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彖字伟才,是陈郡陽夏人。祖父袁洵,曾任吴郡太守。父亲袁觊,曾任武陵太守。
袁彖少年时便很有风采气质,喜欢写文章和讨论玄学。被举为秀才,历任诸王府参军,不能实现抱负。袁觊临终时写给其兄袁靑的信中说:“史公才识可嘉,足以光耀祖先呢。”史公是袁彖的小名。
服丧未满,袁靑在雍州谋反被杀,宋明帝令人将袁靑一尸一体投于江中,不许殓埋。袁彖和一个老仆换上平民服装夜里偷偷寻找一尸一体,找了四十多天终于找到。秘密地埋在石头后岗,亲自背土掩埋。身上总是带着他父亲的文集,没有离开过。明帝驾崩后,才改葬袁靑。堂叔司徒粲、舅舅征西将军蔡兴宗都很器重他。
被任为安成王征虏将军,主簿,尚书殿中郎,出外任庐陵内史,豫州治中,太祖太傅相国主簿,秘书丞。审议国史,檀超认为《天文志》记纬序位度,《五行志》记载当时吉凶预兆,二篇的记载,和实际情形有出入,日蚀属于灾异,应入《五行志》。檀超想设立处士传,,袁彖说:“所作的事关系到国家大业和实用的人,才能被列入传记。而今隐遁之士,不把皇王放在眼里,凌驾于将相之上,这是偏介之行,不能让此风助长,败坏风俗,因而司马迁的书中没有为他们列传,班固的史里也没有编入这些人。不过只要有某方面优点,也不应忽略,应当把他们的姓名特长等附在别的简章里列具出来。”
不久迁任他为始兴王友,他坚决推辞。太祖派吏部尚书何戢宣旨命他就任,后调任中书郎,兼太子中庶子。又以中书兼御史中丞,调任黄门郎,仍然兼任中丞。由于弹劾谢超宗奏章模棱两可,被免官。不久补安西谘议、南平内史。升任黄门,未受职,便调任长史、南郡内史,统管荆州事务。又任太子中庶子,本州大中正。出任冠军将军,监管吴兴郡事务。
袁彖一性一格刚直,曾以微言冒犯过世祖,又与王晏关系不好。世祖在便殿,用金一柄一的刀子切瓜,王晏在旁边说:“外边有关于金刀的种种流言,恐怕用这个东西不合适。”世祖愕然,追问怎么回事。王晏说:“是袁彖向臣说的。”皇上生气很久。袁彖到郡后,因支取堡资被治罪,免官发付到东冶。世祖游孙陵,眺望东冶,说:“这里有一位很尊贵的囚徒呢。”数日后,皇上与朝臣们驾临东冶,视察府库,赏赐酒肉给囚徒,皇上指示让袁彖来和他相见说话,第二天就放了他。不久以白衣身份升掌南徐州政事,又任司徒谘议,卫军长史,后迁任侍中。
袁彖形体丰满肥胖,和一般人很不同。每次跟着皇上到郊外打野鸡,要几个人推扶,才能走路。自幼丧母,伯母王氏养育他,他侍奉她如亲母一样。闺庭中也是很有孝义的称誉的。隆昌元年(494),去世,其时四十八岁。谥号“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