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国地区的春天是以香客的出现开始的。
那些头戴草笠的朝拜者在菜花纷开的田野小径上蹒跚着。远远望去,宛如一幅悦目的水彩画。
今年开春,雨水特别多,但到了3月中旬,天气终于开始转晴。
3月22日是弘法大师的忌日,前后几天是四国地区香火最盛的时期。恰好又逢上星期天,天气也特别好。本山寺是第七十个求签处(进香者要求满八十八个签才算功德圆满),从早上起,香客就络绎不绝。本山寺离予讚本线的本山车站有一公里,传说是在大同二年由弘法大师主持兴建的,它的大殿现在列为国家级文物。此外,那里一座五层宝塔也是全国闻名的。远远望见那座宝塔,对旅途疲惫的香客来说是一种无声的激励。香客来到寺内喝上一口茶水,歇息片刻然后再赶往下一个求签处。
从东京来的金子夫妇也在这里小憩了一会儿。丈夫金子明年要退休了,这次带了妻子前来四国朝拜也算是了却一个宿愿。金子有两个女儿都已出嫁,可说是没有什么不称心的事儿了。考虑到妻子文子平时不大出门,虽说有的旅行社组织了一周内游遍八十处的节目,但他还是决定带着她多花些时间从容地转上一转。
“我们上路吧!”
金子带着妻子走出了茶室。两人拄着手杖并肩前行。小径的右侧盛开着黄色的花朵,那是一片油菜地。
“哎!”文子突然停住脚步喊出声来。
“怎么啦?”
“你瞧,那边躺着个人呢!”
文子指着不远处的油菜地里,在微风中摇曳的油菜花丛中果然躺着一个香客模样的男子。
“莫非是得了什么急病吧?”
金子踏进了油菜地,当他走到离那躺着的男子二三米远时,不禁站住了脚。
“啊!……”他失声叫道。
他看见俯卧在地的男子背后被鲜血染得通红。走近来的妻子也被吓得目瞪口呆。地上躺着的是一个和金子差不多年纪的老人,头上的草笠歪到了一边,露出了稀疏的头发,柺杖撂在了一旁的地上。
“他死了吗?”文子的声音打着颤。
“哦!”
金子鼓起勇气蹲下了身子,只觉得一股血腥气冲鼻而来。
“喂,你怎么啦?”他摇了摇对方的肩膀,没有任何反应。
“他死了!”
“那该怎么办?”
“不管怎样,得赶快去通知警察!”
金子的嗓音有点嘶哑,他拖起妻子回身往本山寺而去。不一会,地方派出所的巡警赶到了现场,当发现死者是他杀之后,立即叫来了香川县警务所的刑事和鉴定人员。顿时,平静的油菜地里站满了神情严肃的刑警和戴着“鉴定”臂章的人员,过路的香客都好奇地驻足远望。
“香客被刺死,这该是怎么回事呢?”搜查一课的白石警部疑惑地嘀咕着。
“还是个老人呢!”部下原田刑事补充道。
死者背后被刺了三处,当翻过尸身时,在左胸部又发现了一处被刺的刀痕。血溅得很远,油菜被踏倒了一大片,看得出死者生前曾拼命奔跑过一阵。罪犯的第一刀很可能是刺在了死者的左胸部,然后追赶着奔逃的被害人,从背后又补了三刀。
死者身上的钱包里还有将近二十万日元的现金,手上戴着高级的瑞士手表也未被劫走。
从迹象看,似乎这不是一起抢劫杀人案。
白石拿起草笠翻着里面看,发现有“同行二人”的字样,边上还有“泥鱼”两字。
“泥鱼?这是怎么回事?”
原田凑上来看了看,不解地问。
“也许是俳句诗人的字号吧!”
熟悉俳句的白石说道,但他也记不起有“泥鱼”这样笔名的俳句诗人。如果是谋杀,最要紧的就是要马上弄清死者的身份。死者身上的现金十九万六千日元,再有一块估计价值五六十万日元的瑞士手表,从这两点上来看,是个相当有钱的老人。但是找遍全身也找不出一件足以证明其身份的证件来。既没有身份证、名片,也没有发现驾驶执照、信用卡之类的证件。唯一的线索就是草笠上的“泥鱼”两字,即是白石所推测的俳号。
死者的身高为一米六十五,体重约五十七点八公斤。
“年龄可能在六十岁左右。”原田报告道。
“差不多,瞧他那双手不像是从事体力活的,或许是个管理人员吧。可是……?”
