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皇汉医学

先辈之论说治验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千金方》曰:「四顺理中圆(求真按:『此即本方也』),已产讫,宜服此方。新产藏虚,所以养藏气也。」

求真按:「若有本方证则可与之,不然即不可用,后世家往往有此语病,不可不慎。」

《伤寒六书》曰:「误下太阴,而结胸项强,因大陷胸丸一法者,频与理中丸。」

求真按:「误下太阴病,无结胸之理,亦无用大陷胸丸之语,恐似是而非。」

《三因方》曰:「病者因饮食过度而伤胃,或胃虚不能消化,致翻呕吐逆,而物与气上冲,蹙胃口而使决裂,吐出所伤,其色鲜红,心腹绞痛,白汗自流,名曰伤胃吐血。理中汤能止伤胃吐血者,因其效最能理中脘,分利阴阳,安定血脉也。方证之广,如《局方》,但吐血不出证,学者当自知之,或煮干姜甘草汤饮之亦妙。」

求真按:「吐血若是本方证则可处之,不然者,不可用。甘草干姜汤不外于本方之原方,故有类似之效,不难察之。」

《医方选要》曰:「理中汤,治五脏中寒,口噤失音,四肢强直,兼治胃脘停痰,冷气刺痛。」

《卫生宝鉴‧补遗》曰:「仲景之理中汤,治伤寒阴证,寒毒下利,脐下寒,腹胀满,大便或黄、或白、或青黑、或有清谷,及寒蛔上膈而吐蛔者,此因胃寒,非实寒也(求真按:『此非实寒者,是暗示本方能治阴虚证之轻证,而不能治重证也』)。」

《妇人良方》曰:「人参理中汤(求真按:『此即本方也』),治产后阳气虚弱,小腹作痛,或脾胃虚弱,而少思饮,或去后(求真按:『后,大便也』)无度,或呕吐腹痛,或饮食难化,胸膈不利者。」

《直指附遗》曰:「理中汤,治柔痉之厥冷自汗。」

《圣济总录》曰:「白朮丸(求真按:『此即本方之丸方』),治小儿躽啼,脾胃伤风冷,心下虚痞,腹中疼痛,胸胁逆满也。又理中汤,治风入腹,心腹痛,痰逆恶心,或时呕吐,膈塞不通。」

《赤水玄珠》曰:「理中汤,治小儿吐泻后,脾胃虚弱,四肢渐冷,或面有浮气,四肢虚肿,眼合不开。」

《小青囊》曰:「理中汤,治恶心干呕,欲吐不吐,心下映漾,如人畏船者。又治小儿慢惊,脾胃虚寒泄泻,及受寒而腰痛等症。」

《外科正宗‧咽喉门》曰:「理中汤,治中气不足,虚火上攻,咽间干燥作痛,妨碍吐咽,及脾胃不健,食少作呕,肚腹阴疼等症。」

《疡医大全》曰:「理中汤,治痈疽溃疡,脏腑中寒,四肢强直者。」

《痘疹金镜录》曰:「理中汤,治痘因里虚寒而泄泻,方后曰:『手足厥冷,泄泻甚者,加附子名附子理中汤。』」

东洞翁本方定义曰:「治心下痞硬,小便不利,或急痛,或胸中痹者。」

《方机》本方主治曰:「心下痞硬者(大簇)。心下痞,喜唾,不了了者(南吕)。暑病(所谓霍乱),呕吐下利,心下痞硬者(紫圆)。」

《成绩录》曰:「一男子,项背强急,或腰痛,饮食停滞,时时胸痛,心下痞硬,噫气喜唾,先生与人参汤,兼用当归芍药散而愈。」

求真按:「项背强急,或腰痛者,为当归芍药散证,余皆本方证也。」

《续建殊录》曰:「一妇人,患胸痛一二年,发则不能食,食即不下咽,手足微厥,心下痞硬,按之如石,脉沉结,乃与人参汤,服之数旬,诸证渐退,胸痛痊愈。」

求真按:「此所谓胸痹也。」

《古方便览》曰:「一男子,一身悉肿,小便不通,心下痞硬,郁郁不欲饮食,以此方兼用三黄丸,二十剂而愈。」

《证治摘要‧鼓胀条》曰:「人参汤加附子,腹平满而大便滑者。」

求真按:「本方主治之腹胀满,按之软弱而有多少之冷感,使仰卧之,则侧腹部膨起,其胀满即减退矣。」

《类聚方广义》本方条曰:「产后续得下利,干呕不食,心下痞硬而腹痛,小便不利者。及诸久病不愈,见心下痞硬,干呕不食,时时腹痛,大便濡泻,微肿等证者。又老人每至寒暑时,下利,腹中冷痛,沥沥有声,小便不禁,心下痞硬,干呕者,皆为难治证,宜此方。若恶寒或四肢冷者,加附子。」

求真按:「本方中含朮、干姜、甘草,方意类似于苓姜朮甘汤。以有小便不利,或自利证也,且本方证以老人为多。」

《勿误药室方函口诀》本方条曰:「此方为治胸痹之虚证方,然以理中丸为汤,宜用于中寒,霍乱,太阴吐利证,厥冷者,宜从《局方》加附子。朮与附为伍时,有附子汤、真武汤意,效能驱内湿,与四逆汤意稍异,四逆汤是以下利清谷为第一目的,此方以吐利为目的也。」

《橘窗书影》曰:「一女子从来患痔疾,脱肛不止,灸数十壮,忽发热衄血,心下痞硬,呕吐下利。一医以寒凉剂攻之而增剧,余与理中汤而渐愈,一医欲以药缓攻,余答曰:『痞有虚实。邪气为痞,宜用疏剂。若胃中空虚,客气冲逆为痞者,攻之有害。古方泻后膈痞者,用理中汤。』又以理中汤治吐血,洵有故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