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吴三桂大传(114)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到临行这一天,圣祖接见他,温言细语,授以方略,谈了很久,然后重加赏赐。御座前有蟠龙豹尾枪一对,圣祖指着这条枪说:“此枪是先帝留给朕的。朕每次外出,必把此枪列于马前,为的是不忘先帝。你是先帝之臣,朕是先帝之子。他物不足珍贵,唯把此枪赐给你。你持此枪往镇平凉,见此枪就如见到朕,朕想到留给你的这支枪就如见到你一样。”辅臣感动得拜伏于地,痛哭流涕,久久不起,说:“圣恩深重,臣即肝脑涂地,不能稍报万一,敢不竭股肱之力,以效涓埃!”他接受了圣祖赏给的这条枪,流着眼泪拜辞圣祖,带着朝廷的“天恩”厚谊,踏上新的征程……【《广阳杂记》,卷4,185~186页。】

辅臣重念朝廷厚恩,相形之下,三桂的一点恩情就显得黯然失色了。在圣祖与三桂之间,意味着正义与叛逆,他只能选择前者,毫不留情地抛弃了后者。还在一个多月前,即康熙十二年十二月,圣祖刚得到了三桂起兵的消息,马上就给陕西总督哈占、提督张勇、王辅臣等发去了特急指示:“逆贼吴三桂,傥有伪札、伪书,潜行煽惑,当晓谕官兵百姓,令其举首,向朝廷报告。”他特别强调,他们都是他亲自提拔的“股肱之臣”,捍卫边境,绥辑军民,惟他们是赖。圣祖让他们把他的希望和命令传达下去,使陕西军民都知晓。【《清圣祖实录》,卷44,19~20页。】圣祖预先告诫的话语,犹在耳畔回响,鼓励着他忠于朝廷,绝不背叛。因此,他在三桂的诱惑面前,一刀切断他与三桂的个人感情的联系,没有犹豫,立即命令拿下汪士荣,连同信札,派他的儿子王继贞押解,星夜驰往北京。

康熙十三年二月初,王继贞押解汪士荣到了北京,面见圣祖,奏报事情经过,把三桂的信札一并呈上。圣祖大喜,夸赞了他们父子一番,将汪士荣处死。圣祖对兵部指示说:

陕西提督王辅臣,久历戍行,劳绩素著,近举首反贼吴三桂所送伪劄,遣子奏闻,坚守臣节,益见忠贞,朕心深为嘉悦,前已有旨,事平之日,从优议叙。今应即行加恩,以彰激劝。

当即授给辅臣三等精奇尼哈番世职,授其子王继贞为大理寺少卿。【《清圣祖实录》,卷46,3页。】

王辅臣举首三桂逆书、父子晋级的事,却激起张勇不胜愤怒:“我二人事同一体,你既想作忠臣,也应事先告诉我,以便共同商量后,派人进京报告。不想却背着我,单独献忠于朝廷,这是叫朝廷怀疑我,岂不是出卖我吗?我看你忠臣能做到什么时候!”自此,两人结下了矛盾,不能和衷共事。【《广阳杂记》,卷4,186页。】

其实,张勇既然没有得到三桂的信札(王辅臣并没有把三桂的信札转给他),都被辅臣一并交上,朝廷也不会轻易怀疑他的。不过,辅臣事先不知照张勇,难免有邀功请赏之嫌,张勇生气,也是人之常情。恰巧此时,四川已叛,总兵官吴之茂派人给张勇送去劝降信,这回该轮到他立功了。他在同年三月,把来使同“逆书”一起上交给圣祖处理。圣祖大为称赞,“命从优议叙”。【《清圣祖实录》,卷46,17页。】

辅臣父子举发三桂“逆书”,促使圣祖对陕西方面警觉起来,十分重视这一地区的防务。他感到有必要派一得力大臣前去总揽一切事权,应付可能发生的紧急事变。他选中了刑部尚书莫洛,授以全权,经略陕西。圣祖在向吏、兵两部解释这项任命时说,陕西是边陲重地,西控番、回,南通巴蜀,幅员辽阔,素称“疆”。“逆贼”吴三桂煽乱滇、黔,四川从逆,而山西“地处邻封”,恐有“奸徒”摇惑,以至人心不宁。虽有督抚、提镇等官各尽职守,但军务繁重,必须派遣一大臣,“假以便宜,相机行事,方可绥靖内外,保固边疆”。他认为刑部尚书莫洛曾任陕西总督,深得当地军民之心,熟悉当地情况。因此,他决定特授经略,率领满兵驻扎西安,会同将军、总督一起制定有效措施。他规定,巡抚、提镇以下各将官,“悉听节制”,兵马粮饷也都听他调发,“一切应行事宜,不从中制”;文武各官由他选用,吏兵二部“不得从中掣肘”;邻省用兵,应当救援的,酌量策应。如有军事行动,将军、总督要领兵前去。等湖广、四川地方平定,即命莫洛还朝。

