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官制象天第二十四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本篇论述了天子建立官制的道理。所谓“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相参相得也”,董仲舒认为天数、人形与官制三者之间都是相通的。天子建立官制就是取象于天,以天为法,所谓“官制象天”即是此意。文中对“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都做了相当细致的分析,并使之一一对应起来,从而在理论分析上体现出了较为严密的逻辑层次。本篇的内容亦构成了董仲舒天人感应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王者制官,三公(1)、九卿(2)、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3),凡百二十人,而列臣备矣。吾闻圣王所取,仪法天之大经(4),三起而成,四转而终(5),官制亦然者,此其仪与(6)!三人而为一选,仪于三月而为一时也;四选而止,仪于四时而终也(7)。三公者,王之所以自持也。天以三成时,王以三自持(8)。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9),其可以无失矣。备天数以参事,治谨于道之意也(10)。此百二十臣者,皆先王之所与直道而行也(11)。是故天子自参以三公,三公自参以九卿,九卿自参以三大夫,三大夫自参以三士(12)。三人为选者四重,自三之道以治天下,若天之四重(13),自三之时以终始岁也。一阳而三春(14),非自三之时与?而天四重之,其数同矣(15)。天有四时,时三月;王有四选,选三臣。是故有孟、有仲、有季(16),一时之情也;有上、有下、有中,一选之情也。三臣而为一选,四选而止,人情尽矣。人之材固有四选,如天之时固有四变也。圣人为一选,君子为一选,善人为一选,正人为一选(17),由此而下者,不足选也。四选之中,各有节也。是故天选四时,十二而天变尽矣(18)。尽人之变,合之天,唯圣人者能之,所以立王事也(19)。

【注释】

(1) 三公:辅助国君掌握军政大权的最高官员。周代的三公指太师、太傅、太保,西汉的三公则指大司马、大司徒、大司空,而到了东汉则以太尉(wèi)、司徒、司空为三公。

(2) 九卿:古代中央政府的九个高级官职,地位低于三公而高于大夫。周代的九卿指少师、少傅、少保、冢宰、司徒、宗伯、司马、司寇(kòu)、司空。汉代的九卿亦称“九寺”,指太常、光禄勋(xun)、卫尉、太仆、廷尉、大鸿胪(lú)、宗正、大司农、少府。

(3) 元士:古代官名。周代称天子之士,以区别于诸侯之士。《礼记·王制》:“天子之元士视附庸。”《疏》:“按《周礼注》:‘天子之士所以称元者,异于诸侯之士也。’”

(4) 仪法天之大经:效法上天的常规。仪法,效法。大经,大法、常规、基本规律。法,旧本均作“金”,俞樾云:“‘金’字无义,此‘金’字乃‘法’字之误,言圣人所取者,无不仪法乎天之大经也。法,古文作‘佱’,因误作‘金’矣。”俞说是,今据正。

(5) “三起而成”二句:三个月合为一个季节,四季流转过后一年也就结束了。

(6) 仪:法度,标准。

(7) “三人而为一选”四句:冒广生曰:“一三为三,三三为九,三九为二十七,三二十七为八十一,此所谓三人为一选,仪于三月也;由公而卿而大夫而元士凡四重,此所谓四选而止,仪于四时也。”冒说是。选,量才授官,即从众多的人中选拔出优秀者。此处作量词,即把三个人作为一组来进行选拔,故曰“三人而为一选”。

(8) “三公者”四句:董天工笺注:“此乃申言设三公之义。王者以三公自持,犹天以三而成数,重之以四,则为十二,备天数以为治也。”董说可从。自持,扶持自己。时,旧本均作“之”,陶鸿庆云:“之,盖‘时’之误,即上所谓三月而成一时也。”陶说是,今据正。

