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十三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切佛语心品第三之三

(◎科前破二执通断二章已竟◎下双遣智境以明无智无得分二◎先遣所观境◎次遣能观智初中又二◎先遣事境◎次遣理境且初)

大慧复白佛言。如世尊所说。以彼彼妄想,妄想彼彼性。非有彼自性。但妄想自性耳。

(记曰。此蹑牒佛言将以兴难也。由佛前云,诸法本无自性,但妄计有自性耳。故此牒之。彼彼,种种也。唐译云。如世尊说,由种种心分别诸法,非诸法有自性,但妄计耳。此牒佛说。下就义立难云。)

世尊。若但妄想自性。非性自性相待者。非为世尊如是说烦恼清净无性过耶。一切法妄想自性,非性故。

(记曰。此难染净俱无成断灭过,将显境空智有,意且先遣事境也。大慧因闻佛说诸法皆无自性,但妄想耳。意谓若诸法但只是妄想分别,而无实体相对待者,斯则绝无诸法之性矣。若果然诸法绝无自性。岂不是世尊说众生染习烦恼,与如来清净涅槃,总皆无性耶。若染净俱无,则堕断灭过矣。夫何故。以世尊说一切法但是妄想分别,无实体故。斯疑境空而心亦断也。非为,犹言岂不是也。下佛答以妄境虽空,圣智实有。)

佛告大慧。如是如是。如汝所说。大慧。非如愚夫性自性妄想真实。此妄想自性,非有性自性相然。大慧。如圣智有性自性。圣知圣见圣慧眼,如是性自性知。

(记曰。此言遍计本无,圆成实有,不堕断灭过也。如是如是者,纵许之辞也。意谓若果如大慧所说,则是断灭过矣。佛谓我说诸法无性者,以彼诸法本来寂灭,非如凡愚分别而有真实事也。故唐译云。一切凡愚分别诸法。而诸法性非如是有。此但妄执,无有性相。故云此妄想自性,无有性自性相然。谓此诸法但是妄想分别有自性耳。其实无有性自性相如其所分别者,故云然也。所言诸法无性者,但无遍计之妄想,岂绝无真性哉。且如自觉圣智实有性自性事。此乃圣知圣见圣慧眼,明知明见有性自性者,非绝无也。谁谓断灭。此则依他遍计执无,圆成实有。但相有性无,情有理无耳。故论云。由彼彼遍计,遍计种种物。此遍计所执,自性无所有。依他起自性,分别缘所生。圆成实于彼,常远离前性。)

大慧白佛言。若使如圣以圣知圣见圣慧眼,非天眼非肉眼,性自性如是知。非如愚夫妄想。世尊。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故。

(记曰。此承上言有圣智事,牒难世尊亦堕有过,此难自语相违也。大慧意谓若离妄想外果有圣智事,许圣知圣见慧眼明知明见,但非天眼肉眼可知可见。而且非愚夫妄想境界者。是则愚夫有能离妄想者,亦可许知见矣。云何愚夫离是妄想,不觉圣性事耶。此大慧意许二乘是愚夫中能离妄想者。如何世尊往往诃其不见佛性。意难自语相违也。此下展转而兴五难,以成堕有之过。)

世尊。彼亦非颠倒。非不颠倒。所以者何。谓不觉圣事性自性故。不见离有无相故。

(记曰。此难凡圣不分也。非颠倒,圣人也。非不颠倒,凡愚也。大慧意谓若圣智实有而非知觉境界者,而凡愚不知,亦可谓圣人矣。故云彼亦非颠倒。争奈凡愚现前不觉,不能明见,此又非不颠倒也。何者。且云有圣智事又非所知之境。今凡夫既不知于所知,不可谓之凡。有而不能知,又不可谓之圣。斯堕凡圣不分之过矣。)

世尊。圣亦不如是见如事妄想。不以自相境界为境界故。世尊。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不说因无因故。谓堕性相见故。

