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吴门表隐

卷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甪直保聖寺前石幢鐫尊勝陀羅尼咒。唐大中甲戌八年秋豳月,崔渙正書並讚。又刻「宋皇祐五年重立」等字。

太湖包山寺前二石幢鐫尊勝陀羅尼咒。唐會昌二年,僧契元正書(左首。)右幢年月姓名,漫滅無考。

真假山在元墓山,明天順元年上崩,露出玲瓏湖石二座,高廣十餘丈,中虛,臬兀。盧熊題「神獅出岫」。

運糧道在穹窿山塢,明姚廣孝賜第茅蓬,在籍食俸,運糧甃路,以達寺中。

明吳冏卿默宅在王洗馬巷,中有北宋尼姑墳,後作花藥壇,曾匿五人首級於此,後移葬山塘。至今種花木,猶有英氣。羊腸嶺半有石孔,常積勺水,氣膻臭,俗呼羊尿孔。

朝真觀(宋景定中,道士沈道樣建)地廣五百畝,明太祖圍蘇城,借材紮營,許登位日即還,後改建於南京。今社壇,係七十二司殿,其造房曲折紆回,俗名八陣圖。

廣化寺(梁乾元三年,諸葛某捨宅建)有五百畝之廣,今有橋無寺。因果巷、閭邱坊巷東至雅園,西至薛家弄,今有大井,是僧廚故物。舊學前民家敗垣中,尚有佛像藏焉。

二七阿太廟在篁村,甚小。神姓金,名寧二,又姓尤,名寧七,皆汴人,從高宗南渡居此。沒為神,司江河漁捕,歲有白魚朝廟之異。(六條皆顧公燮記。)

吳將軍魯肅墓在陽山菖蒲潭上。(《羊山志》。)

瓦屑廟在太湖傍,甚小,中供石像二十餘位,皆無頭,有以手握者。相傳張士誠被圍,夜有石將軍,結隊拒戰甚勇。城陷,石像頭皆墜地。又云,明末石人為祟,村人以鐵鋤去之。(袁枚《新齊諧》。)

金玉、如意(二太監名)弄在臥龍街。按二監,賜明太保俞士悅侍從,築室以住,即今太監弄。其墓在太保祠後,有高墩,並塑像於太保公側。

八大王廟在閶門接官亭對岸。國初,某親王駐蘇安民,薨於此,士民立祠祀之。患箭風者禱之必驗。或云拒湖寇,死難於普安橋下。道光十六年,浚河,廟前得古劍二,遺炮一。

蔡仙丹灶石在武山,廣袤數十丈,上有圓穴,徑尺許,可以置釜鼎。下—穴,圓徑如上,高倍之,能容束薪。(孔貞行記。)

明孝子鄧汝南墓在馬公堂東庫裏專祠後大樹下。汝南本樂工,篤孝其母,有圓石孝子遺跡。裏紳蔣華、張鳳翼、吳鍾、韓穀圭等捐修,今蔣氏奉其祀。

署平陽知府顧紹先暨配沙宜人、副室(侯、周)安人墓在堯峰山。(隸吳邑五都九圖龍字圩。)紹先參帥幕司章奏,歷任令牧,清慎愛民,久立戎功。恩賞花翎,祔祀復舊祠。太史何桂馨立傅勒石,並有遺像碑,顧祿記,顧震濤讚,藏虎邱支祠,石韞玉、韓崶、顧蓴皆有題。子湖州府通判偉烈,從九品應麒祔。

宋佛智、破庵二禪師塔在西華秀峰寺後。

穹窿半山土地廟在膝潭上。神姓施,名醴泉。(神香山人,討湖寇死節,投屍於太湖,有螺螄群魚護屍之異。)

