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肇基垂統欽明恭懿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皇帝,姓阮氏,諱潢,清華河中府宋山縣嘉苗外庄人,聖誕乙酉年〈黎統元四年,明嘉靖四年〉秋八月丙寅,肇祖靖皇帝第二子也。母靖皇后阮氏,〈黎特進輔國上將軍署衞事阮明辨之女。〉先世爲清華望族。祖澄國公,諱文溜,八歲能文,十五歲嫻習武藝。黎憲尊時,爲沱江經略使。逮威穆帝無道,乃西歸,輔黎瀠起兵於清華,圖安社稷。瀠立〈是爲襄翼帝〉,封太傅澄國公。考肇祖靖皇帝,諱淦,澄國公長子,初仕黎爲右衛殿前將軍、安清侯。丙戌,莫登庸篡黎;丁亥,黎亡。肇祖憤莫僭逆,志圖匡復,乃率子弟避于哀牢國,其王乍斗以岑州地居之。於是招納豪傑,有眾數千人,象三十匹,謀求黎氏子孫立之。庚寅,將兵出清華,莫登瀛〈莫登庸長子〉使其將玉軸〈人名,缺姓〉拒之,戰于雷陽〈縣名〉,玉軸敗走。辛卯,擊破莫將阮敬於東山〈縣名〉,斬首千餘級,進至嘉遠〈縣名〉恬水渡,又與莫將黎伯驪連戰,大破之。會霖雨洪水漲溢,莫多以舟師繼進,遂引兵回哀牢岑下冊。癸巳,迎立黎昭尊之少子寧為帝,紀元元和,是為莊尊。〈初,黎亡,莊尊年尚幼,其臣鄭惟悛、黎闌等奉之,避居哀牢,混迹民間,人莫之知。至是,肇祖遍求得之,立以為帝。〉以功封尚父太師興國公,掌內外事。時有永福〈縣名,即今永祿〉槊山〈社名〉人鄭檢〈後為鄭氏之祖〉來謁,肇祖奇之,妻之以長女玉寶,使知馬軍,表封將軍。庚子,將兵據乂安,豪傑多歸之。壬寅,徇清華,軍聲大振,遠近咸服。癸卯,奉黎帝進兵,出西都〈即清華〉,討莫正中〈莫登庸第二子,又名登昌〉,晉太宰都將節制水步諸營,分道竝進,每戰克捷。乙巳夏五月辛巳,莫降將名忠〈缺姓〉進毒,肇祖崩,壽七十有八。〈先是,莫見王師大振,深憂之,密令閹人名忠詐降,將毒黎帝,不果,乃邀請肇祖,陰置毒于瓜中以進。〉黎帝痛惜不已,贈昭勳靖公,厚禮葬于天尊山。〈在宋山縣。相傳穴開龍口,安梓宮時,穴口適合,俄而迅風雷雨,人各驚散,及霽跡之,則山石連接,草木青葱,已無識認其玄宮所矣。至今有事,但望山祭之。明命二年,封其山為肇祥山。〉國初上尊諡曰惠哲顯祐宏休濟世偉績昭勳靖王。世宗孝武皇帝追尊為貽謀垂裕欽恭惠哲顯祐宏休濟世偉績昭勳靖王,妃為慈信昭懿德妃。嘉隆五年,追尊為貽謀垂裕欽恭惠哲顯祐宏休濟世啓運仁聖靖皇帝,廟號肇祖,陵名長原,妃為慈信昭懿弘仁淑德靖皇后。〈傳聞與肇祖合葬。〉
上麟肩虎背,鳳眼龍顏,神采魁偉,聰明才智,識者知其非常。肇祖避莫,赴哀牢時,上年甫二歲,留養於太傅阮於己〈字無事,時稱威國公〉家,於己盡心保護,既長,常以樹立功業勸之。初仕黎,封夏溪侯,領兵討莫福海〈莫登瀛長子〉,斬其將鄭誌於玉山〈縣名〉凱還,黎帝獎勞之,曰:“真虎父無犬子也!”黎中尊順平間,以軍功進封端郡公。時黎右相鄭檢〈時稱諒國公〉典兵,事皆專制,左相浪郡公汪〈肇祖長子〉為檢所害,檢又以上功名日盛,深忌之。上內不自安,與阮於己謀,遂稱病,深自韜晦,以釋鄭疑。