皮肤和皮下组织化脓性的炎症,常伴有寒热等全身症状,严重者可并发败血症。

2壅:聚积,拥塞。

3气:疾气,疾病之气。壅否(pi):阻塞不通。否,闭塞,阻隔不通。结裹:郁结,紧裹。溃:烂。

【译文】

痈,得名于“壅”,脉气和血气郁结裹聚导致溃烂。

26.50 痳1,懔也2,小便难,懔懔然也3。

【注释】

1痳(lìn):同“淋”。古人对石淋、劳淋、血淋、气淋、膏淋病的通称,其症状是小便频数而涩,有痛感。

2懔(lin):危惧,戒惧。

3懔懔:危惧貌,戒惧貌。

【译文】

痳,得名于“懔”,小便困难,战战兢兢的样子。

26.51 创1,戕也2,戕毁体使伤也3。

【注释】

1创(chuāng):创伤。

2戕(qiāng):毁坏,损伤。

3戕毁:损坏,毁伤。

【译文】

创,得名于“戕”,损坏身体使之毁伤。

26.52 痍1,侈也2,侈开皮肤为创也3。

【注释】

1痍(yí):创伤。

2侈(chi):张大,扩大。

3侈开:张开,裂开。

【译文】

痍,得名于“侈”,裂开皮肤成为创伤。

26.53 瘢1,漫也2,生漫故皮也3。

【注释】

1瘢(bān):创口或疮口愈合后留下的痕迹。

2漫:遮掩,覆盖。

3故:旧的。

【译文】

瘢,得名于“漫”,生出的新皮盖住旧皮。

26.54 痕1,根也2,急相根引也3。

【注释】

1痕:疮伤痊愈后留下的疤。

2根:物体的下部、基部,或前边、边沿。

3急:紧,缩紧。根引:牵连。

【译文】

痕,得名于“根”,紧密地像根那样互相牵连着。

26.55 瘤1,流也2,血流聚所生瘤肿也3。

【注释】

1瘤:体表或筋骨间组织增生所形成的肉疙瘩。

2流:通“留”。留滞。

3流聚:留滞积聚。瘤肿:肿瘤。或称为“瘤子”。

【译文】

瘤,得名于“流”,血液留滞积聚生出的肿瘤。

26.56 赘1,属也2,横生一肉3,属著体也4。

【注释】

1赘(zhuì):赘瘤,肉瘤。

2属(zhu):连接。

3横生:意外地产生。

4属著(zhuó):连着,附着。

【译文】

赘,得名于“属”,意外地长出一块肉,附着在身体上。

26.57 肬1,丘也2,出皮上聚高,如地之有丘也。

【注释】

1肬(yóu):同“疣”。肉赘。

2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译文】

肬,得名于“丘”,在皮肤上冒出堆聚高耸,就像地面上有山丘那样。

释丧制第二十七

【题解】

丧制,指治丧的礼制。本篇解释死者称谓(不禄、薨、崩),墓葬规格(冢、墓、陵),丧服,车饰,丧期,死亡方式如轘、烹,与年龄有关的死亡称谓如寿终、夭、殇,丧制礼仪时的丧礼制度如尸、含等。繁复的治丧礼制,体现了对逝去的生命的敬重和缅怀。作者特意将死亡、丧礼安排在全书的最后,用书的末篇暗合着人生的终点。

27.1 人始气绝曰“死”1。死,澌也2,就消澌也3。

【注释】

1始:才,刚。气绝:呼吸停止。

2澌(si):尽,消亡。

3就:趋,趋向。消澌:消亡净尽。

【译文】

人刚刚停止呼吸叫作“死”。死,来源于“澌”,趋向完全消亡。

27.2 士曰“不禄”1,不复食禄也2。

【注释】

1士:介于大夫与庶人之间的阶层。亦泛称知识阶层。不禄:士死的讳称。

2不复:不再。食禄:享受俸禄。

【译文】

士人死了叫作“不禄”,再也不享受俸禄了。

27.3 大夫曰“卒”1,言卒竟也2。

【注释】

1大夫:古职官名。周代在国君之下有卿、大夫、士三等,各等中又分上、中、下三级。后因以大夫为任官职者之称。又为爵位名。卒:古代指大夫死亡,后为死亡的通称。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卢文弨、疏证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卒竟:终尽。

