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观楞伽阿跋多罗宝经记卷第十五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一切佛语心品第四之一

(◎前转依涅槃果已竟◎下转依菩提果四德分四◎初显法身真我德又二◎初显三德秘藏◎次显一心真如◎且初)

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世尊。惟愿为说三藐三佛陀。我及余菩萨摩诃萨,善于如来自性,自觉觉他。

(记曰。前显转涅槃果已竟。此显转依菩提果。先明三德秘藏,以示究竟真我。故请正遍正觉善于如来自性也。三藐,此云正遍。三佛陀,此云正觉。如来自性,即法身自性,乃究竟真我也。一往所谈,盖由凡夫著五蕴假我,外道妄计神我,故世尊以无我破之。今妄执已破,果德已显,故说法身真我。且云如来自性者,即法身真我也。以彼妄计实有自性能生诸法,故以空无生无二离自性破之。今妄计既破,法身乃显,故此言如来真常法身自性,以显自觉圣智究竟真我也。)

佛告大慧。恣所欲问。我当为汝随所问说。大慧白佛言。世尊。如来应供等正觉。为作耶。为不作耶。为事耶。(二译皆为果。)为因耶。为相耶。为所相耶。为说耶。为所说耶。为觉耶。为所觉耶。如是等辞句,为异,为不异。

(记曰。将显法身离过绝非,以示断德,故约过非以请也。辞句异不异者。谓异此等辞句有如来法身耶。为不异此等辞句是如来法身耶。故下如来所答,直指究竟一心真源,故云一切皆非。论曰。当知真如,非有相,非无相,非一相。非异相等。)

佛告大慧。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如是等辞句,非事,非因。所以者何。俱有过故。

(记曰。此直指一心真源离过绝非也。若言法身是作,是不作,是果,是因等,俱有过咎。故唐译总云非。)

大慧。若如来是事者,或作,或无常。无常故,一切事应是如来。我及诸佛皆所不欲。若非所作者,无所得故。方便则空。同于兔角,槃大之子。以无所有故。

(记曰。此出上有过之所以也。若言如来法身是果事者,则同有作。凡有作者,皆无常。若以无常为法身者,则一切世间无常之事,皆如来矣。安有如来法身是无常耶。经云。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故魏译云不许此法。斯计如来是事是作者,则堕无常过矣。若言如来非所作者,则法身绝无体性。如是则虽修方便,而亦无所得。悉空无利益,枉费辛勤。故云方便则空,同于兔角石女之子,毕竟空无。次计法身非作者,则堕断灭过矣。斯则作与不作,若果若因,都皆有过。)

大慧。若无事无因者,则非有非无。若非有非无,则出于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若出四句者,则不堕四句。不堕四句,故智者所取。一切如来句义亦如是。慧者当知。

(记曰。此明法身句义也。经云。如来藏中,求于去来迷悟生死,了不可得。是故法身为因果宗,而不属因果。由不属因果,故非有无。非有无,故离四句。四句者,是世间言说,非圣言量也。四句既离。百非自遣。离过绝非,故为智者所取。智者应知,一切法说如来句义皆若此。)

如我所说一切法无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

(记曰。此以五阴诸法皆有自性,以比显法身实有真我,以明虽超因果不入断灭也。意谓我说如来离有无四句者,非是绝无,沦于断灭。盖有法身真我自性存焉。何者。且如我寻常所说一切诸法悉皆无我。当知此无我句。然我者,主宰义,自在义。以诸法中无有主宰,不得自在。以此义故,故说无我。非绝无诸法自性也。故云当知此义,无我性是无我。譬如他人身中无有我性。我自身中无有他性。非无彼此自身也。故云一切法有自性,无他性,如牛马,如来真我句义,应知亦然。)

大慧。譬如非牛马性。非马牛性,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如是大慧。一切诸法非无自相,有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以妄想故。如是一切法空,无生,无自性,当如是知。

(记曰。此以喻释法身有自性义也。然五蕴法身,非异非不异。以法身隐于五蕴之内,则法身无自性,而非无五蕴自性。如牛中无马性,非无牛性也。法身显于诸法之中,则诸法无自性,而非无法身自性。如马中无牛性,非无马性也。故云如牛马。其实非有非无。彼非无自性。是故一切诸法,皆有法身常住自相。但非无我愚夫之所能知。无我,谓二乘。愚夫,谓外道。然彼所以不知者,以妄想分别诸法自性故。不但法身句义如然。即我所说一切法空,一切法无生,一切法无自性,一一皆当作如是知也。然前一往由彼二乘外道妄计诸法以为实有自性有生,故说空无生无自性以遮遣之。所谓但破其执,不破其法。非是实无法身常住自性也。)

如来如是。(魏译云。如来法身亦复如是。)与阴非异,非不异。若不异阴者,应是无常。若异者,方便则空。若二者,应有异。如牛角相似,故不异。长短差别,故有异。一切法亦如是。

