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吴门表隐

卷十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橘裏在洞庭。(白玉蟾《橘隱記》。)洞庭以種橘為業者,其利與農畝等。(《研北雜志》。)漢將軍灌嬰墓在泗井巷內。(陸沆記。)

吳縣知縣金夢蛟墓在迂裏鬱舍。夢蛟大興貢生,康熙五年任,多治行,卒於官,士民留葬此。

吳塔司巡檢汪誌仁墓在管山書院後。誌仁官二十餘年,廉潔愛民,沒於任,士民留葬此。(二條韓是升錄。)

花溪在齊門石皮弄內,即芳草園,明諸生顧凝遠築。東有顧家場,後為徐尚獸乾學別業,更為嚴總戎偉宅。(《百城煙水》。)北首半閣猶存,南為顧貞孝國奉祠,(見誌。)乾隆二十二年建。道光九年,學士顧蓴重書「花溪」二大字於路門,今北為薛、金、胡、范諸紳宅。

鱸峰別墅在斟酌橋對岸,道光六年,吳復初等創建惜字公局。恤贈太僕寺卿、崇祀名賢祠尹明廷墓在九龍塢尹家泊。

勝安橋在山塘,(誌作洞,後改桐。)唐時架木以渡。宋端平時,里人金暹易石,(誌作成淳四年。)實治平元年,金守暹、守良、同母王一娘改建石橋,僧允勤監工。嘉定四年,尼師道重建。明正統己未,巡撫周忱、知府況鍾重修,弘治己未,治水郎中傅潮、知府曹鳳、通判陳瑋、長洲縣劉琦、吳縣鄺璠、長洲縣丞竇允、裏士周惲、郭鑒、蔣璦、陸榮、陸釗、朱繼、僧圓智重建,崇禎十一年修。國朝道光二十年,同善堂捐建,改名古勝安橋,董國華記。

宋武功大夫開趙墓在管山。(亦作罐。)秦時有管仙隱此。趙刲肝救父,曾置地三頃,作義墳。(見誌。)並有祠,久廢,(移祀復舊祠。)並設位於嶽廟右廡。(三月二十八日,村民舉草鞋會頗盛。)

北禪寺內亦有花橋水閣,唐司勳陸灣所築,久廢。

宋范忠宣公書「明教堂」三大字匾,在樂圃書院傍,有「元符二年,門人范純仁書」十字。

大帝廟牆下,有半截古碑二。一《使府特與蠲免廟院苗稅記》,一《使府特免官賦公據記》。公據中有夏稅肆丈叁赤,又苗稅柒碩捌蚪。(按赤即尺,碩即石,┨即鬥,不知何義改字。)皆宋淳熙六年七月,寺僧嗣芳請免稅記。

胡桃廳在因果巷陸氏庭前,樹本可五抱,郡中所無。

古神壇在三山會館後,平地高二尺餘,約二丈見方,用古石築成。中有壙板,鐫「洪武十三年」字樣。相傳張士誠婿歐陽倫所葬,里人立石表之。(無確據,隻刻「神壇」二字,或作潘元紹墓,非。按元紹祔葬上苧村。)

吳山嶺機神廟前古井,明劉基所鑿。

郡廟戲台右首,道光丙戌開灰池,掘地三四尺,下埋白螺螄殼甚多,不知何意。(五條吳鶴書錄。」)

明貞靜先生吳璿暨配閭邱氏墓在桐涇內。(地對七子山,逢壬戌,必發祥,先應女家。明嘉靖壬戌,裔孫婿申文定時行中狀元,天啟壬戌,外裔孫陳文莊仁錫中探花。國朝康熙壬戌,裔孫婿彭寧求中探花,乾隆壬戌,外裔孫陸桂森中進士,嘉慶壬戌,裔孫廷琛中會元。道光壬辰,裔孫鍾駿中狀元。)子弋陽令龍祔,名瑟琶墳。

州同贈通議大夫汪士榮暨配俞淑人墓在木瀆難字圩,子貢生贈通議大夫虞炳暨配戴、王二淑人祔。士榮傳載長洲縣志,周廷燮誌。虞炳孝友篤學,歷倡善舉,捐修學宮,錢綮誌。

欽旌義莊工部郎中汪留階暨配陶淑人墓在興福塘。(隸吳邑五都九圖乃字圩。)留階傳載郡誌,潘世恩誌。子太常寺博士、封奉直大夫翼銘暨配陸、陸二宜人,副王孺人祔昭位,孫理問景沅暨配欽旌節孝吳宜人祔穆位。(二條汪景淳錄。)

