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4.9 《本草纲目》:敢与前人论真假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本草纲目》其书】

周杰伦有一首流行歌曲叫做《本草纲目》,里面有很多的草药名称——山药、当归、枸杞……它们出现在《本草纲目》这本书中。想知道这本书到底是个什么情况吗?那就进入今天的话题。

《本草纲目》是李时珍的著作,并不是所有的内容都是李时珍原创的,他验证了前人的说法,同时也增加了新的医学观点和材料,是一部整理汇编的作品。全书共有190多万字,记载了1892种药物(新增374种),分成60类,是一部集我国16世纪以前的药学成就之作,同时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

《本草纲目》修正了古人的很多错误观点。比如南星与虎掌本来是同一种药物,过去却误认为是两种药物;葳蕤和女萎本是两种药物,结果却认为是一种。除了这样的修正之外,本书还 记载了大量宝贵的医学资料,除去大量附方、验方及治验病案外,还 有一些有用的医学史料,兼有史书的价值。

【《本草纲目》名句】

美酒乃耗财病胃。

解读:美酒是浪费钱又伤害胃部健康的东西。

很多人喜好美酒,但是从健康的角度来说是不利于身体的。其实生活需要的东西原本很简单,并不需要奢侈之物。

以纲带目,纲举目张。

解读:按照纲下面有目的规律来列草药,各种草药都能轻易地找到了。

为了让每一种药材都有所属,李时珍准们分门别类,加以汇编,今天人们根据类别能轻易找到需要的资料。做事情要有章法,整理东西要有秩序,这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节约时间。

【《本草纲目》故事】

弃文从医

鲁迅是弃医从文,但是李时珍却是弃文从医,怎么回事呢?

李时珍是三代相传的医学世家,祖父是一个医生,父亲李言闻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做过“太医吏目”。他不仅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医学理论上也有很高的修养,李时珍曾经称赞自己的父亲在诊断疾病方面的知识是“精诣奥旨,浅学未能窥造”。李言闻曾经写下了一些医学书籍。从小在这种环境中长大,李时珍还 没有学会读书,就已经能认识药品了。

但是在当时,医生的地位不高,常与算命卜卦的人一样,不受人尊重,有时还 遭到地主豪绅的欺压。这种情况到了明代更甚,当时还 规定医户人家不能改行,必须代代相传。

这种鄙视医术的风气,使李言闻产生了改换医户地位的想法,于是让李时珍走科举道路,兴许可以取得一官半职,光耀门楣。李时珍每天背诵四书五经,准备迎接科举考试。但是自从14岁那年考中秀才之后,李时珍先后参加了三次乡试,三次都失败了。

有一年,蕲州一带发生了严重的疫情,官府开办的“药局”并不关心穷人的疾苦,穷人有病都来找李时珍的父亲医治,因此李家很受普通百姓欢迎的。李时珍20岁的那年,患了肺结核,连续几天都咳嗽和发烧,几乎丧命,好在父亲精心医治,他才捡回了一条命。李时珍不再想参加科举,立志学医,做一个为病人解除痛苦的医生,父亲看到他的意志坚决,也就答应了他。

一心为著书

24岁时,李时珍开始学医。多年的临床经验使李时珍懂得,做一个医生,不仅要懂医理,也要懂药理。如果不小心把药物的形态和性能弄错了,肯定会闹出人命来。他阅读了很多前人留下来的医书,发现古代的本草书存在不少问题和纰漏,在药物分类上“草木不分,虫鱼互混”。比如,兰花只能供观赏,不能入药用,而有的本草书,将兰花当做药用的兰草;更严重的是,竟然将有毒的钩藤,当做补益的黄精。李时珍认为古代本草书上的错误,主要是缺乏对药物实地调查造成的。

随着中外文化交流的频繁,外来药物不断增加,但均未载入本草书。李时珍认为应该在以前本草书的基础上进行修改和补充。这时,李时珍已经35岁了。

5年以后,为了填补太医院的缺额,朝廷要在全国选拔一批有经验的医生。武昌的楚王朱英燎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认为北京是明朝的京城,那里不仅聚集了全国最多最好的医药书籍,还 可看到更多的药材,这对修改本草书是一个极好的机会。于是,李时珍接受了推荐,进入太医院,并担任了太医院院判的职务。

李时珍利用太医院良好的学习环境,阅读了大量医书,并对其他学科广泛涉猎,同时仔细观察了很多贵重药材,对它们的形态、特性都一一加以记录。过了一年左右,为了修改本草书,李时珍借故辞职。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