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当前位置:天下书楼 > 养生四要

卷之一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全按:养生之法有四,曰寡欲,曰慎动,曰法时,曰却疾。夫寡欲者,谓坚忍其性也;慎动者,谓保定其气也;法时者,谓和于阴阳也;却疾者,谓慎于医药也。坚忍其性则不坏其根矣;保定其气则不疲其枝矣;和于阴阳则不犯其邪矣;慎于医药则不遇其毒矣。养生之要,何以加于此哉。

寡欲第一

夫食色,性也。故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口腹之养,躯命所关;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此屋庐子之无解于任人难也。设如方士之说,必绝谷,必休妻,而后可以长生,则枵腹之瘠,救死不赡,使天下之人坠厥宗者,非不近人情者之惑欤。

孔子曰: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盖男子八岁,肾气实,发长齿更,二八肾气盛,精气溢焉。精者,血之液,气者,精之导也。少之时,气方盛而易溢。当此血气盛,加以少艾之慕,欲动情胜,交接无度,譬如园中之花,早发必先痿也。况禀受怯弱者乎。古人三十而娶,其虑深矣。

古男子三十而娶,女子二十而嫁。大衍之数五十,天地之中数也,阳数二十五,阴数二十五。男子三十而娶,因其阳常不足,故益之以五;女子二十而嫁,因其阴常有余,故损之以五也。是故长男在上,少女在下,则震兑交而为归妹也。少男在上,长女在下,则艮巽交而为蛊也。归妹之吉,帝乙以之。蛊之凶,晋候之疾,不可为也。

人能知七损八益,则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不知此者,早衰之道也。何谓七损八益?盖七者,女子之数也,其血宜泻而不宜满。八者,男子之数也,其精宜满而不宜泻。故治女子者,当耗其气以调其血,不损之则经闭而成病矣。男子者,当补其气以固其精,不益之则精涸而成疾矣。古人立法,一损之,一益之,制之于中,使气血和平也。

八益丸 男子常服,补气固精。

熟地黄(酒拌,九蒸九晒,焙干,忌铁器,八两) 黄柏(去皮,盐水炒褐色,四两) 知母(去毛皮,四两) 莲肉(去心,二两)芡实肉(二两)

共为细末,炼蜜杵千余下,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以米膳压之,忌萝卜。

七损丸 女子宜服,抑气调血。

香附米(童便浸三日,一日一换,取起舂烂焙干,净一斤) 当归(酒洗,四两) 川芎(六两)

为细末,酒煮糊面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茴香汤送下。

今之男子,方其少也,未及二八而御女,以通其精,则精未满而先泻,五脏有不满之处,他日有难形状之疾。至于半衰,其阴已痿,求女强合,则隐曲未得而精先泄矣。及其老也,其精益耗,复近女以竭之,则肾之精不足,取给于脏腑,脏腑之精不足,取给于骨髓。故脏腑之精竭,则小便淋痛,大便干涩,髓竭则头倾足软,腰脊酸痛。尸居于气,其能久乎。故吕纯阳仙翁有诗云:

二八佳人体如酥,腰间伏剑斩愚夫,

分明不见人头落,暗里教君髓骨枯。

其男子伤精,病小便淋痛,大便干涩者,以肾开窍于二阴。前溺塞者,气病也,后阴病难者,血病也。宜补其气,则津液行而溺自长;补其血,则幽开通而便自润也,宜补肾利窍丸主之。

熟地黄(制,四两) 生地黄当归川芎白芍(各二两) 山药(一两半) 丹皮(去心) 白茯苓(各一两) 五味桂心(各五钱) 人参(七钱)

炼蜜为丸,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空心食前温酒下。

男子梦交而泄精,女子梦交而成孕;或有淫气相感,妖魅为祟,神志昏惑,魂魄飞扬,日久不愈,如颠如狂,乃召巫觋以逐之,抑末矣。苟非得道,如许旌阳萨守坚者,必不能驱治之也。惟务诚子萤火丸,方可除也。

