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自郢都到溆浦,并不似前一章开首所说的那样简单,仿佛今日开会、出差、旅
游,换几次车船便到了,而是弯转曲折,历千难万险,经九死一生,方才到达。
第二十五章中写过,当屈原离开郢都的时候,天愤,地怒,人悲,神哭,鬼泣,季
节虽是仲春,但异乎寻常的暴风骤雨却将荆楚大地惩罚了旬日有余。屈原放逐是“济乎
江湘”(渡过长江、湘水),到湘西荒僻的山泽,但他却循江而东,到鄂渚做短暂逗留。
鄂渚是他初出仕的地方,虽在此为官只有短短的一年,但却深深地爱上了这里的百姓和
每一寸土地。人是个无时无刻不在矛盾着的动物,屈原也不例外。一方面,他不相信顷
襄王会永远将他赶下朝廷,逐出郢都,幻想着随时都会将他召回,圣君贤相同心一德,
共振朝纲,复兴大楚;另一方面,他又似乎有着某种不祥的预感,此一去便是诀别,永
不得再见,因此要到那里会见县衙和乡间的诸多好友。
屈原一行出郢都龙门,坐两乘马车至夏首登船,顺流而下。一路上虽说天阴地晦,
江水喧嚣,雨未停,风未歇,雨打船篷似敲鼓,风摇小船荡秋千,但却顺风顺水,船行
倒也迅速。江上行船,无昼无夜,不似陆路乘车那样晓行夜宿。不知行了多久,将近夏
浦,雨停了,风却骤然增大,只刮得天昏地暗,江水壁立。船上的人连同舟子在内,大
多呕吐得狼藉不堪,一个个昏迷不省人事,瘟鸡一般。幸有一老仆,复姓淳于,名乾,
原为齐人,年轻时在海上捕鱼为业,练就了一身好水性。长江虽大,但与茫茫沧溟相比,
不过是一抹,一带,经过大风浪、见过大世面的淳于乾,此刻竟然若无其事,倘无他帮
舟子驾船掌舵,恐怕早就船打人亡了。江面上随波翻滚着无数尸体、船板、帆樯和各种
各样的货物,令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又过一刻,西北天空飘过来一朵乌云,开始只
有碟子大小,转瞬便弥漫了整个天空,又浓又黑,黑中带紫似悬釜,若漆板,像滚滚浓
烟,使白昼变成了夜晚,万物俱被吞噬。一阵猛烈的龙卷风旋起了巨大的水柱,黑苍苍
的,壁立于天地之间,像山岳,若墙堵,挡住了航船的去路。这顶天立地的水柱在不断
地变幻着自己的形态,有时像嫦娥奔月,有时像飞天的女神,有时像砍柴的樵夫,有时
像寿星老翁,有时像昂首的骆驼,有时像奔腾的骏马,有时像伏卧的雄狮,有时像下山
的猛虎,有时像升腾的蘑菇云,有时像盛开的莲朵……,风浪中的小船,像一只蛋壳在
上下颠簸,左右摇摆,不断地打旋,一会被推上了波峰,迅即又跌下了浪谷,连淳于乾
也难以支撑了。为了确保三闾大夫的生命安全,这位服侍屈原多年的忠诚仆夫,一边帮
舟子操船,一边顺风向着江上自顾不暇的船只大声疾呼:“众位船家,楚三闾大夫在此,
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请快来帮忙搭救!……”
淳于乾说“随时都有性命之忧”,而不说“随时都有船翻人亡的危险”,因为无论
海上使船,还是江上掌舵,都异常忌讳这个“翻船”、“打船”的字眼,有谁犯了忌,
那怕是说出了相类似的谐音,如“帆船”、“大船”之类,船家也会视其如仇敌。
淳于乾向着茫茫大江之上那影影绰绰的桅樯连喊数遍,不大一会,便有数条大小不
等的舟船向这边靠拢了过来,并不断有呼唤声从各船传来:“喂,三闾大夫在哪里?”