【译文】

大夫死了叫作“卒”,说的是终结了。

27.4 诸侯曰“薨”1。薨2,坏之声也3。

【注释】

1诸侯:古代帝王所分封的各国君主。薨(hong):死的别称。自周代始,以称诸侯之死。

2薨:重叠为象声词。亦用来模拟其他各种声音。

3坏:倾圮,倒塌。

【译文】

诸侯死了叫作“薨”。薨,倒塌的响声。

27.5 天子曰“崩”1。崩2,坏之形也3;崩,硼声也4。

【注释】

1天子:古以君权为天神所授,故称帝王为天子。崩:古代称帝王之死。

2崩:倒塌,山陷塌。

3坏:倒塌,毁坏。

4硼(pēng):象声词。

【译文】

天子死了叫作“崩”。崩,倒塌的形象;崩,“硼”的响声。

27.6 殪1,翳也2,就隐翳也3。

【注释】

1殪(yì):死亡,绝灭。

2翳(yì):遮蔽,隐藏,隐没。

3隐翳:隐避,隐没。

【译文】

殪,得名于“翳”,趋向于隐没。

27.7 徂落1,徂2,祚也3,福祉殒落也4。徂亦往也5,言往去落也6。

【注释】

1徂(cú)落:死亡。

2徂:死亡,凋谢。

3祚(zuò):福,福运。

4福祉:幸福,福分。殒(yun)落:死亡。此指消亡。

5徂:往,去。

6往:死,死者。去落:死亡的委婉说法。

【译文】

徂落,徂,来源于“祚”,福分消亡了。徂也是“往”的意思,说的是死者离开凋落了。

27.8 罪人曰“杀”1。杀,窜也2,埋窜之3,使不复见也4。

【注释】

1罪人:有罪的人。杀:死,致死。

2窜:伏匿,隐藏。

3埋窜:埋葬。

4见(xiàn):同“现”。显现,显露。

【译文】

有罪的人死了叫作“杀”。杀,来源于“窜”,埋葬起来,让他不再出现。

27.9 罪及余人曰“诛”1。诛,株也2,如株木根3,枝叶尽落也4。

【注释】

1及:涉及,牵连。余人:其余的人,他人。诛:杀戮,铲除。

2株:露在地面上的树根等,比喻牵连、株连。

3株:通“诛”。木根:树根。

4枝叶:枝条和树叶,比喻同宗的旁支。

【译文】

有罪而牵连其他人一同被处死叫作“诛”。诛,来源于“株”,就像铲除树木的根,枝条和树叶也就全都掉落了。

27.10 死于水者曰“溺”1。溺,弱也2,不能自胜之言也3。

【注释】

1溺:沉水,淹没。

2弱:衰弱,体力或能力差。

3自胜:独自承受得起。此指水中自救。胜,能够承受,禁得起。

【译文】

人死在水里的叫作“溺”。溺,来源于“弱”,不能自救的意思。

27.11 死于火者曰“烧”。烧,燋也1。

【注释】

1燋(zhuó):同“灼”。烧灼。

【译文】

人死在火里的叫作“烧”。烧,来源于“燋”。

27.12 战死曰“兵”1,言死为兵所伤也2。

【注释】

1战死:在战斗中被杀死,阵亡。兵:战死。

2兵:兵器。

【译文】

人战死了叫作“兵”,说的是他被兵器所伤害而死。

27.13 下杀上曰“弑”1。弑,伺也2,伺间而后得施也3。

【注释】

1下:身份、地位低的人。上:身份、地位高的人。弑:杀。古代指卑幼杀死尊长,多指臣子杀死君主,子女杀死父母。

2伺(sì):窥探,侦候,暗中探察。

3伺间(jiàn):暗中等候时机。间,间隙,引申指空子,可乘的机会。得:可以,能够。施:施行。

【译文】

身处下位的人杀了在上位的人叫作“弑”。弑,来源于“伺”,暗中等候时机然后得以实施。

27.14 悬绳曰“缢”1。缢,阨也2,阨其颈也。

【注释】

1悬绳:悬挂于绳索,指上吊。缢(yì):勒颈而死,上吊。

2阨(è):控制,扼守。此指勒住。

【译文】

悬挂在绳上而死叫作“缢”。缢,来源于“阨”,扼住他的脖子。

27.15 屈颈闭气曰“雉经”1,如雉之为也2。

【注释】

1屈颈:勒脖子。屈,缠绕,勒。闭气:憋气,窒息。雉经:自缢。

2雉:野鸡。

【译文】

勒住脖子窒息而死叫作“雉经”,就像野鸡的行为。

27.16 狱死曰“考竟”1,考得其情2,竟其命于狱也3。

【注释】

1狱死:死于狱中。考竟:刑讯穷竟,也指刑讯致死。

2考:按问,刑讯。情:实情,情况。

3竟:终了,完毕。

【译文】

死在监狱里叫作“考竟”,拷问得到实际情况后,在监狱里结束性命。

27.17 市死曰“弃市”1。市,众所聚,言与市人共弃之也2。

【注释】

1市死:在闹市处死。弃市:于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弃置街头示众,后用以代称死刑。

