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翱传》【参考译文】
谢翱,字皋羽,福建长溪人。他的父亲谢钥为人非常讲孝道,为母亲服丧期间,悲伤地拆掉自己的房屋住在墓边守孝,并且终身没有做过官,精通《春秋》,写了《春秋衍义》《左氏辨证》,流行于世。谢翱没有考中进士,落魄地住在漳、泉二州,风流 洒脱,具有高远宏大的志节。正赶上丞相文天祥在延平建立府署并自选僚属,让谢翱暂时代理谘事参军。等到南宋灭亡以后,文天祥被俘而死,谢翱悲痛难忍,只身在浙江 以东地区游荡。遇到高山大川、池苑台榭、云雾草木,如果与他跟文天祥分别时的情景正好相似,他就会失声痛哭。浙江 桐庐建有东汉时期的严子陵台,威严高耸达千丈。当时天寒风大,谢翱带着酒登临高台,在台上荒亭的一角设立文天祥的牌位,举手行了两遍礼,然后跪倒在地。祭奠完毕,多次嚎啕痛哭,又拜了两遍礼才站起身。谢翱悲痛的心情不可遏制,就用竹如意敲击着身边的岩石,高唱楚地的歌谣来为文天祥招魂。唱完以后,竹如意与石头都碎了。
谢翱特别喜欢风景优美的山水,雁山的鼎湖、沃州的天姥山、四明山的金华洞,他到达后就造访游览。累了,就憩息在浦陽江 岸边,等来到睦州的白云村,与隐士方凤、吴思齐昼夜吟诗。他的诗风直追盛唐。当他挥笔写作时瞑目遐思,忘记了自己与周围的一切。他常常对别人说:“运用心思,专一而不分散,鬼神都会回避。”他深思苦索大都如此。婺、睦二州的文人墨士都纷纷跟着他游学。到了元甲午年间,谢翱离开当地来到杭州西湖居住,前朝的遗老还有很多活着的,他们都诧异自己与谢翱相见恨晚。第二年乙未年间,谢翱因为肺病发作而死,时年四十七岁。在他快要去世的时候,嘱咐他的妻子说:“我远离家乡千里,所交 的朋友唯有韶卿、子善最亲近,无异于亲兄弟,小心收拾好我的文稿和尸骨托付给他们。”韶卿即方凤,子善即吴思齐。不久方凤等人果然来到,把谢翱安葬在严子陵台的南面,用谢翱的文稿来为他殉葬,采伐石材刻上“粤谢翱墓”的字样。
我称颂评价他说:谢翱不过是一介平民,在朝中不曾有什么高官爵位,只因为受到了文天祥的知遇,就穿着麻衣、草鞋,终日奔波于高山大泽之间。谢翱不辜负文天祥的知遇,难道会辜负国家吗?谢翱可以说是才德非凡之士。当年田横坚守气节不肯降服汉朝,拔剑自刎,跟着他一块死的门客有五百人。像谢翱这样的志节,不知是不是有类似类似田横门客那样的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