(9) 立成数以为植而四重之:把三当做定数并作为基准,然后再经过四次重复选拔。成数,即定数。植,筑墙时树立在两端作为基准的木头,在这里引申为基准的意思。

(10) “备天数以参事”二句:用具备符合天数条件的官员来辅佐办事,这是对于治国之道谨慎的意思。参事,辅佐办事。参,辅佐。

(11) “此百二十臣者”二句:这一百二十个臣子,都是古代帝王能够与之一起遵循正道办事的人。《说苑·臣术篇》:“三公之事,常在于道也……九卿之事,常在于德也……大夫之事,常在于仁也。……列士之事,常在于义也。”苏舆注:“诸臣以道德相辅,愆谬(qiān miù)相纠,故云直道而行。”

(12) “是故天子自参以三公”四句:《白虎通义·封公侯篇》:“王者受命为天、地、人之职,故分职以示三公,各主其一,以効(xiào)其功。一公置三卿,故九卿也。天道莫不成于三:天有三光,日、月、星;地有三形,高、下、平;人有三等,君、父、师。故一公三卿佐之,一卿三大夫佐之,一大夫三元士佐之。天有三光,然后能遍照,各自有三法,物成于三,有始,有中,有终。明天道而终之也。”自参,辅佐自己。

(13) 天之四重:指上天以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

(14) 一阳而三春:同一种阳气化为春季的三个月。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农历正月称孟春,二月称仲春,三月称季春,合称三春。

(15) “而天四重之”二句:上天以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君王经过四次重复选拔官员,二者在次数上是相同的。

(16) 是故有孟、有仲、有季:因此有孟、仲、季的区别。孟、仲、季,一年之中每一季度三个月的次序,第一个月称孟,第二个月称仲,第三个月称季。

(17) 正人:正直的人。

(18) “是故天选四时”二句:因此自然的变化是四季的循环往复,到了十二月则一年的变化就穷尽了。此二句,旧本均作“是故天选四堤,十二而人变尽矣”,苏舆注:“疑当云:‘天选四时,十二而天变尽矣。’”案“堤”为“时”之误,“人”为“天”之误,苏说是,今据正。

(19) “尽人之变”四句:《白虎通义·圣人篇》:“圣人者何?圣者,通也,道也,声也。道无所不通,明无所不照,闻声知情,与天地合德,日月合明,四时合序,鬼神合吉凶。”以此而言,唯有圣人能会通天人之道,穷尽人情的变化而与天道相合,因此只有圣人能建立君王的大业。

【译文】

君王制定官制,设置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总计一百二十人,这样群臣就都具备了。我听说圣明的君王所选取的,要效法上天的常规,上天的常规是三个月合为一个季节,四季流转过后一年也就结束了,官制也是如此,这就是它的法度吧!把三个人作为一组来进行选拔,是效法的三个月成为一季;官员经过四次选拔才停止,是效法的四季流转过后而一年结束。三公,是君王用以扶持自己的官员。上天用三个月构成一季,君王用三公来扶持自己。把三当作定数并作为基准,然后再经过四次重复选拔,一定会万无一失了。用具备符合天数条件的官员来辅佐办事,这是对于治国之道谨慎的意思。这一百二十个臣子,都是古代帝王能够与之一起遵循正道办事的人。因此天子用三公来辅佐自己,三公用九卿来辅佐自己,九卿各自用三个大夫来辅佐自己,三个大夫各自用三个士来辅佐自己。像这样把三个人作为一组来进行选拔而重复进行四次,用三人一选的方法来治理天下,就好像上天以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并按三月一季的方式构成一年一样。同一种阳气化为春季的三个月,这不正是三个月构成一季吗?上天以一年之中的春、夏、秋、冬四季循环往复,君王经过四次重复选拔官员,二者在次数上是相同的。一年有四季,一季有三个月;君王有四次选拔,每一次有三个臣子可供选拔。因此有孟、仲、季的区别,这是一季之中的实际情况;有上、中、下的区别,这是在一次选拔之中臣子政绩的实际情况。三个臣子构成一组进行选拔,经过四次选拔而终止,每个人的情况就都了解清楚了。人的材质本来有四种选择,就像天的时节本来就有四种变化一样。圣人是一种选择,君子是一种选择,善人是一种选择,正直的人是一种选择,从这里再往下的,在材质方面就不值得再去选择了。四种选择之中,各有自己的节度。因此自然的变化是四季的循环往复,到了十二月则一年的变化就穷尽了。穷尽人情的变化,又与天道相契合,只有圣人能做到这一点,所以也只有圣人才能够建立君王的大业。