(记曰。此难圣若有见亦堕凡情也。意谓凡愚执著以自境界为境界。圣人智照不同凡夫。故云圣亦不如是见如是妄想。所以不同者,以不以自境界为境界故。今若圣人实有圣智为自境界者,则不免执著。所谓若存圣解即堕凡情。亦同凡夫妄见矣。所以圣亦同凡者,以彼圣智境界执有自体。许可明知明见故也。且既可知见,则亦同凡夫妄想境界矣。故云彼亦性自性相妄想自性如是现。彼,指圣智境界。何者。以佛法中不论有因无因。但有可知见者,即堕有法。今圣智既有可见,岂不同于凡夫妄见耶。故曰谓堕性相见故。◎上立难◎下出过)

异境界,非如彼等。如是无穷过。世尊。不觉性自性相故。

(记曰。此释上难义以成过也。谓凡夫境界种种差别,不比圣智境界平等一如,故曰异境界非如彼等。意谓纵许圣智境界一同凡夫,斯则堕多因唯感一果过。如此因异果一,则因果不分,坏三界相,而招无穷过失矣。何者。以坏诸法相,因果混淆,故云不觉性自性相故。不觉,谓不知。犹不辩也。)

世尊。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彼云何妄想非妄想,如实知妄想。

(记曰。此蹑前妄想无性圣智有知之言以立难也。上三难,通难无所知之境。此一难,难无能知之心。大慧因世尊前云妄想无性。又云如实而知妄想无性者是名圣智。意谓妄相所以无性者,以不觉性自性相故也。若不觉性自性相,则是妄想自性亦不因诸法性自性相而有也。故云亦非妄想自性因性自性相。然妄想既不因诸法而有,是无所知之境矣。既无所知之境,则无能知之心。既无能知之心,则圣智亦无知矣。岂彼无知之圣智,而能分别于无可分别之妄境,而言圣智如实而知妄想耶。故云彼云何妄想非妄相如实知妄想。彼,指圣智也。意难若有可知之境,则妄想不是无性。若无可知之境,则圣智不是有知。且有知,既非真知矣。非真则妄。妄则不如实知。如何世尊说有圣智事如实而知妄想耶。斯则心境互有,进退皆非。又堕自语相违。所谓招无穷过也。)

世尊。妄想异。(二译皆云。妄想相异。)自性相异。世尊。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彼云何各各不妄想,而愚夫不如实知。然为众生离妄想故,说如妄想相不如实有。

(记曰。此转承上圣智如实知妄想意,以约真妄一异难也。意谓圣智唯一真不二。妄想乃心境多种。故云妄想相异,自性相异。所以妄想种种差别者,因诸法有种种差别,以心因境有故。且因种种境有种种心。各各妄想分别各各诸法。故云不相似因妄想自性相。既妄想心境各各不同。而彼圣智唯一,但能照一境耳。云何于各各心境不妄想,而言如实知耶。若圣智明知明见各各心境而为如实知者,则愚夫分别各各心境,亦应是如实知矣。云何又说愚夫不如实知耶。若圣智果如实而知妄想者,则是圣智实有,而妄相心境亦实有也。世尊何故又为令众生离妄想故,说诸法妄想相不如实有耶。上难圣智若有知,则圣堕凡情。此难妄想若如实知,则凡同圣解。惟此不但真妄不分。抑且又堕多过。何者。若圣智实有,则堕有见。若妄想不实有,又堕自语相违过。以圣智如实知妄想故。◎上立难◎下正显过)

世尊何故遮众生有无有见事自性计著。圣智所行境界计著,堕有见。

(记曰。此因上二难结世尊亦堕有见过也。谓世尊必说圣智事是实有者,则堕执有之过矣。然世尊何故但遮众生于有无见事自性不许计著。而自于圣智所行境界返生计著,而堕有见耶。)

说空法非性。而说圣智自性事。

(记曰。此总结五难,以成世尊亦堕有无二见也。谓世尊说诸法妄想空无自性,是堕无也,说圣智自性事,是堕有也。是则世尊亦堕有无二见。何故但遮众生耶。然上五难,皆常情所疑。所谓如言取义者。大慧愍此,故预为设难,将冀世尊决择,以祛长夜之疑耳。殆非大慧颛愚而起种种谬计也。凡诸难,意皆例此。观者应知。)