(记曰。此正明法身五阴离异不异,以显法身平等也。永嘉云幻化空身即法身。故法身与阴,不可言异不异也。若法身与阴不异者,然阴乃无常,而法身亦堕无常矣。若法身与阴异者,然五阴有相,而法身无相,无相则空,空则断灭,灭则虽修而无取证矣。故云方便则空。如此则异不异者,不出名言,皆非量也。既离一异,则无有二。若二者,即应有异。但法身与阴,同出而异名。如牛两角,本唯一体,故不异。争奈五蕴生灭,而法身湛然,如角之长短差别,故有异耳。不独阴与法身,即诸法皆然。故云一切法亦如是。)

大慧。如牛右角异左角,左角异右角。如是长短种种色各各异。大慧。如来于阴界入,非异非不异。

(记曰。此言法身比类不及也。谓法身与阴界入,虽日同体不异,如牛两角。牛角尚有左右长短一定各异之相。而法身与阴界入毕竟不异。故魏译云。如是如来法身之相,于五阴中,不可说一,不可说异也。上明法身与世间五阴离异不异。)

如是如来解脱,非异,非不异。如是如来,以解脱名说。

(记曰。此明法身与出世解脱离异不异,以显解脱德也。魏译云。于解脱中,不可说一,不可说异。如是依解脱故,说名如来法身之相。)

若如来异解脱者,应色相成。色相成,故应无常。若不异者,修行者得相,应无分别。而修行者见分别。是故非异非不异。

(记曰。此释法身与解脱离异不异,以显解脱德也。谓法身若异解脱者,然解脱即涅槃,而涅槃无相。若法身异此,则属色相。凡是色相皆是无常,而法身同此,应堕无常。此则计异者过矣。若法身不异解脱者,则无能所。若无能所。则因果不分。不妨修行者现有能证所证差别,故非一异也。故魏译云。若如来法身不异解脱者,则无能证所证差别。而修行者则见能证及以所证。且有能所,非不异也。)

如是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

(记曰。此明能观智与所观境非异不异,以显般若德也。故唐译云。如是智与所知,非异不异。斯历法身解脱般若非异非不异,以显究竟一心三德秘藏,非纵非横,圆满融摄。故永嘉云,法身不痴即般若。般若无著即解脱。解脱寂灭即法身。举一即具三。言三体即一。是以三谛一境,法身之理恒清。三智一心,般若之明常照。境智冥合,解脱之应随机。非纵非横,圆∴之道玄会。故知三德妙性,宛尔无乖。一心深广难思。何出要而非路。是以即心为道者,可谓循流而得源矣。故下释其根量俱非,以显究竟一心极果。)

大慧。智及尔焰,非异非不异者。非常,非无常。非作,非所作。非有为,非无为。非觉,非所觉。非相,非所相。非阴,非异阴。非说,非所说。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非一非异非俱非不俱故。悉离一切量。离一切量,则无言说。无言说,则无生。无生,则无灭。无灭,则寂灭。寂灭,则自性涅槃。自性涅槃,则无事无因。无事无因,则无攀缘。无攀缘,则出过一切虚伪。出过一切虚伪,则是如来。如来则是三藐三佛陀。大慧。是名三藐三佛陀佛陀。

(记曰。此直显寂灭一心真如自性转依极果,以酬近请,通结前途究竟归趣,以显法身离一切相也。论云。当知真如自性。非有相。非无相。非非有相。非非无相。非有无俱相。非一相。非异相。非非一相。非非异相。非一异俱相。乃至总说,依一切众生以有妄心念念分别,皆不相应。故说为空。若离妄心,实无可空故。以实无可空,故说如来有真实自性也。经云。如来者,即诸法如义。以一切法皆同如故。故云出过一切虚伪,即是如来。以但涉言诠,皆堕戏论故。大慧初问一百八义,而世尊直答一切皆非。由一心真如平等寂灭,本无言说故。今从生灭门中方便摄引,归极于此,故显理行断证因果已竟,而以一心真如涅槃菩提总结之。以真如究竟离一切相,故一切皆非。此盖别答门中即言说以显无言也。以此中正明普提,而但称如来法身,恐昧者不知,故结示云,如来即是三藐三佛陀。)

大慧。三藐三佛陀佛陀者,离一切根量。

(记曰。此总结如来法身离心意识境界也。一往大慧所问,世尊所答,乃至重重展转征辩,唯显此离心意识境界而已。不独此会,即四十九年三百余会所说,亦不过显此。乃至三世诸佛之所证,历代祖师之所传,亦唯此而已。更无别法。故云,唯此一事实,余二则非真。斯正古德所云心识不到处。故云佛陀者,离一切根量。)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悉离诸根量   无事亦无因

已离觉所觉   亦离相所相

(记曰。此总颂法身离诸过也。根量,乃见闻知识境界。以法身离念,非心行处,故因果能所一切皆离。)

阴缘等正觉   一异莫能见

若无有见者   云何而分别

(记曰。此颂五阴法身平等无二也。以正眼而观,真妄平等,故一异莫能见。既无一异可见,云何而可分别耶。)

非作非不作   非事亦非因

非阴非在阴   亦非有余杂

亦非有诸性   如彼妄想见

当知亦非无   此法法亦尔

(记曰。此颂法身淳净也。以法身淳净,故一切皆非,虽无诸相如彼往见,而真如自性亦复非无。以法法皆真,故云亦尔。)

