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节
【235】圣者耶稣(上)
我下面将要讲述的,是一段玄幻离奇的故事。
因为玄幻,因为离奇,许多人都怀疑,它是否真的发生过,抑或个中有多少水分。
其人其事,两千年来,争辩者不知几何。
但于我们这部历史书来说,它真不真实,并不重要。
因为这几千年,从来都不仅只是人类物质生活的历史,亿万个头脑的一精一神历程,同样重要。
而说到一精一神,这个人,这段故事,则无数次地浸一润过人类的心灵,给予过人类发自心底的源泉与力量。
他的名字,被几千亿次地呼唤。在呼唤声中,他的追随者们,踏过了各自生命中的万水千山。
千百座建筑,因为他,而美轮美奂。
万千支旋律,因为他,而清远悠扬。
连他是不是出生在那一天都搞不清楚,就有半个世界的人,每年在他的生日彻夜狂欢。
他不是帝王,不是将军,他没有用刀剑征服过半寸土地。
他却占领了无数心田。
我们要讲的,就是他的故事。
——那个马棚里的婴儿,耶稣。
公元36年,犹太国王希律·安提帕的宫殿里,一个绝色女子在翩翩起舞。
她是王后的女儿,但不是国王的女儿。因为,王后本是国王的弟媳,后又与国王欢好。
那是天仙般的舞蹈,一曲舞罢,国王如痴如醉。美人当前,激起了这位久为罗马傀儡的老国王的豪气。他朗声说道:“今日我甚是高兴,你随便要什么,我都会给你。”
艳丽的红一唇中吐出几个血淋淋的字眼:“我要一颗人头。”
“啊?!谁的?”
“约翰。”
约翰是谁?他在基督教中很是有名,人称“施洗者约翰”。
这是一个极端的犹太教徒:执着、狂一热、愤世嫉俗。
犹太是一个顽强的民族。可几个世纪的打磨,犹太人已经越来越没有棱角。他们没有抛弃他们的上帝,可他们对上帝的谈论却越来越少。他们仍然祈祷,仍然祭祀,可越来越变成一种形式。他们更专注于他们的生活,更专心于自己的生意。
更重要的是:他们不再能一条一条严格地遵守戒律了。
很多时候,书上怎么写是一回事,怎么做是另一回事。大家心照不宣,没人再去较真。
可约翰较真了。他不能容忍跟这样一群人苟且地活着,他从家里走了出来,走进了旷野。
他在旷野中呼喊。
“你们悔改吧!”
他站在约旦河边,高呼着:“你们到我这里来,悔改。我会用约旦河水洗净你们的灵魂,主会宽恕你们的罪!”
呼喊声越传越远。犹太人毕竟是有信仰的,他们因这呼喊声而恐慌。
先知早已告诉犹太人,他们在历史上最可怕、最悲惨的那些被奴役的经历,皆是违背上帝的结果。
他们检视自己的罪过。他们惧怕上帝的惩罚。他们涌一向约旦河。他们要受洗。
可一汪清水真的能够洗净人的罪恶吗?
如果可以,那么开启基督教的人,就该是施洗者约翰了。
宗教之所以成其为宗教,是因为它能给人带来灵魂的升华与解脱。任何外在的形式,都不可能做到这一点。宗教所真正能够救赎的,只有人的心灵。
因而,后世宗教中所有形式压倒内容的,当然都是本末倒置。那不过是人一性一对天堂的贪念而已。
这种贪念,却将引发无数灾难。无数的血,将会被记在宗教的头上。
其实,它们都应该被记在人一性一的头上。
约翰整日就站在那里,将约旦河的河水泼到了一个又一个人的头上。一个又一个顶着湿头发的受洗者,欢天喜地的吹风去了。
他们回到家中,真的能够就此改正所有的罪过吗?须知,改过,是对人类来说最难的事情。人类甚至都不愿自己向自己承认错误,遑论改正。
多半,在这些受洗之后的犹太人心中,纷飞着的,是借口。
能给世人带来救赎的,不是约翰,而是那个人。
他来了。
耶稣来了。
某一天的约旦河畔,约翰一抬头,他震惊了。
这不是一个来赎罪的人。因为他的眼神,是那样的清亮。没有恐慌,没有畏惧。
这是一个跟自己一样,求道的人。
唯一不同的是,他比自己更沉静,更深邃,更宽广。
这个世界最强大的心灵,从来都不是激烈的。
这一刻,约翰知道,自己的使命结束了。他如今所要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把自己对宗教的全部理解,传给这个年轻人。
自己身一体里蓄积的汹涌而无处爆发的力量,尽数灌给他好了。这所有的能量,都会在他那里,散播开去。整个世界,都会被这能量所震撼。
耶稣受洗完毕,受教完毕,静静地离开了。约翰却也没能在约旦河边站多久。
他被抓了。
因为他那愤怒的呼喊声中,还包括了对那对通一奸一的国王和王后的控诉。
不同的人听不同的声音。怀着信仰的犹太人,听到的是受洗。糜烂的王宫里,听到的是难堪。
国王并不想杀他。因为国王也是怀着信仰的犹太人,他喜欢听约翰的布道,他也害怕惩罚。
约翰就这样呆在监狱里。直到数年之后,那个多姿的舞者,奉她母后的密令,向国王提出那个要求。
国王无法收回自己的承诺,只得用约翰的首级作为自己轻言的代价。
约翰死了。可他早已了无牵挂。
因为,那寄之以全部希望的那个年轻人,早已死在了他的前头。
而且,那个人,早已把那足以改变世界的能量,播撒在了天地之间。
离开约旦河的耶稣,究竟都做了什么?请看下集——圣者耶稣(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