2市人:指集市或城中街道上的人。

【译文】

处死在闹市里叫作“弃市”。闹市,是众人聚集的地方,是说跟集市上的人共同抛弃他。

27.18 斫头曰“斩”1,斩腰曰“腰斩”2。斩,暂也3,暂加兵即断也。

【注释】

1斫(zhuó)头:砍头。斩:古代刑罚之一。本指车裂,后指斩首或腰斩。

2斩:砍。腰斩:将犯人从腰部斩为两截。

3暂:刚刚。加:施及,施用。

【译文】

砍头叫作“斩”,砍腰叫作“腰斩”。斩,来源于“暂”,刚一施用兵器就断了。

27.19 车裂曰“轘”1。轘,散也,肢体分散也2。

【注释】

1车裂:将人的肢体系于数辆车上,分拉撕裂至死。轘(huàn):车裂。

2肢体:躯体,身体四肢。

【译文】

用车辆肢解人体叫作“轘”。轘,来源于“散”,身体四肢分散了。

27.20 煮之于镬曰“烹”1,若烹禽兽之肉也2。

【注释】

1镬(huò):古代烹煮食物的大锅。烹:煮。也指古代用鼎镬煮人的酷刑。

2禽兽:鸟类和兽类的统称。

【译文】

把人放在大锅里煮叫作“烹”,就像烹煮鸟兽的肉那样。

27.21 槌而死曰“掠”1。掠,狼也,用威大暴于豺狼也2。

【注释】

1槌(chuí):捶打,敲击。掠:拷打,拷问。

2暴:凶恶残酷。豺狼:两种贪狠残暴的野兽,比喻狠毒的恶人。

【译文】

捶打活人致死叫作“掠”。掠,来源于“狼”,滥用淫威远比豺狼残暴。

27.22 老死曰“寿终”1。寿2,久也;终3,尽也。生已久远4,气终尽也5。

【注释】

1老死:年老而死。寿终:人享尽天年,自然死亡。

2寿:长寿,活得岁数大,引申指久远。

3终:竟,尽。

4久远:长久,长远。

5终尽:终止,穷尽。

【译文】

年老而死叫作“寿终”。寿,是“久”的意思;终,是“尽”的意思。活得已经够长久了,元气终止穷尽了。

27.23 少壮而死曰“夭”1,如取物中夭折也2。

【注释】

1少壮:年轻力壮。夭:短命,早死。

2夭折:短命早死。

【译文】

年轻力壮的却死了叫作“夭”,就像拿取物件却从中间折断了一样。

27.24 未二十而死曰“殇”1。殇,伤也2,可哀伤也3。

【注释】

1殇(shāng):未至成年而死。《仪礼·丧服》:“年十九至十六为长殇,十五至十二为中殇,十一至八岁为下殇。”

2伤:忧思,悲伤。

3可:应当,应该。哀伤:哀痛忧伤。

【译文】

没到二十岁就死了叫作“殇”。殇,来源于“伤”,应当哀痛忧伤。

27.25 父死曰“考”1。考,成也2;亦言“槁”也3,“槁”于义为“成”。凡五材:胶、漆、陶、冶、皮革4,干槁乃成也5。

【注释】

1考:死去的父亲。

2成:完成,实现。又指成熟,收获。

3槁(gǎo):枯槁,干枯。又指死亡。

4胶:用以黏合器物的黏性物质。漆:用漆树汁制成的涂料。陶:用黏土烧制的器物。冶(yě):冶炼金属。皮革:带毛的兽皮和去毛的兽皮。

5干槁:干枯。

【译文】

父亲死了叫作“考”。考,是“成”的意思;也说的是得名于“槁”,“槁”的意思就是“成”。凡是这五种材料:胶、漆、黏土、金属、皮革,都是干枯以后就成功了。

27.26 母死曰“妣”1。妣,比也2,比之于父亦然也。

【注释】

1妣:已故的母亲。

2比:配合,适合。

【译文】

母亲死了叫作“妣”。妣,得名于“比”,与父亲相配也是这样。

27.27 汉以来谓死为“物故”1,言其诸物皆就朽故也2。

【注释】

1物故:死亡,去世。

2诸物:各种事物。朽故:朽败亡故。

【译文】

汉代以来把死叫作“物故”,说的是各种事物都朽败亡故。

27.28 既定死曰“尸”1。尸,舒也2,骨节解舒3,不复能自胜敛也4。

【注释】

1既定:已经确定。按,这是相对于27.1条“人始气绝曰‘死’”而言的,即刚断气叫“死”,已确定死去叫“尸”。按,本条原与上条相连,据疏证本、吴志忠本及卢文弨校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舒:伸,伸展,展开。

