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实人的遭遇(3)
“你为何让生命耗费在酒精中呢?”耶稣问。
醉汉一脸无奈地说:“我原本是个盲人,耶稣治好了我的眼睛,如今我不知道该做些什么了。”
一会儿,耶稣又遇见一位老人,弯着身子,坐在屋檐下哭泣。
耶稣问他原由,老人说:“我本来已经死了,耶稣使我复活,可是活了我又能做什么呢?”
耶稣感慨地说:“哎,人们真是枉费了我的苦心。为什么不懂得珍惜和利用呢?”
处世智慧
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
杰出的犹太人都是懂得感恩的人。一个人的成长,要感谢父母的恩惠,感谢国家的恩惠,感谢师长的恩惠,感谢大众的恩惠。犹太人认为,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还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
今天的某些年轻人,自从来到这个世上,都是受父母的呵护,受师长的指导。他们没有对社会作出一点贡献,却怀着满腹的牢骚,抱怨不已,看这不对,看那不好,视恩义如草芥,只知仰承天地的甘露之恩,不知道回馈,足见其内心的贫乏。
现代社会中的某些中年人,虽有国家的栽培,老板的提携,然而自己并没有发挥特长,贡献于社会,对现实也存在着不满的情绪,好像别人都对不起他,整日愤愤不平。因此,这种人在社会上难以成为称职的员工,在家庭里难以成为善良的家长。
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说明动物尚知感恩,何况我们作为万物之灵的人类呢?我们从家庭到学校,从学校到社会,重要的是要有感恩之心。我们教导子女,从小就要他知道所谓“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应知物力维艰”,目的就是要他懂得感恩。
感恩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道德。然而,人们可以为一个陌路人的点滴帮助而感激不尽,却对朝夕相处的老板的种种恩惠视而不见。将一切视之为纯粹的商业交换关系,视之为理所当然,这是很多公司老板和员工之间矛盾紧张的原因之一。的确,雇用和被雇用是一种契约关系,但是在这种契约关系背后,难道就没有一点同情和感恩的成分吗?老板和员工之间并非是对立的,从商业的角度看,也许是一种合作共赢的关系;从情感的角度看,也许有一份亲情和友谊。
犹太人成功守则中有条黄金定律:待人如己。也就是凡事站在他人的立场上思考,为他人着想。有一位成功的犹太人说:“你是一名雇员时,应该多想想老板的难处,给老板一些同情和理解;当自己成为一名老板时,则需要考虑雇员的利益,对他们多一些支持和鼓励。”
很多人对这一黄金定律不太理解,当为他人工作时,认为老板太苛刻;而当别人为自己工作时,却又会觉得员工在工作时缺乏主动性。
其实,什么都没有改变,改变的只是看待问题的方式。
犹太人认为,这条黄金定律不仅仅是一种道德法则,它还是一种动力,能推动整个工作环境的改善。当你试着待人如己,多替老板着想时,你身上就会散发出一种善意,影响和感染你周围的人,包括老板在内。这种善意最终会回馈到你自己身上。如果今天你从老板那里得到一份同情和理解,很可能就是以前你在与人相处时遵守这条黄金定律所产生的连锁反应。
犹太人时常教育自己的员工,不要忘了感谢你的上司和同事,感谢生活在你周围的人,因为他们给予了你很大的帮助。将你的感激之情大声说出来,让他们知道你感激他们的信任和帮助。请注意,千万不要埋在心里,一定要说出来,并且要经常说,这样可以使公司的凝聚力增强。永远都需要感谢。上司批评你时,应该感谢他给予的种种教诲;推销员遭到拒绝时,应该感谢顾客耐心听完自己的解说,这样才有下一次惠顾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