唐先儒忠宣公陸贄分祠在東倉小新橋巷,嘉慶十五年,裔孫文桂建。

顧三娘子硯店在大成巷西,顧仲呂母袁氏所製,為近代第一。(《吳門補乘》。)又顧德鱗工琢硯,子早故,媳鄒氏守節,傳業尤精,稱老親娘硯。(朱象賢記。)

大姚村,漢初越君搖隱此,古名搖城。(按搖字母餘,安朱子,已姓顧,實顧氏遷吳始祖。)曾孫貴移居橫山,貴子翱,(以孝行載誌書。)居太湖濱,十世孫融,徙居光福山,融十四世孫野王,捨宅為寺。

漢巨無霸墓在米堆山,(士人俗呼跌殺人灣。)有大石加於塚上,路甚險窄。(二條顧存愉記。)

明少保崇祀鄉賢、名賢申用懋暨繼配顧夫人墓在吳山湯家濱。(隸吳邑二都一圖東果字圩,屢經遷葬。原配欽、楊二夫人墓在草庵橋南。隸吳邑十一都廿一圖赤字圩。)子聯壁配吳安人,孫允庚配旌忠烈婦周氏祔。(烈皇后胞妹,甲申殉國難,見誌書。)

明大參申用嘉暨繼配徐夫人墓在錫祥橋。(隸長邑一都十八圖商字圩。)原配董夫人墓在元墓萬峰山。(隸吳邑十九都下十六圖發字圩。)子縯演芳配茅宜人祔,傍有萬峰山房。

華亭縣教諭申朝棟暨配顧安人墓在西郭橋,朝棟有治行,士民立去思碑於學。(三條申廷銳錄)刑部主事蔣楫暨配莊宜人墓在梅灣。(隸吳邑五都一圖皇字圩。)楫力倡善舉,有功桑梓,祀復舊祠。(蔣錫寶錄。)

陳鄉賢黃門侍郎顧野王分祠在婁門下塘,奉本支德輝、其康、瀛秀等配,嶽王市支孫芬等建,沈誌祖記。一在香山梅社,奉本支升一、順升等配,梅社支孫應陽等建。一在太湖陰山,並祀吳丞相雍等,陰山支孫鳳輝等建。一在西園石路塔水橋,奉本支豫全、大仁、大有、大德、大任、珍雲、頊等祔,仁孝裏支孫公建。門聯曰:「派衍銅坑,支分仁孝。南連雁宕,北接虎邱。」又分建在元墓山奉慈,一在楞迦山上山嶺,奉本支充永、鳳山、嘉瑞、嘉祥配,六安支孫兆熊建。

白豸山觀音庵有「千步涇」三大字匾,康熙初有神童顧某,五歲所書。(吳鎧記。)

釋鐵舟墓在虎邱山後,鐵舟,武昌人,工蘭竹,能詩文,善草書,錢泳題碣。

文學范起鳳暨配張孺人墓在虎邱馬營弄底。起鳳,寶山名諸生,有文行。大學士劉文清墉題,詩人范瘦生墓碣,並書。子浙江按察司司獄署仁和令正庸暨配周孺人祔。(張榮榴錄。)

周吳武真宅在鈕家巷,武真,泰伯十六世孫,宣王時有鳳集其家,中有池,因名鳳池。(韓是升廟碑。)

吳貞靜祠在桐涇,祀明隱士璿、弋陽知縣龍、光祿寺丞之良,以汝寧通判好古,長庠生棫祔。(吳泰曾錄。)

明舉人孝行吳士俊暨配陸孺人墓在觀橋雅宜山。(隸吳舉三十五都十圖簪字圩。)

