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啼呖呖:只道不如归去(春之意象之二)
我们为什么要一爱一诗歌?我们为什么关注意象?并不是它能够让我们今天不发愁,而是我们的愁能有所托付,可以言说。它不能让我们今天少掉很多惶惑,但是惶惑之中,我们知道有所陪伴了,这样就好。这些萋萋芳草,它们越发繁盛,就越能够反衬出荒凉。
李白登上高高的金陵凤凰台,看见了什么?“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一江一 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相传南北朝的刘宋元嘉年间(公元424年-453年),曾经有凤凰集于金陵凤凰山上,凤凰是中国古代的吉祥鸟,象征着刘宋王朝的“得天命”,所以才筑凤凰台。李白看到的凤凰台,凤凰所象征的王气已去,凤凰台上空旷荒凉,时间流转繁华凋尽,只有一江一 水浩荡不理会人间的变迁。颓败的宫殿下,只剩生生不息的花草,掩住依稀的小路;东晋南朝的钟鼎之家、文化风一流 的传说,变成座座古坟散布在凤凰台四周……一切繁华雨打风吹去。这首诗是什么时候写的呢?一说是李白暮年流放夜郎,半路遇赦,返回的时候写出来的。还有一说,说是作者在天宝年间(公元742年-756年)被排挤离开长安南游金陵的时候写出来的。不管怎么说,这都是他在失意落魄时看到的情形。满眼芳草之间生长出的就叫做沧桑。
杜甫去追觅他敬仰的蜀相诸葛亮,走到丞相祠堂的时候,寻到了什么?“映阶碧草自春一色 ,隔叶黄鹂空好音。”脚下有春草,头上的树叶里有黄鹂在鸣叫。无论碧草还是黄鹂,都是孤单的,恰似诗人的兀自寻觅。
在咏春诗里春草太多了,我们说不完,我只是在想,下一个春天里,我们能为自己去寻觅一点天涯芳草吗?如果看得见,这个意象就开在自己的心里。
春天还有许多声音,我们再来说说“春啼”。
春天是谁的季节呢?是杜鹃的季节。我们常说“子规啼血”,传说蜀帝杜宇死后化为子规,它的口舌都是红的,一开口啼鸣,就被人误认为满口啼血心有不甘。这个鸟恰恰就在春天啼鸣。辛弃疾
听啊听,“细听春山杜宇啼,一声声是送行诗”,听的是送别的诗行。晏几道听啊听,“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绵延旖旎的十里楼阁紧挨着翠微色的空山,百花丛中,子规们还叫得特别殷勤,“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鸟一性一也是有分别的,像那些流莺,它就那么唱着歌,飞来飞去很随意,它才不在乎谁是谁;但是子规不一样,“殷勤自与行人语”,它就盯住了我,它那么殷勤,一声一声,不停地要跟我说话。“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它非得把我从陶醉的好梦里叫醒,偏偏满眼里丽日晴天,这么一个好时候,我听见了,我也听懂了,我知道你到底要跟我说什么,无非“声声只道不如归”!人们老说“子规啼血”,叫着的就是“不如归去,不如归去”。诗人终于被它叫得心理崩溃,他喃喃告诉子规,你难道觉得我不想回去吗?我难道不知道该走吗?“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人在天涯,我怎么没有回去的心?但是“归期未可期”,身不由己,我还不知道回去的那个日子究竟是什么时候啊……这就是人在天涯听到的“子规啼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