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抢匪怎么办
【牛缺者,上地之大儒也,下之邯郸,遇盗于耦沙之中。尽取其衣装车,牛步而去。视之欢然,无忧之色。盗追而问其故。曰:“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盗曰:“嘻!贤矣夫!”既而相谓曰:“以彼之贤,往见赵君,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乃相与追而杀之。燕人闻之,聚族相戒,曰:“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皆受教。
俄而其弟造秦。至关下,果遇盗;忆其兄之戒,因与盗力争。既而不如,又追而以卑辞请物。盗怒曰:“吾活汝弘矣,而追吾不已,迹将着焉。既为盗矣,仁将焉在?”遂杀之,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
“牛缺者”,牛缺这个人,是“上地之大儒也”,在春秋战国时,等于山西上面比较高的地方一个很有学问的人。那个时候的儒,不是讲孔孟这个儒家,凡是读书人、知识分子就称儒。“下之邯郸”,以地的高低来说所谓上地下地,他向下方走到邯郸去。邯郸是在河北,就是吕纯陽遇 钟离权的那个地方,很有名的。等于四川人叫我们外省人为脚底下的人,因为四川、陕西都在上游较高地方,我们在下游地带。“遇盗于耦沙之中”,耦沙是地名, 究竟哪里很难考据,反正在旷野里碰到土匪。“尽取其衣装车”,土匪抢了他的衣服、行李装备乃至于车。古代的车子是牛拖的,牛同车都被抢走了。“牛步而 去”,牛缺这个人被土匪抢得光光的,什么都没有了,只好走路。“视之欢然,无忧之色”,色就是态度,被人家抢光了,什么都没有了,他就步行走路。看他的样子,并没有忧愁烦恼,也没有舍不得。
“盗追而问其故”,他这个人很奇怪,被土匪抢得那么光,走路就走路吧,好像在禅堂里打七一样,大步地走,欢然而去,很解脱的样子。这些土匪就觉得很奇怪, 追过来问他什么原因,你被抢了还那么高兴。“曰”,他说,“君子不以所养害其所养”,读书人讲出一番道理,所谓哲学家道理。这就是《列子》、《庄子》的古 文。什么是“所养”?前面这个“所养”是讲外物,身外的一切东西;后面“所养”这两个字,是讲自己的身体,肉体。他说一个有修养的人,并不因为他的所养 ---我们普通讲物质是身外之物,实际上身体是心外之物,不过比较起来,这个身体比外面的物质重要一点。所以身外之物有什么关系,拿去就拿去了,我只要还 有自己的生命就很好了。
这些土匪一听,“嘻”,就是我们现在讲,嘿,“贤矣夫”,这个人了不起。“既而相谓曰”,问话的土匪回来跟同伙报告,大家商量,“以彼之贤往见赵君”,这 个有道德、有学问、很贤圣的人,现在一路向赵国邯郸走去,“使以我为,必困我,不如杀之”,如果他向赵国的国君报告我们这一班人干的事,国君必派兵来抓我 们。所以不如杀人灭口,把他杀掉,以绝后患。大家说有道理,“乃相与追而杀之”,于是回头再追过去把他杀掉。所以好人也难做,就是这个道理。
“燕人闻之”,这个是赵国的事情,靠赵国的北面,就是现在河北一带的燕国,燕国的人听了以后,“聚族相戒曰”,把自己的宗族---家里同宗的人都召集拢 来,告诉他们这一件事。“遇盗莫如上地之牛缺也”,你们年轻人将来出门,碰到土匪抢了,不要像那个牛缺一样,不能假大方。这些年轻子弟们“皆受教”,全体 都知道了。
“俄而”,过一阵子,“其弟适秦,至关下果遇盗”,他的兄弟到秦国去,果然也碰到土匪。“忆其兄之戒”,因为家族曾把牛缺的故事向他告诫过,“因与盗力 争”,于是土匪抢了以后,他又把东西抢回来---土匪拿了他的手表,他把土匪的钢笔也拿回来了---跟土匪争。“既而不如”,结果,打架打不过土匪,“又 追而以卑辞请物”,东西又被土匪都抢走了,因为牛缺的故事在他脑子里,所以土匪走了,他在后面跟着跑,然后“卑辞”,讲得很可怜,我家里还有老母亲啊,至 少给我一百块钱做路费啊,给我吃一餐饭啊,“请物”,至少你把旅行袋还给我,或者我们说,你公共汽车票不要给我拿走之类。