瑞蓮庵在齊門福星橋西,即大悲庵址。明崇禎時建,久廢。道光七年,畫憚寺退院僧如本(號湧蓮,兼修淨業,通憚理,工書法。)捐募重建,拓放生池,潘相國世恩記勒石。

夾石泉仙人洞、仙橋在西磧山下太湖濱,桃李此處頗盛。道庫使神廟在草橋東,神姓張。

甫橋丁家巷,宋丁謂舊宅,南濠丁家巷有丁家園,謂之別業,今道傍有青石坐椅、上馬石。昌善局在元和倉後,即天真堂,原名集福精廬。康熙四十六年,郡紳顧汧、韓孝基、顧鼎榮等倡建,孝基記。乾隆初,韓彥曾、彭紹升、顧榮華重建,已廢。嘉慶二十四年,王彪、計蘊芳復興,後潘師升、蔣敬、黃均、應詔、曹文麟、藍瑞芝等捐辦施棺、代葬、惜字、放生諸舉。道光二十年董國華、蔣慶均、蔣開承、吳仁榮、夏廷榮、王永傳、張日華等竭力重整,並立義學。(楊文瑞錄。)

永禁紗緞機匠叫歇幫行碑在圓妙觀機房殿內,雍正十一年,長洲縣沈光曾奉巡撫高其倬、布政白鍾山、知府姚孔鈉憲行勒石。

蘇仙井在花溪,南明末,里人蘇翁有道術,浚此井治疫。(顧崧記。)

日雲峰在教場江東廟後,高二丈許,玲瓏挺峙,明萬曆初,墾土所得。采蓮橋在錢莊南,地多荷花,即吳王采蓮處。庫塔在徐鯉魚橋北,康熙初圮,下有古井。

泗洲池在東山長圻嶺,池中見泗州塔影。

橫塘橋亭四角古銅鍾,聲著清亮。嘉慶初,修亭時失之。(五條盧毓嵩錄。)隆安公主墓在鐵局,上建駙馬府堂。

慰古邱在陳千戶橋,駙馬府廟東北隅,均係骨塚,明太祖破張士誠時死節者。(二條顧亦寀東錄。)

淩霄花在西白塔子巷褚氏,有藤綴牆,花紅如萱,六月盛開,朝放暮落。(褚逢櫆錄。)蠟,虎邱山冬青樹上能生。(茹嶽濤誌。)

靈岩磚塔在琴台西,九成,宋太平興國二年,孫承祐為姊錢王妃資冥建,自為記,久廢,非今之塔也。見明馮翼辨。

李公徵漕紀德碑在長洲倉儀門左,乾隆十八年郡紳習寯、繆日芑、葉士寬、蔣恭棐、章克邁、沈慰祖、陸錦、郭孫順、韓彥曾、范瑤等為知縣李光祚立,沈德潛撰文,蔣仙根書。(二條顧廷枚錄。)

明指揮何真宅在水仙廟東,名何衙園,久廢。嘉慶初,十四世孫裘呈官立碣,以表遺址。陸墓市中,嚴寒河水不凍,相傳河底曾產硫磺。

古七井裏即齊門路,自跨塘橋直北至齊門,有古井七口在路傍,以壓城中火患。品字井在湯家巷中,明申用懋記勒石。

明陳祭酒霽故井在烏鵲橋北,井闌鐫「資爾山骨,衛茲林泉,於千萬年,慶流涓涓」十六字。

石天王像在馬稅城天王寺內。唐大中元年,鑿井所得。(六條彭蘊璨錄。)支遁鐵像在放鶴嶺,即支公道場。(陸鼎詩注。)

光福山銅像觀音殿中楹上懸道光十六年六月初三日御書「慈雲護佑」匾,並上諭一道。傍懸巡撫林則徐題匾曰「惠庇民天」。聯曰「大慈悲能布福田,曰雨而雨,曰暘而暘,祝率土豐穰,長使眾生蒙樂利。諸善姓願登覺岸,說法非法,說相非相,學普門功德,祗憑片念起修行。」布政使陳鑾題匾曰「慈庇下民」。聯曰「即佛即心,願眾生共樂慈悲,永無苦難。隨感隨應,信世界不離因果,便是菩提。」按察使額騰伊題匾曰「千光百福」。聯曰「暘雨轉豐年,念三番心齋,兩回頂禮,敢謂精誠通廣大。齊梁餘舊址,仰金容伊穆,紺宇重新,永祈苦難度蒸黎。」並率屬捐俸創建。郡紳石韞玉、李宗沆,山主顧沅同顧誌祖、壆祖、震濤等延戒僧松泉興復叢林,向住僧徒分住西院。