上三条,皆不能清心寡欲之病。

萤火丸 主辟疾病,瘟疫恶气,百鬼邪祟,五兵盗贼。

萤火鬼箭(削取皮羽) 白蒺藜(各一两) 雄黄雌黄(各二两) 矾石(枯,二两) 羚羊角煅灶灰(各一两半) 铁锤柄(入铁处烧焦,一两半)

为末,以鸡子黄及丹雄鸡头一个,毛无间色者,捣和为丸,如杏仁大,样做作三角,以绛囊盛之,带在左臂,或挂在户上,若从军者系于腰中,勿离其身。

孟子曰:「养心莫善于寡欲。」寡之者,节之也,非若佛老之徒,弃人伦,灭生理也。构精者,所以续纲常也。寡欲者,所以养性命也。予常集《广嗣纪要》,一修德,二寡欲。然则寡欲者,其延龄广嗣之大要乎。予尝读《易》,泽上有水曰节。满而不溢,中虽悦慕,若险在前,心常恐陷,节之时,义大矣哉。若或反之,水在泽下,则以渐渗,泄其涸也,可立而待矣。困于坎中,犹有悦心,困而又困,虽有卢扁,不可治也。生,人所欲也,所欲复有什于生者乎?死,人所恶也,所恶复有什于死者乎?惟其溺于声色之中,蛊惑狂悖,由是而生有不用也,由是而死有不辟也。诗云:「士也罔极,二三其德。」此之谓也。

有人于此,尝语人曰:欲不可纵,纵欲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哀。可谓知养生矣。至于暗居独处之时,目有所接,心火焰起,虽有灾害,亦莫之顾。故曰寡欲,只在谨独。

今之养生者曰:心,神之主也,肾者,精之府也,脾者,谷气之本也。三者交养,可以长生。苟神太烦则困,精太用则竭,谷太伤则减,虽有补益之功,不能胜其旦暮之牿矣。广成子曰:服药千朝,不如独宿一宵。诚哉是言也。

今指利刃语人曰:是可蹈乎?曰:不可。指鸩毒语人曰:是可咽乎?曰:不可。因语人曰:佳丽之色,利于刃也;膏粱之味,毒于鸩也。远而疏之,不可狎也,则群笑而起。一朝病生,迎医治之,贶以百金不爱也。噫,曲突徒薪无恩泽,焦头烂额为上客,其此之谓也。

夫男子十六而精通,至六十四岁而精竭。女子十四而经行,至四十九岁而经断。初生之时,形体虽具,精血犹未生也,必待乳哺之养,水谷之气,日生月长。男子十六而精始溢,女子十四而血乃泻,成之何其难也。男子八八而精竭,女子七七而血尽,败之何其易耶。夫以十年所生之精血,尚不满于百半之用。譬诸草木,气聚于春者,覆败于秋也,虽欲留之,只有许多分数。况以难成易败之精血,不知爱惜,反暴弃之,此所以不待八八、七七之期而早毙矣。

交接多,则伤筋,施泄多,则伤精。肝主筋,阴之阳也,筋伤则阳虚而易痿。肾主精,阴中之阴也,精伤则阴虚而易举。阴阳俱虚,则时举时痿,精液自出,念虑虽萌,隐曲不得矣。当是时也,猛省起来,远色断想,移神于清净法界,歌舞以适其情,谷肉以养其身,上药以补其虚,则屋破犹堪补矣。苟不悔悟,以妄为常,乃求兴阳之药,习铸剑之术,则天柱折,地维绝,虽有女娲氏之神,终不能起冢中之枯骨也。

今人好事者,以御女为长生之术。如九一采战之法,谓之夺气归元,还精补脑。不知浑浊之气,渣滓之精,其机已发,如蹶张之弩,孰能御之耶。己之精,自不能制,岂能采彼之精气耶。或谓我神不动,以采彼之气,不知从入之路何在也,因此而成淋漓者有之。或谓我精欲出,闭而不泄,谓之黄河逆流,谓之牵转白牛。不知停蓄之处,为疽为肿者有之,非以养生,适以害生也。