穹窿大王廟在迮家蕩口,神姓徐,名念陽。(或云即忠仁公如珂。)為至德鄉土穀神。

老君堂在北園,明萬曆四十二年,松紳朱國盛創建,今郡紳立集善堂,又移輔仁局於此。

二仙堂在老君堂西偏。祀明劉垢仙黑黑,(一作啞啞。)門人方接頭曉夫,(獪園作堯夫。)有像甚靈。曉夫之徒周文秀、潘酒保,亦成真去。劉垢仙墓在老君堂後,塚上有劉真人墓碣。

通仙橋在老君堂西,劉垢仙臥此,凡小兒垂涎,刮石搽之即愈。乾隆五十六年重建,得鸞書「雲路遺蹤」四字,鐫於橋石。(四條皆《北園小誌稿》。)

魚城在越來溪西,岡勢如城,有田百二十畝,屬練溪趙氏,土極細潤。梁朝羅漢松在西山雲嶺福源寺內。

十廟,明初建於東西兩營,衛官祀河神之所,非僧道修齋之處。又云:宋時各城門皆有之,係糧船公所供奉龍神,今多廢為壇基。如婁門一廟(改一葦庵)在張香橋西,六廟九廟並在唐家巷底,如匠門三廟(改二官堂)在倉街南,五廟(改五勝堂)在韓家浜,六廟在戴家弄,九廟(改九蓮庵,門外有石獅子其靈異,)十廟(改上慈庵)並在東營,如閶門五廟(即五涇廟)在下塘,十廟(改朱子祠)在衛龍閣,餘皆久廢無考。

東營梵音庵有宋時觀音像,甚偉,下有犼,曾傷人,今以釘壓之。佛櫃上鐫「僧本立募。袁辰仁道同張紫眉築舍於此」十五字。(二條皆馬鍾記。)

華陽橋洞碑有「聖宋慶元四年戊午九月十三日戊申鼎新重建華陽橋」正書二十二字。(顧驎雲記。)

醋坊橋洞碑有「大乘陀僧智淨募緣到施主錢米,並自己衣資,重建造醋坊橋,至正丁亥年月日立」正書三十二字。

宋集賢殿修撰王文輝墓在西山涵村,建炎中敕葬。(《林屋民風》。)

汪家墳在桃花塢南岸,明初處士汪得所葬,子本、孫謙祔。塚平不生寸草,不禁人踐踏。傍有明中丞祠,祀浙江巡撫起鳳,編修琬、倓、份,教諭鈞,中允士鉉,知縣俊祔,皆其後裔。(汪稅棠記。)

明太師申文定公時行分祠在虎邱山,萬曆四十八年建,新歲一祭。一在衛道觀東華堂,公少時讀書處,八月十六日誕辰一祭。一在感德庵內,子用懋、用嘉配,春一祭之。

明申少保用懋祠在楞迦山石佛寺,春一祭之。明申大參用嘉祠在休休庵,進士綋祚配,義莊開倉日一祭之。

申文定公時行宅有八處,分金、石、絲、竹、匏、土、革、木。衙前、百花巷各四大宅。庭前俱有白皮松,階用青石,西宅有御書「同心匡辟」匾;大鼓,嚴嵩故物,上所賜也。(今存鼓架。)東西跨街牌坊,東曰「台衡盛世」,(道光十年,義莊重建。)西曰「師柱清朝」。(今圮。)米棧在山塘、新橋、冶坊浜三處。賜閑堂在慕家花園,國初陳相國元龍所居,後為穀州尉誌斌宅,今歸董封翁如蘭宅,傍有曠觀樓,剛有梅花園。(今廢。)婁門下纖埠頭有大學士坊,清嘉坊有狀元坊,胥門皇華亭有狀元宰輔坊,雍熙寺橋西有榮光奕世坊,為申周、申乾、申士章(時行曾祖父三代)立。

蒸山辰刻有雲,雖亢旱必雨。

「圓妙觀」三大字,金太傅之俊書。乾隆四十年火,朱茂才彙源書。道光八年毀,石太史韞玉書。三清殿「妙一統元」四大字,金之俊書。山門外二碑亭,康熙九年,佟布政彭年遺愛碑,道光八年毀。