“盗怒曰”,这一班土匪发了脾气,“吾活汝弘矣,追吾不已,迹将着焉”,他们说不杀你我们已经是度量很宽大了,结果你在屁股后面紧跟着要东西,大家都看到我们是土匪,抢了人,“既为盗矣,仁将焉在”,既然我们做了强盗还有什么仁义啊,“遂杀之”,就把他杀掉。“又傍害其党四五人焉”,不但杀了他,而且把他同路的四五个人都杀掉了。
《列子》这一段故事讲到这里很妙,同样的土匪抢劫,好人难做,坏人也不容易做,这个世界上你说究竟做哪样的人?怎么样做?这几个都是相对的,告诉我们为人 处世的困难,怎么做才对,才恰到好处?这是大学问了。聪明难做,糊涂也难做;做人如此之难,做事也如此之难。跟着又来一个故事。
财多又好客的下场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家充殷盛,钱帛无量,财货无訾。登高楼,临大路,设乐陈酒,击博楼上。侠客相随而行,楼上博者射,明琼张中,反两鱼而笑。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侠客相与言曰:“虞氏富乐之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吾不侵犯之,而乃辱我以腐鼠。此而不报,无以立慬于天下。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等伦皆许诺。至期日之夜,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
“虞氏者,梁之富人也”,这个虞姓,在春秋战国也是个小国家,后来我们中国人有许多姓氏都是以国家为姓,譬如宋国之后就姓宋。这个虞家的人,是梁国的客人,梁国就是河南洛陽一带,孟子见梁惠王,就是河南一带。后来粱、卫地名不同,这个区域就在河南、洛陽、 开封那一带,古代称为中原。这个中原的富人虞氏,“家充殷盛”,家里什么都有,“钱帛无量”,帛是布匹,古代的布匹是物资,也同钱财一样。等于现在有土地 就是财产,那个时候有布匹也是财产。“财货无訾(訾 拼音:zi,估量,限度)”,所以他的财货讲不出来数字多少。因为这一家太富有就盖个高楼,那个时候高楼最高也不过两三层,他盖的不晓得多高。当然有钱都 向都市里走,“临大路”,在交通要道。家里太富有了,“设乐陈酒”,自己有歌舞厅,有音乐厅,也有酒楼,“击博楼上”,书上小字有注解,古代那个博就是赌 博,现在就是说投骰子(骰 拼音:tóu。骰子:骨制的赌具,正方形,用手抛,看落下后最上面的点数。俗称“色[shǎi]子)、打弹子、玩电动玩具啊,这一些都属于博,赌钱的,赌 着玩。
过去我们在大陆很多朋友家里很阔气,有钱的,每天家里都招待客人,麻将七八桌、十来桌不算什么,朋友打牌,主人家就把钱统统发了,叫每个人拿钱去玩,所有 的钱主人家都付掉,这一种做法以前很普通。现在当然没有了,现在如果有人这样做,会认为是傻子。那个时候这个样子认为是当然,到某人家里做客,就是这样招 待,吃完饭,开桌子打牌,赢了钱拿走,输了钱,走吧!主人付了。
“侠客相随而行”,所谓侠客,游侠之士,这个名称,春秋战国的时候就有,就是游手好闲,好勇斗狠之人。司马迁的《史记》写侠客“任侠尚气”四个字,就是好 打抱不平,喜欢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来哭的,这一类任侠的个性。但是尚气,气大,一句话不对,就是我们现在青年一样,身上的什么扁钻啊,圆棍啊,就拿出 来了,好赌一口气,什么都可以受,就不能受气。侠客这些人,古今中外都有,你说这种人有那么大的力气,好好去做工嘛,不干,他们打架力气大得很,做起工来 他是文武全才,做事他是文的,打架、吃东西、喝酒是武的。就是这一类的人,叫侠客,他们就跟在后面,也到虞家楼上去玩了。