3骨节:骨头,骨头的关节。解舒:分解,展开。

4敛(liǎn):聚集。

【译文】

已经确定死了叫作“尸”。尸,得名于“舒”,骨头脱节,不再能够自己聚集在一起。

27.29 衣尸曰“袭”1。袭,匝也2,以衣周匝3,覆衣之也4。

【注释】

1衣(yì):给……穿衣服。袭:穿衣加服。古丧礼中称以衣敛尸。

2匝(zā):环绕,围绕。

3衣:衣服。周匝:围绕,环绕。

4衣(yì):覆盖。

【译文】

为尸体穿衣服叫作“袭”。袭,来源于“匝”,用衣服围绕包裹,覆盖尸体。

27.30 以囊韬其形曰“冒”1,覆其形,使人勿恶也2。

【注释】

1囊:袋子。韬(tāo):掩藏,敛藏。形:形体,身体。冒:敛尸。也指古代殓尸的布囊,由上下两截合成。

2恶(wù):畏惧。

【译文】

用袋子敛藏死者叫作“冒”,覆盖他的形体,使别人不致害怕。

27.31 已衣所以束之曰“绞衿”1。绞2,交也3,交结之也4;衿5,禁也,禁系之也6。

【注释】

1衣(yì):给……穿衣服。绞衿(xiáo jin):即“绞紟”。小殓时,把死者用多层衣衾包裹后加以捆扎。

2绞:古代丧礼中敛尸用的束带。

3交:交叉。

4交结:交叉连结。

5衿:衣上代替纽扣的带子。

6禁系(xì):约束,绑缚。

【译文】

已经为死者穿上衣服以后用来捆扎的带子叫作“绞衿”。绞,得名于“交”,交叉连结它;衿,得名于“禁”,约束捆绑它。

27.32 含1,以珠、贝含其口中也2。

【注释】

1含(hàn):同“唅”“琀”。古代放在死者口中的珠、玉、米、贝等物。也指把琀放入死者口中。

2贝:原作“具”,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

【译文】

含,把珠、贝放在死者的嘴里。

27.33 握1,以物著尸手中2,使握之也。

【注释】

1握(òu):古时葬俗的一种。即死者入殓,把某种东西放在死者手中握着。

2著(zhuó):放置,安放。

【译文】

握,把一些物件放在死者手里,让他握住。

27.34 衣尸棺曰“敛”1,敛藏不复见也2。

【注释】

1棺(guàn):用棺殓尸。敛:也作“殓”。给死者穿衣入棺。

2敛藏:收藏,收殓,把尸体放进棺材。见(xiàn):同“现”。显现,显露。

【译文】

给死者穿衣并装入棺材叫作“敛”,收殓起来不再显露。

27.35 棺,关也,关闭也1。

【注释】

1关闭:合拢,闭合。

【译文】

棺,得名于“关”,关拢闭合。

27.36 椁1,廓也2,廓落在表之言也3。

【注释】

1椁(guo):套于内棺之外的大棺。

2廓(kuò):广大,空阔。

3廓落:空阔貌。表:外边,外面。

【译文】

郭,得名于“廓”,空阔地套在棺材外面的意思。

27.37 尸已在棺曰“柩”1。柩,究也2,送终随身之制皆究备也3。

【注释】

1柩(jiù):已装尸体的棺材。

2究:穷尽,终极。

3送终:为死者办理丧事。随身:即随葬。指死者伴身随葬的衣物、器具。制:古代丧服的礼制。究备:穷尽,完备。

【译文】

尸体已经装到棺材里叫作“柩”。柩,得名于“究”,办理丧事和关于随葬物品的礼制都穷尽齐备了。

27.38 于西壁下涂之曰“殡”1。殡,宾也2,宾客遇之3,言稍远也4。亦曰“攒”5,攒木于上而涂之也6。

【注释】

1涂:涂抹,涂饰。殡(bìn):死者入殓后停柩以待葬。

2宾:以客礼相待。

3宾客:客人的总称。遇:对待。

4稍:渐,逐渐。

5亦:原作“涂”,据吴志忠本校改。攒(cuán):停棺待葬。

6攒木:又作“欑木”。指在棺椁上面攒聚木材呈屋形,然后用泥涂起来。攒,丛聚,积聚。

【译文】

在西边墙壁之下涂饰覆于棺椁上的连缀成屋顶状的排木叫作“殡”。殡,得名于“宾”,用接待宾客的礼遇对待死者,意思是逐渐疏远了。也叫作“攒”,攒聚木材在棺椁上面然后涂饰它。

27.39 三日不生1,生者成服曰“缞”2。缞,摧也3,言伤摧也4。

【注释】

1生:生存,活。与“死”相对。

2生者:活着的人。成服:死者亲属在丧礼大殓之后按照与死者关系的亲疏穿上不同的丧服。缞(cui):丧服。用麻布条披于胸前。服三年之丧(臣为君、子为父、妻为夫)者用之。

3摧:悲痛,哀伤。

4伤摧:同“摧伤”。谓伤痛之极。

【译文】

死去三天没活过来,活着的亲属做成的丧服叫作“缞”。缞,得名于“摧”,说的是悲伤哀痛。

27.40 绖1,实也2,伤摧之实也。

【注释】

1绖(dié):原作“经”,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绖,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扎在头上的称首绖,缠在腰间的称腰绖。

