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李炳南老居士著)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李炳南老居士著

壹、讲前小言

┌东晋道安法师制,与西土暗合。

┌通┤

文分三科┤ └首序分,次正宗分,终流通分。

│ ┌此经传世者七种,今现者不计,四译同上例。

└别┼今采者为玄奘法师译,最流通。

└奘师译本,简择一精一要,略去序与流通。

贰、经题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表解)

┌华言智慧┐  ┌实相(真空之体)

般若┤  ├三种┼观照(实相之用)

│ └五不繙一┘  └文字(铨释言教)

└→别名—(真性实相)—(一实谛)—(自性清净心)—(如来藏)—(如如)—

(实际)—(一乘)—(法性)—(首楞严)—(中道)—(毕竟空)等

(智度论)般若是一法,佛说种种名;随诸众生类,为之立名字。

┌上二字译彼岸┐┌生死喻此岸┐

波罗蜜多┤  ├┼烦恼喻中流┼修一习一 ┐

└下二字译曰到┘└涅槃喻彼岸┘  │

┌──────────────────┘

│  ┌三贤历一僧祇,道力微,被烦恼伏,名远波罗蜜。

└阶段┼一至七地历一僧祇,道力增,伏烦恼,名近波罗蜜。

└八至十地历一僧祇,道力盛,尽伏烦恼,名大波罗蜜。

┌此系华语,释此者甚多,以为六百卷之一精一要者圆。

心┤

└喻人心脏,为百体之要,义合乎中。

┌梵语修多罗,译义甚繁。

经┤

└简举“贯、摄、常、法”。

参、开义

(表解)

┌释名—即前之题。

├显体—即一经指归。本经以中道实相为体。

五玄┼明宗—即修持之法。此经以一心三观为宗。

├辨用—即其功用。以此法自他两度。

└判教—即五时教相。本经在第四时。

肆、人题

唐三藏法师玄奘译

(表解)

┌偃师陈氏名,十三岁出家洛陽净土寺。

├贞观三年西行至印,历百二十八国。

奘师 ┼留学中印摩竭陀国那烂陀寺,受业于戒贤论师,及胜军居士。

略介 ├贞观十九年归长安。

├繙经十九年,成七十三部,千三百三十卷。

└世寿六十五岁。

伍、经文(附表解)

纲甲 示菩萨法空人我执

┌实相┐  ┌破我执┐

节一 般若起用┤  ├蕴相空性┤  ├度苦厄

└观照┘  └显我空┘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表解)

┌梵语数种翻来  ┐  ┌纳音为闻

“观自在”┤  ├即观世音菩萨┤

└华译有观自在、观世音┘  └达理为观

┌人空般若┐┌但见于空,不见不空。

┌浅┴破除我执┴┴三乘同修,名共般若。

“行深般若”┤

└深┬法空般若┬┬不但见空,又见不空。

└更破法执┘└异三乘,名不共般若。

┌空观深,断见思惑,显一切智,见真谛。

“照见”—为三智用┼假观深,断尘沙惑,显道种智,见俗谛。

└中观深,断无明惑,显一切种智,见中谛。

┌一羊毛上尘,七分之为兔毛尘,再七分为水尘。

├水尘七分为金尘,再七分为实极微,再七分为色聚微

┌(喻)┼色聚微七分名极微之微,不可更分。

│  ├实极微名最极微,天眼可见。

┌身─色(众微聚)┐└色聚微及极微之微,名假极微,天眼亦不可见。

五蕴┤ ┌受(前五识)│

└心┼想(意 识)├从因缘生,本无实性。

├行(末 那)│

└识(阿赖耶)┘

┌空无义,因缘所生,自体不实。

┌各经举释各有异┐  ├虚空义,无粗相身,有微妙色。

“空”┼有一至二十之数├约有四义┤

└为契时机语有异┘  ├心空义,心不著物,一切俱舍。

└法空义,空为诸法之实相。

┌谛观身心┐  ┌烦恼障灭

├但见五蕴┴我执空┴度分段生死

“度一切苦厄”┤

├蕴从缘生┬法执空┬所知障灭

└都无自体┘  └度变易生死

┌蕴色┐┌从假入空

节二 阐明色空┤  ├┼从空出假

└我空┘└空假相即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

(表解)