光福寺銅像觀音靈應碑在寺內,曰「範金瑞相出泥塗,曰雨曰暘信不誣;具足神通周法界,何言靈感著姑蘇。隻為吳人多敬信,凡有禱祈無不應;邦石以事達於朝,故遣微官來審證。微官奉檄欲行時,豈期大士已先知;預戒僧徒緩行化,侵晨悉俟水之涯。以茲一事今親見。昔人所言誠可驗;稽首歸依觀世音,應身得度隨諸念。嘉定辛未仲春上瀚,被檄而來,得詳銅像觀音靈感事跡,饒蓋居有,讚歎不已,敬用數語以述所聞。宣教郎無錫縣丞趙善重敬書,知殿僧師琬立石。」計一百六十九字。

紫端石斷碑在光福寺內。上有:「台判指揮逐一交管、收附、交割簿帳,永(下闕)。」下刻「天地好生,我佛慈悲,國王大臣,牧守令宰,仁湣之心,同一方便。大士赴緣窮感,解除積澇,救護稼穡。判府編修,為國為民,精禱不昧,捐拾冠衣,嚴飾法身,心佛交通,如穀答響。師義恭承盛事,與眾欣榮,著石藏臣,以貽永久。紹定壬辰八月,住山師義謹跋。張思明刊。」(上節文多闕,)下九十九字。(三條顧文浚錄。)

五路財神廟在芝草營橋,(載誌。)向在橋上。明初建,甚小,僅丈許。國朝乾隆三十八年,知府薩載、吳縣程兆選、紳士陳王賓、張萼咸等捐購西首民房改建,金祖靜記,林蕃鍾書。道光十九年,郡紳顧森、潘曾琦、王漢濤、陳鼎元、楊裕仁、馬劍等捐募重建,楊裕仁記。神姓杜名平,唐初人。兄弟五人,掌天下財源,(正月初五日神誕。)即五祀中行神。(《清嘉錄》。)亦作陳黃門顧野王之子盛南、鴻南、夏南、周南、允南。(《小知錄》。)亦作姓何名五路,元末禦寇死。(《無錫志》。)亦作姓杜名定,元時人,(其屬有財帛、財庫、寒山、拾得、催扛諸神。左右有招財喬有明,利市姚從益二神。)並在圓妙觀內。元元貞元年,建胭脂橋。明萬曆初,建閶門河田、齊門北馬路橋,婁門永寧庵。右褚涇口東憚寺橋,大帝廟外北濠,打索場北。

寶樹園在縣橋巷東,明太學歸湛築,後歸工部胡汝淳,名洽隱山房。明末顧其蘊所居,李雯記,五世孫聲雷尚居之。

西溪別墅在虎邱下塘甫裏祠傍。乾隆五十一年司馬陸肇域建,中有清風亭、桂子軒、鬥鴨池、四美樓諸勝,錢大昕記。(任兆麟錄。)

辟疆小築在甫橋南,道光二十年明經顧沅建,相國阮元題並書,太史嚴保庸記。中有藝海樓,總督陶澍題,祁寯藻書。沅藏海內書籍及名流書畫於此,並有吉金樂石之齋,姚元之題並書;傅硯堂,林則徐書並跋;金粟齋、金石聲書;吟香閣、白雲深處、心妙軒、據梧樓諸勝,為名流文宴之所,前即蘇文忠公祠。

釋默可塔在法會庵池上。默可字杲堂,性至孝,有梵行,能詩工書。

祗園蘭若在虎邱東山浜,即石像藥皇院,雍正初建,已圮。嘉慶二十四年,僧鏡堂奉母隱居重建,麵溪對山,為畫舫爭集之所。

申氏宗祠在郡廟東對門,(文定公特祠後。)祀元處士敏三暨配郭一娘等,歷世皆祔。明崇禎元年建,歲暮義莊祭之。(申元鈺錄。)

三縣汛地在城四十三處,設百總守之。城外隸吳縣二十三處,隸長洲十三處,隸元和二十五處。又太湖營所隸吳縣二十一處,隸長洲一處。

越公井在治平寺前,上徑一丈八尺,石闌如屏,文不可辨。又有唐廣明元年,僧茂乾述大唐楞迦殿後重修吳朝大井記,略曰「惟茲巨井,吳誌坐當橫山艮位,越來溪西百步。隋開皇十年,越國公楊素築城,創斯井焉。時屯師孔多,日飲萬人,邇來三百餘年,邑則改,其道不革(下闕)。」