2实:诚实,真实,不虚假。

【译文】

绖,得名于“实”,悲伤之情真实不虚。

27.41 绞带1,绞麻缌为带也2。

【注释】

1绞(xiáo)带:古代丧制斩衰(cui)服所系之带,绞麻为绳而成。

2绞(jiǎo):用两股以上的条状物拧成一根绳索。缌(si):制作丧服的细麻布。

【译文】

绞带,拧绞麻布成为束系丧服的带子。

27.42 三年之缞曰“斩”1,不缉其末2,直翦斩而已3。期曰“”4,,齐也5。

【注释】

1斩:斩衰(cui),旧时五种丧服中最重的一种。用粗麻布制成,左右和下边不缝。服制三年。按,本条原与上条相合,据疏证本、吴志忠本及卢文弨校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缉(qi):缝衣边。末:边际。此指衣边。

3翦(jiǎn):斩断,除去。

4期(ji):周期。指一周年,一整月,一昼夜。此指一年,与上文“三年”相对。(zi):同“”。旧时丧礼中的期(ji)服,即齐衰一年之服。齐衰,五服之一。用粗麻布制成,以其缉边缝齐,服期有三年、一年、三个月。

5齐:整齐,平齐。

【译文】

穿戴三年的丧服叫作“斩”,不缝衣边,直接斩截罢了。穿戴一年的丧服叫作“”,,得名于“齐”。

27.43 九月曰“大功”1,其布如粗大之功2,不善治练之也3。

【注释】

1大功:丧服五服之一。服期九个月。其服用熟麻布做成,较齐衰稍细,较小功为粗,故称。

2如:乃,是。功:事功,功力。

3善:妥善,好好地。治:加工,修治。练:漂洗,洗涤。

【译文】

穿戴九个月的丧服叫作“大功”,这种丧服的布是用粗糙的功夫处理的,不经过妥善的修治和漂洗。

27.44 小功1,精细之功2,小有饰也3。

【注释】

1小功:丧服名。五服之第四等。其服以熟麻布制成,视大功为细,较缌麻为粗。服期五个月。

2精细:精致细密。

3小有:稍有一些。

【译文】

小功,用精致细密的功夫处理,稍有一些装饰。

27.45 缌麻1,缌2,丝也,绩麻细如丝也3。

【注释】

1缌(si)麻:用细麻布制成的孝服,服期三个月。

2缌:细麻布,多用作制作丧服。

3绩:缉麻,把麻析成细缕捻接起来。麻:古代专指黄麻。茎皮纤维长而坚韧。又指麻的茎皮纤维,可织麻布及制绳、造纸。细:原作“缌”,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

【译文】

穿戴三个月的丧服叫缌麻。缌,得名于“丝”,用麻皮捻成的线缕细得像丝那样。

27.46 锡缞1,锡,易也2,治其麻,使滑易也3。

【注释】

1锡缞:细麻布所制的丧服。锡,通“緆(xi)”。细布。

2易:原作“治”,据卢文弨、疏证本等校改。疏证本曰:“今本作‘锡,治也’,据《太平御览》引改正。”易,平坦,平易。

3滑易:光滑平易。易,平易,平坦。

【译文】

锡缞,锡,得名于“易”,加工整治麻皮,使它光滑平易。

27.47 疑1,儗也2,儗于吉也3。

【注释】

1疑:即疑缞。自“锡缞”条以下,“疑”“繐”“疏”条皆省“缞”字。疑缞,古代王者为参加大夫或士的丧仪而穿的丧服。又作“疑衰”。疑,通“拟”。

2儗(ni):比拟,类似。

3吉:指吉服,祭祀时所着之服。祭祀为吉礼,故称。

【译文】

疑缞,得名于“儗”,类似祭祀时所穿的吉服。

27.48 繐1,细如繐也2。

【注释】

1繐(suì):即“繐缞”。细而稀疏的麻布所制的丧服。又作“繐衰”。

2繐:细而稀疏的麻布。

【译文】

繐缞,细得像麻布。

27.49 疏1,疏如繐也2。

【注释】

1疏:即疏缞。也叫“齐衰(缞)”,丧服五服之一。规格次于斩衰。

2如:于。

【译文】

疏缞,比麻布粗疏。

27.50 环绖1,末无余散麻2,圆如环也。

【注释】

1环绖(dié):古丧服名。用麻绕成环状,戴在头上。

2麻:指麻的茎皮纤维,是制作丧服用的材料。

【译文】

环绖,末梢没有多余分散的麻线,圆得像环圈。

27.51 弁绖1,如爵弁而素2,加环绖也3。

【注释】

1弁绖:古代贵族吊丧时所戴加麻的素冠。原作“经”,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绖,古代丧服所用的麻带。

2爵弁:古代礼冠的一种,次冕一等。爵,通“雀”。素:白色。

3环:原书无“环”字,据篆字疏证本校补。篆字疏证本曰:“‘加’下当有‘环’字。《周礼·司服》云:‘凡吊事,弁绖服。’郑注云:‘弁绖者,如爵弁而素,加环绖。’”