佛告大慧。非我说空法非性。亦不堕有见说圣智自性事。然为令众生离恐怖句故。众生无始以来计著性自性相。圣智事自性计著相见。说空法。大慧。我不说性自性相。

(记曰。此并下文,总答五难意也。然大慧设难虽展转有五。而正意唯难世尊亦堕有无见耳。故此世尊答云。我说空法不堕无见。说圣智事亦不堕有见。然我所以说圣智自性事者。盖为众生闻说诸法无性,遂起断灭恐怖。故我说圣智事是实有。然为令众生离断灭恐怖耳。非我堕有见也。然我所以说空法者。为众生无始以来妄计诸法执有性自性相故。而于圣智离相境界亦执为相见。妄生取著。故我说空法,令其舍离有无二见,非我堕无见也。然我所说,不但说生死法无自性,而圣智事亦无自性相,故云我不说性自性相。此所谓若有若无有,是二悉皆离也。故下文云。)

大慧。但我住自得如实空法。离惑乱相见。离自心现性非性见。得三解脱。如实印所印。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

(记曰。此总结答意,以显语不生心也。谓我不说诸法定有定无。但说我所住自得如实证法,令彼闻已,离惑乱妄想相见,不生恐怖,得见真如无相境界,知其所见心外无法,故云离自心现性非性,悟得三解脱门,获如实印印定诸法。然以自觉圣智观察,见法自性,远离有无一切诸著,故云于性自性得缘自觉观察住,离有无事见相。我所说法,为令众生如是而已。非我堕有无见也。故净名曰。说法不有亦不无。以因缘故诸法生。盖如来说法应机破执,原无定法。此三世如来说法仪式也。◎上遣所观事境已竟◎下遣所观理境)

复次大慧。一切法不生者,菩萨摩诃萨不应立是宗。

(记曰。此明一切诸法本自无生,意诫听者不应起见,以显境绝也。然世尊特旨如此猛然而告之者,其来意甚远。盖以一切外道二乘皆堕生灭见网,不能得出。故我世尊于楞伽会上,单显无生,破彼生见。故初卷显理究竟,特云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教之以当依于义莫著言说以结示之矣。及大慧不能离言说相,复以言说第一义等种种疑难,至以常声为请。佛答以无生如幻。而又疑佛自语相违。复特示之以名句形身本无自体,以显如来不说之说。恐彼不达无说之义,复明告以四种记论。因直指之曰,一切法不生,不容起见,以显离言说相。此世尊极尽为人披肝露胆处也。而大慧毕竟生灭不亡,重重起见。业已重重破斥。乃至此上又以相续解脱为请。世尊答曰。一切相续不生。本无相续不相续相。到此不但生灭见枯。抑令圣凡情尽。可谓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矣。而大慧犹然缠绵,甚至疑佛亦堕有无二见。世尊答谓我虽说空有不堕有无。以意不在言故。然我说法以如实印印定诸法,以显语不生心。至此无生之旨,灿然如视白黑矣。而世尊悬鉴闻者,又将随语生解,必执无生以为实有,立定有个无生的主意而起臆见,如此则又堕外道邪见矣。故此急处一提,猛然斥而诫之曰,我说一切法不生者,我诸弟子不应立是宗。以此法中才有丝毫意见,便落生死窠窟,即为佛法中外道矣。故六祖谓永嘉曰,汝甚得无生意。嘉云,无生岂有意耶。祖云,无意谁当分别。嘉云,分别亦非意。祖云,如是如是。)

所以者何。谓宗一切性非性故。及彼因生相故。

(记曰。此征释外道所立不生宗有二种过也。谓外道所计不出断常二见。故所立不生宗有二。谓妄计诸法绝然断灭以为不生。故云一切性非性故。此断见也。又计别有异因能生诸法,谓是作者。如此方庄周所言生生者不生。以由不生者能生万法。正若彼方所言作者不生而为生因故。谓彼若言不生者既为生因,此因即是生相矣。故云及彼因生相故。此常见也。此出彼宗体。下显过。)

说一切法不生宗。彼宗则坏。彼宗一切法不生彼宗坏者。以宗有待而生故。

(记曰。此出彼外道所立宗,有能别不极成过也。佛谓彼外道所立不生宗,彼则自坏不生义。何者。以彼宗有待而生故。谓彼二种不生义,皆有待而然也。断见不生有待者,以待诸法灭尽,方显不生义故。常见不生有待者,以待生法方显不生故。既皆有待,岂真不生耶。故中论云。若法因待成。是法还成待。名虽不生,还成生法。是故彼宗自坏不生义。亦名自教相违。)