聞阮秉謙〈海陽中庵人,莫狀元,以太保致仕〉精於術數,密使人往問之。秉謙目庭前假山,浪吟曰:“橫山一帶,萬代容身。”使者歸以告,上會其意。時順化初平,黎雖設置三司〈都司、承司、憲司〉、府縣治之,而人心未一,檢方以為憂。上乃托姊玉寶言於檢,求領順化之地。檢利其險遠,許之。英尊即位,檢表言:“順化形勝之地,兵財所出,國初資以成大業。今人心尚懷反側,浮海從莫者多,恐或引賊入寇者,非得良將鎮撫之不可也。端郡公將家子,有才略,可令往鎮,與廣南守將互為犄角,庶無南顧之憂。”黎帝從其請,授以鎮節,凡事一以委之,歲徵貢賦而已。
戊午元年〈黎正治元年,明嘉靖三十七年〉冬十月,上初鎮順化,時年三十四,宋山鄉曲及清華義勇皆樂從之。建營於愛子〈社名,屬武昌縣,即今登昌〉,凡黎所設三司官吏皆從上節制。上撫循軍民,收用豪傑,輕徭薄賦,人心悅服,時稱僊主,帝業之興寔基於此。
己未二年秋八月,清乂大水,流民多南歸焉。時庶事草創,上夙夜憂勤,思固根本,阮於己與宋福治〈時稱倫郡丞〉、莫景貺等同心協力,多方規畫,上皆推誠任之。
庚申三年冬,置沿岸海汛防。〈黎時莫兵嘗從海道寇清乂,故先備之。〉
辛酉四年。
壬戌五年。
癸亥六年秋七月甲辰,皇六子〈即熙宗孝文皇帝〉生。
甲子七年。
乙丑八年。
丙寅九年。
丁卯十年〈黎正治十年,明隆慶元年〉。
戊辰十一年春三月,廣南總鎮裴佐漢〈時稱鎮郡公〉卒,黎帝以阮伯駉〈時稱元郡公〉為總兵代守其地。
己巳十二年秋九月,上如清華,謁黎帝於科場行宮。
庚午十三年春正月,上自西都移營於茶鉢〈社名,屬登昌縣〉,黎帝召總兵阮伯駉還鎮乂安,上遂兼領順化廣南二處〈黎順化二府九縣三州,先平〈古新平〉府領縣三:康祿、麗水、明靈,州一:布政;肇豐府領縣六:武昌、海陵、廣田〈古丹田〉、香茶〈古金茶〉、富榮〈古思榮〉、奠磐,州二:順平、沙盆。廣南三府九縣,升華府領縣三:黎江、河東、熙江;思義府領縣三:平山、慕華、義江;懷仁府領縣三:蓬山、符籬、綏遠。〉,佩總鎮將軍印,置軍號曰雄義營。時莫茂洽使其將敬典等侵掠清乂、乂安,守將阮伯駉望風遁走,賊勢猖獗,人心搖動。上素有威名多機略,明約束、嚴守備,以故賊不敢犯境,順廣二處獨得案堵。
二月,黎鄭檢卒,次子松〈玉寶所生〉襲,上遣使往弔之。
辛未十四年秋七月,康祿〈即今豐祿〉人美良、文闌、義山〈三人名俱缺姓〉作亂,討平之。先是美良與弟文闌、義山俱以進粟得官,專徵租稅有功;黎封美良為參督,文闌、義山為署衛。鄭檢因密令襲武昌營,約事成重賞之,至是美良使文闌、義山將兵伏于明靈,自率兵暗自由山路赴海陵瓦橋處設伏,刻日夾攻〈一云時莫舟師寇乂安順化,美良等謀襲武昌以降于莫。〉上知其謀,乃命副張茶〈時稱茶郡公〉攻義山,自將兵潛至瓦橋,襲美良焚其寨,美良遁走,追斬之。茶進至福市〈社名〉與賊戰,為義山射死,其妻陳氏〈靈場社人〉聞之激憤,男服督戰軍前,射義山殺之;文闌軍敗逃歸于鄭,賊黨悉平。上還師,封陳氏為郡夫人。
時廣南亦有土目作亂,互相殺掠,命屬將枚廷勇討平之,因命留守其地,收撫餘眾。
壬申十五年〈黎洪福元年,明隆慶六年〉春正月,黎帝改元洪福。