见其状,闻此声,淳于乾不由得一股暖流上涌,热泪汪在眼圈里,他声嘶力竭地高
喊:“感谢众位船家冒死相救,三闾大夫在这里!”说着他竖起了红色的信号。
一因分心,二因兴奋和激动,淳于乾一时不慎,小船竟被激浪打翻。幸在这时,赶
来营救的船只都已靠了上来,落水的人才无一人遇难。
当船即将翻扣的一刹那,淳于乾一个高蹿将过去,将三闾大夫拦于怀中,二人一同
落水。在滚滚波涛中,淳于乾用左臂搿着屈原,右臂拼命地搏击着风浪,向着前来营救
的一只小船游去。在这样的惊涛骇浪中,淳于乾的腋下紧紧地挟着一个高大的汉子前进,
这需要怎样健壮的体魄、高超的水性和顽强的意志啊!需知,他现已年过花甲,早已无
驰骋渤海的当年之勇了。他一次又一次地被埋进深深的浪谷,一次又一次地昏迷过去,
但紧紧挟着三闾大夫的左臂却没有松。他每次醒过来的第一个念头便是:三闾大夫是否
还在?当神志告诉他三闾大夫没有丢的时候,这才喘了一口舒畅的气。他早已筋疲力尽,
倦惫不堪了,随时都有为浪涛吞噬的可能,但他决不肯放弃三闾大夫。因为,楚国不能
没有他,人民不能没有他;有了他,楚国就有希望,人民就有盼头,因而必须设法将他
救上船。他咬紧牙关坚持着,使尽了平生之力,向着前来营救的小船游呀,游呀……他
的意愿终于实现了,但自己却再次昏了过去。
人们将屈原一行救上江岸,送到夏浦将息调养。大家不过是晕船呕吐与惊吓,并无
疾病,三五天便康复可以赶路了。
屈原刚一苏醒过来,不饮,不食,强打精神支撑下地,命侍女为其梳洗,穿戴起不
同凡俗的服饰。他自幼爱整洁,爱装扮,年岁既老,依然没有改变这个习惯。他在腰间
挂起那长长的陆离宝剑,头上戴好冲天的切云高冠,身披明月宝珠,佩带美玉,在地上
摇摇摆摆地走了几个来回,满意地笑了,似乎那风度和气派不亚当年。在场的夏浦人,
不了解屈原的这个一丝不苟的生活习惯,看着他那带有几分傻气的状态,不禁吃吃发笑。
屈原听了这笑声,不怨,不怪,竟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诗来:
世混浊而莫余知兮, (社会污浊无人了解我,
吾方高驰而不顾。我要奔自远方不再回顾。
驾青虬兮骖白螭,乘着青白二龙驾的飞车,
吾与重华游兮瑶之圃。和舜一起游览玉的园圃。
登昆仑兮食玉英,登上昆仓山玉花作食粮,
与天地兮同寿,我要与天地同寿,
与日月兮齐光。与日月齐光。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悲叹荆楚无人了解我,
且余济乎江湘。清晨我将渡过湘水和长江。)
听了屈原的吟哦,夏浦人不解其义,不仅感到屈原傻气,甚至感到他有些疯癫,由
吃吃窃笑而捧腹大笑。岂止夏浦人不解其义,即使那些终年生活在屈原身边的男仆女佣,
又能解透几分呢?只有老仆淳于乾,方知屈原之心,方晓三闾大夫之情,方解该诗之义。
他知道,三闾大夫这是在向夏浦人表述自己的高贵品格和超俗的理想。他那奇服异饰的
本身就是诗的组成部分,陆离剑和切云冠喻品格的庄肃;宝珠和美玉喻修养的纯美;驾
虬螭而高驰,与重华而同游,表现了对理想的追求;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则是所
追求理想的最高境界……
屈原一行在夏浦调养了不足旬日,匆忙启碇东行,直奔鄂渚。
鄂渚城气氛紧张,情绪激越,硝烟味浓烈,象一个大炸弹,引芯正在吱吱冒烟,眼
看就要爆炸。街上行人无不匆匆忙忙,青壮年全副武装,人人兵械在手,个个杀气腾腾。
校场上阵容整齐,杀声震天。这情形很令屈原震惊,开始他认为鄂渚人民正抽暇操练兵
马,随时准备迎战入侵之秦寇;后经打听,方知他们自觉地组织起来,欲杀向郢都,为
蒙受冤屈的三闾大夫申冤报仇。闻听此言,屈原大惊失色,通身汗然。为首的是一官一
民,官为县令,姓陈名栋;民名郁梓圃。这两个人屈原都十分熟悉,他们是自己从屠刀
下救出来的正义之士。
屈原继续打听道:“他们现在何处?”