【译文】

弁绖,像爵弁那样而又是白色的,是加了麻制圆环的绖。

27.52 重1,死者之资重也2。含余米以为粥3,投之瓮而悬之3。比葬4,未作主5,权以重主其神也6。

【注释】

1重(chóng):即重木。指在牌位未及雕制完成之前代以受祭的长形木块。其上凿有小孔,用以悬挂盛有祭品的瓦罐(即重鬲,悬于重木上用以盛粥祭神)。

2资重(zhòng):犹“辎重”。本指行军时所带的军械、粮草、被服等物资。此指死者所带的粮食等物。资,粮食。重,原指辎重,军中载物之车。悬瓮之木与辎重之车类似,故称“死者之资重”。

3含(hàn):即饭含。将珠、玉、米、贝等放在死者口中。

3瓮(wèng):罐,坛。

4比:待到,等到。

5主:为死者立的牌位。

6权:姑且,暂且。主:寓居。神:指人死后的魂灵。

【译文】

重,死者的物品。把饭含所剩的米煮成粥,投放到瓮里并悬挂在重木之上。等到下葬时,还没有制作牌位,权且用重木寓居死者的魂灵。

27.53 葬,藏也1。

【注释】

1藏(cáng):隐藏。

【译文】

葬,来源于“藏”。

27.54 圹1,旷也2,藏于空旷处也3。

【注释】

1圹(kuàng):墓穴。

2旷:空旷,开阔。

3藏(zàng):埋葬。空旷:空寂开阔。

【译文】

圹,得名于“旷”,埋葬在空旷的地方。

27.55 舆棺之车曰“轜”1。轜,耳也,悬于左右前后铜鱼摇绞之属2,耳耳然也3。

【注释】

1舆:用车运载。轜(ér):同“輀”。载运棺柩的车。

2左右前后:指事物的四周。铜鱼:铜制的鱼形装饰品。摇绞(xiáo):即“揄(yáo)绞”。画雉形为饰的绞缯,古代葬礼上用的幡。属:类别,种类。

3耳耳:摇摆貌。

【译文】

运载棺柩的车辆叫作“轜”。轜,得名于“耳”,悬挂在车辆四周的铜制的鱼和画有雉形的绞缯之类,摇摇摆摆的样子。

27.56 其盖曰“柳”1。柳,聚也,众饰所聚2;亦其形偻也3。亦曰“鳖甲”4,以鳖甲亦然也。其旁曰“墙”5,似屋墙也。

【注释】

1盖:遮阳障雨的用具。指车篷或伞盖。柳:棺柩及载车上呈帐篷形的尖顶木框架及其装饰品的总称。

2饰:装饰品。

3偻(lu):弯曲,屈曲。

4鳖甲:灵车的车盖。

5墙:古代出殡时柩车上覆棺的装饰性帷幔。

【译文】

灵车的伞盖叫作“柳”。柳,是“聚”的意思,因为它是众多装饰品聚集的地方;也因为它的形状佝偻屈曲。又叫作“鳖甲”,因为鳖的背壳也是这种屈曲的样子。伞盖的旁边叫作“墙”,因为它像房屋的墙壁。

27.57 翣1,齐人谓扇为“翣”2,此似之也,象翣扇为清凉也3。翣有黼、有画4,各以其饰名之也5。

【注释】

1翣(shà):古代出殡时的棺饰,状如掌扇。

2齐:古国名。在今山东泰山以北黄河流域和胶东半岛地区。

3翣扇:即扇翣。仪仗中用以障尘蔽日的大掌扇。为:使,致使。清凉:寒凉,凉快。

4黼(fu):指黼翣。画有斧形的棺饰。画:指画翣。有彩画的棺饰。

5名:命名,取名。

【译文】

翣,齐国一带的人把扇子叫作“翣”,因为翣像扇子,像翣扇扇动使人凉爽。翣有黼翣、有画翣,各自按照它们的装饰来命名。

27.58 两旁引之曰“披”1。披,摆也2,各于一旁引摆之3,备倾倚也4。

【注释】

1引:牵引,拉。披(bì):古丧具。用帛做成,系于柩车两侧,备牵挽之用,以防倾覆。按,此条原与上条相合,据卢文弨校及疏证本、吴志忠本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摆:分开。

