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陽金毓黻撰
往聞黃申甫先生撰渤海國記已成浼人求之不能得未幾先生下世遲至今秋始由涂子厚學使處求得之蓋先生在日尚未寫定頃由鮑先生奉寬輯成猶未為定本也毓黻所輯渤海國志長編印已過半而先生之書適來取而互勘如謂康王嵩璘應從日本史作文王欽茂之孫以中有元義華璵二世為可疑玄錫諲譔二世之間由唐會要考得瑋瑎一世定渤海諸王為十五世皆屬闇合大者如此則其他可知矣然與拙作亦時有異同如謂遼陽為渤海之中京顯德府為沿遼史之誤稱玄錫曰景王諲譔曰哀王稱唐曆家徐昂為渤海人則誤信黃義敦朝鮮歷史所致若此之類不一而足茲擷其要別為校錄其於先生附為諍友壤流之助殆謂此乎癸酉嘉平校竟自記
渤海太祖高王大祚榮注太祖之稱從海圓黃義敦朝鮮歷史 上二
按近人黃義敦撰朝鮮歷史為朝鮮各學校之教本書中稱大祚榮曰渤海太祖殊為無據不可從也
五代會要聖歷中稱臣朝貢新舊書未載故不取 上二注
按申甫先生之說是也
冊府元龜百七十一作招慰靺鞨渤海郡王大祚榮疑是時高王已自稱渤海王也 上二注
按玄宗先天二年始封祚榮為渤海郡王絕無於封前自稱渤海郡王之理冊府元龜所紀自後溯前故以靺鞨渤海郡王稱之又此文見原書卷一百七十此作百七十一誤
五代會要唐中宗號渤海部曰忽汗州封渤海郡王疑中宗實有是命使未達故玄宗補加冊命 上二注
按會要所紀之中宗蓋為玄宗之誤中宗之世雖有遣張行岌招慰不得達之事然即以為實有冊命則失之矣
武王元年選生徒六人入唐太學肄業 玉海上二
按玉海云開元二年令生徒六人入學新羅七人開元二年即高王祚榮十七年也此謂為武王元年事殊誤
文王三十九年遣史都蒙弔王妃之喪注日木廢后井上內親王以先一年卒王妃之喪疑指廢后言 上五
按日本光仁天皇覆渤海王書云禍故無常賢室殞逝又續日本紀云弔彼國王后喪此皆指弔文王之王妃喪而言語意甚明若謂弔日本王妃喪則誤矣
黃義敦朝鮮歷史大仁秀南略新羅邊境北滅越喜挹婁鐵利率賓拂涅諸國又踰黑水掃平海北諸部國勢中興
上七注
按新唐書渤海傳謂仁秀頗能討伐海北諸部開大境宇又遼史地理志謂仁秀南定新羅北略諸部開置郡縣黃氏義敦蓋因此數語而推衍之非別有考獲也
渤海景王大玄錫注景王諡從朝鮮歷史年表 上八
渤海哀王大諲譔 上九
諡哀王注朝鮮史年表 上十
按注所云朝鮮歷史年表朝鮮史年表即黃氏義敦朝鮮歷史所附之年表也黃氏所稱景王哀王二諡殊為無據尋其改誤之由蓋因渤海滅亡之年正為新羅景哀王之三年東國史略卷一云渤海至景哀王時契丹攻滅之語欠分曉故以景哀二字分屬渤海之二王非其實也 余別有說見渤海國志長編
渤海王大瑋瑎唐會要曰乾寧二年十月賜渤海王大瑋瑎敕書翰林稱加官合是中書撰書意諮報中書瑋瑎繼大玄錫嗣王未審玄錫親疏屬其立卒年事實均不詳 上九
按渤海王大玄錫之後距大諲譔約三四十年若玄錫不如文王欽茂之久世則曆年不能如是之長余撰渤海國志長編經吳向之先生之指示已將大瑋瑎敘入玄錫諲譔二世之間又自翰苑羣書中檢得一條亦與此同以為得未曾有矣而先生書中亦徵引及之可謂不謀而合亦可見先生用心之密矣
十八年契丹陷我顯德東平二府改顯德為遼陽府東平為遼州 上九