一位戎装在身的壮士答曰:“正在校场指挥操练。”
答者话音未落,屈原顾不得道谢,大步流星地向校场赶去。虽说是心急火燎,步履
匆匆,历历往事还是一齐涌上了心头。
当屈原在鄂渚为县丞时,陈栋官为啬夫。县啬夫又称“大啬夫”,掌印有秩,其下
分设专职之田啬夫、仓啬夫、苑啬夫、库啬夫等,这些啬夫一般通称为“官啬夫”。县
啬夫的职权范围包括民政、军事、司法及各种经济管理,是县令的助手,用现在的话说,
可称作“县长助理”,其地位在丞、尉之上。
鄂渚城内有一个泼皮名唤赖三,仗恃着其父赖汰庶朝中为官,又跟靳尚挂着点串门
亲,便鱼肉乡里,无恶不作。赖三更是个色鬼淫夫,鄂渚城内的大闺女小媳妇,凡有几
分姿色者,几乎全都被他糟蹋,无一幸免。
有一司马财旺,常年在外经商,两年前在韩国买一小妾,名唤春梅,长得胜西施,
赛嫦娥,女人见了无不嫉妒,男人见了个个垂涎。春梅身怀六甲,丈夫将其送回老家来
生产坐月子。
春梅归里不久,追腥逐臭的赖三便获得了消息,于是整日心猿意马、抓耳挠腮地在
司马府前徘徊,飞来飞去的红头苍蝇一般。一天早饭后,春梅到城外去走亲戚,当她大
腹便便地走出府门,踏上马石登车之际,被躲在暗处的赖三窥见。虽是匆匆一瞥,但春
梅的仪容神态却针刺一般嵌进了赖三的眼,钉进了赖三的心,勾去了赖三的魂魄。从此
赖三食不甘味,夜不安寝,神不守舍,与其孤群狗党策划,如何将春梅弄到手。十数天
后的一个深夜,赖三带家丁闯进了司马府。虽是深夜,春梅的卧室却亮着通明的灯光,
原来春梅正于床榻辗转,就要分娩,室内外有三五个人在匆忙不迭。赖三本欲将春梅抢
回府去长期淫乐,不料正遇春梅赤身露体在分娩,岂不晦气!然而目睹春梅那温玉凝脂
般的肌体,似乎正散发着醉人的肉香,不由得欲火中烧,兽性发作,扒掉衣服,扑向前
去。在场的人自然要竭力阻挠,有的规劝,有的乞求,有的与之撕打。此时的赖三,象
一头吃腥了嘴的野狼,哪里还顾及什么廉耻和道义,指挥家丁连杀三位手无寸铁的女流
之辈。女人们胆小,见了明晃晃的刀剑和血淋淋的尸体,幸存者全都瘫坐于地,浑身颤
抖筛糠,大气不敢哈。反对者被镇住了,豺狼成性的赖三在众目睽睽之下蹂躏了正在分
娩的春梅,鲜血迸流,染红了整个床榻。阵阵声嘶力竭的惨叫和淫荡的狞笑之后,可怜
的春梅母子汪在血泊里,命归黄泉……
就在春梅最后一声惨叫传出屋外的时候,有一铁塔似的黑大汉提剑闯了进来,见状
怒发冲冠,一把将赖三从春梅的尸体上薅了下来,提到空中,象抓着一只小鸡。赖三拼
命挣扎,无济于事。黑大汉不审不问,不畏不惧,先以雪亮的剑锋拉开赖三的胸腹,杀
猪开膛一般,让其黑了的心肝尽皆暴露在外,然后将其碎尸万段,以剑指着赖三的家丁
们说:“快回府禀报主子,让他们来这里收尸。”说完扬长而去。
这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黑大汉不是别人,正是闻名遐迩的江汉大侠郁梓圃。
赖府家丁都是些欺软怕硬的恶奴,对郁梓圃,他们早已闻名丧胆,而且郁梓圃三年
前就已经发话,要除掉赖三这个恶棍,为数不清的冤魂屈鬼报仇雪恨,他们是早有耳闻
的。今夜郁梓圃突然出现在这样的场合,他们一个个吓得屁滚尿流,浑身打战,机灵一
点的寻隙逃跑,逃不走的只好目瞪口呆地看大侠凌迟其主子,无一敢反抗者。
杀人之后,郁梓圃并未逃跑,而是到县衙去投案自首。听了郁梓圃的报告,陈栋立
