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要爆冷门
李兆基在香港回归前夕,不像许多富人有“回归恐惧症”那样,把大量的资产转移到国外。在审时度势之后,他坚信香港仍将是一个房地产的黄金市场,于是毅然决然地把自己80%的投资放在了香港。
他引用邓小平理论确立了“二个面向”,即“面向香港广大工薪阶层,面向中小类型项目住宅,面向成本低廉、但回报丰厚的项目”。他的观点在当时曾经不被许多企业精英所理解,因为那时高科技、网络、通信等时髦产业己渐成气候,许多人看不起这种酷似原始积累的做法,更多人寻求的是一夜暴富。
李兆基不为所动,坚持自己的做法,“别人都做的是热门,别人不做的是冷门,我就是要爆冷门。无论什么事,都要有人来做”。
那时,香港政府刚刚通过一项新的政策,推行新贷款政策,资助公房居民5万元购房补贴。虽然数额很小,在楼价高攀的情况下起不到作用。李兆基仔细分析后,认为这是一个信号,说明政府的政策正在由工业、政府需要向普通居民的住宅需要倾斜,因此他投入巨资建造大量以中小型楼宇为重点的住宅楼。他说要做好储备,并幽默地解释——所谓储备就是“储着备用”。
此后的房地产市场证明了他的决断是对的。不到两年,香港的私人住房由于需求旺盛,房价猛攀新高,李兆基前期的储备投入得到了巨额回报。他还命员工到处搜索旧楼改建,特别是位于升值无限的香港心脏地带的旧房。他通过香港及海外经纪人,以重金四处“猎头”,物色旧楼,诚意收购,为李氏恒基公司的日后大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多元化努力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恒基公司就一直把房地产业作为自己的发展主业,对其他业务很少涉及,业务也比较专一。这曾经是恒基的最大优点,但社会发展到知识、信息、网络社会的今天,无疑就变成了很大的缺陷,业务不是专一,而是比较“单一”了。
因为这种“自留地”的做法,不仅使恒基公司“画地为牢”,丧失了去其他行业赚取超额利润的机会,同时也大大增加了从事房地产业的风险。原因在于与过去比较起来,发展房地产的环境己完全改变了,香港的房地产市场已基本处于饱和状态。
李兆基注意到了这一点。但是,怎么实现转型,实现由古老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变呢?这位70多岁的老人一直在思考着、观察着、准备着。此时的他,就像一头随时准备出击猎物的豹子,在时刻寻找着机会。
机会来了,年轻新锐李泽楷的电盈科技股价一直在1元左右徘徊,正处于股市低迷时期,于是李兆基果断出击,以合理的价格收购了原英国大股东所配售的电讯盈科股份。
这是惊险一跳,这是风凰涅槃,因为恒基公司不仅利用李泽楷对高科技业务的熟悉,间接地实现了恒基集团迈向高科技产业的尝试,而且为众多的房地产商转型作出了榜样,为“房坛”吹来了一股清风。同时,恒基公司学会了两条腿走路,无疑这才是最重要的。
正像李兆基过去做过的所有决策一样,人们对此举充满了疑虑和担心,但正如恒基过去走过的路一样,未来必将会证明一切。
创富经 果断决策才能把握先机
李兆基认为,想吃房地产这碗饭,鉴别力和预见力十分重要。不要“一哄而上”,遇事要先看个清楚,讨个明白,要明辨高低、暗辨盈亏,总之谋事在人、成事在天。
一个公司的成长速度越快,那么它的竞争力也就会越强。生意人要善于抓住时机,一旦时机成熟,就要像猛兽下山、饿鹰扑食一样迅速采取行动。对生意人来说,市场行情、信息必须了如指掌,市场预测也必须经过深思熟虑,再加上有利的组织决策环节,果断地进行战略决策,便会抓住商机,否则就会贻误商机,失去许多发展机会。
(1)发挥自身优势果断出击
“快鱼吃慢鱼”,其实就是“抢先战略”。现在的商业社会中,竞争早已不局限于小范围的争夺。竞争的边界日渐扩大,商场变成了商海。公司要善于发挥自身优势果断出击、灵活经营、先人一步,才能以最快的速度进入“无人竞争”的差异化市场,取得令公司骄傲的业绩。
(2)克服盲目膨胀的心理
对于商人来说,虽然“速度”第一,但对于那些迅速成长的新型公司,一定要克服盲目膨胀的心理,避免无端地增大运营成本、降低办公效率,走出“做大”的误区。生意人要做到会适时适量地运用人力资源,经营稳妥又具备前瞻性,才能保持长期高效的运营效率。
(3)生意人绝不能有任何侥幸心理
市场是不断变化的,企业如果不懂得尊重市场变化规律,掌握消费动向,就不能用新的眼光、新的方法去处理所面临的新问题,难免会令企业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商人在带领团队参与市场竞争的时候,不要有任何的侥幸心理,一旦有合适的机会就要力争走向前台,要努力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让自己强大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