何谓天之大经?三起而成日(1),三日而成规(2),三旬而成月(3),三月而成时,三时而成功(4)。寒暑与和,三而成物(5);日月与星,三而成光;天地与人,三而成德。由此观之,三而一成,天之大经也,以此为天制。是故礼三让而成一节(6),官三人而成一选:三公为一选,三卿为一选,三大夫为一选,三士为一选,凡四选三臣,应天之制,凡四时之三月也。是故其以三为选,取诸天之经(7);其以四为制,取诸天之时;其以十二臣为一条,取诸岁之度(8);其至十条而止,取诸天之端(9)。

【注释】

(1) 三起:指早、中、晚三个时间段。

(2) 规:古代的时间单位,相似于现在所说的“周”。

(3) 旬:十天。

(4) 三时而成功:三季而完成事功。这里是指春生、夏长、秋收而言,作物经过这三个季节而获得收成。冬季则万物凋敝,所谓“冬藏”也。

(5) “寒暑与和”二句:寒冷、炎热、温和,这三种温度使万物成长。

(6) 礼三让而成一节:礼仪经过三度谦让而成为一个节度。《淮南子·天文训》:“天地三月而为一时,故祭祀三饭以为礼,丧纪三踊以为节,兵革三军以为制。”

(7) 取诸天之经:取法于上天的常规。诸,相当于“之于”。

(8) “其以十二臣为一条”二句:把十二个臣子条贯为一个系列,是取法于一年的月数。条,条贯。

(9) 取诸天之端:旧本均作“取之天端”,钱塘云:“当作‘取诸天之端’。”据上文例,钱说是,今据正。端,端绪、要点、根本。

【译文】

什么叫做上天的常规?早上、中午、晚上这三者组成一日,三日组成一规,三旬组成一月,三月组成一季,三季而完成事功。寒冷、炎热、温和,这三种温度使万物成长;太阳、月亮、星辰,这三者产生光明;天、地、人,这三者成就德行。从这些看来,三种事物能完成一种事功,这就是上天的常规,我们可以把这一点当做上天的制度。因此礼仪经过三度谦让而成为一个节度,官制是把三个人作为一组来进行选拔:三公是一选,三卿是一选,三大夫是一选,三士是一选,总共经过四次选拔而每一次选拔三个臣子,这是对应于上天的制度,一年总共四季而每一季有三个月。因此官制把三个人作为一组来进行选拔,这是取法于上天的常规;把经过四次选拔作为制度,这是取法于上天的季节数;把十二个臣子条贯为一个系列,这是取法于一年的月数;选拔官员到成个系列为止,这是取法于上天的端绪。

何谓天之端?曰:天有十端,十端而止己。天为一端,地为一端,阴为一端,阳为一端,火为一端,金为一端,木为一端,水为一端,土为一端,人为一端,凡十端而毕(1),天之数也。天数毕于十,王者受十端于天,而一条之率(2),每条一端以十二臣(3),如天之每终一岁以十二月也。十者天之数也,十二者岁之度也。用岁之度,条天之数,十二而天数毕。是故终十岁而用百二十月,条十端亦用百二十臣,以率被之(4),皆合于天。其率三臣而成一慎(5),故八十一元士为二十七慎,以持二十七大夫;二十七大夫为九慎,以持九卿;九卿为三慎,以持三公;三公为一慎,以持天子。天子积四十慎,以为四选,选一慎三臣(6),皆天数也。是故以四选率之,则选三十人,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数也。以十端率之(7),十端积四十慎,慎三臣,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数也。以三公之劳率之(8),则公四十人,三四十二,百二十人,亦天数也。故散而名之为百二十臣,选而宾之为十二长(9),所以名之虽多,莫若谓之四选十二长。然而分别率之,皆有所合,无不中天数者也。

