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39讲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上次提到朱云一陽一真一人的批注,就是道家观念,我们这个四大假合的身体,道家与佛家都称为幻躯、躯壳,就是说这是一间房子,偶然暂用一下罢了。所谓本性,是佛家的用语,道家则说“太虚中一点真性”,形容我们真正的本性。这个性,在一陰一陽一五行之学的代号属于金,所以叫“金性”。“落于其中,方能立命”,在这个肉体躯壳以内立命,就是由性变成后天这个性命。命就是生命中这个能,这个动力。“是吾身以金为原始也”,这里给我们解释,金性是最原始的。在后天来说,我们肉体上的五行,肺部这个呼吸系统,都属于金。

由生讲到死,这个肉体四大假合之躯坏了,死了,自性也离开了身体,此时这个金性坚固不灭,所以万劫长存,并不跟肉体化掉。那么这个灵魂究竟变成了什么呢?这个生命的旋转,佛家称为轮回,分为六道。因其个人的行为思想, 产生的因果报应,会进入一个新的躯壳,或变动物,或者变人,不一定。

这里他不讲六道轮回,只是说明性命之间这个自性,死后离开身体,是不生不灭的万劫长存。以我们身体这个生命来讲,以金性为开始,到了这个身体就有性命;当我们的性命结束时,这个性就离开了,就是“又以金为要终也”,所以全始全终都是金。“此无终无始之妙也”,就是佛经所讲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等等的这个真如自性,成佛之自性,永远长存的道理。这个不生不灭是讲那个自性,不是讲这个肉体的东西。

孔子与《易经》

接下去,“昔羲皇作易,剖开太极,劈破天心,最初落下一点,便成乾卦。乾为天,而孔子翼之曰,万物资始。乾为金,而孔子翼之曰,纯粹以一精一,此万世尽性至命之准则也”。我们中国文化从上古以来,至春秋战国以前,儒家、道家、诸子百家都是不分的。这个传统文化,由孔子整理过,保留下来的本来有六经,有一部《乐经》失传了,留下的就是五经,五经里第一部经典是《易经》。我们本来的文字是从图画开始的,我们老祖宗到伏羲皇帝这个阶段,开始画八卦,以图案来表达文化精神,是人文的开始,这个书就是《易经》。所以《易经》可以说是我们文化里经典的经典,是哲学、科学一切的根源。

从我们的老祖宗开始画八卦,才有文字的开始。八卦这个图案是根据宇宙原理画的,表达宇宙的开始,生命怎么来的。孔子对《易经》研究几十年的心得报告叫做《系传》,“系”就是吊挂在上面。他从五十岁起才开始研究易学,上古没有纸张印刷,是用刀一个字一个字刻在竹片上,叫做竹简。每一片竹简打洞,用牛筋穿起,这个牛筋线就是韦。所谓“韦编三绝”,是翻过来翻过去研究,牛筋线都换了三次。下面引用的话,就是孔子研究《易经》,对宇宙和生命道理的解释。

刚才提到上古时代的字,是在竹片上刻的。竹片就是把毛竹切成两片,弄掉外面这一层青皮,然后刻字上去,再把竹片烘干才好保存。烘的时候,竹片的水就滴出来了,这个滴出的水,我们叫做“汗青”,这个名词代表了历史,历史的本子。你们不是都读过文天祥的诗吗?“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就是说把我这个耿耿忠心在历史上留名。这是顺便说明一下。

现在我们回到注解。“昔羲皇作易”,我们的老祖宗伏羲皇帝作《易》,画八卦,开太极。太极是孔子在《系传》里 提到的名称。这个名称是设定宇宙原来就是个圆的,这个生命圆圈就叫无极。后来我们画的太极,中间画两条鱼的样子,一黑一白,代表一一陰一一一陽一,是后来加上的。这个无极,中间没有黑白,没有分开,是一个整体。在佛家,得了道,就是生命的清净那一面,用四个字形容一一清净圆明。我们一切众生,生命没有回到本来,没有得道以前,这个圆圈不叫清净圆明,而叫轮回。这个圆圈在转,我们这个生命跳不出去,永远受它转,死了以后也跳不出去,因为你没有能力跳出去。能跳出去就回旋,就回到太极去了,那就叫成仙成佛,返本还原!他现在就讲这个道理。

