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书楼
会员中心 我的书架

同类相动第五十七

(快捷键←)[上一章]  [回目录]  [下一章](快捷键→)

【题解】

本篇认为,天地间的事物,其类别相同则相互感应、相互增益。如水流向潮湿的地方、火趋向干燥的东西。不仅物与物之间有阴阳感应,天与人之间也有阴阳感应。如天将阴雨则人的旧病就复发、情绪也压抑等。因此阳气可以增益阳气,阴气可以增益阴气。这一道理表现在人对天气的掌握上则可以用阴气来求阴雨、以阳气来致晴燥,运用在政事上则帝王的兴起必然有祥瑞,帝王的败亡也会有灾异。

今平地注水,去燥就湿;均薪施火,去湿就燥(1)。百物去其所与异,而从其所与同。故气同则会,声比则应(2),其验皦然也(3)。试调琴瑟而错之(4),鼓其宫则他宫应之,鼓其商而他商应之。五音比而自鸣(5),非有神,其数然也(6)。美事召美类,恶事召恶类(7),类之相应而起也,如马鸣则马应之,牛鸣则牛应之。帝王之将兴也,其美祥亦先见;其将亡也,妖孽亦先见(8)。物固以类相召也(9),故以龙致雨,以扇逐暑,军之所处,以生棘楚(10)。美恶皆有从来,以为命,莫知其处所(11)。天将阴雨,人之病故为之先动,是阴相应而起也(12)。天将欲阴雨,又使人欲睡卧者,阴气也。有忧,亦使人卧者,是阴相求也;有喜者,使人不欲卧者(13),是阳相索也(14)。水得夜益长数分,东风至而酒湛溢(15),病者至夜而疾益甚(16),鸡至几明皆鸣而相薄(17)。其气益精(18)。故阳益阳而阴益阴(19),阴阳之气因可以类相益损也(20)。

【注释】

(1) “今平地注水”四句:《周易·乾·文言》载:“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类也。’”《吕氏春秋·召类》:“类同相召,气同则合,声比则应,故鼓宫而宫应,鼓角而角动,以龙致雨,以形逐影。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命焉,不知其所由。”这是当时同类相应的思想,被董仲舒用来论证天人感应。

(2) 比:相合,会合。

(3) 其验皦(jiǎo)然:这种效验是很明显的。验,效验。皦然,明显的样子。皦,明亮、清晰。

(4) 错:通“措”,施行。这里引申为演奏之意。

(5) 五音比而自鸣:宫、商、角(jué)、徵(zhi)、羽五音各自相应而发出共鸣的声音。五音,五个音阶,即宫、商、角、徵、羽。鼓宫则宫应,这是共鸣现象,古人以为是同类相感。

(6) 数:定数,规律。共鸣现象有规律可循,并不神秘。

(7) “美事召美类”二句:美恶之事也是同类相应,这就将不神秘推向了神秘。

(8) “帝王之将兴也”四句:帝王的兴亡也有征兆,也用同类相应来解释,神秘的成分更增添一些。美祥,指瑞兆。妖孽,指灾异。

(9) 固:旧本作“故”,苏舆注:“故,当作‘固’。”凌本作“固”,作“固”是,今据正。固,本来。

(10) “军之所处”二句:军队驻扎的地方,会遍生荆棘。生,旧本皆脱此字,苏舆注:“‘以’上脱‘生’字。《老子》:‘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吕览·应同篇》:‘师之所处,必生荆楚。’……《淮南子·人间训》:‘师之所处,生以棘楚。’”苏说可从,今据补“生”字。棘楚,即荆楚。楚,大的荆棘。古代军队的驻扎之地常常栽植荆棘于营地周围以抗拒敌人。

(11) “美恶皆有从来”三句:《吕氏春秋·召类》:“祸福之所自来,众人以为命焉,不知其所由。”苏舆注:“言美恶固皆有以自召,而及其发也,不知所自来,则归之命而已。”

(12) “天将阴雨”三句:关节炎病患者在将要下雨时感觉骨节疼痛,古人用阴气相感来加以解释。

(13) “有喜者”二句:《孟子·告子下》:“吾闻之,喜而不寐。”

