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子耶稣》(jesus the son of man)发表于1928年。这是一个形式相当独特的集子,它以与耶稣同时代的77个人回忆的形式,立体地塑造了一个与传统耶稣形象相当不同的新耶稣形象. 在纪伯伦的笔下,耶稣是一个勇敢而充满乐观的斗士,而不是宗教历史家所描绘的那种可怜的、软弱的受难者,或宗教传说中显示奇迹的术士、魔术家。
纪 伯伦酝酿"人子耶稣"这个艺术形象由来已久。在他的早期小说中,他曾提到过"拿撒勒人耶稣"在圣书中所讲述的"瑰丽的生活"。在《泪与笑》的《孩童耶稣与 初生的爱情》中,他描写"孩童耶稣"把"权杖交给了"可怜的牧羊人",把‘智慧"置人‘穷渔夫"的心田,把"欢乐"送给"沿街乞讨的可怜人。在《暴风集》 的《十字架上的耶稣》中,把耶稣刻画成一位"用死亡战胜了死神"的巨人,同时抨击"十九个世纪以来,人们将耶稣当作软弱的标志崇拜","人类将耶稣看作一 个穷困的孩子,乞丐式的性命,像弱者一样被蔑视,像罪犯一样被钉在十字架上"。他指出,耶稣降临人间,是要"捣毁骷髅堆上的宝座支柱,拆除坟墓上的巍峨宫 殿,粉碎矗立在弱者体躯上的偶像"。在《节日之夜》中,更通过耶稣这个在东方和西方都不被了解的"陌生者"之口,大声宣布:"我是打倒那些将各民族变得安 分守己的势力的革命,我是连根刨掉世代人让其安坐的偶像的风暴,我的到来是为了会见大地上的刀剑,而不是和平。"
《人子耶稣》出现在《先 知》已经出版,《先知园》尚未完成的过渡阶段.在这个时期他酝酿已久的耶稣形象开始成熟和定型了。他迫不及待地要将这部作品写出来,为此搁置了本应置于优 先地位的《先知园》的创作,可见他对《人子耶稣》这部书的重视程度。1928年秋该书正式出版,10月1日作者写给好友努埃曼的信中说:"耶稣这本书包容 了我的整个夏季——我的疾病和我的健康。不瞒你说,我的心仍然在这本书上,尽管它已出版,‘从这只笼子里飞出去了.·
《人子耶稣》这个集 子,是纪伯伦全部作品中篇幅最长的一部,全集共有79个章节,约十万言。在这个集子中,前78节基本上由77个耶稣同代的人讲述,回忆,其中的抹大拉的马 利亚讲了两次。第79节,即最后一节,则是距耶稣"十九个世纪后"一位"黎巴嫩人"的讲述和咏叹,此人实际就是作者自己。在前77个讲述者中,有耶稣的母 亲,朋友,邻居,弟子,有受其恩惠、受其感召和受其启迪者,也有耶稣的一些敌视者和对手。读者看到的是"正反两方面的意见",而不是"一面之词"。
由 于篇幅关系,我们只选了其中的一部分。未选人的篇章主要是:内容上涉及许多宗教背景知识,对——般读者来说较费解的;诗意不太浓的;9由诗诗体的。纪伯伦 笔下的耶稣与《圣经·新约》中的耶稣有很大不同,以致有些人指责纪伯伦"歪曲"了《新约》,有些人则认定纪伯伦又写出一部《福音书》。纪伯伦笔下的耶稣, 超越了眼泪、怜悯、痛苦和哀怨,不再是"可怜,软弱、贫穷、温顺、谦卑"的,像失去阳刚之气的"长胡子的女人"。正如努埃曼所说,纪伯伦不是把耶稣当作" 神子"、‘救主"来写的,而是当成自己的‘同胞"、"兄长"来写的。.
《人子耶稣》中的主人公和《先知》中的主人公一样,也是纪伯伦理想的 化身。但人子耶稣更多地代表了作者"破坏与建设"的两重倾向,也是他"忧愁与欢乐"的生命二重奏的体现。这两个形象在艺术表现上有所不同:在《先知》中, 主人公正面走出,有语言,有动作,是可视的;在《人子耶稣》中,主人公本身并不出现在"前台",他的形象全靠众人之口、靠读者的想象去完成。艾勒一穆斯塔 法("亚墨斯达法")是未来的预言者和"立法者","人子耶稣"是历史的实践者和榜样。这两个形象互相映照,互为补充,是纪伯伦有意为人类树立的两座精神 丰碑。
在人子耶稣这个艺术形象中,纪伯伦寄托了他"神性的人"的理想。人子耶稣这个被数十面闪光镜反射出的光彩夺目的形象,既体现了纪伯伦的人生道德理想,又体现了他的社会政治理想。
在 纪伯伦笔下,耶稣是"寄居于人的精神之中的上帝的光明",从他的眼中可以看到"上帝的光",从他的嘴上可以看到"上帝的微笑"。他不仅创造了《圣经》上提 到的那些奇迹,而且创造了"更大的奇迹":教人以爱,给人 以梦,让人充满生命的自信,"证实并宣布自己每日每时 的存在"。
人子耶稣是一 个旧世界的反叛者:他勇敢地清除圣殿中的污泥浊水,带领人们"向着一个更大的人和更大的世界走去".他看透了旧世界的本质,称这个世界是"尸体的洞 窟","无知在繁殖自己,盲人领着盲人走向深渊,死人在埋葬死人",国王们在"坟墓中"审判,为的是保持祖先"尸骨的光荣"。他教人如何"打破束缚他的锁 链,使他能够从昨天摆脱出来",他唤醒人们,让人们走出黑暗,去迎接"赤裸裸的真理"的阳光.他知道自己的力量,他向旧世界的留恋者和维护者们大声宣 告:"旧时的先知们已经对你们讲过话了,你们的耳朵已经被他们的话充满了。但我现在要告诉你们,你们要把过去听到过的全部丢开。"你们的世界必定灭亡," 当黎明到来时,太阳将为我加冕!"然而,纪伯伦笔下的耶稣仍是孤独的,因为很多人不理解他,相当+批人敌视他.在这个集子中,"大祭司"该亚法,"逻辑学 家"以摩当,迦百农的一位"年轻祭司",代表了敌视和仇恨耶稣的势力。他们说耶稣属于"下等人",是从"异教徒的粪堆"里产生出来的,是"窃贼",是"为 自己吹喇叭的人";说他"一意孤行","蔑视国家和帝国",企图"改变人们的命运历程",是"不自量力"者;说他 是"巫师","骗子",具有"珠网式"的狡诈,而且"追逐女人";说他的追随者只是些"无知、惊恐"的人。而加利利的那位"寡妇",则是怀疑、误解、愚昧 者的代表。她的儿子因为信仰而离开了她,所以她骂耶稣"很坏",并对耶稣上了十字架表示庆幸。
《人子耶稣》是一部涉及宗教的艺术作品。在现 代阿拉伯文学兴起的初期,通过文艺形式直接触及宗教的作品并不很多,而超越宗教经典、宗教传说,改造著名先知形象的,更是凤毛麟角。纪伯伦闯入宗教禁区的 胆量可谓大矣,为此而受到的攻击可谓多矣。从宗教信仰的角度评价这本书,是宗教信仰者的权利,这一权利应该得到尊重,不过归根到底这是一部艺术作品,所以 我们更应重视对此书的艺术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