伏羲一划分天地

“剖开太极”,我们小的时候读书,就从这里读起。伏羲一划分天地,横的一划。你查古代的字,部首第一个字是“一”开始。伏羲一划分天地,一的上面再加一横,下面加一个人,就叫做“天”。所以伏羲一划“劈破天心”。“羲皇作易,剖开太极”是讲宇宙原理,这个宇宙原理,跟我们人的生命原理一样。这个宇宙的生命心物是一元的,物质、精神是一个东西,一个范畴。后天就分成两个了,一个精神作用,一个物质作用。这个中间的作用是空的,这个空包括物质、精神两方面的功能。这个东西在我们文化的名称叫“天心”,在印度佛教叫“真如”、“涅槃”,是心物一元的。

顺便给青年同学们介绍儒家的“仁”,人字旁边一个二。一种解释是人际的关系,爱人,即所谓“博爱之谓仁”。这个不是原来的“仁”字观念,而是后来唐朝韩愈写《原道》的时候提出来的。韩愈本人真正的专长是研究墨子,他拿墨 子那个兼爱的精神思想来解释仁学,所以他讲“博爱之谓仁”。孔子以及他的门人曾子、子思所解释的“仁”字并不是如此。韩愈的观念,不能代表全体中国文化的精神。

也有解释是仁者仁也。古人这种解释让你莫名其妙,但它有个道理,仁是像仁一样。第二个“仁”字代表果核,像桃仁、杏仁,每个植物的核仁,就是中心那个东西。你仔细把仁剖开了,都是两半合拢中间是空的。所以一陰一陽一合拢了,中间是空,这叫“天心’’。

佛家讲空,空是本性的真性,是像植物核心的仁一样,也等于现在科学家说电子、原子,分析到最后还是空的。那么这个空的东西,中国文化过去不走物理的路线,走人文精神的路线,叫它“天心”。他说我们老祖宗从“羲皇作易,剖开太极,劈破天心,最初落下一点,便成乾卦”,这个《易经》的乾卦就是横线一爻叫一陽一爻,把这一爻切断成二,叫一陰一爻,一陰一的就是对偶的。一陰一爻代表实质的,一陽一爻代表空灵的。实际上一陰一爻分两半,中间空的,中间这个空就是“天 心”,所以一陰一中有一陽一,一陽一中有一陰一。一个东西出来就是相对的,相对就是两个。

我们现在画卦是这样一笔一笔画,老实说这是后世人画卦。几十年前,我们这里有名的老朋友 董作宾先生,是个考古学家,他告诉我说,《易经》那个卦,在甲骨文上找不到的,没有根据,很成问题。我说,绝不是假造的,古入画卦不一定像我们这样画。等于现在卜卦的人,“哗啦哗啦”铜钱摇一摇丢下来,一陽一,他就点一点;一陰一,点两点就算。上古人就是这样画,有时候画一条横的直线就是一陽一,也可以竖起来,这条直线分上下两截代表一陰一,这在甲骨文上就有。《易经》的“易”字也有,易字上半就是太一陽一,下半就是月亮,这就证明我们这个文化不是假造的。

朱云一陽一真一人写的就很高明,“最初落下一点”,连伏羲画八卦这句话,也是表示当所谓“天心正运”,本身在不生不灭的境界时,忽然动了一念,这一念一动就掉下来,由圣人境界掉进凡夫境界,就由“性”变成“命”。落下一点,这一点妙用就无穷了,这个文章包含得很深奥。古人写文字很慎重,譬如为什么男女会生人?也就是落下一点,这一点中了就有生命,开始了另一个生命。所以他这一句话包含很多的意义,也将画卦的开始加以说明,“最初落下一点,便成乾卦”,伏羲的八八六十四卦,是以乾卦开始的。

《易经》的三全

《易经》所有的文字,所谓“易更三圣”,三圣就是文王、周公、孔子。第一个研究《易经》的是文王,文王囚在狱中,在狱中的人虽有忧烦,但思想就走入凝定、专一精一、修道的境界去了。文王在牢里著《易经》还是初步的,后来经过他儿子周公解释,再加上孔子的解释,这部《易经》就经过三位大圣人整理了。《易经》这一部著作,其实不只经过三个圣人,讲起来很多了。因为易共有三部,前面也讲过,黄帝时的易叫《归藏易》,神农氏时的易是《连山易》,我们现在流传的《周易》,是周文王整理的。另外那两部大概给项羽烧掉了,我不讲秦始皇烧掉,秦始皇是很暴虐,他把全国的图书集中到中央政府的图书馆去,其他的烧掉。结果到了我们的项羽老兄,一进咸一陽一,点一把火,三个月统统把它烧光了。所以,这个罪过怎么能算到秦始皇的头上呢!