(14) 索:索求。

(15) 东风至而酒湛溢:酒在东风吹气时容易满溢。至,旧本皆脱此字,苏舆注:“‘东风’下当有‘至’字。”苏说是,今据补。《淮南子·览冥训》:“故东风至而酒湛溢。”《论衡·乱龙篇》:“东风至酒湛溢。”是其证。汉代思想家根据事物之间的相关联系来说明阴阳相感、同类相动的道理。

(16) 病者至夜而疾益甚:得阴性的病则到了晚上就会病情加重。

(17) 鸡至几明皆鸣而相薄:鸡在天将破晓时都啼叫起来而声音相互激荡。几明,将近天明。相薄,指气机相触动。《论衡·变动篇》:“夜及半而鹤唳,晨将旦而鸡鸣,此虽非变,天气动物,物应天气之验也。”《春秋说题辞》:“鸡为积阳,南方之象,火阳精物,炎上,故阳出鸡鸣,以类感也。”鸡是阳,早晨太阳出来,阳相感,因此鸡就鸣了。

(18) 精:精粹,精华。

(19) 益:增强。

(20) 阴阳之气因可以类相益损:阳气和阴气必定可以按类别来增加或减损。阴与阴可以“益”,阴与阳则可以互相“损”。益损,同“损益”。

【译文】

在平地上灌水,水会避开干燥的地方而流向潮湿低洼的地方;在均匀平铺的木柴上点火,火会避开潮湿之处而引向干燥的木柴。百物之性都是避开与其相异的事物,而亲近与其相同的事物。所以气相同的事物就会相互会合,频率相同的声音就会发生共鸣,这种效验是很明显的。如果调试琴瑟而演奏,演奏宫音,那么其他的宫音会相应而鸣;演奏商音,那么其他的商音也会相应而鸣。宫、商、角、徵、羽五音各自相应而发出共鸣的声音,并不是有什么神明,而是有它们内在的规律。好事招来同类的好事,坏事招致同类的坏事,类别相同的事物相感应而产生,就好比一匹马鸣叫则引起其他马也相应地鸣叫,一头牛鸣叫则引起其他牛也相应地鸣叫。帝王在将要兴起的时候,可以先看到美好的征兆;帝王将要败亡的时候,也会先看到灾异、妖孽。事物本来就是依照类别来相互感应的,所以用龙来招致雨,用扇子来驱除暑气,军队驻扎的地方,会遍生荆棘。好事和坏事都有它的来由,一般人将之归于命运,是因为不知道它的原由。上天将出现阴雨天气的时候,人的老毛病如关节炎之类的病就会先于阴雨天气而发作,这是阴气之间互相感应而产生的一种结果。上天将出现阴雨天气时,还会使人想要睡卧,这也是阴气的相互感应。人忧虑、压抑的时候,会想睡觉,这是阴气的索求;人喜悦、兴奋的时候,不想睡觉,这是阳气的索求。水在夜里容易涨高,酒在东风吹起时容易满溢,生病的人到了夜晚病情会加重,鸡在天将破晓时都啼叫起来而声音相互激荡。同类感应使发出的气更加纯粹。所以阳气使阳气更加强而阴气使阴气更加强,阳气和阴气必定可以按类别来增加或减损。

天有阴阳,人亦有阴阳(1)。天地之阴气起,而人之阴气应之而起;人之阴气起,而天地之阴气亦宜应之而起,其道一也(2)。明于此者,欲致雨则动阴以起阴,欲止雨则动阳以起阳(3)。故致雨非神也,而疑于神者,其理微妙也(4)。非独阴阳之气可以类进退也(5),虽不祥祸福所从生,亦由是也。无非己先起之,而物以类应之而动者也。故聪明圣神,内视反听(6),言为明圣内视反听(7)。故独明圣者知其本心皆在此耳。故琴瑟报(8),弹其宫,他宫自鸣而应之,此物之以类动者也。其动以声而无形,人不见其动之形,则谓之自鸣也。又相动无形,则谓之自然。其实非自然也,有使之然者矣。物固有实使之,其使之无形。《尚书大传》言(9):“周将兴之时,有大赤乌衔谷之种(10),而集王屋之上者(11),武王喜,诸大夫皆喜。周公曰:‘茂哉(12)!茂哉!天之见此以劝之也(13)。’”恐恃之(14)。

