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韵》五卷,陆法言撰于隋仁寿元年(六〇一年),至唐仪凤二年(六七七年),长孙讷言为之注,各见本序。今《广韵》虽非《切韵》之旧,然卷首仍署“陆法言撰本,长孙讷言笺注”,纪其朔也。
顾《切韵》《隋志》不著录,而两《唐志》所著录之《切韵》则题陆慈撰。严可均《全隋文》陆法言小传云:
法言名慈,以字行,魏郡临漳人,开皇中为承奉郎。父爽,尝奏更皇太子诸子名字,及太子废,而爽先卒,文帝追案,坐除名。有《切韵》五卷。
此小传虽未明著所本,然可知其糅杂两《唐志》,及宋本《广韵》,并《隋书·陆爽传》而成。至慈与法言是否一人,尚有疑问。因法言《切韵》自序,法言之名凡三见,序称法言,何以书题慈撰?或以《倭名类聚钞》所引有陆词《切韵》,“词”与“言”正相应,但法言弟名正言,见《元和姓纂》,“词”与“法”并不相应。则“以字行”一节,亦推想之词,须俟其他确证。
至法言之陆,本出鲜卑,亦见《姓纂》,前人多不注意。《姓纂》河南陆氏条云:
河南洛阳陆氏,出自代北,代为部长大人,号步六孤氏。后魏孝文迁洛,改为陆氏。与穆、奚、于、贺、刘、娄为北人八族。征西大将军东平王陆候,生丽、颓、归、骐骥。……骐孙隋中书舍人,生法言、正言。法言,隋承奉郎,撰《切韵》。正言孙大同,遂州刺史。
今本《姓纂》,辑自《永乐大典》,恒有脱误。据《魏书·官氏志》,太和十九年(四九五年)诏八姓有楼、嵇、尉,无奚、娄,据《魏书·陆俟传》,俟子有骐 ,无骐骥;据《通典·职官典》,隋有内书舍人,无中书舍人。此字句之脱误者也。曰正言孙大同,则与《大唐新语》合,《大唐新语》陛大同条云:
大同阖门雍睦,四从同居,法言即大同伯祖也。
据《隋书·陆爽传》:“爽,魏郡临漳人,祖顺宗,父概之,子法言。”郡望先世,均与《姓纂》不同,又不言其撰《切韵》,何以知此即为撰《切韵》之法言。据《魏书·陆俟传》:“俟,代人,季子骐 ,骐 子顺宗,顺宗子概之。”概之即法言之祖,骐 即法言之高祖。今本《姓纂》,“骐”下脱“ ”字,复脱中间一代,故谓骐孙生法言、正言耳,非先世有异也。
据《北史·陆俟传》:“琪 子孟远,孟远子概之,概之子爽,爽子法言。”更为明晰,但孟远与顺宗不同,则一人二名耳。
至于郡望,《魏书》于鲜卑例称代人,迁洛以后,则称河南洛阳人。今《隋书·爽传》,不称河南洛阳人,而称魏郡临漳人,盖爽父仕北齐,此从北齐迁邺以后之称,非郡望有异也。《北史》以陆爽附《陆俟传》末,宜矣。
然正为《隋书·陆爽传》不称河南洛阳人,而称魏郡临漳人,故人莫知为鲜卑。且陆本汉姓,非据《姓纂》,莫由知为鲜卑之陆。非参考《北史》,莫由知为鲜卑陆俟之子孙也。
唐时即有误法言为吴人者。李涪《刊误》切韵条云:
陆法言《切韵》,吴音乖舛……夫吴民之言,如病喑风而噤,启口则语泪喎呐,随声下笔,竟不自悟。
是以法言为吴人也。赵璘《因话录》曰:
有人检陆法言《切韵》,见其音字,遂云此吴儿真是翻字太僻,不知法言是河南陆,非吴郡也。
苏鹗《演义》亦曰:
陆法言著《切韵》,时俗不晓其韵之清浊,皆以法言为吴人,……此大误也,法言本代北人,号步陆孤氏。