其实在我看来,三易都没有丢掉,这“归藏”和“连山”落在道家的书里头去了。譬如我们现在翻开《周易》图像一看,有太极图,有八八六十四卦那些图,原来的《周易》并没有,这是宋朝以后才出现的,而且是从道家传出来的。所以说这个文化没有衰,一代一代传下来,传到和尚道士方外去了,方外又传到道家的祖师陈希夷手中,再传到邵康节。所以这个法则是从这一边来的。

《周易》有十个部分,称为“十翼”。翼的意思是辅助,鸟会飞来飞去,必须靠两个翅膀。《易经》文化的昌盛,就 靠这些大圣人们的著作。孔子著“十翼”,刚才讲《系辞》上下传是他的批注,《说卦传》也是他的批注。《易经》附了十样东西,都是孔子的功劳。

“乾为天”,这句话是卦辞,是文王当时写的。这个卦代表了什么?他先写出来,乾卦代表天。这个天,可以说是天文上有形象的天,也是哲学上的本体,人生命的本体,代表我们原来的那个清净光明本性,形而上、形而下都在内。那 么,现在这里讲“孔子翼之曰,万物资始”,就是孔子关于乾卦的研究报告。所谓乾,孔子在《系传》下了一个结论,“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这个乾卦,孔子的研究是代表宇宙万有的根源,统摄包含了整个的宇宙,有形象的天体都在这个代号之中。卦就是代号,换句话说,卦也就是漫画。

孔子玩卦

孔子读书都很认真,只有研究《易经》是用玩的。他并不叫我们读《易经》,他说“玩索而有得”,索就是探讨。我当年研究《易经》,就找了一副麻将牌来,把八卦贴在牌上在那里玩,随便翻过来翻过去,又是一个道理,重重无尽。所以他“玩索而有得”,要是死死去读,那会把人读死了。

研究道家文化,常常搞不清楚,觉得有些乱讲一套。司马迁的《史记》就批评研究道家的人,言语文字太偏僻,没有文化水平,所以知识分子看不起。因为大家不肯用心,只晓得修道,以为在身上修炼就会成仙成道,结果没有用,所以一定要把学理搞清楚。修道是一个科学,把原理公式弄清楚,再进到实验室去实验,大概就有十分之八九了。有些修飞.道人说,我不要理论,我只要做功课,做做自己自然会懂了。哎哟!我的妈呀!你不去研究化学理论,随便抓些油在那里倒来倒去,当然你也可能发明一样东西,有时候连人都烧烂了。这又何苦!古人有五千年经验,我们不去学那个经验,偏要相信自己乱搞。

孔子关于乾卦的研究报告说,“万物资始”,他说乾卦所代表的,是宇宙万物的根根。在宗教家叫做上帝、主宰、神,这是给它一个宗教的模式。《易经》文化以及道家,从来不穿宗教的衣服。大家要搞清楚,道教是后来才起来的。我们旧的文化,有宗教的情操,哲学的精神,科学的方法,但是从来不把这个宇宙万有的主宰套上什么三头六臂,都是从人文这里而来。所以孔子在这里,没有把它叫做主宰。“乾”是“万物资始”,宇宙万物必须靠它,由它开始这个生 命,这是本性,这是第一,所以“乾为天”。

第二,孔子在《说卦传》解释“乾,为金”。什么叫说卦呢?卦拿来用的,也是卜卦用的,万一卜卦卜到乾卦,乾卦在物质代表黄金,在人文可以代表男性。人去算命时,算命先生问,是乾命还是坤命呀?坤命就是女的,乾命就是男的,现在都不懂了。所谓“乾”,在《说卦传》里就代表金、金性,因此后世正统的道家,讲性命之学,就用“金”字代表这个本性。

“乾为金,而孔子翼之曰,纯粹以一精一”,乾卦就是金,孔子在这里讲的就不是黄金了,他用哲学观念解释什么叫做金,那不是有形的黄金,是自性。“纯”字所指是像佛家的诗“万里无云万里天”,是明心见性,纯到了极点;“粹”是

一精一致到极点。这个“一精一”就很难解释了,勉强解释要看这个中文字,米字旁边一个青,米壳里提炼出来最一精一华的、最纯青的东西。譬如我们讲“炉火纯青”,当火力最强的时候,那个火光不是红的,不是黄的,而是青的。所以金性,就是刚才我们提过佛学所讲的圆明清净,纯粹到极点。