按遼史地理志謂遼陽為渤海中京顯德府遼州為渤海東平府其說殊誤余別有辯不可從也
徐氏注徐昂以治天曆名 上十二
徐昂治天曆傳授日本宣明曆註朝鮮歷史 上十三
按以唐宣明曆傳於日本者渤海國使烏 一作馬 孝慎也日本三代實錄紀載甚詳別無徐昂之名按新唐書曆志憲宗即位司天徐昂上新曆名曰觀象元和二年用之據此則徐昂乃唐人之治曆者非渤海人也昂曆行後測驗不合又改撰宣明曆行之此蓋朝鮮歷史誤以造觀象曆之徐昂為傳宣明曆於日本之烏孝慎故稱之曰渤海人其實非也余考第三版朝鮮歷史已將徐昂之名刪去蓋巳審知其誤矣
大虔晃十二年卒注朝鮮史年表 上八
大玄錫注朝鮮史年表在位三十一年庚申則為唐昭宗光化三年也 上八
大諲譔朝鮮史年表謂嗣立於唐昭宗改元天復之歲則是元年太歲辛酉也 上九
按朝鮮歷史年表所載虔晃玄錫諲譔三世之紀年皆據日本三省堂世界年表羗無依據不可從也余別有辯正見渤海國志長編
西京鴨淥府高麗故地朝貢道也注案朝貢疑朝鮮之誤箕子王滿之王朝鮮皆朝平壤而平壤於時為渤海屬境故曰朝鮮道 中五
按滿洲源流考 十卷 新唐書鴨淥朝鮮道也釋云朝鮮舊譌朝貢應據通考改余檢通考四裔考仍作朝貢與唐書同渤海朝貢於唐之使由上京經中京至鴨淥江上流乘舟順流而下經鴨淥府以出鴨淥江口而至登州以其為貢使之所經故曰朝貢道也且其時高句驪已滅而王氏之高麗尚未興別無所謂朝鮮可以當之滿洲源流考本為臆改不謂申甫先生亦有此說所宜訂正者也
文王大興二十年日本太宰帥船王來聘注日本史船王傳作寶字初故係於此 下八
按大日本史船王傳寶字初船王以帷薄不修不得立廢帝 淳仁天皇 即位是歲遣渤海使還奏唐亂船王時為太宰帥奉詔與大貳吉備真備議沿海備此事已見續日本紀天平寶字二年九月小野田守歸自渤海奏唐國消息是即廢帝即位之歲亦即渤海文王大興二十一年也小野田守乃日本國使非太宰帥所遣亦非在寶字初其誤宜訂正
大諲譔七年陷我鐵利府十八年陷我遼陽城尋又陷我東平府改為遼州 下十五
接本書地理章謂鐵利府本黑水靺鞨在夫餘府之北又謂東平府位於渤海中京東北境據此則渤海上京未陷之前不容先陷鐵利東平二府前後乖舛是宜正之又遼陽城不必屬於渤海亦應存疑待考
自稱定安國立大祚榮裔孫烈萬華注朝鮮歷史 下十七
按宋史外國傳定安國為馬韓之種為契丹所攻破糾合餘眾保於西鄙建國改元開寶三年其國王烈萬華因女真使入貢謂定安國為馬韓種雖不足深信然亦無烈華萬為大祚榮裔孫之語其後國王烏玄明自稱為渤海遺黎祇可由此證其為渤海右姓中之一族不得因此謂其國王為王族也大抵朝鮮歷史所說渤海史事每不免於武斷以不引用為是
振國王渤海太祖大祚榮天統元年 下三十
按天統年號亦出於朝鮮歷史其與稱祚榮曰太祖同為無據
始唐武后聖曆二年己亥訖後唐明宗天成二年丁亥傳世十五六閱年二百二十有九 自序
按渤海高王建國於唐武后聖曆元年余據日本史考得之已別有說 詳見渤海國志長編 而此作二年殊誤其國亡於後唐明宗天成元年本書年表上已明言之而序作二年者亦筆誤也又年表以武后久視元年為高王元年又後於聖曆二年者一年亦屬前後抵牾所宜訂正者也
渤海國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