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有人说,“音乐是上帝的语言”,那么,欣赏音乐则是一种同上帝对话的审美活动过程。美的标准是不一样的,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地域、不同阶级和阶层的审美趣味是不同的。高尔基说过:“照天性来说,人都是艺术家,他无论在什么地方,总是希望把美带到他的生活中去。”
欣赏音乐通常分为:官能的欣赏、感情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阶段。要运用官能、感情与理智三方面全面地欣赏一部作品就要具备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
1.了解作者和作品的时代背景
一部作品,总是表现了作曲家对现实生活的感受,所以胰较深刻地领会作品的思想内容,就须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和时代特点。作曲家由于生活环境、文化素养、个人性格方面的差异,即使在同样的时代背景下,创造同样的题材也会有各自不同的风格特点。莫扎特由于长年的畸形的演艺生涯,使他格外呼唤人性。因此,他的音乐清澈透明,富有表情。贝多芬一生磨难多多且处于社会的重大变革时期,所以他的音乐多具有史诗性特点,如《英雄》、《命运》、《合唱》等交响曲,他以充满强烈生命**的音符,用英雄胜利凯许达了对祖国、对人生、对世界美好未来的向往。
2.掌握各民族音乐语言的特征
一切艺术创作都根植于民族。不同民族的音乐语言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作曲家在创作时运用各种各样的音乐语言,有的精练,有的夸张,有的细致入微,有的**不羁……俄国作曲家格林卡说:“创作音乐的是人民,作曲家不过是把它们编成曲子而已。”熟悉各民族的音乐语言,对于把握音乐的风格及写作特点是至关重要的。
3.注意作品的标题
器乐作品有“标题音乐”和“非标题音乐”之分,欣赏标题音乐必须了解作品的标题内容,如《田园》交响曲,贝多芬称它为:“对农村生活的回忆。”贝多芬用标题注解了这部作品的主旨:人与自然的和谐与统一。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用它那优美动听、如泣如诉的音乐语言讲述了一个家喻户晓的爱情悲剧。“非标题音乐”在欧洲叫“纯音乐”,这种音乐的标题本身,没有体现出标题属性,如《g大调奏鸣曲》。也就是说,标题中的文字没有说明音乐将翼达的内容、形象及情感特征。标题音乐对于一般欣赏者来说,是易于接受和理解的,因为在欣赏音乐之前标题已明示了音乐将翼达什么,标题本身起到了一种导航性作用。这类音乐最大的弱点是它事先给了你一个框架,有了这种约束是无法展开你的思维与想象,去领略另外一个世界的东西的。而非标题音乐则不然,因侮题本身没有说明音乐将翼达什么,加上音乐形象与音乐语言本身的不确定性因素,使音乐的表达始终处于一个是与不是之间的审美流程当中。怎样捕捉音乐形象,怎样体味音乐情感,怎样展开丰富的想象去创造性地欣赏这类音乐作品,需要一个长期的音乐积累过程才能获得。
雨果说:“开启人类智慧的钥匙有三把,一是字母,二是数字,三是音符。”
果戈理说:“对世界上三个美丽的女皇,怎样来比较呢?感性的迷人的雕塑使人陶醉,绘画引起静谧的欢乐和幻想,音乐则引起灵魂的**和骚动。”
冼星海说:“音乐,是人生最大的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
贝多芬说:“音乐应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音乐已经响起……
让我们在欣赏音乐的过程中,用美的心灵与上帝对话吧!
为帮助音乐爱好者丰富音乐知识,开阔音乐视野,提高音乐欣赏审美能力,陶冶高尚的思想情操,由张律和王海峰先生合作编写了这本《生命的旋律——亨德尔、巴赫画传》。
音乐欣赏作为音乐教育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终生性的、广泛的、社会性的最为普及可行的教育形式,也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和方式。音乐欣赏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欣赏”,而是通过“欣赏”活动的进行,使欣赏者从直观的感知发展到情感的认同,最终达到价值的判断。
基于上述目的和认识,本书以两位世界著名音乐家为叙述对象,以时间、地点、人物的空间转移为序,用尽可能生动的笔触,尽可能丰富的史料,对这些世界著名音乐家的家庭教养、性格特点、爱情婚姻、人生道路以及所产生的伟大作品的历史时代、思想内涵、艺术构思等方面,作一些欣赏性的剖析。通过这些生动有趣的故事,让读者从中了解到音乐进程以及音乐家创作思想和创作风格的变化,从而为读者正确欣赏和理解音乐家的作品,提高自身的音乐鉴赏能力和评价能力起到引导、启发和辅助的作用。
本书立足于通俗性和趣味性相结合,语言上追求通俗易懂、言简意赅,行文上注意艺术性与真实性的统一,力求体现知识广度与深度的结合,对于高等院校的音乐学习者以及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来说是一本不可多得的资料与读物。
最后用斯特拉文斯基的一句话与读者朋友们共勉:“音乐欣赏的困难一般在于人们对音乐总是怀有过多的尊敬,应当让他们热爱音乐! ”
马东风
2008年11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