又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不坏相不生故。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

(记曰。此出彼宗过之所以,而以正法拣之也。然彼宗所以坏者,以彼宗所立不生堕有无断常等一切法故。且一切法皆是生灭无常。而彼依有无二立宗,其实未出生法。是彼言虽不生,而义实生也。故堕自教相违过。是违自宗也。故云彼宗不生入一切法故。若以正法拣之。然我法以不坏相为不生。以生即无生故。彼以坏相为不生。然既坏相,是无常也。岂真无生耶。然彼坏相者,以断灭为不生,是坏生相也。以不生能生,是坏不生相也。今以我不坏相法拣之。故彼所立一切法不生宗者,彼说则坏。以彼妄计不出有无生法故也。故下文出其所以。)

大慧。有无不生宗。彼宗入一切性。有无相不可得。

(记曰。此言彼宗坏之所以也。谓我说彼宗则坏者。以彼计有无皆不生,故依之立宗。然一切生灭之法,不出有无。是则彼所立宗即入一切法中矣。且诸法本无。若有若无皆不可得。有无既不可得。彼却依何处而立宗耶。是故我说彼宗则坏。故唐译云。彼宗有无法皆不生。此宗即入一切法中。有无相亦不生故。亦不生者,谓有无亦本不有也。)

大慧。若使彼宗不生一切性不生而立宗。如是,彼宗坏。以有无性相不生故。不应立宗。五分论多过故。展转因,异相故。及为作故。不应立宗分。

(记曰。此以正教因相拣彼邪宗以成彼过,结不许立宗义也。若使,犹设使也。佛谓设使彼宗依一切性而立宗。如此则彼宗自坏。以一切法有无性相本自不生故。以一切诸法本自无生。何又用彼立宗耶。故彼不应依之立宗。然彼所立宗,若以正教因明五分勘之,则彼犯多过。以展转因相与宗不合,多异相故。不但因不合宗,而宗自体亦不成就。何者。以彼计作者为不生故。是故我说,教诸弟子于无生义,不应更立宗分也。五分论多过者。五分,即一宗,二因,三喻,四合,五结。多过者。谓宗有九过。因有十四过。同喻有五过。异喻有五过。共有三十三过。其外道所立三支。若以正法拣辩,但有一过未遣,即属邪宗。以因喻秪为成立宗体故。故因不转喻不齐,皆不成宗。故展转因异相,及为所作故,则成多过,故不应立宗。五分义,具载因明入正理论。以义广,恐繁不能备出。知此,则能定佛法纲宗,摧伏邪见。观者应探讨彼论,庶得其旨。)

谓一切法不生。如是一切法空。如是一切法无自性。不应立宗。

(记曰。此总结前义也。向云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相。今谓不生既不应立宗,则若空若无性都不应立宗。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凡所分别,皆不如实知见故。)

大慧。然菩萨摩诃萨说一切法如幻梦。现不现相故。及见觉过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除为愚夫离恐怖句故。大慧。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

(记曰。此如来教诸菩萨说法之式也。问曰。菩萨于不生法既不应立宗。当说何等法耶。答曰。然菩萨当说一切法如幻梦,现不现故。然幻梦虽现,其实不现。意显诸法虽生,其实无生也。诸法本自不生,而现有生者,非法生也。乃众生见觉之过,妄见有生耳。故当说一切法如幻梦性。不可说诸法实有不生也。然而亦有说不生者,乃为令愚夫离恐怖句故,不得已而以不生句断彼生见耳。以一切法不生,不容有说。起心动念,即堕生死故。然为愚夫说不生者。因愚夫一向坚执有无实法。一旦说如幻梦,便生恐怖,则远离大乘,断佛种姓。苟不以不生句随机而开导之,则于佛法绝分,而菩萨亦失慈悲。故云愚夫堕有无见,莫令彼恐怖,远离摩诃衍。摩诃,此云大。衍,此云乘。菩萨如此说法,则得二通相矣。)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曰。

无自性无说   无事无相续

彼愚夫妄想   如死尸恶觉(唐译云。恶觉如死尸。)