“怎么?”
“为什么身边什么都没有带呢?”
“他是出来朝拜的,也许故意不带名片、信用卡之类的。或者是罪犯为了不让人们弄清死者的身份把它劫走了。”
原田认真地说道。白石摇起了头:
“不对!你看,这老人是一身香客的打扮!”
“那不是明摆着的吗?”
“你想,本山寺不是第七十个求签所吗?看来这老人已到过了不少寺院,本山寺也一定去过了,当然他在各处求到了签,你想哪有香客不求签的。”
“是呀,这就奇怪了。”原田也疑惑了。
“罪犯是不会劫走香签,因为他没有必要这么做。”白石断言道。
“那么,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可以考虑的只有一点,”白石略有所思地继续说道:“那就是……,这老人不是一个人求签,那些香签由另一个人带着。”
老人的尸体被送去解剖了。
白石和原田刑事来到了本山寺。出事现场的油菜地离本山寺不过八百公尺左右,步行只需十二三分钟。本山寺里有记录领了签的香客的名册。
3月21日当天才刚过11时,已经有了27个香客的名字,可就是没有“泥鱼”这个名字。再翻到10日那一页,在最后一栏里发现了“东京,泥鱼等两人”一行字。果然被害者不是一个人。
寺里记名的老人回忆道,昨天是他发给的香签,那时已经过了下午5时,天色也已经开始变暗了。白石问是否还记得同行人的相貌。
“哎,那是个年轻的姑娘,也是一身香客打扮,八成是父女俩吧?”
“你同那老人攀谈过吗?”
“哎,他签名是泥鱼,我还说他的名字怪有趣的呢!”
“老人说了些什么?”
“他说这是俳句中的名号。”
“果真是俳号!”
老人继续说道:“他还带着一本小小的写生簿呢,我还看了他几张写生,画得挺有个性的。”
“写生簿?现场并没有留下写生簿哇!”
“我亲眼看见的,画的是鸣门的旋涡啦,还有第一个求签处灵山寺的风景。”老人争辩似地嚷道。
“是一本怎样的写生簿?”
“大小和普通的杂志差不多,很厚。”
“和那老人一起的姑娘,你是否看清楚她的长相?”
“当时天色已暗,再说那姑娘戴着斗笠,脸部看不太清楚,可她身材很高,差不多和那老人一般高低。”
是这个姑娘杀死了同行的老人?
尸体在香川县卫生研究所里进行解剖。估计验尸结果要到傍晚才能出来。白石寻思,死者受的是明显的外伤,解剖可能也发现不了什么新的线索。眼下必须要做的是:第一,弄清死者的身份;其次是要找到与被害者同行的那个年轻姑娘;最后就是那本写生簿。在走出本山寺的路上,白石对原田道:“这个被害人好像有点面熟,你觉得怎样?”
“我记不得了。”
“不!我总觉得一定在什么地方看见过他。”
“这么说来,他是个名人?”
原田瞪大眼睛不解地问道。
香客的行列里有时也会出现一些名流。如隐退的前国务大臣,曾红极一时的女明星,但在位的名人倒不多。
“我也说不清在哪儿见过这个人。”
白石耸了耸肩说道。
寻找与被害人同行的姑娘的工作虽已展开,可是仅知道对方是一个高个子的年轻姑娘,其余毫无线索。白石心里思忖,要找到她恐怕是大海捞针。说到那身香客打扮,在东京大阪或许还比较引人注目,可这里是四国,反倒成了一种保护服。特别是近来年轻女子朝拜进香的日益增多,对都市的姑娘们来说这身香客打扮还别有一番情趣。
过了下午3时,来了第一个报告,在本山寺以北离国道约一公里处的杂木林里发现了被人遗弃的香客衣裳。“会不会是她?”白石的头脑里一个闪念。他带着原田立即坐警车赶去现场。
到达现场时天开始下起了小雨,当地派出所的巡警和两个报案的农家孩子在绵绵的细雨中等着他们。沿路的这片小杂树林一直是孩子们玩耍的小天地,据孩子们说,今天他们钻进树林子,看见了扔在地上的香客衣裳。
“发现的时候上面还盖着土呢。”
派出所的年轻巡警向白石说明道。
果然白衣裳上沾满了泥土,斗笠、柺杖、草鞋都扔在了一处。白石拣起斗笠翻看了内侧,这地方一般写有主人的姓名,但这上面却只写着“同行二人”四个字。
“这是那姑娘戴的那顶。”白石小声地向原田刑事说。
“你怎么知道?”
