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打破社会价值排序
一个由外在评价主宰自我认同的人实质上是一个遗失了真实自我的人。从外部世界得到的那个“自我”只要进驻到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就成了外部世界的傀儡,失去了防御打击的能力。
1.社会价值排序就是一种心理食物链: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
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改变,他就要启动心理保护机制:认命。
假设你的朋友、同事人人都有房有车,你却想当“房奴”而不得,挤住在陰暗的地下室或城中村,每天气喘吁吁地挤公交上班,你能想象自己可以保持平静吗?
当一个人这样问你时,不排除你为了面子,斩钉截铁地回答他:我能!但你的内心马上会告诉你,你在说谎!
另外,你或许可以告诉自己:我能!但别忘了,这是头脑里的那个你在告诉内心里的那个你。这是暗示,是否认,而不是心理的真实状态。
原因很简单,你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并且很不幸,和别人相比,你排的位置比较低。
一个由外在评价主宰自我认同的人实质上是一个遗失了真实自我的人0从外部世界得到的那个“自我”只要进驻到我们的心理结构,我们就成了外部世界的傀儡,失去了防御打击的能力。
只要我们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在心理上就注定要过一种风雨飘摇的生活,并被自卑、焦虑、烦躁等情绪袭扰。如果很不幸,我们没有权,也没有钱,也就是说,没有一个从外部世界中得到的强大的“自我”,那就更是如此。
要变得心理强大,就必须打破这个社会价值排序,让心灵从它的桎梏中解放出来!
“社会价值排序”绝对是一个非常关健的概念,不夸张地说,它是我们透视社会、人心的一个入口。
我在前面的章节里简单解释过这个概念,现在我把它全面地说明一下,就是:社会从来都狗眼看人低,有一套根据金钱、权力、地位、出身、文凭、容貌、名 气、荣誉等来划分一个人牛不牛叉、高不高档,并给大家排好高低不同的位置的评价标准。白领比民工高档,对民工有心理优势;而富人、老板在心理上又可以把白 领踩在脚下。在世俗眼里,这不是社会变态,而是天经地义。
那么,社会价值排序这个“暴君”是怎么君临天下的?
摆脱泥土、汗水乃是一个人的永恒渴望
公元前535年,有个叫楚芋尹宇的人说了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天有十日,人有十等,下所以事上,上所以共神也。故王臣公,公臣大夫,大夫臣士,士臣皂,皂臣舆,舆臣隶,隶臣僚,僚臣仆,仆臣台……”瞧,一级压一级,贵贱什么的都排好了座次,而且还拉老天来论证它的合法性。鲁老前辈周树人先生对此表示严重抗议,并悲哀地替没有谁可以“臣”的“台”设想:不是还有更卑的妻,更弱的子嘛……中国这桌人肉宴席,从来就是这样摆的!
古印度种姓制度与此玩法类似,也是把人分成几个等级,像什么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之类。为了防止低贱种姓玷污高贵种姓的血统,前两个种姓绝不能与后两个种姓通婚,并且还要在生活中保持种姓隔离。比如,规定不同种姓的人不能待在同一个房间里。
自然,高贵种姓们平时穿的衣服,低贱种姓们也是不能穿的。你穿的衣服,要让人一眼就看出你属于哪个种姓。高种姓的人戴一个金链,低种姓的你也想戴,就是在破坏种姓识别的政治社会环境,就是在破坏安定团结的大好局面!
据写了《人类动物园》《裸猿》《亲密关系》这个“裸猿三步曲”的英国人类行为学家莫里斯考证,在1363年的英格兰,议会关注的主要是规范社会各阶 级的服饰;在文艺复兴时期的德意志,服装超越她实际地位的女子可能会受到的惩罚是颈上戴木枷;在印度,如何戴头巾以显示种姓是有严格规定的;在亨利八世时 期的英格兰,如果男人不能随时奉献一匹轻装马去为国王效命,其妻子是不允许戴丝绒女帽或金色项链的;在美国的英格兰殖民的早期,如果丈夫没有一千美元以上 的财产,妻子是不允许戴丝巾的。
为了保持一个在社会价值排序上还有点位置的读书人的身份,你见过只能排出几文大钱的孔乙己先生脱下过他的长衫嘛?