以有故有无   以无故有有

若无不应受   若有不应想

(记曰。此颂言有无相待而生,不应其二见也。谓法身虽离诸相,不入断灭,故不可著无。当知法身非无,而实有自性。若于法身自性而复作有见者,亦是妄想。故云若无不应受,若有不应想。故魏译云。无既不可取。有亦不应说。此所谓悉离诸根量也。)

或于我非我   言说量留连

沉溺于二边   自坏坏世间

解脱一切过   正观察我通

是名为正观   不毁大导师

(记曰。此总显离过,结归观心也。向因凡夫妄执假我,外道妄计神我,故以无我之言破之。而二乘复计无我以为实法,故此言法身真我以破之。意谓向之我与非我,皆言说量,既堕二见已。若于今之所显法身真我为是,而复以向之二我为非,此亦堕言说量,留连沉溺于有无二边,终非究竟。不独自坏,抑且坏他。何者。以但有言说,都无实义,皆为戏论故。若解脱如上一切诸过,能正念观察我所通达离心识处,是名正观。方为不谤正法,不毁导师。若他观者,皆邪见也。◎上明转依菩提果以显法身三德秘藏以结归观心竟◎下显一心真如离一切相摄归第一义谛◎初离名字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白佛言。世尊。如世尊说修多罗摄受不生不灭。又世尊说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云何世尊。为无性故说不生不灭。为是如来异名。(唐译云。世尊。如佛经中分别摄取不生不灭。言此即是如来异名。世尊。愿为我说不生不灭。此则无法。云何说是如来异名。如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当知此则堕有无见。)佛告大慧。我说一切法不生不灭,有无品不现。

(记曰。此难明寂灭一心以显如来法身离名字相也。大慧因闻如来法身不生不灭,遂致疑曰。且如经中一向所说不生灭者,但显无性之理而已。今则云不生不灭是如来异名。然不生不灭则是无性。无性则离名字相。云何说此是如来异名耶。且不生是堕无。不灭是堕有。故唐译云。世尊说一切诸法不生不灭,当知则堕有无见。故世尊答云。我说一切法,有无品不现。何者。以不生则不有。不灭则不无。不有不无,故不属有无。故云有无品不现。唐译有无二见有问无答。此经有答无问。故二译互相发明。)

大慧白佛言。世尊。若一切法不生者,则摄受法不可得。一切法不生故。若名字中有法者。惟愿为说。

(记曰。此大慧复以有无致疑难者,以明果德究竟离名字相也。意谓世尊既云说法有无品不现。然不现则无可取。故云摄受法不可得。既不可得,则就中一法不立矣。以一切法不生故。且一法不立,又有谁是如来名字耶。此则自语相违也。若说不生法是如来名字者,似乎此中又是有法者,非超有无矣。故云若名字中有法者。若,犹似也。此义云何,愿为我说。)

佛告大慧。善哉善哉。谛听谛听。善思念之。吾当为汝分别解说。大慧白佛言。唯然受教。佛告大慧。我说如来。非无性。亦非不生不灭摄一切法。亦不待缘故不生不灭。亦非无义。大慧。我说意生法身如来名号。(唐译云。我说无生即是如来意生法身别异之名。)彼不生者,一切外道声闻缘觉七住菩萨。(二译皆云七地。)非其境界。大慧。彼不生即如来异名。

(记曰。此斥大慧谬计不得佛意,而以法身正义答之也。以大慧疑不生不灭为断灭。又疑不生不灭摄一切生灭之法。意谓必待生灭缘尽方得不生不灭。故此斥云。亦非无性。亦非摄一切法。亦不待缘。然虽一切皆非而亦非无义。何者。以我说一切法当体无生即是如来异名。殆非此外别有也。第无生意,乃八地菩萨实证平等真如方能明见。殊非外道二乘所能测知。亦非七地菩萨之境界也。永嘉云,若实无生无不生。以无生无不生,故名意生法身。既证平等真如,则法法皆如。以法法无生,当体皆如,故无生是如来异名。到此境界,所谓无一物不播如来之号,无一法不阐遮那之形。故下文以多名释之。赵州云。老僧把一枝草为丈六金身用。把丈六金身为一枝草用。佛是烦恼。烦恼是佛。苟非深证无生三昧者,又何以与此。)

大慧。譬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梵语释迦提婆因陀罗,此云帝释。又云富兰陀。又云憍尸迦。皆帝释异名。)如是等诸物,一一各有多名。亦非多名而有多性。亦非无自性。

(记曰。此喻释如来虽有多名而无多体,以显唯一实也。唐译云。譬如帝释地及虚空,乃至手足,随一一物各有多名。非以多名而有多体。亦非无体。以法法皆真,故名异而体同。唯了无生者,故不以名异而异其体。在徇名者特生异见耳。)