“你嗅嗅看,上面还留着香水味呢。”白石回答。果然原田也闻到了一股淡雅的香水味。
“那女的究竟怎么样了?”原田问白石。
“是呀!就穿着一条内裤,你想她能跑到什么地方去呢?”白石停顿了一下,又说: “只有两个可能,一种是那女的自己脱下的……,那样,估计她马上又换上了普通的衣服了。”
“还有一种可能呢?”
“那就是她被人剥去了衣裳。我不希望如此,但真是这种情况的话,恐怕她已不在这个人世了。”白石慢慢地说出了他的推理。
“那我们该怎么办?”原田问。
“必须对周围情况调查,如果是前一种情况的话,那女的应该在附近的什么店里买过普通的衣服。”
“如果是后一种情况呢?”原田盯问道。
“或许会有人目击行凶过程。”
“你说那女的就是和被害的老人同行的那个人吗?”
“我也不能断定,可如果是的话,那么通过查出那个女的,或许对老人的被害会提供有用的线索来,我是这么希望的。”
小雨还没有停住,调查工作就在现场的附近展开了。到了傍晚时,查到了车站前的一家商店,该店曾向一个年轻女子卖出过一件连衣裙,那是一家小小的洋货店,女店主田中良子在店门口告诉白石:“昨天夜里8时左右,店铺正要打烊时进来了一个年轻的女香客。”
“后来呢?”白石催她讲下去。
“她说让我随便卖一件衣服给她。您看!我这里可没有年轻姑娘穿的西服。那姑娘自己挑了几件,最后要了一件浅黄色水泡花样的连衣裙。”
“她买下了?”
“是的,价钱是九千八百日元,后来她看到我里间门边上的凉鞋也要买下,那是一双穿旧了的凉鞋,可她还是坚持要,后来我就干脆给了她,没收钱。”
“那姑娘长得什么模样?她神色是否紧张和害怕?”
“您这么一说……,我倒想起来了,她的脸色很苍白,我还以为她得了什么病呢!”
“她没有说上哪儿去吗?”白石仔细地问。
“没有。那姑娘究竟怎么啦?”
女店主有点吃惊了。
“没有什么,现在情况还不清楚呢。”
白石搪塞着。
这么说来,那个女香客换上了这里买来的浅黄色连衣裙,穿上了旧凉鞋后上什么地方去了。也就是说,她被人杀害的推测可以否定了。但另一种可能呢?难道是她杀了同行老人后便乔装打扮逃走了?
解剖的结果果然不出白石所料。老人的死因就是出血过多,其他并没有什么有价值的线索。
白石给东京警视厅搜查一课的朋友十津川挂了电话,向他谈了本山寺附近香客老人被害的案情,告诉他现在唯一线索是,那人可能是东京来的,姓名用的是俳号“泥鱼”,还喜欢写生。他要求十津川帮助调查这个“泥鱼”的身份。
“明白了!”十津川爽快应诺,接着又说:“那老人也许是东京俳句同好会的会员吧?”
“有这个可能。”
“我明天就顺着这条线索去调查。”
“谢谢了!”
白石刚挂上电话,助手进来报告,记者已等在外面要求接见。
白石便和搜查一课的课长岛崎走了出去。先是由岛崎简单地向记者介绍了这起凶杀案件的情况,随后记者们的提问便像雨点般地集中到具体负责案件的白石身上。
“你们还没有弄清死者的身份吗?”
“我们现在只知道他是东京人,名叫‘泥鱼’,这似乎不是他的真名。”
“凶器查到了吗?”
“我们只知道凶手使用了锐利的器物,目前还在作现场勘察,凶器尚未找到。”
“你们是否认为那个失踪的女人就是凶犯?”
“我们不能断定,但这件事还想烦劳各位呢!”白石扫视了一下记者,接着说道:“希望你们在报上向那个年轻姑娘呼吁一下。如果她不是凶犯,就请她马上同警方联系,将她知道的事情真相告诉我们。”
“这个问题不大。不过,既然她不是凶犯,为什么要藏匿起来呢?”