一切法不生   非彼外道宗

至竟无所生   性缘所成就

一切法不生   慧者不作想

彼宗因生故   觉者悉除灭

(记曰。此通颂五难章空无生无自性,本离言说相离心缘相,以明外道不应立宗也。无事即空。以诸法本空,故无相续。但愚夫妄想于不实计实。如此恶觉,如死尸无知,徒增秽污耳。是则空无自性,不可思议。而不生义,岂容外道妄计而可宗之耶。以彼所立不生,至于毕竟断灭无所生法。以不达缘生无性,无性缘生。故云至竟无所生,性缘所成就。下句性字,义贯上句读。又所成就所字,作不字看。故唐译云。以彼所有生,非缘所成故。然一切法不生义,唯在有智者忘心默契而已。不应作想。况彼宗,因生相而立,岂真不生耶。故觉者悉除灭。以彼不生,亦生相故。)

譬如翳目视   妄见垂发相

计著性亦然   愚夫邪妄想

施设于三有   无有事自性

施设事自性   思惟起妄想

相事设言教   意乱极震掉

佛子能超出   远离诸妄想

(记曰。此颂诸法本无,但妄想有,以诫佛弟子不应起见也。空中本无毛轮,而因翳目有之。以喻真中本无三界诸法,而因妄想计之。愚夫但执假名,动乱心识。具正知见者,当远离也。故唐译云。三有唯假名。无有实法体。由此假施设。分别妄计度。假名诸事相。动乱于心识。佛子悉超过。游行无分别。)

非水水想受   斯从渴爱生

愚夫如是惑   圣见则不然

圣人见清净   三脱三昧生

远离于生灭   游行无所有

修行无所有   亦无性非性

性非性平等   从是生圣果

(记曰。此颂明三界之相不异,圣凡之见乃殊也。然三界本无实法,而愚夫妄见为实有者,如阳焰非水而作水想,是从渴爱所生也。愚夫如此。圣智岂然之哉。以圣见清净,故所见三界空洞无物,即此便证解脱三昧,远离生灭矣。唐译云。常行无相境。修行无相境。亦复无有无。有无悉平等。是故生圣果。由凡夫所见差别,故有业果相续。圣人所见三界不异,故生圣果耳。故经云。不如三界见于三界。)

云何性非性   云何为平等

谓彼心不知   内外极漂动

若能坏彼者   心则平等见

(记曰。此颂征释上义,以明圣凡平等也。谓三界是一,云何凡愚见有无,云何圣人见平等。以彼愚夫不了三界本空,妄计心境以为实有,故内外极漂动。若能了此,则当念平等矣。平等,寂灭之异称。所谓未达境唯心,起种种分别。达境唯心已,分别即不生。◎上遣所观境已竟◎下遣能观智)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如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施设。所摄受非性。摄受亦非性。以无摄受故。智则不生。唯施设名耳。(唐译云。如佛所说,若知境界但是假名,都不可得,则无所取。无所取故,亦无能取。能取所取二俱无故,不起分别,说名为智。)

(记曰。上辩妄想无性已,此大慧理佛一往所谈圣智境界,以辩圣智无知也。魏译云。如世尊说,智慧观察,不能见前境界诸法。乃至如实觉知,无法可取,亦无能取。是故智亦不能分别而取。故云智则不生。然攀缘事,乃前境界。诸法,所谓相也。前云不得相是智,而智所以不得相者,以一切境界,但是妄想施设建立,本无所取能取性故。既无可取之境,纵有真智,又何从分别而取之耶。故云以无可取故智则不生。殊不知妄想境界如暗,智慧如明。明来则暗自去。非是有暗与明作对也。是故所言圣智无知者。由无所知之境,则了境之智亦亡。以无能所取相,故云不得相耳。所谓唯如如智独存。殆非绝然无知也。如此,大慧似乎不会圣智不得相义。将谓有境相对,如何不得。必欲知境方名为智。故此起疑,乃牒举前义将以致难也。此牒义。下致疑。)

云何世尊。为不觉性自相共相异不异故智不得耶。为自相共相种种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耶。为山岩石壁地水火风障故智不得耶。为极远极近故智不得耶。为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故智不得耶。