古人有见色不动,如鸠摩罗付之受宫人。这是铁汉,如何学得。必如司马公之不置姬妾,关云长之屏美女,刘琦之却名妹,然后可养此心不动也。坚白不至,而欲自试于磨涅,其有不磷缁者几希。

项羽喑哑叱咤千人,自废垓下之变,乃与虞姬对泣。汉高祖见太公置俎上,略无戚容,诛戮功臣,何其忍也。病革之时,乃枕戚姬之膝,而垂涕焉。苏武在匈奴,吞毡啮雪,所持节旄尽落,而志不屈,何其强也。乃纳胡妇生子。虽曰项羽之泣虞姬,恨别也;汉高祖之泣戚姬,防患也;苏武之纳胡妇,为养也。然尤物移人,终是不完。

古人教子,舞刀、舞剑、学文,朝习夕游焉,所以涵养德性,禁其非心也。故能气质清明,德业成就,福寿绵长。今之人则不然,所以福德不及古者远矣。

配匹之际,承宗祀也;婚姻以时,成男女也;夫妇有别,远情欲也。故身无疴疾,生子贤而寿。今人不知宗祀为重,交接以时,情欲之感,形于戏谑,燕婉之私,朝暮阳台,故半百早衰,生子多夭且不肖也。故曰:寡欲者,延龄广嗣之第一紧要也。

《内经》曰:「天食人以五气,地食人以五味。」谷、肉、菜、果,皆天地所生以食人者也。各有五气五味,人食之,先入本脏,而后养其血脉筋骨也。故五谷为养,五畜为助,五菜为充,五果为益,不可过也,过则成病矣。

又曰:「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阴者,五脏也。酸生肝,苦生心,甘生脾,辛生肺,咸生肾,此五脏之生,本在五味也。多食酸则伤肝,多食苦则伤心,多食甘则伤脾,多食辛则伤肺,多食咸则伤肾,此阴之五宫伤在五味也。故五味虽所以养人,多食则反伤人也。

四方之土产不同,人之所嗜,各随其土之所产也。故东方海滨傍水,其民食鱼而嗜咸。西方金玉之域,其民食鲜美而嗜脂肥。北方高陵之域,其民野处而食乳酪。南方卑湿之域,其民嗜酸而食鲋。中央之地,四方辐辏,其民食杂。故五域之民,喜食不同,若所迁其居,变其食,则生病矣。孔子养生之傋,卫生之严,其饮食之节,万世之法程也,何必求之方外哉。

孔子之慎疾,曰:肉虽多,不使胜食气,尚澹泊也;不为酒困,慎礼节也;不多食,示俭约也。平日之养生者,无所不慎如此,故康子馈药则不尝,自信其无疾也。子路请祷则不听,自知其不获罪于天也。苟不能自慎,而获罪于天,虽巫医何益。

人之性有偏嗜者何如?鲁晢嗜羊枣之类是也。然嗜有所偏,必生有所偏之疾。观其多嗜鹧鸪,常食鸠子者,发皆咽喉之病。使非圣医知为半夏之毒,急以生姜解之,则二人未必不以所嗜丧其生也。

「饮食自倍,脾胃乃伤」。自倍者,过于常度也。肠胃者,水谷之所藏也。饮食多少,当有分数,苟过多则肠胃狭小不能容受,不能容受则或溢而上出,不上出则停于中而不行。水不行则为蓄水,食不化则为宿食,蓄水宿食变生诸病。邵子曰:「爽口物多终作疾,快心事过必为殃。」岂虚语哉。