┌幻有因缘,原无自性┐

├此色无此,色性曰空│ (随缘不变)

“色不异空”┤  ├从假入空,照了实性

├湿波喻色,湿水喻空│

└波湿水幻,波岂非水┘

┌空幻四大,造作色法┐

├空不见形,形从空幻│ (不变随缘)

“空不异色”┤  ├从空出假,照了因缘

├湿水幻波,水岂离波│

└水波湿同,水不异波┘

┌真如有随缘德

├故真如即万法

┌诸法无性,缘生有相┐ ┌万法真如┼真如有不变性

├无性真空,缘生幻色│ │  └故万法即真如

“色即是空”├体相不离,空色不二│ │

空即是色 ┤  ├─中道一义,照了分别

├幻外无真,故曰真空│ │

├真外无幻,故曰幻色│ │  ┌真空能成幻有

└如波即水,水即是波┘ └真空幻有┼幻有必覆真空

├真空显幻有灭

└幻有不碍真空

┌造

┌色┤

│ └受

│ ┌外—(苦乐)

├受┤

│ └内—(忧喜)

“受想行识” │ ┌有相

亦复如是 ┬┼想┤

││ └无相

││ ┌遍行五—别境五—善十一

│├行┤

││ └烦恼二十六—不定四

││ ┌前五—眼、耳、鼻、舌、身

│└识┤

│  └六意—七末那—八阿赖耶

└前释蕴假体,兹补释假用

┌昧于因果┐

┌凡夫┤  ├执著妄有─┐

│  └执有身心┘  │  ┌立有诸法

│  ┌不了缘生┐  │  ├方便断空

(附)├二乘┤  │  │  ├次及人空

契机│  └执有五蕴┼法有人空 └方便契机┼进而法空

说法│   ┌虽了缘生│  ├后说中道

├中乘┤  │  └利钝不次

│  └不达无性┘

│  ┌照了诸法┐

└菩萨┤  ├色空中道

└缘生无性┘

┌诸法——蕴处

节三 显示实相,广引蕴处┤  ┌实相六不

└实相┤

└本无妄相

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表解)

┌蕴处等。

“诸法空相”┤

└真空实相无相状,况强名实相。

┌从俗谛观事相,因缘有此六者。

“不生”┌事理设喻├从真谛观理性,法空无此六者。

不灭 │  ├金一瓶 喻,金性瓶相,瓶坏为金沙,沙是金,为瓶之金。

不垢 ┤  └性相色空,仍归中道。

不净 │  ┌色从缘起,真空不生;色从缘谢,真空不灭。

不增 └采古注一┼随流不垢,出障非净;德满不增,障尽非减。

不减  └此生灭等是有为法相,反此以显真空之相。

└─────近人语:“能力不灭”,近言性;“物质不灭”,近言色。

节四 分示蕴处—名相

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

真空不变无为之理

┌(色)  ┐┌陰覆义─妄相烦恼盖覆本性

“蕴”┤  ├┤  ┌由此五法积聚成身

└(受想行识)┘└积聚义┤

└由此积聚尘劳烦恼

┌(根)┐

“处”┤ ↓↑ ├(识)所生之十二处

└(尘)┘

┌(根)—眼┐ 耳┐ 鼻┐ 舌┐ 身┐ 意┐

“界”┼(尘)—色┤ 声┤ 香┤ 味┤ 触┤ 法┼诸法性别,各有界限

└(识)—看┘ 听┘ 嗅┘ 尝┘ 感┘ 念┘

┌根┐

┌色┤ ├为迷色重者说

(附)蕴处界分合说┤ └尘┘

└心—识—为迷心重者说

纲乙 示缘声法空法我执

┌无十二因缘流转┐

节一 权巧立法┼无十二因缘还灭┼皆无实性

└无四谛世出世法┘

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

(表解)

