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良渚玉琮内圆外方造型之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玉琮是一种十分古老的玉器,太湖流域的良渚文化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玉琮。然而玉琮外方内圆的形象具有什么象征性意义?是否同古老的“天圆地方”观念有关?关于玉琮的用途,有专家认为是巫师的法器,有的认为是盛放“且”(男性生殖器)的石函,或以为是由玉镯演变而来的礼器。

琮是古代的一种方柱形的玉器,中有圆孔如筒,一般认为是古代祭祀用的礼器。在中华大地上,以长江文化和黄河文化为核心的多种文明如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争奇斗艳。1936年在太湖流域发现的良渚文化以出土大量的玉器而在学界引起广泛关注,在这些玉器中,又以玉琮最为典型。其中玉琮“外方内圆”的形制引起了学者的许多猜测,那究竟先人们为什么会将玉琮制成如此形状呢?要弄清楚玉琮的“外方内圆”之谜,我们首先要从玉的起源说起。事实上在遥远的石器时代,玉器与石器是混用的,在生产力极其低下的情况下,人们还无法分辨石器和玉器在使用上的差别,特别是在玉器较为集中的太湖流域更是如此。后来,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人们越来越发现玉器的质地柔和,色彩多样,晶莹剔透,美轮美奂,逐渐使人们产生了美的感觉,因此玉就越来越登上了大雅之堂,成为一种神物或通向神灵的媒介而受到崇拜。

原先人们在祭祀的时候,为了表示对神灵的尊敬,是将好几块玉用绳子连在一起来进行相关的祈祷活动,后来人们想,与其将好几块玉用绳子连在一起,还不如做一块大点儿的玉器,将它分为好几节,这就是后来的玉琮。当然,玉琮有长有短,短则一节,长则十五节。

玉琮作为一种祭祀的神物早在《周礼》中就有记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仓璧礼天,以黄琮礼地。”有的学者就此认定琮是用玉礼地的礼器。当然,有学者认为《周礼》是西汉中后期成书的,书中所载史实大多是春秋至战国时期的,所以不适用于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琮。但是,谁又知道春秋战国时的礼制不是承袭前人的呢?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已有百余件之多,其中,外方内圆的方柱形玉琮占了大多数,周边刻饰四组或八组兽面纹,文饰粗犷质朴,渗透着原始古朴之美,有些兽面生动怪异,流露出人们对自然和生物的最初认识和理解。1986年在今余杭反山良渚文化墓地出土的一件玉琮,高8.8厘米,射径17.1-17.6厘米,重达六七公斤。不仅在四周以转角处为中心勾画出八组兽面纹,而且在每两组之间的空白处,又琢磨出八组神人兽面的图案。因其形制、重量和雕饰都堪称玉琮中的一精一品,被称为“琮王”。在良渚文化遗址中出土的最大的一件玉琮高达40厘米,有十五节,也是外方内圆的方柱体结构。那到底为什么玉琮是外方内圆呢?一些研究玉器的学者基于对玉器的认识,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主要有下面几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玉琮的外方内圆代表了天圆地方的观念,是新石器时代人们对天地的朴素认识和理解。中间的穿孔表示天地间的沟通,是“贯通天地的一项手段或法器”。在新石器时代,按天圆地方观念所磨制的玉琮,一定是当时有知识的人即巫师们所用作祭祀神灵用的一种法器或本部落的图腾。它的表面雕刻的兽面或神人兽面的纹饰则是巫师们所要表现的神的形象,后来,玉琮的功能由只能作为一种祭祀用的法器,演变为兼具装饰、礼仪或权力象征的器具,但玉琮的外方内圆的形制却一直保留下来。正是基于这种说法,才有了后来《周礼》的记载,这种说法以美国学者张光直教授和大陆学者林华东先生为代表。

第二种说法认为玉琮的外方内圆是一种生殖崇拜。其一认为它是模仿女性的生殖器官而制造出来的,是一种原始的女一陰一崇拜,因为他的中间是一条长长的圆孔,会使人想到女性的生殖器官。这一时期是新石器时代,或许是母系氏族时期人们为了表示对妇女的尊敬,而把其生殖器官作为神物来崇拜。《周礼》记载的璧、圭等玉器都是为王、公、侯、伯、子、男所有的,他们都是男子。而琮是夫人们的瑞器,夫人们都是女子。这是从玉琮后来的发展来反推它作为女性生殖崇拜的证据。其二(瑞典学者高本汉)认为,它是宗庙中盛“且”(男性生殖器)的石函,这或许是父系氏族时期人们对男性生殖器的崇拜而专门盛放“且”的器具。

第三种说法以日本学者林已奈夫为代表,他认为,玉琮是由先前的玉手镯发展而来的,以后逐渐演变为礼器。这种观点已经在考古发掘中得到证实。在良渚文化的早期墓葬中,出土的玉器以环形玉镯为主,后期的墓葬以外方内圆的玉琮为主,这一现象正好说明了他的观点是正确的。但是,为什么玉琮的外部是方形呢?这可能与它后期逐渐成为礼器有关,因为作为礼器,应该显得比较庄重和典雅。而先前的手镯外部也是圆形,而作为礼器,就会显得比较圆滑。制作成方形,则会显得庄严和厚重。按照这一逻辑推理下去,著名的考古学家苏秉琦先生曾指出,随着从早到晚的演变,琮的制作也越来越规范化,加厚加高加大,反映对琮的使用趋向于垄断化,对天说话与天交流已成为最高礼仪,这与传说中的“绝地天通”是一致的,随着贫富的分化和向阶级社会的过渡,良渚文化逐渐出现了方国的倾向。玉琮也逐渐成为富有阶层或者是一些诸侯祭天敬神的礼器。从考古发掘中也证实,在良渚文化中,越到后期的墓葬,玉琮越长越高,节数也越多。

那么,到底玉琮为什么是外方内圆呢?学术界对此有多种说法,,正如台湾著名学者邓淑苹先生在《新石器时代的玉琮》中所说:琮是古玉中最难研究的项目之一,留下的文献资料有限,引来引去,就是那么几条。古董商为投文人的雅好,雕琢许多仿古的玉琮。文献资料的难以征信,加上仿古货色的大批流传,益使琮成为古玉中难解的谜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