楊素橋在新郭,素築城時建。

要離墓在梵門橋寶月庵側,明鄉賢李鴻宅,後歸吳尚書一蜚居之。堂下見石槨,傍有古要離之墓碣,明巡按高出題。今廢為隘巷,名蕭家園。道光七年,大府訪梁鴻墓,掘土曾見此碑。

古旗纛廟在衛弄,即今薑太公廟。康熙初,移建教場左,祀軍牙六纛之神。定例,霜降黎明,營衛各官致祭。祭時演放火槍陣,俗名信爆,能除不祥。(顧祿《清嘉錄》。)

元和倉大門外古青石,即宋舊倉儀門古跡。橫金下塘,田間有大石礎,甚占。是成濟觀址,今地名道觀弄。

渡僧橋下石刻有「咸淳十年十月,僧元愷等募緣重修」十四字。(《養屙錄》。)

明忠臣霍山教諭、崇祀鄉賢、名賢、忠義等祠、諡烈湣龔元祥暨配張孺人墓在九龍塢薦福寺前。子炳衡祔,婢冬女從葬,同殉節。

明忠臣昌平州吏目郭永昌暨配徐孺人、並湖廣布政司知事郭紹申暨配金孺人二墓在蠡口。(隸辰邑上四都二十八圃嘉字圩。)

明忠臣和陽衛經歷、崇祀鄉賢、名賢、忠義、名宦等祠毛維張暨配史孺人墓在東龍池。(隸吳邑十二都十三圖伏此字圩。)

明忠臣守備、崇祀忠義、恤忠、名賢等祠、諡烈湣陳於王暨配陶、張二宜人墓在傳溪橋炭團場。(隸辰邑九都二十一圖裳字圩。)

明處士習覺暨配王氏墓在北園十廟後。子翀配張氏,孫贈通議大夫鶚配黃淑人俱祔,元孫少詹事寯立碣。(周元英錄。)

明處士顧雲暨配王氏墓在唯亭宋家浜景字圩。子俸配張氏,孫應麒配陳氏,曾孫贈通議大夫崇祀鄉賢祠所載,配魯淑人俱祔,方拱乾誌。

鄉賢贈文林郎生員顧予壯暨配沈孺人墓在香山蓋字圩。子武進教諭嗣雍,孫孝於貢生大鵬俱祔。

名宦寶慶知府顧用霖暨配宋淑人、副趙淑人、章、欽二孺人墓在金雞墩惟字圩。子甘涼道恤贈太僕寺少卿、崇祀名賢祠爾昌、配宋淑人、副某氏俱祔。

名宦新會知縣顧嗣協暨配鄒孺人墓在黃天蕩西板橋,弟庶吉士、崇祀名賢祠嗣立暨配徐安人、副沈、陳、金氏墓在南首。子筤{賁},係森緒、孫詵、孫詒、孫蘭俱祔。(四條顧達尊錄。)

明處士尤聰暨配陸氏墓在官山蔡店。子旌表孝義挺秀,配李氏,孫崇祀鄉賢祠贈檢討瀹,配鄭安人俱祔。

鄉賢翰林院侍講尤侗腎配曹宜人墓在姚姊塢。子賢善珍,配邱安人、副歸氏,生員瑞,配蔣、鄭、金氏俱祔,沈德潛誌。

萬縣知縣尤世求暨配華孺人墓在小茅山。世求有詩名,多治行。(三條尤正浩錄。)明儒士程淳泉、妻胡氏墓在體善堂東,有碣。

贈奉直大夫戈楙敬暨配節婦張宜人墓在金杏橋。子監生寅植、配節婦袁氏祔。

山東按察使狀元、崇祀名賢祠石韞玉暨配蔣淑人墓在西磧山祖塋西,門人總督陶澍誌。

處士夏暈墓在葑門外井銘橋,翠立品敦行,工蘭竹,顧承誌,門人謝上珍立碣。

州同陳大琛暨配胡宜人墓在白馬磵。大琛力行善舉,獨建石獅涇內村橋,顧震濤誌。

贈奉直大夫顧兆年暨配吳宜人墓在梅灣珠墩。子太史寅,配吳宜人祔。兆年敦善行、有詩名。(六條顧維塘錄。)

名宦餘姚知縣張吉安暨配王孺人墓在珠圓山萬青字圩。石韞玉表,王學浩誌。(陸毓麟錄。)