三清殿西角有木偶,以頭榰著枅柱,乃宋朱皮匠像。(錢希言記。)

三清像背一孔,以繩數十丈投之莫窮,或云即海眼。乾隆二十五年,人共見之。

三清殿西楹老子像碑,唐吳道子畫,元宗禦讚,顏真卿正書,宋寶慶元年,道士馮大同題,張允迪勒石。

三清殿石柱各鐫天尊聖號,東首尚全,西首已多更換。下有小字,文多漫漶,所見有「平江府長洲縣道義鄉眾善橋西街信士朱振並妻張氏七四娘暨家眷等,奉道助錢伍拾貫,置殿柱壹座,超薦先考朱一郎、先妣沈氏八娘、丈人張□、丈母沈氏六娘」。又一刻「宋淳熙三年,教宣郎泰州海陵縣黃彥修」。又一刻「顧仲六秀並妻趙氏五娘保佑」。又一刻「迪功郎陳」。又一刻「吉祥如意」,餘皆剝落。

七十二馬蹄泉在牛姑浜,雖高岡,掘土寸許見水。

真宮殿即漢都尉任延祠,像猶漢制。並祀唐創觀刺史任昭慶,二像並存。明蔡郡守遺愛祠在育嬰祠內,祀知府國熙,有像。

蓑衣真人是宋書生何中立。凡民疾苦,禱翦衣蓑煎服如神。後有淳熙御書「通神庵」三大字碑。宋蓑衣真人何中立墓在蠡口道堂巷,俗稱攝塚,今誤呼歇塚。

劉方伯祠在蓑衣殿側,祀江蘇布政使,崇祀吳郡名賢殿衡。向在山塘,因圮,乾隆初移像於此。道光十年巡撫陶澍、布政使梁章钜、按察使衍慶、郡紳石韞玉、韞崶、顧禮璜、吳廷琛、蔣賡塤、潘師乾、汪翼銘、尤崧鎮、潘曾彥、顧沅、顧震濤等重建,梁章钜記。

鐵槍在府庫中,宋淳熙中,圓妙觀東嶽殿浚井所得,槍上鑄有「項王將鍾離昧製」七字。

元莫月鼎真人像碑,在水府殿內,上攜像,下刻傳。明洪武十三年,宋濂撰並書。

無字碑在圓妙觀行宮門西楹,甚高。明洪武四年清理道教碑,方孝孺記,後因忌諱劃去其文。崇禎十五年夏,碑自搖動,數日而止。三步橋在大殿東角道,逢沛雨,魚從穴出。

銅亭在祖師殿庭,鑄工極細,宋時物。

七星池在鬥姆閣後,池中有七井,大旱不涸。閣即古聚仙樓址,前有古柏,因名蓬柏山房。道士莊蒙園、韓有能無後重修,今程炳元重構。有園亭樹石之勝在池左右。顧震濤有重修記。

五鶴街在三官殿內,或云莫真人造跡。釘釘石闌干在露台東側,釘孔傍石生縐痕。魚籃觀音像碑在觀音殿內。運木井在蓑衣殿庭東,井中有木,曾溺人,今塞。

七星壇在水府殿內。

天師石欄、寄信船石欄(相傳昔人焚書石下,能達冥府)在五土殿,即左右礓礤石,宋人所鑿,甚古。月牙池在後露台東側,亢旱不竭。

靈雨壇在雷尊殿西,外有五雷池,曾改育嬰堂,今為遣愛祠,祀慕少師天顏等。(詳見《崇祀錄》。)麒麟照牆在雷尊殿外。楊芝畫劉海、洛神二像在寶開後樓梯左,大徑丈餘,筆力超凡。

