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起慈禧太后,人们便很自然地联想到“垂帘听政”,眼前浮现出一个老太婆隔着一层薄薄的纱帘,指手画脚定夺朝事,而年幼的小皇帝则象征性地坐在前面御座上唯唯诺诺的情形。“垂帘听政”究竟是怎样一种制度? 所谓“垂帘听政”,指封建时代太后或皇后临朝听政,因殿上用帘子遮隔,故称“垂帘听政”。慈禧太后垂帘听政则是其中的最典型代表,由于它打乱了正常的理政程序,驾驭群臣而不能各展其能,政柄落入一陰一鸷、褊狭、完全不具备政治才能的慈禧手中,终于埋下了祸根,导致清王朝覆灭,并使中华民族遭受外来侵略,蒙受了极大的屈辱,所以一直为人们深恶痛绝。的确,慈禧太后垂帘听政时期,也正是中国王朝政治最黑暗、最落后、最不文明、倒行逆施的时期,其中的必然性联系值得人们去深刻认识。中国封建王朝各代统治者最忌讳的有两大弊害:一是后宫干政(包括串通外戚篡权),一是太监擅权。清末虽然出过几个大太监,如安德海、李莲英、小德张等,仗势欺人,权大无比,但对朝政的影响却很小,不存在太监擅权的现象。而太后干政却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不仅程度空前绝后,而且时间长达二十七年,影响了整个清末政治,也直接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这是有其特殊原因的。咸丰十一年(公元1861年),咸丰皇帝去世,六岁的独子载淳嗣位。咸丰生前对载淳的生母懿贵妃(即后来的慈禧太后)颇为信赖,据说当时恭亲王奕訢和御前大臣肃顺两派矛盾非常激烈,咸丰避居的热河危机四伏,他曾对懿贵妃说:你带着载淳赶快走吧!似有将身后事交付懿贵妃和载淳之意。但他也看出懿贵妃野心勃勃,而且擅长一陰一谋权术,恐其日后干预朝政,胡作非为,乃于临终前任命怡亲王载垣、郑亲王端华、御前大臣肃顺等八大臣辅政,限制懿贵妃,并交皇后钮祜禄氏(即慈安太后)一份密诏,只要懿贵妃胆敢恃子专权就随时制裁她。同时将自己的“同道堂”、“御赏”两方玺分别赐予载淳及皇后,以二玺代替朱笔,辅政大臣所拟上谕必须加盖这两方印章才能奏效,以此对辅政大臣进行牵制。本来咸丰这样布置,使得他死后各方互相牵制,就不会出现慈禧太后垂帘听政的专权局面,但由于恭亲王奕訢与肃顺两派的矛盾和斗争,加之同治皇帝年幼懵懂,将“同道堂”印交到其母慈禧太后手中,使她竟得以专权。奕訢原本就有机会与咸丰一争皇位,现在又两手空空无权,内心妒恨,于是便联合慈禧太后发动“祺祥之变”(又称辛酉政变),将肃顺一派或斩首抄家,或解职戍边,彻底瓦解。奕訢以为借太后之手先除去政敌,再回头对付一个妇人容易,哪想到慈禧不是个省油的灯,后来奕訢反受制于慈禧,毫无作为。
历史上清太宗皇太极崩逝于关外时,福临(后来的顺治皇帝)也只有六岁,由睿亲王多尔衮等人辅政;世祖去世后,玄烨(后来的康熙皇帝)刚满八岁,由贵族鳌拜等人辅政。根据祖制家法前例,不可能由太后出面听政的,正是因为奕訢与肃顺两派的权力之争,才造成了太后听政直至后来的太皇太后听政的局面。在故宫养心殿的东暖阁里,正中是皇帝的御座,其后则是两位太后的御座,座长约两米,宽一米,上铺黄缎褥子,慈禧在北,慈安在南,两人面西而坐。座前挂一八扇黄屏纱帘,被召见的大臣始终隔着幔帐,只能听见两位太后的声音而不见其人。清朝典制规定,皇后、妃嫔等不能随便面见外人,,即使皇后生日时接受朝臣祝贺,也决不会面对面相见。临朝听政时必须见群臣,但也须遵守内外有别的规定,所以垂帘遮蔽。
垂帘之初,慈禧太后先是与慈安太后两宫共同听政,一切政务都由两宫太后裁决,以皇帝的名义发出上谕。但因为慈安太后性格软弱,又不喜欢管理政事,于是等于由慈禧一人把持朝政。她下令连杀桂清和胜保两位声势显赫的文武大臣,又革去奕訢的议政王之职,树立了两宫的绝对权威。同治十二年(公元1873年),载淳成年,慈禧被迫撤帘归政。但同治皇帝亲政不到两年就病死了,慈禧又玩弄手法,一精一心设计,择立年仅三岁的亲侄儿载湉入继皇统,又再次垂帘听政。至光绪七年(1881年)慈安皇太后暴卒,只剩慈禧一人垂帘听政。光绪成年亲政后,因支持戊戌变法而遭慈禧等顽固派的疾恨,遂发动政变解除了光绪帝的皇权,慈禧再次临朝十年,美其名曰“慈恩训政”,直至去世。慈禧通过垂帘听政,操纵同治、光绪两朝皇帝,掌握清朝朝政达四十八年之久,是晚清政治中妇人干政到了极致的体现。然而,垂帘听政并不是从慈禧才开始的,历史上早有先例。历史上有影响的太后垂帘听政应该始于汉初吕后。刘邦死后,由于惠帝年幼孱弱,吕后先是垂帘听政,后来干脆自己临朝称制,前后共执掌朝政十五年。在她执政期间,残害刘氏后代,打击开国功臣,甚至公然违背刘邦定下的“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的规约,大封吕氏宗亲,弄得汉初政治一片混乱,史称“女乱”。
另一个垂帘听政的著名人物就是武则天。为了争夺皇权,武则天先后杀死两个亲生儿子,没等高宗死去,她就迫不及待地干预朝政了。《旧唐书·高宗纪下》记载:“上(唐高宗)每视朝,天后(武则天)垂帘于御座后,政事大小,皆与闻之。”高宗病逝后,留下遗诏让李显继承帝位,就是唐中宗,由武则天垂帘听政。但不久武则天便废了中宗,将他贬为庐陵王,另立豫王李旦为帝(即唐睿宗),而政事全由武则天独断,她大封武氏亲戚,朝堂之上尽是她的心腹。经过几年的垂帘听政,等到一切尽在掌握之中以后,武则天又将李旦降为皇嗣,自己亲自临朝,设立武氏七庙并追封武家祖宗。而根据《礼记·王制》规定,古代的宗庙制度中只有帝王才能享有七庙,即“天子七庙”。最后,武则天由垂帘听政到窃国自居,自己当女皇帝,还改了国号,彻底篡取了李家天下。
由此可见,历史上垂帘听政的妇人尽是以篡权为目的的,虽然其中有的人客观上掌权后也有一些成就,但总的来说,垂帘听政给历史发展带来的危害相当巨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