【注释】

(1) “天有阴阳”二句:天有阴阳,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如此等。人体也有阴阳,男为阳,女为阴;背为阳,前为阴;腰带以上为阳,以下为阴;外表为阳,内脏为阴;五脏为阴,六腑为阳;血为阴,气为阳,如此等等。

(2) “天地之阴气起”五句:天地阴阳与人体阴阳可以互相感应,道理是一样的。

(3) “欲致雨”二句:求雨与止雨就是根据阴气相感来设计的。求雨让妇女出来跳舞,以感动天的阴气。下雨是阴气的作用。止雨让男人出来活动,来损阴气。

(4) “故致雨”三句:疑于神,模拟神的做法。疑,通“拟”,比拟。又如“凝”,凝于神则是聚精会神之意。《庄子·达生》:“用志不分,乃疑于神。”不是神秘的,其中道理是神妙的。

(5) 以类进退:阳可以益阳,阴可以益阴,是“以类进”;阴阳之气又互相克制,阳可以克阴,阴可以克阳,异类相斥为“以类退”。

(6) “故聪明圣神”二句:潜心息虑,自我反思,而能觉察无形、无声之物,见人之所不能见,所以称“聪明圣神”。内视,指反思。反听,指断绝耳之外听。

(7) 言为明圣内视反听:苏舆注:“八字疑有误。”钟肇鹏云:“此八字似为旁注之文,传抄栏入本文,故显然与上句‘故聪明圣神,内视反听’相重复。”苏、钟之说可从,故暂不出译。

(8) 琴瑟报:琴瑟合奏。报,犹“合”。

(9) 《尚书大传》:西汉伏生所传授的著作。

(10) 赤乌:吉祥的三足神鸟。《尚书大传·大誓》:“武王伐纣,观兵于孟津,有火流于王屋,化为赤乌,三足。”

(11) 王屋:指王者所居之屋。

(12) 茂:通“懋(mào)”,勤勉、努力。

(13) 见(xiàn):同“现”,呈现。

(14) 恐恃之:周朝有了瑞应,怕依靠天命,人事不努力,所以在有了天命以后,特别强调人事需要努力。恃,依赖。之,在这里指代天命瑞应。

【译文】

天有阴阳之气,人也有阴阳之气。天地的阴气兴起的时候,人体中的阴气也会随之相应而起;人体中的阴气兴起时,那么天地的阴气也会相应地产生,这其中的道理是一致的。通晓这个道理,如果要求雨就可以发动人的阴气以使天的阴气兴起,如果要止雨就可以发动人的阳气而使天的阳气兴起。所以招致雨水并非是神的作用,之所以认为是神在其中起作用了,是因为招致雨水的道理是很微妙的。不仅仅是阴阳之气可以用类别来互相增强与减损,即使是莫名的祸福,也是这样发生的。无非就是自己先发起,然后其他事物依照类别相互感应而动。所以聪明通达的人,断除耳外之声、潜心息虑而从内部自我反省。因此唯独他能够做到明智通达,也由此知道圣明之人的本心通过这种方式得以存在。故而琴瑟合奏,弹奏宫音,其他宫音自己发出声音来响应,这是事物依照类别而互相感应相动。这种感应相动只通过声音而没有可见的形迹,人们看不见它感应相动的形迹,就说这是它自己在鸣响。又因为互相感应相动而没有形迹可见,就说这是自然形成的。其实这不是自然鸣响的,是有其他同类的事物使它这样的。事物固然有一些使它感应的实实在在的东西存在,这些东西无形地对它进行感应相动。《尚书大传》说:“周朝将要兴起的时候,有赤色的大鸟衔着谷种,而汇集于王屋之上,武王高兴,诸大夫也都很高兴。周公说:‘努力啊!努力啊!上天呈现这种现象,是用来勉励我们的。”这是害怕人们依赖天命瑞应而忽视自身的努力。

先看到这(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打开书架 | 返回首页 | 返回书页 | 错误报告 | 返回顶部
热门推荐