即赶赴现场勘查,果如郁梓圃所言。鄂渚县衙上下,早已对赖三恨得咬牙切齿,只是惹
不起,不敢惹。今天郁梓圃杀了这个恶贯满盈的坏蛋,为民除了一大害,实在是大快人
心,城里城外的民众,无不兴高采烈地庆贺,陈栋与县衙的官吏们个个心中暗喜,庆幸
死有余辜的赖三终于得到了应有的下场。郁梓圃被关进了“监牢”,但却享受着优厚的
待遇,独居幽雅的小院,一日三餐有人服侍饮食,且有酒有肉,倒也安闲自在,只是行
侠天下,游荡惯了,受不了这个拘束。
宝贝儿子被杀,赖汰庶既悲且怒,奏知怀王,降旨处杀人犯郁梓圃以极刑。接旨多
日,景博民与陈栋迟迟不肯执行,惹得赖汰庶象一条疯狗,四处乱咬,再次奏本怀王,
说陈栋违抗圣旨,必系罪犯之同谋奸党,于是陈栋跟郁梓圃一同被押解郢都,关进了死
牢,待秋审后处决。
郁梓圃杀死了赖三,屈原与众人一样兴奋不已。如何处置郁梓圃,怎样对待圣旨,
景博民基本上是按屈原的意图行事。既至陈栋受株,二人一起被押进京都死牢,屈原便
冒死进京谏君。
见了怀王,屈原口若悬河,滔滔不绝。他全面地介绍了鄂渚的现实,汇报了近一年
来自己的工作情况,罗列了赖三依仗权势,横行乡里,鱼肉百姓的种种罪恶行径,单就
其强奸分娩孕妇春梅,害死一家五口这一件事,就该千刀万剐,否则难平民愤,有违天
意。郁梓圃为民伸怨,为国除害,替天行道,不仅无罪,而且有功。他以丰富的知识,
娴熟的法律,雄辩的口才,从富国强兵,统一天下的高度,论述了必须赦免郁梓圃与陈
栋无罪,严惩赖汰庶纵子为恶之过。屈原纵横捭阖,引经据典,谈天道地,说古论今,
只说得那怀王连连点头,啧啧称赞,频频询问,最后自然是重颁新旨,奖善惩恶。
屈原对郁梓圃和陈栋有救命再造之恩,二人一直耿耿于怀,念念不忘。屈原正道直
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结果却遭谗被逐,蒙受不白之冤。当屈原流浪汉北时,鄂渚人
便愤愤不平,陈栋欲上疏怀王,谴责昏君之过,但因考虑到这样作恐对屈原不利,只好
忍气吞声,暂熄胸中怒火。当屈原被罢官撤职,逐出郢都,流放江南的消息传到鄂渚,
鄂渚人再也无法忍受了,于是郁梓圃找到了已升为县令的陈栋,欲扯旗造反,杀赴郢都,
与顷襄王辩理。陈栋也有此愿,二人一拍即合,号令全县。鄂渚早已民怨沸腾,犹如布
满了芦苇干柴,只要投上一颗火种,便会燃起熊熊冲天大火。陈栋一声号令,万民云合
响应。
幸亏屈原绕道来鄂渚,不然楚将大乱,屈原罪莫大焉。
闻听屈原驾到,陈栋急忙率部出迎,相抱唏嘘,愤愤恨恨。
屈原的突然降趾,今陈栋、郁梓圃等一班将领无不喜出望外,欢欣雀跃。他们误认
为屈原是赶来指导其反昏君攻郢都的,结果被屈原严加训斥了一顿。屈原给他们讲忠君,
讲爱国,分析当今天下形势。他说,暴秦正虎视眈眈地觊觎着我国,频频发动侵楚战争,
不断蚕食我领土,以达到最后鲸吞的目的。在这种情况下,每一个爱国的荆楚子民,都
必须顾全大局,崇戴国君,维护团结和统一。倘有谁为了一己和小集团的私利破坏了这
种政治局面,暴秦必乘虚而入,荆楚将不复存于世矣。有谁这样做,必万世唾骂。如今
尔等此举,岂不毁了我一世清白,陷我于不忠不义,留骂名于千古吗?至于我个人信而
见疑,忠而被谤,落得今日这般下场,确也让人怨愤。然而,前世皆然,吾又何必怨恨
今之人呢?接着他给大家讲了存心正直,因不变心从俗而遭不幸的四个古人:接舆,春
