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胡一 叟,字伦许,安定临泾人。家中世代为官,一胡一 氏家族为西夏著名的姓氏。一胡一 叟少年时即聪慧敏捷,十三岁时就能辨别疑难,解释义理,名传乡国,他所明白的义理,即使与成一人 一交一 手辩论,也很少有屈服的。他不从师,完全凭自学掌握义理,朋友劝他还是从师的好,他说:“先圣之言,一精一辟大义进入神境,哪是仅指一部《易经》呢?即使《易经》,我也能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一半以上的义理。而那些末世腐儒,仅能粗粗辨别刚柔的卦位,哪有能够探寻深义、推测未显之一精一理的能耐呢。我从师学习 的事情,不是在今天就能实现的。”一胡一 叟阅读的各种书籍,等到再次过目时,就都能背诵书的内容了。一胡一 叟喜欢写文章,既善于典雅的词章,又工于乡语粗言。因姚氏政权将要灭亡,他便来到长安观察世态,隐姓埋名,怕被人知道。当时,京城有个叫韦祖思的人,少时就开始阅读典籍,很轻视当时的人,知道一胡一 叟来了,便召见他。祖思很随便,对待一胡一 叟不大周到,一胡一 叟只与他聊了几句家常,便拂袖而出。祖思执意挽留他,说:“还没与您讨论天人之际的大事呢,为什么这么快就要回去?”一胡一 叟回答说:“讨论天人之事的人死了已经很久了,与你相知,怎能如此奢言呢。”于是不坐而去。到了主人家中,作赋描述韦、杜两族,一夜 写成,当时年仅十八。描述两家前辈,不违背他们旧时美况,中世与时事相协,赋尾写其卑鄙黩暗。世上之人都认为他是当世奇才,也很害怕他的笔触。他所写的也为世人所传诵,成为人们谈笑的材料。
一胡一 叟孤零漂泊坎坷多折,无法进入仕途,于是辗转到了汉中。刘义隆政权的梁、秦两州刺史冯翊、吉翰,觉得一胡一 叟是个才子,对待他礼节很是周全。让一胡一 叟在自己幕府当个小参谋,一胡一 叟不以为然。没多久,吉翰调任益州,一胡一 叟也跟着入川,一胡一 叟又被当地豪俊之士所推崇。当时蜀中和尚法成,率领僧人几乎一千人,铸造一丈六尺多的佛身金像。刘义隆很讨厌他聚集如此众多和尚的行为,准备判以极刑。一胡一 叟听说,立即赶赴丹一陽一,在刘面前申述法成的各种好处,屠刀之下救出法成。事情完后,一胡一 叟回到蜀中。法成感激他的救命之恩,送给他许多珍贵的财宝,价值可达千余匹锦帛。一胡一 叟对法成说:“纬萧何人,能弃明珠?我为佛德请命,不是为钱财驱使,你给我钱财干什么?”什么也不要。
一胡一 叟在益州呆了五六年,又北上到了杨难当那里,后又西进到沮渠牧犍帐下,沮渠牧犍不怎么重视他。一胡一 叟也没有诚心归附他们,于是写诗给了解任用他的广平程伯达。大意是说:“群犬吠新客,佞暗排疏宾。直途既以塞,曲路非所遵。望卫惋祝鈟,眄楚悼灵均。何用宣忧怀,托翰寄辅仁。”程伯达看了他写的诗,对一胡一 叟说:“凉州虽然地处战事频起的边关,但自张氏据守以来,这里风俗渐变,也有中土华风。而今则中土各种制度法规在这里畅行无阻,哪是当年被人误解的祝鈟之世所有的呢?”一胡一 叟说:“古人说:君子听到鍸鼓的声音,就想到从事战争的将士。而贵主奉举家国却不心诚,慕仰仁义而不允实行,地处偏僻而僭立帝号。地小野心却大,大概就像你这样吧?当年徐偃前车之迹,很快就是你的结局。我如鸟择木而居,早就心归大魏,与你只是暂时离别,不是久不相见。”一年多以后,沮渠牧犍被魏破灭,牧犍本人也降服魏国了。