秋七月,莫將立暴〈缺姓,自稱郡公〉以北布政州〈今平政縣〉人鄉導,率舟師六十艘越海入寇,從胡舍〈社名〉道列寨于閬苑〈社名〉清湘祠。賊勢方熾,上親率師禦之,次于愛子江,夜聞江湫鳴瓜瓜之聲異之,祝曰:“江神有靈,當助我破賊。”是夜夢見綠衣婦人手持紈扇前白曰:“明公若除賊黨,宜定美計誘至沙灘,妾請助力。”既覺,沈思曰:“夢中婦人告以宜定美計,得非當用美人計歟!”侍女有吳氏〈字玉琳,世賴人,一作氏茶。〉者美色有機辯,上遣齎金幣,往誘立暴,就聞爪爪處除之。吳氏至立暴寨,言:“我主公聞將軍遠來,委妾奉不晪物,請相和好,毋事爭戰為也。”立暴心悅吳氏之色,而徉怒曰:“汝來欲餌我耶!”吳氏婉辭對,立暴信之,留之幕中。吳氏因邀至江岸,與上會盟,立暴許之;吳氏先以事密報,上即於江岸聞爪爪處構茅祠為盟,所穴地設伏。至期,立暴與吳氏駕小舟,僕從止數十人,至江次,望見上亦僅數十人,立暴袒然不疑,遂登岸徐行至祠前。伏兵猝起,立暴驚止下舟,舟去岸矣,跳身從之,乃落于水。我軍射殺之,乘勝進清湘寨。大風起,賊船盡覆,賊兵相率降附,居之僊墟〈即今沛恩總〉,置三十六坊。上班師賞勞吳氏,召天武衛副斷事武允忠嫁之,又封江神為爪爪靈湫普澤相佑夫人,立祠祀之。
冬十一月,遣使如西都報捷,黎帝遣潘公績〈時稱萊郡公〉來慰勞將士。上與之宴會甚歡,及歸厚遺之。是時上在鎮十餘年,為政寬平,軍令嚴肅,民若安居樂業,市無二價,人不為盜,諸國商舶湊集,遂成一大都會焉。
癸酉十六年〈黎嘉泰元年,明萬曆元年〉春正月,黎帝為鄭松逼縊而弒之於雷陽,而立次子維潭為帝,改元嘉泰,是為世尊。自是松日益陵僭,黎帝加以王爵,其後遂世襲。
二月,黎帝遣使齎勅晉上為太傅,令貯粟寔邊,其羨餘錢歲代白金四百斤、帛五百疋。
甲戌十七年。
乙亥十八年。
丙子十九年夏四月,皇長子河薨,贈太保河郡公。
丁丑二十年冬十一月,彗星見于東南,黎帝改元光興。
戊寅二十一年〈黎光興元年,明萬曆六年〉。
己卯二十二年。
庚辰二十三年。
辛巳二十四年。
壬午二十五年。
癸未二十六年。
甲申二十七年。
乙酉二十八年,時西洋國賊帥號顯貴者〈顯貴為番酋所推尚以為號,非人名。〉乘巨舟五艘泊越海口劫掠沿海,上命皇六子領戰船十餘艘直抵海口,擊破賊船二艘,顯貴驚走。上大喜,曰:“吾兒真英傑也!”厚賞之,自是海賊屏息。
丙戌二十九年春三月,黎帝遣憲察使阮造來勘見耕田,土徵其租。〈時顯廣二處田租未有定額,每歲收成但使人照見,耕田土徵租而已。〉造至,上推誠以待,造深感之,遂不復勘度,聽府縣各自修簿,簿成以歸。
丁亥三十年秋九月朔,日有食之。
戊子三十一年。
己丑三十二年,是時比歲豐稔,百姓殷富;黎帝連年征伐,軍用不繼,上令徵輸租稅以佐軍費,未嘗缺乏,西都賴之。
庚寅三十三年秋七月朔,日有食之。
辛卯三十四年。
壬辰三十五年春正月,黎帝命鄭松大舉討伐莫茂洽〈莫源之子〉,克復東都〈即今河內省蒞〉。
癸巳三十六年夏四月,黎帝遷東都。
五月,上率舟師往見黎帝,慰之曰:“公鎮二處,民賴以安,其功最大。”乃晉封中軍都督府左都督掌府事太尉端國公。上還清華,謁告尊陵。
