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丧服简说】
在古代,孝是一个人的基本道德,从汉朝开始,历朝历代都提倡以孝治天下。“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作乱者,未之有也”,孔子说孝顺的孩子是不会兴风作乱的,只有孝敬父母的人,才能孝敬家国。所以,,父母去世是人一生中重大的不幸,就算是宰相,也要辞官回家守孝,而丧服,就成了孝道中的一种礼仪形式。
丧服,又称孝服、凶服,是生者在丧礼上为死者穿戴的孝服。一般来说,根据与死者关系的远近,丧服分为五等: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斩衰,是由生麻制成,边际开散,不缝制,这是重孝三年的人穿的,凌乱的衣服体现了孝子内心的痛苦,一般是父母去世才穿。
东汉以后,如果在任的官员有父母去世,必须离职成服,归家守丧,叫做“丁艰”或“丁忧”。看到有古人的文章中写“丁忧在家”,就是在家为父母守孝。如果是父亲的丧事,则称丁外艰或丁外忧,母亲的丧事称丁内艰或丁内忧。只有等到丧期结束,才能重新复职。
特殊情况下,皇帝以处理军国大事的需要为理由,不让高级官员离职守制,称为夺情,但如果官员遵旨,依旧任职的话,就会被攻击为有悖人伦,要承受极大的舆论压力。春秋时期的魏国名将吴起没有回家守丧,就屡屡被人诟骂为不孝子。而宋代文人苏东坡,就曾因为父亡而辞官归隐。在科举时代,如果考生遇斩衰之丧,在丧期内也不得应考,如有人为了考试而隐瞒父母亡故的消息,就叫做匿丧,被发现后,会受到严厉处分,而且会为人们所不齿,也毫无前途可言了。
齐衰,是用熟麻制成,边际整齐,乃由手工缝制,丧期分为四种:齐衰杖期(三年),齐衰不杖期(一年),齐衰五月,齐衰三月。在服齐衰期间,饮食起居也有一定的规范。
齐衰三年也是重丧,其要求与斩衰三年大致相同,只是初丧三日不食改为二日不食。齐衰杖期、不杖期则是初丧三餐不食,杖期者终丧不能食肉饮酒;不杖期者三月既葬后可以食肉饮酒,但不能参加宴会。
大功,粗白布制成,九个月的丧期。居大功之丧的人,初丧三餐不食,葬前不能睡正寝,要吃斋念佛。
小功,细白布制成,五个月的丧期,小功是轻丧,一般为远房亲戚而服。
缌麻,更细的白布制成,三个月的丧期。
【丧礼上的故事】
庄子妻死
庄子是道家思想的代表人物,他是一个特立独行的人,总是与众不同。庄子的妻子死了,按照丧礼来说,应该是重丧,不能饮酒吃肉,更不能唱歌了。但是他的朋友惠子前去吊唁时,却看见庄子岔开脚坐着,还敲打瓦盆唱歌。
惠子看不过去了,就问:“您的妻子辛辛苦苦把孩子拉扯大,自己没有享福就去世了,您不哭也就罢了,还在这里敲锣打鼓地唱歌,这也太过分了!”
庄子理直气壮地说:“人本来没有生命,也没有形体,不过是夹杂在杂草之间的元气,再由元气变成有形体、有生命的人,现在她死了,这就和春夏秋冬四季更替一样。人不过是天地之间的草芥,我却要凄凄徨徨地守着她哭,这样做有什么意思呢?”
守丧三年的来历
有一天,孔子的学生宰我问孔子:“为父母守丧,一守就是三年,似乎太长。假如君子三年不讲习礼仪,礼仪就会败坏;三年不演奏音乐,音乐就会荒废。”所以宰我建议,把丧期改成一年即可。
孔子听了很不高兴,问道:“如果这样你心安吗?”宰我回答说:“我心安啊,没有什么不安的。”孔子感慨地说:“你还是做不到仁啊!你想想看,一个孩子出生后,要三年才能完全脱离父母的怀抱,父母就这样日日夜夜地抱着孩子、护着孩子,这是多么辛苦的事情。所以替父母守丧三年,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