如是大慧。我于此娑呵(旧云娑婆。亦云索诃。此云堪忍。)世界。有三阿僧祇(此云无数。)百千名号。愚夫悉闻。各说我名。而不解我如来异名。(唐译云。诸凡愚人,虽闻虽说,而不知是如来异名。)大慧。或有众生知我如来者。有知一切智者。有知佛者。有知救世者。有知自觉者。有知导师者。有知广导者。有知一切导者。有知仙人者。有知梵者。有知毗纽(此云大力。)者。有知自在者。有知胜者。有知迦毗罗者。(城名。以佛生彼城故。)有知真实边者。有知月者。有知日者。有知王者。有知无生者。有知无灭者。有知空者。有知如如者。有知谛者。有知实际者。有知法性者。有知涅槃者。有知常者。有知平等者。有知不二者。有知无相者。有知解脱者。有知道者。有知意生者。大慧。如是等三阿僧祇百千名号。不增不减。此及余世界,皆悉知我,如水中月。不出不入。

(记曰。此出多名而体不异,正显离名字相也。由体不异,故如水中月,不出不入。所谓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以无去来,故不出不入。盖法身普应众生,平等显现,而无去来之相。但随所见闻各别异耳。华严名号云,如来有四百亿十千名。法华寿量云,我于余国作佛,更有异名。姓氏不同,名号各别。良以法身无生,故无不生。无名,故无不名。以无不名,故不可得而名焉。不可得而名,故名字离也。此非愚者所知。◎上离名字相竟◎下离言说相)

彼诸愚夫,不能知我。堕二边故。然悉恭敬供养于我。而不善解知辞句义趣不分别名。不解自通。计著种种言说章句。于不生不灭作无性想。不知如来名号差别。如因陀罗释迦不兰陀罗。不解自通会归终极。于一切法随说计著。

(记曰。此明如来法身离言说相也。然名字起于言说。以彼愚夫不达言说性空,故妄计名字各异。至于寂灭无生离名言处真实法身,盲无所知。由不知此,故妄计有无,堕二边见。是等然虽供养于我,而不能善解名字句义趣中所含多名一体,故云不分别名。但取差别之相。以不善解法身自通,故但执言教,昧于真实。谓不生不灭是无体性。殊不知正是法身遍一切处,而为如来差别名号,如因陀罗等也。以不解自通会归终极至离言说处,故于一切法唯计言说。)

大慧。彼诸痴人作如是言。义如言说。义说无异。所以者何。谓义无身故。言说之外更无余义。惟止言说。大慧。彼恶烧智,不知言说自性。不知言说生灭,义不生灭。大慧。一切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离性非性故。无受生。亦无身。(唐译云。离有离无故。无生无体故。)

(记曰。此言计言说者不达实义也。然彼愚夫妄谓义如言说,义与言说不异。如斯则但有言说而无实义矣。故云义无体故。以此人不了言说自性,将谓言说之外更无余义,唯止于言说而已。所以然者,以彼愚痴恶智,不知言说自性是生灭法,而义不生灭耳。所以言说生灭而义不生灭者,以言说堕于文字,义则不堕。以超文字,离有无相故,无生无体故,是故不堕。)

大慧。如来不说堕文字法。文字有无不可得故。除不堕文字。大慧。若有说言如来说堕文字法者,此则妄说。法离文字故。是故大慧。我等诸佛及诸菩萨,不说一字,不答一字。所以者何。法离文字故。非不饶益义说。言说者众生妄想故。

(记曰。此明如来说法不堕文字相也。所以不堕者,以法离有无相故。除不堕文字者,则说与不说皆明鉴也。此外若以如来有所说者则为谤佛,故云则为妄说。由法离文字故。诸佛菩萨唯说离文字法,故始终不说一字,不答一字。何者。以法离文字故也。问曰。既不说一字,岂不饶益众生耶。答曰。非不饶益义说。但对众生所说者,乃说破众生妄想梦耳。殆非实有法可说也。故云说者众生妄想故。)

大慧。若不说一切法者,教法则坏。教法坏者,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若无者,谁说,为谁。

(记曰。此释难也。难曰。既法离文字,则无法可说,而如来何以又说一切法耶。故此释云。以无法可说,是名说一切法,乃说其无可说耳。所谓虽复不依言语道,亦复不著无言说。若绝然不说者,教法则坏。教法坏,则无诸佛菩萨缘觉声闻矣。若总无者,则坏法界相,而又谁是说法者,而复为谁说法耶。所谓实际理地,不立一尘。建化门头,不舍一法。是在即说而不有其说。岂绝然不说而后方为离文字哉。)

是故大慧。菩萨摩诃萨莫著言说。随宜方便广说经法。以众生希望烦恼不一。故我及诸佛为彼种种异解众生而说诸法。令离心意意识故。不为得自觉圣智处。

(记曰。此释上不说说,乃为迷者,非为悟者说也。谓诸佛如来本无法可说。其所广说一切法者,皆为随顺众生种种解欲,破彼希望烦恼,令转心意意识故耳。所谓佛说一切法,为治一切心。若无一切心,何用一切法。故云不为得自觉圣智处说。是故菩萨莫著言说。)

大慧。于一切法无所有。觉自心现量。离二妄想。诸菩萨摩诃萨,依于义,不依文字。

(记曰。此释上不为悟者说之意也。所以不为得自觉智说者,以彼了一切法无所有,知自心现量,善离有无二妄想见。以此诸菩萨但依于义,不著言说故耳。)