3引摆:拉开。

4备:防备,戒备。倾倚:倾斜,歪斜。

【译文】

在灵车两边拉车的帛叫作“披”。披,得名于“摆”,各在一边拉着,防备倾侧歪斜。

27.59 从前引之曰“绋”1。绋,发也2,发车使前也。

【注释】

1绋(fú):指下葬时引柩入穴的绳索。后泛指牵引棺材的大绳。

2发:发动,启动。

【译文】

在灵车前边拉车的绳索叫作“绋”。绋,得名于“发”,启动车辆使它前进。

27.60 悬下圹曰“繂”1。繂,捋也2,徐徐捋下之也3。

【注释】

1繂(lu):粗绳索。

2捋(luo):原作“将”,形讹,据疏证本、吴志忠本等校改,下同。捋,用手握住条状物体向一端滑动。此处指绳索从手中缓缓滑下。

3徐徐:迟缓,缓慢。

【译文】

悬挂棺材吊下墓穴的粗绳索叫作“繂”。繂,得名于“捋”,慢慢地滑着把绳索放下。

27.61 棺束曰“缄”1。缄,函也2,古者棺不钉也3。

【注释】

1棺束:束合棺木的皮革。缄(jiān):扎束器物的绳,特指束棺之绳。又指束缚,捆扎。

2函:封装。

3钉(dìng):以钉钉物。

【译文】

捆束棺木的皮革叫作“缄”。缄,得名于“函”,古时的棺木是不钉钉子的。

27.62 旁际曰“小要”1,其要约小也2。又谓之“衽”3,衽,任也4,任制祭会5,使不解也。

【注释】

1旁际:旁边合缝之处。际,缝隙,合缝之处。小要(yāo):古代合棺之木。两边各三枚,两头各二枚。要,同“腰”。按,本条原与上条相合,据文意提行别起,另成一条。

2约小:收束而细小。

3衽(rèn):连结棺盖与棺木的木榫(sun)。两头宽,中间窄,形似衽,故名。

4任(rèn):建立,插入。

5制:约束,限制。祭会:即“际会”。聚合,聚会,交际而会合。此指棺盖与棺体会合之处。祭,通“际”。

【译文】

在棺木旁边用来合缝的木榫叫作“小要”,因为它的腰部收束细小。又叫作“衽”。衽,得名于“任”,插入并限制着棺盖与棺体交际汇合之处,使它们不分开。

27.63 送死之器曰“明器”1,神明之器2,异于人也。

【注释】

1送死:送终。为死者办理丧事。明器:冥器,专为随葬而制作的器物。

2神明:天地间一切神灵的总称。

【译文】

为死者办理丧事的器物叫作“明器”,神灵所用的器物,不同于活人所用的。

27.64 涂车1,以泥涂为车也2。

【注释】

1涂车:泥车。古代送葬用的明器。

2泥涂:泥土。涂,泥。

【译文】

涂车,用泥土做成的车。

27.65 刍灵1,束草为人马2,以神灵名之也3。

【注释】

1刍灵:用茅草扎成的人马,为古人送葬之物。刍,草秆,草把。

2人马:人与马。

3以神灵:原作“灵”,据疏证本、吴志忠本增补“以神”二字。篆字疏证本曰:“今本脱‘以神’二字,据《太平御览》引曾。”