“楼上博者射”,博者是赌钱,古代有一种赌法,水里头放骰子,两边有鱼,手上拿标槍射鱼,以射的鱼多少来赌钱,后来把鱼做成木头的,有各种赌法。如果研究 赌博史,从春秋战国开始就有赌博了。大概文化太久了,赌术的发明也就太久了。“明琼张中”,射的那个标槍打中了很多,“反两捕鱼而笑”,两排的鱼都翻起来,于是高兴得哈哈大笑,大家欢乐,就像是同乐会。
你注意啊,这一户人家那么有钱,正在与朋友们同乐的时候,“飞鸢适坠其腐鼠而中之”,空中的飞鸟,这种鸟叫鸢,肩膀很宽,同老鹰一样,喜欢吃死的小动物。 此刻飞鸢衔着一个快要烂的死老鼠,刚刚飞到这个楼顶,死老鼠恰巧掉下来半只,落到那些侠客的酒里。“侠客相与言曰”,大家就讲,这个可恶,“虞氏富乐之日 久矣”,他们说这家人又有钱,好日子过得太久了,“而常有轻易人之志”,这个注意啊,我们有地位、有钱的人家,或者一个世家子弟,家庭出身好一点,富有一 久,就会产生一种看不起人、不尊重别人的心理,这是很糟糕的,一定失败。尤其现在的家庭,都是家富小儿娇,孩子们都很娇惯,就把天下事、天下人都看成轻易 的。
这些侠客们误会了,“吾不侵犯之,而乃侮我以腐鼠”,他们说我们对他很客气呀,我们也保护他,没有侵犯他,结果他拿个死老鼠掉下来侮辱我们。“此而不报, 无以立慬于天下”,“慬(慬 拼音:qín,勇敢)”与“勇”字相同,表示我们这个面子挂不住,太难堪了。古今中外都是这样,做侠客的人“任侠尚气”,所以睚眦必报。我们不是经常看到 报纸,晚上在面摊上多看人家两眼,那个人眼睛一斜就来杀你,那个是睚呲(睚 拼音:yá,眼角;呲 拼音:zi。睚呲:发怒时瞪眼睛,借指极小的仇恨)必报。
“请与若等戮力一志,率徒属必灭其家为”,侠客们给统领的人说好,大家一起,同心协力,“一志”,就是后来用的成语“有志一同”。“等伦皆许诺”,这个侠 客一说,大家都答应。“至期日之夜”,约定好日期的那天晚上,“聚众积兵,以攻虞氏,大灭其家”,大家集合起来,拿武器到虞氏家里,把他全家杀光。
江湖侠义社会百态
这个多冤枉!我们看到这个故事,有钱人家请人吃,请人玩,招待得样样都好,结果如此不幸。四川的袍哥们,就是哥老会,也是如此,同门弟兄们讲话,“你哥 子,我兄弟,你不吃,我有气”。要你喝酒就要喝,宁可醉死也要喝,不醉的话他就生气,要揍你了。到边疆地带也一样,我们做客的很麻烦,假牙齿就不行了,吃 肉的时候,那个主人刀抽出来割一块肉,往你嘴里一送,你嘴张开就要咬住,咬得咔啦咔啦的满嘴油腻,你只要咬慢一点,就是看不起他,第二刀就向你喉咙里过来 了。大家就是这样蹲在那里那么吃,然后吐口水什么都没有关系,只要你吃得痛快。这是我们当年经过的日子,自己吃不下还要吃。
到贵州、云南一带,有人坐在那里专门添饭,饭吃完了,高高的一碗给你盖下来,到最后说我不要了,搞得没有办法,赶快把碗放在地上,实在吃不下了,这是很诚 意的请客。还把蚱蜢、蜜蜂都用油炸给你吃,只好当花生米一样,抓起来往嘴里送就是了,表示他待客很诚意,我也吃得很痛快。如果你皱起眉头吃,主人不高兴 了,说你这个客人不诚意。这些境界,你们年轻人在台北很少碰到了,那个味道真不好受,尤其像我一杯都不会喝的,那个大杯送过来,真没办法。如果你说不会喝 酒,绝对不会喝,不喝酒?那什么意思啊?我这个主人不够诚恳啊?所以逼得你要死的。中国这样,外国也一样,你们到美国去留学啊,有人什么都没有学到,结果 留学到黑社会里去了,所以也是这个味道。