为提高莫洛的地位,有利于统辖各个方面,号令专一,特加莫洛武英殿大学士,仍以刑部尚书管兵部尚书事,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兼任陕西经略,赐以敕印。【《平定三逆方略》,卷8,13页。】

陕西本来有封疆大员,圣祖却又置一经略,位在总督之上。实际上,圣祖是把莫洛当做他个人的代表派到陕西,行使着朝廷所赋予的最大的权力。这表明,圣祖是多么重视陕西的防务!

尽管辅臣父子向朝廷表明态度,同三桂划清界限,未必能赢得圣祖的完全信任。因为他知道辅臣与三桂有过密的关系,他确信这种关系不会一下子断绝。圣祖对辅臣不那么放心,这从他的军事部署和具体任命可以反映出来。

这是同年七月初的事。圣祖单独给甘肃提督张勇发了一道指示:“秦省边陲重地,恐奸宄窃发,尔乃封疆大臣,朕所简任,可率所部总兵等官,固守地方,有为乱者,严行辑治,以副朕倚任股肱之意。”【《清圣祖实录》,卷48,18页。】张勇任甘肃提督,却让他关注陕西方面的情势,密授以方略,严防逆乱发生。尤其强调张勇是他亲自选任的,以示恩于他,表明皇帝对他的特殊信任。

对张勇如此,相反,对辅臣却想法把他调离陕西。在对张勇发出上述密旨之前,圣祖已命令辅臣同将军席卜臣等赴荆州增援。后因情况有变,指示辅臣不必再去荆州,或者随将军赫叶等进取四川保宁,或仍驻平凉,具体由莫洛酌遣。莫洛回奏,说四川“逆贼”正固守保宁,而广元所属百丈关诸处,有“贼众盘踞”,前往增援的兵力不足,拟将增援的副都统吴国正和马一宝的军队发往广元(今仍名)。【《清圣祖实录》,卷48,12页。】

这时,突然发生了新的情况:叛军分三路来犯,已包围了宁羌州(陕西宁强)。此处属陕西,为清军入川的后路,圣祖命令莫洛“速行救援”。【《清圣祖实录》,卷50,6页。】正在保宁的莫洛得到命令,即速传令有关将领赴援。先在宁羌州城外击败叛军,迫使他们撤围而逃。考虑到宁羌地关重要,圣祖及时改变时辅臣的命令,通知莫洛,调遣副将雷继宗与辅臣部固守宁羌诸处。【《清圣祖实录》,卷50,8页。】就这样,辅臣没有去平凉,而到宁羌州驻守下来。

经略莫洛率师进征四川,在陕西汉中与四川保宁交界的地区受阻:四川叛军又攻占了七盘关与朝天关(两关在广元与宁羌州之间),切断了清军的饷道,驻广元的清援军已缺饷两个月,屯聚在略阳(今仍名)嘉陵江上的粮船被叛军夺去。粮饷不继,清军无法向前推进,而且已处于很危险的境地。圣祖急令:“定西大将军”贝勒董额、经略莫洛、四川总督周有德、巡抚张德地速撤保宁清军,回师广元。要莫洛等人亲自殿后,以利原驻广元的清军安全回汉中,固守阳平(宁羌西北,略阳南)等处,歼除宁羌地区的叛军,“整顿士马,再图恢复”【《清圣祖实录》,卷50,11页。】。

康熙十三年十二月初,莫洛率部至宁羌州,驻南教场,与辅臣兵营相距二里许。初四日,辅臣标兵突然向莫洛营发起进攻,愤怒呼喊,要粮饷,要好马,蜂拥而来。莫洛猝不及防,他的亲随满兵拼力抵抗,以雨点般的箭矢将乱兵射退。于是,辅臣亲自督战,再次猛冲,矢齐发。莫洛也出,挥兵反击。一颗鸟枪流弹飞来,正命中莫洛,当即身死。莫洛所部章京、笔帖式及兵士多死于乱阵之中。【《八旗通志·莫洛传》(初集),卷158。3975页。】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