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失败是挺可笑的。”周鸿祎说。除了羊奶,他还做过煲汤、靶场等项目投资,均告失败。因为失败而打水漂的资金也有好几千万。痛定恩痛,他终于下定决心:不熟不做!
当然,也有不错的项目,大多在他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奇虎公司了。
周鸿祎看到了什么?
巨头们窘了,创业者才会有机会,虽然这些机会都在缝隙里。
2006年初,雅虎发布的季度财报显示其业绩疲软。疲软的原因是网络广告领域发生了变化,其广告收入下滑。同时,雅虎在竞争中出现的失误,也让谷歌得到不少机会。谷歌可没那么心慈手软。
说到广告,就不能不提2006年初“雅巴”联手华谊兄弟传媒集团,耗资3000万人民币,邀请陈凯歌、张纪中、冯小刚三大名导围绕“雅虎搜索”分别创作的视频广告短片。配合广告,还举办了“雅虎搜星”全国选秀活动。
三位导演分别选择云南西双版纳、北京北海公园、福建武夷山作为外景地,携数月选秀后脱颖而出的三个幸运儿,经过数十天的紧张拍摄,三部“雅虎大片”终于在9月28日新鲜出炉。但耗费巨资的广告显然没能挽救雅虎下滑的趋势。三部广告片共同的主题是“生活,因找到而快乐”,但雅虎却没找到自己的问题所在。
目前一切资讯正向娱乐化发展,就连生活方式都娱乐化。娱乐内容是网民最为关注的互联网内容,有品位、时尚的娱乐必须引导未来的趋势,未来5年雅虎将以搜索为基础,强调互动和个性,成为国内最大的搜索服务商。娱乐方面,雅虎还将展开一系列布局,为雅虎搜索注入更多创新、好玩的元素。
马云,这个雅虎中国新的掌舵人将周鸿祎近两年来的布局推倒了。
毕竟,现任和前任擅长的领域完全不同,关注点也大相径庭。
如今,“娱乐第一引擎”的定位对于马云及其阿里巴巴自然是有利的,因为阿里巴巴的内容与娱乐和生活息息相关,但对于雅虎就未必是好事了。它的竞争对手是谷歌和百度,.可突然之间却改道攻向中国本土网站。
雅虎本来就在技术积累上存在短板,前两年翻墙翻得不错,才得以追上来,眼看就该发起总攻搏一搏了,可这集结号一吹,发现不让他们继续翻墙了,连主要的敌人都换了。谷歌和百度自然是偷着乐,但雅虎本身也不觉得有错,最恼怒的也许就是那些被突袭的倒霉蛋了。
这也难怪——雅虎本身就有媒体属性,类似国内的 haol23上网导航,帮助用户找到他们想快速找到的内容。最开始的确是刚性需求,也有很多人访问,访问的人多了,自然就开始做广告。后来做频道和门户也算顺理成章。问题在于:雅虎朝着“卖广告的公司”迅速堕落。因为它所引领的旗帜广告市场需求实在旺盛,有钱赚谁不去赚呢?
但是,卖广告是媒体公司的主业。那么雅虎究竟是要和谷歌斗,还是和新浪、搜狐、网易这些媒体公司斗呢?
敌人都找不准,仗怎么打?纵然雅虎很多频道内容都相当棒,比如雅虎财经和雅虎体育都有很大的浏览量,但雅虎从来就没有明确回答过一个问题,那就是:人们为什么要来雅虎?
在互联网的早期,优质内容的确可以吸引用户,但搜索引擎和社交网络的兴起使用户有了更方便、更快捷的获取信息的方式。雅虎在搜索引擎上的发力并不算晚,本来是有机会的。可选择多了,左顾右盼,最后自己也搞不清楚自己要的究竟是什么。
或者,面对这样的战略大转折,雅虎本身也有畏难情绪在作怪。总之,由于雅虎自乱阵脚,谷歌比预想的更轻松就得到了它想得到的。
百度就不用说了,在中国,连谷歌都不是它的对手。
雅虎走向这个方向并不奇怪,毕竟它的基因里就有这两种可能。但是,搜索比之媒体,更贴近互联网行业的基础服务,而基础服务更有助于搭建平台。那个阶段恰好是平台拔地而起的最佳时机。
除了踌躇满志的阿里巴巴,百度创造了“百度一下”,获得了“中国的谷歌”的美誉,而腾讯的小企鹅已是中国网民的“网络身份证”。2006年左右,三大平台已呈鼎立之势,后来者机会不多了。
周鸿祎做了什么?