清俞正燮《癸巳存稿·书广韵后》,因唐宰相陆氏皆吴郡,犹疑法言为吴郡陆。今欲明法言一家统系,应合魏、齐、周、隋、北五史及《姓纂》,成鲜卑陆氏世系表,则法言之为鲜卑了然矣。周嘉猷《南北史世系表》有河南陆氏世系,然仅据《北史》,未为完备。另谱如右表:
【附注】
1.弥,《北史》作珍,此据《周书·腾传》。
2.子彰即士沉,希道子,入嗣昕之。
3.卬,殿本《魏书》作昂,此据《北齐书》本传及《隋书·彦师传》。
4.抟,殿本《北史》作搏,此据元大德本《北史·卬传》。
5.彦师,《隋书·孝义传》亦作魏郡临漳人。
6.顺宗,《北史》作孟远,此据《魏书·俟传》、《隋书·爽传》。
7.正言,据《元和姓纂》。
鲜卑陆氏世系表
据表,陆俟至法言凡六世。虽系出鲜卑,以武功世其家,然再传至诱,史即称其雅好读书。三传至 ,已有述作,尝拟《急就篇》为悟蒙章,及七诱,十醉,章表数十篇。弟恭之,所著文章诗赋,亦千余篇,见《魏书》各本传。
从弟旭,好老易纬候之学,撰《五星要诀》,及《两仪真图》。隐太行山,屡征不起,见《周书·腾传》。
四传至元规,常从北齐文宣征讨,著《皇帝实录》,见《史通·正史篇》。
从弟晔,笃志文学,《齐律》序即晔之词,见《北史·恭之传》。
从弟爽,为太子洗马,与宇文恺等撰《东宫典记》七十卷。爽即法言之父。宇文恺亦鲜卑也,见《隋书·爽传》。
五传至拨,通阴阳律历,见《北史·玮传》。
从弟卬,博览群书,善属文,甚为河间邢邵所赏,所著文章十四卷行世,齐郊庙诸歌,多卬所制,见《北齐书·卬传》。
卬子乂,《五经》精熟,时人谓之“石经”,见《北史·乂传》。
此皆鲜卑陆氏之家学。偃武修文,曾不数世,纯然华化。法言生于其间,濡染既深,握笔记述,遂为韵书不祧之祖。观孙愐《唐韵》序,知天宝间(七五一年)音韵之书,惟陆氏《切韵》盛行于世,但人不注意其出于鲜卑耳。
当陆俟再传至叙时,孝文犹未改代人氏姓。故《魏书·叡传》云:
叡袭平原王,娶博陵崔鉴女,鉴谓所亲曰:“平原王才度不恶,但恨姓名殊为重复。”
盖其时仍称步六孤也。今《魏书》不称步六孤俟,而称陆俟者,魏收修史,例用新姓,不用旧姓耳。由此可见鲜卑种人华化之速矣。
不独此也,笺注《切韵》之长孙讷言,亦鲜卑也。讷言事迹不多见,仅由故宫王仁昀本《切韵》知其曾为德州司户参军。又由《姓纂》长孙系条,知“敦生师,黄门侍郎,师生讷言”。《姓纂》残阙不全,不敢信其无脱误。惟长孙氏之为鲜卑,较陆氏为易识。《周书·长孙俭传》云:
俭,河南洛阳人,其先魏之枝族,姓托拔氏,孝文迁洛,改长孙氏。俭容貌魁伟,音声如钟,大为鲜卑语。
讷言其裔也。《旧唐书·长孙无忌传》云:
无忌,河南洛阳人,其先出自后魏献文帝第三兄,初为拓跋氏,宣力魏室,功最多,世袭大人之号,后更跋氏为宗室之长,改姓长孙氏。
今传《唐律疏义》三十卷,即长孙无忌等奉敕撰,讷言其同族也。《切韵》之撰者注者,均属鲜卑,不可谓不奇。故特表而出之,以供研究音韵者之参考。
* * *
[1] 本篇作于1935年。英译本先发表于《华裔学志》第一卷第二期(1935年),中文原本发表于北平图书馆《图书季刊》第三卷第三期(1936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