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
你有没有发现你家周围的理发美容店总喜欢挤在一起,这是何缘故呢?
人“斗”人的思想讲到这里,你可能会觉得既兴奋,但又远远还没有过瘾的感觉。你肯定还想知道更多的与人相处之道,以使自己在与人交往中不至于吃亏,呵呵!事实上,我们
讲到现在的博弈之论都是受到较为严格的条件假设的,比如,参加这个博弈的人都是绝对理性的,大家都清楚地知道这个游戏规则以及互相间没有欺骗以及信息的不对称,等等。然而,我们在现实的生活中,很多人都不总是理性的,人实际上是有限理性的,,而不是绝对理性的,同时,这个社会中充满着信息的不对称,以至于我们在做选择时,常常不得不考虑的更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博弈常常是不止一次的,而是许多次的,在选择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时也需要更多的慎重,这就是博弈论越到后面越是复杂的原因,本书不可能将其尽数道来。因为那样做的话,可能这本书就没人看了,同时也违背本书的宗旨,本书不是一本专业教材,而是一本告诉读者一种理性选择的思考方式。事实上,我们在后面的篇章中会逐步让大家明白这些影响人与人之间博弈的各种重要因素及其影响和对付它的基本思考方法。至于如果加以前后的融会贯通和灵活应用,真的需要读者们在生活不断的体会和感悟,一种思考方式不是死的知识,而应该是一种能够应付各种突发事件的基本的大脑思维的条件反射。可见,思考方式本质上不是学会的,而是用会的。
读者大可不必拘泥于那些花哨的学术名词,思维是用来理解和应用的,而不是记忆的,如果你觉得你理解了,能运用了,你就是真正的懂了,不必去顾及那些所谓专家的吹毛求疵。因为这些所谓专家总喜欢充当这个世界的救世主,寻求挽救这个世界最一般的真理,而不是你、我每个具有强烈个性特点的个体的生活真理。自己的“选择”只能靠自己,不要企图去依靠别人甚至上帝来代替你做“选择”,因为他们永远不是你自己,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人比你自己更了解你自己了,埋藏在你心灵深处的心理需求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同时,在这个世界上,也没有人比你自己更关心你自己了,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利”的。所以,只有你自己最清楚的知道你自己需要什么,你应该如何去实现它,别人能提供的仅仅是信息而已。从现在开始,你要学会自己做“选择”,这样你才会从生活中获得真正属于自己的快乐,而不是别人影子下的茫然。
当然,很明显,博弈不仅仅是单个人与人之间的“斗”,也可以是人与社会组织机构,也可以是各种利益主体、利益集团之间的“斗”,甚至人和“上帝”之间也可以博弈,呵呵!说了这么多的废话,终于要回到本文的主体上来了,那就是为什么某些敌人总喜欢和你做邻居呢,奇怪不?
我们很容易就会发现,上海小陆家嘴地区聚集了上百家中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他们之间的业务显然肯定是相互竞争的,甚至是你死我活的,但他们就这么喜欢做邻居;还有上海的南京东路、淮海中路、徐家汇等等这些商业中心地带,都聚集了相当数量的购物中心、商店、餐厅等等,可能我比较眼拙,大体上分不出各个商家之间卖的东西有什么特别本质上的区别,显然各商家之间也是直面竞争,互相对立的,但他们干吗就这么喜欢挤在一起做邻居呢,要是大家分开点,竞争不就没有那么直接了吗,从直觉上看这是不是挺不可思的啊?
我们这里就先抛开博弈背后的那些枯燥的边际成本、边际收益的技术分析了,我们就仅从博弈本身来试图理解这种思考方式,他们究竟是怎么博弈到一起的呢?
其实这个思想,我们很早就已经提到过了,那就是“均衡”的思想,而这里的这种博弈的均衡就是我们前面经常提到的“纳什均衡”,也就是说,直到出现这种均衡状况了,他们各自才没有利益动机再去改变他们各自的策略了,他们的选择都是所谓的最优策略。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吧,你们社区附近有两家美发店,你说她们各自会怎么考虑开店的地点分布呢?直觉上可能觉得,他们应该分别开在社区的两边,这样互相间就不会有直接的竞争冲突了,而且社区内的各个地方的居民去理发也更便利,对吧!但你稍许留意一下你家附近的理发店,你就会知道你的直觉受到了无情的颠覆,她们就喜欢扎堆聚在一起做邻居,而不是我们直觉上的均匀分布。
究竟什么理由呢?太令人费解了呀!我们现在把他们的位置画出来,大家看看或许会明白了,我绘图水平较臭,还往海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