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陆皓东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为共和革命牺牲第一人陆皓东

陆皓东是被孙中山称誉的“中国有史以来,为共和革命而牺牲第一人”。

清末之际,陆皓东和孙中山组建了兴中会。在他们的努力下,中华民族终于废除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让中国走上民主共和的道路。但陆皓东却没能走完改写历史的革命道路,他为了掩护革命同志,去机关拿遗忘的同志名册,被前来搜捕革命党人的封建势力抓捕,英勇就义了。

陆皓东出身于商人之家,从小就和同乡的孙中山认识。正是由于他和孙中山共同的真挚诚恳,愤世嫉俗,两人走得很近,情同手足。1883年,孙小山从美国檀香山回国,陆皓东便从孙中山那里接触到了外国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和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在乡里,陆皓东很支持孙中山搞政治改革宣传,抨击清政府的腐败和不良的社会风气,并与孙中山合伙,将人们迷信的村庙北极殿的神像砸毁。这遭到了乡里地主豪绅的反对和驱逐,于是孙中山被迫去了香港,陆皓东去了上海学习。

陆皓东和孙中山远大的政治理想不但没有因为之前的遭遇而放弃,反而越来越坚定。小打小闹是不行的,于是他们决定,要有计划地行事。1893年,孙中山如召集陆皓东、尤列、郑士良、程奎光、魏友琴等人在广州广雅书局的南园 抗 风轩开会,筹划创设革命组织兴中会,决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为宗旨。

1894年,孙中山和陆皓东想依靠统治者来改革,于是两人来到天津,上书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的内容是建议中国学习西方,改革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制度,谋求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在那个闭关锁国的时代,他们的先进思想并未被统治者采纳,李鸿章对于他们的上书不予理睬。而清政府当时正在筹备慈禧太后的60大寿,这使孙中山和陆皓东大为愤怒,不再有依靠清政府改革的想法。

上书失败后,孙中山转赴美国檀香山,而陆皓东留在国内,他们分别为以后的革命工作作着准备。

1895年1月,孙中山回到香港,陆皓东与其他革命志士前往香港与孙中山会合。这是一个绝好的时机,因为清政府在甲午战争战败后签订了丧权辱国的条约,激起了民愤,趁着这有利的时机,势必可以掀起一场浩浩荡荡的革命起义。陆皓东提出了一条“为了团结同志,号召天下起而响应,一定要打出革命派自己的旗帜,以示与清朝决裂”的建议,并受孙中山委托,通宵达旦地设计出了青天白日旗(即后来的国民党党旗),并成为发动广州以义的标志。

一切都在计划中,可等到起义时出现了意外情况,两广总督接到密探的报告和叛徒的告密,进行了镇压革命起义义士的行动,四外搜捕革命党人。

陆皓东得知搜捕革命党人的消息后,便安排同志们前往安全的地方。可就在转移的途中,陆皓东忽然想起机关里的党员名册忘了带走,便决定一个人回去处理。陆皓东面对同志们的劝阻,说:“党员名册最重要,若被搜去,清吏按着名册株连,我党岂有余类?我个人冒生命危险而保全多数同志,实分内事。”就在陆皓东刚刚烧掉了党员名册后他就不幸被捕了。

陆皓东被捕后被押解至南海县受审。虽然被打得血肉模糊,陆皓东也不招供,并写下推翻腐败专制的清政府的革命决心,“今事虽不成,此心甚慰。但一我可杀,而继我而起者不可尽杀……吾言尽矣,请速行刑!”陆皓东受到了更为严厉的酷刑,然后便英勇就义,时年27岁。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