若善男子善女人,依文字者,自坏第一义,亦不能觉他。堕恶见相续。而为众说。不善了知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亦不知章句。

(记曰。此言迷者自他俱损也。唐译云。依文字者堕于恶见。执著自宗而起言说。不能善了一切法相,文辞章句。既自损坏,亦坏于他。不能令人心得解悟。)

若善一切法,一切地,一切相,通达章句,具足性义。彼则能以正无相乐而自娱乐。平等大乘建立众生。

(记曰。此言悟者自他俱益也。唐译云。亦能令他安住大乘。正无相乐者,所谓自觉圣智善乐,拣非二乘外道偏邪三昧也。住正无相乐者,即名摄受大乘。从上诸祖皆深证此无相三昧,故能以离文字法建立众生。)

大慧。摄受大乘者,则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摄受诸佛菩萨缘觉声闻者,则摄受一切众生。摄受一切众生者,则摄受正法。摄受正法者,则佛种不断。佛种不断者,则能了知得殊胜入处。(魏译云。一切胜妙生处。唐译云,则得圣妙处。)知得殊胜入处菩萨摩诃萨,常得化生,建立大乘。十自在力,现众色像。通达众生形类希望,烦恼诸相。如实说法。如实者,不异。(唐译云。真实法者,无别无异。)如实者,不来不去相。一切虚伪息,是名如实。大慧。善男子善女人,不应摄受随说计著。真实者,离文字故。

(记曰。此明善知如实法者,则能具足一切世出世法也。谓善了知如实无生法者,则能具足一切世出世法。建立正法。续佛慧命。能令佛种不断。便生佛家。故云得胜妙生处。自利功圆。亦即能令众生安住大乘。而以十力普现色身,随众生解欲,应时应根说如实法,而无一切去来之相。斯皆善达如实离文字法者之利益也。是故行人切莫计著随言说相。)

大慧。如为愚夫以指指物。愚夫观指,不得实义。如是愚夫,随言说指,摄受计著,至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

(记曰。此喻愚夫执言说之失也。经云。我所说法,如标月指。离指方能识月。若执指为月,则两失之矣。故云,执言说指,终竟不舍,终不能得离言说指第一实义。)

大慧。譬如婴儿,应食熟食,不应食生。若食生者,则令发狂。不知次第方便熟故。大慧。如是不生不灭,不方便修,则为不善。是故应当善修方便,莫随言说,如视指端。

(记曰。此以喻释喻,以明忘言契证之义也。然离言之道,固非浅智可知。苟不以方便指示,则终归迷闷而不入。譬如婴儿应与熟食,而食之以生者,则必发狂。是与食者,不善方便故也。此不生灭法,不属方便,犹如生食。若不善以离言方便之指,彼亦将狂闷而不入。故黄蘖云。今时才出来者,只欲多知多解,广求文义,唤作修行。不知多知多解,翻成壅塞。唯多与儿酥乳,,消与不消,都总不知。三乘学道人皆此样。尽名食不消。食不消者,所谓知解不消,皆为毒药,尽向生灭边收,真如之中无此事故。前云是摄受欲食,非摄受法食也。所以曹山贵正命食。此善方便之言该于师资。故下亲近大德多闻。)

是故大慧。于真实义当方便修。真实义者,微妙寂静是涅槃因。言说者,妄想合。妄想者,集生死。(唐译云。言说者,与妄想合,流转生死。)大慧。真实义者,从多闻者得。大慧。多闻者,谓善于义,非善言说。善义者,不随一切外道经论。身自不随。亦不令他随。是则名曰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当亲近多闻。所谓善义。与此相违,计著言说,应当远离。

(记曰。此教修真实义之方便也。非真流之行无以契真,然真实义,乃离心意识寂灭境界。是从多闻忘言者得。非执名字者所能入也。所言所闻者,谓善离言得义,非善言说也。善义者,乃得二通处,则自不随外道邪见论议,而亦不令他随,如此方名大德多闻。是故欲求义者,应当亲近大德多闻,远离计著言说者,此则名为修真实义之方便也。◎上显一心真如离言说相已竟◎下辩生灭因缘以显一心真如离心缘相)

尔时大慧菩萨复承佛威神而白佛言。世尊。世尊显示不生不灭,无有奇特。所以者何。一切外道因,亦不生不灭。世尊亦说虚空非数缘灭,及涅槃界不生不灭。世尊。外道说因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外物因缘亦如是。世尊与外道论无有差别。微尘胜妙自在众生主等,如是九物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外道亦说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四大常。是四大,乃至周流诸趣不舍自性。世尊所说亦复如是。是故我言无有奇特。惟愿世尊为说差别,所以奇特胜诸外道。若无差别者,一切外道皆亦是佛。以不生不灭故。而世尊说,一世界中多佛出世者,无有是处。如向所说,一世界中应有多佛。无差别故。

