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盘,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金匮要略》)
【注】
本条诸说纷纭,余亦无定见,故列载下说以代注释。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桂枝去芍药汤、麻黄附子细辛汤二方之证相合者。」
又曰:「枳朮汤、桂姜枣草黄辛附汤之二方,《金匮要略》中所载,其因与证同而不可别。今审其方剂,桂姜枣草黄辛附汤为桂枝去芍药汤及麻黄附子细辛汤之合方也,而桂枝去芍药汤以头痛、发热、恶风、有汗等为主证,而腹中无结实者也。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曰少阴病发热云云。按所谓少阴病者,恶寒甚者也,故用附子,附子主恶寒也。依二汤之证推之,心下坚大而恶寒发热上逆者,桂姜枣草黄辛附汤主之。朮主利水,是以心下坚大、小便不利者,枳朮汤主之。」
《方机》本方之主治曰:「恶寒,或身体不仁,或手足逆冷,而心下坚者,及有痰饮之变者,四肢惰痛,恶寒甚者。世俗所谓劳咳(脊骨之灸)骨蒸,恶热恶寒,心中郁郁,(此处文字不明)心下痞坚者(南吕),无痞坚者(以解毒散及紫圆时时攻之)。」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气分以下』十六字,此枳朮汤证,《医宗金鉴》以为衍文是也。且『气分』二字不似仲景之口气,今据他例推之。上冲头痛,发热喘咳,身体疼痛,恶寒甚者主之。…老人秋冬之交,每有痰饮咳嗽、胸背胁腹挛痛而恶寒者,宜此方,兼用南吕丸。」
尚有其它诸说,因涉冗长,故略之。
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方
桂枝、生姜、大枣各7克,甘草、麻黄、细辛各5克,附子2.5克。
上细锉,以水二合五勺,煎成一合。去滓,一日分三回温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则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