你说人难做吧!虞氏招待那么好,结果被误会了,惹来杀身之祸,家破人亡。这个死老鼠虽不是他丢的,不过这里有个重点,就是这一般侠客们讲的,“虞氏富乐之 日久矣,而常有轻易人之志”。所以人生做人做事很难,地位越高,越有财富,越要谦虚,越要表示比人低下。我们看社会上发生的事,很多人稍稍觉得自己了不 起,就注定慢慢变成“起不了”,这就是社会的百态,都是事实。你不要看《列子》所引用的这个故事好像是古人发生的事,不是!人类的社会,中外都一样,都有 这种事。所以我们要懂得如何做人做事,重点在这里。我们要晓得一个道理,只要地位高了的,都很容易犯这个毛病,“有轻易人之志”,因而就遭杀身之祸。
这一段是因财富、因待客而遭遇的不幸,一般年轻人出来都是这个气概,少年待客江湖上,像汉朝的孔融,他是孔子的后代,家中“座上客常满,樽中酒不空”,一 天到晚有客人,所以他别号北海,好客是出名的。孔融当时学问也好,是世家,财多,名气又大,后来天下变乱,孔融在山东一带出了事情,当时刘备还没有起来, 孔融还提出来说,这个事情叫刘备来还可以干。刘备听了很高兴,被人家提到名字就很兴奋,你看一个人的名气到了那个程度,连刘备这么一个人都觉得发了光了, 真是光荣。孔北海还说得我刘备啊!好,你的事情我帮忙,马上带领关公、张飞就去打仗了。当然孔融的做法也了不起,不过最后遭杀身之祸,被曹操杀掉,所以名 气大在乱世当中也是问题。《列子》这一篇告诉我们人生太多的道理,这是一个故事。接下来有连续关系的另外一个故事。
为道德而死的人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狐父之盗曰丘,见而下,壶餐以之。爰旌日三而后能视,曰:“于何为者也?”曰:“我狐父之人丘也。”爰旌目曰:“嘻!汝非盗邪?胡为而食我?吾又不食子之食也。”两手据地而欧之不出,喀喀然遂伏而死。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以人之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
“东方有人焉,曰爰旌目”,这个东方是指山东一带,有一个人名叫爰旌目。“将有适也,而饿于道”,出门到外面去做事,路上大概丢掉钱财了,一毛钱没有,饿得快要死了。
“狐父”,是一个地方,“之盗曰丘”,有个强盗,名字叫丘,也可以叫他狐父丘。看到路上一个出门人,饿得差不多快死了,这个强盗就发善心,当了慈悲人,做菩萨了。“见而下,壶餐以(即“餔”,拼音:bu,吃)之”,下了马,赶快从壶里倒水给他喝,拿食物给他吃,喂他。
“爰旌目三而后能视”,爰(爰 拼音:yuán,姓)旌目营养不良啦,眼睛都看不见了,吃了三次,眼睛也恢复了,看见人了。“曰:子何为者也”,就问喂他的这个人,你这位老兄救了我,你是干什么的啊?你怎么会好心救我?
“曰:我狐父之人丘也”,他说你不晓得呀,我就是那个有名的狐父丘。这个土匪头,出名的坏蛋,所以知名度很高的。
这个爰旌目一听,说“嘻,汝非盗邪”,嘿嘿,你不是那个强盗的头子吗?“胡为而食我”,你为什么要可怜我,拿便当给我吃啊?“吾义不食子之食也”,他说我 这个人讲道德、讲学问一辈子,发了誓的,不吃强盗的东西,所以别人救我可以,你救了我,不干。爬起来“两手据地”,两个手趴在地上,想把胃里的东西吐出 来。“而欧之不出”,拿手去挖也挖不出来,“喀喀然遂伏而死”,再拼命呕,把自己肠胃都翻过来要把它吐出来,强盗东西我不吃,“喀喀(喀 拼音:kā。喀喀:呕吐或吞饮的声音)”这样吐,怎么吐也吐不出来,趴在地上死了。你看这个人,如果讲宗教信仰,是殉道而死,是为道德而死的。
现在列子评论了,“狐父之人则盗矣,而食非盗也”,他说这个狐父丘固然是强盗,但是他的食物不是强盗啊!米粮做的饭或者面包馒头,不是坏东西啊!“以人之 盗,因谓食为盗,而不敢食,是失名实者也”,因为人坏,就认为他的东西也坏,宁可死而不敢吃坏人的东西,这叫做读书读迂了。这就是我们普通骂读书人、知识 分子,像茅坑里的石头,又硬又臭。所以儒家、墨家、名家(就是讲逻辑的哲学家)讲“名实”,“名”是理论上的,“实”是实际上的,“是失名实者也”,把理 论跟实际读死了,变成这个样子,也就是要做好人,把自己往死路上推。