(记曰。此疑佛说不生不灭与外道不异,以难明一心真如离生灭因缘,正显离心缘相也。此有四疑。一谓外道计作者为因能生诸法,诸法生灭而作者不生灭。故疑此与佛所说三无为法无异。二谓外道计我为因,一切世间从我流出,故云生诸世间。世尊亦说无明爱业妄想为缘生诸世间。彼因此缘,名差别耳。说外四大生法亦尔。三谓外道计微尘,胜妙,自在天,众生主,时,方,空,大种,和合等,九法不生不灭。世尊亦说一切性不生不灭,有无不可得。四谓外道计四大不坏自性不生不灭,以四大常,周流诸趣不舍自性故。然世尊亦说四大性真周遍法界。是则世尊所说与外道无别。是故我言世尊说法无有奇特也。惟愿世尊为我说所以胜外道处。若世尊说法不异外道,则诸外道皆亦是佛,以彼说法亦不生灭故。然世尊向说一世界中无有多佛。苟如上所说,果与外道无别,则是一世界中应有多佛出世矣。)

佛告大慧。我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所以者何。彼诸外道有性自性得不生不变相。(唐译云。我之所说不生不灭,不同外道不生不灭不生无常论。何以故。外道所说有实性相不生不变。)我不如是堕有无品。大慧。我者离有无品。离生灭。非性,非无性。如种种幻梦现,故非无性。云何无性。谓色无自性相摄受。现不现故。摄不摄故。以是故一切性无性,非无性。(唐译云。我所说法,非有非无,离生离灭。云何非无。如幻梦色种种见故。云何非有。色相自性非是有故。见不见故。取不取故。是故我说一切诸法非有非无。)但觉自心现量,妄想不生。安隐快乐,世事永息。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贤圣。

(记曰。此言如来所说,乃离有无生灭而说不生不灭,不比外道堕于有无起生灭见也。异外道妄计诸法各有自性不生不变。然诸法无常,而彼所计不生不灭者,亦无常论耳。以彼未离有无品故。然我说法所以离生灭者,以彼诸法本非有非无故。云何非无。谓一切法如幻梦色。然虽本无,不妨现见种种相故。云何非有。以彼色性本无自体,元非有故。如彼幻梦诸事,但愚者所见所取,而智者不见不取故。是故我观一切法若此,故说非有非无。唯了达自心现量者,则于彼法不生分别。分别不生,则心地寂灭。寂灭故永绝贪求。贪求既绝,故安稳快乐。世事从此永息矣。此非愚夫所与。故云愚痴凡夫妄想作事。非诸圣贤。)

不实妄想,如犍闼婆城,及幻化人。大慧。如犍闼婆城及幻化人,种种众生商贾出入。愚夫妄想谓真出入。而实无有出者入者。但彼妄想故。如是大慧。愚痴凡夫起不生不灭惑。彼亦无有有为无为。如幻人生。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一切法亦如是。离于生灭。愚痴凡夫堕不如实。起生灭妄想。非诸贤圣。

(记曰。此言境本无生,而愚夫妄起生灭见也。谓不但法本无生,而亦心本寂灭。心寂灭,则彼妄想亦了无自性矣。故云不实妄想如犍闼婆城及幻化人。且彼干城幻人,虽有种种商贾出入,其实无有出者入者。迷者谓以为真。智者不然。是则愚痴凡夫所起不生灭惑,即彼妄想亦本非有无。如幻人生,本无生也。以妄无体,故云其实无有若生若灭,性无性无所有故。故僧问古德云。起灭不停时如何。德云。咄。是谁起灭。此古人彻见妄想无性故乃尔尔。是则心若寂灭,而一切法皆寂灭矣。所谓一心不生,万法无咎。但愚痴凡夫堕不如实见,自起生灭妄想耳。非圣贤也。)

不如实者不尔。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若异妄想者,计著一切性自性,不见寂静故。不见寂静者,终不离妄想。

(记曰。此言圣人见诸法不如实者,不似凡愚堕生灭妄见也。故云不尔。何者。以见诸法当体如如,不起分别异见故。故云如性自性妄想亦不异。然诸法从本来,常自寂灭相。不容起见。若起种种异见分别者,则是计著一切实有性自性相矣。所以计著者,以不见诸法本来寂静故。苟不见诸法寂静者,则终不离妄想矣。何者。以离念境界,唯证相应故。◎上显一心真如离一切相已竟◎下结究竟一心)

是故大慧。无相见,胜。非相见。相见者受生因。故不胜。大慧。无相者,妄想不生,不起不灭,我说涅槃。

(记曰。此总结一心真如离一切相,以成究竟果德也。经云。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故云无相见胜。非相见。以外道于无生中妄见生灭,故长沦生死。故相见者乃受生之因,故不胜。若能见无相者,则一切分别妄相当下不生。不生则不灭。不生不灭,此则名为大涅槃矣。是则了妄想无性即是涅槃。非离此外别有涅槃相也。)