時莫將建、義〈二人名,俱缺姓,自稱郡公〉各聚眾數萬,建據建昌〈府名〉築土壘于江岸;義據青蘭〈縣名,即今青關〉植木樁于黃江口以拒黎。黎將裴文奎、陳百年攻之不克,上總督本營將士,統領各處水師戰船三百艘,繼進以火器大礮擊破之,斬建、義於陣,俘馘萬數,山南〈今南定〉悉平;莫敬章〈自稱壯王〉又與其黨據海陽,上移師討平,俘獲不可勝計。
初山南之役,皇二子漢〈仕黎,以軍功為左都督莅郡公。〉從上討賊,力戰薨于陣。黎帝追贈莅仁〈一作忠〉公。〈嘉隆三年從祀原廟。〉蔭其子潶,後官至太傅。〈其子孫在清華支派繁衍,嘉隆元年賜其系姓阮祐氏。〉
甲午三十七年五月,莫玉輦據安子山攻掠永賴〈縣名〉,上帥水師進至海陽擊破之,玉輦敗走,死於萬寧州。
秋九月,莫敬用〈自稱威王〉使其黨文、春〈二人名,俱缺姓,自稱國公〉襲太原,上統大兵攻莫眾于武崖〈縣名〉平之。
冬十月,黎叛將武德恭擄掠山西諸縣,又驅東蘭、西蘭〈二縣名,即今雄關、西關〉居民移入大同〈地名〉。上帥水師與黎太尉阮有僚率步兵竝進,直至大同夾攻大破之,德恭奔義都〈地名〉乃引兵還。
乙未三十八年春三月,黎試進士,上為提調,取合格阮曰壯等六名。
丙申三十九年夏四月,上扈黎帝如諒山。先是莫敬用奔明龍州,詭告于明曰:“今稱黎氏者鄭氏也,非黎之子孫。”明人信之,遣左江兵巡道按察司副使陳惇臨往鎮南關,移書約以會勘黎帝,先遣侍郎馮克寬等齎舊墨印兩顆、黃金一百斤、白金一千兩,與國內耆老數十人同赴關。陳惇臨復牒邀黎帝訂日到關,至則明使托故不如期。上乃扈黎帝還。
丁酉四十年春二月,明又使者委官王建立赴關報以會勘,上復扈黎帝至關,與王建立、陳惇臨行會勘,交接禮相見甚歡,自此南北復通。
冬十一月,海陽土匪水、禮、瓊、瑞〈四人名,俱缺姓,自稱郡公〉等結黨數千,襲殺守將,掠水棠、宜陽、先明諸縣。皇四子演〈一作沔,仕黎,為左都督、豪郡公〉與黎將裴文奎領舟師五十艘戰于虎芒河,演率所部兵船四艘先入衝擊,薨于陣,黎帝追贈太傅。
戊戌四十一年春二月,上帥水師略定海,大破土匪于水棠山峙,俘獲匪黨以歸。
己亥四十二年秋八月,黎帝崩,次子維新立,改元慎德,是為敬尊,晉上為右相。
庚子四十三年〈黎慎德元年,冬十一月改元弘定,明萬曆二十八年〉夏五月,上遷自東都。時上留東都八年,征伐四克,以功高見忌於鄭,會黎將潘彥、吳廷峩、裴文奎反于大安海口〈今屬南定〉。上因將兵進討,遂率所部將士船艘由海道駛回順化,留皇五子海、皇孫潶為質,事聞,人心搖動。鄭松疑上入據西都,遂擁黎帝奔還西都,以固根本。行至安山〈縣名〉,皇子海等邀言:“上還順化,但思保守境土,誠無異心。”黎帝慰撫之,仍命海等管兵如故,未幾黎帝復還東都,上既至順化,移營於愛子營之東〈時稱葛營〉。黎帝遣僉都御史黎義澤齎勅慰諭,仍令留鎮,歲徵貢賦,鄭松亦附書勸以修貢;上厚款來使,乃遣使陳謝。黎帝又致書于鄭松,約以結姻。
冬十月,上以女玉秀適鄭梉〈鄭松長子〉,自是不復如東都,黎臣屢以處置為言,鄭松憚於用兵不敢動。