无明┐  流  ┐

行 ↙  转↖  │

识 ↙  生↖  │  ┌苦┬身心酬业┬(世间果)┐

名色↙  死↖ 还 │  │ └患累逼恼┘  │

六入↙  门↖ 灭 │  ├集┬起惑造业┬(世间因)│声

触 ↙  苦↖ 涅 ├缘觉乘  四谛┤ └招集来苦┘  ├闻

受 ↙  集↖ 槃 │  ├灭┬结业已尽┬(出世果)│乘

爱 ↙  二↖ 门 │  │ └无生死累┘  │

取 ↙  谛↖ 灭 │  └道┬正助双修┬(出世因)┘

有 ↙   ↖ 道 │     └能至涅槃┘

生 ↙   ↖ 二 │

老死↙   ↖ 谛 ┘

└───┘

纲丙 无证果相

┌智慧本具非可增

节一 自性涅槃┤

└非从外来何云得

无智亦无得。

(表解)

┌成所作智┐

┌一切智  ├妙观察智│

┌智┼道种智 ┌┼平等性智├繁至七十余名

“智得”┤ └一切种智┘└大圆镜智┘

└得—于一切法造作成就之谓

┌智即“能观 之知,得即“所证 之理。无智则“能观知

“无智得”┤空,无得则“所空境 空。无智方为真智,无得方是真得。

├一切法自相皆空。能取、所取,不可得故。

└本为有病,借空以除;有病既除,空亦不存。

┌菩萨依除三障显三德

节二 般若之德┤

└诸佛依证无上正等正觉

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表解)

(苦)┌“我执”起烦恼障障涅槃,名曰挂┐┌展转生死

“挂碍”┤  ├┤

└“法执”起所知障障菩提,名曰碍┘└轮回六道

(业)┌贪求名利患得患失

“恐怖”┼三业相应三界果报

└“华严”列有十八种(不活、恶名、死、恶道、大众等)

(惑)

“颠倒”——反于真理,迷真逐妄(如四颠倒等)。

┌寤时妄想,寐时幻梦。昼心不散,夜神不昏。

“梦想”┤

└醒时作得主,还要梦时作得主。

┌译曰圆寂。障尽曰寂,德备曰圆┐

“究竟涅槃”┤  ├菩萨依般若而因圆

└此言大涅槃,又谓必至此际  ┘

“阿”———译“ 无 ”┐

“耨多罗”—译“ 上 ”┤

“三藐”——译“正等”┼诸佛依般若而果满

“三菩提”—译“正觉”┘

纲丁 尊重赞叹

┌赞法至上

节一 结赞┤

└赞修功德

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

(表解)

┌陀罗尼名(复有明、密语、真言等谓)。

├陀罗尼有四(法、义、咒、忍)此言咒。

“咒”┤

├陀罗尼义为总持无量义,及善不失、恶不生。

└明谓净障,密谓不知,真谓实相不虚。

“大神”─具大神力,陰陽不测,除障不虚。

“大明”─破众生闇,鉴照无昧。

“无上”─最胜穷理尽性,无法出上。

“无等等”─一切诸法,无能与等。

┌喻咒赞功除苦叹果

“除苦不虚”┤

└总结而映前起度苦不虚

纲戊 结显开密

节一 说咒

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按)经语有五种不翻,唐代玄奘法师所立,咒语即其一也。秘者深奥难言之义,密为隐密不易示人。又显法诵持,往往寻文思义,不得专一;秘法诵持,不起分别,易成三昧。闻密宗大德云:咒文不尽梵语,通乎各趣,即天竺人,亦每有所不解。但求信心薰一习一 ,净心感应,故文例不许翻,语例不强解,谨遵之。然各经多有显说密说,不独本经。显说者义详,密说者义简,详简皆说一事;知其显,可会其秘密矣。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表解终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