翰林院侍講、崇祀名賢祠繆彤暨配顧、李二宜人,副邱安人、何、王、范、馬孺人墓在竺山,郭瑪誌。

封朝議大夫瞿連壁、暨配□恭人墓在長涇廟,錢大昕誌。(二條彭蘊璨錄。)

二呂先生祠在長元學儀門西首,祀宋儒呂希哲、祖謙,向在陽山及圓妙觀東。久廢。乾隆三十一年郡紳沈德潛,汪鼎煌、虞炳、美基,呂日起請移今所,增祀學師呂繼,德潛記勒石。道光六年韓崶、謝騤、蔣希賢、應楨、汪翼銘、胡鳳儀、顧震濤等重修,崶重書祠額,十二年蔣庭英、庭桂重修。

鄧武順王祠在長元學東偏,祀明功臣愈,向在唯亭,久廢。乾隆二十六年,訓導李良弼,請移今所,良弼記勒石。嘉慶三年,郡紳韓是升、蔣華、潘文起、王煦、王丙重建。道光十三年,韓崶、彭希鄭、蔣翼聖、徐循仁、顧震濤、蔣庭英、庭芬再建。

舒巡按祠在長洲學明倫堂後,祀創學明名宦御史汀。隆慶二年,知縣周良臣建。以是時有功移學諸公王庭、吳世良、張道、邊楒、王文儒、包梧、陳一德、牛佐、蕭之佐(見朱希周《遷學記》)配。國朝康熙六十一年,紳士公修,增祀學師王瑀、侯文熺。乾隆初,談思永、沈德潛繼修。道光十四年,蔣賡填、庭英、庭芳、顧震濤、吳元潤等修。

廣鄉賢祠在長元學東偏,祀汪琬、韓炎、顧希哲、張大受、惠士奇、尤侗,宋實款。乾隆三十年,長洲縣許治,元和縣周鳳岐,郡紳沈德潛、汪鼎煌、虞炳、美基、金三才、莊誠立、徐鳳喈請建,德潛記勒石。嘉慶二十二年,巡撫胡克家、郡紳韓崶、吳慈鶴、蔣升瀛、彭蘊琨、潘師升、蔣敬重建。石韞玉書題匾曰「後進之師」。聯曰「作者七人,仕學皆成盛業。奮乎百世,鄉邦長誦清芬。」道光十二年,石韞玉、韓崶、尤興詩、吳廷瓚、蔣賡塤、希賢、何桂馨、尤覲宸、顧震濤、蔣庭英等重修,增祀何焯。公題聯曰「作者七人,後賢不讓前賢,間此學修型裏黨。奮乎百世,特起自多繼起,允宜推廣薦馨香。」(四祠紳士公捐辦祭。)

沈中丞祠在官浦,祀明鄉賢林,徐崧有詩。(《百城煙水》。)

張純忠公祠在謝宴嶺,祀宋團練使選,建炎中敕建。明崇禎十六年,裔孫起文移建盛家浜。國朝順治十五年,江南提學裔孫能麟重建。乾隆四十五年,葵根、家雋重修。道光十九年,英載等重建。(俞孝庭錄。)

白蓮觀音堂在穹窿山顧家宕,明天啟中,里人徐邵建。晉高僧竺道壹塔在虎邱山南。陳高僧智聚塔在虎邱南嶺,唐虞世南誌。

唐高僧智炎塔在虎邱東嶺。又法恭塔在南嶺,劉子翼銘。又元和塔在東山,崔恭碑。又辨秀塔在西寺松門,釋然誌。又慧頵塔在西嶺。(三條顧湄《虎邱志》。)

唐齊翰律師塔在南嶺,釋皎然銘。(《抒山集》。)

封禮部尚書戶部主事欽加四品卿銜潘奕雋暨配史、沈二夫人,副徐、陳二孺人墓在張家橋。(隸吳邑二上三都一圖上字圩。)孫爾準誌。(潘遵祁錄。)

贈體仁閣大學士刑部郎中潘奕藻暨配吳夫人、副陳孺人墓在綠桐橋。(隸長邑九都十六圖賓字圩。)顧元熙誌。子中書贈郎中世榮暨配顧、陸二恭人、副郭孺人祔,湯金釗誌。

贈武英殿大學士職附貢生潘奕基暨配黃夫人、副陳孺人墓在段涇,(隸元邑二十三都四圖貴字圩。)朱綬誌。

即用郎中潘曾彥暨配陸恭人墓在廟橋浜馬莊,周岱齡誌。(三條潘曾琦錄。)