古松在東嶽殿前,又有銀杏二樹,甚古,宋初物。古柏在神洲殿,宋初物。

東嶽廟鐵爐銘有「浙西道平江路,在城居奉道信士王文祿,上侍父親王伯明、母親徐氏五娘清旨,發心施財,命工鉒造大方香爐壹座,捨入圓妙觀東嶽殿行宮,充供養。專祈保庇父親、母親壽齡綿遠福增崇。次冀天祿,室人周氏妙真身心康裕,所求如意者。泰定甲子年正月吉日置。」計十行三,百字。(十九條參顧沅《圓妙觀志》。)

圓妙觀東錢氏藥店,有不治之症,刮櫃木煎服可痊。相傳呂祖到此,遺丹於木,後板已洞損無存。又考錢氏之藥,得之黃孤山真人所傳。真人尚遺仙井在清真觀內,仙磨猶存。孤山傳其徒陳正孚,陳傳其徒陶希仁。錢氏乃陶所授,今有稱錢芝川者。(韓是升述。)

菁即紅萄卜,名大頭菜,出太湖諸山。白露酥,棗之美者,出東山。壽聖公主墓在獅山。宋高宗妹,故名皂妹山。

機聖廟名軒轅宮,在祥符寺巷。宋元豐初建,甚小。明萬曆初,裏紳章煥、王天爵、顧豫重建,久廢。國朝乾隆三十七年,里人孫輔成、王瑞生等重建。五十七年,毛永昌等再建,顧翰記。道光二年,纖接同業公建門廉台房,祀黃帝,並祀先蠶聖母西陵氏、東後方雷氏、(去苧造服。)西後彤魚氏。(作絲線,磨針,刺成章作服。)祔以雲機仙聖伯餘、(始作機杼,見《淮南子》。)胡曹、(始製衣服,見言口氏春秋》。)馬頭聖母、寓氏公主,天駟星君、菀窳夫人、蠶花娘娘、發繭仙姑、佐染仙姑、紡煉仙姑、造織仙姑、助福大姑、滋福二姑、崇福三姑、馬明菩薩、(皆蠶絲之神,參《漢禮儀誌通考》。)染色花缸仙師、(或云即葛仙翁。)天仙織女、照應局神、(神姓歐陽,有駙馬稱。)機神褚河南父子、張平子、發花仙聖、黃道仙婆、(始作振掉、綜線、挈花、踏棉、彈棉,見《松江府志》。)接頭方仙。廟門,相國潘世恩書「為章於天」。另祀大撓氏等。(始作甲子,黃帝臣,稱時運福神。)吳郡機業公所,一在圓妙觀內,元元貞元年建。一在花橋閣上,乾隆八年裏紳蔣文源等建。一在田基巷,一在顧亭橋南,一在吳山嶺。(吳棟錄。)

涉園在柳貞巷東,保寧知府陸錦建。錦孝友能文,為官清廉,乞歸,創始義倉者。園又名小鬱林,顧司空祖鎮書;宛虹橋,蔣司馬仙根書。又有沈太史誌祖題聯曰:「誰知太守山林之樂,時有群賢觴詠其間。」後易祝氏,更屬沈藩理沅,顧震濤記。今歸顧上舍宗瀚。

明鄉賢太僕顧存仁宅在東,祠在陽山大石塢,名大石書院,督學耿定向建,薛應旗記。並祀周言子,宋王蘋,元顧愚,明顧元慶、顧啟明,後移北寺東,巡按鍾繼英建,巡撫周充記,文待詔徵明書。(此碑藏於北寺塔中,甚奇。)更移齊門外臥佛寺東,知府金城建,歸有光記。俱廢,移祀復舊祠。(今祠中並無言子、王蘋、顧元慶三位,俟補。)

明曹忠臣遜宅在齊門路南,遜祖籍興化。弟肅、弟敬,皆長庠生,有文行。甲申之變,偕祖母薑氏、母張氏、妻李氏、肅妻周氏、妹持順,闔門自縊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旌表賜祀。(《北園小誌稿》。)