一胡一 叟本人在沮渠投降之前即已到了魏国,魏朝廷以他有先见之明,拜授他为虎威将军,赐始复男爵位。一胡一 叟在密云定居,家境贫寒,草室陋居,一胡一 叟本人只以薄酒度日,自娱自乐。一胡一 叟对友人金城人宗舒说:“我这样的生活,看起来比焦先还强些。本人天性乐此,不愿再往高处发展了。”后来一胡一 叟被朝廷征拜为官,一胡一 叟谢恩不往,并献上辞官诗一篇。魏高宗时朝廷征召一胡一 叟及徐舒,让他们都写讨伐刘骏、蠕蠕的檄文。徐舒的文字比一胡一 叟差,于是徐舒很快又回家去了。
一胡一 叟不治家产,常常遭受饥饿贫困之苦,但他却不觉得有什么耻辱。养子叫螟蛉,也自食其力。一胡一 叟每每到高官显贵家里拜访,总是坐着一头母牛,衣裳破败不堪,也不在乎。自己缝制一条布袋子,袋子大概能装三、四斗的样子,在富人家吃得酒醉饭饱,便把吃剩下的肉菜饭粟带回来给螟蛉。一胡一 叟见到那些车马华丽的达官贵人,也从不正眼相看,轻蔑得很。尚书李敷,曾经送给他一些财物,一胡一 叟一点也没要。当初一胡一 叟第一眼见到高允,说道:“吴、郑两地之一交一 ,以粗衣淡食为美谈的,你我之间,以朋友规劝为幽隐之志,就这而言,你当无愧于此。”一胡一 叟在高允居所见到中书侍郎赵郡人李璨,李璨穿着华丽的衣服,而一胡一 叟贫穷衰老身穿粗布衣裳,李璨很是瞧不起他。一胡一 叟对他说:“老子今天若是愿意,脱下身上的衣裤帽子,你该作何打算?”以此来讥讽李璨的衣冠华贵,意气自得。李璨一听,大吃一惊,顿失颜色。
一胡一 叟少小便成了孤儿,每每谈到自己父母,就潸然泪下,像小孩子一样悲哀地哭泣。每逢春秋两季应当祭祀父母一之 前,他就弄到好酒好菜,领着知心朋友广宁常顺一陽一、冯翊田文崇、上谷侯法隽,提壶带杯,到郊外空旷僻静的地方。设置祭坛,奠拜父母,尽自己思念孝顺之情。当时,敦煌汜潜家里善于酿造美酒,每到节日,便送上一壶酒给一胡一 叟。著作佐郎博陵人许赤虎、河东人裴定宗等人对汜潜说:“送给人东西,送上两三回,便是很大的恩惠了,而你送给一胡一 叟酒,却持之以恒,这是为什么呢?”汜潜说:“我持之以恒地拿酒给祭祀的人,是因为他孝心常在也。”评论的人说汜潜真是位君子。顺一陽一这地方有几个后生,承蒙一胡一 叟提携,很快进入文人之林。
高闾曾经到他家拜访,正值一胡一 叟光着膀子拽着柴火,从田畈中往家走。归家之后,为高闾办了些薄酒蔬食,都是他自己下厨弄的。他居住的房子十分矮小简陋,房前屋后都是田园菜地,而一胡一 叟弄出的饭菜却十分一精一致整洁,味道鲜美。高闾看到他的两个老婆,都年老体衰,而且脚跛眼瞎,衣裳破旧。高闾看到他家实在太寒酸了,送给他大约十余匹布的东西,一胡一 叟也就不推辞地收下了。高闾作《宣命赋》,一胡一 叟为他作序。密云这个地方的人,都十分敬仰一胡一 叟的人品德行,每年都给他送些布匹粮食来,一胡一 叟转手就分给了别人,家中什么都没留下。一胡一 叟活到八十多岁死去。
一胡一 叟原配敦煌宋氏。先死了,没留下孩子,后娶的所生养的,又都过早去世,他竟绝了后代。一胡一 叟死后,没有家里的人主持丧礼,一胡一 始昌把他的灵柩迎接殡置在自己家里,下葬时,将自己的一个弟弟过继给他,袭他的爵位始复男、虎威将军。一胡一 叟与始昌虽然为同一宗室中人,但是两人脾气、性格相差很远,合不来,一胡一 叟在世时,两人来往就很少,等到一胡一 叟死了,一胡一 始昌收葬他的礼节十分周全。人们都议论,这是不是一胡一 始昌想得到一胡一 叟的爵位品秩,而不是出于同宗族的哀悯之心才这样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