大慧。涅槃者,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

(记曰。此结示一心真如自性涅槃,乃离心意识自觉圣智境界也。论曰。心真如者,即是一法界大总相法门体。所谓心性不生不灭。一切诸法,唯依妄念而有差别。若离心念,则无一切境界之相。是故一切法从本已来。离名字相。离言说相。离心缘相。毕竟平等。无有变异。不可破坏。唯是一心。故名真如。以一切言说假名无实。但随妄念,不可得故。言真如者,亦无有相。谓言说之极,因言遣言。此真如体,无有可遣,以一切法悉皆真故。亦无可立,以一切法皆同如故。当知一切法,不可说不可念,故名为真如。问曰。若如是义者,诸众生等,云何随顺而能得入。答曰。若知一切法,虽说无有能说可说。虽念亦无能念可念。是名随顺。若离于念,名为得入。故云,如真实义见,离先妄想心心数法,逮得如来自觉圣智,我说是涅槃。)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灭除彼生论(唐译云。为除有生执。)   建立不生义

我说如是法   愚夫不能知

一切法不生   无性无所有

犍闼婆幻梦   有性者无因

不生无自性   何因空当说

以离于和合   觉知性不现

是故空不生   我说无自性

(记曰。此下至颂终,总明真如一心离生灭因缘相也。谓如来本无法说,而其所以说无生无自性者,以为破彼生见,执有自性故。以彼愚夫不知诸法不生,本无自性,故说犍城幻梦以喻之。然彼所执有自性者,堕无因故。然如来何因说无生无自性耶。以诸法空故。故云何因空当说。以彼外道妄执诸法各有自性和合而生,今则离之。是以诸法本空当体无生,故说无自性耳。此颂离生灭相。)

谓一一和合   性现而非有

分析无和合   非如外道见

梦幻及垂发   野马犍闼婆

世间种种事   无因而相现

折伏有因论   申畅无生义

申畅无生者   法流永不断

炽然无因论   恐怖诸外道

(记曰。此颂离因缘相也。以外道妄计实有生因和合而生诸法。世尊谓我但分析彼和合虽现而非有,故说幻梦垂发阳焰犍城,以喻明世间诸法虽现而无因,以折伏有因论,申畅无生义耳。然能申畅无生义者,则使法流永不断灭。且我炽然说无因论以破彼有因,令其外道闻者生恐怖故。然佛说无因论,乃无彼生因,殆非外道无因比也。识之。)

尔时大慧以偈问曰。

云何何所因   彼以何故生

于何处和合   而作无因论

(记曰。此大慧趣举佛问外道生因偈以反质疑,将破无因论义也。佛问外道云。汝之生法云何而生。为从有因生。为从无因生。答言。从有因生。佛又问云。既从有因生,有何所因耶。答言。从微尘四大胜性等为生因。佛又问云。彼微尘四大等,复以何故生耶。答言。以无因生。佛言。若彼微尘等既是无因。无因则无法。无法则无处。无处则无和合。无和合则无生矣。汝言无因,乃于何处和合而作无因论耶。大慧举此质疑者,以闻上佛说无因破彼有因,故此疑云,且无因乃外道所计,佛尝以此破之矣,今何故又说无因破彼有因耶。故此涉疑致问。以外道所计生因亦无因。故佛说缘生乃破彼无因。又说无因以破彼生因。意在直指无生以息彼生灭之见耳。故下文明答之。)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观察有为法   非无因有因

彼生灭论者   所见从是灭

(记曰。此答意显离生灭因缘相也。谓能观察一切诸法不属有因无因,而即顿见无生,而彼生灭之见自悉矣。龙胜曰。有物从缘生。无物从缘灭。起唯诸缘起。灭唯诸缘灭。乃知色生时但是空生。色灭时但是空灭。以空不属缘,故不生耳。)

尔时大慧说偈问曰。

云何为无生   为是无性耶

为顾视诸缘   有法名无生

名不应无义   惟为分别说

(记曰。此征无生义也。由上佛说离生灭法以显无生。大慧遂问云何为无生耶。为诸法无性是无生耶。为别有生性顾视诸缘名无生耶。既有无生名,必有无生义。惟愿为我说之。)

尔时世尊复以偈答。

非无性无生   亦非顾诸缘

非有性而名   名亦非无义

一切诸外道   声闻及缘觉

七住非境界(魏译作七地。)   是名无生相

远离诸因缘   亦离一切事

唯有微心住   想所想俱离

其身随转变   我说是无生

(记曰。此颂无生义也。以离诸因缘及以作者,入唯心住,得二转依意生法身,乃真无生义。然此无生,非无性,亦非有性。既有此名,亦非无义。但此无生义,乃八地已上所证如实住处。殆非外道二乘及七地菩萨之境界也。以彼外道邪见,二乘偏执,七地菩萨未离心量,尚在生灭数中。未入微细真实住处,心境未忘,故此非彼所知也。离此诸过,是真无生。)

无外性无性   亦无心摄受

断除一切见   我说是无生

如是无自性   空等应分别

非空故说空   无生故说空

(记曰。此颂心境双绝,法身真空,以显无生实义也。以境离有无,心离执取,断一切见,即是真空法身。此非断灭之空。以心境无生故说空耳。◎上颂无生义◎下总颂离生灭因缘相)