“我们也很想知道这个问题呢。”
白石笑着答道。
第二天各报纸都登出了事件的报道和警方向那个年轻姑娘的呼吁。
“可那姑娘还能看到报纸吗?”白石心里思忖。她是在两天前换了衣服消失的,如果还在四国,或许能看到报纸,要是去了别的什么远处那就成问题了。
午后,东京十津川来了消息。
“老人的身份弄清了!”电话里十津川的声音显得很兴奋。
“真的?”
“是的,那老人可不同一般呵。”
“什么?他是政治家?”
“不!你知道东京有一家首都相互银行吗?”
“呵,那不是最近舆论纷纷说那里搞了五百亿日元的非法融资吗?”
“是的,这家银行几乎是会长德大寺正之一人操纵。搞那笔五百亿日元非法融资时,他是社长,后来这件丑闻披露出来后,他当了会长,社长由m银行来的吉村氏继任。但是德大寺正之依然还有百分之八十九的股份,银行还是他说了算。只是最近追查这五百亿日元问题的风声开始紧起来了,德大寺正之突然在半个月前不知去了哪里。”十津川一口气说完了这些。
“那么,这老人莫非就是德大寺正之?”白石不禁提高了嗓门。
关于五百亿日元非法融资的问题,大藏省(日本财政部)正在对首都相互银行进行审查的事情报上也登出过,银行方面的问题正在不断被披露出来。
“这可不是一件单纯的凶杀案哪!”白石暗自思忖。
“德大寺正之这人是个角色,是个野心家,他研究俳句也是为了借此接近政治家,你知道,当今的太田原首相是个俳句迷,大藏大臣木原也是的。那些名流财阀组织了一个俳句协会,德大寺正之为了打进这个协会才开始研究起俳句来的。”十津川补充说明道。
“这个德大寺正之怎么会以香客的打扮被人刺死呢?”
“这我还没搞清,不过去年三月里德大寺正之的妻子患胃癌去世了,他或许是为了悼念亡妻才去烧香许愿的吧?”
“是吗?这位德大寺正之先生还真有那么点虔诚呐。”白石揶揄地说。
“人……真是不好理解。”
十津川自嘲似地答道。
“那么,德大寺正之有女儿吗?”
“不!他没有孩子。”
“那么一同进香的女子和他是什么关系呢?”白石像是在问自己。
“德大寺正之同好几个女人都有关系,会不会是其中之一呢?”
“那姑娘要能来联系就好了。”白石说完挂上了电话。
傍晚6时的电视新闻报道了老人身份已查明的消息。
不一会儿,有个年轻姑娘给搜查本部打来了电话。那姑娘在电话里哀求:“请保护我,我就是同20日被杀的德大寺正之在一起的伊吹君子。”
“你现在在什么地方?”
白石将手里的话筒捏紧问道。
“我不能说。”
“为什么?”
“他会把我杀死的。”
“谁?是杀死德大寺正之先生的凶手吗?”
“哎!”
“这么说,你目击了凶杀?”
白石来劲了。
“是的,我害怕,罪犯一定会来杀我的。”
“我马上派警察来保护你。告诉我,你现在在什么地方?我马上派警车来。”
“在高松市内一家名叫‘中村旅馆’的小旅馆里,就在港区边上,请马上来。”
“我们五六分钟后就赶到!”
白石挂上了电话,立即派两名刑警驱车前往中村旅馆,十二三分钟后刑警将那姑娘带到了这里。
那姑娘看上去年龄在二十五六岁左右,相当漂亮动人,只是神色显得十分疲惫和惊魂未定。
她穿着淡黄色连衣裙,脚上的凉鞋是旧的。
“请坐!”白石尽力显出温和的神态。
“你是伊吹君子小姐吧?”
“是的。”
“你同德大寺正之先生是什么关系?”
“德大寺先生当社长时,我是他的秘书。”
“是吗?所以一起来进香的?”
“是的。”
“你在电话里说目击了凶杀……?”
“是的,所以我害怕,因为我是惟一的证人,凶手一定会来杀人灭口的。”
“后来你就换了服装逃走了?”
“是的,我害怕。”
“你为什么不马上报告警察呢?”
“我怕自己也受到牵连,因为当时只有我和会长两个人。”
“行了。你告诉我们,杀死德大寺正之的罪犯是谁?”
“是会长的侄儿,现任首都相互银行的营业部长南条吾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