【译文】

刍灵,扎束草把成为人和马的形像,再用“神灵”称呼它。

27.66 丧祭曰“奠”1。奠,停也,言停久也2。亦言“朴奠”,合体用之也3。

【注释】

1丧(sāng)祭:葬后之祭。奠:置祭品祭祀鬼神或亡灵。

2停久:停留时间长。

3合体:全体,整体。指全套祭品。

【译文】

埋葬以后祭祀叫作“奠”。奠,来源于“停”,说的是长久停留。也叫作“朴奠”,祭奠时用完整的祭品。

27.67 朔望祭曰“殷奠”1,所用殷众也2。

【注释】

1朔望:朔日和望日。旧历每月初一和十五。殷奠:大祭。

2殷众:众多。殷,众,多。

【译文】

每月初一和十五大祭叫作“殷奠”,用的祭品众多。

27.68 既葬1,还祭于殡宫曰“虞”2,谓虞乐安神3,使还此也4。

【注释】

1既:已经。

2还(huán)祭:归祭。殡宫:停放灵柩的房舍。虞:既葬而祭,有安神之意。

3虞乐:娱乐。虞,通“娱”。安神:安定亡灵。

4还:返回,回还。

【译文】

已经埋葬了,再返回停放灵柩的房舍祭祀叫作“虞”,说的是娱乐和安定亡灵,让他再回到这里。

27.69 又祭曰“卒哭”1。卒2,止也,止孝子无时之哭3,朝夕而已也4。

【注释】

1卒哭:百日祭后,止无时之哭,变为朝夕一哭,名为“卒哭”。

2卒:停止。

3孝子:指父母亡故后居丧者。无时:不定时,随时。

4朝夕:早晨和晚上。

【译文】

再次祭祀叫作“卒哭”。卒,是“止”的意思,止住居丧的子女随时的哭泣,只在早晨和晚上哭泣罢了。

27.70 又祭曰“祔祭”1,于祖庙以后死孙祔于祖也2。

【注释】

1祔(fù)祭:卒哭次日依附死者之神主于祖庙之礼。即将新死者与祖先合享之祭。因为祖孙昭穆相同,所以要附属于祖父。祭祀完,仍奉神主回家。

2祖庙:供祀祖先的宫庙。后死:谓死在后。祔:在宗庙内将后死者神位附于先祖旁而祭祀。

【译文】

卒哭次日再次祭祀叫作“祔祭”,在供祀祖先的宫庙里把死在后面的孙辈附于祖父神位旁。

27.71 期而小祥1,亦祭名也。孝子除首绖2,服练冠也3。祥4,善也5,加小善之饰也6。

【注释】

1期(ji):一整年,周年。小祥:父母丧后周年的祭名。祭后可稍微改善生活及解除丧服的一部分。

2首绖(dié):古丧服名。以麻制成,环形,戴于头上。

3服:穿着。练冠:厚缯或粗布之冠。古礼亲丧一周年祭礼时着练冠。

4祥:善,吉利。

5善:吉祥,美好。

6加:穿着,戴上。饰:服饰。

【译文】

父母丧后一周年举行“小祥”,也是祭祀的名称。居丧的子女除去丧服,穿戴上厚缯或粗布的衣帽。祥,就是“善”,身着稍微华丽点的服饰。

27.72 又期而大祥1,亦祭名也。孝子除缞服2,服朝服、缟冠3,加大善之饰也4。

【注释】

1大祥:古礼父母丧后两周年的祭礼。

2缞(cui)服:丧服。居丧所穿的衣服。

3朝(cháo)服:君臣朝会时穿的礼服。举行隆重典礼时亦穿着。缟(gǎo)冠:白色生绢制的帽子。用于祥祭。缟,细白的生绢。

4加:原作“如”,据上条“加小善之饰品”及疏证本等改。

【译文】

父母丧后两周年举行“大祥”,也是祭祀的名称。居丧的子女除去丧服,穿上朝会礼服,戴上白绢帽,身着更为华丽的服饰。

27.73 间月而“禫”1,亦祭名也。孝子之意澹然2,哀思益衰也3。

【注释】

1间(jiàn)月:间隔一月。禫(dàn):除丧服的祭祀。

2孝子:指父母亡故后居丧者。意:内心,胸怀。澹然:淡然。安定貌,平安貌。

3哀思:悲哀的情思。益:逐渐。衰:衰退,减退。

【译文】

大祥之后再间隔一个月举行“禫”,也是祭祀的名称。居丧子女的内心平淡了,悲哀的情思也逐渐衰退了。

27.74 冢1,肿也2,象山顶之高肿起也。

【注释】

1冢(zhong):高大的坟墓。又有“山顶”的意思。

2肿:本指肌肉浮胀。引申指物体向外突出,高起。

【译文】

冢,得名于“肿”,就像山顶高高肿起。

27.75 墓,慕也1,孝子思慕之处也2。

【注释】

1慕:思慕,向往。

2思慕:怀念,追慕。

【译文】

墓,得名于“慕”,居丧的子女怀念追慕的地方。

27.76 丘1,象丘形也2。陵亦然也3。

【注释】

1丘:坟墓。

2丘:自然形成的小土山。

3陵:坟墓,墓地。又有大土山的意思。

【译文】

丘,因像小土山的形状而得名。陵的得名也是这样的道理。

27.77 假葬于道侧曰“肂”1。肂,翳也2。

【注释】

1假葬:谓暂时浅埋以待改葬。肂(sì):假葬,暂厝。

2翳(yì):遮蔽,隐藏,隐没。

【译文】

暂时浅埋在道路侧边叫作“肂”。肂,来源于“翳”。

27.78 日月未满而葬曰“渴”1,言谓欲速葬无恩也。

【注释】

1日月:时令,时间。渴:即“渴葬”的省称。古礼称死者未及葬期而提前埋葬。渴,急切。

【译文】

下葬的日期还没到就埋葬叫作“渴”,说的是想要迅速埋葬而没有恩情了。

27.79 过时而不葬曰“慢”1,谓慢傲不念2,早安神也3。

【注释】

1过时:超过一定的时限。慢:即“慢葬”的省称。不以礼葬。慢,骄傲,怠慢。

2慢傲:轻慢骄傲。

3安神:心神安定。

【译文】

过了下葬的日期还不埋葬叫作“慢”,说的是骄傲怠慢不再想念,早早地心神安定了。

27.80 葬不如礼曰“埋”1。埋,痗也2,趋使腐朽而已也3。

【注释】

1如礼:按礼俗规定来办。如,随顺,依照。

2痗:通“(měi)”。腐败。

3趋(cù):急促,迫切。腐朽:原作“葬腐”,据疏证本、巾箱本等校改。疏证本曰:“‘腐朽’,今本作‘葬腐’,据《初学记》引改。”

【译文】

不按礼俗规定下葬叫作“埋”。埋,来源于“痗”,急切地使他腐烂干枯罢了。

27.81 不得埋之曰“弃”1,谓弃之于野也2。

【注释】

1不得:不能得到,得不到。弃:抛尸于野。

2野:旷野,荒野。

【译文】

得不到安葬叫作“弃”,说的是抛弃到荒野里了。

27.82 不得停尸曰“捐”1,捐于地边者也2。

【注释】

1停尸:停放死尸。捐:死于外地。

2地边:犹“边地”。指边远的地区。

【译文】

不能在原地停放遗体叫作“捐”,说的是捐弃到边远地区去了。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