上面我们交代了孔子对这个乾卦的注解。朱云一陽一真一人说由孔子的解释,依《易经》的道理,“此万世尽性至命之准则也”。你修道要性命双修,必须把这个学理弄通。这两重解释有两重意义:孔子第一个解释,“乾为天”,万物靠它来的,就是讲形而上;第二个解释,“乾为金”,纯粹之金,有了它,形而下变成后天生命以后,要再回到先天去,恢复它的金性,这是修道的工夫。所以朱云一陽一祖师说,你看孔子、文王告诉我们研究这个,是千秋万代的“尽性至命之准则也”。想把人性和明心见性,以及如何修到金刚不坏之身的大原则弄清楚,必须先要搞懂这个学理。

三教 三身 三清

“释迦得此,以证丈六之身,故尊之曰金仙”,佛教的释迦牟尼佛证到了。佛有丈六金身,十六两为一斤,所以丈六金身是我们普通人两个身高。这是什么道理?你看每一个宗教,连耶稣的画像也是一样,头顶有圆光,人一体 有七种光, 现在科学已经证明,都可以照相照出来了。我们两手伸开,这样叫一寻,是依个人的尺寸为标准。佛经上常说,圆光一寻,这一圈之内都是我们的生命功能。所以打坐真正得到某一种定境的人,离身体七八尺之外已经感觉到了,就是这个功能的原故。

我们这个生命,实际上外面还有一层保护体,等于地球外面有一层有粒电子包围,这一层很难冲破。所以火箭的力量要很大才冲得过。我们人一体 外面这个功能也是这么大,有些人可以练到使这个东西起作用。这个东西,释迦得此,明心见性了,“故尊之曰金仙”。有些学佛人反对,认为佛教里佛不叫金仙。事实上,佛教的大经《华严经》,就称佛为金仙,这都是有根据的。修道人里,佛家骂道家,道家骂佛家,骂来骂去,给读书人笑话罢了。

清朝有个才子叫郑板桥,跟袁子才两个齐名的,他就讲过一句话,讽刺互骂,郑板桥说:“和尚,释迦之罪人;道士,老子之罪人;秀才,孔子之罪人也。”其实教主们都没有错,绝对是这些门徒不行!三教的门徒他一概骂光。这个话,烦的时候看到很痛快!我常常告诉大家,做学问这些要搞清楚,不要有宗教观念,天地间真理只有一个,每个地方表达得不同,每个人了解程度不同。那个东西等于钞票,不过你赚多一点,我赚少一点而已,用处都一样,都可以买东西。

“元始得此,以结一黍之珠,故宝之曰金丹”,道家的元始天尊就是把这个“万物资始”宗教化、人格化,像西方天主教、基督教一样,把那个主宰人格化。这个元始天尊是谁呢?就是老子,元始天尊一炁化三清。这个一炁化三清怎么来的?到大一陆 佛教的大庙一看,大殿上三尊佛一个模样,代表了法身、报身、化身。一个人得道成功了,一定具备有三个身。法身,清净无为是法身;报身,相貌庄严圆满由内体现出来;化身,有百千万亿。佛家有三身,道家怎么办呢?道家变成宗教后,就把老子变成元始天尊,一炁化三清,就是仿效佛家的三身。三清就是上清、太清、玉清,也就是佛家法、报、化三身。所以我们到道观一看,上面三个老头子都是老子,白一胡一 子、白眉毛、白头发的一模一样,坐在那儿拿个如意,下面骑着青牛,这是在道家经典上的。佛家的三身下面坐着莲花。我常说笑,万一他们碰面,那头牛要吃掉莲花的话,他们两家的主人怎么办?

“元始得此,以结一黍之珠”,所以他称元始天尊——等于神、主宰、上帝——像米一样的这一点灵光从头顶进去,结成丹了,“故宝之曰金丹”。这是道家的话,你们不要搞错了,看我那么一指,好像传了道,就是一点灵光进去了,那 么想就完了,这只是个比喻。道家说这一点叫做“金丹”, 实际上你看下面讲得很清楚,“金丹”并不是有形的东西。

“三教根源,同一金性”,都是讲明心见性,见道以后修道,把他凝固起来,同一个原理。“外此”,超过这个以外,“即堕旁蹊曲径矣”,都是旁门左道。这可不是我说的,这是朱云一陽一说的,我只是照本宣科而已,“此学道者,所当细参也”。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