因而大饮则气逆,饮者,酒也,味甘辛苦,气大热,苦入心而补肾,辛入肺而补肝,甘入脾和气血而行荣卫。诗云:「为此春酒,以介眉寿。」酒者,诚养生之不可阙。古人节之于酒器以示警,曰爵者,有差等也;曰钟者,中也。卮之象觞,云有伤之义,犹舟以载物,亦可以覆物也。若因而大饮,是不知节矣。大饮则醉,醉则肺先受伤。肺主气,肺受伤则气上逆而病吐衄也。岂不危乎!岂不伤乎!信哉,颠覆而杀身矣。

酒虽可以陶情,通血脉,然耗气乱神,烂肠胃、腐胁,莫有什于此者。故禹恶脂酒,周公作酒诰,卫武公诵宾筵,谆谆乎,戒人不可沉湎于酒也。彼昏不知,壹醉日富。

丹溪云,醇酒宜凉饮。醇酒谓不浓不淡,气味之中和者也。凉谓微凉也。昔司马公晚年得一侍妾,问其所能,答曰:「能暖酒。」即是此意。盖胃喜寒而恶热,脾喜温而恶寒。醇酒凉饮,初得其凉以养胃,次得其温以养脾。人之喜饮热酒者,善病胃脘痛。此热伤胃,瘀血作痛也。喜饮冷酒者,善病腹痛,不嗜食而呕,寒伤脾也。夫寒凝海,惟酒不冰。酒入气中,无窍孔得出。仲景云:酒客中风,不可服桂枝汤,谓有热也。夫中风乃宜桂枝之症,而以桂枝为禁,何也?以酒也。日醇于酒,宁无呕血之病乎。

今人病酒者,与伤寒相似,切不可误作伤寒治之,反助其热,亦不可以苦寒之药攻之。盖酒性之热,乃无形之气也,非汗之何以得散。酒体之水,乃有形之质也,非利之何以得泄乎。故宜以葛花解酲汤主之。所谓上下分消以去其湿也。

葛花白豆蔻砂仁(各五钱) 木香(五分) 青皮(三钱) 陈皮人参白茯苓猪苓(各一钱半) 白术神曲泽泻干生姜(各二钱)

为细末,每服三钱,白汤调下,但得发汗,酒病去矣。

酒客病酒,酒停不散,清则成饮,浊则成痰。入于肺则为喘,为咳。入于心则为心痛,为怔忡,为噫。入于肝则胁痛,为小腹满痛,为呕苦汁,为目昧不明。入于脾为胀,为肿,为吞酸,为健忘。入于肾为溺涩,赤白浊,为腰痛,为背恶寒。入于胃为呕吐,为泄痢,为胃脘当心而痛。有诸症疾,种种难名,不亟去之,养虎为患。以十枣汤主之。只一剂根株悉拔,勿畏其峻,而不肯服。书曰:若药不瞑眩,厥疾弗瘳。

芫花(炒研末) 甘遂末大戟末(强者三分,弱者折半) 大枣(肥者十个)

水一钟半,煮枣至八分,去枣入药末,搅匀服之,得快下清水,其病去矣,不动再作一服,动后糜粥自养。

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癖为痔。饱食者,太过也。食过常分则饱,饱则肠满,满则筋脉皆横,则解散不相连属矣。肠癖者,泄利也。痔者积也。肠癖为痔,即便血也,近则为痢,久则为脾泄,为肠风,为脏毒矣。

脾者,卑职也,乃卒伍使令之职,以司转输传化者也。故脾谓之使。胃者,仓廪之腑,乃水谷之所纳出,故胃谓之市。人以谷气为主者,脾胃是也。脾胃强则谷气全,脾胃弱则谷气绝。全谷则昌,绝谷则亡。人于脾胃可不知所养乎。养脾胃之法,节其饮食而已。

脾胃者,土也。土寄旺于四季,脾胃寄养于四脏。故四时非土,无以成生长收藏之功;四脏非土,无以备精气筋脉之化。然有阳土有阴土者,阴土坤也,万物之所归藏也,阳土艮也,万物之所以成始成终也。阴土阳土非戊己之谓也,阳土备化,阴土司成。受水谷之入而变化者,脾胃之阳也,散水谷之气,以成荣卫者,脾胃之阴也。苟得其养,无物不长,苟失其养,无物不消,此之谓也。