秋时楚人,不满当时社会,佯狂傲世,自己剃光头发,表示不同流合污。桑扈,,大约是
战国初人,裸体而行,表示愤世嫉俗。伍子胥,忠于吴王,敢直言极谏,被奸臣太宰嚭
进谗赐死,吴王把他的尸体剁碎装在皮囊里弃于江中。比干,殷纣王时贤臣,强谏被纣
王剖心,剁成肉酱。
经过屈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一番苦口婆心的说教,陈栋、郁梓圃终于提高了认
识,明辨了是非,意识到此举的严重后果。诚心诚意地接受了屈原的规劝与批评,深刻
地反省了自己,解散了队伍,各司其职地工作与生活,一场惊世骇俗的灾祸得到了有效
的扼制。
屈原在鄂渚逗留数日,匆匆折身西去,溯流而上,他先洞庭怀古,君山凭吊,然后
居长沙,游罗城,这些前边都有专章描述。在从长沙西行奔赴沅水的途中,屈原曾攀援
重山峻岭,穿越莽莽林海。在这一过程中,他数次遇险,险些丧生。
从长沙往西北,走三五天的路程,便到了湘西山地,它包括雪峰山及其以西的广大
地区,北部有武陵山,西接贵州高原,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一般海拔在1000
米以上。雪峰山是沅江与资水的分水岭,所以横渡资水之后,再行不足两天,便来到了
雪峰山。山势雄伟,拔地刺天,峰峦叠嶂,蜿蜒若群龙起舞,起伏似万象奔驰,远眺近
观,均令人遐想无穷。
愈往前行山路愈崎岖,马车无法通行,只好舍车骑马而前。走着走着,山路由崎岖
而险峻,人骑在马上左摇右晃,倘马失前蹄,骑者则必滑下马鞍,滚入万丈深渊,或摔
得粉身碎骨,或随波逐流而去,因此骑者只好下马,小心翼翼地牵着马挪步。又行一程,
悬崖峭壁犹如刀切斧削,只有黑苍苍的石壁上隐隐约约有一线路。石壁高耸,可与天齐,
脚下是深不见底的沟谷山涧,涧内烟雾弥漫,寒气阴森蒸腾,谷底宣泄奔腾的水声时隐
时现,凄厉的猿啼声声不断,催人泪下。这高山,这悬崖绝壁,这深涧,这猿啼,令人
不寒而栗,毛骨悚然,故此路名“断魂崖”。行此路者,魂尚且断,更不要说肉体凡胎
了。屈原一行,非年过半百之老者,便是手无缚鸡之力的女流,其难可想而知。他们或
四肢并行,猿猱一般;或磨胸捏石,一丝一丝地往前挪;或双膝跪地,攀石而爬。不知
花费了多长时间,下裳磨破,血染石壁,总算是过了这断魂崖,且无一人落涧,岂不神
佑天助!……
过了断魂崖,山势平缓,路也变得宽了起来,且逐渐下坡,行走起来方便了许多,
速度大增。但是,这山坡似乎永无尽头,一直下到了阴曹地府。下至山底,是一个小小
的盆地,青山环翠,绿水欢唱,禽喜兽乐,而且全被落日的余辉镀上了一层橘红。天黑
了,人困马乏,屈原决定在这风光秀丽的山谷里过夜。
连日来,大家一直是渴了饮山泉,饿了啃干粮,困了依山崖打盹,像征途中的将士。
不意来到了这样一个幽静所在,大有远航归港、游子还乡、孩子扑进母亲怀抱的感觉,
真想饱餐一顿,美美地睡上一夜,于是七手八脚地忙活开来,有的支炉灶,有的溪边淘
米,有的搭帐逢……
山泉淙淙,清溪流淌,屈原信步来到岸边,伏下身去,欲洗濯其缨。就在伏身的一
刹那,他的面影清晰地照在明澈而平静的溪水里。离开鄂渚这才几天,自己又削瘦了许
多,竟然憔悴衰老到这般程度,不禁有些伤感,喟然长叹数声,抛洒了几滴热泪。