2005年8月11日下午,雅虎中国宣布与阿里巴巴置换股权。
同一天上午10点,周鸿祎正式披露他离开雅虎中国总裁后的就职去向。他递出的新名片上写着:idg技术创业投资基金投资合伙人。
国外风投基金看好中国第二波互联网热潮,他也看好。
9月1日,他以投资合伙人的身份正式加盟idgvc(国际数据集团风险投资基金kidgvc是第一家进入中国市场的美国风险投资公司,其投资集中于互联网、软件、通信等高科技领域。
对于加盟风投的动机,周鸿祎坦言:“在我创业最困难的时候,如果没有idg的25万美元,我不可能把十几人的公司发展到几百人的规模,我对风投的作用理解很深刻。idg之所以看上我,是因为我与其他合伙人有经验上的互补。”
他认为自己做风投的优势在于:一是做技术出身,会看方向,有独特眼光;二是拥有丰富的公司运作经验。
实际上,他从第一代互联网热潮的数字英雄转换到web 2.0时代的风险投资商,还有两个原因:一是因为与雅虎中国签订了竞争回避条款,短时间内无法再创业;二是他希望亲身体验一下风投这个行业。
这是他职业生涯中的最后一块处女地了。更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是熟悉和制定游戏规则的最佳场所。
差不多与此同时,携程网创始人、总裁兼首席财务官沈南鹏也已加盟红杉资本(sequoia capital)风险投资公司,挂牌纳斯达克的财经网站金融界的前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宁君也正式加盟idg。
百度上市引发的第二波互联网热潮大大刺激了国外风险投资基金。
到2005年底,国际排名前四位的风投基金都将进入中国。四大风投之一的accel公司出资1亿美元与idg—起设立了一笔2.5亿美元的风投基金。红杉公司也将在中国投资1.5亿美元。另两家风险投资公司matrix partner和kp也有所动作。
“随着顶尖风投的大量涌入,未来的中国it业会热得烫手。”周鸿祎说,做风投是自己再一次创业,“我希望在我手里诞生像百度和腾讯这样的公司。”
按理说,搞it出身的周鸿祎关注点应该会集中在互联网领域。但他是个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当起投资人来也不例外。他的投资项目范围非常广泛。
也许是因为他自己本来没多少业余生活,但是又对生活充满激情,所以一听创业者“忽悠”那些他不熟悉的东西,头脑发热得特别快。结果就是一拍脑门就在与互联网八竿子打不着的行业投上个几百万。
最离谱的一次投资经历——投资羊奶。
当时,一位创业者找到他说要做羊奶,说现在牛奶不行了,羊奶如何如何好;还介绍自己经过三年的研究发明了一项可以让羊奶去除膻味的专利;说因为羊奶最接近人奶,营养价值高,针对妇女儿童肯定有市场;同时又发动奶农养羊,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很快,周鸿祎就对天花乱坠的商业计划动心了。
品尝了两次创业者提供的羊奶后,他和另一个著名的天使投资人就投了几百万进去。没想到一个多月后,对方就说钱花没了,这让他非常意外,赶紧去实地调查摸底,看这钱到底是怎么花光的。到那儿一看,眼前的景象让他两眼发黑。这哪像一个现代化的企业!
看了现场后,周鸿祎知道已不可能再给这个项目投钱了,但几百万已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有些失败是挺可笑的。”周鸿祎说。
除了羊奶,他还做过煲汤、靶场等项目投资,均告失败,因为失败而打水漂的资金也有上千万了。痛定思痛,他终于下定决心:不熟不做!
“做天使投资人不能凭想象,也不能凭热情,更不能冲动。”
周鸿祎后来总结出三条失败率较高的情况:第一,不熟悉,钱放进去好比买彩票;第二,有时明明不太看好一个项目,但碍于朋友情面还是投了;第三,光看项目不看人,或看人看得不准,也是赌徒心理。
当然,也有不错的项目,大多在他熟悉的互联网领域。最为人熟知的自然是奇虎公司了。
关于“奇虎”这个名字的来由,还真和很多人调侃周鸿祎说的“骑虎难下”有关。这本来是个负面的词,但周鸿祎偏要将它“魔鬼”一下:大家平常说上网站,上网站,我希望他们上我的网站时上来就不要下去了,希望能有黏性——骑虎难下。同时奇虎也有“strange tiger”的意思:独特、威猛、与众不同、虎虎生威。
奇虎此时的董事长是齐向东,但他是追随周鸿祎从雅虎出来的,所以这其实是周鸿祎自己搭建的平台。作为天使投资人,他自己投了几百万美元进去。与此同时,鼎晖、红杉等投资机构也投了不少钱。
在王功权、沈南鹏和张帆等投资人看来,奇虎的吸引力在两个方面:一是团队很好,对周鸿祎个人有信心,所以不管他做什么他们都要投;二是“社区搜索”的理念不错,和百度很不一样。
但奇虎虽然前后融到超过5000万美元的资金,发展却并不顺畅。用户不愿意“骑”,周鸿祎只好自己回去“骑”。
2006年3月,在成为天使投资人后不到一年,为了给许多因为他才去奇虎的老部下和因为看重他才投资奇虎的投资者们一个交代,周鸿祎从idg辞职,出任奇虎公司董事长,开始自己的第四次创业。
这反映出周鸿祎性格的矛盾性。一方面,因为不自信,所以他特别喜欢抛头露面,展示自己的个性。另一方面,他又确实善于在不确定中展示自己的才能,一旦环境稳定了,他却不知道干啥了,又感到不安全。
一般情况下,一个人为了获得安全感,总是在寻找确定性。所以,一些人到了大外企以后,即使一些事情做得不顺心,也不会轻易离开这个大平台,因为这个平台可以给予很好的薪酬和声誉。但周鸿祎不一样,似乎只有搭建自己的平台他才能找到安全感。在别人的平台上他始终闲不住,挑战这个,颠覆那个,不安分的结果就是别人看他也不顺眼,最后他还得出来建立自己的商业王国。
奇怪的人总是做些奇怪的事,这个“奇”字用在他身上,倒也贴切。
周鸿祎想到了什么?