因缘数和合   则有生有灭

离诸因缘数   无别有生灭

舍离因缘数   更无有异性

若言一异者   是外道妄想

有无性不生   非有亦非无

除其数转变   是悉不可得

但有诸俗数   展转为钩锁

离彼因缘锁   生义不可得

(记曰。此颂一心真如离因缘相也。因缘者生灭之本也。离此因缘,别无生法。故肇公云。一切诸法,缘会而生。缘会而生,则未生无有。无有则无生。故云离诸因缘数,无别有生灭,以十二因缘转变生法,故云诸因缘数。舍此,不但无生,抑且平等平等,了无一异之性矣。此中若言一异者,即外道见。何者。以有无二性皆悉不生,总非有故。除因缘外,悉不可得。是则缘生无性故空。空故无生。无生则法身平等,离一切相。此所以离因缘外,更无生义可得。)

生无性不起   离诸外道过

但说缘钩锁   凡愚不能了

(记曰。此正示缘生无性义也。性者因缘也。谓生本无生,必待缘生。以缘生无性,故生本无也。唐译云。生无故不生。是则生即无生,故离外道生法之过。以缘生即无生,故我但说因缘而密显无生。所以凡愚不能晓了,妄谓离因缘外别有生性耳。)

若离缘钩锁   别有生性者

是则无因论   破坏钩锁义

如灯显众像   钩锁现若然

是则离钩锁   别更有诸性

(记曰。此释外道计因缘外别有生性义也。佛谓若果离因缘外别有生性者,则是堕无因论,沦于断灭矣。故云破坏钩锁义。钩锁者即因缘也。以彼外道妄计别有生性,要待因缘而生。譬如众像先有,要待灯照而后见,故因缘现生法,即如灯之现众像。故佛断之曰。若此论者,正是离因缘外别有生性。故我说彼是无因论。)

无性无有生   如虚空自性

若离于钩锁   慧无所分别

(记曰。此责外道不达缘生无性,故妄生分别也。以缘生无性,故无有生。无生则无性,体相如虚空。此乃离缘之道,绝诸对待。于此境界,三世诸佛不敢觑著,谁当于此分别乎。故云慧无所分别。今彼既于离因缘外而生分别者,足知皆妄计也。)

复有余无生   贤圣所得法

彼生无生者   是则无生忍

(记曰。此拣无生义也。谓彼外道所计生法固是邪见。而我法中复有余无生义,乃二乘贤圣所得,亦非真实。以彼断尽生法,然后方得无生。不了生本无生,故非真实。是则我说生即无生,方是真实无生法忍。乃八地所证。又非二乘浅智所知也。)

若使诸世间   观察钩锁者

一切离钩锁   从是得三昧

(记曰。此拣正行也。谓外道妄计离因缘法,则增长邪见,非真离也。若使诸世间人,一一能观因缘无性,了知离缘无生之理,则从是即得无生三昧正定矣。下示观之之方。)

痴爱诸业等   是则内钩锁

钻燧泥团轮   种子等名外

若使有他性   而从因缘生

彼非钩锁义   是则不成就

若生无自性   彼为谁钩锁

展转相生故   当知因缘义

(记曰。此示观因缘之方法也,痴爱诸业等,乃十二因缘,即无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忧悲苦恼。三世轮转,牵缠不断。故为内钩锁。钻燧得火,泥团成瓶,种子生芽,此三者为外物因缘。此等内外因缘诸法,但观空无自性,即证无生。何必离此之外,更立他性耶。若使此外别有他性从因缘生者,即是无因。此则不但坏因缘义。抑且彼法不成。以彼所计自性,乃无因故。若观生法本无自性,则因缘顿空,又复谁为钩锁耶。以有展转相生故,故说因缘之义耳。意谓若有因缘,必无自性。若离因缘,即是无生。岂有离因缘外,别有自性耶。是则能观缘生无性,无性缘生,则了因缘体空,即入真生义。智者当作如是观。)

坚湿暖动法   凡愚生妄想

离数无异法   是则说无性

(记曰。此释诸法无性之所以也。谓四大等法,当体全空,本无自性。但以缘会而生,更无别法。而外道不了,横计四大实有自性以为生因,乃妄想分别,非正见也。是故我说缘生无性即是无生,以破彼计。离此数外,了无异法。但说无性耳。)

如医疗众病   无有若干论

以病差别故   为设种种治

我为彼众生   破坏诸烦恼(唐译云。灭除烦恼病。)

知其根优劣   为彼说度门

非烦恼根异   而有种种法

唯说一乘法   是则为大乘

(记曰。此结归一乘,以显一心真如究竟义也。谓如来说法,唯说无生。然无生本无有说。而有多种言辞方便开示者,以其病病故也。故如医疗重病,病多而方亦异。佛为破除众生烦恼病故,以其病根不同,故说诸度法门。此其法本不异,异自机耳。所谓唯有一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说。但以假名字,引导于众生,入大乘为本。故云唯说一乘法,是则为大乘。前显理究竟处,则曰我大乘非乘。今明断证已竟,故亦以大乘结之。◎上明一心真如离一切相总显究竟涅槃真我德已竟◎下破外道七种无常以显究竟涅槃真常德)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