由于环境的极端恶劣,屈原已经旬日不曾濯缨了。“日三濯缨”,这个孩提时就养
成的习惯,一生不曾打破过,如今生命尚且难保,自然也就无法顾及了。他象往常一样,
蹲在溪边,躬下身去,将帽子置于水中,搓了又搓,摆了又摆。他这样搓呀,摆呀,不
禁想起了故乡乐平里的响鼓溪和濯缨泉,想起了儿时日三濯缨的情形,在一个秋冬之交
的日子里,一天也正患着重病,浑身滚烫,咳嗽厉害,喘息不止,大约正患着现代医学
所谓的重感冒或者肺炎。这一天,全家人都不让他去上学,但他执意要去,祖母和母亲
拗不过他,只好依从。傍晚放学后,他不顾浑身酸疼,四肢乏力,依然到濯缨泉去洗他
的帽子。洗着洗着,天眩地转,竟一头栽到了泉水里。掌灯时分,仍不见小屈平归来,
急得一家人象热锅上的蚂蚁,先是团团乱转,然后分头寻找,有的去学堂,有的去读书
洞,有的去濯缨泉……是女媭在濯缨泉内发现了昏倒的弟弟,将他背回家去。屈平大病
一场,月余方愈。这一个月的时间,小屈平是在祖母和母亲怀里度过的,是那么舒适,
那么温馨,那么甜蜜。今天,屈原远离故乡,在这异域他乡的深山野谷里濯缨,回首往
事,心中一阵阵酸楚。人,为什么要长大变老?永远是孩童,永远在亲人的身边,在温
暖的怀抱里,该有多好啊!……
屈原正在默默地抚今追昔,忽有一位侍女高喊:“快来看呀,这里有群鱼打架。”
屈原闻声抬头望去,只见那边正有三五个人在指手画脚,仿佛正有奇特的景致可观。
愈想心事愈沉重,孤独感愈强烈,既然帽子早已洗好,不如到那边去凑凑热闹,也能排
解胸中之郁闷,于是屈原站起身来,提着湿淋淋的帽子向围观的人们走去。
这里是一泓清池,池中鱼清晰可辨。此刻正有一群小鱼在围攻一条大鱼,大约是大
鱼侵犯了小鱼的利益,引起了公愤,才出现了这有趣的场面。大鱼状甚凶孟,硕头,大
嘴,巨身,修尾,不断地向小鱼发起进攻。但小鱼们并不畏惧这庞然大物,彼此团结一
致,不仅粉碎了大鱼的猖狂进攻,而且弄得它顾头顾不了尾,渐渐的只有招架之功,而
无还击之力。小鱼们很精灵,似乎既有明确分工,又在密切配合,有的衔住了它的脊背,
有的偷袭它的腹部,有的专毁它的眼睛。猛虎难斗一群狼,半个时辰之后,大鱼终于败
阵,乘隙逆水潜逃。自然,小鱼付出了昂贵的代价,牺牲阵亡者不少。大鱼既逃,这一
泓碧绿清澈的水域,便成了小鱼们的王国和天下。
大家看得十分有趣,兴致极浓,这趣味和兴致驱散了跋涉的疲劳,一个个兴高采烈,
手舞足蹈。屈原却心情沉重,闷闷不乐,因为他由这群鱼之战想到了列国分争、六国敌
秦的天下形势。他在想,倘山东六国能像这群小鱼一样无畏无惧,团结一致,并心一向,
强秦何愁不灭?他真不明白,万灵之长的人,为何竟然不如一群小鱼?……
观者正庆幸小鱼获胜,大鱼狼狈逃窜,有人高喊:“开晚餐喽——”于是大家一齐
拥向饭锅。饭香勾起了食欲,一个个垂涎三尺。
有人先盛上一碗米饭,浇上用野兔做的肉汤,双手捧着递给三闾大夫,然后大家围
锅晚餐。正当这时,突然刮起了一阵狂风,狂风送来了令人作呕的异腥。
“不好,有虎!”屈原喊着站了起来,同时抽出陆离长剑,准备与虎拼博。
“虎行生风”,这狂风来得突然,且有异腥,故屈原判断,非虎莫属。
屈原的喊声未落,一只吊睛白额斑斓猛虎,狂啸着从高山上冲将下来,张牙舞爪地
扑向执剑的屈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