放下心态,把自己归零
从创业者到投资人,周鸿祎虽然角色转换,但依然保持其直率、执着的一贯风格。他说:“从雅虎出来后,如果我要做企业,很多风险投资会追着我来投资,但是我觉得目前做风险投资比较合适,我愿意尝试这种挑战。”
他看到两类人创业不容易成功。一类人是技术人员。因为他自己也是搞技术出身,因此比较了解他们的优缺点。技术人员特别自负,而中国目前为止鲜有成功的程序员。还有一类人是文人,他们也和程序员一样大多自负,听不进忠告和建议。事实上,听不进去别人的意见,特别自负的人,做什么都不容易成功。他一开始做风险投资也是一样。
有意思的是,在金山公司任职16年、带领金山走上市之路、被誉为“最勤奋首席执行官”的“it劳模”雷军差不多在同时也做了风险投资,但他们的投资梦想、投资理念、投资方法以及两人的风格大相径庭。
这也许是性格使然。周鸿祎冲动、热情,把投资当作创业,尤其在公司创业初期擅长手把手地教创业者;雷军稳重、有城府,能在“羊奶”等项目上坚决守住钱袋子。
不同的投资风格,结果也就悬殊。雷军投资了移动互联网公司ucweb(优视)、移动互联网社区乐讯、提供便利金融支付的拉卡拉等近10家it互联网公司,每家公司都经营良好。他后来打趣:“做投资人,可以选择做一个让自己爽的投资人或者让别人爽的投资人,我选择后者。如果想让自己爽,我就自己开一间公司,当个土皇帝好了。”
雷军的背景也许比周鸿祎要占些优势。对于失败,周鸿祎已经很淡然了,反正他几乎没有什么东西是第一次就成功的。他的特点是二次发力,常常让人目瞪口呆的二次爆发力。也正因为如此,他就不能不在进入一个新行业的时候把自己归零。
事实上,奇虎一开始的问题如果追寻心理上的原因,正是因为他们没有把自己归零。
黑洞之外的生机
如前文所述,周鸿祎要从头起步其实并不太容易。这时他缺的不再是自信和资金这些要素了,而是行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搜索、交流和交易,三大最容易搭建平台的基础领域已被百度、腾讯和阿里巴巴占据。
后来者的机会在哪里?他和奇虎的机会又在哪里?为什么风险投资还是如过江之鲫穿梭不停?
机会大概来自两个方面。首先是大企业也会犯错。
克莱顿·克里斯坦森的《创新者的窘境》给了他启示,像雅虎这样的大企业给了他活生生的范例——那些曾经让许多人艳羡不已、竞相效仿、创新能力令人叹为观止的优秀企业,原来也会失败和衰落。衰落的原因很多,官僚作风、傲慢自大、管理僵化、战略短视,或者就是单纯的时运不济,反正他们不再适应时代的变化和技术的革新,无法继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了。
其次是黑洞之间总还有缝隙。
搜索、交流和交易虽然就像三个巨大的黑洞,已经显现出吞噬一切的能力,但人的基础需求毕竟不仅是这三类,总有它们罩不住的角落。
即使它们都能笼罩,但其发展总是需要时间的,如果抢先搜寻到这样的角落,谁知道这里播下的一粒种子不会长成一棵大树、一片树林甚至一大片森林呢?就算这样都不行,还有未来的不可预知呢。
蒸汽机出现之前,没人知道除了人抬马拉,还有什么可以加快运输速度。互联网出现之前,我们对如今的这一切也完全无法想象。
时间就是最好的武器。以计算机行业为例,这样的故事也一再上演。ibm主导了大型计算机市场,但却长时间忽略了在技术上更为简单的小型机的崛起。事实上,没有一家主要的大型计算机制造商成功地长期独占小型机市场的领先地位。
数字设备公司(dec)创建了小型机市场,但它和它的追随者们又错过了台式个人电脑市场。苹果公司独创了用户友好型计算机的标准,但在便携式计算机市场,它和ibm却落后于行业领先企业整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