离开了刀剑的庇护,社会等级制能否存在会成为一个大问题。但与社会等级制构成一体两面的社会价值排序,在征服人心上却不费吹灰之力。原因很简单:社会中的低贱阶层,在屈服于高贵阶层的暴力时,同时也屈服于他们的美学标准和价值趣味。
一个社会中的时尚,一般总是从上流社会那儿开始玩的。被社会价值排序俘获的下层社会善男信女们当然也会跟着模仿,从而也显得自己时尚高档,但当流行到他们那儿时,为了不和他们混同,上流社会的时尚达人们早就换一种玩法了。
低贱阶层之所以屈服于社会价值排序,向高贵阶层看齐,还有一个更隐秘的原因:后者离泥土、汗水最远。而摆脱泥土、汗水乃是一个人的永恒渴望!和泥土、汗水混在一起,就会让一个人感觉低贱吗?是的。
首先,泥土和汗水与生命有关,但也和死亡、和一个人无法超越他生命最初的卑微状态有关,这是他最害怕的。
其次,社会等级制、社会分工存在着对身份的歧视。与泥土、汗水混在一起的,从来都是下层,上层们玩的不是生产劳动,而是治国打仗、读书、管理这类玩意儿。“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嘛。
你也许要问:古代中国不是有“重农抑商”,有一套热爱土地的价值观念么?而且,前苏联不是也曾经把工农抬上了天,把沙俄的贵族阶层贬到了地狱,离泥土、汗水近的人在离泥土、汗水远的人面前,难道没有心理优势吗?
当然没有。对于一个人来说,如果他不希望发生的一件事情已经发生,而且无法改变,他就要启动心理保护机制:认命。热爱土地是因为无法扔下锄头去当官。认命避免了社会价值排序对自己的伤害,并从和土地的关系中找到生存的意义。
不仅是中国,在古代,几乎所有国家的穷人都这样干,也只能这样干。很多地方,干脆有宗教大师出来忽悠,把这种认命上升到宗教的高度,罩上神圣的光环,说人应该受苦,应该忍受自己的命运,以在来生或天堂获得拯救。
就是到现在,据去印度考察过的朋友讲,印度的穷人虽然只能在贫民窟里和垃圾为伴,(出一个“贫民窟里的百万富翁”的几率,和彩票中奖的几率差不多, 那是统治阶级用来麻醉被压迫人民的反抗意志的神话,广大革命群众一定要警惕!)但对自己的处境安之若素。为什么?因为他们作为低贱种姓应该忍受苦难,已经 变成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生存,这是神安排的,要听神的话,这样神才能罩着他们。
前苏联抬高工农是另一回事。看上去挺像回事儿的政治地位的确让很多人在贵族面前获得了表面上的心理优势,因为他们想象自己站在真理和历史规律的一 边。然而,贵族阶层背后的社会价值排序,仍然让很多人感到自卑。所以我们看到,新的组织构架仍然有着等级社会的诸多痕迹。一个人越是因为别人比他有身份、 有钱而仇恨别人,他骨子里其实越想变成那个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在同等五官轮廓和身体形状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认为,一个皮肤白的女人比一个皮肤黑的女人漂亮高档?或许白人很牛、黑人不算牛的现 实会影响到现在我们的美学标准。但是,在古代,中国人有这种美学标准的时候,一些地方的白人都还在森林里呢。根本的原因是:白意味着不进行生产劳动,不日 晒雨淋,远离泥土和汗水,而黑恰恰相反。空姐显得高档不仅仅是长得好看,不仅仅是有一双黑丝袜腿,而在于她们的职业,她们接触的人,离泥土都非常之远。
正因为人具有摆脱泥土和汗水的永恒渴望,而且喜欢玩心理竞争,所以,哪怕社会等级制度已经被自由、平等的潮流冲击得七零八落,社会价值排序也从来不随着它的玩完而玩不下去。
恰恰相反,它会玩得更厉害。因为在现代社会,没有谁规定你不可以穿只有富人才能穿的衣服,也没有谁规定你一辈子就只能当工人、农民、小职员。它允 诺,在成功地爬到上流社会方面,你和其他人的机会是平等的。未来的大门始终向你打开,问题只在于你能不能走进去。另外,一切都具有不确定性,说不定哪天机会就垂青于你。既然如此,认命也就不合时宜,甚至是对自己的不负责任。
对此我热烈鼓掌,同时也深表遗憾,因为这意味着,大家一起让社会变得更加有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