明蔣忠烈公若來宅在婁門接待寺東,有玉蘭堂。庭植玉蘭五株,甚古。若來守金華,拒大兵,巷戰力竭,自刎死。妻王氏、妾七人、女二人、子都察院經歷傳應生祖、未婚媳趙氏,闔門自焚死。國朝乾隆四十一年,旌表賜祀。

周孝子廟在外跨塘。神姓周名泰,(非宋周容。)元初建。

圓通古閣在東倉北開明橋,元延祐初建。明萬曆三十年,裏紳申用嘉、龔勳、金士衡、丁肇車、顧全、蔣二南等重建。國朝康熙初,里人重建。乾隆四十二年毀,里人王玉成、沈廷全等募建,延戒僧林碧守之,僧素勵梵行。嘉慶初,屠璿、殷在天等募修,延穹窿道士金全資居之。金敦內行,有道術。道光九年,韓崶、俞孝庭、嚴清泰、范泰齡、沈桂鱗、程元圭、石成璋,十七年顧錦雲、蔣庭英、孫煜、徐模廷、孫、蔣潤和、俞燿、趙增元、張清選、張惟善先後募修。顧震濤有重修閣記,並製閣聯曰:「傑閣奉開明,彼岸落伽山上;名橋施濟度,此間紫竹林中。」傍有功德祠。

二郎神廟在葑門內西營,向在水中,突起一阜,宋紹興初建廟,古名溪山第一祠。凡患瘍者,祀以白雞即愈,久廢。國朝嘉怯鄴十年重建,顧承記。神姓趙,名昱,(亦作李冰,六月二十六日神誕。)灌州人,少從李玨隱青城山。隋煬帝偉其才,起為嘉州牧,有斬蛟治水異跡,唐初封赤城王。宋真宗時,封清源妙道真君、楊山太尉。開禧二年,加封護國聖烈昭惠靈顯神佑王。(見郡邑誌、《周虎廟記》、《小知錄》。)傍祀消毒司,神姓賈,名島。(貌甚猛厲,五月十五日神誕。)一在社壇巷,明洪武十三年,道士馮本原、楊處靜建。一在教場西,明正德四年建。一在田基巷。

古太尉堂(即二郎廟,又名圓通院)在平江路胡廂使橋南,明弘治時分建,素著靈應,屢經興廢。國朝嘉慶十六年,江西吉安僧德士(字靜蘭)重修。其徒本修繼勤梵行,中有石刻「清淨慈悲」四古隸字,筆甚精勁。曹文麟、顧震濤並有重修記。

紫金庵在東山西塢,唐時建,中有十八羅漢像,甚工,雷潮所塑。

金井,自楓橋至滸墅鑿井七口,以濟行人,築亭覆之,元金德元建。

獅吼庵在閻橋南,久廢。道光三年,畫禪寺僧明誠創建。漸購鄰圃,次第增修。其徒如然(字蒼岩)與其徒孫杲開(字玉豐,書能詩,)並嚴持戒律,繼誌興修。中有木犀香處,頗多清致。顧震濤記,曹文麟書,勒石庵中。

石佛在閶門灣頭,齊何求故物。唐初寺廢,宋中復建。明初又廢為民居,移佛於陸墓村。庵屋為賈寓,易袁、易任、易歸、易章。至天啟六年,裏紳毛堪、張世俊、張世偉贖復為寺,像仍供奉。(參《百城煙水》。)

喀莊敏公祠在管山,名愛棠書院,祀織造喀爾吉善,歷任榷使,有德政者成祔。

「科第傳芳、褒封濟美」坊在吳縣直街,明嘉靖二十六年為郡人慮綱、慮雍、盧襄立,已圮。國朝嘉怯鄴十午,吳縣知縣朱樹基捐修。

邵公祠在盧師橋,已廢。邵(名失考)篤學敦行,盧雍之師,因名盧師。其地即天賜莊一隅,或云盧師庵址。(二條盧毓嵩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