【注释】

(1) 毕:完毕,结束。

(2) 一条之率(lu):君王将十个端绪条贯为不同的系列并使之成为一定的计算标准。率,通“律”,标准、规格,也可理解为计算的意思。

(3) 臣:旧本均作“时”,苏舆注:“时,疑当作‘臣’。”惠栋校作“臣”。苏说、惠校是,今据正。

(4) 以率被之:按一定的标准加起来进行计算。被,加。

(5) 其率三臣而成一慎:它的计算标准是三个臣子组成一慎。慎,数量单位。惠栋疑“慎”乃“植”之讹,钟肇鹏《春秋繁露校释》案:“本文以‘植’为计量臣下之单位,三臣为一‘植’,与上文‘立成数以为植’前后相应。”惠、钟之说亦可通,聊备一说。

(6) 选一慎三臣:选拔的单位是一慎而其中包括三个臣子。

(7) 以十端率之:旧本均误作“以十端四选”,俞樾云:“上文‘是故以四选率之’,此当云‘以十端率之’。‘四选’二字,涉上而误。”俞说是,今据正。

(8) 劳:通“僚”,僚属、属官。

(9) 选而宾之为十二长:通过选拔而敬称为三公、九卿。宾,尊敬、敬重。十二长,即指三公、九卿。

【译文】

什么是上天的端绪呢?回答是:上天有十个端绪,十个端绪之外就没有别的了。天是一个端绪,地是一个端绪,阴是一个端绪,阳是一个端绪,火是一个端绪,金是一个端绪,木是一个端绪,水是一个端绪,土是一个端绪,人是一个端绪,全部总计有十个端绪而结束,这是上天的数目。上天的数目到十结束,君王就从上天那里接受这十个端绪,并将它们条贯为不同的系列而使之成为一定的计算标准,每个端绪里都把十二个臣子条贯为一个系列,就好像上天将十二个月作为一年的终始之数一样。十是上天的数目,十二是一年的月数。用一年的月数,条贯成为上天的数目,到十二时天的数目也就结束了。因此完成十年要用一百二十个月,条贯十个端绪也要用一百二十个臣子,按一定的标准加起来进行计算,这些都是合乎天的数目的。它的计算标准是:三个臣子组成一慎,因此八十一位元士就是二十七慎,用来扶持二十七位大夫;二十七位大夫是九慎,用来扶持九卿;九卿是三慎,用来扶持三公;三公是一慎,用来扶持天子。天子积聚四十慎,以此来进行四次选拔,选拔的单位是一慎而其中包括三个臣子,这些都是天的数目。因此按照四次选拔的方式来计算官员,那么每次选拔三十人,三乘以四为十二,总计一百二十人,这也是天的数目。按照十个端绪来加以计算,十个端绪共积聚四十慎,一慎之中包括三个臣子,三乘以四为十二,总计一百二十人,这也是天的数目。按照三公的僚属来加以计算,那么每一位公有四十个僚属,三乘以四为十二,总计一百二十人,这也是天的数目。因此分散开来而称为一百二十个臣子,通过选拔而敬称为十二长,所以名称虽然很多,还不如叫做四选十二长。然而对他们分开来加以计算,都有相合的地方,没有不与天的数目相符合的。

求天数之微,莫若于人(1)。人之身有四肢,每肢有三节,三四十二,十二节相持,而形体立矣;天有四时,每一时有三月,三四十二,十二月相受(2),而岁数终矣(3);官有四选,每一选有三人,三四十二,十二臣相参,而事治行矣。以此见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参相得也(4)。人之与天,多此类者,而皆微忽(5),不可不察也。