贈奉直大夫貢生蔣重光暨配趙、張、孫三宜人,副陸、黃二孺人墓在北洋涇辰字圩,彭啟豐誌。

贈中議大夫貢生蔣含光暨配章、副陳二淑人墓在陳公橋往字圩,萬承風誌。(二條蔣錫寶錄。)

處士張錫祚墓在靈岩山前,有「詩人張永夫之墓」七字碣,陳炳書。(顧道銶錄。)

娑蘿樹在集福巷內,宋人手植。一在馬醫科申文定公祠內,葉如榆,七葉並生。又曹堂巷口毛氏宅內一樹,棗花榆葉椒實,味甘而香,盛於秋初。

古紫藤在橫金寂照庵,又在元墓山司徒廟外,並宋人手植。潭西程園,西跨塘葉園,五聖閣前迎春坊,虎邱後山紫藤浜,甪直鎮菊花亭,獅子口苑橋東,天平山池傍,朱家莊古雪庵,虎邱席場弄,(開白花。)並元明人所植。

金錢松在百家巷內松隱庵,元人手植。(三條江沅錄。)

千佛堂有三:一在潘儒巷長當弄觀音庵,一在泮環巷蒲帆庵,一在李王廟塔影庵。道光十九年,巡撫裕謙奏毀三縣尼庵壹伯肆拾所,留此叁處收供聖像,飭善堂紳士奉香火,不令僧道尼居之。

安仁分局即長當弄觀音庵。道光二十一年,紳士董國華、蔣慶均、黃壽鳳、陳廷誥、黃讚元等呈請改立。

宋尼妙總塔在虎邱山東北達本庵。妙總字無著,蘇公頌孫女,紹定三年葬此。

宋高僧紹隆禪師塔在虎邱東山浜,徐林銘。元至大二年,釋圓至重修,趙孟頫記。國朝乾隆五十一年,釋祖通重建,江藩記。徐家青,西瓜名。生虎邱山,味甘松脆,種最佳。

吟嘯樓在青山橋西,朝議程秉義所築,臨堤高敞,畫肪明燈,皆集其下。額曰「仙侶少留處」。聯曰「吟風嘯月無雙士,綠水青山第一樓。」金勻善書題。秉義能文好客,著有《紅豆詠》、《梨雨集》。

校詞讀畫齋在白堤星橋南,茂才戈載所築。載,孝子寅襄子,世居楓橋,父子並有文行,著述甚富,以詞名世。道光壬辰移此,韋光黻書額。

二仙亭在虎邱山。嘉慶三年,浙紳王世陛、曰桂建。鑿石為亭,壁嵌石刻呂岩、陳搏二仙像,柱聯有「夢中說夢原非夢,元裹求元便是元。」龍虎石在虎邱後山小武當。

四面觀音在虎邱山,明嘉靖三十一年塑像建殿。國朝乾隆十九年,僧性海重建。五十九年,僧文烽通重修。秀水舉人王仲、瞿室、金禮贏製。柱聯曰「水光三昧,月光三昧,為勘破廿四圓僧眼目;當年海國潮音耳觀門門,裝幾個居十宰官婆子相。現夫人身,現命婦身,且放下八萬母陀手臂;今日虎邱山寺春風麵麵,看一班紅男綠女大家參。」

三仙閣在虎邱山。康熙二十七年,王玉鼎購放鶴亭址建。金俊明記。上奉文昌、呂祖、張仙,下祀壽星、孫臏、冷謙。嘉慶三年,王世陛、曰桂重建,王曇記。

小元墓在野芳浜,即佛華禪院。明崇禎十六年,鄧尉僧宏壁建,寺中荷花最盛。朔州知州蔣深墓在黃土橋。封平陽知府議敘同知蔣棨墓在申家莊。

贈歸德知府刑部員外郎蔣曰梁墓在長涇廟。

封湖廣道御史蔣曾爚暨配陸淑人墓在連城橋,王宗城誌。(十二條《白堤倚棹錄》。)

「府學」二大隸,宋淳熙三年,陳文蕙書。「鶴竹」二大篆,宋慶元二年,蘇唐卿書。「明倫堂」三大字,明洪武六年,滕用衡書。「龍門鳳池」四字,胡鑽宗書。(顧瑜錄。)

古六角泉在錢家磡,亢早弗竭,水清味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