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教育故事

天下何曾有虚士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六朝三大家”之一的张僧繇,系梁武帝时期的一位全能画家。传说他曾在金陵(今南京)安乐寺殿墙上画了四条龙,但都未点龙睛,言称点上眼睛,龙会立即腾空飞去。有的人不相信,坚持要请他点上眼睛试一试。僧繇驳不开情面,便执笔从之。可是刚刚把一条龙的眼睛点好,突然霹雳炸响,金龙霎时腾云远行不见了踪影。观者大骇,从此留下“画龙点睛”的典故。又传,那时的润洲兴过寺,苦于鸠鸽栖居于梁上,秽污了佛像。僧繇闻知,赶来在佛殿上画一鹰一鹞于东西壁,且皆作侧首向檐外探视状。自此鸠鸽惧之,再不来一騷一扰。

且说初唐时期也出了位大画家阎立本,系唐代画人物的先驱。他在当时近师郑法士,远师张僧繇,学有专长,青出于蓝。但无论达到何等成就,甚至被誉为丹青神手,他仍敬服于前人的绘画成就,不敢有些微满足。

有一次,阎立本路过荆州,早知有张僧繇的名画存于这里,便忙着去亲自看一看。想不到的是,第一天见到张僧繇的作品,怎么看也找不到要领来,自认为无甚佳处,不过是“虚得名耳”,哪里有“画龙不点睛,点则飞去也”的神妙呢?于是,怏怏而归。第二天起床后,阎立本忽然想到,僧繇乃前辈大家,其作品怎会不见神奇呢?可否是自己学识浅薄,看不出妙处来呢?思考到这里,他不敢耽搁,急忙又赶到那画前认真仔细地鉴赏无数遍,真的寻到不少一精一妙之处,觉得僧繇作为大师,自当有其所长。

第三天本该告别荆州启程而去的,可是好像还有许多牵挂一般,思来想去,阎立本才悟到自己还惦记着张僧繇的佳作,惟恐那画中还蕴含有更为高超之处,未被自己学得。于是再次急急赶去,深深品味。啊!神来之笔突地展现在眼前,无穷妙趣几乎取之不尽,一时间竟使阎立本呆愣在那里,转瞬又击掌赞叹:“名下定无虚士也!”至此,他是衷心地叹服,遂在画前俯首敬拜,尽力领教神妙,留连十日,坐卧对之,难离难舍。

【大视角】

但凡前人认定并列为楷模者,多有优异可取之处。唯有深入探寻,多方体察,反复比较,才是智者所为。可怜今人,竞相以否定、批判、痛骂为能事,却不知自我所处的位置,至多一孔之见而已。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