【注释】

(1) “求天数之微”二句:探求天数的奥秘,没有比在人身上探求能更好说明的。微,微妙,奥秘。本书《人副天数》:“天地之符,阴阳之副,常设于身,身犹天也。数与人相参,故命与之相连也。”

(2) 十二月相受:十二个月相互承接。受,承接。

(3) 岁数终: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周礼·春官·大史》:“中数曰岁,朔数曰年。”

(4) 参(sān)相得:三者相互补充完成。参,即指天之数、人之形、官之制三者而言。参相得,殿本、卢本、凌本、苏本均误作“相参相得”,宋本作“参相得”,是,今从宋本。

(5) 微忽:微妙。

【译文】

探求天数的奥秘,没有比在人身上探求能更好说明的。人的身体有四肢,每段肢体有三节,三乘以四为十二,十二节相互支持,人的形体就树立起来了;上天有四季,每一季有三个月,三乘以四为十二,十二个月相互承接,一年的时间就结束了;官制是要经过四次选拔,每一次选拔有三个人,三乘以四为十二,十二个臣子相互辅佐,政事就能够推行了。从这些就可以看出天的数目、人的形体,官的制度,三者是相互补充完成的。人事与天道,大多是这一类的,它们都很相似并且很微妙,人不可以不明察。

天地之理,分一岁之变以为四时,四时亦天之四选已(1)。是故春者少阳之选也,夏者太阳之选也,秋者少阴之选也,冬者太阴之选也。四选之中,各有孟、仲、季,是选之中有选,故一岁之中有四时,一时之中有三长(2),天之节也。人生于天而体天之节,故亦有大小厚薄之变,人之气也(3)。先王因人之气,而分其变以为四选(4)。是故三公之位,圣人之选也;三卿之位,君子之选也;三大夫之位,善人之选也;三士之位,正直之选也。分人之变以为四选,选立三臣(5),如天之分岁之变以为四时,时有三节也。天以四时之选与十二节相和而成岁(6),王以四位之选与十二臣相砥砺而致极(7),道必极于其所至,然后能得天地之美也。

【注释】

(1) 四时亦天之四选已:四季也就是上天的四种选择。已,同“矣”。

(2) 三长:指孟、仲、季而言。

(3) 气:气质。

(4) 分其变以为四选:区分人的气质的不同变化而进行四次选拔。分其变,区分人的气质变化。

(5) 选立三臣:每次都以三个臣子作为单位进行选拔。

(6) 与:各本皆有,苏本独脱,应有“与”字。

(7) 相砥砺(di lì)而致极:相互磨炼而达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砥砺,磨炼。致极,达到最高境界。

【译文】

天地的道理,把一年的变化分为四季,四季也就是天的四种选择。因此春季是少阳的选择,夏季是太阳的选择,秋季是少阴的选择,冬季是太阴的选择。四次选择之中,各自又有孟、仲、季的分别,这就是选择之中又有选择了,因此一年之中有四季,一季之中有孟、仲、季三长,这是上天的节度。人是上天产生出来的而其本身也体现了天的节度,因此也有大小、厚薄的变化,这是人的气质。古代的君王根据人的气质,区分出它的不同变化而进行四次选拔。因此三公的位置,是圣人的选择;三卿的位置,是君子的选择;三大夫的位置,是善人的选择;三士的位置,是正直之人的选择。区分出人的气质的不同变化而进行四次选拔,每次都以三个臣子作为单位进行选拔,就好像上天把一年的变化分为四季一样,每一季都有孟、仲、季三个阶段。上天由四季的选择划分与十二个阶段的相互调和而构成一年,君王则依靠四种官位的选拔和十二个臣子的相互磨炼而达到政治上的最高境界。为政之道必须达到最高境界,然后才能够得到天地间的美好事物。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