古人制食,早曰昕食,晏曰旰食,夕曰晡食,谓之三餐。三餐之外不多食也。孙真人曰:早晨一碗粥,饭莫教人足,恐其过饱,伤脾胃也。

《周礼》曰:「乐以侑食。」故有初饭、亚饭、三饭、四饭之官。脾好乐,管弦之音一通于耳,脾即磨矣。叔和云:「磨谷能消食」。是以声音皆出于脾。夏月戒晚食者,以夜短难消化也。

五味稍薄,则能养人,令人神爽,稍多,随其脏腑各有所伤。故酸多伤脾,辛多伤肝,咸多伤心,苦多伤肺,甘多伤肾,此乃五行之理。初伤不觉,久则成患也。

古人食必兼味者,相因欲其和也。无放饭无流歠者,节之礼,谨防其过也。凡人食后,微觉胸中不快,此食伤也。即服消导之剂,以助脾之传化,不可隐忍,久则成积矣。加味二陈汤主之。

橘红白茯苓(各七分) 半夏(制,一钱) 炙甘草(三分) 川芎苍术白术(各八分) 山楂肉(一钱半) 砂仁(五分) 神曲(另研末炒,七分) 香附(一钱) 上除麦蘖(炒为末另包)

余药细切,水二盏,姜三片,大枣三枚,煎一钟去渣,调上神曲、麦芽末服之。

凡有喜嗜之物,不可纵口,常念病从口入,惕然自省。如上古之人,饥则求食,饱则弃余可也。苟不知节,必餍足而后止,则气味之偏,害其中和之气。传化之迟,斯成菀莝之积矣,为辟为满为痛。纵一时之欲,贻终身害,善养生者,固如是乎。即当明以告医,攻去之可也。宜分冷积热积,用原物汤,攻而去之。

如伤肉食面食,辛辣厚味之物,此热积也,宜三黄枳术丸。

原物汤

即以所伤之物,同韭菜捣烂作团,火烧存性,取起研细,煎汤作引,故曰原物汤,又曰溯源汤,送三黄枳术丸。

黄芩(酒洗) 黄连(酒洗) 大黄(湿纸包煨焙干,各一两) 神曲橘皮白术(各七钱半) 枳实(麸炒,五钱)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如绿豆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服。

如伤瓜桃生冷冰水之类,此冷积也,宜木香清积丸。即以所食生冷物,用韭菜同捣作丸,如前法煎下。

木香清积丸

木香(去苞) 益智仁(各二钱) 青皮陈皮(各三钱) 三棱(煨) 莪术(煨,各五钱) 牙皂(烧存性,一钱半) 巴豆肉(醋煮干,另研,五钱)

为末,醋打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食前服。

凡人早行,宜饮醇酒一二杯,或食糜粥,不可空腹而出者。昔三人晨行,一人饮酒,一人食饭,一人空腹。后空腹者死,食饭者病,饮酒者无恙。

凡辛热、香美、炙煿、煎炒之物,必不可食,多食令人发痈。《内经》云:「膏粱之变,足生大疔。」足,太过也,大疔,疽之最毒者。凡人发疽,如麻如豆,不甚肿大。惟根脚坚硬如石,神昏体倦,烦躁不安,食减嗌干,即疔毒也。其外如麻,其里如瓜,宜真人活命散主之,多多益善。

瓜蒌根(一钱) 甘草节乳香(各一钱) 穿山甲(蛤粉炒,三大片) 赤芍白芷贝母(各一钱) 防风(七分) 没药皂角(各五分) 归尾(酒洗) 金银花(三钱) 大黄(酒煨,一钱) 木鳖肉(八分)

用金华酒二盏煎服,服药后再饮酒数杯,以助药力。体重者加黄耆一钱,减大黄五分,大便溏者勿用大黄。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