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张孝祥传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张孝祥字安国,历阳乌江人。他读书过目不忘,下笔顷刻数千字。十六岁时,张孝祥乡试中试,又被乡里推荐为第一名。绍兴二十四年(1154),张孝祥参加廷试考到第一名。当时策问师友渊源,秦埙与曹冠都竭力攻击程氏专门之学,张孝祥独独不这样做。考官已定下秦埙为士人中之冠,张孝祥次之,曹冠又次之。高宗读了秦埙的对策都是秦桧所说过的话,于是把张孝祥提为第一名,而秦埙为第三名,授予张孝祥承事郎、签书镇东军节度判官。皇上告诉宰相说“:张孝祥诗词、文笔都很美。”

开始,皇上抑制秦埙而提拔张孝祥,秦桧已经很不高兴了,后来又知道张孝祥是张祁的儿子,张祁与胡寅关系密切,秦桧一向不满意胡寅,况且公布廷试名次后,曹泳在殿廷对张孝祥拱手让礼,请求结为姻亲,张孝祥不答应,曹泳对他很不满意。于是暗示言官诬陷张孝祥有造反的企图,张孝祥被牵连,由皇上下诏关进监狱。正遇秦桧死去,皇上郊祀的第二天,魏良臣私下奏请皇上为张孝祥解除监禁洗脱罪名,于是任命张孝祥为秘书正字。过去,殿试第一名者,要次年举荐才被用,张孝祥中第只一年由此得以召用。

张孝祥首次回答皇上的提问,首先说请皇上总揽朝纲大权以使国家变得更加完善。又说“:官吏违背已故宰相的意见,一同凭借舞文弄法,陷人入罪,有关部门观望不管,任其罗织罪名陷人于罪,请令有关部门立即加以改正。”张孝祥又说“:王安著《日录》,把一时政事,做得好的就归功自己。已故宰相的专信专用,并不只有王安石。我担心所著的《时政记》,也如王安石专用自己的意思,乞求把所修订的《日历》详细审查加以改正,罢黜私家之说以垂青史。”皇上听从了他的意见。

张孝祥升为校书郎。太庙里长出灵芝,张孝祥献上文章《原芝》,以国家的根本未立为主要内容,并说:“灵芝长在仁宗、英宗的坟墓上,可明白天意,乞求早日定下大计。”张孝祥升为礼部员外郎,不久为起居舍人、权中书舍人。

当初,张孝祥考中进士,出自汤思退门下,思退为宰相,对张孝祥大力提拔。汤思退一向不喜欢汪澈,张孝祥与汪澈一同任馆职,汪澈老成持重诚实,而张孝祥年少气盛,往往凌驾在他之上不顺从他。到汪澈为御史中丞时,他首先弹劾张孝祥奸邪程度不亚于卢杞,张孝祥于是被罢职,提举江州太平兴国宫,于是汤思退的门客渐渐被驱逐。

不久张孝祥任抚州知州。他年纪不到三十,处理事情很精明、准确,州县中很老练的人比不上他。孝宗即位后,张孝祥又任集英殿修撰、平江府知府之职。事务繁重艰巨,张孝祥一一加以分析解决,知府庭上没有滞留的案件。平江府所属县中的大姓把海中利润一起装入自己口袋获得暴利,张孝祥派人捕捉他们并加以处理,没收其家谷粟几万斛。第二年,吴中饥荒,一直靠这些粮食赈济百姓。

张浚从蜀国回到朝廷,向皇上推荐张孝祥,皇上召张孝祥前往行在。张孝祥既然一向被汤思退所赏识,等到他被张浚推荐,汤思退感到不悦。张孝祥进宫回答皇上的问题,于是陈述:“二位宰相应当同心协力,以辅佐皇上完成恢复国家的大任。况且靖康以来只有和与战两种意见,留下无穷的祸害,必须先制定自治之策来对付现在的形势。”又说“:选用人才的路太狭窄,请求广泛征择朝外有识之士以备缓急之用。”皇上认为很对。

张孝祥拜官中书舍人,不久拜官直学士院兼都督府参赞军事。不久又兼任建康留守,因为言官的意见改任敷文阁待制,留守之职照旧。遇金再次入侵边境,张孝祥陈述金的目的不过是想结盟约。宣谕使弹劾张孝祥使之失去职位,被罢黜。

张孝祥复职为集英殿修撰、静江府知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他治政有声有色,大有作为,又因为言官的意见被罢。不久张孝祥被起用任潭州知州,治政简明易行,不时以威力佐政,湖南于是平安无事。张孝祥恢复待制,改任荆南、荆湖北安抚使。他组织修筑了寸金堤,从此荆州没有洪水之患,又设立万盈仓来储备各种漕运的粮食。

张孝祥请求管理一祠观,后因病死去,孝宗感到十分惋惜,有用才不尽的感触。张孝祥进为显阁学士致仕,终年三十八岁。

张孝祥才智出众,文章水平超过一般的人,尤其工于笔墨,曾亲自书写奏札,高宗看了后说他:“将来一定闻名于世。”不过宋朝南迁之初,朝廷内部主要意见只有和与战二种,张浚主张复仇,汤思退因袭秦桧的意见力求议和,张孝祥出入这二人之门而持二种意见,态度不明朗,人们为他感到惋惜。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