(记曰。此致疑也。不觉等者,谓全然不知彼境界也。自相等隐蔽,犹言隐没不现,谓全无可知之境作对也。山岩等障。谓知不透彻也。极远,自力难到。极近,细而难知也。诸根不具,谓盲冥无知。老小,谓不能一一尽知也。大慧疑智不得相,莫不以此五者为不得耶。下致难。)

世尊。若不觉自共相异不异智不得者。不应说智。应说无智。以有事不得故。

(记曰。此一难也。谓若全不知彼境为不得者。此则不名智,应名无智。以有境界而不知故。)

若复种种自共相性自性相隐蔽故智不得者。彼亦无智。非是智。世尊。有尔焰故智生。非无性会尔焰故名为智。

(记曰。此二难也。谓若全无可知境界作对为不得者,此亦非智。何者。以有所知之境故智生。非无能知之性会彼所知之境而便以为智耶。故唐译云。此亦非智。以知于境说名为智。非不知故。尔焰,所知也。)

若山岩石壁地水火风极远极近老小盲冥诸根不具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

(记曰。此合三四难也。谓在世界,则山岩石壁四大等事。或极远而目力不到。或极近而墙壁遮障。四大拥逼。此则知不透彻。在众生,则老小盲冥无所识知。或诸根不具不能尽知。若以此等为不得者,此亦非智,应是无智。以有事不可得故。唐译云。彼亦非智。以有境界智不具足而不知故。此大慧意,盖以不得前境为无智,必欲见境方为智也。故下破之。)

佛告大慧。不如是。无智应是智。非非智。我不如是隐覆说攀缘事智慧不得。是施设量建立。

(记曰。此斥答所疑为非量也。佛意谓岂不得前境便为无智耶。应知此无智实是智。非无智也。然我所说智不得相者,不是说实有前境迭相隐覆故言智慧不得也。若计有前境得相隐覆故智慧不得者,是妄想施设建立,非智慧也。◎上斥非◎下正答)

觉自心现量,有无有,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不得故,智于尔焰不生。顺三解脱,智亦不得。非妄想者无始性非性虚伪习智作如是知。是知,彼不知。故于外事处所相性无性妄想不断。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

(记曰。此正答实义也。佛言,我所说智不得者。以我觉了一切外法若有若无,皆无自性。唯是自心现量,皆悉空寂。以无境界与智为对。我知如此事。故言智不得也。故云,觉自心现量有无外性非性,知而事不得。而,犹如此也。然既无当心之境,境如矣。亦无了境之心,心如矣。心境皆如,俱不可得。以心境俱不可得故,智于尔焰不生。尔焰,所知之境也。境不可得,则境不生。心不可得,则智不生。心境无生,则顺三解脱矣。三解脱,谓空,无相,无愿。顺,入也。然三解脱,非智不入。既入已,则智体亦忘。故云智亦不得。此所谓圣智无知也。然智无知处,殆非妄想愚夫以无始虚伪戏论熏习之智能作如是知也。此亡知之知,非彼所知。故云是知彼不知。由不知无知之知,故于外境界形相,有无妄想分别,相续不断。故魏译云。为离如是虚妄心故,说一切法唯自心见。执著我我所故。故云自心现量建立。说我我所相摄受计著。)

不觉自心现量,于智尔焰而起妄想。妄想故,外性非性,观察不得,依于断见。

(记曰。此责大慧不如实知,而起无智断灭之见也。由不达我我所诸法自心现量,故于智于境起于妄想。以妄想故,观察若有若无不得实义,遂于智境依断灭见而起分别。是皆不善二通,不达实义,故妄兴邪智也。故下文以二通结责之。)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有诸攀缘事   智慧不观察

此无智非智   是妄想者说

(记曰。此总颂斥疑也。谓若实有攀缘境界,而言智慧不观察,即妄分别。以无智为非智者,此皆是妄想愚夫所说,非明智也。)

于不异相性   智慧不观察

障碍及远近   是名为邪智

(记曰。此合颂三问,总斥为邪智不正见也。)

老小诸根冥   而智慧不生

而实有尔焰   是亦说邪智

(记曰。此颂第四问,合前三问中,皆以有所知境界方名为智之义,总斥之曰,此亦为邪智。然若实有尔焰,是亦邪说。足知所知障空也。◎此上二执已破二障已净智行已圆◎下明忘言顿证以显果海离缘)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