辛丑四十四年夏六月,置順化倉。初建天姥寺時,上歷觀山川形勝,見河溪〈社名,屬香茶縣〉平原突起,高岡如龍首迴顧之狀,前瞰長江、後臨平湖,景致最為佳勝。因問諸土人,皆言岡甚靈異,相傳昔有人夜見一老嫗紅衣綠裙,坐于岡上言曰:“當有真主來立寺于此,聚靈氣以固龍脈。”言訖,嫗忽不見,時因號為天姥山。上以其地有靈氣,乃建寺焉,名天姥寺。
秋七月辛亥,皇孫〈即神宗孝昭皇帝〉生。
壬寅四十五年秋七月,修榮化寺。上因中元節幸天姥寺,設齋施舍。舟過霑恩〈社名,屬富榮縣〉,江望東北岸樹林陰森,群鳥翔集,甚愛之,停舟賞玩,因見其處有古寺尚留遺址,乃令修之,名榮化寺。命皇六子為廣南營鎮守,廣南土沃民稠,物業饒裕,稅課所入視順化為最多,而兵數亦居太半。上嘗留意經略其地,至是幸海雲山,見一帶峰巒延袤數百里,橫互海岸,嘆曰:“此順廣咽喉之地也。”乃踰山歷觀形勢,建鎮營于勤旭〈社名,屬濰川縣〉造府庫廣儲積,命皇六子鎮之。又建龍興寺于鎮之東,時懷仁府〈今屬平定〉勘理陳德和〈時稱貢郡公,廣南營副將楊潭侯陳玉奇之子〉來謁,上厚待之,遂還順化。
是年占城來通好。
癸卯四十六年春三月,月中有黑子三點。
夏四月朔,日有食之。
甲辰四十七年,以肇豐府奠磐縣置為奠磐府,管五縣〈新福、安農、和榮、延慶、富洲〉,隸廣南處;改先平府為廣平府、思義府為廣義府、升華〈今改升平〉府黎江縣為醴陽縣、熙江縣為濰川縣。
乙巳四十八年。
丙午四十九年。
丁未五十年,建寶珠寺于查嶠〈地名,屬廣南〉。
戊申五十一年,歲大熟,斗米三錢,時乂安以北大旱米貴,流民多歸之。
己酉五十二年,建敬天寺于順宅〈坊名,屬廣平麗水縣〉。〈明命七年改為弘福寺。〉
庚戌五十三年。
辛亥五十四年,初置富安府。時占城侵邊,命主事文封〈缺姓〉領兵討克之,乃置府,一以同春、綏和二縣隸焉,因命文封留守其地。
壬子五十五年。
癸丑五十六年夏五月戊午,上不豫,召皇六子自廣南入侍。
六月庚寅,大漸。召皇六子及親臣就榻前,謂親臣曰:“予與諸公久同甘共苦,欲成大業。今乃遺大投艱于我嗣子,諸公同心修輔,以卒圖功。”又執皇六子手,謂曰:“為子止孝、為臣止忠,兄弟以友愛為先,汝能謹守此言,我無遺憾矣。”又曰:“順廣北有橫山𤅷江之險,南有海雲碑山之固;山產金鐵,海出魚鹽,寔英雄用武之地。若能訓民厲兵,與鄭氏抗衡,足建萬世之業,縱勢力弗敵,當保守境土,以俟時機,毋壞我寡命。”皇六子與諸親臣泣拜受命,是日上崩,在位五十八年,壽八十有九;初寧陵于石捍〈社名,屬海陵縣〉山,後改寧陵于羅溪〈社名,屬香茶縣〉山〈明命二年封其山為啟運山。〉國初上尊諡曰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王;世宗孝武皇帝追尊為烈祖肇基垂統欽明恭懿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太王;妃為慈良光淑懿妃。嘉隆五年,追尊為肇基垂統欽明恭懿謹義達理顯應昭祐耀靈嘉裕皇帝,廟號太祖,陵名長基;妃為慈良光淑明德懿恭嘉裕皇后,陵名永基。
大南寔錄前編卷一〈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