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第六章 “鲨胆大亨”郑裕彤 3、戴比尔牌照——从黄金到钻石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进军钻石行业

1994年,郑裕彤接受《资本》杂志访问时回忆道:“记得战后,我来到香港,在周大福金行负责内部事务的工作,我每天总是只得5小时留在铺内。别人都说我躲懒,其实我只是奇怪邻店子的生意这么好,借意去闲聊一两句,看看他们有何突出之处,为什么他们的生意总是比我们的好。至于生意不好的店铺,我也会去观察,探问一下,看看他们为何门前冷落。”

这种凡事爱找原因,爱思考、而且善于总结和学习的习惯,让郑裕彤常常看到别人看不到的机会。郑裕彤他发现一些极有身份的西方女子,多佩带钻石饰品:项链、戒指、名表,等等。

而她们偶尔闯进周大福金行,对琳琅满目的金银玉石饰品并没显示出特别的兴趣。有钱的西方贵女人,早就不把黄金饰品当一回事——郑裕彤得出此番结论。

郑裕彤进而了解到,西方的著名珠宝公司都经销钻石饰品,也许销售额占不了公司的大头,但这是公司的信誉象征。正像一家名菜馆,连招牌菜都拿不出,何谈“出名”?且不论钻石光彩夺目,它还是保值的最佳手段。

郑裕彤根据金价的涨幅与银行利率对比,发现黄金的保值功能微乎其微。钻石资源比黄金资源更稀少,开采更困难。物以稀为贵,钻石价格的涨幅较黄金大得多,故在西方人眼里,谁拥有钻石,谁就拥有财富。

现代商业竞争,首先是商业情报的较量。而商业情报发挥应有的作用,离不开当事人敏锐度商业嗅觉,以及出色的决断力。至此,郑裕彤正是凭借极强的市场敏锐感,作出了进军钻石行业的决策。

获得“戴比尔”牌照

郑裕彤认准了钻石业务,然而,要获得钻石原石何其难!钻石有钱难买。钻石原石的主要产地是南非,年产钻石500~1000万克拉(1克拉为0.2克),南非有一间垄断钻石经营的戴比尔公司,控制了全球8成的钻石。

而戴比尔经营的钻石对世界各地的客户采取分配的形式,共发出约500张戴比尔牌照,客户凭牌照购买一定限额的钻石,没有这种特殊牌照就不能进入戴比尔设在伦敦的经销总部批购钻石。

当时,香港唯有一家公司拥有唯一一张戴比尔牌照,这就是被业界称为“钻石大王”的廖桂昌。突然有一天,周大福珠宝行令同业刮目相看——周大福摆出了自己加工的钻石饰品,郑裕彤声称,他手里拥有的戴比尔牌照不是一张、两张,而是10多张!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原来,郑裕彤透过一间国际资讯机构了解到,南非的钻石资源及开采权为国家所有,但却允许民间商人经营钻石加工及零售。地利人和,南非有不少民间钻石厂商持有戴比尔牌照。至于天时就很难说,因国际市场价格等多种原因,总有一些厂商陷入财政危机,甚至倒闭。

1964年,郑裕彤获得银行贷款后,立即飞往南非。在约翰内斯堡,郑裕彤觅得一间陷入财务危机的钻石加工厂,该厂拥有10多张戴比尔牌照。郑裕彤大喜过望,牌照数额比计划中设想的还多。

当时,郑裕彤斥巨资买下这间钻石加工厂,不仅解决了从南非进口钻石的难题,还有了一间现成的加工厂。对这次收购的价钱,郑氏秘而不宣。

1977年,郑裕彤每年进口的钻石数量约占全港的30%,从此,郑裕彤坐上香港最大钻石进口商的宝座,公司的业务也越洋远至南非、比利时、英美等国家,成为饮誉东南亚的一代“珠宝大王”。

创富经 嗅觉敏锐灵活是商人的必备素质

一个麻木迟钝对市场变化不敏感,一个目光短浅对市场缺少预见力的人,是注定要坐失良机的;而只有像郑裕彤这样能对市场的变化作出敏捷的反应,能对未来的行情作出准确的判断,才能从容不迫把握住一次又一次稍纵即逝的商机。

为此,经营者必须保持冷静的头脑和敏锐的洞察力,才能正确地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如果经营者不能冷静地分析形势、预测未来,常常因头脑发热或因对未来悲观失望而做出错误的决断,就很容易使企业陷入难以逆转的困境而不能自拔。

对商人来说,现代科技使得信息的传达非常迅速,必须很快地掌握最新的事件和新闻,并在此基础上捕捉商机,才能有更大的胜算。

俗话说,信息灵,百业兴。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经营者必须具备极强的应变能力,随时做出正确的决策,而决策的基础在于耳聪目明,获取大量及时、准确的信息。

一条有价值的信息,一个准确的情报,会使一大笔生意成功。在国外普遍流行这样一个观点:掌握住信息,就掌握了生意的命运;失去了信息,就失去了生存的基础。

靠信息发财,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法宝。没有信息,生意人就像双目失明的盲人,面对四通八达的交叉路口不知如何起步。

生意人必须要学习郑裕彤的投资之路,才能懂得长期投资的真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