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曹雪芹家族败落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曹雪芹家族的败落原因,红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政治原因”,如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中所提:“好端端的曹家为什么于雍正五六年之际被抄呢”,是因为雍正皇帝的“政治打击”,曹家的败落是“横罹逆褐”。一种是“经济原因”,主要认为是在江宁织造任上“亏空”引起抄家而败落。

鲁迅先生是第一个深刻思索《红楼梦》的成因及曹雪芹身世之大学者,当20世纪20年代之初,胡适、俞平伯认为曹家的败落不过是“坐吃山空”的“自然趋势”时,他却说不然,并明白指出;“不知何因,似遭巨变。”那么到底曹家遭遇了什么打击,以至于一蹶不振呢?曹雪芹家族的败落原因,红学界主要有两种观点。一种是“政治原因”,如周汝昌先生在《曹雪芹》中所提:“好端端的曹家为什么于雍正五六年之际被抄呢”,是因为雍正皇帝的“政治打击”,曹家的败落是“横罹逆褐”。一种是“经济原因”,主要认为是在江宁织造任上“亏空”引起抄家而败落。持“经济原因”说的将曹家衰败的历史加以研究,他们梳理了这样一张衰败的因果图。

史载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喜好文艺,又爱好藏书,一一精一一通诗词、戏曲和书法,其深厚的文化教养和广泛的文化活动,营造了曹家的文化艺术氛围。此时的曹家,呈现出空前的繁荣。然而,就在这繁华的背后,已是潜伏着危机,,由于曹寅的日用排场,应酬送礼,特别是康熙四次南巡的接驾等等,在经济上给曹寅造成了巨额的亏空,甚至可以说,曹寅已经给曹家种下了衰败的祸根。

康熙四十八年(1709)十二月初六,两江总督噶礼参奏曹寅,密报康熙说,曹寅和李煦亏欠两淮盐课银三百万两,请求公开弹劾他。康熙把曹寅看成是“家人”(因其母为康熙的乳母),噶礼要求公开弹劾曹寅,康熙当然不会批准。但事关重大,康熙不得不私下谆谆告诫曹寅和他的大舅子李煦,必需设法补上亏空。曹寅面对茫茫债海,于康熙五十一年(1712)七月一病不起,死在扬州。

曹寅死后,康熙为保全曹家的江南家产,特命曹寅之子曹顒继任江宁织造;两年后曹顒病故,康熙又亲自主持将曹寅的四侄曹頫过继过来,接任了江宁织造的职务。同时康熙又让曹寅的大舅子苏州织造李煦代管两淮盐差一年,用所得的银子补齐曹寅生前的亏空。从以上事实来看,康熙对于曹氏家族可算仁至义尽。但是雍正上台以后,接连颁布谕旨,开始在全国上下大张旗鼓地清查钱粮,追补亏空。仅雍正元年,被革职抄家的各级官吏就达数十人,曹家的姻亲苏州织造李煦,就是因亏空获罪,而被革职抄家。但一开始雍正并没有把曹家与李煦一起治罪,而是允许他将亏空分三年还完。

雍正四年(1726),曹頫负责操办的缎匹衣料质量“粗糙轻薄”,受到罚俸一年的处分。不久,雍正穿的石青缎褂褪色,经查又是江宁织造的产品,结果又罚掉曹頫一年的俸禄。曹頫一次又一次地失职,导致了雍正不满和失望。但是雍正并没有就此将曹頫问罪,而将他召回北京当面考察和训诫,雍正五年(1727)五月传旨,命苏州织造高斌不必回京,他所督运的缎匹由曹頫送来。不料曹頫在督运织造缎匹的途中,又在山东长清县等处勒索费用,一騷一扰驿站,此时雍正已经忍无可忍。于十二月初四下令将曹頫等交由内务府和吏部严审。

次年二月,新上任的江宁织造隋赫德将曹頫江南家产人口查明接收,曹頫在京城的家产人口,也由内务府全部查封。六月,一騷一扰山东驿站案审结,判曹頫赔银四百四十三两二钱,由内务府负责催讨,并将曹頫戴上木枷示众。雍正六年(1728)初夏,曹雪芹随同祖母、母亲等全家老少,由南京回到北京,住在崇文门外蒜市口的曹家旧宅时,开始了穷困潦倒的悲凉生活。而持“政治原因”说的则有几种看法:

第一种认为:曹家与雍正的政敌允禩、允禟有染。雍正六年(1728),曹家终于败落,直接的原因之一,是查出曹雪芹的父亲曹頫替雍正的政敌允禟藏匿了寄放在他家的一对“本身连座共高五尺六寸”的金狮子。允禟等人在雍正一朝明明已经失势,逾制私铸的金狮子则是一种标志着夺权野心的东西,曹頫为什么肯替其藏匿?除了种种复杂因素之外,一个很重要的因素,恐怕就是那时的权力斗争波谲云诡、前景一时不甚明朗,曹頫自然想在表面忠诚于当今最高统治者的同时,再向一个或几个方面投注政治资本,这样一旦政局发生突变,便不至于跟着倾覆,甚至可以收取高额政治利益。

第二种则认为,曹家与康熙朝两次被废的太子关系非同一般,引起了雍正的猜忌。据史料考证,康熙为了身后皇位继承的大计,费了不可计量的心血,但是也带来了难以对人倾诉的烦恼和痛苦。康熙起初在诸皇子中暗地观察考验,选中了次子胤礽,并于康熙十四年明诏以示天下,立胤礽为皇太子,是为“储君”,即预定嗣位人。

康熙朝一开始局势十分复杂险恶,在剪除权臣鳌拜一事上,胤礽的外叔祖索额图于此有功。而索额图一一精一一于鉴定古青铜器,喜招聚文士文人,与曹家的关系非常密切。当时索额图官至大学士(宰相级),又以皇太子的外祖、监护人自居,富贵荣华势倾朝野,胤礽受他的影响很大。在其叔祖的“百般疼爱”之下,助长了其渐趋骄纵的性情和行为。但索额图后来逐步失去了康熙的信任,先是由于“撤藩”的大计,后即关系到胤礽的废、立的“国脉”问题了。康熙在平定了“三藩”之叛及征讨厄鲁特部噶尔丹之乱时,都是令太子留守京师处理政事,而太子也表现的颇为称职,材器不凡。但皇帝回京后即听到胤礽的许多不良行径,结交坏人,肆行暴戾——这里面有真实,也必然包含有嫉者一派的谗言诬谤。事情发展到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康熙帝于极端痛怒中召集百官大臣,令太子跪聆父皇揭其罪状,明令废黜他继承人的资格。康熙在废太子诏里清楚指出:“朕知胤礽禀性奢侈,著伊乳母之夫凌普为内务府总管,俾伊便于取用。孰意凌普更为贪婪,至使包衣下人无不怒憾”。

而凌普又是何人呢?据说当年年幼失母的太子胤礽需要一位嬷嬷,由她负责将小太子带养、抚育、教导,直到长大成人。说不清胤礽的嬷嬷是何姓氏,只知她是凌普的妻子。凌普是满语译音记字,也写作灵普,他是“嬷嬷爹”,汉语只好叫“乳公”(实与乳母无关,乳母只管喂奶一事)。康熙四十四年(1705)至四十七年(1708),当时作为内务府总管的凌普(一写灵普)先后派人从曹、李两织造府取了八万五千余两银子。从这可以明白两代嬷嬷家族之间的关系是紧密相联的。

雍正四十多岁才谋得皇位,他深知曹家是太子一“党”,皇家一切内幕机密他们都了如指掌,怕泄露了自己的“天机”,所以必须找个借口“治”他们——“你们这些人混账贯(原文如此,应作‘惯’)”,这是雍正亲手“批示”曹頫的话!看看这句,就可以“参悟”了吧?以上草草叙明了雍正何以嫉恨曹家,但“曲终”还有“余音”:到乾隆登位后,胤礽之子名弘皙,联合了皇室中对雍正夺位、残害骨肉怀有“世仇者”,竟组成了“影子政一府”,并要乘乾隆在塞外秋猎时刺杀之,为乾隆察觉,铁腕制服了这场史家罕及的大政变。而雪芹一家的再次抄家,彻底沦亡,正是又被弘皙大案株连的惨痛结局。

看来,对于曹雪芹家族衰败的原因,仍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有待红学、曹学专家们进一步的努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