《说符》这一篇,描写了很多人的心态、形态、个性,你说究竟哪一个人做得对,哪个人不对?恐怕人类历史下不了定论。
【柱厉叔事莒敖公,自为不知己者,居海上。夏日则食菱芰。冬日则食橡。 莒敖公有难,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其友曰:“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今往死之,是知与不知无辨也。”柱厉叔曰:“不然!自以为不知,故去。今死,是果不 知我也。吾将死之,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凡知别死之,不知则弗死,此直道而行者也;柱厉叔可谓怼以忘其身者也。】
为不知己而死的人
又有一个非常有趣的相反的故事,“柱厉叔事莒敖公”,柱厉叔这个人,他是莒敖公的部下,事就是服侍、侍候。莒是山东地名,我们现在都晓得“毋忘在莒”,山 东现在有个莒县,古代是个小国。莒国有个莒敖公,是地方上的领袖。“自为不知己者”,柱厉叔认为莒敖公不懂他,不是他的知己。这一种事情很多啊!很多青年 在外面做事的,据我所知,每个同学回来都一肚子牢騷,都认为自己的才能马上可以统一全世界,本事大得很。因为在那里只拿一点薪水,认为这个待遇不足以买他 的才能,所以老板们都不是他的知己。认为除了上帝以外就是他了;学问除了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孔子以外,就是他;武将除了岳飞、关公、诸葛亮、 周瑜、赵子龙啊,甚至法国的拿破仑以外,就是他。
所以世界上的人都这样,认为老板不知己,“居海上”,因此柱厉叔看不起这个老板,自己离开隐掉了,到青岛崂山或者到崇明岛啊,或者到东沙群岛、钓鱼台去住了。“夏日则食菱芰(菱 拼音:líng;芰 拼音:jì)”,夏天吃菱角或者荷花的花梗。冬天吃什么呢?“冬日则食橡”, 海岛上有树,有板栗。反正你看不起我,我也看不起你。像现在很多青年,思想社会不懂我,我到山上修道去,出了家又再去成家,又到山上搭一个茅棚,也没得善 知识,然后自己就是善知识里头的知识善,然后在那里……多得很啊!你看古今中外都有这种人,这个柱厉叔就是这么一个人。
“莒敖公有难”,后来听说莒敖公这个老板有了国难,死了。“柱厉叔辞其友而往死之”,听到原来的老板被人杀了,国家也破了,他表示够朋友,有义气,向朋友 告辞,要去为老板死。“其友曰”,他的朋友劝他,“子自以为不知己,故去”,他说你原来离开他,因为你认为他不是你的知己,所以你离开了,“今往死之”, 现在他有难死掉,你也去死,死在他的坟上报答他,“是知与不知无辨也”,那么知己跟不知己就没有差别了。因为很知己,所以他死你才死啊!既然你认为他不知 己,那你何必为一个不知己的人去死呢?这个理论逻辑上讲不通啊!
譬如两夫妻,好得不得了才说一起死,有一出戏叫《庄子劈棺》,演这个太太跟庄子讲,如果你死了我一定跟你去。后来庄子诈死,在棺材里伸个手,死要感情,把 太太衣服拉住。太太正在哭的时候,看到棺材里伸个手拉她,哎呀!我不去呀!我还有事情没有完,就是这个道理。所以你们学逻辑、学哲学注意!逻辑啊,真是很 难讲,我经常对这个翻译的名词说笑话,非逻非辑,越逻越辑,不得了。
各有各的理由,“柱厉叔曰;不然”,他是另一个逻辑的道理,他说不对,不对,“自以为不知故去”,过去我离开他,因为他不是我的知己啊!“今死是果不知我 也”,现在他倒霉死掉,就因为他不了解我,因此失去了我这个人,他该死。“吾将死之”,现在我到他坟前死,给大家知道,“以丑后世之人主不知其臣者也”, 在历史上留下一个证据,当老板的不认识部下就有这个后果,这就是我死在他坟上的道理。你们说,他这个死,多有意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